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描述的阶段性及特点

 石

 2000年9月

油学报

 

第21卷 第5期

ACTAPETROLEISINICA

  文章编号:0253-2697(2000)05-0103-06

油藏描述的阶段性及特点

穆龙新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

摘要: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每个开发阶段的任务不同,所拥有的资料基础不同,加之我国陆相储层的复杂性,造成了

不同开发阶段油藏描述所要描述的重点内容和精度的不同,从而形成了油藏描述的阶段性。总体来看油藏描述可划分为开发准备阶段的早期油藏描述、主体开发阶段的(中期)油藏描述和挖潜、提供采收率阶段的精细油藏描述三大阶段。每个阶段在构造、地层、沉积相、储层、地质模型等方面所描述的重点内容和精度要求等都有明显差别。本文给出了每个阶段油藏描述应重点描述的对象和内容,所需要的主要技术和方法以及达到的精度要求等。

关键词:油藏描述;开发阶段;地质模型;特点中图分类号:TE319  文献标识码:A

1 前 言

油藏描述贯穿于勘探开发的全过程,从第一口发现井到最后废弃为止是多次分阶段滚动进行的。由于不同开发阶段的任务不同,所拥有的资料基础不同,从而造成了不同开发阶段油藏描述所要描述的重点内容和精度

的不同,其所采用的油藏描述技术和方法也有很大差别,既油藏描述具有阶段性。目前来看已发展了适应不同开发阶段的三大套或三大阶段油藏描述技术和方法[1],即①早期油藏描述——在油田发现后利用1口或几口探井、评价井对油(气)藏进行的综合研究与评价;②中期或一般所称的油藏描述——油田开发后含水较低时主要利用大量井的资料尤其测井资料所进行的油藏描述;③精细油藏描述——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特高含水期后主要针对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所进行的油藏描述。也就是说现代油藏描述特别强调针对性,要针对不同的开发阶段、油藏特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灵活进行,突出重点,采用先进实用的技术和方法。

2 油藏描述的阶段划分

油田开发的阶段性早已被人们认识,而且已形成一些通用的阶段和基本作法,国内外大同小异。一般来说一个油田发现后大致可分为评价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监测阶段—调整阶段(高含水阶段)—三次采油阶段,最后到油田废弃(图1)。每一阶段都反映了人们对油藏认识的深化。总体来看这些阶段可归为早、中、晚三个大的开发阶段,或者可分别称为油田开发准备阶段、主体开发阶段和提高采收率阶段这三大开发阶段(图1)。

从油藏描述的角度看,虽然不是每一个小的开发阶段的油藏描述都有重大区别,但这三个大的阶段的油藏描述则有着很大的差别,表现在所拥有资料的程度、要解决的开发问题及油藏描述的重点和精度都极不相同,加之我国陆相储层的复杂性,从而造成所采用的油藏描述技术和方法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总结国内外油藏描述的经验和教训,寻找其共同规律和基本作法,油藏描述的阶段与大的开发阶段相对应也可分为早、中、晚三大阶段或三种油藏描述,或者称为开发准备阶段的早期油藏描述、主体开发阶段的(中期)油藏描述和挖潜、提高采收率阶段的精细油藏描述。这三大阶段油藏描述的重点、方法、技术和要解决的问题等明显不同(表1)。当然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油藏描述工作也是滚动进行的。

  作者简介:穆龙新,男,1960年12月生。198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现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通讯处:北京910信

箱海外研究中心。

[2]

104

石  油  学  报第21卷 

油田开发准备阶段  主体开发阶段  深度开发阶段

油田发现评 价 阶 段

总体方案设计阶

方案实施阶段

综合调整阶

改善水驱三次采油油 田 废 

弃↑

早期油藏描述

中期油藏描述

精细油藏描述

图1 油藏描述阶段的划分与油田开发阶段的关系

Fig.1 Relationshipbetweenreservoirdescriptionstagesandoil-fielddevelopmentstages

表1 不同开发阶段及其油藏描述阶段的主要任务、技术和方法

 Maintasks,techniquesandmethodsindifferentoil-fielddevelopmentstagesandTable1

reservoirdescriptionstages

开发

阶段

开发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计算油藏的探明地质储量和预测可采储量;

从技术和经济上对油藏是否值得开发作出可行性评价;

预测可能达到的生产规模提出规划性的开发部署;

提出钻、采及地面工程的轮廓设计。

  对开发方式、层系、井网、注采压力系统、采油速度、稳产年限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进行油藏、钻井、采油和地面建设工程的总体设计;

优选最佳开发方案  确定注采井别、制定射孔方案和初期配产配注方案;

必要时对开发方案提出调整意见,交付实施投产;

进行动态监测,开发分析;

实行分层注水,调整好注采关系,实施各种增产增注措施。

  分析储量动用、能量保持和利用的现状和潜力;

编制有关层系、井网等综合调整方案,并进行实施。

  搞清油田的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开展各种改善水驱提高采收率的先导性经验,逐步工业化推广;

进行各种三次采油方法的室内研究和先导试验,扩大工业性试验和工业化推广;

编制三次采油方案。

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油藏的主要圈闭条件及圈闭形态、产状;

宏观的油气水系统划分及其控制条件;

油气性质和油藏类型;储层宏观展布及储层参数;建立初步的油藏概念模型。  落实可采储量;

核实构造及油气水分布;确定微相类型;

预测储层特别是主力储层的宏观分布规律;

完善和深化油藏地质概念模型。  以钻井资料为主确定大比例的构造图并核实断块划分;

分层油气水分布图;

全油田小层对比统层、沉积微相研究,建立储层数据库;

建立储层静态模型。

油藏描述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以区域和地震资料为基础确定油藏骨架;

以储层沉积学为基础,应用地质知识库和随机建模方法预测砂体空间分布;

整体概念模型建立技术。

评开发准备阶方

案段设

计阶段方案实主施体阶开段发阶

调段

阶段挖潜提高采收率阶段

改善水驱和三次采油价阶段

  精细地震构造解释;

储层沉积微相描述;

地质概念模型建立技术。

早期油藏描述

  全区小层对比统层;

三维地震结合动静态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技术;

以测井资料为基础的多井储层评价技术;

以沉积微相为基础进行储层综合预测和油水分布规律分析。  动态监测、跟踪模拟、综合解释;

储层静态模型建立技术。

  综合所有静、动态资料,完善和精细化储层静态模型,并逐步向预测模型发展。

中期油藏描述

  微构造和微相研究;

