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法及其特征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1期

“科学发展观研究”笔谈*

编者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为了推进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刊特刊发一组“科学发展观研究”笔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视野对科学发展观加以阐发,期冀引起广大理论界、学术界的关注,有更多的读者和作者给我刊发来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稿件。

论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法及其特征

王建国

科学发展观博大精深、精髓管用,其中蕴涵全面、深刻而丰富的思维方法论。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应当“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紧密结合起来”。

[1](pp.105-106)

定、发展主体的定位、发展动力的寻求、发展方式的判断、发展决策的选择、发展思路的评估、发展结果的评判等问题。从唯物史观层面应该思考和解答如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如何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如何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推进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如何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结合起来,如何把发展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如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等问题。

科学发展观立足中国国情,面向实际、面对实践,具有充满生机活力的实践思维。何谓实践思维,就是面向实际、面对实践的思维。其外延可分为三类:一是“实践前的实践思维”,即人们制定蓝图、方案、计划、举措等的思维;二是“实践中的实践思维”,即把实践中的实践对象、实践主体、实践工具、实践方式、实践途径、实践效果等诸种要素匹配起来的思维;三是“实践后的实践思维”,即对实践结果的反馈、评价和检验。在科学发展观中,不仅有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的“实践前的实践思维”,亦有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

从马克思主义哲

学方法论层面来看,科学发展观在思维方法上体现了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相结合、辩证思维与系统思维相结合、求真思维与务实思维相结合的突出特征。

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理论思维

与实践思维的结合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思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即发展是第一要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成果由谁来分享、怎样发展、如何评价发展、如何检验发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纳入自己的问题视阈,指示和启发我们应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等层面对这些问题寻求思考和解答。从价值论层面应该思考和解答发展概念的阐释、发展目的的规

作者:王建国,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编者*该笔谈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科学发展观研究课题组”供稿,该课题组负责人为王建国教授。—

-13-

展以及协调发展“五大文明建设”的“实践中的实践思维”,还有“实践后的实践思维”,如科学发展观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人民的检验”,“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

科学发展观具有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有机结合的突出特征。当前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集中体现了这一点。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9月19日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着重从六个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第一,进一步深刻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第二,进一步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第三,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第五,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第六,进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这些要求都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具有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相结合的突出特征。

历史证明,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结合得好,我们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结合不好,我们的事业就遭遇挫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的优良学风,但如何结合得好,始终是一个难题。在笔者看来,理论思维固然重要,但如果仅仅强调对理论思维的学习与把握,缺乏必要而重要的实践思维,就不能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难以摆脱错误观念、体制和做法的束缚,就不能正确评判实践的结果以及正确检验指导实践的思想理论,因此,很难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

二、科学发展观体现了辩证思维

与系统思维的结合

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刻彻底的辩证思维。科学发展观不仅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辩证法,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与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而且必然要求密切关注与科学解答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效率与公平、平衡与不平衡、重点与非重点、中心与全面、速度规模数量和结构质量效益、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调整、科学精神与人

-14-

20091文精神等辩证关系问题。

科学发展观具有全面丰富的系统思维。例如,在十七大报告中,科学发展观的定位实际上是由三个维度、六个方向所构成的一个坐标系。

在纵向的时间维度上,有向后和向前两个方向。向后: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对我国发展实践的历史总结。向前: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时代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等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

在横向的的空间维度上,有向外与向内两个方向。向外:科学发展观借鉴了国外发展经验以及发展理论。一是借鉴国外发展经验,认真吸取世界各国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如“拉美陷阱”、“出口导向战略偏向”、“亚洲金融危机”等。二是借鉴国外发展理论。国外发展理论大致经历了片面的经济增长观、社会变革观、可持续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四个阶段,相对而言,科学发展观具有“后发优势”,批判的合理的借鉴是可能和必要的。向内: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内部结构中,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大战略思想;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在竖向的层次维度上,有向上与向下两个方向。向上: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此外,两者之间,尚有形式逻辑上的交叉关系,辩证逻辑上的普遍与特殊关系,认识论上的指导与运用关系。向下: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能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以及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科学发展观具有辩证思维与系统思维相结合的突出特征。例如,关于“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

