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置变形缝

摘要:在工程实践中,常会遇到不同大小、不同体型、不同层高,建在不同地质条件上的建筑物,对某些建筑物,如果不考虑温度伸缩、沉降和地震的影响,就会产生裂缝,甚至破坏。 关键词:变形缝

在工程实践中,常会遇到不同大小、不同体型、不同层高,建在不同地质条件上的建筑物,对某些建筑物,如果不考虑温度伸缩、沉降和地震的影响,就会产生裂缝,甚至破坏。下面将结构缝的种类和设置原则分别阐述一下,以利于今后的工作。

1. 伸缩缝(温度变形缝)

伸缩缝的主要作用是避免由于温差和砼收缩而使房屋结构产生严重的变形和裂缝。为了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于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的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温度伸缩缝的间距可通过计算确定,亦可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2003-2001)表6.3.1采用。

砌体房屋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伸缩缝的做法是从基础顶面开始将两个温度区段的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2. 沉降缝

沉降缝是指在工程结构中,为避免因地基沉降不均导致结构沉降裂缝而设置的永久性的变形缝。沉降缝主要控制剪切裂缝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设置沉降缝消

除因地基承载力不均而导致结构产生的附加内力,自由释放结构变形,达到消除沉降缝的目的。实际上它将建筑物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承重体系。

沉降缝的设置部位:

⑴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⑵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

⑶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砼框架的适当部位;

⑷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⑸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⑹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沉降缝的做法与伸缩缝不同,它要求在沉降缝处将基础连同上部结构完全断开,自成独立单元。沉降缝的宽度可按表1采用。

必须注意,在沉降缝内不能填塞材料,以免妨碍建筑物两侧各单元的自由移动,不少工程,虽然设置了沉降缝,但由于施工时不慎缝内被砖块或砂浆等杂物堵塞,往往失去沉降缝的作用。在寒冷地区,因保暖需要,可在缝的侧面充填保温材料,但必须保证墙体能自由沉降。

房屋沉降缝的宽度(MM)

防震缝

为了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避免或减轻破坏,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中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

(1) 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 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3) 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

高层钢筋砼房屋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⑵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⑴项规定的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⑴项规定的数值的50%;且均不小于70mm。

⑶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设置防震缝时,应将建筑物分隔成独立,规则的结构单元,防震缝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防震缝与伸缩缝、沉降缝应综合考虑,协调布置伸缩缝、沉降缝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沉降缝的宽度尚应考虑基础内倾使缝宽减小后仍能满足防震缝的宽度。

此外,凡是需做伸缩缝、沉降缝的地方均应做成防震缝,防震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两侧应布置墙。一般防震缝的基础可不断开,只是兼做沉降缝时才将基础断开。

防震缝宽度按房屋高度和设计烈度的不同,一般可取50-100MM。

4.后浇带

后浇带是指现浇整体钢筋砼结构中,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和收缩变形缝,着重解决钢筋砼结构在强度增长过程中因温度变化、砼收缩等产生的裂缝,以达到释放大部分变形,减小约束力,避免出现贯通裂缝。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无严重影响的部位,即结构构件内力相对较小的位置,通常每隔30-40一道,缝宽70-100CM。一般在两部分砼浇灌后两周至一个月再用比原结构强度高

5-10N/MM2的微膨水泥或无收缩水泥砼补浇成为连续、整体、无伸缩缝的结构。

应该指出,设置结构缝会增加造价,施工也不方便,因此,在确定房屋的造型和布置时,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必须结合起来考虑结构缝的设置问题,尽可能不设或少设结构缝。

现代建筑中,由于建筑使用和立面要求,在尽管平面形状复杂、立面体型不均衡的情况下,也要求不设沉降缝、抗震缝和伸缩缝,况且设置这种结构缝,防水处理较困难,材料用量较多,结构复杂,施工困难,特别是剪力墙结构,结构缝的施工更为困难。在地震区,由于结构缝将房屋分成几个部分,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各个部分相互碰撞,宜造成震害,不但引起结构局部破坏,还使建筑装饰材料也造成破坏,增加了震后修复工作。目前,一般在结构总体布置上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减少房屋沉降差,防止因温度变化使结构产生伸缩而引起温度应力,