流动单元划分与对比;

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物性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水淹层测井解释;

层理、孔隙结构、粘土矿物等精细研究;

储层预测模型建立;

剩余油分布特征及规律。

  细分沉积微相和微构造研究技术;

流动单元研究技术;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

储层物性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储层预测模型建立技术;

地质、油藏、数模一体化技术。

精细油藏描述

 第5期油藏描述的阶段性及特点

105

3 各阶段油藏描述的涵义和主要特点

3.1 开发准备阶段的早期油藏描述

  油田发现后到投入全面开发前的这一阶段可称为开发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所进行的油藏描述统称为早期油藏描述。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油藏进行可行性评价、进而制定总体开发方案。这时钻井资料较少,动态资料缺乏,地震资料以二维为主,或虽有三维地震资料,但往往延后。开发评价和设计要求确定评价区的探明地质储量和预测可采储量,提出规划性的开发部署,确定开发方式和井网布署,对采油工程设施提出建议,估算可能达到的生产规模,并作经济效益评价,以保证开发可行性和方案研究不犯原则性的错误。油藏描述的任务是确定油藏的基本骨架(包括构造、地层、沉积等),搞清主力储层的储集特征及三维空间展布特征,明确油藏类型和油气水系统的分布。因此这个阶段的油藏描述以建立地质概念模型为重点,把握大的框架和原则,而不过多追求细节,所以称油田开发准备阶段的油藏描述为早期油藏描述。3.2 主体开发阶段的中期油藏描述

油田全面投入开发后到高含水(三次采油阶段)以前的这一阶段,可称为油田主体开发阶段,这一阶段所进行的油藏描述统称为中期油藏描述。油田一旦投入全面开发,钻井资料和动态资料都迅速增多,并逐渐有了多种测试和监测资料等。这一阶段开发研究的任务是实施开发方案,编制完井、射孔方案,确定注采井别、进行初期配产配注、预测开发动态。生产一段时间后,要进行开发调整,阶段历史拟合和预测开发动态等。为此,这一阶段的油藏描述以全面进行小层划分和对比,进一步落实在早期油藏描述中没有确定的各种构造、建立静态地质模型为重点。斯伦贝谢最早提出的油藏描述及国内外所作的大部分油藏描述都是针对这一阶段而言的,即以测井研究为主体,从关键井出发,进行测井资料数据标准化及多井处理、评价和对比研究,建立各种油藏参数数据库及关系,最后建立油藏三维静态模型,因此称这一阶段的油藏描述为油田主体开发阶段的常规油藏描述或中期油藏描述。

3.3 挖潜、提高采收率阶段的精细油藏描述

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直到最后废弃前这一阶段称为挖潜、提高采收率阶段。这一阶段由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而引起地下油水分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采挖潜的主要对象,转向高度分散而又局部相对富集的、不再大片连续的剩余油,甚至转向提高微观的驱油效率上来。早、中期的那种油藏描述方法和精度已远远不能满足这个阶段的开发要求,它要求更精细、准确、定量的预测出井间各种砂体尤其大砂体内部非均质性和小砂体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揭示出微小断层、微构造的分布面貌。油藏描述的重点是建立精细的三维预测模型,进而揭示剩余油的空间分布,增加油田采收率。因此把这个阶段的油藏描述称为油田挖潜提高采收率或高含水阶段的精细油藏描述。

表1总结了不同开发阶段要解决的主要开发问题,及由此要求油藏在这一阶段所要描述或表征的最主要内容,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最主要技术和方法。

4 不同阶段油藏描述的重点内容和精度要求

油藏描述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不仅表现在每个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差别上,而且也表现在每个阶段具体研究对象的重点和精度的明显区别上。总结国内外油藏描述的经验,结合国内油藏描述的具体实际及今后油藏描述的发展趋势,在这里给出了每个阶段油藏描述应重点描述的对象和内容,达到的精度等基本要求,或者称每个阶段油藏描述的主要标志(表2)[3]。

106

石  油  学  报

表2 不同阶段油藏描述的主要标志和精度要求

Table2 Maincharactersofdifferentreservoirdescriptionstages

第21卷 

油藏描述阶段

所拥有的主要资料

评 以2D地震为

价,少量探井、评价早

阶期

段油藏

设增加了开发资描

计井,可能有先导述

阶段研  究  重  点地 层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层组

沉积相沉积体系沉积相沉积亚相

储层非均质级别油藏规模(重点)层系规模(重点)油层规模(平面、层间的)

油层规模(平面、层间的)

含水阶段

精 度 要 求

构造研究精度提供顶面或标准层1∶2.5万构造图,描述清三级以上断层。

地质模型类型初 级概 念地 质模 型概 念地 质模 型静 态地 质模 型

三维网格300m×300m×(>1.0m)地质模型网格精度视地震和钻井资料多少而定

砂层组小层沉积亚相微相

提供顶面或标准层1∶1.0万的构造图,准确确定四级以上断层。

开发井网的大小层实

施中阶

期段油藏

开发测井分层小层

描调

述整阶段精细油藏描述

高更丰富的井网流动单元含水阶段

微相

油层规模(重点)单砂体规模

中低含水80%

提供各油层1∶1万构造图,构造幅度≥10m,构造面积≥0.3km2,断层:断距>5m,长度≥300m。

微相单层规模

成因单元

岩石相

单砂体规模(重点)

层内规模(重点)

层理规模孔隙规模

高、特高含水>80提供单层顶底面构造图,构造幅度≤5m,构造面积

预测地

质模型

三维网格100m×100m×(0.2~1.0)m

4.1 早期油藏描述

(1)油田构造方面:搞清油藏的主要圈闭条件及圈闭形态、产状和三级—四级以上的断层系统,提交比例尺为1∶2.5~1∶1万的油气层顶面及标准层顶面构造图和主断层的断面图。

(2)地层划分和对比:从油田开发的角度看,含油地层可以划分为含油层系、油层组(可再分亚组或上、中、下油组)、砂层组、小层、流动单元等。不同阶段的油藏描述虽都以小层作为基本单元进行研究,但重点不同,早期油藏描述重点是划分对比好砂层组。

(3)沉积相研究:一般沉积相可划分为沉积体系、沉积相、沉积亚相、沉积微相(微相还可再细分)、成因单元、岩石相等级别。虽然在有取心的单井上能划分和定出任一级别甚至更细的相,但真正有意义且能在平面上确定其分布的相,各阶段的研究重点是有区别的。早期油藏描述重点是搞清亚相、物源和砂体的大致展布方向,建立相模式。适时开展储层微相分析,确定微相类型。