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2](pp.300-301)

其中,“四大建

设”的全面推进是系统思维,两个“相协调”则是辩证思维。又如,关于“坚持统筹兼顾”,就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2](p.301)

在这“四组统

筹”中,既有总体上的系统思维,又有针对其中每一对矛盾关系的辩证思维。再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总结的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其中的每一条都是辩证思维的对立统一关系,在总体上则运用了系统思维:“前三条是管总的,揭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第四条到第七条,分别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真谛;最后三条,则强调了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保持国内社会政治稳定、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对改革发展的保证作用”。

[2](p.346)

三、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求真思维

与务实思维的结合

科学发展观具有执着求索的求真思维。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的思想,而科学发展的前提是发展符合客观规律,因此,科学发展观的要旨在于求真,在于发现和概括总结发展的客观规律,求真思维是科学发展观必然的思维方式;科学发展观只能是对科学发展真理执着求索的结晶。

科学发展观的求真思维集中体现在以下诸方面: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来看,“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2](p.296)第二,从科学发展观的深化来看,需要从科学的角度予以不断的充实和丰富,需要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方法、手段协调和集成起来,不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三,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来看,需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

20091展难题,需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

科学发展观具有务求实效的务实思维。第一,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在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在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

第二,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兴办人民群众希望办的实事好事,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过程,成为不断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的过程,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第三,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四,进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

科学发展观具有求真思维与务实思维相结合的突出特征。求真和务实是人类的两大活动目标,涵盖了认识论与价值论两大领域。求真和务实理应是辩证统一的,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四种情况:既求真又务实;求真而不务实;务实而不求真;不求真且不务实。切实解决求真和务实之间的矛盾对立问题,就需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

-15-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1期

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

[2](pp.6-7)

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实;求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之真,务进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之实。

我们党一贯倡导

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所在。

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角度看,关键是要引导人们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阶段性新特征之真,务长期又好又快发展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之真,务坚持不懈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实;求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之真,务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之实;求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

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还是抽象的人道主义?

黄力之

人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一直是一个争论较大的问题,因此,如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人认为,如果把“以人为本”的“人”解释为广大人民群众,这个命题实际上就变成“以民为本”了,这就把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为地对立起来;还有人认为,不能只把“以人为本”解读为价值观,它应当也是世界观、历史观,如果一定要讲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以物为本”,即物质本体论,那么“作为第一性的物质并不是物理学意义上所讲的某种具体的物,而是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以及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规律。”[1]这样,就要循着朗兹胡特和迈耶尔在1932年的说法来解释历史了———到目前为止的一切历史都是人的自我异化的

历史。

无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肯定“以人为本”,但是,以为将“以人为本”解读为“以民为本”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为地对立起来,“以人为本”就要按照人性的异化来解释历史,这就会使本来清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混乱起来。

一、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道

主义的基本思想说起

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恩格斯处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时期,就在反对中世纪的专制和宗教统治的斗争过程中提出了人的解放问题。马克思在1843年发表的《论犹太人问题》中指出:政治解放在其现实性上是“人类解放的最后形式”,[2](p.429)“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

作者:黄力之,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16-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1期

“科学发展观研究”笔谈*

编者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为了推进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刊特刊发一组“科学发展观研究”笔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视野对科学发展观加以阐发,期冀引起广大理论界、学术界的关注,有更多的读者和作者给我刊发来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稿件。

论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法及其特征

王建国

科学发展观博大精深、精髓管用,其中蕴涵全面、深刻而丰富的思维方法论。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应当“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紧密结合起来”。

[1](pp.105-106)

定、发展主体的定位、发展动力的寻求、发展方式的判断、发展决策的选择、发展思路的评估、发展结果的评判等问题。从唯物史观层面应该思考和解答如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如何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如何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推进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如何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结合起来,如何把发展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如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等问题。

科学发展观立足中国国情,面向实际、面对实践,具有充满生机活力的实践思维。何谓实践思维,就是面向实际、面对实践的思维。其外延可分为三类:一是“实践前的实践思维”,即人们制定蓝图、方案、计划、举措等的思维;二是“实践中的实践思维”,即把实践中的实践对象、实践主体、实践工具、实践方式、实践途径、实践效果等诸种要素匹配起来的思维;三是“实践后的实践思维”,即对实践结果的反馈、评价和检验。在科学发展观中,不仅有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的“实践前的实践思维”,亦有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

