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中表现手法的分析

  摘 要:古典诗词鉴赏是中学重要的学习内容,同时也是很多学生的薄弱之处。一是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理解能力不高所致;二是由于古典诗词本身具有语言含蓄、表达委婉、善于用典的特点所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古典诗词表现手法分析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对表现手法的掌握,更深刻地理解诗词主旨,接近作者本意。   关键词:古代诗歌;表现手法;诗歌鉴赏   一、诗歌表现手法的重要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数不胜数。怎样去领略文人骚客诗词的意境,体会古典诗词的魅力,去领略诗仙李白酒杯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去感受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的离愁别绪、去悲叹李煜的“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亡国之痛,会读诗、能懂诗尤为重要。品鉴诗歌最重要的是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以及诗人是如何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抒发胸臆的。掌握诗歌鉴赏中重要的手法技巧可以迅速有效达到鉴赏目的。掌握必要的表现手法是我们打开诗歌大门,走进诗歌的有效途径。   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为了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需要借助特定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主要包含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古典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借古讽今等。   1.巧用典故   用典主要是指引用前人的经典名句或者是历史典故、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等来表达诗歌中的语境和意境。古典诗歌讲究用典故来丰富内容,往往能达到既生动又含蓄的效果,增加可读性,又耐人寻味。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就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典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典故使诗句简洁凝练,含蓄而婉转,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2.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借助对景色的描写来衬托或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景物描写暗含着作者思想感情的状态和变化,是将感情寄托于外在景观的表现手法。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情境交融。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为候鸟,冬天南飞是大雁的天性使然,诗人借用雁南飞的情境,来表达动物尚且知道回到故乡,人却在边关塞外苦寒之地思念故乡,让人情何以堪。对这一情景的描写既突出了边关的困苦生活,也凸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内心世界。千嶂里,落日孤烟,霜满地,都描写了边陲苦寒之地,烘托出征战在外的将士,离家万里,抛家舍业,有家不能回的思乡之情。诗人借此意象烘托出边塞苍凉、壮阔的意境,写出了边地将士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作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2.借古喻今   借古喻今是指诗人通过对古代人物、事迹的描写议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比如,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荒郊一望欲断魂,径水萦纤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园。”诗人借古喻今,遥想当年秦王朝一统天下,国力鼎盛,看如今眺望泾水河畔,除了古碑和满目的黄沙,连春草也没有,令人感到无边的萧瑟,暗含了对当时唐王朝山河日下的悲叹。又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每首咏一人一事。杜甫通过对古代圣贤的追思和点评,借题抒发自己空有报国志志,却无法施展才华的漂泊之感。如《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王昭君有倾国倾城之貌,觉得不需要贿赂画师就能获得帝王宠幸,结果画师将她画丑,最终远嫁匈奴,终老异乡,令人叹息。很显然,诗人借描写王昭君的美貌和高洁品质来比喻自己不屑于投机钻营而不能施展才华的境遇。   3.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是诗词中较为常用的表现手法,既可以作为表达技巧,也可以是写景手法。“虚”是指虚幻梦境、想象和回忆,也指设想之境。“实”指实象、事实、实境。虚实结合的好处则在于“虚实”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与相互转化,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歌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情趣。如李煜的《虞美人》、柳永的《雨霖铃》。柳词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之前,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情、实事,写的是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阙是对别后生活的设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设想与心爱之人分别后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写出了与心爱之人分别后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手法扩大了诗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4.动静结合   文学艺术中的写景状物有动静之分,写动写静,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动中见静,静中见动,会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同一景物,诗人在不同情境中看它,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这反映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变化关系。湖中流水,时而流动,时而静止,这是客体在变动;观湖之人,时而走动,时而静坐,主体也在活动,诗人的心境更是不断变化。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闹”字则意境全出。如,陈与义《襄邑道中》,“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是诗人乘舟途经襄邑道中的真实感受:诗人躺在船中看那满天云彩,一动不动,船行百里,竟没感觉到云彩和乘船人都在向东。花木在近处,看去似飞动;白云离太远,观者觉未动。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可以更好地描摹景物,突出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感,扩大诗的意境,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5.托物言志   诗人习惯于借某一特定的物象及其蕴含的品质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的思想、志向、情操、爱好、愿望或寄予某种精神,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如,王安石的《北破杏花》,“一破春水绕花身,华英妖烧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诗人笔下的北坡杏花竞相开放,风姿绰约,争奇斗艳,光彩照人。虽生长在远离尘嚣的坡北,即便是飘零飞落,也好过闹市中任人折取碾做尘泥的南陌杏花。诗人借北坡杏花的清高、不卑不亢、高洁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感。   三、结语   由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差别较大,加之诗词有独特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技巧。要读懂古典诗词的内涵和意蕴,既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也需要掌握诗词的表现手法。只有在提高文化修养的基础上,抓住表现手法,进行大量的阅读鉴赏实践,才能够领略到诗词的美,领会诗人的写作意图。   参考文献:   [1]李旭.对于古典诗歌表现手法的一些思考[J].课外语文,2015(24).   [2]黄德宁.提高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能力初探[J].中学语文,2009(24).   [3]蒋玉梅.诗歌的表现手法例说[J].新高考:语文数学英语,2008(1).   编辑 王亚青