(4)储层的非均质性:早期油藏描述重点是搞清油藏和层系规模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四性”关系,确定各种测井解释方法及解释模型,划分储层和非储层界线,对储层进行分类分级,建立测井相标准;明确各类储层在平、剖面上的分布规律以及储量分布状况。预测各类储层成因单元几何形态及连通程度;进行储层综合评价。

(5)确定宏观的油气水系统、油气性质及其控制条件和油藏类型;编绘出各套油气水系统及油气水性质主要参数的平面和剖面图件。

(6)建立油藏地质模型:早期油藏描述以建立概念地质模型为重点,重视研究储层的基本骨架模型。在油藏评价阶段,主要是建立初步的油藏地质概念模型,在描述构造、油气水系统及储层的基本面貌的基础上,为储量计算和开发可行性研究提供一个油藏整体地质模型和一些低级次的概念模型

[5]

[4]

,这是评价阶段油藏描述

,

 第5期油藏描述的阶段性及特点

107

开发准备阶段,由于资料不足,可能部分关键性地质因素还不可能给出肯定的概念,这时应充分估计这些关键因素可能变化的范围,作出不同可信度的地质模型。即最大可能的模型,最小可能的模型及机遇率最高的模型,提供油藏模拟时进行必要的敏感性分析。4.2 中期油藏描述

(1)油田构造方面:以钻井资料为主,参考地震成果,重新核实构造图,特别是通过地层、油层对比、逐井落实断点,组合断层,进一步落实一、二、三、四级断层,提交准确的构造图,并结合油气水系统等核实断块划分。

(2)地层划分和对比:全区每口井小层划分、对比及统层。

(3)沉积相研究:全区沉积微相分析并编制分层组(或重点小层)的微相图。

(4)油气水系统:根据测井解释结果确定每口井的油、气、水层分布,核实各个界面,按井点修正含油、气边界;作出分油层组(分单层)含油气边界图。

(5)储层描述:重点内容是搞清油层规模的层间和平面的非均质性;建立分井分层的储层参数数据库;在微相图控制下编制分层组、分单层的各种参数剖面图;分区块、分层组、分单层统计各项储层特性参数,重新作出储层分类评价。

(6)建立储层静态模型:利用大量开发井的测井资料和地质分层数据直接建立储层静态模型。三维模型的精度要求:300m×300m×(>1.0)m。4.3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

油田进入开发后期,一方面各种资料极其丰富,另一方面地下油水关系复杂,剩余油分布零散,实施各种挖潜、提高采收率措施的难度越来越大,必须更加精细地描述油藏,因此考虑到该阶段的资料基础和确定剩余油分布的要求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精细油藏描述的概念和方法,认为精细油藏描述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或达到的目标:

(1)精细程度高:应描述出幅度≤5m的构造;断距≤5m,长度

[5]

(2)基本单元小:该阶段研究的基本单元为流动单元。所谓流动单元,系指一个油砂体及其内部因受边界限制、不连续薄隔挡层、各种沉积微界面、小断层及渗透率差异等造成的渗流特征相同、水淹特征一致的储层单元。流动单元划分的粗细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要解决的生产问题有关。

(3)与动态结合紧:精细油藏描述不是一个单一的地质静态描述,而必须与油田生产动态资料紧密结合。用动态的历史拟合修正静态的地质模型。

(4)预测性强:不仅能比较准确的预测井间砂体和物性的空间分布,而且要能预测剩余油的分布(包括定性的规律性研究和定量的指标研究)。

(5)计算机化程度高:有完整的油藏描述数据库;油藏描述和地质建模软件应用广泛,大多数(>80%)图件由计算机制作完成。

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流动单元划分与对比及流动单元的空间结构;以微构造研究为主的微地质界面研究;以成因单元为单位进行精细沉积微相分析;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物性动态变化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水淹层测井解释及有关了解剩余油分布状况的生产测井及解释;层理、孔隙结构、粘土矿物等研究(三次采油阶段油藏描述更重视的内容);储层预测模型建立;地质、油藏、数模一体化研究剩余油分布特征及规律。通过这些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建立储层预测模型,确定剩余油分布特征及规律。

5 结 论

(、

108

石  油  学  报第21卷 

率阶段的精细油藏描述三大阶段。

2.每个阶段在构造、地层、沉积相、储层、地质模型等方面所描述的重点内容和精度要求都有明显差别。文中总结并提出的这些研究重点和精度要求,可以使研究人员在进行油藏描述时,在明确描述对象处在什么开发阶段、开发决策和开发技术方案所要依据的重点开发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就能根据每个阶段定量描述的精度要求和主要内容,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突出描述的重点,掌握好描述的精度,从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才能体现现代油藏描述针对性、实用性和准确性都很强的特点。

[1] 穆龙新,等.油藏描述新技术[A].见: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开发生产局.油气田开发新技术汇编(1991~1995)[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

社,1996:1~11.

[2] 穆龙新,等.不同开发阶段的油藏描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2~30.[3] 裘怿楠,等.油藏描述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336~344.

[4] 裘怿楠.储层地质模型[A].见: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发展部.储层评价研究进展(专辑)[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0:12~19.[5] 穆龙新.建立定量储层地质模型的新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4,21(8):82~86.

(收稿日期2000-03-23 修订日期2000-05-10 编辑 杨 茁

)

《塔里木盆地新区新带研究及目标选择》

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由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和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合作研究项目《塔里木盆地新区新带研究及目标选择》经专家评定一致认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丰富典型的实际资料,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

1.本成果紧密结合生产现场勘探需要,提出的勘探方向、部署对勘探部署及今后勘探目标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意义。2.提出了“应坚定不移坚持台盆区的勘探”,并对古生界上构造层、下构造层及内幕大构造三个领域勘探前景作了分析,并得到钻探发展的证实,具有指导进一步勘探部署的现实意义。

3.分析指出“石油地质综合评价理论、方法以及勘探模式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地史过程中油气运移分配及其对油气成藏分布的控制作用”,据此首次提出了“油气运移动态富集”的概念。并结合塔里木盆地的勘探实践不断完善,形成了一整套新的评价研究、分析方法,这些认识具有理论创新性,并在塔里木盆地的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提出了影响和控制塔里木盆地油气运移分配地史过程特点,油气成藏分布规律,通过动态正、反演及运移成藏体系分析和失利区带落空井分析,揭示了塔里木盆地油气成藏形成分布特点及规律性。

