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测平均速度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江苏丰县初级中学 刘庆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教

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停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只有木块、斜面和小车,通过在斜面的中间放上铁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铁片时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教材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和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复习巩固解决物理计算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体会说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三、教学策略 创设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例子,学生容易判断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也能猜想出物体速度是怎样变化的。但是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必须进行速度测量。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要测量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下滑的小车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巩固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同时让学生巩固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分析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让学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数值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或不同的路程段中其大小会不同。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五、教学过程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_______cm;tBC=________s;vAB=________m/s;vBC=________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___,是在做________运 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解析:(1)速度的计算公式t=sv;

(2)斜坡坡度越大,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

(3)需要回答的四个问题涉及三个不同的物理量,且研究的对象也不同,应注意公式中物理量的意义;sAB=100.0 cm-60.0 cm=40.0 cm,sBC=60.0 cm-10.0 cm=50.0 cm,tAB=2 s,tBC=1 s。

AB段的速度vAB=sABtAB=40 cm2 s=20 cm/s=0.2 m/s,BC段的平均速度vBC=sBCtBC=50 cm1 s=50 cm/s=0.5 m/s。

(4)vBC>vAB,小车速度越来越大,是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5)当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相当于缩短了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使速度值偏大。

答案:(1)t=sv (2)小 (3)40.0 1 0.2 0.5 (4)大 变速直线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江苏丰县初级中学 刘庆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教

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停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只有木块、斜面和小车,通过在斜面的中间放上铁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铁片时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教材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和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复习巩固解决物理计算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体会说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三、教学策略 创设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例子,学生容易判断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也能猜想出物体速度是怎样变化的。但是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必须进行速度测量。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要测量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下滑的小车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巩固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同时让学生巩固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分析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让学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数值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或不同的路程段中其大小会不同。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五、教学过程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_______cm;tBC=________s;vAB=________m/s;vBC=________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___,是在做________运 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解析:(1)速度的计算公式t=sv;

(2)斜坡坡度越大,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

(3)需要回答的四个问题涉及三个不同的物理量,且研究的对象也不同,应注意公式中物理量的意义;sAB=100.0 cm-60.0 cm=40.0 cm,sBC=60.0 cm-10.0 cm=50.0 cm,tAB=2 s,tBC=1 s。

AB段的速度vAB=sABtAB=40 cm2 s=20 cm/s=0.2 m/s,BC段的平均速度vBC=sBCtBC=50 cm1 s=50 cm/s=0.5 m/s。

(4)vBC>vAB,小车速度越来越大,是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5)当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相当于缩短了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使速度值偏大。

答案:(1)t=sv (2)小 (3)40.0 1 0.2 0.5 (4)大 变速直线


相关内容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教案)2
  • 3.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学课题3.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动画课件(60 周年阅兵式视频)网址链接:仪器材料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6 0%D6%DC%C ...

  • 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 物理科第 一 1.知识目标 : 单元(章)第 4 课题(节)导学案 课题<测量平均速度> 观察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特征,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学 习 目 标 2.能力目标: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目标: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

  •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四节教案.doc
  •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1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2. 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纪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2.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 ...

  • 初二物理教案第一章
  • 初 理二 教 旗城学校 物 案 第 一章 机 械 运 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不拘泥于学科知识的逻辑线索,充分考虑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探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它包括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平均速度等基本概念和知 ...

  • 高一物理位置和位移教案2
  • 第二章 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 教学目的: 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在实验室测量时间的方法.4.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 ...

  •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 年级 初二 学科 物理 第 1单元第 课时 总计 课时 2015 年 9 月 5 日 <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课学案 一.课标要求:2.1.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2.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 度和时间. 2.2.2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 ...

  • 1.5加速度教案
  • 课 题 课 型 知识与技能 §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新授课(1 课时) 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 a  v t 教 学 目 标 进行定量计算: 2.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在直线运动中能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 系判断物体是在做加 ...

  • 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 第6单元: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vv02as,并会应用它进行计 2.会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t 算 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公式解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本部分矢量较多,在解题中要依据质点的运动情况确定出各量的 ...

  • 1.3-2运动的快慢教案2
  • 课题:第一章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2) 课型: 新授 主备人:刘宏国 参与者:马永志.周立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 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