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是怎样炼成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武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韩美玲

前段时期看了一个有关教育问题的故事,感触很深。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第2张)三次家长会的启示

一位妈妈第一次参加儿子的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到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他,老师表现最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开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人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的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她又突然想起第一次参加家长会的情景,便振作起精神,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时,儿子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位子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意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录取通知书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儿子哽咽地说不出话。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这位母亲真是一位伟大的女性,是她造就了儿子,最为关键的是她懂得十几年如一日地不断肯定和认同孩子,以此提升他的自尊和自信。

对于家长而言,有句俗话叫“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习这位母亲的语言艺术,用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语言激励学生,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潜能,教师工作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掘学生身上的能量和潜能,我们谁都无法预测学生的未来,谁都没有权利给学生的未来下结论,重要的我们要引导、教育学生向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去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更多的有目的的去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而不是一棍子将学生打死。有些时候,教师也需要耐心,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处在学知识的时期,并不是什么道理都懂,有时也可能会自以为是,犯些错误也很正常,这时候教师就需要耐心地给他们讲道理,做细致的教育工作。这是每位教师,尤其是名师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当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育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是暴风骤雨,也可以是和风细雨,但决不能伤害学生的心灵,不然,既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会恶化师生关系。 相信学生,相信孩子,给他以自信和激励,他会还我们一个惊喜的!

(第3张)北师大教授:择校其实就是择师,未来20年不可能消除

现在物质水平提高了,大家都想选择好学校,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说:“纵观所有职业,没有一种像教师职业那样具有绵绵不绝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也决定了家长想要挑选更好的老师来使自己的孩子更富竞争力。”林崇德说,如今的择校热至少在未来20年内都解决不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正常现象,而择校也不是择学校,而是择老师。”大家也都听到过这样的一句话:只有好的老师,没有好的学校。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老师都是最关键的引路人。遇到一位好老师,是孩子本身的福分,是家庭的福分,更是社会的福分。我们如何由一名普通的教师成为名师呢?接下来我们一

起来学习《名师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一共有五章,主要内容:(第4张)

(第5张)说起名师,我们立刻会想起一串串的名字,魏书生、李镇西、任小艾、窦桂梅、于漪、吴正宪„我们为什么要寻找名师?名师究竟在哪里呢?我们先来看一则事件回顾:„„

随着知识和信息的迅猛发展,我们这个时代不仅需要“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更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普通人,我们经历和正在经历教育从普及到提高质量,均衡发展的过程。新时期的教育需要新时期一代的名师。

(第6张)杰出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1.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2005

“„冒

‟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培养创造发明型人才的模式,二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在社会上发挥作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20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5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据说温总理2006年拿这个问题请教国内最有名的六所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他们的回答是:要培养杰出人才,关键是教师。

(第7张)2.名师出高徒?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美誉的湖南第一师范,群星灿烂、名人辈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此求学、工作达八个春秋,从这里走出的还有何叔衡、李达、任弼时、黄兴、陈天华等。为什么从湖南一师走出了这么多杰出的学生,成就了那么多的名人呢?分析一下原因:一是办学理念正确。当时校长孔昭绶确立了“民主治校,为振兴中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之人才”的办学理念,开展新式教育改革,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二是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孔昭绶校长爱才、惜才、尊重人才,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名师,还聘请了一批优秀名师。杨昌济,徐特立、袁吉六等,其中最让毛泽东折服的是杨昌济。可见杰出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尤其是要打造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名师队伍。

(第8张)说到名师,哪么名师究竟在哪里呢?①名师在课堂上。真正的名师,主要在课堂上影响和教育学生,他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对学生的作用是无形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名师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快乐的课堂,真正的名师应当产生于课堂、回归到课堂。离开课堂无教育,也就无从谈名师。②名师在学生心中。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反过来说,师之有名,或教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关键在于他的学生。可以说先有高徒,后有名师。孔夫子之所以出名,和他的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贤臣的成功和努力不能说没有关系,没有这些高徒,可能就没有孔夫子在中国历史上乃至在全世界范围的影响。

③名师在你、我、他之间。孔夫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与信息不断增加和日益更新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也是一个人人相师和需要名师的时代。

(第9张) 第一章 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要素

1. 何为名师?(第10张)

(第11张)2.一个知名度高的教师,其名究竟“名”在那里?

——“名”在人格高尚。教师的人格是教师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自身的言、行、情、态等所表现出来的为人的品位与格调,是做人的根本,是科学与人文的综合体现。因此,人格是名师成功的核心。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是一个追求完美人格的光辉典范。他对教师的要求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论述,表现出独有的教师人格,他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也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他的思想和行动深刻地影响着他的学生,使许多学生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伟大人格至今仍为他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所敬仰。

——“名”在终身学习。名师不仅是育人者,而且是终身学习的典范。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勤学不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采用各种方式获得新知;利用一切机会弥补自己的不足。正因为如此勤学好问,“温故知新”,孔子才得以成为熟知六艺,博古通今的大教育家。 ——“名”在追求精品。所谓精品,从根本上说就是质量上乘和特色鲜明。名师时时刻刻想到的是追求卓越,质量第一,独树一帜,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个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新”。

听名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他们在讲台上挥洒自如,驾轻就熟,抽象的理论被他们讲述的津津有味,枯燥的知识被他们描绘得有声有色,他们中有许多人上课不拿教材,不带教案,对教材的熟练把握让人由衷叹服。名师孙金莉说得好:要想上课很精彩,必须课下不精彩,要闭门谢客。孙金莉老师已经从教30年,高中化学课本可以倒背如流,但是每一堂课仍要精心准备。备课前还要参阅七八种化学期刊和报纸,掌握

最新的研究动态,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

——“名”在勇于创新。名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常常在人们不疑处有疑,在别人止步处起步。他们“不唯上,不唯书”,不迷信权威,具有敢想、敢说、敢干的勇气和科学精神。他们一不重复过去,二不重复别人,三不重复自己,勇敢地走自己的路,探索新问题,创造新方法。在人们普遍以教师为主导、为中心、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支配下,魏书生敢于打破陈规陋俗,主张开放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单一的“学会知识”转变到“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新的教育理念上来。课堂上什么,怎么上,谁来上,经常和学生商量;考试考什么,怎样考,谁出卷,谁来判,由学生做主;作文写什么,怎样写,谁来批,也要学生说了算;学生犯小错误唱首歌,犯大错误写说明书等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无不闪烁出改革的勇气、科学的精神、民主的态度、创新的智慧。这种被人认为“不像语文课”的语文课,达到了“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

——“名”在科研出色。科学研究是强国之本,是治教之本,是育师之本,是“教书匠”通向“教育家”的桥梁。那些成功的名师无不以教育教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潜心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早年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当时教育的种种弊端,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锐意改革,精心总结,年方25岁,从教才7年,就在北京大学《新潮》等杂志上发表了5篇重要的研究文章,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影响。

名师带动战略。近年来,各地都提出了名师带动战略,强化名师的示范作用,如果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相当一部分名师可能就会江郎才尽、停滞不前,那么其带头、示范、辐射作用会逐渐消失,这是教师发展的损失,学校发展的损失,更是教育事业的损失。