5.论述了新区、新带地质特点和成藏条件,提出了塔中隆起北翼、塔北隆起轮南—塔河、巴楚隆起玛扎塔格—柯坪断隆、北部坳陷—阿满低梁带及库车坳陷等五个地区13个评价研究项目及15口探井的具体部署意见。这些意见和建议,对塔里木盆地进一步勘探,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评委认为,报告资料丰富,研究工作紧密结合现场生产,所提出的“油气运移动态富集”、“动态评价”、“平衡分析”的思想及方法,在塔里木盆地长期研究与勘探实践中逐步完善发展,形成了较完备的评价研究及分析体系,并得到了勘探实践的反复验证。丰富了我国石油地质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勘探模式,作出了创新性的发展。提出的区域勘探评价研究项目及探井及参数井的钻探部署意见和建议,对塔里木勘探开发指挥部勘探部署及今后勘探目标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李成岗 供稿)

 

第5期                  石  油  学  报

AMATHEMATICALSIMULATIONTECHNOLOGYFORBEAMPUMPINGWELL ACTA2000,21(5):95~98.WUXiao-dong,etal.(AcademyofSciences,China,Beijing100101,China)

7

Amathematicalsimulationmodelforthebeampumpingwellsystemwaspresented,includingthemechanicalmodelandthekinematicmodelofrodstring,fluidcolumnandofbeampumpingunitaswellasthemotorbehaviormodel.Thedynamicsofthebeampumpingwellsystemcanbedescribedinamorerealisticwaybysolvingthecombinedmodels,andhenceamethodforstudyingmotionandforcesofthebeampumpingsystemdrivenbydifferenttypesofmotorisprovided.Thesimulationresultsshowthatthereexistremarkabledifferencesbetweenthebeampumpingwellsdrivenbyhigh-slipmotorandthosebylow-slip

motorontheaspectofmotionandforces.Themotorbehavior,therefore,needstobeconsideredinuseordesign.Keywords:

beampumpingunit;electricalmotor;rodstring;simulation;mathematicalmodel

SPECIALTOPICS

MICROFACIESARCHITECTUREPATTERNSANDTHEDISTRIBUTIONOFTHEREMAININGOILWITHINTHICKPAYS ACTA2000,21(5):99~102.

CHENCheng,etal.(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100083,China)

OnthebasisofpredictingtheremainingoilinShuangheOilfieldduringthelateperiodofdevelopment,thispaperputsforwardtheprocedurethatbuildsthemicrofaciesarchitecturepattern.Accordingtothedistributionoftheinterlayer,thethickpaysaresubdividedintomanyflowunitstoformthearchitectureframework.Thebuiltpatternsincludedistributarychannel,transitionandfrontsheetsandtypes,whichbasedoncloselyspacedwellsandcoredata.Differencecanbeshownonthetype,scale,geometryandbuildupofmicrofacies.Withtheoilfielddevelopeddeeply,waterfloodingwithinthickpaysisbeingmoreserious,anddistributionoftheremainingoilbecomemorecomplex;however,theenrichmentzonesofremainingoilarerestrainedapparentlywiththemicrofaciesarchitecture.Mini-lensandedge-bridgearetwotypesofenrichmentofremainingoilduringthe

lateperiodofdevelopmentastheresultofrecoveringandcontrollingbadlythesmallscaleandbadqualitymicrofacies.Inaddition,thebuildup,scaleandjointmannerofframeworkmicrofaciesdeterminethemovementofwaterandoilandthedistributionofremainingoil.Thus,theremainingoilcanbepredictedbyusingthemicrofaciesarchitecturewithinthickpaystoprovidebasisforstabilizingproductionandcontrollingwater-cut.Keywords:

thickpay;microfaciesarchitecture;remainingoil;lateperiodofdevelopment

STAGESANDCHARACTERISTICOFRESERVOIRDESCRIPTION ACTA2000,21(5):103~108.MULong-Xin(ResearchInstituteofPetroleum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Beijing100083,China)

Duringthedevelopmentofoilfield,thedifferentemphasisanddifferentinformationindifferentstages,aswellasthecomplexitiesofcontinentalreservoirsresultinthedifferentstressandprecisionofdescriptionindifferentstages.Reservoirdescriptioncanbedividedintothreestages:theearlydescriptioninpreparativestage,finedescriptioninmaturestageandprecisiondescriptioninEORstages.Eachstagediffersobviouslyinthedescriptionofstructure,formation,sedimentaryfacies,reservoirandgeologicalmodel.Thepapersummarizesmainstagesofreservoirdescription.Keywords:

reservoirdescription;developmentstage;geologicalmodel;characteristic

 ACTA2000,21COMPREHENSIVESTUDYONGEOLOGYOFCONGLOMERATERESERVOIRINXIAZIJIEOILFIELD(5):109~114.LIUShun-sheng,etal.(ResearchInstituteof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XinjingOilFieldCo.,Kelamayi834000,China)Onthebasisofthefinereservoirdescription,structuresandfaultsdistributedinXiazijieOilfieldareidentified,withprovingfifautcloth

 石

 2000年9月

油学报

 

第21卷 第5期

ACTAPETROLEISINICA

  文章编号:0253-2697(2000)05-0103-06

油藏描述的阶段性及特点

穆龙新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

摘要: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每个开发阶段的任务不同,所拥有的资料基础不同,加之我国陆相储层的复杂性,造成了

不同开发阶段油藏描述所要描述的重点内容和精度的不同,从而形成了油藏描述的阶段性。总体来看油藏描述可划分为开发准备阶段的早期油藏描述、主体开发阶段的(中期)油藏描述和挖潜、提供采收率阶段的精细油藏描述三大阶段。每个阶段在构造、地层、沉积相、储层、地质模型等方面所描述的重点内容和精度要求等都有明显差别。本文给出了每个阶段油藏描述应重点描述的对象和内容,所需要的主要技术和方法以及达到的精度要求等。

关键词:油藏描述;开发阶段;地质模型;特点中图分类号:TE319  文献标识码:A

1 前 言

油藏描述贯穿于勘探开发的全过程,从第一口发现井到最后废弃为止是多次分阶段滚动进行的。由于不同开发阶段的任务不同,所拥有的资料基础不同,从而造成了不同开发阶段油藏描述所要描述的重点内容和精度

