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教案2

行道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教材研读、合作讨论,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敢于质疑的精神。

2 、感受行道树崇高的精神品质。

知识技能目标:根据上下文对疑难的字词句作出较为准确的理解

教学难点:疑难的字词句的的理解

教学重点:疑难的字词句的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短文两篇的第一篇《行道树》。

2、读生字四遍

3、默读课文一遍,感知大致内容。

完成下列任务:

(1)给每一小节编上序号

(2)行道树为人们做了些什么?(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明确:绿化城市,献出浓阴,主动迎接太阳,生产新鲜空气等

(3)行道树具有什么精神?

明确:乐于奉献,因此是奉献者的形象。

4、质疑、释疑

过渡:我们说行道树作为奉献者是崇高的,伟大的,但第2段有一个词与行道树的形象极不相配,大家找一下:

(1)“堕落” 明确:“堕落”这里具有特殊含义,指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与在原始森林里的树木相比,相差很大。(联系上下文考虑,必要时可以合作、讨论、探究)

引导:是不是精神品质上的堕落?不是。堕落是由好变差,那么根据上下文理解,行道树哪些方面由好变差了呢?

(2)第3段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可能的问题:

A: 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为什么说是悲凉的点缀?

明确: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哀,而一行绿树只能起到点缀作用,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是悲凉的点缀。

引导:根据上下文,想象一下,为什么感到悲凉?这个点缀是不是锦上添花?

B、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必要时可以合作、讨论、探究)

举例说明:可以以行道树为例子。行道树为了神圣的事业,跟原始森林里的同伴相比,他们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相比,他寂寞,孤独,所以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要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也可以举其他例子。

(3)第4、5段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能把深沉给予我们,“深沉”一词的含义是什么?(此问题较难,学生没提及可能不讲) “深沉”是指思想上的深沉,行道树经历痛苦之后,更懂得了生活的意义,生存的价值。

B、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贪婪”是什么意思?

明确:在这里“贪婪”不是贬义词,说某人贪得无厌,而是指早起的孩子,趁着大好时光,尽量地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这个词用的很好,形象地写出了小孩对新鲜空气的渴求。

(4)第6段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行道树。为何“忧愁”,为何“快乐”?

忧愁:引导:是为自己担忧吗?不是。那又是在担忧什么呢?根据上下文说说。 明确:为城市的污染,市民的健康而担忧。

快乐:引导:做了什么事情,这么高兴?

自己为社会作出了贡献而快乐。(只在有必要时引导一下)

5深入题解行道树的精神品质?

过渡:我说,“快乐”一词体现了行道树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那么“忧愁”一词又体现了行道树怎样的精神品质呢?

经讨论后明确:不顾自己,总是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联系第4段,再分析一下,行道树还有哪有优秀的品质?吃苦耐劳的品质。

乐于奉献

总结:行道树的优秀品质:不顾自己,总是为他人着想

能吃苦耐劳

我们应该学习行道树这种优秀品质。

6、作业:生字、读一读写一写抄4遍。

附:板书

行道树

乐于奉献

行道树的优秀品质:不顾自己,总是为他人着想

能吃苦耐劳

1、每段编上序号

2、行道树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3、行道树具有什么样的崇高品质?

行道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教材研读、合作讨论,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敢于质疑的精神。

2 、感受行道树崇高的精神品质。

知识技能目标:根据上下文对疑难的字词句作出较为准确的理解

教学难点:疑难的字词句的的理解

教学重点:疑难的字词句的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短文两篇的第一篇《行道树》。

2、读生字四遍

3、默读课文一遍,感知大致内容。

完成下列任务:

(1)给每一小节编上序号

(2)行道树为人们做了些什么?(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明确:绿化城市,献出浓阴,主动迎接太阳,生产新鲜空气等

(3)行道树具有什么精神?

明确:乐于奉献,因此是奉献者的形象。

4、质疑、释疑

过渡:我们说行道树作为奉献者是崇高的,伟大的,但第2段有一个词与行道树的形象极不相配,大家找一下:

(1)“堕落” 明确:“堕落”这里具有特殊含义,指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与在原始森林里的树木相比,相差很大。(联系上下文考虑,必要时可以合作、讨论、探究)

引导:是不是精神品质上的堕落?不是。堕落是由好变差,那么根据上下文理解,行道树哪些方面由好变差了呢?

(2)第3段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可能的问题:

A: 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为什么说是悲凉的点缀?

明确: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哀,而一行绿树只能起到点缀作用,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是悲凉的点缀。

引导:根据上下文,想象一下,为什么感到悲凉?这个点缀是不是锦上添花?

