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月的阳光很好,把街头这个角落照得十分温暖。福生低头为客人擦鞋,他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一向很专注,心无旁骛:他一直保持着一种良好的服务态度。 不知擦鞋属不属于服务行业?这一点他没有十分把握,比如城管的车不时过来,把他们轰走,说是有碍观瞻、影响市容,说明在政府那里他们还没有得到正式的认可。要得到政府的认可,据说起码得有一张烫金的盖着工商局大红印章的许可证,那至少要有一间小小店面。就他们这样擦鞋的人。一月收入,别说店租,就连缴工商税务也还不够。所以他们只好把那种念头掐灭了,将就在这街头随便寻个位置擦几双鞋混碗饭吃。像他们那样的人,是不敢有太多理想的。 然而福生不一样,他把这项工作看得十分重要,一直保持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可以说一丝不苟了。 他不喜欢像其他人那样把摊子挪到人稠的地方去。其实那也算不上什么摊子:不过一只长方形的小木箱子,里面装满鞋刷、鞋油,抹布等等,还有两只塑料椅子,除此以外,再没别的。其他人喜欢把摊子摆到车站、旅馆、商场附近,或者十字街口。他讨厌那种嘈杂的环境。他是一个好静的孩子,那样的环境里,他一刻也不能安静下来。手里的活儿不能从容地进行下去,一双鞋也就不能擦得那么铮亮。那可不符合他的心意。再说,他不愿意和那些人在一起。他越来越不理解,那些和他一样农村里来的孩子,怎么一下子变得那么市侩气,完全没有当初来到城里那副模样?那时候,他们甚至比他还来得单纯。就说小巴子,擦一双鞋五块、十块都敢收,按他的话说,城里人钱有的是,敲一竹杠是一竹杠。那时候,他只好远远避开他了。 还好,这个角落很好,他把它打扫得十分干净,阳光透明得可以看见尘粒在那里飞舞飞舞,就像一群顽皮的孩子,一枝三角梅从人家院子里爬出来,挂在墙上,春天时候把花开得满枝满叶。看上去那么舒服,一种淡淡的幽香沁人你的肺腑,让你的心情不知不觉好起来。 有时候没有生意,他便坐在那里想他的心事,或者把目光放到街上去。天气一天一天热起来,人们似乎早已不耐烦那些累赘的农服,迫不及待一层一层脱去。穿上花花绿绿夏天的衣裳,人一下子轻松起来,脚步便显得格外轻快。尤其女人们,眼光流转起来,一对白的臂膀甩动得那么欢快。 起初因为找不到地儿,他背着小木箱子四处寻找,走到这街头拐角里。走累了,在那里坐下,没想到就这样安顿下来,再没挪地方。后来发现倒有一层好处:城管的人不到这里来。那时候。他便可以安心做他的生意。 这是一个可爱的孩子:衣服朴朴素素,人却十分清秀;看起来沉默寡言。却很礼貌周到。人们到这里来擦鞋,一双脚放心地伸在那里,任凭他摆弄;自己坐在那里。或者捧一本书在阳光里看,或者拿手机海聊胡侃,或者干脆在那里嗑瓜子,尽可以做自己的事去:无聊的时候望到街上去,看街上各色人等:觉得累了,尽管闭上眼睛,这里那么安静,竟也十分惬意。到这里来擦鞋的人渐渐多了。那时候,他再不能闲着。 说起来,擦鞋也是累人的活儿,整天伏在那里,累得你的腰也要折断呢:然而他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觉出许多乐趣。到这摊子上来擦鞋的人,偶尔也要问问,你从哪里来呢?他便要回答。或者问,为什么不读书呢?那时候,他沉默了,那些人也就不再问。所以大多时候没说话。客人做自己的事,不来扰他,他便可以专心致志把鞋擦下去。 他擦鞋可有讲究。先用鞋刷拂去尘土,看看这双鞋什么颜色,选好鞋油,别看那只不起眼的小木箱子,什么鞋油都有。无事的时候,他便到商场里去,这种颜色那种颜色贱的贵的鞋油各选上一种,随时都能派上用场。把鞋油点在鞋头,轻轻抹开去,一来一回抹匀了,拿出一条干净的抹布靠在上面,横横斜斜拉扯起来,一拂一抹,一拉一扯,玩魔术似的,一会儿,一只沾满尘土的皮鞋锃亮了。那时候。他的心情仿佛也被擦亮。 擦鞋的时候,他是不敢往上去看顾客的,尤其是女人,那样显得很不礼貌:只有那双脚,他尽可以放胆去看。他发现,人的脚各不一样,或长或短,或宽或窄,或厚或薄,特征鲜明,除了先天生成,大概跟后来从事的工作也有很大关系。看得久了,竟琢磨出道道。一只脚被他捉住。另一只脚总要动的。一只脚窄而薄,放在那里局促不安,那大多是政府里的小公务员了;一只脚宽而厚,看起来悠闲自得,却显出一些焦躁,那大概是兜里有点钱不安分的小商人了……至于女人的脚。单看鞋的式样大致就可以判断出这个女人是高雅是粗鄙了。就这样。一件枯燥无味的工作被他琢磨出许多趣味来。那时候,他的工作便显得很有意思了。 他从来不曾看轻自己的工作。他想,把一双鞋擦得光鲜,穿着这样一双鞋上班去,这个人一天的心情大概便格外的好,工作上的事情也可能做得更好一些了。因此,他觉得这件事情十分重要。那时候,手里的活儿便愈发细致起来了。 这天上午,阳光娇媚地照射到这个角落里来,他的心情愉快起来。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他想:这些人不知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那样匆忙,一点没有他们村里人的那种悠闲?他们那个村庄里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紧不慢,显得那样从容,仿佛时光比这城里悠长。是啊,城里的日头脚步迈得大。刚从东边爬起来,一会儿,又从西边落下去,完全没有乡下日头那种慢悠悠的样子。然而,乡村里的人为什么纷纷跑到这城里来?不会喜欢上这样匆忙的生活吧? 正当他坐在那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胡思乱想的时候,摊子上来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女人。像往常一样,顾客坐下来。他便开始工作。这是怎样一双脚呀,不大不小,娇小玲珑,让他想起娘的脚来,娘一双脚正是这样。不知怎么,娘一个种田的人,一双脚那么好看?娘年轻的时候不仅脚好看身材也好看,不仅身材好看脸蛋也好看;然而现在却显得有些憔悴了。 卖花咧,买花喽,好看的康乃馨哦。他一边擦着鞋一边沉思默想的时候,一个卖花的小女孩走过来。他抬起头来。大概是一个乡下来的小女孩吧,怀里抱着一捆康乃馨,对他笑笑,向这边拢来:阿姨,买一束花吧。今日母亲节,好看的康乃馨呢。女人抬起头来:那些花有红、有粉、有黄,那样鲜艳,满满一怀抱美丽。看着看着,女人一张脸花朵一般绽开了。小女孩说,红色康乃馨祝母亲健康长寿,粉红康乃馨祝母亲永远年轻美丽,黄色康乃馨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小女孩看起来那么腼腆,却又显得成熟老练。女人忍不住笑了。问。一支多少钱?一块钱。小女孩说。买十支吧。说着,女人递给小女孩十元钱,小女孩从怀里捡出十支康乃馨,用彩带扎成一束,递给她。然后走了。女人把花拿在手里,低下头去闻闻,醉人地笑了。鞋擦好了,付了钱,女人起身,优雅地走了。 他坐在那里,看着女人走出街角,