的不同,其所采用的油藏描述技术和方法也有很大差别,既油藏描述具有阶段性。目前来看已发展了适应不同开发阶段的三大套或三大阶段油藏描述技术和方法[1],即①早期油藏描述——在油田发现后利用1口或几口探井、评价井对油(气)藏进行的综合研究与评价;②中期或一般所称的油藏描述——油田开发后含水较低时主要利用大量井的资料尤其测井资料所进行的油藏描述;③精细油藏描述——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特高含水期后主要针对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所进行的油藏描述。也就是说现代油藏描述特别强调针对性,要针对不同的开发阶段、油藏特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灵活进行,突出重点,采用先进实用的技术和方法。

2 油藏描述的阶段划分

油田开发的阶段性早已被人们认识,而且已形成一些通用的阶段和基本作法,国内外大同小异。一般来说一个油田发现后大致可分为评价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监测阶段—调整阶段(高含水阶段)—三次采油阶段,最后到油田废弃(图1)。每一阶段都反映了人们对油藏认识的深化。总体来看这些阶段可归为早、中、晚三个大的开发阶段,或者可分别称为油田开发准备阶段、主体开发阶段和提高采收率阶段这三大开发阶段(图1)。

从油藏描述的角度看,虽然不是每一个小的开发阶段的油藏描述都有重大区别,但这三个大的阶段的油藏描述则有着很大的差别,表现在所拥有资料的程度、要解决的开发问题及油藏描述的重点和精度都极不相同,加之我国陆相储层的复杂性,从而造成所采用的油藏描述技术和方法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总结国内外油藏描述的经验和教训,寻找其共同规律和基本作法,油藏描述的阶段与大的开发阶段相对应也可分为早、中、晚三大阶段或三种油藏描述,或者称为开发准备阶段的早期油藏描述、主体开发阶段的(中期)油藏描述和挖潜、提高采收率阶段的精细油藏描述。这三大阶段油藏描述的重点、方法、技术和要解决的问题等明显不同(表1)。当然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油藏描述工作也是滚动进行的。

  作者简介:穆龙新,男,1960年12月生。198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现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通讯处:北京910信

箱海外研究中心。

[2]

104

石  油  学  报第21卷 

油田开发准备阶段  主体开发阶段  深度开发阶段

油田发现评 价 阶 段

总体方案设计阶

方案实施阶段

综合调整阶

改善水驱三次采油油 田 废 

弃↑

早期油藏描述

中期油藏描述

精细油藏描述

图1 油藏描述阶段的划分与油田开发阶段的关系

Fig.1 Relationshipbetweenreservoirdescriptionstagesandoil-fielddevelopmentstages

表1 不同开发阶段及其油藏描述阶段的主要任务、技术和方法

 Maintasks,techniquesandmethodsindifferentoil-fielddevelopmentstagesandTable1

reservoirdescriptionstages

开发

阶段

开发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计算油藏的探明地质储量和预测可采储量;

从技术和经济上对油藏是否值得开发作出可行性评价;

预测可能达到的生产规模提出规划性的开发部署;

提出钻、采及地面工程的轮廓设计。

  对开发方式、层系、井网、注采压力系统、采油速度、稳产年限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进行油藏、钻井、采油和地面建设工程的总体设计;

优选最佳开发方案  确定注采井别、制定射孔方案和初期配产配注方案;

必要时对开发方案提出调整意见,交付实施投产;

进行动态监测,开发分析;

实行分层注水,调整好注采关系,实施各种增产增注措施。

  分析储量动用、能量保持和利用的现状和潜力;

编制有关层系、井网等综合调整方案,并进行实施。

  搞清油田的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开展各种改善水驱提高采收率的先导性经验,逐步工业化推广;

进行各种三次采油方法的室内研究和先导试验,扩大工业性试验和工业化推广;

编制三次采油方案。

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油藏的主要圈闭条件及圈闭形态、产状;

宏观的油气水系统划分及其控制条件;

油气性质和油藏类型;储层宏观展布及储层参数;建立初步的油藏概念模型。  落实可采储量;

核实构造及油气水分布;确定微相类型;

预测储层特别是主力储层的宏观分布规律;

完善和深化油藏地质概念模型。  以钻井资料为主确定大比例的构造图并核实断块划分;

分层油气水分布图;

全油田小层对比统层、沉积微相研究,建立储层数据库;

建立储层静态模型。

油藏描述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以区域和地震资料为基础确定油藏骨架;

以储层沉积学为基础,应用地质知识库和随机建模方法预测砂体空间分布;

整体概念模型建立技术。

评开发准备阶方

案段设

计阶段方案实主施体阶开段发阶

调段

阶段挖潜提高采收率阶段

改善水驱和三次采油价阶段

  精细地震构造解释;

储层沉积微相描述;

地质概念模型建立技术。

早期油藏描述

  全区小层对比统层;

三维地震结合动静态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技术;

以测井资料为基础的多井储层评价技术;

以沉积微相为基础进行储层综合预测和油水分布规律分析。  动态监测、跟踪模拟、综合解释;

储层静态模型建立技术。

  综合所有静、动态资料,完善和精细化储层静态模型,并逐步向预测模型发展。

中期油藏描述

  微构造和微相研究;

流动单元划分与对比;

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物性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水淹层测井解释;

层理、孔隙结构、粘土矿物等精细研究;

储层预测模型建立;

剩余油分布特征及规律。

  细分沉积微相和微构造研究技术;

流动单元研究技术;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

储层物性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储层预测模型建立技术;

地质、油藏、数模一体化技术。

精细油藏描述

 第5期油藏描述的阶段性及特点

105

3 各阶段油藏描述的涵义和主要特点

3.1 开发准备阶段的早期油藏描述

  油田发现后到投入全面开发前的这一阶段可称为开发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所进行的油藏描述统称为早期油藏描述。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油藏进行可行性评价、进而制定总体开发方案。这时钻井资料较少,动态资料缺乏,地震资料以二维为主,或虽有三维地震资料,但往往延后。开发评价和设计要求确定评价区的探明地质储量和预测可采储量,提出规划性的开发部署,确定开发方式和井网布署,对采油工程设施提出建议,估算可能达到的生产规模,并作经济效益评价,以保证开发可行性和方案研究不犯原则性的错误。油藏描述的任务是确定油藏的基本骨架(包括构造、地层、沉积等),搞清主力储层的储集特征及三维空间展布特征,明确油藏类型和油气水系统的分布。因此这个阶段的油藏描述以建立地质概念模型为重点,把握大的框架和原则,而不过多追求细节,所以称油田开发准备阶段的油藏描述为早期油藏描述。3.2 主体开发阶段的中期油藏描述