B、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必要时可以合作、讨论、探究)

举例说明:可以以行道树为例子。行道树为了神圣的事业,跟原始森林里的同伴相比,他们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相比,他寂寞,孤独,所以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要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也可以举其他例子。

(3)第4、5段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能把深沉给予我们,“深沉”一词的含义是什么?(此问题较难,学生没提及可能不讲) “深沉”是指思想上的深沉,行道树经历痛苦之后,更懂得了生活的意义,生存的价值。

B、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贪婪”是什么意思?

明确:在这里“贪婪”不是贬义词,说某人贪得无厌,而是指早起的孩子,趁着大好时光,尽量地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这个词用的很好,形象地写出了小孩对新鲜空气的渴求。

(4)第6段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行道树。为何“忧愁”,为何“快乐”?

忧愁:引导:是为自己担忧吗?不是。那又是在担忧什么呢?根据上下文说说。 明确:为城市的污染,市民的健康而担忧。

快乐:引导:做了什么事情,这么高兴?

自己为社会作出了贡献而快乐。(只在有必要时引导一下)

5深入题解行道树的精神品质?

过渡:我说,“快乐”一词体现了行道树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那么“忧愁”一词又体现了行道树怎样的精神品质呢?

经讨论后明确:不顾自己,总是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联系第4段,再分析一下,行道树还有哪有优秀的品质?吃苦耐劳的品质。

乐于奉献

总结:行道树的优秀品质:不顾自己,总是为他人着想

能吃苦耐劳

我们应该学习行道树这种优秀品质。

6、作业:生字、读一读写一写抄4遍。

附:板书

行道树

乐于奉献

行道树的优秀品质:不顾自己,总是为他人着想

能吃苦耐劳

1、每段编上序号

2、行道树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3、行道树具有什么样的崇高品质?


相关内容

  • 初中语文教案初一上册第六课短文两篇教案
  • 初一上册第六课短文两篇教案 教学目标: 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 2.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难点: 1 ...

  • 行道树教案4
  • <行道树>教案4 教学目标: ①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②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2.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或许你们都知道,散文往往也有诗一般的语言,老师在课余发现了一篇让老师非常喜欢的散文,现在先让我配上音 ...

  • 行道树教案1
  • 第7课 <行道树>教案 设计人:宋丹 审定人:张玉蓉 学习目标: 1. 语文知识:有感情的朗读,感知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 2. 基本技能:理解文章中形象而又深刻的语言. 3. 高级技能:学会在散文中寻找主旨句,掌握象征手法和对比手法. 4. 情感态度:体会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正 ...

  • [行道树]教案
  • <行道树>教案设计 课时:1课时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贪婪.堕落.冉冉.红灯绿酒.繁弦急管" 等词语 2.辩证地理解行道树的"忧愁和快乐". 3.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奉献精神,并联系实际生活. 教学方法:1.讨论法 2.讲 ...

  • 交通安全教案
  • 三年级交通安全班会设计 2016.11.21 三年级交通安全教案 [教学主题]:学生反思自身不良交通行为,学习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教学目标]:学生反思自身不良交通行为,学习道路交通安全常识,使他们从小就能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反思自身不良交通行为,学习道路交通安 ...

  • 顺港学校交通安全教育课教案
  • 顺港学校交通安全教育课教案 2017.2.14 一.目的意义: 为了贯彻落实公安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继续进一步搞好我班的交通安全教育,减少交通违章,杜绝交通事故,进一步培养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 二.重点内容: 1.加强交通法规知识的学习,遵守交通法规. ...

  • 中学生交通安全常识教育课教案
  • 165班"交通安全常识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交通安全常识:遵守交通规则,预防交通事故.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杜绝校外人员滋扰. [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事业获得了空前发展.目前,各地大修公路,家乡交通事业也有很大的发展,村级公路硬化工程正紧锣密鼓 ...

  • 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平安回家]教案
  • 教学目标 认识:1.知道社会上有伤害儿童的坏人,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2.认识注意交通安全是一种自我保护,可以防止受到伤害. 3.学习有关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 4.了解不遵守交通规则会造成交通事故,给自己别人带来痛苦麻烦. 情感:1.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2.感受遵守交通 ...

  • 上下学交通安全教案
  • 交通安全记心间 一.教学目标 其作用. 宜昌市深圳路小学 邹玲玲 1.让同学了解交通事故带来的危害和交通安全标志及2.在活动中体验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并告诫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父母.亲人.朋友. 3.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够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二.教学重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