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 知识结构

(一) 背景:秦朝的建立和统一:条件、时间、人物

(二) 形成

皇位世袭

1、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2、秦朝的官制

(1)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2) 地方官制:郡县制

(3) 特点和作用

(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与影响

1、 积极作用:秦朝疆域的形成,国力增强

推行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深远影响

2、 消极作用:激化矛盾,导致秦的暴政与灭亡(陈胜吴广起义)

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有很多同学看过《寻秦记》吧?在这个电视剧中,秦王嬴政只是项少龙的一个配角,而这节课我们要把他当主角讲,电视剧是虚构的,但也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更好地了解秦朝的历史。

(二) 讲授新课

1、背景:秦朝的建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随着周王室的衰微,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逐渐丧失,周天子失去了调停诸侯之间矛盾和厉害冲突的权威,于是中国历史进入了自阶级社会以来第一个长时期的分裂混战的时期,春秋时期出现“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战国时有“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最后是由谁统一的?(秦)那么秦是怎样统一六国的呢?

长期的混战,人民渴望统一,七雄则纷纷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一统天下,商鞅变法是列国变法中最彻底最成功的,虽然商鞅因变法而死,但变法的措施却得到推行,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以此为基础,秦王嬴政用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230)、赵(228)、魏(225)、楚(223)、燕(222)、齐(221)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条件:商鞅变法,增强国力

时间:公元前230-前221

人物:嬴政

2、形成(1)皇帝制度的确立

皇帝的称号和皇位世袭:

完成了前无古人的事业,嬴政自我感觉良好,认为“王”的称谓不足以显示他的能力、权势和地位,于是下令群臣议名号,最后得出什么结论?(泰皇)

但是嬴政并不满意,决定去掉“泰”字,采用上古“帝”位的名号,称为“皇帝”。“皇帝”实际上就是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合称。课本第九页[历史纵横]中提供的历史材料清楚地说明了这点。

“三皇”是指天皇、地皇、人皇。

是指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是指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

“五帝”是指炎帝、黄帝、颛顼、尧和舜。

是指少昊氏、颛顼、帝喾、尧及舜。

《史记》上对“三皇”未作记载,所记“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的地位,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也反映了神化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

在确立“皇帝之称的同时,秦始皇还规定了许多尊君、维护皇帝最高权利的制度和方法,首创了皇帝制度,那皇帝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从这些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皇帝制度有哪些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2)秦朝的官制

秦始皇除了皇帝制度还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比较完备的官制。

秦朝设置了三公九卿,“三公”是指什么?“九卿”指什么?各有什么职能?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第九页。(学生回答)

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三公等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九卿则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除此以外,秦始皇为了巩固中央统治,还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就在新兼并的地区设县,后来又在边地设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

请大家看一下第10页的[学思之窗]

那么双方各执己见的理由是什么?(王绾:燕齐楚等地距秦朝统治中心关中地区遥远,不分封皇子镇守难以控制;只有学习西周的经验,实行分封制,秦朝统治才能长久。李斯:分封诸侯不利于天子控制,是造成诸侯混战、天下大乱的根源;历史是发展的,时代不同了,制度也要改变,郡县制有利于秦王朝的统治。)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呢?

分封制和郡县制 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在分封制下,被封者的爵位和领地等都是世袭的。他们虽然对上承担一定的义务,但独立性很大,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在中央政权力量衰弱的时候,被分封者就称霸一方,形成割据称雄的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在郡县制下,郡、县长官都是由君主任命,可以随时撤换或调动,郡、县两级政府都是中央的派出机构,权力集中于君主一个人手中。郡县制的推行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那么, 秦朝官僚机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特点: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牵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作用:确保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及影响

最后,我们来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及影响

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具有双重性,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秦的统治,另外我们也能从秦的灭亡也能看到它消极作用的一面

积极作用

(1) 秦朝疆域的形成

学生看图指出秦统治范围

统一后的秦朝疆域非常辽阔,不仅占有原六国的土地,而且北击匈奴、南平百越,使疆域不

断扩大。《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朝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2)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主要有:颁布秦律:秦统一后,对商鞅变法以来的法律进行修订、补充,作为统一法律颁发全国。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战国时因诸侯割据,各国度量衡差异较大。秦统一后,以商鞅变法时的度量衡为标准,全国划一。颁布诏书,铭刻在官府制作的度量衡器上作为全国标准使用器具。战国时的货币繁杂多样,秦统一后废除六国旧货币,以圆形方孔钱“秦半两”为统一货币。

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以上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大作用。 )

以上几点和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有没有什么联系?(由此引导得出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 学生看书归纳(略)

秦朝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是与它所采取的中央集权制度直接相关的。秦朝之所以能颁布秦律通行全国,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修建驰道和灵渠以及移民等,也说明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正因为这套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行之有效,所以才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它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这是中央集权制度所产生的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消极作用

秦的暴政与灭亡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的缔造者,是中国历史上起过重大进步作用的杰出历史人物,但同时又是一个十足的暴君。秦的暴政,激起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秦始皇亲手缔造的秦帝国便在他死后仅仅两年多就灭亡了,其中的历史教训是发人深省的。

从中可以看出中央集权制度的负面作用消极一面:权力过分集中,容易腐化。它在政治的腐败,思想文化的控制(如焚书坑儒)、赋役的无度等方面起着消极作用。最终也因此而激化阶级矛盾,爆发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灭亡。这也是中央集权制度的负面作用。

3、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深远影响

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三) 课堂小结: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的?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什么?