名优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哪些特征呢?(第12张)

(第13张)那么影响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影响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下面仅就精神追求、善于思考、经验积累、成长机遇、回应环境等几个关键要素加以探讨。

(第14张)一、精神追求。教育信念是名师成功的精神力量和支柱。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具有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精神境界。(一)精神追求的境界。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句出自北宋词人晏殊的《蝶恋花》,这里是指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登高望远,勘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此为“知”之境界。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句出自北宋词人柳永的《蝶恋花》,这里是指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此为为实现理想坚忍不拔的:行“之境界。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句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砺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明察秋毫,豁然领悟。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的“得”之境界。王国维的观点,对于名优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同样适用。

(二)精神追求的确立。1.树立远大理想,做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第15张)哈佛大学做了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他们的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那些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而那些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的27%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他们很多都是失败者。

可见,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人生在世,需要有一个目标。有了这个目标的指引,你就会感到肩上的责任,你就会有一种使命感,你就不会随意浪费一分钟,你就不会无所事事。你的教学生活就一定是充实且富有成效的。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

一个名优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理想,不断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说起窦桂梅老师,小学语文教育界很少有人不知道,她是如何成为全国名师的呢?(第16张)窦桂梅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成为名师,首先必须有一颗成为好老师的心。有了这种决心,才有了发展、培养的可能性,也才会有那种

执卓。心有多大,梦想就要多大,梦想有多大,舞台就要多大。一个教师,只要心中有追求,只要肯努力,就会把握现在,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就会一步一步向名师迈进。

(第17张)职业理想是名师成长的动力要素。崇高的事业心、强烈的敬业精神是名师的“师魂”。一个教师有了“师魂”,当他走上讲台或接触学生,一切烦恼、困难、痛苦等等都会抛到九霄云外。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粉笔生涯有五大乐趣:首先教师的劳动是双倍收获的劳动,既收获学生的成绩和发展,还能收获感情和心意。其次,是一项科学研究工作,可以出科研成果。第三,教师可以保持一颗童心。第四,教师关乎国家未来。第五,长期工作已经被职业训练出了适应能力—— 如为人师表等。确实,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乃人生一大乐事,它的终极目的令人激动不已,它的过程也使人快乐无比。

(第18张)2.充满自信自强,做正确发现自我和挑战自我的教师。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一个优秀教师要善于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挑战自我、实现自我。自信使人自强。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的自信,摧毁人就是摧毁他的自信! 3.严谨务实,做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和追求。教育不光是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今天的教育是未来的教育,是着眼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第19张)二.善于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道出了思考在认识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勇于思考、善于思考。(一)善于思考的意义。 1.让行动更有效。行动前的思考,使设计更趋合理;行动中的思考,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能灵活、机智的解决问题,更好达到预期的目标;行动后的思考,能很好总结经验,提炼成果,有利于今后更好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善于思考使名师的体会更加深切。善于思考可以帮助名师发掘教学实践中的亮点和不足,捕捉实践探索中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从理论的视角分析、解决与提炼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原始理论,回归教育实践,使认知和思考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3.善于思考使名师的工作更富创造力。善于思考使名师不会固步自封、不会人云亦云,使名师思维活跃,表现出批判性和求异性,最终实现自我超越,形成个人风格。雨果说:“没有风格,你可以获得一时的成果,获得掌声、热闹、锣鼓、花冠、众人陶醉的欢呼,可是你得不到真正的胜利、真正的荣誉、真正的桂冠。”一名教师,只有善于思考,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才能真正成为名师、成为“大家”。

(二)善于思考的要义。 怎样才能做到善于思考?1.有想法。爱因斯坦认为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作为名优教师有想法是指能看到问题,并对问题有独到的想法,在发现问题、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注意探讨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以便我们有更新意的想法。(1)当问题一闪而过时,如果不留神,可能被忽视、被遗忘,这是要做到四要,一要及时捕捉,二要及时记录,三要及时恰当处理,四要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2)当问题比较隐蔽时,需要我们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主动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挖掘问题。(3)当问题初步解决时,要紧紧咬住问题的尾巴。因为,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会预示着新问题的产生,以一个问题的解决为台阶,我们会走向更新的高度,成为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动力。2.会设计。名优教师要善于聚焦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形成可行的思路。分析问题遵循的原则:一是由繁到简寻找突破点,二是对照比较发现特殊性,三是系统整理形成设计思路,四是克服定式求创新。3.能落实。对发现的问题进一步细化,对设计思路进一步具体化,付诸实施,通过落实使之变成现实 4.善提炼。善于归纳总结,使之上升为比较理性的认识,这是与普通教师的不同之处。 (第20张)三、经验积累。经验积累是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程序化的积累过程,而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一)积极实践。实践是经验的源头,对于名师来说,实践是贯穿整个人生的基调。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实践。一是多看。看身边的事、环境,教育对象。各种媒体书籍。二是多想。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多思考,多探究,多鉴别,逐步形成个性化的理论。三是多做。抓住各种机会,多实践,多体验。(二)勤于记录。 记录形式可以多样化,主要是给自己看的,只求今后查阅方便,不必太注意措辞,条例和结构。也可通过博客与同行分享,提升自己实践记录的价值。(三)善于整理。对资料进行 整理、筛选、归类、储存,使他具有一定的条理性,上升到一定的理论程度。(四)回归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整理好的经验回归到教育实践中, 推动教育提升、经验再上新高。

(第21张)四、成长机遇。机遇只赐给有准备的人。 世界酒店大王希尔顿。 亚洲地产大亨李嘉诚。。。。。(例子)世界酒店大王希尔顿,早年追随掘金热潮到丹麦掘金,他没有别人幸运,没有掘出一块金子,可

他却得到了上天的另一种眷顾。当他失望地准备回家时,他发现了一个比黄金还要珍贵的商机,也迅速地把握住了它。当别人都忙于掘金之时他却忙于建旅店,他顿时成为了有钱人,也为他日后在酒店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中国首富李嘉诚想必人人都知道吧。他的成功在于对时机的把握。改革开放初期,社会还相对落后,土地也没有现在这样的“寸土必争”。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嘉诚把握住了商机,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借巨款购买了大量的地皮。这样的举动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智慧啊。也正是这次常人想都不敢想的投资使他发家起业,成为了亚洲地产大亨。 机遇是留给准备好的人。劳伦斯.J.彼得不是说过,不要有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想法。只要你是锥子,哪怕是放在口袋里,年长日久,也会冒出尖来。名师成长的过程也跟其他领域一样,有一定的机遇性。作为教师的机遇:外出学习、公开课、名家指点、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关键看能不能创造和抓住这些机遇。

(第22张)五、回应环境。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一定的环境作为支撑,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同样也需要较为适应的环境作为保障,那么怎样做呢?(一)适应环境,认识自我。有这样两个关于动物的故事。 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老鼠掉进了一个盛得半满的米缸。一阵惊慌后,它试着跳了几下,完全可以逃出去。于是,饿慌了的它,面对飞来的“横福”,一通饱吃,吃完倒头便睡。不知不觉中吃了睡,睡了吃,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米缸见底了,它才觉得该逃走了。它连续跳了几下,不由得心里发了慌——身体发胖,弹跳性没了。望着比自己掉下来时增加了一倍难以企及的高度,它知道自己的结果,不是被主人用棍棒打死,就是饿死缸中。