从马克思主义哲

学方法论层面来看,科学发展观在思维方法上体现了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相结合、辩证思维与系统思维相结合、求真思维与务实思维相结合的突出特征。

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理论思维

与实践思维的结合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思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即发展是第一要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成果由谁来分享、怎样发展、如何评价发展、如何检验发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纳入自己的问题视阈,指示和启发我们应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等层面对这些问题寻求思考和解答。从价值论层面应该思考和解答发展概念的阐释、发展目的的规

作者:王建国,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编者*该笔谈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科学发展观研究课题组”供稿,该课题组负责人为王建国教授。—

-13-

展以及协调发展“五大文明建设”的“实践中的实践思维”,还有“实践后的实践思维”,如科学发展观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人民的检验”,“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

科学发展观具有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有机结合的突出特征。当前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集中体现了这一点。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9月19日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着重从六个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第一,进一步深刻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第二,进一步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第三,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第五,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第六,进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这些要求都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具有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相结合的突出特征。

历史证明,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结合得好,我们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结合不好,我们的事业就遭遇挫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的优良学风,但如何结合得好,始终是一个难题。在笔者看来,理论思维固然重要,但如果仅仅强调对理论思维的学习与把握,缺乏必要而重要的实践思维,就不能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难以摆脱错误观念、体制和做法的束缚,就不能正确评判实践的结果以及正确检验指导实践的思想理论,因此,很难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

二、科学发展观体现了辩证思维

与系统思维的结合

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刻彻底的辩证思维。科学发展观不仅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辩证法,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与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而且必然要求密切关注与科学解答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效率与公平、平衡与不平衡、重点与非重点、中心与全面、速度规模数量和结构质量效益、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调整、科学精神与人

-14-

20091文精神等辩证关系问题。

科学发展观具有全面丰富的系统思维。例如,在十七大报告中,科学发展观的定位实际上是由三个维度、六个方向所构成的一个坐标系。

在纵向的时间维度上,有向后和向前两个方向。向后: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对我国发展实践的历史总结。向前: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时代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等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

在横向的的空间维度上,有向外与向内两个方向。向外:科学发展观借鉴了国外发展经验以及发展理论。一是借鉴国外发展经验,认真吸取世界各国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如“拉美陷阱”、“出口导向战略偏向”、“亚洲金融危机”等。二是借鉴国外发展理论。国外发展理论大致经历了片面的经济增长观、社会变革观、可持续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四个阶段,相对而言,科学发展观具有“后发优势”,批判的合理的借鉴是可能和必要的。向内: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内部结构中,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大战略思想;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在竖向的层次维度上,有向上与向下两个方向。向上: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此外,两者之间,尚有形式逻辑上的交叉关系,辩证逻辑上的普遍与特殊关系,认识论上的指导与运用关系。向下: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能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以及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科学发展观具有辩证思维与系统思维相结合的突出特征。例如,关于“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

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2](pp.300-301)

其中,“四大建

设”的全面推进是系统思维,两个“相协调”则是辩证思维。又如,关于“坚持统筹兼顾”,就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2](p.301)

在这“四组统

筹”中,既有总体上的系统思维,又有针对其中每一对矛盾关系的辩证思维。再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总结的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其中的每一条都是辩证思维的对立统一关系,在总体上则运用了系统思维:“前三条是管总的,揭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第四条到第七条,分别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真谛;最后三条,则强调了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保持国内社会政治稳定、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对改革发展的保证作用”。

[2](p.346)

三、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求真思维

与务实思维的结合

科学发展观具有执着求索的求真思维。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的思想,而科学发展的前提是发展符合客观规律,因此,科学发展观的要旨在于求真,在于发现和概括总结发展的客观规律,求真思维是科学发展观必然的思维方式;科学发展观只能是对科学发展真理执着求索的结晶。

科学发展观的求真思维集中体现在以下诸方面: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来看,“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2](p.296)第二,从科学发展观的深化来看,需要从科学的角度予以不断的充实和丰富,需要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方法、手段协调和集成起来,不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三,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来看,需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