消失在人群里,想起娘:娘这时候在做什么呢?她该开始忙碌了。两年时间,娘突然就消瘦下去,丰润的脸庞憔悴得没有一点往日的模样。想到这里,他隐隐心疼起来。母亲节,他想起这个有点陌生的名词,我为什么不可以为娘买一束花呢?伸进手去,把身上口袋翻遍,只有五元钱。他把几块镍币放在手心,又数一遍,还是五元钱,犹豫一下:中午吃食呢?然而,很快站起来,跑出街角。小女孩站在街口,手里的花没卖出去多少。人们从她身旁匆匆走过,偶尔一两个人回过头来,看她怀里的花――那些花真的很美。小妹妹,我买五支粉康乃馨。小女孩显然有些惊讶,仿佛觉得好奇,然而很快笑了,从怀里拣出最好看的五朵粉红康乃馨,想想,又拣出一朵。我只有五块钱。那支送给你,祝你娘节日快乐!说着,她拿出一条丝带,把它扎好,递给他。多美的花呀。他还没送过娘礼物呢。农村里,就连过生日也是少的,更不用说什么洋节日、给谁送礼物了。这时候。能用自己的钱为娘买一件小小礼物――几朵花,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回到街角,收拾好摊子,背上小木箱子,他小心翼翼捧起那束花,向酒店走去。他必须马上把这些花送给娘,否则,枯萎也就不好看了。 2 娘工作的酒店离这里不远,过一条街、走十几分钟路就到。福生背着小木箱子,小心捧着那束花,向那里走去。今天礼拜日。街上人很多,他一边躲闪着人一边护着花,走得很慢。 那酒店他去过几次:多气派的建筑,该是城里最高大的建筑了:仰头瞧去,阳光闪得你睁不开眼睛。 他还记得第一次去找娘,也像现在背着这只小木箱子,门口站着两个保安,看他站在那里东张西望,其中一个便走过来,问他,干什么?他说。找人。保安问,找谁?那保安长得高大威猛,穿一身警察一般的制服。那时候他刚到城里来,不知那是保安,怯怯报了娘的名字。保安说,十二楼。严肃的一张脸柔和一些,径自走开了。那保安好像认识娘。他这样想着。向大门走去。十二楼,该是这座楼房的顶层了。他数过这栋楼。没错,十二层。娘怎么到那么高的地方去?娘说过,她在这栋楼餐厅里当服务员。城里人就是奇怪,吃一顿饭要跑到那么高的地方去?多麻烦。不像乡下,蹴在门口随便扒两碗也就算了。 那是两扇玻璃的大门,站在外面可以看见里面的大堂:光滑的大理石地板,宽大的沙发,一盏吊灯白天开着,照得一个大厅光洁明亮。走到门前,刚想伸手去推门,门悄无声息开了。吓得一跳,看看却没人:没人这门怎么就开了?犹豫一下,鼓起勇气,又试着去推那门,却怎么也推不开,他更疑惑了,站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办。这时候,一个人向这里走来,门又开了,他趁机溜了进去。 地板那么干净,比家里的灶台还要光滑呢。娘是个爱干净的人,总把灶台擦得可以照见人影。他都有些不忍心把一双脚往上放了。大厅里站着一些穿旗袍的女人,肥肥白白的脸,矜持地站在那里。这么气派的楼房,站着那么多好看的女人,该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了。这时候,她们看见一个背着小木箱子的小男孩蹑手蹑脚走进来,好奇地朝这边张望。他以为又该过来盘查了,怯怯住了脚,然而她们眼光又转往别处去。于是他放开胆子走进去。 上了二楼,里面一个餐厅。许多人在那里走来走去,却不朝他张望,刚想往上去,找不到楼梯了。他背着一只小木箱子。不知往哪里去。一个服务员见一个小男孩在那里畏缩、彷徨、东张西望,便走过来,问他,你找谁?多好看的一个人呀,红红白白的脸,一双眼睛汪着一层水,比娘年轻时候还好看呢,看起来那样亲切。他痴了一下,说,找我娘。那女孩笑起来,说,你娘是谁?他报了娘的名字。她笑得更加灿烂了。说,十二楼。往电梯上去。电梯?他迟疑着。她引他往东面角落去,那里一个封闭的铁门。不知她在什么地方只摁一下,候一会儿,铁门缓缓开了,是个铁屋子,里边,没人。正惊讶,却被一把推进去。刚想说什么,铁门一下子关上了。这是什么地方?一个窗户也没有,就像一个钢铁的箱子。他的心一下子悬起来,然而脚下轻浮起来。一个人就像在云里,没有一点着落。正紧张的时候,门突然开了,进来一个人。他慌慌逃出去,站在那里喘息许久,终于把一颗心安定下来,睁眼一看:一条长长的巷道。两旁无数的门,标着618、619,620……他不知往哪里去。小孩。找谁?他转过头去,一个和娘一般年纪的女人走过来,问他。他一一回答。女人说,十二楼,往电梯上去。他哦哦。女人走了。他不敢再往电梯里去,沿着巷道一直走下去,走到巷道的尽头,出了一扇门,那里一道楼梯,标着6楼。他急急往上走,爬了许久。终于上了十二楼,进了门,是餐厅。 这个餐厅那么安静,不像二楼那样嘈杂,一些服务员在那里忙碌,轻手轻脚走来走去,仿佛怕惊动了谁似的。他站在那里,不知该不该进去。一个女人在那里拖地板。地板那么干净,不知为什么还要拖个没完?正犹豫,这时候,那女人抬起头来,惊讶得合不拢嘴。是娘,娘头发盘起来了,看上去年轻许多;脸上似乎扑了薄薄一层粉,在那衣服粉红颜色衬托下,显出一些娇艳。不知为什么,娘不让他到酒店里来?问她又不说。让他很不解。这时候娘匆忙过来,似乎怕谁看见了,把他拉进休息室,显然有些慌乱。他不满起来,仿佛有什么见不得人似的。娘问他。你怎么上来的?他一一说了。娘扑哧一声笑出来,爱怜地拿手去抚他的头。娘说,从后门进来就不会有那么多麻烦了。又说,二楼那个服务员叫满月,很好的姐妹。满月,多好听的名字。是啊,那一张脸那么美,就像一轮明月,光洁照人。他都有些喜欢她了。 娘在这里当服务员,负责端盘子。无事的时候拖拖地板,十分轻闲的活儿。酒店十二楼顶层餐厅,是这座城市一个高雅的去处。到这里来的大多是一些有身份又有些闲情逸致的人。四面宽大的玻璃窗户,站在那里,向下望去,一座古城尽收眼底,那时候便有高高在上的感觉了。还有那些恋爱中的年轻人,晚上也到这里来,两个人坐在窗边,看城市流光溢彩的夜景,谁也不来扰你,听着舒缓的音乐,或者《月光》或者《小夜曲》,可以找到许多浪漫的感觉。后来他经常到这里来了。当然,不敢到餐厅里去。也和这里的服务员熟悉起来。她们大多和娘一样是从乡下来的女人,对这个秀气而又腼腆的小男孩有了好感,一会儿问这,一会儿问那,弄得他不好意思起来,看他脸都红了,便又笑起来。 一天,他又到那里去。一进门,休息室里一个女孩,坐在那里,手里捧着一本书,头发散落下来,露出半边脸,看不清楚是谁。也许听到响动,那个人抬起头来,是满月。他有点惊讶。然而心儿怦怦跳起来。他从未见过她到这里来呢。娘说,她是领班,忙。又说,她夸奖你呢,说多可爱的一个小男孩。娘说这话的时候,骄傲地把头抬起来,然后又用怜惜的表情去望他。他发现娘
越来越爱他了,不知为什么?他忸怩着该不该进去。她说,进来。他走进去。拘谨地站在那里。到这边来。她拍拍身旁的凳子,亲切地说。屋里光线很好,他犹豫着走过去:她穿一件背心,露出一片白,看上去比那天更美了。他小心翼翼坐下去。她把头往上一扬。一张脸就像一轮明月从一堆乌云里露出来,一下子把你的心照亮了,头发飞起来,拂到他的脸上。一丝痒痒。他似乎可以闻到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气息,一张脸无来由地就红了。她似乎发现这一点,快乐地笑起来。她笑起来更加好看。他几乎喜欢上这个姐姐了。 为了让他放松下来,她问他一些轻松的话题,比如生意好不好?擦鞋辛苦吗?那时候他便快乐起来。他越来越沉迷于擦鞋这项工作,不断有了新鲜的感受。他越来越觉得,那简直是一种艺术了。他是那么喜欢自己的工作,那时候便滔滔不绝讲起来。她安静地坐在那里听他说话,歪斜着头脑看他,然后微笑起来,那样子真让人着迷。他越发神采飞扬了。讲完了,去问她,你看的是什么书?她说,一本让人轻松的书。然后问他。喜不喜欢书?他说,喜欢。他可喜欢书呢:在家的时候,他经常拿一本书。看着看着,渐渐入迷。娘骂他,这个书痴。后来,她一本书看完了便留给他。渐渐,他们已如姐弟一般亲近了。这样过了一段时间。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到娘这里来好几次都不见她,想问娘,然而想想,也许她忙,她是领班。一次再到这里来,又不见她,忍不住问娘,满月姐姐呢?那时候,娘一张脸暗淡下来,说,不要问她。他疑惑起来:娘不会和满月姐姐闹别扭吧?不,娘不是那样人,究竟为什么?再问娘,娘似乎生气了。他不敢再问,一个问号悬在那里。 那天上午,不知为什么,他心里仿佛有一团雾在那里缠绕,怎么也拨不开,一个人郁郁起来,于是决定给自己放一天假。