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历史评析及现实反思

商鞅变法的历史评析及现实反思

徐秀梅赵金科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271018)

[摘要]

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彻底的改革之一,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使秦国迅速实现富国强

兵,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仍然坚定地执行商鞅变法的思想路线。秦亡之后,汉承秦制,商鞅变法的政治思想一直沿

用,并发展为中华法律政治文化的主流,对中华民族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理论渊源、主要内容着手,科学评价并结合"-3前法治建设的实际进行反思,扬弃并举,传承超越,对于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与法律制度仍具有的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商鞅变法;历史评析;现实反思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K231

【文章编号11674—1676(2014)05—0078—03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的历史阶段,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纷纷提出符合自身利益的治国之术,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在思想界一度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作为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一派,以推崇“法治”而得名的法家是战国时期兴起的一个学术派别,秦朝以此立国。西汉时期,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核心。但实际上,汉朝以来所有的封建统治者,几乎都沿用了“阳儒阴法”的治国理念,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结合,开辟了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文饰政治,以法家的严刑峻法钳制政治的新格局。商鞅是法家最著名的思想家、变法实践家之一,商鞅变法也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之一。

一、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

卑秦,丑莫大焉”。东方国家看不起秦国,这是秦国莫大的耻

辱,也是秦国国君的心病。为了走出内乱的阴影,与三晋抗衡,在当时激烈的争霸斗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保全自身,扩充势力,变法图强成为初登大位又胸怀大志的秦孝公的必然的选择。秦孝公即位后,发布“求贤令”,商鞅携李悝的《法经》入秦,

商鞅变法最重要的人物登场。…

二、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曾任魏相公叔痤的家臣,向来推崇李悝的《法经》,颇富才干,对于李悝、吴起在魏国的变法理论及实践非常熟悉,但在魏国不得志,秦孝公即位后,广招贤才,

商鞅转投秦国,两度主持变法,使秦国迅速成为“诸侯畏惧”的

强国。

(一)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工具进一步改进,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推动奴隶社会繁荣的基础——“井田制”逐步瓦解,

王权旁落,礼崩乐坏,各诸侯国纷纷争夺霸权。文化不再是统治阶级的特权,社会上涌现出大量的文学游说之士。诸侯列国

商鞅变法的理论与实践与当时的另一显学——儒家主张

的“仁”“仁政”的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显示了法家注重法治,维护中央集权的特点,对于商鞅变法的研究,从其理论基础着

为了缓解社会矛盾,迅速实现富国强兵,称霸“天下”,纷纷招

贤养士,探究结束列国纷争之道。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抱着救国救民、实现国家统一等目的和宗旨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这一时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政局动乱,诸侯国林立,秦国立国较晚,偏处西陲,民风民俗较为落后,旧贵族势力相当强大,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比东方六国晚了很久,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一直到战国初期,秦还是一个实力较弱的国家。秦孝公即位以后,深感“诸侯

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变法乃至法家思想的整体发展

脉络。

1.历史观——社会进化

法家思想区别于孔子托古救世的思想,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一切法律制度也应该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要审时度势,锐意改革,不能复古倒退。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时,批判了“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守旧观点,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理之循”(《商君书・更法》),提出

“不法古,不循今”。正是从这种社会进化的历史观出发,商鞅

[作者简介】徐秀梅(1988一),女,汉族,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赵金科(1963一

),男,汉族,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

化、中西文化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78・

万方数据

进一步提出必须推行法治,才能富国强兵,才能在社会大变革中生存。

2.人性观——好利恶害

“好利恶害”、“趋利避害”是人生来就有的本性,这种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商鞅・错法》有云:“人生而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君不可以不审好恶。好恶者,赏罚之本也。正因为人性“好爵禄而恶刑罚”,仁义道德是无效的,只有利用人们的好利恶害之心,用以法令赏罚,君主才能对臣民加以控制。商鞅变法正是利用这种建立在社会现实利害基础上的“好利恶害”人性观,否定了温情脉脉的宗法关系和儒家的礼治、德治和人治,为变法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成为变法思想大厦的根基。

3.价值观——务实功利

在价值观方面,法家高度强调“以法治国”的功效性,而商

鞅正是法家“法治”派别的领军人物。要想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立足,必须实现富国强兵,而要迅速富强起来就要审时度势,崇尚实用。这也是当时的时局决定的。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战乱频发,传统的道德伦理准则已难以支配社会生活,强权主宰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实现富国强兵,避免被强敌吞并,并吞并小国,扩张版图,强调务实和功利也是商鞅变法中体现的一大特色。Ⅲ