油田全面投入开发后到高含水(三次采油阶段)以前的这一阶段,可称为油田主体开发阶段,这一阶段所进行的油藏描述统称为中期油藏描述。油田一旦投入全面开发,钻井资料和动态资料都迅速增多,并逐渐有了多种测试和监测资料等。这一阶段开发研究的任务是实施开发方案,编制完井、射孔方案,确定注采井别、进行初期配产配注、预测开发动态。生产一段时间后,要进行开发调整,阶段历史拟合和预测开发动态等。为此,这一阶段的油藏描述以全面进行小层划分和对比,进一步落实在早期油藏描述中没有确定的各种构造、建立静态地质模型为重点。斯伦贝谢最早提出的油藏描述及国内外所作的大部分油藏描述都是针对这一阶段而言的,即以测井研究为主体,从关键井出发,进行测井资料数据标准化及多井处理、评价和对比研究,建立各种油藏参数数据库及关系,最后建立油藏三维静态模型,因此称这一阶段的油藏描述为油田主体开发阶段的常规油藏描述或中期油藏描述。

3.3 挖潜、提高采收率阶段的精细油藏描述

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直到最后废弃前这一阶段称为挖潜、提高采收率阶段。这一阶段由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而引起地下油水分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采挖潜的主要对象,转向高度分散而又局部相对富集的、不再大片连续的剩余油,甚至转向提高微观的驱油效率上来。早、中期的那种油藏描述方法和精度已远远不能满足这个阶段的开发要求,它要求更精细、准确、定量的预测出井间各种砂体尤其大砂体内部非均质性和小砂体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揭示出微小断层、微构造的分布面貌。油藏描述的重点是建立精细的三维预测模型,进而揭示剩余油的空间分布,增加油田采收率。因此把这个阶段的油藏描述称为油田挖潜提高采收率或高含水阶段的精细油藏描述。

表1总结了不同开发阶段要解决的主要开发问题,及由此要求油藏在这一阶段所要描述或表征的最主要内容,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最主要技术和方法。

4 不同阶段油藏描述的重点内容和精度要求

油藏描述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不仅表现在每个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差别上,而且也表现在每个阶段具体研究对象的重点和精度的明显区别上。总结国内外油藏描述的经验,结合国内油藏描述的具体实际及今后油藏描述的发展趋势,在这里给出了每个阶段油藏描述应重点描述的对象和内容,达到的精度等基本要求,或者称每个阶段油藏描述的主要标志(表2)[3]。

106

石  油  学  报

表2 不同阶段油藏描述的主要标志和精度要求

Table2 Maincharactersofdifferentreservoirdescriptionstages

第21卷 

油藏描述阶段

所拥有的主要资料

评 以2D地震为

价,少量探井、评价早

阶期

段油藏

设增加了开发资描

计井,可能有先导述

阶段研  究  重  点地 层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层组

沉积相沉积体系沉积相沉积亚相

储层非均质级别油藏规模(重点)层系规模(重点)油层规模(平面、层间的)

油层规模(平面、层间的)

含水阶段

精 度 要 求

构造研究精度提供顶面或标准层1∶2.5万构造图,描述清三级以上断层。

地质模型类型初 级概 念地 质模 型概 念地 质模 型静 态地 质模 型

三维网格300m×300m×(>1.0m)地质模型网格精度视地震和钻井资料多少而定

砂层组小层沉积亚相微相

提供顶面或标准层1∶1.0万的构造图,准确确定四级以上断层。

开发井网的大小层实

施中阶

期段油藏

开发测井分层小层

描调

述整阶段精细油藏描述

高更丰富的井网流动单元含水阶段

微相

油层规模(重点)单砂体规模

中低含水80%

提供各油层1∶1万构造图,构造幅度≥10m,构造面积≥0.3km2,断层:断距>5m,长度≥300m。

微相单层规模

成因单元

岩石相

单砂体规模(重点)

层内规模(重点)

层理规模孔隙规模

高、特高含水>80提供单层顶底面构造图,构造幅度≤5m,构造面积

预测地

质模型

三维网格100m×100m×(0.2~1.0)m

4.1 早期油藏描述

(1)油田构造方面:搞清油藏的主要圈闭条件及圈闭形态、产状和三级—四级以上的断层系统,提交比例尺为1∶2.5~1∶1万的油气层顶面及标准层顶面构造图和主断层的断面图。

(2)地层划分和对比:从油田开发的角度看,含油地层可以划分为含油层系、油层组(可再分亚组或上、中、下油组)、砂层组、小层、流动单元等。不同阶段的油藏描述虽都以小层作为基本单元进行研究,但重点不同,早期油藏描述重点是划分对比好砂层组。

(3)沉积相研究:一般沉积相可划分为沉积体系、沉积相、沉积亚相、沉积微相(微相还可再细分)、成因单元、岩石相等级别。虽然在有取心的单井上能划分和定出任一级别甚至更细的相,但真正有意义且能在平面上确定其分布的相,各阶段的研究重点是有区别的。早期油藏描述重点是搞清亚相、物源和砂体的大致展布方向,建立相模式。适时开展储层微相分析,确定微相类型。

(4)储层的非均质性:早期油藏描述重点是搞清油藏和层系规模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四性”关系,确定各种测井解释方法及解释模型,划分储层和非储层界线,对储层进行分类分级,建立测井相标准;明确各类储层在平、剖面上的分布规律以及储量分布状况。预测各类储层成因单元几何形态及连通程度;进行储层综合评价。

(5)确定宏观的油气水系统、油气性质及其控制条件和油藏类型;编绘出各套油气水系统及油气水性质主要参数的平面和剖面图件。

(6)建立油藏地质模型:早期油藏描述以建立概念地质模型为重点,重视研究储层的基本骨架模型。在油藏评价阶段,主要是建立初步的油藏地质概念模型,在描述构造、油气水系统及储层的基本面貌的基础上,为储量计算和开发可行性研究提供一个油藏整体地质模型和一些低级次的概念模型

[5]

[4]

,这是评价阶段油藏描述

,

 第5期油藏描述的阶段性及特点

107

开发准备阶段,由于资料不足,可能部分关键性地质因素还不可能给出肯定的概念,这时应充分估计这些关键因素可能变化的范围,作出不同可信度的地质模型。即最大可能的模型,最小可能的模型及机遇率最高的模型,提供油藏模拟时进行必要的敏感性分析。4.2 中期油藏描述