加强在地震力的作用下产生应力集中和结构薄弱的部位,以减少或不设沉降缝、抗震缝和伸缩缝。

摘要:在工程实践中,常会遇到不同大小、不同体型、不同层高,建在不同地质条件上的建筑物,对某些建筑物,如果不考虑温度伸缩、沉降和地震的影响,就会产生裂缝,甚至破坏。 关键词:变形缝

在工程实践中,常会遇到不同大小、不同体型、不同层高,建在不同地质条件上的建筑物,对某些建筑物,如果不考虑温度伸缩、沉降和地震的影响,就会产生裂缝,甚至破坏。下面将结构缝的种类和设置原则分别阐述一下,以利于今后的工作。

1. 伸缩缝(温度变形缝)

伸缩缝的主要作用是避免由于温差和砼收缩而使房屋结构产生严重的变形和裂缝。为了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于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的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温度伸缩缝的间距可通过计算确定,亦可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2003-2001)表6.3.1采用。

砌体房屋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伸缩缝的做法是从基础顶面开始将两个温度区段的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2. 沉降缝

沉降缝是指在工程结构中,为避免因地基沉降不均导致结构沉降裂缝而设置的永久性的变形缝。沉降缝主要控制剪切裂缝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设置沉降缝消

除因地基承载力不均而导致结构产生的附加内力,自由释放结构变形,达到消除沉降缝的目的。实际上它将建筑物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承重体系。

沉降缝的设置部位:

⑴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⑵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

⑶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砼框架的适当部位;

⑷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⑸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⑹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沉降缝的做法与伸缩缝不同,它要求在沉降缝处将基础连同上部结构完全断开,自成独立单元。沉降缝的宽度可按表1采用。

必须注意,在沉降缝内不能填塞材料,以免妨碍建筑物两侧各单元的自由移动,不少工程,虽然设置了沉降缝,但由于施工时不慎缝内被砖块或砂浆等杂物堵塞,往往失去沉降缝的作用。在寒冷地区,因保暖需要,可在缝的侧面充填保温材料,但必须保证墙体能自由沉降。

房屋沉降缝的宽度(MM)

防震缝

为了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避免或减轻破坏,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中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

(1) 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 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3) 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

高层钢筋砼房屋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⑵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⑴项规定的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⑴项规定的数值的50%;且均不小于70mm。

⑶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设置防震缝时,应将建筑物分隔成独立,规则的结构单元,防震缝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防震缝与伸缩缝、沉降缝应综合考虑,协调布置伸缩缝、沉降缝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沉降缝的宽度尚应考虑基础内倾使缝宽减小后仍能满足防震缝的宽度。

此外,凡是需做伸缩缝、沉降缝的地方均应做成防震缝,防震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两侧应布置墙。一般防震缝的基础可不断开,只是兼做沉降缝时才将基础断开。

防震缝宽度按房屋高度和设计烈度的不同,一般可取50-100MM。

4.后浇带

后浇带是指现浇整体钢筋砼结构中,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和收缩变形缝,着重解决钢筋砼结构在强度增长过程中因温度变化、砼收缩等产生的裂缝,以达到释放大部分变形,减小约束力,避免出现贯通裂缝。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无严重影响的部位,即结构构件内力相对较小的位置,通常每隔30-40一道,缝宽70-100CM。一般在两部分砼浇灌后两周至一个月再用比原结构强度高

5-10N/MM2的微膨水泥或无收缩水泥砼补浇成为连续、整体、无伸缩缝的结构。

应该指出,设置结构缝会增加造价,施工也不方便,因此,在确定房屋的造型和布置时,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必须结合起来考虑结构缝的设置问题,尽可能不设或少设结构缝。

现代建筑中,由于建筑使用和立面要求,在尽管平面形状复杂、立面体型不均衡的情况下,也要求不设沉降缝、抗震缝和伸缩缝,况且设置这种结构缝,防水处理较困难,材料用量较多,结构复杂,施工困难,特别是剪力墙结构,结构缝的施工更为困难。在地震区,由于结构缝将房屋分成几个部分,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各个部分相互碰撞,宜造成震害,不但引起结构局部破坏,还使建筑装饰材料也造成破坏,增加了震后修复工作。目前,一般在结构总体布置上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减少房屋沉降差,防止因温度变化使结构产生伸缩而引起温度应力,