(二)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商鞅变法是在借鉴早期法家思想和各诸侯国变法经验的

基础上进行的,在变法的具体实践过程里,形成了严密的“法治”理论,不仅为先秦法家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而且其思想本身也自然成为中国法家思想的重要渊源之一。【31

变法推广巩固封建生产关系的改革主题是实行土地私有制,巩固封建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鼓励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訾粟而税”,“初为赋”,根据粮食的产量来收税的同时,按照人VI的数量收人口税。

政治的改革是以改革宗法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改革户籍制度,推行小家庭政策,实行连坐法,轻罪用重刑。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实行二十等爵制,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推行县制,“集小都乡邑聚为县”,废除分封制。

实现富国强兵是商鞅变法的最终目的,商鞅的农战思想则是这一目的的重要体现。统治者应该控制鼓励老百姓务农备战,奖励耕织,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重农抑商,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弃本求末,全家罚为官奴。农战思想与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以法治国等举措的相互关系,体现了商鞅变法为求富国强兵根本目的。f41

三、商鞅变法的历史评析

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大获成功,但他本人不仅没有善终,千百年来史上对他的批判也从未停止。商鞅究竟是何许人,历经数朝数代,我们已经很难还原他的本来形象,但是商鞅变法“为秦开帝业”的历史功绩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万方数据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从社会进化的历史观出发,主张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行法治,巩固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使秦国迅速实现富国强兵,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司马迁在《史

记・商君列传》上讲: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

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刘向在《战国策・秦策-))oe亦有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

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15】不只是后世史书对于商鞅变法有很高的评价,当时儒家著名著名思想家苟子看到秦国的治国情况后,就已经给予了充分肯定。《苟子・强国》中云:“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也。”

商鞅变法的历史功绩显而易见,但变法中的诸多措施历来饱受争议。例如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施行“连坐”法,

“重农抑商”,“计首虏功”等等。这些措施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局

限,但是从当时的形势下看,恰恰也是这些非常之举,保证了变法的贯彻实施,迅速提高秦国的国力,从一定程度上这些也可看作是“求存”目标下衍生出的一种“合理”但并不一定“合情”制度。后世沿用的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并不应该归咎于商鞅变法。

不可否认,秦朝二世而亡与商鞅变法轻教化有一定关系,但是,秦之覆亡的直接责任不在商鞅变法,而是君主集权制和

土地私有制在其运行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结果,秦以后的历代王朝也没有逃脱这一命运。商鞅变法很多内容在秦亡以后仍

被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所继承发展,变法虽有局限性,但这些并不能掩盖变法的巨大进步性。

四、商鞅变法精神的现代反思

商鞅变法后,秦国逐鹿中原,隐然有成为一流强国,称霸中原之势,各诸侯国不得不对秦国刮目相看,一雪“诸侯卑秦”

的耻辱。商鞅变法不仅在当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商鞅变法传达的精神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有重要的借鉴

意义。

(一)法随时变

商鞅在秦国变法前,曾与贵族代表甘龙、杜擎等就要不要变法、更礼的问题在秦孝公面前展开了一场著名的论战,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思想,成为秦国变法的指导原则。历史上的变法维新,不仅是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也是统治阶级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变法一旦损害旧势力的既得利益,必然遭到重重阻力。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依然遭受了奴隶主贵族旧势力的极力阻挠,变法得以推行最直接的原因应该是来

自君主的强力支持。不仅仅是商鞅变法,中国封建社会的改革

往往都是统治者发起的,权力基础相对牢固,但群众基础往往十分淡薄。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依然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改革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夯实群众基础,使人民群众理解改

・79・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革,不断提高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使他们支持改革甚至参与改革进程中,积极为社会主义改革建言献策,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最广大人民的力量。

(二)尚法与尚公

“明法审令”是法家贯穿于执法主张中的基本精神。商鞅

所在。但其中一些基本主张和原则又有着现代性的超越价值和实践意义,需要我们实事求是的加以甄别和客观评析。因此,我们要结合变法的时代大背景中来分析,绝不能忽视历史

因素的影响,片面的把其中的某些观点随意放大,评述其好

坏;要认清当前政治建设与改革的大环境,在批判的基础上继

主张“明法”,君主要带头守法,依法办事,严格执行;“信赏必罚”,依法赏罚,取信于民;“壹刑”,刑无等级。【6】商鞅变法以

后,秦国逐步确立了比较严格的法律制度,基本上形成了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毛泽东同志有诗云:“百代犹行秦法政”,对商鞅变法为基础确立的秦法表达了认可和肯定。