一天,一个农民的驴掉到了枯井里。那可怜的驴在井里凄惨地叫了好几个钟头,农民在井口是急得团团转,就是没办法把它救起来。最后,农民觉得:驴已经老了,枯井也该填起来了,不值得花大的精力去救驴。于是,农民把所有的邻居都请来帮他填井。大家抓起铁锹,开始往井里填土。驴很快就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只是在井里恐慌地大声哭叫。不一会儿,令大家都很不解的是,它居然安静了下来。几锹土过后,农民终于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让他们惊呆了。每一锹砸到驴背上的土,它都迅速抖落了下来,然后狠狠地用脚把土踩紧。

就这样,没过多久,驴竟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到井口后,它纵身跳了出来,快步跑开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对此都惊诧不已。同样的境遇,老鼠因贪吃的本性,而葬身缸底;驴子却处变不惊,战胜了环境,潇洒地走出了枯井。

【其实,生活也是如此。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会如尘土一般地落到我们的头上,要想从这苦难的枯井里脱身逃出来,走向人生的成功与辉煌,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将它们统统都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脚下。因为,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每一次失败,都是人生历程中的一块垫脚石。】

(二)应对环境,发展自我。人们在适应了环境之后,往往会达到一种心理与环境的平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有两种选择,一是保持这种满足感,二是打破这种满足感,追求新的发展目标,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作为名优教师应选择第二种。

(三)挑战环境,超越自我。邱学华 ”尝试教学法“创始人的成长经历。邱学华大学毕业后,留校当助教,同时申请到附小进行小数教学实验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可是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因家庭出身受到批斗。不久上山下乡,当起了社员。文革结束后,回到家乡,经过不断坚持,执着研究,实践探索,终于研究出尝试教学法。邱学华的成功,可以说是敢于挑战环境,应对环境的结果。 (幻灯片23) 第二章 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幻灯片24)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工作实践中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 积累过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幻灯片25)二.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终身学习------前提。学会反思------灵魂。 教学研究------保证。教育博客------新平台。 (幻灯片26)一、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理念是1965年联合国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的。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终身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感念在全世界广泛流传。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基本生存素质,作为名优教师,更应形成终身学习的职业素质和习惯。

为什么需要终身学习?(一)终身学习,时代发展的需要。学习是人适应生存环境的一种手段,使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每个人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只有通过学习,教师队伍才能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传播先进文化,弘扬学术精神,造就创新人才。(二)终身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马卡连柯说过:“教育者的技巧,并不是一门什么需要天才的艺术,但它是一门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专业。”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学生每天都在接受着大量的信息,面对东西方向不同思维的碰撞,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诸多压力,他们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疑虑,具有“一桶水”的教师再也难以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了。教师必须具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方可担当人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发展之本、提高之策、进步之源、成事之基。 怎样学习? 一是向书本学习。优秀的书籍是前人和成功人士智慧和经验的结晶,透过阅读,可获取专业知识的滋养,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提供借鉴和思路。 二是向业内的成功人士学习。读好书、交高人,成功教师的经验、忠告和建议,是教师专业化迅速成长的捷径。 吴正宪老师的飞跃历程。 吴正宪从16岁成为一名教师,到原崇文区小学数学名师、特级教师,讲台前的24年两次转折成就了她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源于学生的一首呼唤童年幸福的小诗,这让当时已经是“高分老师”的吴正宪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老师教得辛苦而学生却不爱学?就在她困惑的时候,特级教师马芯兰生动活泼的课堂吸引了她、让她眼前一亮。吴正宪一头扎进马老师的课堂边学边练,并在师傅刘梦湘老师的引导下开始大胆探索改革。“归纳组合法”“六个知识体系”,一改过去讲听式“满堂灌”为在讨论中激发思维活力、培养数学能力。第二次飞跃,源于一次偶然机会聆听中科院张梅玲教授的心理学报告。心理健康、学习动机、内驱力等新理念,让吴正宪第一次从理论上找到了教学实践的依据——教学,就是育人,就是师生情感交融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主动发展,从学会到会学,到乐学。“读懂儿童,爱的核心是尊重、是唤醒、是激发。”由此,吴正宪更加关注儿童的需求和兴趣,努力创设孩子们喜爱的数学课堂。很多次研究课,孩子们都不愿下课,在课后访谈中孩子们幸福地说:“以后做梦都要想您的数学课。” 吴正宪老师的发展既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马芯兰、刘梦湘、张梅玲等名师的指导和帮助。三是向同行甚至学生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独学无友、孤陋寡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大忌。

(幻灯片27)二、学会反思。反思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一)反思的意义。

1.反思的重要性 中外古今,卓有贡献的科学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天深夜,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走进了他领导的实验室,看见一个学生在那里搞实验。卢瑟福略微迟疑了一下,便过去问那个学生:“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学生回答说:“我在工作。”“那你白天干什么呢?”“也在工作啊!”“早晨你也在工作吗?”“是的,教授,我从早到晚都没有离开实验室。”学生说得很肯定,以期博得老师的夸奖。不料,卢瑟福反问了一句:“那么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很多时候,我们的岁月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碌中,却舍不得和不情愿使用时间来思考,以至于使许多实践少有突破。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使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思考,使人类走出脆弱,走向成熟,成为万物之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2.叶澜教授的话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

(二)反思的对象。 两方面:一是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对自己的策略选择和行为方式能够清晰的进行理念解释和行为描述,能够进行“为什么”的阐述。

二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思维方式(失误、行为、现象)。1.反思教育失误。课改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反思,失败了也是一种财富。2.反思教育行为。和学生谈一次心,上一堂课,组织一次活动,和学生交往过程中的某一次蕴含教育因素的细节,都可以成为我们反思的内容。3.反思教育现象。在解剖自己的同时,解剖整个教育,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育反思境界。

(三)反思的方式。 1.课前反思,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说明我们如何了解学生已有的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非常重

要的。新课标也非常重视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新课教学前,需充分了解关注学生已有的相关的知识经验,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反思就是要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入点,使学生在可预见的前提下向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再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漏补缺,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课前反思后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容易达到较好的效果。2.课中反思,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往往会突现意外场面,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 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走上自主探究的道路。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根据课堂上的 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3.课后反思,变过程终结为教学生成。教学后的反思是目前最广泛的反思方式。一节课下来,惊喜沉思,记下得失,进行归类和取舍,扬长避短,精益求精。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是教师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写课后反思,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必有“聚沙成塔”的收获。

