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天才的"传奇"

  提到中国现代作家的成长, 没有人比张爱玲更配得上“传奇”一词了。 她的家世,她的早慧、早熟,她独特的创作历程,无不具有着某种神秘感和传奇色彩。巧妙的是她最著名的小说集就取名为《传奇》,这对她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说张爱玲是天才作家并不过分,但在远离那个轰轰烈烈的成名场面的我们看来,与其说她是天才的成功者,不如说她是一个成功地利用天才的聪慧女子。   孤寂的女孩   张爱玲家世奇特,她的曾外祖父是近代史上的名人李鸿章,祖父是清未名臣张佩伦,父亲是典型的遗少式人物,母亲则是留过洋的新女性。和钱钟书家学渊源式的人物不同,张爱玲显赫的出身并没有给她多少学养,如果硬说是这个家庭为她成名作家创造了什么条件的话,那首先应该说她在自己的家庭环境下养成了独特的性格,具有不同的看人、看事的方法。   经过知暂的欢乐童年时光以后,她就开始了一生的孤苦日子。父亲嗜毒成瘾,娶姨太太,对子女不负责任,甚至多次毒打女儿。逃到离婚独处的母亲那里,她也未见多少快乐。母女二人的作派都和对方的想象差距很大,这使她过早地成为一个郁郁寡欢的女孩子。她曾在文章中用“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来形容让自己的不安全感。这种环境也促使她多疑、内省的性情的发展,让她很早熟地用深刻甚至尖刻的思想分析人,研究人。 “出名要趁早呀”   张爱玲是早已成名的人物,她有个著名的理论:“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这自然是描摹成功者的喜悦。 但就我们而言, 张爱玲“趁早”的努力是更该提到的。首先是读书早,读书多,读书专。她的家庭毕竟是个知识家庭,这使她自小有书读,有人指导读。母亲在她三岁时让她背唐诗,女仆也常抱着她讲“三国”。她爱读旧小说,八岁时就读了《西游记》。在香港刀子抱着《醒世姻缘传》等书死啃,日军的炸弹在头上炸响都不能影响她。       而她写作基本功的训练也是早而勤的。她曾说她天生谅是做小说的,七岁时就试做了。九岁开始向编辑进攻,虽没能成功,但她依旧写得兴趣盎然。上中学时,她懒散的作风常招老师、同学非议,但她的文采是受人称赞的,她的习作在同学中传阅,很有影响。她的游戏之作《摩登红楼梦》无论叙事还是对话都表现出较成熟的笔力。1940年《西风》杂志终于刊出了她的应征作品《天才梦》,19岁的她在文中自道:“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集束式轰炸文坛   日军攻陷香港,她不得不中断香港大学的学业回到上海。受惯家人白眼的她要过自食其力的日子。她说过:“用别人的钱,即使是父母的遗产,也不如用自己的赚来的钱来得自由自在,良心上非常痛快。”她选择了写作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聪明的她在特定的时机以特有的方式“浮出海面”。   她首先用熟练的英文小试牛刀。当时是世界大战正烈的年月,作为盟友,西方传媒开始注意中国这个素被欺侮的弱国,介绍中国人生活、中国文化的文字多起来。张爱玲部苦修英文,在港三年没用中文写过东西。 1942年底, 她首先用英文写了《中国人的生活和时装》寄给英文刊物《二十世纪》,主编大为惊喜, 认为“极有前途的青年天才出世”, 连续刊用了一系列类似文章。   自小就钟情于小说的张爱玲并没有将英文创作当作终极目标,在小试牛刀之后,她自信地掏出了自己压箱底的“货”去撞上海文坛的门。她拿着以香港生活为背景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拜访了《紫罗兰》杂志主编周瘦鹃。周瘦鹃从这位年轻小姐的作品中闻到了传统的味道,大为欣赏并断言它们可与英国名作家毛姆的作品媲美,很快拍板将它们登出来并特加按语推荐。   年轻的张爱玲有着强烈的“世俗的进取心”,对于成名有着“绚烂”的渴望,她一再鼓励自己快些努力:“快、快、快,迟了就来不及了,来不及了。”于是她握笔不辍,四处出击,短短几个月,张爱玲迅速“占领”了上海滩几乎所有出名的文学杂志。小说之后是散文,杂志之后是出专集,几乎一夜间红透了上海滩。 她的最重要的作品相继问世, 如《茉莉香片》、《倾城之恋》、《金锁记》等,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一版再版。这时的她不满25岁。   魅力永具的天才女作家   张爱玲的作品取材于世俗生活,将西方现代心理分析派的要领和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笔法奇特地结合在一起,风格富丽堂皇而且充满丰富的意象。最难得的是她对人生的了解极为深刻,这对于一个年轻的女作家来说的确是个奇迹。   晚年的张爱玲孤独地居于美国,于1995年月圆人团圆的中秋节前夕悄然离世。她选择了静寂封闭的生活,因为热闹对于她来说早已是过眼烟云。