  摘 要:古典诗词鉴赏是中学重要的学习内容,同时也是很多学生的薄弱之处。一是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理解能力不高所致;二是由于古典诗词本身具有语言含蓄、表达委婉、善于用典的特点所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古典诗词表现手法分析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对表现手法的掌握,更深刻地理解诗词主旨,接近作者本意。   关键词:古代诗歌;表现手法;诗歌鉴赏   一、诗歌表现手法的重要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数不胜数。怎样去领略文人骚客诗词的意境,体会古典诗词的魅力,去领略诗仙李白酒杯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去感受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的离愁别绪、去悲叹李煜的“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亡国之痛,会读诗、能懂诗尤为重要。品鉴诗歌最重要的是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以及诗人是如何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抒发胸臆的。掌握诗歌鉴赏中重要的手法技巧可以迅速有效达到鉴赏目的。掌握必要的表现手法是我们打开诗歌大门,走进诗歌的有效途径。   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为了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需要借助特定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主要包含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古典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借古讽今等。   1.巧用典故   用典主要是指引用前人的经典名句或者是历史典故、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等来表达诗歌中的语境和意境。古典诗歌讲究用典故来丰富内容,往往能达到既生动又含蓄的效果,增加可读性,又耐人寻味。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就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典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典故使诗句简洁凝练,含蓄而婉转,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2.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借助对景色的描写来衬托或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景物描写暗含着作者思想感情的状态和变化,是将感情寄托于外在景观的表现手法。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情境交融。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为候鸟,冬天南飞是大雁的天性使然,诗人借用雁南飞的情境,来表达动物尚且知道回到故乡,人却在边关塞外苦寒之地思念故乡,让人情何以堪。对这一情景的描写既突出了边关的困苦生活,也凸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内心世界。千嶂里,落日孤烟,霜满地,都描写了边陲苦寒之地,烘托出征战在外的将士,离家万里,抛家舍业,有家不能回的思乡之情。诗人借此意象烘托出边塞苍凉、壮阔的意境,写出了边地将士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作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2.借古喻今   借古喻今是指诗人通过对古代人物、事迹的描写议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比如,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荒郊一望欲断魂,径水萦纤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园。”诗人借古喻今,遥想当年秦王朝一统天下,国力鼎盛,看如今眺望泾水河畔,除了古碑和满目的黄沙,连春草也没有,令人感到无边的萧瑟,暗含了对当时唐王朝山河日下的悲叹。又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每首咏一人一事。杜甫通过对古代圣贤的追思和点评,借题抒发自己空有报国志志,却无法施展才华的漂泊之感。如《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王昭君有倾国倾城之貌,觉得不需要贿赂画师就能获得帝王宠幸,结果画师将她画丑,最终远嫁匈奴,终老异乡,令人叹息。很显然,诗人借描写王昭君的美貌和高洁品质来比喻自己不屑于投机钻营而不能施展才华的境遇。   3.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是诗词中较为常用的表现手法,既可以作为表达技巧,也可以是写景手法。“虚”是指虚幻梦境、想象和回忆,也指设想之境。“实”指实象、事实、实境。虚实结合的好处则在于“虚实”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与相互转化,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歌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情趣。如李煜的《虞美人》、柳永的《雨霖铃》。柳词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之前,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情、实事,写的是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阙是对别后生活的设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设想与心爱之人分别后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写出了与心爱之人分别后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手法扩大了诗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4.动静结合   文学艺术中的写景状物有动静之分,写动写静,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动中见静,静中见动,会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同一景物,诗人在不同情境中看它,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这反映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变化关系。湖中流水,时而流动,时而静止,这是客体在变动;观湖之人,时而走动,时而静坐,主体也在活动,诗人的心境更是不断变化。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闹”字则意境全出。如,陈与义《襄邑道中》,“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是诗人乘舟途经襄邑道中的真实感受:诗人躺在船中看那满天云彩,一动不动,船行百里,竟没感觉到云彩和乘船人都在向东。花木在近处,看去似飞动;白云离太远,观者觉未动。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可以更好地描摹景物,突出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感,扩大诗的意境,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5.托物言志   诗人习惯于借某一特定的物象及其蕴含的品质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的思想、志向、情操、爱好、愿望或寄予某种精神,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如,王安石的《北破杏花》,“一破春水绕花身,华英妖烧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诗人笔下的北坡杏花竞相开放,风姿绰约,争奇斗艳,光彩照人。虽生长在远离尘嚣的坡北,即便是飘零飞落,也好过闹市中任人折取碾做尘泥的南陌杏花。诗人借北坡杏花的清高、不卑不亢、高洁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感。   三、结语   由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差别较大,加之诗词有独特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技巧。要读懂古典诗词的内涵和意蕴,既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也需要掌握诗词的表现手法。只有在提高文化修养的基础上,抓住表现手法,进行大量的阅读鉴赏实践,才能够领略到诗词的美,领会诗人的写作意图。   参考文献:   [1]李旭.对于古典诗歌表现手法的一些思考[J].课外语文,2015(24).   [2]黄德宁.提高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能力初探[J].中学语文,2009(24).   [3]蒋玉梅.诗歌的表现手法例说[J].新高考:语文数学英语,2008(1).   编辑 王亚青