20091展难题,需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

科学发展观具有务求实效的务实思维。第一,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在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在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

第二,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兴办人民群众希望办的实事好事,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过程,成为不断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的过程,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第三,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四,进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

科学发展观具有求真思维与务实思维相结合的突出特征。求真和务实是人类的两大活动目标,涵盖了认识论与价值论两大领域。求真和务实理应是辩证统一的,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四种情况:既求真又务实;求真而不务实;务实而不求真;不求真且不务实。切实解决求真和务实之间的矛盾对立问题,就需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

-15-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1期

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

[2](pp.6-7)

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实;求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之真,务进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之实。

我们党一贯倡导

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所在。

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角度看,关键是要引导人们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阶段性新特征之真,务长期又好又快发展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之真,务坚持不懈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实;求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之真,务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之实;求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

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还是抽象的人道主义?

黄力之

人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一直是一个争论较大的问题,因此,如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人认为,如果把“以人为本”的“人”解释为广大人民群众,这个命题实际上就变成“以民为本”了,这就把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为地对立起来;还有人认为,不能只把“以人为本”解读为价值观,它应当也是世界观、历史观,如果一定要讲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以物为本”,即物质本体论,那么“作为第一性的物质并不是物理学意义上所讲的某种具体的物,而是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以及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规律。”[1]这样,就要循着朗兹胡特和迈耶尔在1932年的说法来解释历史了———到目前为止的一切历史都是人的自我异化的

历史。

无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肯定“以人为本”,但是,以为将“以人为本”解读为“以民为本”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为地对立起来,“以人为本”就要按照人性的异化来解释历史,这就会使本来清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混乱起来。

一、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道

主义的基本思想说起

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恩格斯处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时期,就在反对中世纪的专制和宗教统治的斗争过程中提出了人的解放问题。马克思在1843年发表的《论犹太人问题》中指出:政治解放在其现实性上是“人类解放的最后形式”,[2](p.429)“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

作者:黄力之,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16-


相关内容

  • 创造教育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
  • 创造教育知识点 第一章 创造教育的本质与基础教育改革 一.我国的创造教育的思想 (一)南宋 胡宏 提出"有疑"."有见": 朱熹 提出"博学.审问.慎思. 明辨.笃行"的创造性学习程序: <学记>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

  • 2012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 教育综合知识 (一)时事政治模块 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2.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 1.教育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 ...

  • 心理学教学大纲
  • 适用专业: 全院师范类各专业 课程编码: 130023 制定单位: 心理学教研室 审 定 人: 心理学教研室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为培养合格的中等学校教师而开设的一门具有师范性特点的公共必修课.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这门课程的目标任务,一是为了对未来的教师进行职前培训,使 ...

  • 论文-语境论世界观
  • 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 论 文 题 目: 语境论世界观 语境论世界观 摘 要:国内一些学者对语境论世界观这一领域的研究只是处于较表层的研究,还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国外的学者虽然越来越关注语境论,但更多关注的是语境论的科学观.语境论的实在观和语境论的真理观.科学哲学的科学方法论语言哲学的分析方法及其语境 ...

  • 现代产品设计技术及其发展
  • ・技术纵横・孙林夫现代产品设计技术及其发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征看艺术再现与艺术表现的典型性
  • 2005年9月四,.1外语学院学报 JournalofSichu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 Sept.,2005V01.21 No.5 第21卷第5期 论翻译艺术创造性的本质特征 --从译者主体思维特征看艺术再现与艺术表现的典型性 曾利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 ...

  •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总结
  •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总结 题型:名词解释 5个:简答 4个:辨析(改错) 4个:论述 2个 名词解释-- 第一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 1. 个性心理(P3):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 2. 高等教育心理学(P14):研究高等教 ...

  • 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 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制定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返回页首) <心理学>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类各专业的必修课.设置课程是为了提高考生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育学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心理学>课程主要涉及了心理学的基本 ...

  •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关系
  •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研究 题 目 试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关系 学生姓名 学 号 2014年 11月8日 试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关系 摘要: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我们形成正确有效的思维方式的指导原则,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