  提到中国现代作家的成长, 没有人比张爱玲更配得上“传奇”一词了。 她的家世,她的早慧、早熟,她独特的创作历程,无不具有着某种神秘感和传奇色彩。巧妙的是她最著名的小说集就取名为《传奇》,这对她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说张爱玲是天才作家并不过分,但在远离那个轰轰烈烈的成名场面的我们看来,与其说她是天才的成功者,不如说她是一个成功地利用天才的聪慧女子。   孤寂的女孩   张爱玲家世奇特,她的曾外祖父是近代史上的名人李鸿章,祖父是清未名臣张佩伦,父亲是典型的遗少式人物,母亲则是留过洋的新女性。和钱钟书家学渊源式的人物不同,张爱玲显赫的出身并没有给她多少学养,如果硬说是这个家庭为她成名作家创造了什么条件的话,那首先应该说她在自己的家庭环境下养成了独特的性格,具有不同的看人、看事的方法。   经过知暂的欢乐童年时光以后,她就开始了一生的孤苦日子。父亲嗜毒成瘾,娶姨太太,对子女不负责任,甚至多次毒打女儿。逃到离婚独处的母亲那里,她也未见多少快乐。母女二人的作派都和对方的想象差距很大,这使她过早地成为一个郁郁寡欢的女孩子。她曾在文章中用“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来形容让自己的不安全感。这种环境也促使她多疑、内省的性情的发展,让她很早熟地用深刻甚至尖刻的思想分析人,研究人。 “出名要趁早呀”   张爱玲是早已成名的人物,她有个著名的理论:“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这自然是描摹成功者的喜悦。 但就我们而言, 张爱玲“趁早”的努力是更该提到的。首先是读书早,读书多,读书专。她的家庭毕竟是个知识家庭,这使她自小有书读,有人指导读。母亲在她三岁时让她背唐诗,女仆也常抱着她讲“三国”。她爱读旧小说,八岁时就读了《西游记》。在香港刀子抱着《醒世姻缘传》等书死啃,日军的炸弹在头上炸响都不能影响她。       而她写作基本功的训练也是早而勤的。她曾说她天生谅是做小说的,七岁时就试做了。九岁开始向编辑进攻,虽没能成功,但她依旧写得兴趣盎然。上中学时,她懒散的作风常招老师、同学非议,但她的文采是受人称赞的,她的习作在同学中传阅,很有影响。她的游戏之作《摩登红楼梦》无论叙事还是对话都表现出较成熟的笔力。1940年《西风》杂志终于刊出了她的应征作品《天才梦》,19岁的她在文中自道:“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集束式轰炸文坛   日军攻陷香港,她不得不中断香港大学的学业回到上海。受惯家人白眼的她要过自食其力的日子。她说过:“用别人的钱,即使是父母的遗产,也不如用自己的赚来的钱来得自由自在,良心上非常痛快。”她选择了写作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聪明的她在特定的时机以特有的方式“浮出海面”。   她首先用熟练的英文小试牛刀。当时是世界大战正烈的年月,作为盟友,西方传媒开始注意中国这个素被欺侮的弱国,介绍中国人生活、中国文化的文字多起来。张爱玲部苦修英文,在港三年没用中文写过东西。 1942年底, 她首先用英文写了《中国人的生活和时装》寄给英文刊物《二十世纪》,主编大为惊喜, 认为“极有前途的青年天才出世”, 连续刊用了一系列类似文章。   自小就钟情于小说的张爱玲并没有将英文创作当作终极目标,在小试牛刀之后,她自信地掏出了自己压箱底的“货”去撞上海文坛的门。她拿着以香港生活为背景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拜访了《紫罗兰》杂志主编周瘦鹃。周瘦鹃从这位年轻小姐的作品中闻到了传统的味道,大为欣赏并断言它们可与英国名作家毛姆的作品媲美,很快拍板将它们登出来并特加按语推荐。   年轻的张爱玲有着强烈的“世俗的进取心”,对于成名有着“绚烂”的渴望,她一再鼓励自己快些努力:“快、快、快,迟了就来不及了,来不及了。”于是她握笔不辍,四处出击,短短几个月,张爱玲迅速“占领”了上海滩几乎所有出名的文学杂志。小说之后是散文,杂志之后是出专集,几乎一夜间红透了上海滩。 她的最重要的作品相继问世, 如《茉莉香片》、《倾城之恋》、《金锁记》等,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一版再版。这时的她不满25岁。   魅力永具的天才女作家   张爱玲的作品取材于世俗生活,将西方现代心理分析派的要领和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笔法奇特地结合在一起,风格富丽堂皇而且充满丰富的意象。最难得的是她对人生的了解极为深刻,这对于一个年轻的女作家来说的确是个奇迹。   晚年的张爱玲孤独地居于美国,于1995年月圆人团圆的中秋节前夕悄然离世。她选择了静寂封闭的生活,因为热闹对于她来说早已是过眼烟云。