以商鞅变法为代表,法家思想传达的以“尚法”求“尚公”的精神在当时是独具特色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法治日益成为

承,坚决摒弃违反现代法治观念的负面因素,最大限度的突出

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在继承的基础上博取众长,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新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庆博,章传文.商鞅变法成效显著的非主流原因探析U】.

人民论坛,2010,(23).[2】

时显群.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108-127.

现代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虽然商鞅变法倡导的法治与现代法治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是研究商鞅变法对于深入解析中国

封建社会法律制度仍具有重大价值,对于我国当前法治社会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尊君与维护国家权威

尊君和尚法作为法家精神的首要之点,贯穿于法家思想

[3】许建良.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196.

[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重法派别的商鞅则是最早提出尊君主张的人。虽然尊君带有浓重的专制色彩,但是尊重国家权威,自觉维护国家尊严,

也是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

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有序参与、强化权力监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另一方面要坚决维护党和政府的权威。十八大指出“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171

商鞅变法基本宗旨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这是其缺陷之

[7】

1998.291-298.

[5】冯雨睛.从变法者角度看商鞅变法成败Ⅱ】.青岛农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武树臣,李

力.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M】.北京:中央广播

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130—135.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

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2-11-09.

AHistoricalReview

on

ShangYangReformsandItsValueIn

XuXiumei

ZhaoJinke

RealisticSense

(CollegeofMarxism,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帆,China271018)

Abstract:TheReformsofShangYangiswidelyconsidered

wassuitabletothetrendofthetimes,andmakethestateof

one

ofthemostradicalreformsinChina’Shistory,it

prosperouscountrywith

course

Qin

asa

powerfularmyinshort

order.After

QinShiHuangunifiedthesixcountries,hestillfollowsthe

ofShangYangfirmly.WhentheQin

Dy—

nastyperished,theHanwasestablished,butQin’s

inthe

systemwasinherited.Thepoliticalandideologicalthought

Reforms

ofShangYang

hasbeeninuse,anditdevelopsintothemainstreamofthelegalandpoliticalinChineseculture

on

generally.whichhasationsofthe

tentsto

current

significantimpact

thedevelopmentofChinesenation.Therefore,combining

on

theactualsitu—

con—

constructionbythelawandanalyzingthesocialbackground,theoreticaloriginsandthemain

make

scientificevaluationand

to

realisticreflection

on

thereform,thencarryingforwardandabandonsimuha—

neously,inheritingandexceeding

construct

comprehensiveandadvancingtheoryofsocialistrulebylawandlegal

svste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stillhas

certainvalueand

significance.

Key

words:reforms

ofShangYang;historicalevaluation;realisticreflection

(责任编辑:张明明)

・80・

万方数据

商鞅变法的历史评析及现实反思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徐秀梅, 赵金科, Xu Xiumei, Zhao Jinke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271018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for the Departments Directly under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of the CPC2014(5)

参考文献(7条)

1.杨庆博;章传文 商鞅变法成效显著的非主流原因探析 2010(23)2.时显群 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研究 20103.许建良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 20124.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新编(上) 1998

5.冯雨晴 从变法者角度看商鞅变法成败 2011(03)6.武树臣;李力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 1998

7.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 2012

引用本文格式:徐秀梅.赵金科.Xu Xiumei.Zhao Jinke 商鞅变法的历史评析及现实反思[期刊论文]-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4(5)

商鞅变法的历史评析及现实反思

徐秀梅赵金科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271018)

[摘要]

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彻底的改革之一,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使秦国迅速实现富国强

兵,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仍然坚定地执行商鞅变法的思想路线。秦亡之后,汉承秦制,商鞅变法的政治思想一直沿

用,并发展为中华法律政治文化的主流,对中华民族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理论渊源、主要内容着手,科学评价并结合"-3前法治建设的实际进行反思,扬弃并举,传承超越,对于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与法律制度仍具有的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商鞅变法;历史评析;现实反思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K231