走出街口,心情愉快起来,兴冲冲往娘那里去。那一天。他把自己打扮得清清爽爽,径直从大门、往电梯间去。坐电梯,娘一教他就会了,原来不过那么一回事。他一一试了。觉得好玩:从一楼进去,从九楼出来,从九楼进去。从六楼出来。从六楼进去,到十二楼,上上下下,不费一点力气。是个好玩的游戏。那天,他像往常一样从一楼进去,上上下下,蹦蹦跳跳从六楼出来。突然。他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向KTV走去,心里蹦出一个名字,然而又不像,打扮得那么妖艳?试叫一声那个名字。那个人转过身来,一张熟悉的脸迟疑一下,很快转过头去,踩着高跟鞋笃笃走去,消失在拐角里。是不是她?不会的,怎会是她?上到顶层,问娘,娘说,不是。又说,不要提她。从此。再没见她。 3 福生和娘到城里是为了找爹来的。爹到城里来打工,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没有一点消息。打他的手机,提示关机。娘不知打了多少手机,都是这样。就带着他到城里来了。 那一天,他和娘急急忙忙往爹做事的工地里去,问工友,工友说,很久没见他了。怎么不说一声?去哪儿了?娘听他这样说,吃了一惊,一双眼睛红起来。工友们见她这样,就说,或者找到好头路,还有一个月工钱没领就走了,换洗的衣服也丢在这里。爹睡的地方在窝棚的一个角落里。收拾得很干净,衣服整齐地叠在床头。爹虽然做着粗力活儿,然而是个爱干净的人,就是在家里,他也不能闲着,一把扫帚不离手。把一个院子拾掇得清爽利落。那时候,娘坐在那里,看他忙这忙那,不觉笑了。爹和娘感情好呢。每次回家,爹都要和娘说一宿话,絮絮叨叨,不知说些什么?有时候他想,爹白天那样沉默,夜黑怎么那么多话?爹怎么不和娘说一声就走了?难怪娘要哭呢。 拿到工钱,收拾好衣服,出了工地,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车来车往。娘不知往哪个方向去,站在街头,有些慌乱和凄惶。他从未见过娘这样,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娘也要把腰板挺得笔直,似乎没有什么她克服不了的困难;然而现在,娘显得那样无助。他都有些心疼娘了。 沿着一条街道。娘在前面走,他在后面走,也不知到哪里去,就那么茫然地行走。天渐昏黑,街上的灯陆续亮起来了,他们不知不觉走进车站,娘站到售票窗口前面去排队,他提着行李在外面等候。这时候,汽车进站出站,人们来来往往。行色匆匆。最后一班车了,人们赶着尽早回去,那里有他们温暖的家。在外面奔波一些时日,所有风尘、疲倦和挫伤都可以在那里得到清洗和修复。身心得到休息,他们才能够精神昂扬地走出家门。踏上新的征途。他们那个曾经温馨的家,这时候似乎有一阵狂风吹来,欲把那四面单薄的墙壁穿透。想到这里,他心里一冷。目光迷茫起来。一个人发呆的时候,娘出来了,却不上车,拉起他往外就走。不回去了?他问。娘不说话,带着他,出了车站。寻一家便宜的旅馆住下。 草草吃过饭,娘出去打电话。娘似乎一下子有了主意,给城里所有熟悉的人一一打了电话。仔细询问。然而没有任何消息。这下子娘真正茫然了。往回走,风吹乱娘的头发,娘脚步踉跄,眼神空洞,也不知怎么回到旅馆,躺在床上,不说一句话。一个晚上,只见娘的肩头不停地抖动。第二天早晨,娘没起来,不停说着胡话。娘显然是病了。他恨起爹来,怎么不说一声就走了?丢下娘那样可怜, 爹以前可不这样,爹以前可爱这个家了。爹是个本分人,娘看中爹的就是这一点。以前每天,爹和娘一前一后到地里去,春种秋收,风来雨去。似乎从来没有分开过,虽说粗茶淡饭。日子那样甜蜜。后来地少了,人们纷纷到城里去。听说城里赚钱容易,爹心里痒痒,也想到城里去。犹豫许久。和娘说了,娘不愿意。然而自古男儿走四方,做婆娘的也不能老把男人拴在家里,再说也是为了这个家,便含泪答应了。爹于是便到城里去。爹不会手工,然而有力气,到建筑工地做小工,一个月千把来块。爹不喝酒不抽烟。每月便有一千剩余。除了买些东西、来回车费,爹把所有的钱都交给娘。爹是有钱也不懂得花的那种人。爹惟一的嗜好是喝茶,一斤十几块的茶爹硬是要咂出很香的滋味来。那一次,娘狠下心来给爹买了一斤一百块的茶叶,爹把它藏在谷仓里,喝了半年也没喝完。 爹一个月有两天假。那时候回来,反倒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一家人过节似的欢欢喜喜。那时候,娘总要杀一只鸡或者一只鸭,给爹补身子。其实爹牛似的体格有使不完的力气,而且爹说,工地里伙食一点儿也不比家里差,也没必要补什么。然而娘还是要那么做,仿佛那是她的一份责任,她必须把这份责任尽了,一颗心方才放得下来。爹更闲不了,扛起犁吆上牛下地去,把能做的重活尽量做了。似乎要把原本属于他的那一份事情抢着做回来,不致娘太劳累。那时候,一家人变得更加懂得体贴和怜惜了。那样的日子其乐融融。 以前,爹一星期就要往家里打一次电话。晚上的时候,工友们无事可做,窝在工地里喝酒,解解乏,或者玩
扑克,输赢一些小钱,打发无聊的时光:当然也有一些不安分的人,偷偷出去,到哪里玩乐去。据说城里有许多可供玩乐的地方。每次出去。很晚回来,那时候大多喝得醉醺醺了,低声说什么,暖昧地笑起来。爹对那些都没兴趣,也不去理会,更不用说去打听了。无事可做,爹就给家里打电话,一打就是半小时,这方面他一点也不吝啬。 爹有时候也上街去逛逛,为他娘俩买点东西。然而爹老实,往往上当。一次,爹回来。很兴奋,从包里拿出一件衣服,抖开了,给娘看。爹为娘买一件紫红的风衣。娘说这颜色太艳。娘一向穿着朴素。爹说,你穿上一定好看。娘拗不过,只好穿上。爹说,娘看上去像城里人哩,比城里人还好看呢。娘美滋滋的,笑得拢不住嘴,一张脸不知怎么也就红了起来。然而,那件风衣只过一次水就退色得不成样子,这才发现上当。娘骂爹是个呆子。然而,娘就是舍不得把衣服丢掉,经常穿在身上。 爹有一个月没往家里打电话了。娘想,也许爹忙吧,以前也有这样的情况,就没给爹打电话。爹那样的人,怎会忘记家呢?娘还不了解爹?娘想都不会往其他方面想。想想,过几天也就回来了,没想到会出逸事。为什么不打他的手机呢?然而后悔来不及了。 娘躺在床上,一天没吃饭。他着急地在那里走来走去,说,娘,要不我去买点药。娘摇头。他不知该怎么办。第二天,娘挣扎着起来。他说,娘,再歇息一天吧,看您这样。娘说,我们再到工地去问问。娘起床,把头发盘起来,把腰板挺一挺,带他出门,到街上吃点东西,母子俩往工地去。 工友们倒还关切,问娘找到爹没有。娘摇头,然后问爹最近是否有什么异常。工友们想了很久:似乎没有这样的迹象。娘又问,有没有陌生人找他?爹素来沉默寡言。不好交往,哪会有谁来找他?爹那样一个人怎么会突然走失了?后来,工友们反过来问娘,是不是和他吵架了?娘和爹一向好呢,怎会吵架?于是,工友们又说。会不会受了骗?据说最近有这样的事:说哪里一个工地,工钱比这里高好几倍,把人骗去。提供好吃好住,只是不让你走,逼你打电话回家,让家里人寄钱来赎人。这可是绑架,黑社会于的事!一听这样说,娘脸色都变了。然而一个人说,那至少会往家里打电话。这也不可能。娘一颗心稍稍放下些来。一堆人想了很久,想不出什么办法,于是一些人撺掇娘去报案,或者去电视台登寻人启事,只有这办法了。报案?有几个人能找回来。电视上登广告?那要多少钱,再说也不见得有效。娘摇头。从工地出来,娘决定在这城里住下来。娘说,无论如何也要把爹找回来。 找了许多广告,打了许多电话,娘终于找到酒店里这个工作,租了一间便宜的房子,草草安顿下来。娘每天上班,无事的时候一个人出去。娘说,这城市不大。四处转转,说不定就可以遇到。后来,又听了别人的建议,为他安排擦鞋这事情做。然而日子一天天逝去,一年过去,也没遇到。 4 福生护着花,就像一尾鱼儿在许多水草中间穿越人群,往酒店里去。