四、 质疑与反思:

虎符,亦称兵符,因作成伏虎状,故名,它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虎符能分成左右两半,用兵时,左一半交给带兵的将帅,右一半由国君保存。要调动军队时,国君将右一半交给差遣的将领拿去和带兵将帅手中的左一半扣合,互相符合完整表示命令验证可信,方有权调动军队。

公元前257年,秦军进攻赵国,兵临邯郸城下,赵国求救于魏楚两国,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10万救赵。这时秦国向魏国施加压力,魏王屈服令晋鄙按兵不动。赵国相国见魏不肯进兵,就写了一封告急信给魏国相国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通过魏王妃子如姬的帮助,盗出魏王亲自掌握的半个虎符,假传王命,击杀晋鄙,夺得兵权,然后率兵8万,会同楚军一起救赵,遂解邯郸之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窃符救赵的故事。1942年郭沫若先生曾以此故事为题写了著名的历史剧《虎符》。由此故事也可看出当时虎符制度的严密。

鸡鸣狗盗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 知识结构

(一) 背景:秦朝的建立和统一:条件、时间、人物

(二) 形成

皇位世袭

1、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2、秦朝的官制

(1)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2) 地方官制:郡县制

(3) 特点和作用

(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与影响

1、 积极作用:秦朝疆域的形成,国力增强

推行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深远影响

2、 消极作用:激化矛盾,导致秦的暴政与灭亡(陈胜吴广起义)

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有很多同学看过《寻秦记》吧?在这个电视剧中,秦王嬴政只是项少龙的一个配角,而这节课我们要把他当主角讲,电视剧是虚构的,但也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更好地了解秦朝的历史。

(二) 讲授新课

1、背景:秦朝的建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随着周王室的衰微,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逐渐丧失,周天子失去了调停诸侯之间矛盾和厉害冲突的权威,于是中国历史进入了自阶级社会以来第一个长时期的分裂混战的时期,春秋时期出现“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战国时有“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最后是由谁统一的?(秦)那么秦是怎样统一六国的呢?

长期的混战,人民渴望统一,七雄则纷纷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一统天下,商鞅变法是列国变法中最彻底最成功的,虽然商鞅因变法而死,但变法的措施却得到推行,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以此为基础,秦王嬴政用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230)、赵(228)、魏(225)、楚(223)、燕(222)、齐(221)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条件:商鞅变法,增强国力

时间:公元前230-前221

人物:嬴政

2、形成(1)皇帝制度的确立

皇帝的称号和皇位世袭:

完成了前无古人的事业,嬴政自我感觉良好,认为“王”的称谓不足以显示他的能力、权势和地位,于是下令群臣议名号,最后得出什么结论?(泰皇)

但是嬴政并不满意,决定去掉“泰”字,采用上古“帝”位的名号,称为“皇帝”。“皇帝”实际上就是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合称。课本第九页[历史纵横]中提供的历史材料清楚地说明了这点。

“三皇”是指天皇、地皇、人皇。

是指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是指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

“五帝”是指炎帝、黄帝、颛顼、尧和舜。

是指少昊氏、颛顼、帝喾、尧及舜。

《史记》上对“三皇”未作记载,所记“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的地位,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也反映了神化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

在确立“皇帝之称的同时,秦始皇还规定了许多尊君、维护皇帝最高权利的制度和方法,首创了皇帝制度,那皇帝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从这些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皇帝制度有哪些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2)秦朝的官制

秦始皇除了皇帝制度还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比较完备的官制。

秦朝设置了三公九卿,“三公”是指什么?“九卿”指什么?各有什么职能?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第九页。(学生回答)

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三公等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九卿则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除此以外,秦始皇为了巩固中央统治,还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就在新兼并的地区设县,后来又在边地设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

请大家看一下第10页的[学思之窗]

那么双方各执己见的理由是什么?(王绾:燕齐楚等地距秦朝统治中心关中地区遥远,不分封皇子镇守难以控制;只有学习西周的经验,实行分封制,秦朝统治才能长久。李斯:分封诸侯不利于天子控制,是造成诸侯混战、天下大乱的根源;历史是发展的,时代不同了,制度也要改变,郡县制有利于秦王朝的统治。)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呢?