(幻灯片28)四)教师反思的成果表达。反思的成果需要用文字来体现,那么教学实践中如何写好反思呢? 如何写好反思? 1.写成功之处。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完善、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反思教学中的疏漏、失误,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中可以吸取的教训和经验。3.写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时反思,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4.写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成为今后教学中的丰富材料。5.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写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五)教师反思的基本策略。1.倾听“内在的声音”。在实际教学中,在某个行为瞬间头脑中会产生短暂的闪念,易被忽视,这是反思的重要契机。2.思考“意外的结果”。教师一个不经意的行为有时可能会产生出乎意料的积极效果,此时有智慧的教师应进行理性的思考,重新审视自己的经验,从自身行为和观念上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3.扑捉反馈的信息。不仅留意强信息反馈,更应捕捉比较隐蔽的、短暂的弱信息反馈,例如;学生的神态、表情、目光、动作、衣着的变化,都可引发对自己教学行为和策略选择的反思,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策略。 4.尝试易位思考。站在学生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审视先前的选择和行为树立以学生发展的观念,纠正行为与认识的偏差。

(幻灯片29)三、教学研究----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教学研究是中小学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经历和体会(下乡青年---初中学历---特级教师)。特级教师魏书生曾是一名下乡青年,任教之初只有初中学历,但正是任教6年便被评为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漫谈边教学边研究》一文中揭示了取得成功的秘诀,那就是“边教学边研究,从科研的角度来认识教学。从事某种劳动,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重复式,一种是科研式。比如工人造机器、农民种庄稼,重复式的劳动是只沿袭前人,沿袭自己的昨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枯燥无味、疲乏厌倦。科研式的劳动者总是千方百计的想比昨天干的更巧、更好、劳动效率更高。因此要做科研式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魏书生的经历和体会告诉我们: 凡是有较强研究意识的教师, 与其他人相比,他们的成长速度更 快,职业境界也更高。

(幻灯片30)教师的教学研究有哪些特点?(一)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 认真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学校对教师的检查,也常常把是否认真备课视为最重要的评价内容。教师需努力的方面:

1.了解课标。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只有深入了解课标、才能使用好教材。2.研究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教师要树立教材意识。对教材总的框架和编排体系要认真研究,把握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为切合学生实际、适应教学需要、可充实教材内容、亦可对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大胆改革。 3.熟悉学生。学生是备课要吃透的另一头,是提高教学设计可行性、教

学效率的保障,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知识掌握情况、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只有对学生充分了解和熟悉,才能开展有效地教学。4.熟悉环境。包括教育情景、人际关系(师生、生生关系)、学习氛围、学习习惯、教学设施设备。 备课方案是开发的,或可预设多种方案,依据教学实际、动态生成新的方案。

(二)上课是一种临床研究。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一节好课的基本标准是什么?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全体学生均得到照顾。 教师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只关注自己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只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忽视了教学效果,只依据教学按部就班的实施,无法按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每学期有意识、有重点的精心准备好3---5节课,精心准备的过程必会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幻灯片31)(三)听课是一种比较研究。为师从听课开始。听课是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促进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 如何让听课更加有效?1.课前的“有备而来”。准备:了解上课教师教授的主要内容、重难点、形成自己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像自己上课一样准备要听的课,如想想:假如我上这节课,我会怎样做,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期待看到哪些方面的精彩表现,经过精心准备之后,走进他人的课堂,执教者的优劣高下、成败得失就一目了然了。2.课中的“评头论足”。听课笔记承载听课过程中的认识、思考,记什么、怎么记?可采用“三路一体”的格局。一是“教路”。记录教师引领教学的活动过程。明晰整体过程、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切入点,并记下自己思考的痕迹。二是“学路”。观察学生的参与状态、情绪状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频率和密度。三是“文路”。观察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读懂文本、习得了哪些知识、技能和良好行为习惯。四是“媒体”。知识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应以那一种方式呈现,什么时候呈现,能解决什么问题,突破了什么重难点,都有一定讲究。

3.课后的“说长道短”。“说长”要突出执教者最耀眼的亮点,“道短”要重点评价教学中的不足。在这个平台上,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中肯的评价。

(四)评课是一种诊断研究。 1.师者,将随评课而出彩。“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2.标准,有效评课的坐标。华东师范叶澜教授认为,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要求。(1)有意义。学生上课,进来前和出去时,是否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是否学到了新知识、锻炼了能力、是否有良好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要求、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2)有效率。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多少学生是有效地,二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不能算作好课。从这个意义上讲,什么是好课?整个过程,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是充实的课。(3)生成性。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有互动的过程、活跃的气氛,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4)常态性。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课前很辛苦、课上的很完美,但却不是平时可上的课。理想的课应是平时都能上的,而不是有很多人帮着准备才能上的课,是平实的课。(5)待完善。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课有待完善。 3.民主,滋生评课文化的土壤。在评课者和被评课者之间,建立起一种民主的、对话的伙伴关系。在评课中,彼此交流、发表观点,每一个参与者都有收获和启发,才能推动研究更深入,促进教师更好的成长。 4.方法,有效评课的根本。如何评课,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这里列出6种评课方法。(1)依序逐环评。按课堂教学顺序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评。先概述在该环节中教师是怎样做的,再陈述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适合经验少、希望得到详细指导的青年教师的课。(2)概括要点评。把一节课中最值得学习的几点概括出来,再结合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加以评价,适合质量较高的课。(3)突出重点评。抓住课的某一闪光点,评深评透。适合总体上并不成功的课。(4)综合归纳评。把几堂课放在一起,分析、归纳出颇具共性的几条进行评议,适合同类型的几节课。(5)围绕专题评。围绕一个专门的研究课题进行评议,适合教改实验和教学研讨会上的探索课。(6)抓住问题评。对好的方面做简单的肯定,重点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适合对外课和参赛课的试教课。

(幻灯片32)四.教育博客---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新平台 网络时代使通过博客进行交流和学习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一)教育博客的特性。1.自主性。教育博客给了“草根阶层”的一线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发言权。在自己的博客中可以叙说故事、表达困惑、发表观点、展示成果、发泄情绪。撰写博客,不是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任务,而是源自自身内心需要的一种自发行为,是教师成长发展的一种自主自觉的

行为方式。2.个性化。博客是教师自由耕耘的一块田地,写作方式比较自由,可以是随笔、论文、案例、故事、方案、摘记、图片、视频等,在这个平台,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思想。3.交互性。借助网络,可以与不同地域的教师群体进行广泛交流,是一个从信息共享深化到教育资源、教育思想、教育生命历程共享的过程。

(二)教育博客与教师专业成长。博客为教师专业成长开辟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1.开辟了新的读书途径。读书和博客的结合是信息时代的强强联合。博客信息储存量大,更新快速,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不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有效的教育方法,都能在其中找到。真正达到了“小博客,大天地”的境界。2.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的工作相对独立、封闭、除了在三尺讲台上展示魅力之外,似乎没有更多的空间可以发挥自己的才华。在博客中教师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华,像歌里唱的那样,“想唱就唱,唱得响亮”。3.创设了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交互性重复)教育博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教师在实践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渴望得到及时指导,在这里可以近距离接触一些优秀的教师和教育专家,他们的教学经验和独特见解,不像理论著作那样一味是枯燥的说教,而是一些具体可行的实践指导,是宝贵的财富,可以使教师在现实中少走弯路。4.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传统的反思相对封闭,只能供个人使用,特别是遇到难题和困惑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反思变成了闭门造车。在教育博客中,反思不再是某一个教师的思考,而是众多教师共同的经验总结。教育博客为我们答疑解惑,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反思渐渐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小结:这一章我们了解了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终身学习-、学会反思、教学研究、教育博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整体,如果我们能够将教学、学习、思考、研究、写作有机结合,那么就有望成为一名真正的名师。