他有些时候没到酒店里来了。娘不让他来,说怕影响工作。娘似乎有意这样,不知为什么? 很久没见到满月了,他一直惦记着她。她迷人的笑靥,芬芳的气息,几乎把他的心充满了。那么一个人,你怎能说忘记就忘记了?不知娘为什么不愿提她?那天在KTV门口遇见的那个女孩,那么像她,可他绝不相信那就是她。她那么善良,一个心情如水的人,怎么可能是她?他没有姐姐。在他心里,他愿意把她当成自己亲亲的姐姐。娘以前也是喜欢她的,现在为什么这样?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他。生意清淡的时候。他就坐在那里想这些。然而越想心里越是乱成一团麻。爹的问题他是想不清楚的,娘都想不清楚,何况他。连满月姐姐的事情他都想不透,他怎么能去想爹的问题呢?这个城市仿佛有一个巨大的黑洞。隐藏在某个暗处。人走进去,让你再寻不着。他真觉得自己有些笨了。 这时候,往酒店里去。渐望见酒店圆形的穹顶,他不禁又想起满月来。那时候。他几乎都要流泪了。那么亲近的一个人,一下子消失无影踪,把他撇到一边,他真有点伤心了。 他像往常一样进了酒店,只是这一次不像以前那样调皮,坐着电梯,上上下下。这时候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必须及早把花送到娘的手里,要不然就枯萎了。 酒店里人多起来,人们安静地走动,默默做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儿事。一切早已安排好了,只要按照原来的方式,一切便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然而这时候,一个背着一只小木箱子捧着一束康乃馨的小男孩走进来,不知因为好奇,还是为那一束花所吸引,眼睛都转往这处来。他不再畏畏缩缩,似乎变得自信,挺起胸脯,昂着头颅,穿过大堂,往电梯间去。他觉得自己似乎变得成熟,连走路也显得沉稳一些,这种感觉那么美好。 自从爹不知到哪里去,他突然变得懂事许多。爹一下子走开了,倒让他以前一些模糊不清的想法变得清晰起来,知道自己多多少少得为这个家庭负点责任。虽然还小。然而命运那只巨手已经把他向前推了一大步。他必须帮助娘把这个家庭支撑起来,不能把所有事情压在娘一个人身上。发现爹走失了,娘一下子苍老许多,往日红润的脸庞变得暗淡无光,想起来他都有点心疼。娘比以前更疼他了。娘知道自己能给他的不多,然而尽自己的力量来爱他,不肯让他有一点委屈,甚至不愿用稍微重一点的话语来责备他。就这样,母子俩互相搀扶,把不可预知的生活一天天过下去。 娘一直忘不了爹。虽然娘没说,然而看得出来。娘经常站在那里,失神地望着窗外;无事的时候,一个人出去。他知道娘是去找爹了。一个一起生活了十几年的男人,怎么可能一下子从记忆里抹掉呢?那时候,他便去煮饭:收拾好了,坐在那里,等娘回来。娘回来往往很晚,有时天黑,有时半夜。他不敢开灯。开了灯,一间屋子显得更加空旷。一个人坐在黑暗里,就有无边的孤独笼罩过来,似乎要把他吞没了。那时候,他就会想起满月:这时候她能在他身边,那该多好。有时候他就真的这样想了,好像她就坐在他的对面,听他说话,笑得那样醉人,然后拿一只柔软的手来抚他的脸。他都觉得脸上痒痒,一股薄雾一般温暖的感觉就要从心里升腾起来,这时候,她就消失了,留他一个人在那里怅惘。 这一次,进了电梯,他直接摁十二楼:很快可以见到娘了。不知怎么,也许因为娘在这里做事,来的次数多了。一切熟悉起来,让他恍惚觉得这酒店也变得亲切起来。那大理石地板,不再让他觉得冰冷:这电梯,也不再让他觉得压抑,反而使他有一种如坐云中、缓缓飞升的感觉,那种感觉真的不错。餐厅里那些服务员,也和他熟悉,渐有些喜欢他呢。他看上去清秀可爱。不过一点小小忧伤,那忧伤并不很重,挂在脸上,锁在眉间,只要她们说些开心的事,它照样可以消失,那时候笑起来,
显得愈发可爱了。他毕竟还是一个孩子。 他就要把这些花献给娘。虽然有风把它吹乱,然而依然保持鲜美的颜色。进来的时候。一个姐姐还问他,哪里买来的花这样美呢?他都想好了,把花献给娘,说一句,祝娘永远年轻美丽!这句话他在心里不知说过多少遍,然而还是没有把握能不能把它说好。在他心里,只有娘才配得上这样美的花、这样美好的祝词。这一切,是他用心准备送给娘的。他想,那时候娘一定很高兴,笑得那样灿烂。他喜欢看娘笑,很久没见娘笑了。 上到十二楼,出了电梯,进入餐厅,里面像以前一样安静,音乐舒缓响起,让人想起一种温暖的颜色,餐厅里布置起来了。今天母亲节,里面不少人。桌子中间摆放着康乃馨,各种颜色都有,然而一点没有他手里那一束好看。他站在那里,不见娘。以前娘见他来,就会含着笑从哪个角落里,迎出来。这时候,候了许久,不见她来,让他有一种委屈的感觉,捧着一束花,站在那里,眼泪都要落下来了。他不是那种娇气的人,然而毕竟年纪还小。 这时候,一个服务员走过来:你怎么来了?我娘呢?她似乎有点惊讶:你不知道?她走好几天了。去哪里?没说。他惊呆了。娘去哪儿呢?不是说来上班吗?那天娘说要去上班,然后又说,这几天忙,晚上就不回来了。偶尔也有这样的事,他并不在意。他们住在城郊,那里房租便宜一些。娘说,多少也得攒点钱。不能老这样,不管有没找到爹,早晚得回去读书。孩子的时光长着呢,可不能把他耽搁了。娘一直为这件事歉疚,说拖累了孩子。那里离酒店很远。有时候上班晚了,娘就在酒店里歇息,不回来。他也习惯了。 那天早晨,娘把一间屋子拾掇得干干净净。又把他的衣服洗好、晾干。做得那样认真,仿佛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似的;然后默默坐在那里,不知想些什么,阳光从窗户照射进来。眼睛里一闪一闪,似乎悄悄流泪了。他想,也许想爹吧,娘最近老这样。他不敢去打搅她。娘又嘱咐这嘱咐那。说走路要小心,说三顿要吃饱,说要学会照顾好自己,絮叨得他都有点烦了,拖拖拉拉,直到十点。那时候已经过了上班时间,他催促好几次。娘说,没事。娘从来不曾这样。娘做事一向认真。娘不仅自己做事认真,娘还教他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含糊。为什么这样?这一些让他疑惑,然而当时投往深处想。临出门,娘又回过头来,抚一抚他的头,爱怜地望着他。突然,他想起那一刻,娘眼神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凄楚。他一惊,掉头往外冲去。电梯已经下到六楼。他等不及了,寻到楼梯,就像一只大鸟,不管不顾俯冲下去。 十字街是这座城市最热闹的去处。两条十字形的主干道就像一个巨大的坐标放在一座城市中心,指引着人们向东、向西、向南、向北。十字形的交叉处有一个钟楼,上面一个电子钟,指示着时间。有它的指引,这座城市的人们轻易地找到时间和空间,不致在这喧嚣扰壤的尘世之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沿街的老字号招牌依然保留,让你透过繁华去看它的沧桑:下面的店铺装潢得华丽无比。到了夜间,店铺里灯亮起来,一条街道流光溢彩,让人仿佛行走在人间天堂。 这样阳光娇媚的上午,正值下班的时候,人们带着一份轻松的心情从单位、学校、工厂里出来,拥入这一条街道,脸上挂着愉快的笑容,向巷子深处他们的家走去。他们似乎沉醉在这美好的生活里。 这时候,却见一个小男孩从酒店那边奔跑过来,手里擎着一束康乃馨,一路奔跑一路呼喊:娘――娘――声音里似乎饱含着无尽的委屈和悲伤,小木箱子不知丢到哪里去了,鞋丢掉了,衣服丢掉了,所有东西都丢掉了,赤身裸体,在这城市最繁华的去处,一路奔跑一路呼喊。那声音似乎有着无限的穿透力,一条喧闹街道要时安静下来。人们张大着口,站在那里瞻望。只见小男孩头发飞起来了,向后扬去,扬去,手里擎着的一束康乃馨,在风中一瓣瓣凋落。 责任编辑 刘照如