(1)油田构造方面:以钻井资料为主,参考地震成果,重新核实构造图,特别是通过地层、油层对比、逐井落实断点,组合断层,进一步落实一、二、三、四级断层,提交准确的构造图,并结合油气水系统等核实断块划分。

(2)地层划分和对比:全区每口井小层划分、对比及统层。

(3)沉积相研究:全区沉积微相分析并编制分层组(或重点小层)的微相图。

(4)油气水系统:根据测井解释结果确定每口井的油、气、水层分布,核实各个界面,按井点修正含油、气边界;作出分油层组(分单层)含油气边界图。

(5)储层描述:重点内容是搞清油层规模的层间和平面的非均质性;建立分井分层的储层参数数据库;在微相图控制下编制分层组、分单层的各种参数剖面图;分区块、分层组、分单层统计各项储层特性参数,重新作出储层分类评价。

(6)建立储层静态模型:利用大量开发井的测井资料和地质分层数据直接建立储层静态模型。三维模型的精度要求:300m×300m×(>1.0)m。4.3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

油田进入开发后期,一方面各种资料极其丰富,另一方面地下油水关系复杂,剩余油分布零散,实施各种挖潜、提高采收率措施的难度越来越大,必须更加精细地描述油藏,因此考虑到该阶段的资料基础和确定剩余油分布的要求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精细油藏描述的概念和方法,认为精细油藏描述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或达到的目标:

(1)精细程度高:应描述出幅度≤5m的构造;断距≤5m,长度

[5]

(2)基本单元小:该阶段研究的基本单元为流动单元。所谓流动单元,系指一个油砂体及其内部因受边界限制、不连续薄隔挡层、各种沉积微界面、小断层及渗透率差异等造成的渗流特征相同、水淹特征一致的储层单元。流动单元划分的粗细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要解决的生产问题有关。

(3)与动态结合紧:精细油藏描述不是一个单一的地质静态描述,而必须与油田生产动态资料紧密结合。用动态的历史拟合修正静态的地质模型。

(4)预测性强:不仅能比较准确的预测井间砂体和物性的空间分布,而且要能预测剩余油的分布(包括定性的规律性研究和定量的指标研究)。

(5)计算机化程度高:有完整的油藏描述数据库;油藏描述和地质建模软件应用广泛,大多数(>80%)图件由计算机制作完成。

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流动单元划分与对比及流动单元的空间结构;以微构造研究为主的微地质界面研究;以成因单元为单位进行精细沉积微相分析;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物性动态变化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水淹层测井解释及有关了解剩余油分布状况的生产测井及解释;层理、孔隙结构、粘土矿物等研究(三次采油阶段油藏描述更重视的内容);储层预测模型建立;地质、油藏、数模一体化研究剩余油分布特征及规律。通过这些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建立储层预测模型,确定剩余油分布特征及规律。

5 结 论

(、

108

石  油  学  报第21卷 

率阶段的精细油藏描述三大阶段。

2.每个阶段在构造、地层、沉积相、储层、地质模型等方面所描述的重点内容和精度要求都有明显差别。文中总结并提出的这些研究重点和精度要求,可以使研究人员在进行油藏描述时,在明确描述对象处在什么开发阶段、开发决策和开发技术方案所要依据的重点开发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就能根据每个阶段定量描述的精度要求和主要内容,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突出描述的重点,掌握好描述的精度,从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才能体现现代油藏描述针对性、实用性和准确性都很强的特点。

[1] 穆龙新,等.油藏描述新技术[A].见: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开发生产局.油气田开发新技术汇编(1991~1995)[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

社,1996:1~11.

[2] 穆龙新,等.不同开发阶段的油藏描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2~30.[3] 裘怿楠,等.油藏描述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336~344.

[4] 裘怿楠.储层地质模型[A].见: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发展部.储层评价研究进展(专辑)[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0:12~19.[5] 穆龙新.建立定量储层地质模型的新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4,21(8):82~86.

(收稿日期2000-03-23 修订日期2000-05-10 编辑 杨 茁

)

《塔里木盆地新区新带研究及目标选择》

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由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和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合作研究项目《塔里木盆地新区新带研究及目标选择》经专家评定一致认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丰富典型的实际资料,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

1.本成果紧密结合生产现场勘探需要,提出的勘探方向、部署对勘探部署及今后勘探目标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意义。2.提出了“应坚定不移坚持台盆区的勘探”,并对古生界上构造层、下构造层及内幕大构造三个领域勘探前景作了分析,并得到钻探发展的证实,具有指导进一步勘探部署的现实意义。

3.分析指出“石油地质综合评价理论、方法以及勘探模式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地史过程中油气运移分配及其对油气成藏分布的控制作用”,据此首次提出了“油气运移动态富集”的概念。并结合塔里木盆地的勘探实践不断完善,形成了一整套新的评价研究、分析方法,这些认识具有理论创新性,并在塔里木盆地的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提出了影响和控制塔里木盆地油气运移分配地史过程特点,油气成藏分布规律,通过动态正、反演及运移成藏体系分析和失利区带落空井分析,揭示了塔里木盆地油气成藏形成分布特点及规律性。

5.论述了新区、新带地质特点和成藏条件,提出了塔中隆起北翼、塔北隆起轮南—塔河、巴楚隆起玛扎塔格—柯坪断隆、北部坳陷—阿满低梁带及库车坳陷等五个地区13个评价研究项目及15口探井的具体部署意见。这些意见和建议,对塔里木盆地进一步勘探,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评委认为,报告资料丰富,研究工作紧密结合现场生产,所提出的“油气运移动态富集”、“动态评价”、“平衡分析”的思想及方法,在塔里木盆地长期研究与勘探实践中逐步完善发展,形成了较完备的评价研究及分析体系,并得到了勘探实践的反复验证。丰富了我国石油地质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勘探模式,作出了创新性的发展。提出的区域勘探评价研究项目及探井及参数井的钻探部署意见和建议,对塔里木勘探开发指挥部勘探部署及今后勘探目标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李成岗 供稿)

 

第5期                  石  油  学  报

AMATHEMATICALSIMULATIONTECHNOLOGYFORBEAMPUMPINGWELL ACTA2000,21(5):95~98.WUXiao-dong,etal.(AcademyofSciences,China,Beijing100101,China)

7

Amathematicalsimulationmodelforthebeampumpingwellsystemwaspresented,includingthemechanicalmodelandthekinematicmodelofrodstring,fluidcolumnandofbeampumpingunitaswellasthemotorbehaviormodel.Thedynamicsofthebeampumpingwellsystemcanbedescribedinamorerealisticwaybysolvingthecombinedmodels,andhenceamethodforstudyingmotionandforcesofthebeampumpingsystemdrivenbydifferenttypesofmotorisprovided.Thesimulationresultsshowthatthereexistremarkabledifferencesbetweenthebeampumpingwellsdrivenbyhigh-slipmotorandthosebylow-slip

motorontheaspectofmotionandforces.Themotorbehavior,therefore,needstobeconsideredinuseordesign.Keywords:

beampumpingunit;electricalmotor;rodstring;simulation;mathematicalmodel

SPECIALTOPICS

MICROFACIESARCHITECTUREPATTERNSANDTHEDISTRIBUTIONOFTHEREMAININGOILWITHINTHICKPAYS ACTA2000,21(5):99~102.