【文章编号11674—1676(2014)05—0078—03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的历史阶段,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纷纷提出符合自身利益的治国之术,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在思想界一度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作为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一派,以推崇“法治”而得名的法家是战国时期兴起的一个学术派别,秦朝以此立国。西汉时期,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核心。但实际上,汉朝以来所有的封建统治者,几乎都沿用了“阳儒阴法”的治国理念,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结合,开辟了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文饰政治,以法家的严刑峻法钳制政治的新格局。商鞅是法家最著名的思想家、变法实践家之一,商鞅变法也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之一。

一、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

卑秦,丑莫大焉”。东方国家看不起秦国,这是秦国莫大的耻

辱,也是秦国国君的心病。为了走出内乱的阴影,与三晋抗衡,在当时激烈的争霸斗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保全自身,扩充势力,变法图强成为初登大位又胸怀大志的秦孝公的必然的选择。秦孝公即位后,发布“求贤令”,商鞅携李悝的《法经》入秦,

商鞅变法最重要的人物登场。…

二、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曾任魏相公叔痤的家臣,向来推崇李悝的《法经》,颇富才干,对于李悝、吴起在魏国的变法理论及实践非常熟悉,但在魏国不得志,秦孝公即位后,广招贤才,

商鞅转投秦国,两度主持变法,使秦国迅速成为“诸侯畏惧”的

强国。

(一)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工具进一步改进,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推动奴隶社会繁荣的基础——“井田制”逐步瓦解,

王权旁落,礼崩乐坏,各诸侯国纷纷争夺霸权。文化不再是统治阶级的特权,社会上涌现出大量的文学游说之士。诸侯列国

商鞅变法的理论与实践与当时的另一显学——儒家主张

的“仁”“仁政”的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显示了法家注重法治,维护中央集权的特点,对于商鞅变法的研究,从其理论基础着

为了缓解社会矛盾,迅速实现富国强兵,称霸“天下”,纷纷招

贤养士,探究结束列国纷争之道。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抱着救国救民、实现国家统一等目的和宗旨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这一时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政局动乱,诸侯国林立,秦国立国较晚,偏处西陲,民风民俗较为落后,旧贵族势力相当强大,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比东方六国晚了很久,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一直到战国初期,秦还是一个实力较弱的国家。秦孝公即位以后,深感“诸侯

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变法乃至法家思想的整体发展

脉络。

1.历史观——社会进化

法家思想区别于孔子托古救世的思想,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一切法律制度也应该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要审时度势,锐意改革,不能复古倒退。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时,批判了“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守旧观点,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理之循”(《商君书・更法》),提出

“不法古,不循今”。正是从这种社会进化的历史观出发,商鞅

[作者简介】徐秀梅(1988一),女,汉族,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赵金科(1963一

),男,汉族,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

化、中西文化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78・

万方数据

进一步提出必须推行法治,才能富国强兵,才能在社会大变革中生存。

2.人性观——好利恶害

“好利恶害”、“趋利避害”是人生来就有的本性,这种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商鞅・错法》有云:“人生而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君不可以不审好恶。好恶者,赏罚之本也。正因为人性“好爵禄而恶刑罚”,仁义道德是无效的,只有利用人们的好利恶害之心,用以法令赏罚,君主才能对臣民加以控制。商鞅变法正是利用这种建立在社会现实利害基础上的“好利恶害”人性观,否定了温情脉脉的宗法关系和儒家的礼治、德治和人治,为变法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成为变法思想大厦的根基。

3.价值观——务实功利

在价值观方面,法家高度强调“以法治国”的功效性,而商

鞅正是法家“法治”派别的领军人物。要想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立足,必须实现富国强兵,而要迅速富强起来就要审时度势,崇尚实用。这也是当时的时局决定的。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战乱频发,传统的道德伦理准则已难以支配社会生活,强权主宰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实现富国强兵,避免被强敌吞并,并吞并小国,扩张版图,强调务实和功利也是商鞅变法中体现的一大特色。Ⅲ

(二)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商鞅变法是在借鉴早期法家思想和各诸侯国变法经验的

基础上进行的,在变法的具体实践过程里,形成了严密的“法治”理论,不仅为先秦法家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而且其思想本身也自然成为中国法家思想的重要渊源之一。【31

变法推广巩固封建生产关系的改革主题是实行土地私有制,巩固封建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鼓励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訾粟而税”,“初为赋”,根据粮食的产量来收税的同时,按照人VI的数量收人口税。