1 五月的阳光很好,把街头这个角落照得十分温暖。福生低头为客人擦鞋,他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一向很专注,心无旁骛:他一直保持着一种良好的服务态度。 不知擦鞋属不属于服务行业?这一点他没有十分把握,比如城管的车不时过来,把他们轰走,说是有碍观瞻、影响市容,说明在政府那里他们还没有得到正式的认可。要得到政府的认可,据说起码得有一张烫金的盖着工商局大红印章的许可证,那至少要有一间小小店面。就他们这样擦鞋的人。一月收入,别说店租,就连缴工商税务也还不够。所以他们只好把那种念头掐灭了,将就在这街头随便寻个位置擦几双鞋混碗饭吃。像他们那样的人,是不敢有太多理想的。 然而福生不一样,他把这项工作看得十分重要,一直保持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可以说一丝不苟了。 他不喜欢像其他人那样把摊子挪到人稠的地方去。其实那也算不上什么摊子:不过一只长方形的小木箱子,里面装满鞋刷、鞋油,抹布等等,还有两只塑料椅子,除此以外,再没别的。其他人喜欢把摊子摆到车站、旅馆、商场附近,或者十字街口。他讨厌那种嘈杂的环境。他是一个好静的孩子,那样的环境里,他一刻也不能安静下来。手里的活儿不能从容地进行下去,一双鞋也就不能擦得那么铮亮。那可不符合他的心意。再说,他不愿意和那些人在一起。他越来越不理解,那些和他一样农村里来的孩子,怎么一下子变得那么市侩气,完全没有当初来到城里那副模样?那时候,他们甚至比他还来得单纯。就说小巴子,擦一双鞋五块、十块都敢收,按他的话说,城里人钱有的是,敲一竹杠是一竹杠。那时候,他只好远远避开他了。 还好,这个角落很好,他把它打扫得十分干净,阳光透明得可以看见尘粒在那里飞舞飞舞,就像一群顽皮的孩子,一枝三角梅从人家院子里爬出来,挂在墙上,春天时候把花开得满枝满叶。看上去那么舒服,一种淡淡的幽香沁人你的肺腑,让你的心情不知不觉好起来。 有时候没有生意,他便坐在那里想他的心事,或者把目光放到街上去。天气一天一天热起来,人们似乎早已不耐烦那些累赘的农服,迫不及待一层一层脱去。穿上花花绿绿夏天的衣裳,人一下子轻松起来,脚步便显得格外轻快。尤其女人们,眼光流转起来,一对白的臂膀甩动得那么欢快。 起初因为找不到地儿,他背着小木箱子四处寻找,走到这街头拐角里。走累了,在那里坐下,没想到就这样安顿下来,再没挪地方。后来发现倒有一层好处:城管的人不到这里来。那时候。他便可以安心做他的生意。 这是一个可爱的孩子:衣服朴朴素素,人却十分清秀;看起来沉默寡言。却很礼貌周到。人们到这里来擦鞋,一双脚放心地伸在那里,任凭他摆弄;自己坐在那里。或者捧一本书在阳光里看,或者拿手机海聊胡侃,或者干脆在那里嗑瓜子,尽可以做自己的事去:无聊的时候望到街上去,看街上各色人等:觉得累了,尽管闭上眼睛,这里那么安静,竟也十分惬意。到这里来擦鞋的人渐渐多了。那时候,他再不能闲着。 说起来,擦鞋也是累人的活儿,整天伏在那里,累得你的腰也要折断呢:然而他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觉出许多乐趣。到这摊子上来擦鞋的人,偶尔也要问问,你从哪里来呢?他便要回答。或者问,为什么不读书呢?那时候,他沉默了,那些人也就不再问。所以大多时候没说话。客人做自己的事,不来扰他,他便可以专心致志把鞋擦下去。 他擦鞋可有讲究。先用鞋刷拂去尘土,看看这双鞋什么颜色,选好鞋油,别看那只不起眼的小木箱子,什么鞋油都有。无事的时候,他便到商场里去,这种颜色那种颜色贱的贵的鞋油各选上一种,随时都能派上用场。把鞋油点在鞋头,轻轻抹开去,一来一回抹匀了,拿出一条干净的抹布靠在上面,横横斜斜拉扯起来,一拂一抹,一拉一扯,玩魔术似的,一会儿,一只沾满尘土的皮鞋锃亮了。那时候。他的心情仿佛也被擦亮。 擦鞋的时候,他是不敢往上去看顾客的,尤其是女人,那样显得很不礼貌:只有那双脚,他尽可以放胆去看。他发现,人的脚各不一样,或长或短,或宽或窄,或厚或薄,特征鲜明,除了先天生成,大概跟后来从事的工作也有很大关系。看得久了,竟琢磨出道道。一只脚被他捉住。另一只脚总要动的。一只脚窄而薄,放在那里局促不安,那大多是政府里的小公务员了;一只脚宽而厚,看起来悠闲自得,却显出一些焦躁,那大概是兜里有点钱不安分的小商人了……至于女人的脚。单看鞋的式样大致就可以判断出这个女人是高雅是粗鄙了。就这样。一件枯燥无味的工作被他琢磨出许多趣味来。那时候,他的工作便显得很有意思了。 他从来不曾看轻自己的工作。他想,把一双鞋擦得光鲜,穿着这样一双鞋上班去,这个人一天的心情大概便格外的好,工作上的事情也可能做得更好一些了。因此,他觉得这件事情十分重要。那时候,手里的活儿便愈发细致起来了。 这天上午,阳光娇媚地照射到这个角落里来,他的心情愉快起来。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他想:这些人不知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那样匆忙,一点没有他们村里人的那种悠闲?他们那个村庄里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紧不慢,显得那样从容,仿佛时光比这城里悠长。是啊,城里的日头脚步迈得大。刚从东边爬起来,一会儿,又从西边落下去,完全没有乡下日头那种慢悠悠的样子。然而,乡村里的人为什么纷纷跑到这城里来?不会喜欢上这样匆忙的生活吧? 正当他坐在那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胡思乱想的时候,摊子上来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女人。像往常一样,顾客坐下来。他便开始工作。这是怎样一双脚呀,不大不小,娇小玲珑,让他想起娘的脚来,娘一双脚正是这样。不知怎么,娘一个种田的人,一双脚那么好看?娘年轻的时候不仅脚好看身材也好看,不仅身材好看脸蛋也好看;然而现在却显得有些憔悴了。 卖花咧,买花喽,好看的康乃馨哦。他一边擦着鞋一边沉思默想的时候,一个卖花的小女孩走过来。他抬起头来。大概是一个乡下来的小女孩吧,怀里抱着一捆康乃馨,对他笑笑,向这边拢来:阿姨,买一束花吧。今日母亲节,好看的康乃馨呢。女人抬起头来:那些花有红、有粉、有黄,那样鲜艳,满满一怀抱美丽。看着看着,女人一张脸花朵一般绽开了。小女孩说,红色康乃馨祝母亲健康长寿,粉红康乃馨祝母亲永远年轻美丽,黄色康乃馨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小女孩看起来那么腼腆,却又显得成熟老练。女人忍不住笑了。问。一支多少钱?一块钱。小女孩说。买十支吧。说着,女人递给小女孩十元钱,小女孩从怀里捡出十支康乃馨,用彩带扎成一束,递给她。然后走了。女人把花拿在手里,低下头去闻闻,醉人地笑了。鞋擦好了,付了钱,女人起身,优雅地走了。 他坐在那里,看着女人走出街角,