加强在地震力的作用下产生应力集中和结构薄弱的部位,以减少或不设沉降缝、抗震缝和伸缩缝。


相关内容

  • 变形缝伸缩缝抗震缝如何设置
  • 屋顶变形缝怎么设置? 屋顶变形缝在构造上主要解决好防水.保温等问题. 屋顶变形缝一般设于建筑物的高低错落处. 不上人屋顶通常在缝的两侧加砌矮墙.高出屋面250mm以上,再按屋面泛水构造将防水层做到矮墙上. 缝口用镀锌铁皮.铝板.或砼板覆盖.盖板的形式和构造应满足两侧结构自由变形的要求. 寒冷地区为了 ...

  • 钢结构基本原理
  • 钢结构基本原理 第一章 概述 1.钢结构设计是怎样确保结构安全.可靠.经济的? 钢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要保证所建造的结构安全适用,能够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满足各项功能要求并且经济合理.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规定,建筑结构必须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为使建筑物设计符合技术先进. ...

  • 地铁车站中关于三缝的合理化设置
  • 诱导缝 诱导缝(inducing joint ),通过适当减少钢筋对混凝土的约束等方法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的易开裂的部位.诱导缝与施工缝的区别是,在设计的诱导缝位置上埋设止水带和裂缝诱导物:减少30~50%的纵向配筋,施工时保持混凝土连续浇筑. 中文名 诱导缝 外文名 inducing joint 作 ...

  • CFG桩与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
  • CFG桩与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地基处理手段也日趋多样化,复合地基由于其充分利用桩间土和桩共同作用的特有优势和相对低廉的工程造价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工程应用CFG桩和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充分发挥了CFG桩的高承载力性能和水泥土桩的抗变形性能,并通过褥垫层的设 ...

  • 同济大学混凝土桥7~12次作业答案
  • 第七次课后作业答案 1.名词解释 答: 预拱度 为使桥梁建成后行车平稳,消除结构自重产生的挠度而设置的反拱值 作用效应包络图 沿主梁纵向轴线各截面处的控制设计内力值的连线 作用效应组合系数 在作用效应组合中,几个独立可变作用效应最不利值同时出现的概率 较小而对作用采用的折减系数 分项系数 为保证所设 ...

  • 自考[房屋建筑工程概论](08984)-常见简答题
  • 21.简述柔性防水屋面的基本构造层次及作用. 参考答案:柔性防水屋面的基本构造层次从下至上依次有:结构层.找平层. 结合层.防水层.保护层.结构层:屋面承重层:找平层:使基层平整,防止 卷材凹陷或断裂:结合层:在基层与卷材胶粘剂间形成一层胶质薄膜,使卷材与基层胶结牢固:防水层:屋面防水. 22.混凝 ...

  • 剪力墙的分类与受力特点
  • 剪力墙的分类与受力特点 1. 关于剪力墙结构的基本假定 剪力墙结构体系建筑是由一系列纵向和横向剪力墙及楼盖组成的空间结构.剪力墙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各片剪力墙受力分析比较简单,但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则不同,为简化计算,作以下基本假定: (1) 各片剪力墙在其自身平面内刚度极大,而在 ...

  • 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论文1
  • 浅谈小户型在居室设计中的空间变形 本科生:董小云指导老师:陈宁萍 内容摘要:通过分析小户型的现实状况,对小户型的市场人群及社会意义进行了讨论,并对小户型存在的缺陷与改进对策作了归纳说明,指出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小户型是今后的发展趋势.经济实惠的小户型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亲睐,对室内设计也提出了很高的要 ...

  • 能量平衡.沙漏及结果评估
  • 一.[子程序]vumat 有沙漏问题么? 沙漏问题和VUMAT 无关,跟你选择的单元有关系,如果你采用减缩积分单元,则会存在 沙漏. 有限元的一个核心就是单元模型,其思想是采用单元近似连续体,单元内采用形函数进行插 值.采用全积分的话,可以精确地积出刚度矩阵,但是采用全积分会导致有限元过刚,例如 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