大堰河 教学设计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1. 课名:《大堰河——我的保姆》。语文人教课标版高中必修1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

2. 本节课所需课时2课时。

3.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自由体诗的代表作。学习这首诗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体会自由体诗在情感表达上不同于格律诗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体会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弱者。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艾青诗歌及其在诗歌史上的贡献。

2.形成对自由诗诗体特点的认识,并能够运用对比、反复、排比、铺叙等表现方法。

3.能够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

1.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情感。

2.在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受诗歌的形式美、形象美和情感美。

3.揣摩诗歌语言,学习诗人表达情感的语言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学习劳动人民无私的奉献精神。

2.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弱势群体,养成博爱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但对于进一步诗歌鉴赏中形式与内容,意象与情感之间的联系还并没有确切的意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 重视诵读。诵读是诗歌学习的基础,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以及诵读指导,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体会诗歌形式上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2.把握自由体诗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把排比和对比手法与细节铺叙的笔法结合起来分析,体会大堰河对诗人的质朴情感,理解自由体诗在表达情感上的优势。

3.把对诗句、词语的揣摩分析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要分析诗篇字里行间的情感张力,又要揣摩准确到位的词语,并通过对诗人对词语选用的分析,更好地把握诗情诗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和把握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 语文人教课标版高中必修1教材

● 专门为这节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知人论世

教师活动:介绍艾青及其代表作品。

1、以“大堰河的儿子——欧罗巴的芦笛——狱中的大诗人——时代的吹号者——归来者的歌”为线简介艾青生平。

2、介绍艾青诗歌中的两个中心意象——土地和太阳,并展示艾青相关诗作,引导学生体会这两个中心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艾青在其中注入的深挚情感。

学生活动:

1、认识艾青,了解艾青生平,特别是了解艾青写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背景,体会诗人对保姆的情感。

2、赏读艾青部分诗作,体会艾青诗歌中两个中心意象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诗歌鉴赏首先要知人论世,尤其要了解诗人写作诗歌时的人生状态和情感状态。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和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大诗人,有许多诗情丰厚、形神兼美的作品,在这一环节选择有代表性的部分诗句,重点是让学生总体上感受诗人情感的厚重与表达的方式。

(二)朗诵品读

教师活动:

1、教师范读或放范读录音。引导学生提出对范读的意见或看法。

2、指导学生个读,特别注意排比句的朗读技巧。

3、指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选择的表达方式。

学生活动:

1、听范读,谈谈范读对作品表现得充分或不充分的地方。

2、在教师指导下大声诵读作品。

3、通过诵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体会诗人所选择的表达方式在情感表达上的效果。 设计意图:诵读是诗歌鉴赏和诗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第一,诵读所造成的情境有助于学生情感很快融入诗歌中;第二,在诵读中,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浓度和深度;第三,诵读还可以形成学生对诗歌的形式及其表达效果的一种直觉的体验。

(三)感受诗歌形式上的散文美

教师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形式美。

1、引导学生比较这首诗在形式上与《雨巷》《再别康桥》等新格律诗的不同,指出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如排比、反复、对比以及铺叙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表现手法有情感表达上的作用。

学生活动:整体感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形式美。

1、体会《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与《雨巷》《再别康桥》等新格律诗不同的散文美,并指出形成这种散文美的诗歌表现手法。

2、体会这些表现手法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

排比:本诗共12节,就有七节诗运用了排比,形成了浓烈的抒情气氛。

反复:作者在多至九节诗里都运用了反复,特别是在诗节的首句和尾句运用反复,造成了一唱三叹、回肠荡气的表达效果。

对比:作者以两个家庭生活的对比,反映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以两个家庭对“我”亲疏的对比,表现自己鲜明的爱憎;用大堰河生时的勤劳和死后的凄凉对比,激起人们对旧社会的憎恶;用她美好的梦境和悲惨的结局对比,抒发诗人的无比同情和悲愤„„对比的作用是突出主旨,深化诗意,表达了爱憎分明的感情。

铺叙:诗歌通过叙事写人,这种叙事成分是与细节描写融合在一起的。这种对生活细节的铺叙,蕴蓄着作者的情感,也丰满了人物的形象,极富感染力。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1. 课名:《大堰河——我的保姆》。语文人教课标版高中必修1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

2. 本节课所需课时2课时。

3.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自由体诗的代表作。学习这首诗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体会自由体诗在情感表达上不同于格律诗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体会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弱者。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艾青诗歌及其在诗歌史上的贡献。

2.形成对自由诗诗体特点的认识,并能够运用对比、反复、排比、铺叙等表现方法。

3.能够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

1.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情感。

2.在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受诗歌的形式美、形象美和情感美。

3.揣摩诗歌语言,学习诗人表达情感的语言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学习劳动人民无私的奉献精神。

2.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弱势群体,养成博爱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但对于进一步诗歌鉴赏中形式与内容,意象与情感之间的联系还并没有确切的意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 重视诵读。诵读是诗歌学习的基础,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以及诵读指导,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体会诗歌形式上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2.把握自由体诗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把排比和对比手法与细节铺叙的笔法结合起来分析,体会大堰河对诗人的质朴情感,理解自由体诗在表达情感上的优势。