消失在人群里,想起娘:娘这时候在做什么呢?她该开始忙碌了。两年时间,娘突然就消瘦下去,丰润的脸庞憔悴得没有一点往日的模样。想到这里,他隐隐心疼起来。母亲节,他想起这个有点陌生的名词,我为什么不可以为娘买一束花呢?伸进手去,把身上口袋翻遍,只有五元钱。他把几块镍币放在手心,又数一遍,还是五元钱,犹豫一下:中午吃食呢?然而,很快站起来,跑出街角。小女孩站在街口,手里的花没卖出去多少。人们从她身旁匆匆走过,偶尔一两个人回过头来,看她怀里的花――那些花真的很美。小妹妹,我买五支粉康乃馨。小女孩显然有些惊讶,仿佛觉得好奇,然而很快笑了,从怀里拣出最好看的五朵粉红康乃馨,想想,又拣出一朵。我只有五块钱。那支送给你,祝你娘节日快乐!说着,她拿出一条丝带,把它扎好,递给他。多美的花呀。他还没送过娘礼物呢。农村里,就连过生日也是少的,更不用说什么洋节日、给谁送礼物了。这时候。能用自己的钱为娘买一件小小礼物――几朵花,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回到街角,收拾好摊子,背上小木箱子,他小心翼翼捧起那束花,向酒店走去。他必须马上把这些花送给娘,否则,枯萎也就不好看了。 2 娘工作的酒店离这里不远,过一条街、走十几分钟路就到。福生背着小木箱子,小心捧着那束花,向那里走去。今天礼拜日。街上人很多,他一边躲闪着人一边护着花,走得很慢。 那酒店他去过几次:多气派的建筑,该是城里最高大的建筑了:仰头瞧去,阳光闪得你睁不开眼睛。 他还记得第一次去找娘,也像现在背着这只小木箱子,门口站着两个保安,看他站在那里东张西望,其中一个便走过来,问他,干什么?他说。找人。保安问,找谁?那保安长得高大威猛,穿一身警察一般的制服。那时候他刚到城里来,不知那是保安,怯怯报了娘的名字。保安说,十二楼。严肃的一张脸柔和一些,径自走开了。那保安好像认识娘。他这样想着。向大门走去。十二楼,该是这座楼房的顶层了。他数过这栋楼。没错,十二层。娘怎么到那么高的地方去?娘说过,她在这栋楼餐厅里当服务员。城里人就是奇怪,吃一顿饭要跑到那么高的地方去?多麻烦。不像乡下,蹴在门口随便扒两碗也就算了。 那是两扇玻璃的大门,站在外面可以看见里面的大堂:光滑的大理石地板,宽大的沙发,一盏吊灯白天开着,照得一个大厅光洁明亮。走到门前,刚想伸手去推门,门悄无声息开了。吓得一跳,看看却没人:没人这门怎么就开了?犹豫一下,鼓起勇气,又试着去推那门,却怎么也推不开,他更疑惑了,站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办。这时候,一个人向这里走来,门又开了,他趁机溜了进去。 地板那么干净,比家里的灶台还要光滑呢。娘是个爱干净的人,总把灶台擦得可以照见人影。他都有些不忍心把一双脚往上放了。大厅里站着一些穿旗袍的女人,肥肥白白的脸,矜持地站在那里。这么气派的楼房,站着那么多好看的女人,该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了。这时候,她们看见一个背着小木箱子的小男孩蹑手蹑脚走进来,好奇地朝这边张望。他以为又该过来盘查了,怯怯住了脚,然而她们眼光又转往别处去。于是他放开胆子走进去。 上了二楼,里面一个餐厅。许多人在那里走来走去,却不朝他张望,刚想往上去,找不到楼梯了。他背着一只小木箱子。不知往哪里去。一个服务员见一个小男孩在那里畏缩、彷徨、东张西望,便走过来,问他,你找谁?多好看的一个人呀,红红白白的脸,一双眼睛汪着一层水,比娘年轻时候还好看呢,看起来那样亲切。他痴了一下,说,找我娘。那女孩笑起来,说,你娘是谁?他报了娘的名字。她笑得更加灿烂了。说,十二楼。往电梯上去。电梯?他迟疑着。她引他往东面角落去,那里一个封闭的铁门。不知她在什么地方只摁一下,候一会儿,铁门缓缓开了,是个铁屋子,里边,没人。正惊讶,却被一把推进去。刚想说什么,铁门一下子关上了。这是什么地方?一个窗户也没有,就像一个钢铁的箱子。他的心一下子悬起来,然而脚下轻浮起来。一个人就像在云里,没有一点着落。正紧张的时候,门突然开了,进来一个人。他慌慌逃出去,站在那里喘息许久,终于把一颗心安定下来,睁眼一看:一条长长的巷道。两旁无数的门,标着618、619,620……他不知往哪里去。小孩。找谁?他转过头去,一个和娘一般年纪的女人走过来,问他。他一一回答。女人说,十二楼,往电梯上去。他哦哦。女人走了。他不敢再往电梯里去,沿着巷道一直走下去,走到巷道的尽头,出了一扇门,那里一道楼梯,标着6楼。他急急往上走,爬了许久。终于上了十二楼,进了门,是餐厅。 这个餐厅那么安静,不像二楼那样嘈杂,一些服务员在那里忙碌,轻手轻脚走来走去,仿佛怕惊动了谁似的。他站在那里,不知该不该进去。一个女人在那里拖地板。地板那么干净,不知为什么还要拖个没完?正犹豫,这时候,那女人抬起头来,惊讶得合不拢嘴。是娘,娘头发盘起来了,看上去年轻许多;脸上似乎扑了薄薄一层粉,在那衣服粉红颜色衬托下,显出一些娇艳。不知为什么,娘不让他到酒店里来?问她又不说。让他很不解。这时候娘匆忙过来,似乎怕谁看见了,把他拉进休息室,显然有些慌乱。他不满起来,仿佛有什么见不得人似的。娘问他。你怎么上来的?他一一说了。娘扑哧一声笑出来,爱怜地拿手去抚他的头。娘说,从后门进来就不会有那么多麻烦了。又说,二楼那个服务员叫满月,很好的姐妹。满月,多好听的名字。是啊,那一张脸那么美,就像一轮明月,光洁照人。他都有些喜欢她了。 娘在这里当服务员,负责端盘子。无事的时候拖拖地板,十分轻闲的活儿。酒店十二楼顶层餐厅,是这座城市一个高雅的去处。到这里来的大多是一些有身份又有些闲情逸致的人。四面宽大的玻璃窗户,站在那里,向下望去,一座古城尽收眼底,那时候便有高高在上的感觉了。还有那些恋爱中的年轻人,晚上也到这里来,两个人坐在窗边,看城市流光溢彩的夜景,谁也不来扰你,听着舒缓的音乐,或者《月光》或者《小夜曲》,可以找到许多浪漫的感觉。后来他经常到这里来了。当然,不敢到餐厅里去。也和这里的服务员熟悉起来。她们大多和娘一样是从乡下来的女人,对这个秀气而又腼腆的小男孩有了好感,一会儿问这,一会儿问那,弄得他不好意思起来,看他脸都红了,便又笑起来。 一天,他又到那里去。一进门,休息室里一个女孩,坐在那里,手里捧着一本书,头发散落下来,露出半边脸,看不清楚是谁。也许听到响动,那个人抬起头来,是满月。他有点惊讶。然而心儿怦怦跳起来。他从未见过她到这里来呢。娘说,她是领班,忙。又说,她夸奖你呢,说多可爱的一个小男孩。娘说这话的时候,骄傲地把头抬起来,然后又用怜惜的表情去望他。他发现娘
越来越爱他了,不知为什么?他忸怩着该不该进去。她说,进来。他走进去。拘谨地站在那里。到这边来。她拍拍身旁的凳子,亲切地说。屋里光线很好,他犹豫着走过去:她穿一件背心,露出一片白,看上去比那天更美了。他小心翼翼坐下去。她把头往上一扬。一张脸就像一轮明月从一堆乌云里露出来,一下子把你的心照亮了,头发飞起来,拂到他的脸上。一丝痒痒。他似乎可以闻到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气息,一张脸无来由地就红了。她似乎发现这一点,快乐地笑起来。她笑起来更加好看。他几乎喜欢上这个姐姐了。 为了让他放松下来,她问他一些轻松的话题,比如生意好不好?擦鞋辛苦吗?那时候他便快乐起来。他越来越沉迷于擦鞋这项工作,不断有了新鲜的感受。他越来越觉得,那简直是一种艺术了。他是那么喜欢自己的工作,那时候便滔滔不绝讲起来。她安静地坐在那里听他说话,歪斜着头脑看他,然后微笑起来,那样子真让人着迷。他越发神采飞扬了。讲完了,去问她,你看的是什么书?她说,一本让人轻松的书。然后问他。喜不喜欢书?他说,喜欢。他可喜欢书呢:在家的时候,他经常拿一本书。看着看着,渐渐入迷。娘骂他,这个书痴。后来,她一本书看完了便留给他。渐渐,他们已如姐弟一般亲近了。这样过了一段时间。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到娘这里来好几次都不见她,想问娘,然而想想,也许她忙,她是领班。一次再到这里来,又不见她,忍不住问娘,满月姐姐呢?那时候,娘一张脸暗淡下来,说,不要问她。他疑惑起来:娘不会和满月姐姐闹别扭吧?不,娘不是那样人,究竟为什么?再问娘,娘似乎生气了。他不敢再问,一个问号悬在那里。 那天上午,不知为什么,他心里仿佛有一团雾在那里缠绕,怎么也拨不开,一个人郁郁起来,于是决定给自己放一天假。走出街口,心情愉快起来,兴冲冲往娘那里去。那一天。他把自己打扮得清清爽爽,径直从大门、往电梯间去。