(幻灯片33)第三章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一、基于学习的发展。(一)学习是教师发展的根本。于漪老师说:“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明天,一头挑着祖国的未来。”教师为了将这副担子挑起,首先的前提就是终身学习。一项针对特级教师的调查表明,有47.8%的特级教师在开始走上教师岗位时并不具备合格的学历,但他们最终都荣获了特级教师的称号,原因就是在于他们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不懈学习,广泛阅读,涵养出一种超越常人的文化气质,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学习是教师的一种存在方式。“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修养不够,教学中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高屋建瓴。更何况形式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是平凡的,但不是平庸的。教育界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习,学生知道。昨天优秀,不能代表今天也优秀;今天优秀,也不能保证明天依然会优秀。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永恒的优秀。

(二)教师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的学习方式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自主阅读,师法名师,进修培训三种。

1.自主阅读 。阅读重要性?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全球每年阅读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是64本。在世界总人口中,犹太人只占百分之0.3 ,可是获得诺贝尔奖的比例却是其他民族的100倍。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一个人没有广泛阅读,行万里路,不过是一名脚夫;读万卷书,才能具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毛泽东主席一生酷爱读书,藏书十万余册。他常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阅读可能改变不了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可能改变不了人生的起点,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读书呢?(1)善于选择。第一,教师首选读物是教科书。第二,阅读一些优秀的教育刊物。第三,阅读一些教育经典名著。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的《陶行知教育文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还可以读本学科最优秀的教师的著作和推荐他们的文章,政治的、哲学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学的与教育看似无关的书都可以读。(2)善于积累。把读到的重要部分和感悟记录下来,加以梳理和提升,转化为专业发展的一种新力量。(3)读书要学以致用。只有将读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自己感到知识的欠缺和贫乏,从而唤起对知识的渴求。

2.师法名师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由什么人指点。师法名师可以

让一些教师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实践证明,名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前辈、教育名师的指导和帮助。(幻灯片34)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成长经历:1970年7月,初中毕业不满16岁的吴正宪踏上了教育工作的征程。刚做教师的日子,由于“先天不足”,让年轻的吴正宪感到困惑、迷茫、彷徨。“学无止境,我‘先天不足',惟有我后天勤奋才能补上!”吴老师笑着说。为了弥补自己没有经过系统科班学习的缺陷,她给自己约法三章:“要敢于吃别人不愿意吃的苦;要乐于花别人不愿意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功!”可是,成长的路并非坦途。当她的一节课被当时来听课的刘梦湘老师提了9条意见时,吴老师忍住了要掉下来的泪水。于是,一条拜师学习的路开始了。从特级教师刘梦湘、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缪玉田到全国著名的小数界教学专家马芯兰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周玉仁教授等名师都成了吴老师学习的楷模。她不仅学习教学艺术,更学习他们高尚的师德。也正是在这条学习的道路上,吴老师真正将“内外功”联系起来共同修练,造就了后来被很多人称之为小学数学界“女状元”的一身过硬功夫。吴正宪老师的成长与她师法名师、汲取百家之长是分不开的。牛顿也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3.进修培训 。 封闭,保守,停滞不前,就会落后于时代。作为名优教师,更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尤其是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正在联合实施的“国培计划”培训,以使自己在更新更高的平台上实现跨越和腾飞。

(幻灯片35)二、基于工作的发展。(一)工作岗位是教师成长的沃土。脱离了扎扎实实的教育实践,专业成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黄佑生老师第一篇教育教学处女作《法国整体的演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黄佑生老师在其出版的《就这样成为好老师》一书中写道;在浏阳十一中教思想政治时,有一天讲授“政体”知识,我把世界主要国家都列出来,要求学生说出这些国家的政体是什么。学生很快答出来了,唯独对于法国说不出来。我对学生说:看教材呀!学生答:教材没有,老师你说是什么!我也楞了,教材没有说它的政体?一时语塞,并思考:教材为什么不点出法国呢?难道法国有什么怪的地方?我与学生相约:课后研究法国政体。几经周折,在新华书店看到了相关书籍,法国既不是总统制国家,也不是议会制国家,而是半总统制半议会制国家。了解这些后,又陷入思考:为什么法国政体会变成这样?经过长达三个月的研究和分析,最后写出来6000多字的文章《法国政体的演变----兼谈政体的变化规律》,后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

(二)在工作中提升职业境界。教育部2008年修订实施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提出教师必须做到爱岗敬业。爱岗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具体体现为热爱工作和学生。敬业,就是对国家教育发展及学生成长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于漪对教育的“宗教般的虔诚”的事例:1951年,22岁的于漪从复旦大学教育系毕业,到当时的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当老师。1958年调往上海第二师范学校任教。学校不缺学教育的教师,缺历史老师,校长让她带二年级6个班的中国古代史。过了不多久,让她改教语文。“隔行如隔山”,于漪捧起语文书,难题迎面而来。汉语拼音没有学过,语法也得从零开始。于漪两三年把中文系的主要课程学了一遍。为上好一节课要花费很长时间,于漪说:“经过上百篇教材的独立钻研,我总算摆脱了茫然的状态,有了一点穿透力和判断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于漪发现,仅局限于此,远远不够。经反复推敲,有了自己的认识:教文和育人必须紧密联系。于漪和学生交朋友,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在语文学习发展上的变化。熟悉于漪的学生都说,于漪老师对教育有着“宗教般的虔诚”。于漪老师干一行爱一行,在工作中成长,形成了闪烁着智慧和人格魅力的教育风格与教育思想,被评为我国第一批语文特级教师。

(三)在工作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1.形成教学风格是名师的共同追求。雨果说过:“没有风格,你可以获得一时的成果,获得掌声、热闹、锣鼓、花冠、众人陶醉的欢呼,可是你得不到真正的胜利、真正的荣誉、真正的桂冠。”名师之所以成名,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经过若干年的教学研究和积累,形成了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教学风貌和特点。教学风格是名师的“名”所在,也是一个老师区别于其他老师的标志。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上成熟的标志。

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来不得急功近利和半点浮躁。 怎样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1)修炼自己的人格魅力(2)形成自己正确而坚定的教育思想(3)善于分析自己、总结自己、提升自己(4)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风格。

2.教学风格形成的几个阶段(1)入格(2)立格(3)破格(4)无格之格。(1)入格。入格是教学风格形成的起点。这一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模仿,包括他人的教学语言、表情、教态和板书等的学习运用。(2)

立格。模仿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后,教师通过自己的思考,刻苦锻炼教学基本功,逐渐做到把别人的经验“为我所用”,开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方法来探索性地进行教学,构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3)破格。“破格”意味着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既来自于他人而又有别于他人,同时也意味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对他人教学风格的一种超越。(4)无格之格。这是教学风格的最高境界,也标志着教师已成为一名成熟的教学艺术家。这时,教师的教学已经不拘一格、一式、一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无格之格”乃是至格,这也是教师的毕生追求。