相关内容

  • 作家经典语录
  • 张爱玲语录 1.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张爱玲对胡兰成说的话. 2."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它的人生态度又是何等肯定.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是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哀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出 ...

  • 张爱玲经典人生语录
  • 1、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张爱玲对胡兰成说的话。 2、“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它的人生态度又是何等肯定。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是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 哀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出自张爱玲的散文《自己的文章》 ...

  • 张爱玲金典语录
  • 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这里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张爱玲经典语录,与大家一起分享: 1 . 我要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会永远的等着你, 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 总会有这样一个人。 (友情 ...

  • 张爱玲经典友情语录
  • 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这里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张爱玲经典语录,与大家一起分享: 1 . 我要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会永远的等着你, 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 总会有这样一个人。 (友情 ...

  • 百里挑一骆新语录
  • 女人总是忘不了让她笑的男人,男人总是忘不了让他哭的女人,但女人最后都是留在让她哭的男人身边,而男人最后都是留在让他笑的女人身边。 了解一个男人就象是剥一个洋葱,一边剥一边流泪,好不容易把整个洋葱剥开了,才发现这个男人没有心。 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块乐,甜而 ...

  • 70岁的张爱玲如何回望17岁的自己?| 附[爱憎表](选摘)
  • 你最爱吃什么?叉烧炒饭 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绘画 你最恨的是什么?一个有天才的女子太早结婚 你最喜欢的人是谁?爱德华八世 你最怕什么?死! 张爱玲<爱憎表> 96年前的今天,一个女孩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人们从纷繁的书卷与逸闻中追寻她的足迹与心绪.21年前,她留给人世一 ...

  • 谢梦的张爱玲语录
  •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硕达无比的自身和这腐烂而美丽的世界,两个尸首背对背栓在一起,你坠着我,我坠着你,往下沉。 但是,酒在肚子里,事在心里,中间总好象隔着一层,无论喝多少酒,都淹不到心上去。 男人彻底懂得一个女人之后,是不会爱她的。 他 ...

  • [张爱玲传]| 追梦要趁早,来的太晚,总会有些遗憾 [一点资讯]
  • 播放GIF <张爱玲传>第10天 亲爱的共读小伙伴们,在过去九天里,我们一起共读了余斌的<张爱玲传>,书中按照时间顺序详细介绍了张爱玲绚烂而波折的一生. 作者带领我们对张爱玲的主要作品进行品读和回味,对她生命中的爱人和挚友进行了介绍和描绘,通过她的家庭.作品.爱情.朋友.生活 ...

  • 浅析张爱玲小说语言的审美特征
  • 2003年第2期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College of Y oung Cadres No. 2,2003Serial 51 总51期 浅析张爱玲小说语言的审美特征 王小玲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 广东广州510507) <传奇>代表着张爱玲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