坐电梯,娘一教他就会了,原来不过那么一回事。他一一试了。觉得好玩:从一楼进去,从九楼出来,从九楼进去。从六楼出来。从六楼进去,到十二楼,上上下下,不费一点力气。是个好玩的游戏。那天,他像往常一样从一楼进去,上上下下,蹦蹦跳跳从六楼出来。突然。他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向KTV走去,心里蹦出一个名字,然而又不像,打扮得那么妖艳?试叫一声那个名字。那个人转过身来,一张熟悉的脸迟疑一下,很快转过头去,踩着高跟鞋笃笃走去,消失在拐角里。是不是她?不会的,怎会是她?上到顶层,问娘,娘说,不是。又说,不要提她。从此。再没见她。 3 福生和娘到城里是为了找爹来的。爹到城里来打工,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没有一点消息。打他的手机,提示关机。娘不知打了多少手机,都是这样。就带着他到城里来了。 那一天,他和娘急急忙忙往爹做事的工地里去,问工友,工友说,很久没见他了。怎么不说一声?去哪儿了?娘听他这样说,吃了一惊,一双眼睛红起来。工友们见她这样,就说,或者找到好头路,还有一个月工钱没领就走了,换洗的衣服也丢在这里。爹睡的地方在窝棚的一个角落里。收拾得很干净,衣服整齐地叠在床头。爹虽然做着粗力活儿,然而是个爱干净的人,就是在家里,他也不能闲着,一把扫帚不离手。把一个院子拾掇得清爽利落。那时候,娘坐在那里,看他忙这忙那,不觉笑了。爹和娘感情好呢。每次回家,爹都要和娘说一宿话,絮絮叨叨,不知说些什么?有时候他想,爹白天那样沉默,夜黑怎么那么多话?爹怎么不和娘说一声就走了?难怪娘要哭呢。 拿到工钱,收拾好衣服,出了工地,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车来车往。娘不知往哪个方向去,站在街头,有些慌乱和凄惶。他从未见过娘这样,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娘也要把腰板挺得笔直,似乎没有什么她克服不了的困难;然而现在,娘显得那样无助。他都有些心疼娘了。 沿着一条街道。娘在前面走,他在后面走,也不知到哪里去,就那么茫然地行走。天渐昏黑,街上的灯陆续亮起来了,他们不知不觉走进车站,娘站到售票窗口前面去排队,他提着行李在外面等候。这时候,汽车进站出站,人们来来往往。行色匆匆。最后一班车了,人们赶着尽早回去,那里有他们温暖的家。在外面奔波一些时日,所有风尘、疲倦和挫伤都可以在那里得到清洗和修复。身心得到休息,他们才能够精神昂扬地走出家门。踏上新的征途。他们那个曾经温馨的家,这时候似乎有一阵狂风吹来,欲把那四面单薄的墙壁穿透。想到这里,他心里一冷。目光迷茫起来。一个人发呆的时候,娘出来了,却不上车,拉起他往外就走。不回去了?他问。娘不说话,带着他,出了车站。寻一家便宜的旅馆住下。 草草吃过饭,娘出去打电话。娘似乎一下子有了主意,给城里所有熟悉的人一一打了电话。仔细询问。然而没有任何消息。这下子娘真正茫然了。往回走,风吹乱娘的头发,娘脚步踉跄,眼神空洞,也不知怎么回到旅馆,躺在床上,不说一句话。一个晚上,只见娘的肩头不停地抖动。第二天早晨,娘没起来,不停说着胡话。娘显然是病了。他恨起爹来,怎么不说一声就走了?丢下娘那样可怜, 爹以前可不这样,爹以前可爱这个家了。爹是个本分人,娘看中爹的就是这一点。以前每天,爹和娘一前一后到地里去,春种秋收,风来雨去。似乎从来没有分开过,虽说粗茶淡饭。日子那样甜蜜。后来地少了,人们纷纷到城里去。听说城里赚钱容易,爹心里痒痒,也想到城里去。犹豫许久。和娘说了,娘不愿意。然而自古男儿走四方,做婆娘的也不能老把男人拴在家里,再说也是为了这个家,便含泪答应了。爹于是便到城里去。爹不会手工,然而有力气,到建筑工地做小工,一个月千把来块。爹不喝酒不抽烟。每月便有一千剩余。除了买些东西、来回车费,爹把所有的钱都交给娘。爹是有钱也不懂得花的那种人。爹惟一的嗜好是喝茶,一斤十几块的茶爹硬是要咂出很香的滋味来。那一次,娘狠下心来给爹买了一斤一百块的茶叶,爹把它藏在谷仓里,喝了半年也没喝完。 爹一个月有两天假。那时候回来,反倒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一家人过节似的欢欢喜喜。那时候,娘总要杀一只鸡或者一只鸭,给爹补身子。其实爹牛似的体格有使不完的力气,而且爹说,工地里伙食一点儿也不比家里差,也没必要补什么。然而娘还是要那么做,仿佛那是她的一份责任,她必须把这份责任尽了,一颗心方才放得下来。爹更闲不了,扛起犁吆上牛下地去,把能做的重活尽量做了。似乎要把原本属于他的那一份事情抢着做回来,不致娘太劳累。那时候,一家人变得更加懂得体贴和怜惜了。那样的日子其乐融融。 以前,爹一星期就要往家里打一次电话。晚上的时候,工友们无事可做,窝在工地里喝酒,解解乏,或者玩
扑克,输赢一些小钱,打发无聊的时光:当然也有一些不安分的人,偷偷出去,到哪里玩乐去。据说城里有许多可供玩乐的地方。每次出去。很晚回来,那时候大多喝得醉醺醺了,低声说什么,暖昧地笑起来。爹对那些都没兴趣,也不去理会,更不用说去打听了。无事可做,爹就给家里打电话,一打就是半小时,这方面他一点也不吝啬。 爹有时候也上街去逛逛,为他娘俩买点东西。然而爹老实,往往上当。一次,爹回来。很兴奋,从包里拿出一件衣服,抖开了,给娘看。爹为娘买一件紫红的风衣。娘说这颜色太艳。娘一向穿着朴素。爹说,你穿上一定好看。娘拗不过,只好穿上。爹说,娘看上去像城里人哩,比城里人还好看呢。娘美滋滋的,笑得拢不住嘴,一张脸不知怎么也就红了起来。然而,那件风衣只过一次水就退色得不成样子,这才发现上当。娘骂爹是个呆子。然而,娘就是舍不得把衣服丢掉,经常穿在身上。 爹有一个月没往家里打电话了。娘想,也许爹忙吧,以前也有这样的情况,就没给爹打电话。爹那样的人,怎会忘记家呢?娘还不了解爹?娘想都不会往其他方面想。想想,过几天也就回来了,没想到会出逸事。为什么不打他的手机呢?然而后悔来不及了。 娘躺在床上,一天没吃饭。他着急地在那里走来走去,说,娘,要不我去买点药。娘摇头。他不知该怎么办。第二天,娘挣扎着起来。他说,娘,再歇息一天吧,看您这样。娘说,我们再到工地去问问。娘起床,把头发盘起来,把腰板挺一挺,带他出门,到街上吃点东西,母子俩往工地去。 工友们倒还关切,问娘找到爹没有。娘摇头,然后问爹最近是否有什么异常。工友们想了很久:似乎没有这样的迹象。娘又问,有没有陌生人找他?爹素来沉默寡言。不好交往,哪会有谁来找他?爹那样一个人怎么会突然走失了?后来,工友们反过来问娘,是不是和他吵架了?娘和爹一向好呢,怎会吵架?于是,工友们又说。会不会受了骗?据说最近有这样的事:说哪里一个工地,工钱比这里高好几倍,把人骗去。提供好吃好住,只是不让你走,逼你打电话回家,让家里人寄钱来赎人。这可是绑架,黑社会于的事!一听这样说,娘脸色都变了。然而一个人说,那至少会往家里打电话。这也不可能。娘一颗心稍稍放下些来。一堆人想了很久,想不出什么办法,于是一些人撺掇娘去报案,或者去电视台登寻人启事,只有这办法了。报案?有几个人能找回来。电视上登广告?那要多少钱,再说也不见得有效。娘摇头。从工地出来,娘决定在这城里住下来。娘说,无论如何也要把爹找回来。 找了许多广告,打了许多电话,娘终于找到酒店里这个工作,租了一间便宜的房子,草草安顿下来。娘每天上班,无事的时候一个人出去。娘说,这城市不大。四处转转,说不定就可以遇到。后来,又听了别人的建议,为他安排擦鞋这事情做。然而日子一天天逝去,一年过去,也没遇到。 4 福生护着花,就像一尾鱼儿在许多水草中间穿越人群,往酒店里去。他有些时候没到酒店里来了。娘不让他来,说怕影响工作。娘似乎有意这样,不知为什么? 很久没见到满月了,他一直惦记着她。