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见。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1.此文与《小石潭记》都属于“永州八记”,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文中所写的洞穴很深,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请用原文回答。
3.此段文字的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4.举例说明这段文章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5.请试着翻译下列句子。
(1)环之可上,望甚远。
(2)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阅读答案:
答案:见详解
解析:
1、写了小石城山的奇特景物。(大意正确即可。)2、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见。3、第一条路写得简略,第二条路写得详细。4、记叙,例如:“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描写,例如:“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见。”5、(1)环绕而行可以登上山顶,能眺望很远的地方。(2)山石上没有土壤,却生长着美丽的树木和竹子。
提示:
1、本题引导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要能尽量的准确,语言要简练。
2、这是对课文中重点描写的理解,我们要注意作者的描写特点,并能进行分析。
3、本题引导我们认识文章的详略特点,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重点所在,把握主题。
4、本题意在引导我们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从这些表达方式中看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倾向,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中心。
5、本题意在让我们对文章中的句子进行翻译,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对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见。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1.此文与《小石潭记》都属于“永州八记”,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文中所写的洞穴很深,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请用原文回答。
3.此段文字的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4.举例说明这段文章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5.请试着翻译下列句子。
(1)环之可上,望甚远。
(2)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阅读答案:
答案:见详解
解析:
1、写了小石城山的奇特景物。(大意正确即可。)2、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见。3、第一条路写得简略,第二条路写得详细。4、记叙,例如:“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描写,例如:“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见。”5、(1)环绕而行可以登上山顶,能眺望很远的地方。(2)山石上没有土壤,却生长着美丽的树木和竹子。
提示:
1、本题引导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要能尽量的准确,语言要简练。
2、这是对课文中重点描写的理解,我们要注意作者的描写特点,并能进行分析。
3、本题引导我们认识文章的详略特点,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重点所在,把握主题。
4、本题意在引导我们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从这些表达方式中看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倾向,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中心。
5、本题意在让我们对文章中的句子进行翻译,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对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