相关内容

  •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说课稿
  •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说课稿 刘 向 福 一.说设计思想 1.通过对十年来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个明显的变化:其一是诗歌鉴赏由客观选择改变为主观表达,题型的转换利于中学素质教育:其二是作文的体裁要求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改为"文体不限".这两种变 ...

  • 古诗鉴赏中表达技巧的层次例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诗鉴赏中表达技巧的层次例析 作者:周良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3年第11期 综观近几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卷的古诗鉴赏题,大多涉及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诗歌进行赏析,而这一题型的得分率往往较低,可以说极大地困扰着老师和学生. 高考 ...

  • 近五全国2卷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2011-2015)
  • 一.2015年全国2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庸诗,完成8-9题. 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约842-约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全
  • 载入中...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纲 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 诗歌的形象的鉴赏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 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qu ...

  • 现代诗歌鉴赏技巧
  • 中国现代诗歌融合了中国古代诗歌与西方诗歌的特点,以奇特的思维,描绘出鲜明的形象,高度概括地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给人一种和-谐的音乐感。鉴赏现代诗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体会奇特思维,理解丰富意象 现代诗歌创作在思维方式与古代诗歌不同,在分析鉴赏时也要注意体会其思维特征,做 ...

  • 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未整理
  •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题型练习题(教师用)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忧民 ①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②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④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 ...

  • 雨霖铃说课稿
  •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雨霖铃> 教师考试直播课堂 每周一晚19:30 [湖北教师招聘网校提分课程!] 2014年湖北省农 村义务教师招聘笔试辅导课程 一. 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八课<词七首>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 教学重点 ...

  • 高一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第一课 沁园春 长沙 教学目标 1. 品读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 感受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3. 引导学生品味用词的精当.巧妙和形象. 说明: 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中国青年学子,要真切感受到一个屹立于天地之间对革命理想执著追求的伟岸青年主席形 ...

  • 古典诗歌鉴赏短文的写作_38
  • 古典诗歌鉴赏短文的写作 示例一: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赏析: 第一步,简单交待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鄜州,自己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诗是秋天月夜的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