3.把对诗句、词语的揣摩分析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要分析诗篇字里行间的情感张力,又要揣摩准确到位的词语,并通过对诗人对词语选用的分析,更好地把握诗情诗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和把握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 语文人教课标版高中必修1教材

● 专门为这节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知人论世

教师活动:介绍艾青及其代表作品。

1、以“大堰河的儿子——欧罗巴的芦笛——狱中的大诗人——时代的吹号者——归来者的歌”为线简介艾青生平。

2、介绍艾青诗歌中的两个中心意象——土地和太阳,并展示艾青相关诗作,引导学生体会这两个中心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艾青在其中注入的深挚情感。

学生活动:

1、认识艾青,了解艾青生平,特别是了解艾青写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背景,体会诗人对保姆的情感。

2、赏读艾青部分诗作,体会艾青诗歌中两个中心意象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诗歌鉴赏首先要知人论世,尤其要了解诗人写作诗歌时的人生状态和情感状态。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和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大诗人,有许多诗情丰厚、形神兼美的作品,在这一环节选择有代表性的部分诗句,重点是让学生总体上感受诗人情感的厚重与表达的方式。

(二)朗诵品读

教师活动:

1、教师范读或放范读录音。引导学生提出对范读的意见或看法。

2、指导学生个读,特别注意排比句的朗读技巧。

3、指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选择的表达方式。

学生活动:

1、听范读,谈谈范读对作品表现得充分或不充分的地方。

2、在教师指导下大声诵读作品。

3、通过诵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体会诗人所选择的表达方式在情感表达上的效果。 设计意图:诵读是诗歌鉴赏和诗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第一,诵读所造成的情境有助于学生情感很快融入诗歌中;第二,在诵读中,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浓度和深度;第三,诵读还可以形成学生对诗歌的形式及其表达效果的一种直觉的体验。

(三)感受诗歌形式上的散文美

教师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形式美。

1、引导学生比较这首诗在形式上与《雨巷》《再别康桥》等新格律诗的不同,指出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如排比、反复、对比以及铺叙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表现手法有情感表达上的作用。

学生活动:整体感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形式美。

1、体会《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与《雨巷》《再别康桥》等新格律诗不同的散文美,并指出形成这种散文美的诗歌表现手法。

2、体会这些表现手法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

排比:本诗共12节,就有七节诗运用了排比,形成了浓烈的抒情气氛。

反复:作者在多至九节诗里都运用了反复,特别是在诗节的首句和尾句运用反复,造成了一唱三叹、回肠荡气的表达效果。

对比:作者以两个家庭生活的对比,反映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以两个家庭对“我”亲疏的对比,表现自己鲜明的爱憎;用大堰河生时的勤劳和死后的凄凉对比,激起人们对旧社会的憎恶;用她美好的梦境和悲惨的结局对比,抒发诗人的无比同情和悲愤„„对比的作用是突出主旨,深化诗意,表达了爱憎分明的感情。

铺叙:诗歌通过叙事写人,这种叙事成分是与细节描写融合在一起的。这种对生活细节的铺叙,蕴蓄着作者的情感,也丰满了人物的形象,极富感染力。


相关内容

  •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4
  • 第五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目的 1.认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学习劳动人民无私的奉献精神. 2.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3.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4.提高朗读自 ...

  •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内容:学习现代新诗 内容解析:"教会学生做人"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内容为学习现代诗歌.四首诗歌的共性是情感,所以,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为:有一种美叫情感(或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基本思路是以"情感"为线 ...

  • [大堰河--我的保姆]课堂实录(教师中心稿)
  • 谭小红课题:<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目的: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难点: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教学方法:诵读--鉴赏--分析一. 导入: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 ...

  • 2010.9.20大堰河导学案第二课时(1)
  • 嫩江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 必修一<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二课时 主备人:胡伟华 审核人: 授课时间:2010年9月 学生姓名: 学号: 课前批改: 课后批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分层研读诗歌,深入理解. 2.分析人物大堰河的形象,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 实感. 3.探讨作者所 ...

  •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
  • 沁园春 长沙 教学目标: 1. 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 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重点及难点: 1.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2.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授课方法:语言品读法,点拨法,比较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感 ...

  • [大堰河]教学反思
  •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反思 肖文胜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本册学习的第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是现代诗人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起点.诗人通过追忆大堰河短暂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真挚怀念与赞美. ...

  •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讲教案
  • 第一课 沁园春·长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了解作者及本首词创作的时代背景,进而了解毛泽东诗词的一半风格. 2.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和气氛,理解.感受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 3.体会词中的意象,理解和学习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艺术手法. 4.学习本词精当.形象.极富表 ...

  • 必修一课堂导入语
  • 人教版必修一精彩的课堂导入语 1.<沁园春 长沙> 导入:毛泽东照片,背景音乐. 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红妆素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数今朝之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臧克 ...

  • 一粒砂里看世界
  • 一粒砂里看世界 --谈拓展式想象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 刘志 邮编 222300 当今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往往望作文而生畏,老师也颇感指导乏术.那么究竟如何改变这种颇为尴尬的局面呢?笔者以为"心游万仞,精骛八极"的想象能够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