(幻灯片36)三、基于研究的发展。(一)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教育家••陶行知 教育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思改革。教育发展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面对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师必须要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深入探索,方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昭示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21世纪的教育需要学者型、科研型的教师。这样的教师才能肩负起科教兴国的重任。“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凡是有较强研究意识的教师,与其他人相比,他们的成长速度更快。 (二)教育科研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教师的中心工作就是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得专注于课堂教学研究。优秀教师都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成功,从而享有声誉。1.教学内容的研究。 2.教学方式的研究。

3.教学方法的研究。

邱学华老师,16岁开始当农村小学教师,从教的60年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进行了尝试教学研究,前后整整搞了50年,可以这样说,他的一生大都在尝试的路上,同尝试有着不解之缘。因尝试而思考,因尝试而智慧,因尝试而创新,因尝试而走向成功。从走上小学数学讲台的第一天开始,邱学华就隐隐地感觉到传统教学的某种不合理性,课堂上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满堂灌”、“注入式”教学对学生的束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积极性、主动性难以真正发挥,这样的教学根本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开拓型人才。能不能让学生先尝试自己学,然后老师再教?这样一个大胆的设想从此就萦绕在邱学华的心头。

在常州市教育局领导的支持下,1980年,邱学华办起了全国第一个“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班”。邱学华一边编写讲义,一边讲课,同时以研究班为基地,组织学员搞实验研究。当时,邱老师明确提出了“先学后教”的设想。但这个想法大多数老师都难以接受,学员中只有勇于革新的常州劳动中路小学教师徐延春愿意进行实验。于是,邱学华一有空就来到徐老师的实验班,制定研究方案,设计教学方案,然后上课,一遍又一遍地调整,就这样边实验、边总结,从而产生了尝试教学法理论。

在邱学华的努力下,尝试教学法实验由小学数学教学,延伸到了小学语文、常识课程,又发展到了中学、大学,并从普教发展到了幼教、特教。这些说明尝试教学法已不仅是小学数学的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尝试教育理论。由于邱学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和理论两个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因此他的理论是在实践中孕育而成的,融合了实践、植根于教学生活的理论,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1996年,“尝试教学理论研究”正式通过了由中央教科组织的“85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鉴定小组的鉴定。1999年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第三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实践证明,大凡有所成就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对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研究,不断地把自己的经验上升为理论。

学习---工作---研究,是教师最好的成长之路; 职业---专业---实业,是教师职业人生最佳的成长轨迹。

(幻灯37)第四章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幻灯38)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是指有利于名优教师的一种长远发展或终身发展的、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系统化的方法。我们从内在动因、政策保障和环境支持三方面探讨影响名优教师成长发展的主客观因素。

(幻灯39)一、内在动因。

(一)当一名出色教师的人生理想。当一名出色教师的理想,就是教师个人所确立的职业目标、专业方向以及个人的成才志向等,并激励着教师执着地为之努力奋斗,它是教师取得成功的精神力量。

影响教师人生理想的因素?1.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周恩来从小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这是受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江苏省阴华士学校校长、特级教师吴辰,在20世纪70年代初,17岁的吴辰“违背”了组织的培养意愿,毅然放弃了当干部的机会,他坚持认为“我的爸爸妈妈都是教师,我从小

就向往当一名教师”,这是受家庭成员的影响。2.榜样激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静华,很小就有一个愿望:长大后做一个像我的老师那样的好老师。这是受到榜样激励的影响。3.教师工作本身。有些名优教师之所以到师范去读书,当出并不是出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向往,而是阴差阳错或无奈的选择,但是,他们都能很快干一行,爱一行,树立起了相应的人生理想。(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不是我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我)

(幻灯43)(二)不断追求卓越的教育信念。教育信念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主张;二是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实践和坚守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主张。从某种意义上说,坚守更为重要,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有正确的教育主张,但只有少数人能百折不挠的实践和坚守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主张。于漪老师---82岁高龄、60载教育生涯,至今仍站在教育的最前沿。是什么支撑着于漪老师走过60年教育的风风雨雨?是什么支持着80岁高龄的于漪老师至今仍耕耘在教育第一线?是因为于漪老师对教育的信仰,她坚信中国需要教育,中国教育需要她,孩子们需要她。

作为教师来说,走上工作岗位后,需为自己设计一个奋斗的目标,锁定这个目标,不断进行自我挑战,创造出卓越人生。

(幻灯46)二、政策保障。

(幻灯47)(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1999年教育部制订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该计划中提出了“名师工程”的最初设想。

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指出,“要推动学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支理论丰富、观念更新、勇于探索、敢于人先的高素质队伍”,并特别提出要培养“一批教育名师”和“有较大影响的教书育人专家”的要求。

2002年5月,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中也明确提出:“选拔和培养一批在教育界有较大影响的教育专家和名师。”

(幻灯48)2003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在接见优秀教师代表时指出:“要办一流的学校,就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出色的教育家。要像宣传劳动模范,宣传科学家那样宣传教育家。”

2006年3月,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

以上充分体现和说明了我们国家和政府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

(幻灯49)(二)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叶澜教授说:“任何一项教育改革,教师队伍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关键性因素。”胡锦涛说,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温家宝说,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名师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世界各国教育水平的差距,就是教师队伍水平的差距,学校之间的竞争就是教师队伍的竞争。

(三)逐步完善的教育法律体系。《教师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应当予以表彰奖励。对有重大贡献的教师,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授予荣誉称号。”同时《教育法》第十三条也规定:“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版)》第六条“终身学习”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

(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作为。当前我市在祁局的领导下,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校长和教师队伍,开展“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三名工程,今年教师节又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评选工作。评选出“名校长”15名,“名教师”163名,其中,“功勋教师”10名,“杰出教师”103名,“新秀教师”50名,“名班主任”30名。并进行了隆重表彰。…..这些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的作为,对名优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格要求:不作为、不学习、不进步则取消荣誉称号。名优教师不能躺在荣誉上坐吃山空。

(幻灯50)三、环境支持。影响名优教师成功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外因),包括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一)社会。 1.时代主旋律影响。魏书生老师认为,是时代的主旋律不断影响他前进。1978年开始,他顺应时代潮流开展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验。魏书生介绍说:“1979年,每批过一本作业,每批过一本篇作文,除统考外,没考过试,但我教会了学生怎样留作业、怎样批改作业,怎样批改作文,怎样

出考试卷。。。。”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国家进一步提出全面培养人的素质(智力、知识、人的态度、情感)于是又开始了对学生主体性和主体性学习的研究。后来,国家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对学生不能只看“学历”、而要看“学力”,又开始了关于学生学力的形成和发展方面的研究。一个成功的教师,总能紧追时代,勇立潮头,使自己永不落伍、永远领先。