CHENCheng,etal.(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100083,China)

OnthebasisofpredictingtheremainingoilinShuangheOilfieldduringthelateperiodofdevelopment,thispaperputsforwardtheprocedurethatbuildsthemicrofaciesarchitecturepattern.Accordingtothedistributionoftheinterlayer,thethickpaysaresubdividedintomanyflowunitstoformthearchitectureframework.Thebuiltpatternsincludedistributarychannel,transitionandfrontsheetsandtypes,whichbasedoncloselyspacedwellsandcoredata.Differencecanbeshownonthetype,scale,geometryandbuildupofmicrofacies.Withtheoilfielddevelopeddeeply,waterfloodingwithinthickpaysisbeingmoreserious,anddistributionoftheremainingoilbecomemorecomplex;however,theenrichmentzonesofremainingoilarerestrainedapparentlywiththemicrofaciesarchitecture.Mini-lensandedge-bridgearetwotypesofenrichmentofremainingoilduringthe

lateperiodofdevelopmentastheresultofrecoveringandcontrollingbadlythesmallscaleandbadqualitymicrofacies.Inaddition,thebuildup,scaleandjointmannerofframeworkmicrofaciesdeterminethemovementofwaterandoilandthedistributionofremainingoil.Thus,theremainingoilcanbepredictedbyusingthemicrofaciesarchitecturewithinthickpaystoprovidebasisforstabilizingproductionandcontrollingwater-cut.Keywords:

thickpay;microfaciesarchitecture;remainingoil;lateperiodofdevelopment

STAGESANDCHARACTERISTICOFRESERVOIRDESCRIPTION ACTA2000,21(5):103~108.MULong-Xin(ResearchInstituteofPetroleum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Beijing100083,China)

Duringthedevelopmentofoilfield,thedifferentemphasisanddifferentinformationindifferentstages,aswellasthecomplexitiesofcontinentalreservoirsresultinthedifferentstressandprecisionofdescriptionindifferentstages.Reservoirdescriptioncanbedividedintothreestages:theearlydescriptioninpreparativestage,finedescriptioninmaturestageandprecisiondescriptioninEORstages.Eachstagediffersobviouslyinthedescriptionofstructure,formation,sedimentaryfacies,reservoirandgeologicalmodel.Thepapersummarizesmainstagesofreservoirdescription.Keywords:

reservoirdescription;developmentstage;geologicalmodel;characteristic

 ACTA2000,21COMPREHENSIVESTUDYONGEOLOGYOFCONGLOMERATERESERVOIRINXIAZIJIEOILFIELD(5):109~114.LIUShun-sheng,etal.(ResearchInstituteof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XinjingOilFieldCo.,Kelamayi834000,China)Onthebasisofthefinereservoirdescription,structuresandfaultsdistributedinXiazijieOilfieldareidentified,withprovingfifautcloth


相关内容

  • 油藏描述发展
  • 油藏描述技术发展与展望 摘要:按照油藏描述技术发展的历程和计算机技术等分支科学应用发展的程度,可将油藏描述技术在20世纪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60-70年代为技术积蓄阶段;80年代为确定描述技术及描述流程阶段,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储集层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将地质.地震.测井.生产测试(试井 ...

  • 油气藏开发与开采技术
  • 第一章 油气藏开发地质基础 1. 答:油气田地质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构造特征: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的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因此我们需要搞清楚油气藏的构造类型及形态.断层性质及切割情况.裂缝密度及分布规律等问题: 2)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特征:即在物理.化学.生物 ...

  •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实验指导书 编写人:陈 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二00五年九月 前言 实验一 油层细分与对比.......................................................4 一.实验目的................... ...

  •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近20年来,在低渗透砂岩.海相碳酸盐岩.火山岩勘探方面取得了很大发现,形成了国际一流的开发配套技术.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成熟技术有注水.压裂.注气等,储层精细描述和保护油气层是开发关键.多分支井技术.地震裂缝成像和裂 ...

  • 采油厂经营活动分析
  • 精细管理 注重效益努力实现经营管理工作的全面提升 2004年,新木采油厂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抓住一个中心、夯实两个基础、突出三个重点、优化四个结构、实施五个工程、实现六个新水平”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在全厂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全年完成原油生产任务 ...

  •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课程模拟试题
  •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课程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油气层损害:入井流体与储层及其流体不配伍时造成近井地带油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2.速敏:流体与储层岩石和流体在无任何物理化学作用的条件下,由于流体的流动引起的地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3.裸眼完井方法:生产段油层完全裸露的完井方法. 4. ...

  • 国内外高含水油田
  • 国内外高含水油田.低渗透油田以及稠油开采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公布的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指标,这一目标要求今后5年内我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在能源开发.转化.利用等各环节提高效率.节约资源.我国 ...

  • 油气田开发地质
  • 一.油气田开发阶段储层评价内容和主要特点是什其分布,描述其性质. 么?近年来在该研究方面的新进展有哪些? 答:每个开发阶段的资料基础和所要解决的开发任务不同,因而储层评价的内容也各不相同. 1.开发准备阶段 (1)对各含油层系进行地层对比:对开发目的层系进行油层组划分,做出油层综合柱状图,油层对比剖 ...

  • 21世纪重油和沥青的开采方法
  • 牛宝荣:21世纪重油和沥青的开采方法 1 21世纪重油和沥青的开采方法 Eddy E. Isaacs 摘 要:加拿大西部的重油和沥青质油藏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气聚集地之一.目前, 最有前景的开采方法是蒸汽辅助重力驱(SAGD ) .气体和溶剂驱.该方法利用水平井, 并且优于天然重力驱.本文对加拿大西部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