分封制和郡县制 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在分封制下,被封者的爵位和领地等都是世袭的。他们虽然对上承担一定的义务,但独立性很大,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在中央政权力量衰弱的时候,被分封者就称霸一方,形成割据称雄的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在郡县制下,郡、县长官都是由君主任命,可以随时撤换或调动,郡、县两级政府都是中央的派出机构,权力集中于君主一个人手中。郡县制的推行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那么, 秦朝官僚机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特点: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牵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作用:确保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及影响

最后,我们来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及影响

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具有双重性,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秦的统治,另外我们也能从秦的灭亡也能看到它消极作用的一面

积极作用

(1) 秦朝疆域的形成

学生看图指出秦统治范围

统一后的秦朝疆域非常辽阔,不仅占有原六国的土地,而且北击匈奴、南平百越,使疆域不

断扩大。《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朝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2)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主要有:颁布秦律:秦统一后,对商鞅变法以来的法律进行修订、补充,作为统一法律颁发全国。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战国时因诸侯割据,各国度量衡差异较大。秦统一后,以商鞅变法时的度量衡为标准,全国划一。颁布诏书,铭刻在官府制作的度量衡器上作为全国标准使用器具。战国时的货币繁杂多样,秦统一后废除六国旧货币,以圆形方孔钱“秦半两”为统一货币。

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以上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大作用。 )

以上几点和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有没有什么联系?(由此引导得出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 学生看书归纳(略)

秦朝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是与它所采取的中央集权制度直接相关的。秦朝之所以能颁布秦律通行全国,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修建驰道和灵渠以及移民等,也说明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正因为这套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行之有效,所以才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它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这是中央集权制度所产生的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消极作用

秦的暴政与灭亡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的缔造者,是中国历史上起过重大进步作用的杰出历史人物,但同时又是一个十足的暴君。秦的暴政,激起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秦始皇亲手缔造的秦帝国便在他死后仅仅两年多就灭亡了,其中的历史教训是发人深省的。

从中可以看出中央集权制度的负面作用消极一面:权力过分集中,容易腐化。它在政治的腐败,思想文化的控制(如焚书坑儒)、赋役的无度等方面起着消极作用。最终也因此而激化阶级矛盾,爆发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灭亡。这也是中央集权制度的负面作用。

3、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深远影响

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三) 课堂小结: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的?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什么?

四、 质疑与反思:

虎符,亦称兵符,因作成伏虎状,故名,它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虎符能分成左右两半,用兵时,左一半交给带兵的将帅,右一半由国君保存。要调动军队时,国君将右一半交给差遣的将领拿去和带兵将帅手中的左一半扣合,互相符合完整表示命令验证可信,方有权调动军队。

公元前257年,秦军进攻赵国,兵临邯郸城下,赵国求救于魏楚两国,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10万救赵。这时秦国向魏国施加压力,魏王屈服令晋鄙按兵不动。赵国相国见魏不肯进兵,就写了一封告急信给魏国相国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通过魏王妃子如姬的帮助,盗出魏王亲自掌握的半个虎符,假传王命,击杀晋鄙,夺得兵权,然后率兵8万,会同楚军一起救赵,遂解邯郸之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窃符救赵的故事。1942年郭沫若先生曾以此故事为题写了著名的历史剧《虎符》。由此故事也可看出当时虎符制度的严密。

鸡鸣狗盗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相关内容

  • 高一历史学与练1
  • 高一历史学与练 第1课时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基本要求 知道周朝的建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通过对宗法制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发展要求 了解"家天下"制度的开始.理解商朝的政治特点. 一.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

  • 必修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 │新汶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2014.10.12 第I卷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的宗法制( )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其最大特点是长子继承制 C.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间接演变而成 D.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纷争 ...

  • 必修一第3,4课学案
  •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七要素课堂教学模式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学案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七要素课堂教学模式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学案 高一历史教学案 班级: 姓名: 2013.09.6 [明确目标--课标要求]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 ...

  • 高一必修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翰林学校2017-2018第一学年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选题)和第Ⅱ卷(主观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答方格内,每小题2分,共 60分) 1.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最终被王位世袭制所 ...

  • 秦朝中央集权制
  • 2008级历史二班 学号:0803142 姓名:万敏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一历史必修第一册) [教学目标] (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 (2)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3) ...

  • 高一历史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走进多彩课堂] 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在确立"皇帝"之称的同时,秦始皇还规定了许多尊君.维护皇帝最高权力的制度和办法,创立了皇帝制度.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主要由三点组成,即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quo ...

  • 历史 高一第一单元
  • 第一单元 1.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 .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2. 中国有一史学家认为"封建之制,实为吾国雄长东亚,成为大一统之国家之基.而外观虽号统一,内部之文化实分为无限之阶级." ...

  • 绵阳中学陇南育才学校2013级第一学月考质量检测题
  • 秘密★启用前 绵阳中学陇南育才学校2013级第一学月质量检测题 高一历史试题 历史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 ...

  •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分析与教学指导
  •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分析与教学指导 --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结合自己教学后的反思和优秀教案而完成本作业) 通史概要: 中国古代史始于170万年前,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距今约170万年前,中国就有人类居住,进入原始社会.公元前21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