2.专家的鼓励引领。专家是社会的精英,是社会的共同财富,每一位名优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专家的鼓励和引领。尤其是在关键的时候,如果有专家的鼓励和支持,定能加快名优教师的成长、成功的步伐,有时甚至还能出现转机。在这方面,名优教师都有切身的经验。邱学华老师“尝试教学法”---华东师大校长刘佛年教授。李吉林老师“情景教学” ----上海语文专家组。邱学华老师在“尝试教学法”刚刚取得一些成果时,一度受到了社会的非议和误解,各种讥笑和讽刺纷至沓来。就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他当年大学的导师、华东师大校长刘佛年教授亲自给他来信,肯定了他的做法,并鼓励他搞实验研究,用事实来说话。导师的鼓励给了他巨大的勇气,从而使他能挺直腰杆把实验一直坚持搞下去。李吉林老师在开始进行“情境教学”实验研究时,也得到了许多专家的支持。特别是上海还专门派了一个语文专家组来南通听李吉林老师的课,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和许多的鼓励,并且激励她:“你完全可以形成自己的教育体系。”这给她以后的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体系以巨大的精神鼓舞。

3.舆论界的支持。名优教师教学经验的推广,在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形成,社会舆论界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幻灯51)(二)学校 。学校也是影响名优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名优教师发展的学校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从教前的学校因素,一是从教后的学校因素。

从教前的学校因素。它是名优教师选择教师职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优秀教师对他们选择教师职业的影响作用及其深远。美国学者哈以斯对150名准备做教师的大学生的调查。结果:120人能对自己难忘的教师做出生动的描述,31人提及的是幼儿园至5年级的教师,55人提及的是中学教师,14人谈到的中大学教师。这些教师给他们留下印象的原因不同,都毫无例外的成为他们今后做教师的典范。这一调查结果印证了从教前的学校因素中,优秀教师对选择教师职业的影响。于漪也曾说过“理想的种子是中学老师在我心中播撒的。”

从教后的学校因素。它是名优教师生涯与阶段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以下8个方面: 1.校长的领导方式。校长的领导方式对名优教师发展的影响非常大。概括起来,校长的领导方式包括民主、专制、放任等 领导方式。名优教师大多出自采取民主领导方式的学校。因此,在从教以后,是否工作于民主领导方式的学校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学校组织文化与气氛。(校风)在我国学校组织气氛一般被称之为校风。依据调研结果,名优教师大多出于具有良好校风的学校。这种学校一般形成了较好的文化与气氛,有力地促进了名优教师的发展。3.学校评价方式。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学的评价、效果性评价。学校评价方式可以划分为: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教的评价与学的评价,效果性评价与效能性评价等。有利于名优教师发展的学校评价方式应该是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学的评价和效果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即以教师发展为目的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即注重从历史性视角进行的评价,学的评价看教师的教是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学,提高了学生的发展度;效果性评价即既看教育教学效果,又注意生源、师资、育人环境的差异,更注重教育教学过程和教育教学投入,超水平的产出的评价。上述学校评价方式淡化了评价的功利性,强化了评价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有利于名优教师发展。 4.学校人际关系。(教师集体、师生关系。)一方面,从教师集体的角度看,名优教师的发展在很多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团结协作。另一方面,从师生关系角度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名优教师的发展。构建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对学生的发展,而且对名优教师 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学校目标期望。目标期望是组织管理者对员工的一种信任和鼓励,这种信任和鼓励会使员工产生信心与力量、不断努力。达成期望的目标。优质学校对教师的目标期望高,能充分发掘发展潜质。6.教师负担。教师负担是指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完成教育工作任务的总和。教师负担如果过重,例如每周教学任务太重等,势必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在名优教师的发展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教师负担过重,以便为教师提供足够的 个人发展时间。7.学生发展度。学生发展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的程度。学生发展度较高时会使名优教师产生一种良好的教育效能感,产生良好的教育体验与积极归因,从而强化其有助于学生发展度提高的观念和行为,加倍努力,创造更好业绩。8.学生的良性反馈。一般而言,如果名优教师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学生的正向反馈,则非常有助于名优教师的顺利发展。全国模范班主任任小艾的话。“当我第一次听得

了学生们亲切的喊我老师好的时候,内心深处受到了震撼,暗自下定决心,要做就做一个最优秀的教师,决不能辜负这小小的讲台,更不能误人子弟,要做有所作为的人!”历史特级教师陈毓秀,起初不愿做老师,走上讲台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的眼神、表情、课堂氛围这些反馈信息,使她渐渐融入了教学工作中,乃至梦牵魂系。

(幻灯52)(三)家庭。影响名优教师发展的家庭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对名优教师的发展存在相当大的影响。具调查,中外教育家105人中有百分之27.64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其中出身于教师家庭的又占百分之55.17.调研结果证明,许多名优教师来自教师世家、知识分子家庭等书香门第。2.家庭角色期望。家庭角色期望对子女选择职业,从事职业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3.家庭经济状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教师地位不是太高,为鼓励青年学子从事教育工作,我国采取了师范教育免交学费制度、生活费补贴制度,这就使一大批出身贫寒的学子报考师范院校,选择教育制度,其中部分学子最终发展成为名优教师。 4.家庭婚姻基本情况。绝大多数名优教师生活于较为和谐的婚姻环境之中,配偶支持度也较高。 5.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如果家庭成员中有生理、心理或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存在问题的成员,往往会花费教师许多财力、精力和体力,影响名优教师的发展。综上所述,影响名优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因素,既有个人人生理想和信念的内因制约,也有社会、学校、家庭以及教育政策法规等外因的影响。名优教师的成长发展过程是复杂而变化的,任何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都可能影响到结果。因此, 给予我们教师适度的人文关怀,让我们在愉悦、成功、享受事业中找到生命的支撑,是成为名优教师且可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

当然我们要“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自己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太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魏书生语)其实,好的环境和差的环境都能培养出名师。我们要走自主成长之路,毕竟,一切支持和帮助都代替不了教师自身的努力。

(第53张)勤奋才有收获 用心才能做好

世间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其实就看我们有没有坚持的决心与毅力。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凡事怕认真。认真做了,就会有好的结局,在未来等着你。

学生能否成才,有许多的因素制约,但是,教师的责任心是首当其冲的重要因素。只要我们认真的教学、用心的辅导、经常地谈心、悉心的教育,我敢肯定的说:学生们肯定会受益终生的,我们的教育教学效益肯定会有大幅度的提升的。勤奋才有收获,用心就会做好。

教师能否成名,也许有诸多的因素制约,但是,教师的进取心是首当其冲的重要因素。只要我们认真的做好每一天、用心的对待每一名学生、细心的学习每一个人的长处、不放弃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全心全意的奉献自己的光与热、不计较名与利,我敢肯定的说:我们绝对会有大的进步,我们的教育教学的能力会有质的飞跃的。

所以,让我们真心珍惜每次学习的机遇,好好把握今天的培训机会,自我加压奋力前行,成就自己非凡的人生吧。

时间会记住你的努力

小雨会看到你的勤奋

挥洒的汗水会绽放花的芳香

收获的知识会滋润心的颤动

用心就会迎来美丽的未来

勤奋就会展现魅力的明天

请大家提宝贵意见

谢谢各位同仁!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武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韩美玲