她迷人的笑靥,芬芳的气息,几乎把他的心充满了。那么一个人,你怎能说忘记就忘记了?不知娘为什么不愿提她?那天在KTV门口遇见的那个女孩,那么像她,可他绝不相信那就是她。她那么善良,一个心情如水的人,怎么可能是她?他没有姐姐。在他心里,他愿意把她当成自己亲亲的姐姐。娘以前也是喜欢她的,现在为什么这样?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他。生意清淡的时候。他就坐在那里想这些。然而越想心里越是乱成一团麻。爹的问题他是想不清楚的,娘都想不清楚,何况他。连满月姐姐的事情他都想不透,他怎么能去想爹的问题呢?这个城市仿佛有一个巨大的黑洞。隐藏在某个暗处。人走进去,让你再寻不着。他真觉得自己有些笨了。 这时候,往酒店里去。渐望见酒店圆形的穹顶,他不禁又想起满月来。那时候。他几乎都要流泪了。那么亲近的一个人,一下子消失无影踪,把他撇到一边,他真有点伤心了。 他像往常一样进了酒店,只是这一次不像以前那样调皮,坐着电梯,上上下下。这时候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必须及早把花送到娘的手里,要不然就枯萎了。 酒店里人多起来,人们安静地走动,默默做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儿事。一切早已安排好了,只要按照原来的方式,一切便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然而这时候,一个背着一只小木箱子捧着一束康乃馨的小男孩走进来,不知因为好奇,还是为那一束花所吸引,眼睛都转往这处来。他不再畏畏缩缩,似乎变得自信,挺起胸脯,昂着头颅,穿过大堂,往电梯间去。他觉得自己似乎变得成熟,连走路也显得沉稳一些,这种感觉那么美好。 自从爹不知到哪里去,他突然变得懂事许多。爹一下子走开了,倒让他以前一些模糊不清的想法变得清晰起来,知道自己多多少少得为这个家庭负点责任。虽然还小。然而命运那只巨手已经把他向前推了一大步。他必须帮助娘把这个家庭支撑起来,不能把所有事情压在娘一个人身上。发现爹走失了,娘一下子苍老许多,往日红润的脸庞变得暗淡无光,想起来他都有点心疼。娘比以前更疼他了。娘知道自己能给他的不多,然而尽自己的力量来爱他,不肯让他有一点委屈,甚至不愿用稍微重一点的话语来责备他。就这样,母子俩互相搀扶,把不可预知的生活一天天过下去。 娘一直忘不了爹。虽然娘没说,然而看得出来。娘经常站在那里,失神地望着窗外;无事的时候,一个人出去。他知道娘是去找爹了。一个一起生活了十几年的男人,怎么可能一下子从记忆里抹掉呢?那时候,他便去煮饭:收拾好了,坐在那里,等娘回来。娘回来往往很晚,有时天黑,有时半夜。他不敢开灯。开了灯,一间屋子显得更加空旷。一个人坐在黑暗里,就有无边的孤独笼罩过来,似乎要把他吞没了。那时候,他就会想起满月:这时候她能在他身边,那该多好。有时候他就真的这样想了,好像她就坐在他的对面,听他说话,笑得那样醉人,然后拿一只柔软的手来抚他的脸。他都觉得脸上痒痒,一股薄雾一般温暖的感觉就要从心里升腾起来,这时候,她就消失了,留他一个人在那里怅惘。 这一次,进了电梯,他直接摁十二楼:很快可以见到娘了。不知怎么,也许因为娘在这里做事,来的次数多了。一切熟悉起来,让他恍惚觉得这酒店也变得亲切起来。那大理石地板,不再让他觉得冰冷:这电梯,也不再让他觉得压抑,反而使他有一种如坐云中、缓缓飞升的感觉,那种感觉真的不错。餐厅里那些服务员,也和他熟悉,渐有些喜欢他呢。他看上去清秀可爱。不过一点小小忧伤,那忧伤并不很重,挂在脸上,锁在眉间,只要她们说些开心的事,它照样可以消失,那时候笑起来,
显得愈发可爱了。他毕竟还是一个孩子。 他就要把这些花献给娘。虽然有风把它吹乱,然而依然保持鲜美的颜色。进来的时候。一个姐姐还问他,哪里买来的花这样美呢?他都想好了,把花献给娘,说一句,祝娘永远年轻美丽!这句话他在心里不知说过多少遍,然而还是没有把握能不能把它说好。在他心里,只有娘才配得上这样美的花、这样美好的祝词。这一切,是他用心准备送给娘的。他想,那时候娘一定很高兴,笑得那样灿烂。他喜欢看娘笑,很久没见娘笑了。 上到十二楼,出了电梯,进入餐厅,里面像以前一样安静,音乐舒缓响起,让人想起一种温暖的颜色,餐厅里布置起来了。今天母亲节,里面不少人。桌子中间摆放着康乃馨,各种颜色都有,然而一点没有他手里那一束好看。他站在那里,不见娘。以前娘见他来,就会含着笑从哪个角落里,迎出来。这时候,候了许久,不见她来,让他有一种委屈的感觉,捧着一束花,站在那里,眼泪都要落下来了。他不是那种娇气的人,然而毕竟年纪还小。 这时候,一个服务员走过来:你怎么来了?我娘呢?她似乎有点惊讶:你不知道?她走好几天了。去哪里?没说。他惊呆了。娘去哪儿呢?不是说来上班吗?那天娘说要去上班,然后又说,这几天忙,晚上就不回来了。偶尔也有这样的事,他并不在意。他们住在城郊,那里房租便宜一些。娘说,多少也得攒点钱。不能老这样,不管有没找到爹,早晚得回去读书。孩子的时光长着呢,可不能把他耽搁了。娘一直为这件事歉疚,说拖累了孩子。那里离酒店很远。有时候上班晚了,娘就在酒店里歇息,不回来。他也习惯了。 那天早晨,娘把一间屋子拾掇得干干净净。又把他的衣服洗好、晾干。做得那样认真,仿佛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似的;然后默默坐在那里,不知想些什么,阳光从窗户照射进来。眼睛里一闪一闪,似乎悄悄流泪了。他想,也许想爹吧,娘最近老这样。他不敢去打搅她。娘又嘱咐这嘱咐那。说走路要小心,说三顿要吃饱,说要学会照顾好自己,絮叨得他都有点烦了,拖拖拉拉,直到十点。那时候已经过了上班时间,他催促好几次。娘说,没事。娘从来不曾这样。娘做事一向认真。娘不仅自己做事认真,娘还教他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含糊。为什么这样?这一些让他疑惑,然而当时投往深处想。临出门,娘又回过头来,抚一抚他的头,爱怜地望着他。突然,他想起那一刻,娘眼神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凄楚。他一惊,掉头往外冲去。电梯已经下到六楼。他等不及了,寻到楼梯,就像一只大鸟,不管不顾俯冲下去。 十字街是这座城市最热闹的去处。两条十字形的主干道就像一个巨大的坐标放在一座城市中心,指引着人们向东、向西、向南、向北。十字形的交叉处有一个钟楼,上面一个电子钟,指示着时间。有它的指引,这座城市的人们轻易地找到时间和空间,不致在这喧嚣扰壤的尘世之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沿街的老字号招牌依然保留,让你透过繁华去看它的沧桑:下面的店铺装潢得华丽无比。到了夜间,店铺里灯亮起来,一条街道流光溢彩,让人仿佛行走在人间天堂。 这样阳光娇媚的上午,正值下班的时候,人们带着一份轻松的心情从单位、学校、工厂里出来,拥入这一条街道,脸上挂着愉快的笑容,向巷子深处他们的家走去。他们似乎沉醉在这美好的生活里。 这时候,却见一个小男孩从酒店那边奔跑过来,手里擎着一束康乃馨,一路奔跑一路呼喊:娘――娘――声音里似乎饱含着无尽的委屈和悲伤,小木箱子不知丢到哪里去了,鞋丢掉了,衣服丢掉了,所有东西都丢掉了,赤身裸体,在这城市最繁华的去处,一路奔跑一路呼喊。那声音似乎有着无限的穿透力,一条喧闹街道要时安静下来。人们张大着口,站在那里瞻望。只见小男孩头发飞起来了,向后扬去,扬去,手里擎着的一束康乃馨,在风中一瓣瓣凋落。 责任编辑 刘照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