政治的改革是以改革宗法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改革户籍制度,推行小家庭政策,实行连坐法,轻罪用重刑。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实行二十等爵制,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推行县制,“集小都乡邑聚为县”,废除分封制。

实现富国强兵是商鞅变法的最终目的,商鞅的农战思想则是这一目的的重要体现。统治者应该控制鼓励老百姓务农备战,奖励耕织,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重农抑商,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弃本求末,全家罚为官奴。农战思想与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以法治国等举措的相互关系,体现了商鞅变法为求富国强兵根本目的。f41

三、商鞅变法的历史评析

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大获成功,但他本人不仅没有善终,千百年来史上对他的批判也从未停止。商鞅究竟是何许人,历经数朝数代,我们已经很难还原他的本来形象,但是商鞅变法“为秦开帝业”的历史功绩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万方数据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从社会进化的历史观出发,主张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行法治,巩固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使秦国迅速实现富国强兵,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司马迁在《史

记・商君列传》上讲: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

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刘向在《战国策・秦策-))oe亦有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

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15】不只是后世史书对于商鞅变法有很高的评价,当时儒家著名著名思想家苟子看到秦国的治国情况后,就已经给予了充分肯定。《苟子・强国》中云:“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也。”

商鞅变法的历史功绩显而易见,但变法中的诸多措施历来饱受争议。例如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施行“连坐”法,

“重农抑商”,“计首虏功”等等。这些措施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局

限,但是从当时的形势下看,恰恰也是这些非常之举,保证了变法的贯彻实施,迅速提高秦国的国力,从一定程度上这些也可看作是“求存”目标下衍生出的一种“合理”但并不一定“合情”制度。后世沿用的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并不应该归咎于商鞅变法。

不可否认,秦朝二世而亡与商鞅变法轻教化有一定关系,但是,秦之覆亡的直接责任不在商鞅变法,而是君主集权制和

土地私有制在其运行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结果,秦以后的历代王朝也没有逃脱这一命运。商鞅变法很多内容在秦亡以后仍

被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所继承发展,变法虽有局限性,但这些并不能掩盖变法的巨大进步性。

四、商鞅变法精神的现代反思

商鞅变法后,秦国逐鹿中原,隐然有成为一流强国,称霸中原之势,各诸侯国不得不对秦国刮目相看,一雪“诸侯卑秦”

的耻辱。商鞅变法不仅在当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商鞅变法传达的精神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有重要的借鉴

意义。

(一)法随时变

商鞅在秦国变法前,曾与贵族代表甘龙、杜擎等就要不要变法、更礼的问题在秦孝公面前展开了一场著名的论战,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思想,成为秦国变法的指导原则。历史上的变法维新,不仅是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也是统治阶级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变法一旦损害旧势力的既得利益,必然遭到重重阻力。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依然遭受了奴隶主贵族旧势力的极力阻挠,变法得以推行最直接的原因应该是来

自君主的强力支持。不仅仅是商鞅变法,中国封建社会的改革

往往都是统治者发起的,权力基础相对牢固,但群众基础往往十分淡薄。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依然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改革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夯实群众基础,使人民群众理解改

・79・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革,不断提高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使他们支持改革甚至参与改革进程中,积极为社会主义改革建言献策,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最广大人民的力量。

(二)尚法与尚公

“明法审令”是法家贯穿于执法主张中的基本精神。商鞅

所在。但其中一些基本主张和原则又有着现代性的超越价值和实践意义,需要我们实事求是的加以甄别和客观评析。因此,我们要结合变法的时代大背景中来分析,绝不能忽视历史

因素的影响,片面的把其中的某些观点随意放大,评述其好

坏;要认清当前政治建设与改革的大环境,在批判的基础上继

主张“明法”,君主要带头守法,依法办事,严格执行;“信赏必罚”,依法赏罚,取信于民;“壹刑”,刑无等级。【6】商鞅变法以

后,秦国逐步确立了比较严格的法律制度,基本上形成了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毛泽东同志有诗云:“百代犹行秦法政”,对商鞅变法为基础确立的秦法表达了认可和肯定。

以商鞅变法为代表,法家思想传达的以“尚法”求“尚公”的精神在当时是独具特色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法治日益成为

承,坚决摒弃违反现代法治观念的负面因素,最大限度的突出

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在继承的基础上博取众长,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新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庆博,章传文.商鞅变法成效显著的非主流原因探析U】.

人民论坛,2010,(23).[2】

时显群.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108-127.

现代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虽然商鞅变法倡导的法治与现代法治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是研究商鞅变法对于深入解析中国

封建社会法律制度仍具有重大价值,对于我国当前法治社会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尊君与维护国家权威

尊君和尚法作为法家精神的首要之点,贯穿于法家思想

[3】许建良.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196.

[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重法派别的商鞅则是最早提出尊君主张的人。虽然尊君带有浓重的专制色彩,但是尊重国家权威,自觉维护国家尊严,

也是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

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有序参与、强化权力监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另一方面要坚决维护党和政府的权威。十八大指出“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171

商鞅变法基本宗旨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这是其缺陷之

[7】

1998.291-298.

[5】冯雨睛.从变法者角度看商鞅变法成败Ⅱ】.青岛农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武树臣,李

力.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M】.北京:中央广播

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130—135.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

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2-11-09.

AHistoricalReview

on

ShangYangReformsandItsValueIn

XuXiumei

ZhaoJinke

RealisticSense

(CollegeofMarxism,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帆,China271018)

Abstract:TheReformsofShangYangiswidelyconsidered

wassuitabletothetrendofthetimes,andmakethestateof

one

ofthemostradicalreformsinChina’Shistory,it

prosperouscountrywith

course

Qin

asa

powerfularmyinshort

order.After

QinShiHuangunifiedthesixcountries,hestillfollowsthe

ofShangYangfirmly.WhentheQin

Dy—

nastyperished,theHanwasestablished,butQin’s

inthe

systemwasinherited.Thepoliticalandideologicalthought

Reforms

ofShangYang

hasbeeninuse,anditdevelopsintothemainstreamofthelegalandpoliticalinChineseculture

on

generally.whichhasationsofthe

tentsto

current

significantimpact

thedevelopmentofChinesenation.Therefore,combining

on

theactualsitu—

con—

constructionbythelawandanalyzingthesocialbackground,theoreticaloriginsandthemain

make

scientificevaluationand

to

realisticreflection

on

thereform,thencarryingforwardandabandonsimuha—

neously,inheritingandexceeding

construct

comprehensiveandadvancingtheoryofsocialistrulebylawandlegal

svste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stillhas

certainvalueand

significance.

Key

words:reforms

ofShangYang;historicalevaluation;realisticreflection

(责任编辑:张明明)

・80・

万方数据

商鞅变法的历史评析及现实反思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徐秀梅, 赵金科, Xu Xiumei, Zhao Jinke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271018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for the Departments Directly under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of the CPC2014(5)

参考文献(7条)

1.杨庆博;章传文 商鞅变法成效显著的非主流原因探析 2010(23)2.时显群 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研究 20103.许建良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 20124.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新编(上) 1998

5.冯雨晴 从变法者角度看商鞅变法成败 2011(03)6.武树臣;李力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 1998

7.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 2012

引用本文格式:徐秀梅.赵金科.Xu Xiumei.Zhao Jinke 商鞅变法的历史评析及现实反思[期刊论文]-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4(5)


相关内容

  •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 历史七年级上册学案 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学习目标: 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把握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元谋 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所用的工具(石器)的基本特征以及他们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方式(采 集和渔猎):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学会比较北京人 ...

  •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想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 ...

  • 为什么重农抑商
  •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一.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与封建制度相始终绝不是偶然的,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归根 ...

  • 2016江西教师招聘面试初中历史说课稿:大变革的时代
  • 2016江西教师招聘面试初中历史说课稿:大变革的时代 ---易公教育资料平台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想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春秋战国 ...

  • 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常攀登 [课标解读]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是一个烽烟四起的年代,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出现了七雄并立的局面.然而各国并不满足于并立的均势纷纷将"力征争权,胜者为右"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为争 ...

  • 高二月考三历史试题
  • 河北文安一中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月考三 历史试题 2015年12月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正确答案涂到答题卡上.) 1.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quo ...

  •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各位领导﹑评委﹑各位历史同行早上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上第二单元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法.学法﹑课后反思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请各位指教. 一﹑关于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第二单 ...

  • 高二历史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的历史机遇
  •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分析: 本单元引言主要概括了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目的: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发展封建经济和巩固地主阶级统治) 2.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 3.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的内容全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习俗等方面 4. ...

  • 七年级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导学案
  • 七年级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导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者: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