前段时期看了一个有关教育问题的故事,感触很深。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第2张)三次家长会的启示

一位妈妈第一次参加儿子的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到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他,老师表现最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开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人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的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她又突然想起第一次参加家长会的情景,便振作起精神,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时,儿子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位子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意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录取通知书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儿子哽咽地说不出话。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这位母亲真是一位伟大的女性,是她造就了儿子,最为关键的是她懂得十几年如一日地不断肯定和认同孩子,以此提升他的自尊和自信。

对于家长而言,有句俗话叫“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习这位母亲的语言艺术,用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语言激励学生,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潜能,教师工作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掘学生身上的能量和潜能,我们谁都无法预测学生的未来,谁都没有权利给学生的未来下结论,重要的我们要引导、教育学生向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去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更多的有目的的去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而不是一棍子将学生打死。有些时候,教师也需要耐心,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处在学知识的时期,并不是什么道理都懂,有时也可能会自以为是,犯些错误也很正常,这时候教师就需要耐心地给他们讲道理,做细致的教育工作。这是每位教师,尤其是名师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当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育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是暴风骤雨,也可以是和风细雨,但决不能伤害学生的心灵,不然,既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会恶化师生关系。 相信学生,相信孩子,给他以自信和激励,他会还我们一个惊喜的!

(第3张)北师大教授:择校其实就是择师,未来20年不可能消除

现在物质水平提高了,大家都想选择好学校,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说:“纵观所有职业,没有一种像教师职业那样具有绵绵不绝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也决定了家长想要挑选更好的老师来使自己的孩子更富竞争力。”林崇德说,如今的择校热至少在未来20年内都解决不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正常现象,而择校也不是择学校,而是择老师。”大家也都听到过这样的一句话:只有好的老师,没有好的学校。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老师都是最关键的引路人。遇到一位好老师,是孩子本身的福分,是家庭的福分,更是社会的福分。我们如何由一名普通的教师成为名师呢?接下来我们一

起来学习《名师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一共有五章,主要内容:(第4张)

(第5张)说起名师,我们立刻会想起一串串的名字,魏书生、李镇西、任小艾、窦桂梅、于漪、吴正宪„我们为什么要寻找名师?名师究竟在哪里呢?我们先来看一则事件回顾:„„

随着知识和信息的迅猛发展,我们这个时代不仅需要“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更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普通人,我们经历和正在经历教育从普及到提高质量,均衡发展的过程。新时期的教育需要新时期一代的名师。

(第6张)杰出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1.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2005

“„冒

‟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培养创造发明型人才的模式,二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在社会上发挥作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20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5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据说温总理2006年拿这个问题请教国内最有名的六所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他们的回答是:要培养杰出人才,关键是教师。

(第7张)2.名师出高徒?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美誉的湖南第一师范,群星灿烂、名人辈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此求学、工作达八个春秋,从这里走出的还有何叔衡、李达、任弼时、黄兴、陈天华等。为什么从湖南一师走出了这么多杰出的学生,成就了那么多的名人呢?分析一下原因:一是办学理念正确。当时校长孔昭绶确立了“民主治校,为振兴中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之人才”的办学理念,开展新式教育改革,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二是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孔昭绶校长爱才、惜才、尊重人才,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名师,还聘请了一批优秀名师。杨昌济,徐特立、袁吉六等,其中最让毛泽东折服的是杨昌济。可见杰出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尤其是要打造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名师队伍。

(第8张)说到名师,哪么名师究竟在哪里呢?①名师在课堂上。真正的名师,主要在课堂上影响和教育学生,他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对学生的作用是无形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名师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快乐的课堂,真正的名师应当产生于课堂、回归到课堂。离开课堂无教育,也就无从谈名师。②名师在学生心中。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反过来说,师之有名,或教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关键在于他的学生。可以说先有高徒,后有名师。孔夫子之所以出名,和他的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贤臣的成功和努力不能说没有关系,没有这些高徒,可能就没有孔夫子在中国历史上乃至在全世界范围的影响。

③名师在你、我、他之间。孔夫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与信息不断增加和日益更新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也是一个人人相师和需要名师的时代。

(第9张) 第一章 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要素

1. 何为名师?(第10张)

(第11张)2.一个知名度高的教师,其名究竟“名”在那里?

——“名”在人格高尚。教师的人格是教师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自身的言、行、情、态等所表现出来的为人的品位与格调,是做人的根本,是科学与人文的综合体现。因此,人格是名师成功的核心。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是一个追求完美人格的光辉典范。他对教师的要求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论述,表现出独有的教师人格,他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也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他的思想和行动深刻地影响着他的学生,使许多学生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伟大人格至今仍为他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所敬仰。

——“名”在终身学习。名师不仅是育人者,而且是终身学习的典范。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勤学不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采用各种方式获得新知;利用一切机会弥补自己的不足。正因为如此勤学好问,“温故知新”,孔子才得以成为熟知六艺,博古通今的大教育家。 ——“名”在追求精品。所谓精品,从根本上说就是质量上乘和特色鲜明。名师时时刻刻想到的是追求卓越,质量第一,独树一帜,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个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新”。

听名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他们在讲台上挥洒自如,驾轻就熟,抽象的理论被他们讲述的津津有味,枯燥的知识被他们描绘得有声有色,他们中有许多人上课不拿教材,不带教案,对教材的熟练把握让人由衷叹服。名师孙金莉说得好:要想上课很精彩,必须课下不精彩,要闭门谢客。孙金莉老师已经从教30年,高中化学课本可以倒背如流,但是每一堂课仍要精心准备。备课前还要参阅七八种化学期刊和报纸,掌握

最新的研究动态,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

——“名”在勇于创新。名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常常在人们不疑处有疑,在别人止步处起步。他们“不唯上,不唯书”,不迷信权威,具有敢想、敢说、敢干的勇气和科学精神。他们一不重复过去,二不重复别人,三不重复自己,勇敢地走自己的路,探索新问题,创造新方法。在人们普遍以教师为主导、为中心、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支配下,魏书生敢于打破陈规陋俗,主张开放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单一的“学会知识”转变到“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新的教育理念上来。课堂上什么,怎么上,谁来上,经常和学生商量;考试考什么,怎样考,谁出卷,谁来判,由学生做主;作文写什么,怎样写,谁来批,也要学生说了算;学生犯小错误唱首歌,犯大错误写说明书等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无不闪烁出改革的勇气、科学的精神、民主的态度、创新的智慧。这种被人认为“不像语文课”的语文课,达到了“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

——“名”在科研出色。科学研究是强国之本,是治教之本,是育师之本,是“教书匠”通向“教育家”的桥梁。那些成功的名师无不以教育教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潜心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早年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当时教育的种种弊端,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锐意改革,精心总结,年方25岁,从教才7年,就在北京大学《新潮》等杂志上发表了5篇重要的研究文章,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影响。

名师带动战略。近年来,各地都提出了名师带动战略,强化名师的示范作用,如果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相当一部分名师可能就会江郎才尽、停滞不前,那么其带头、示范、辐射作用会逐渐消失,这是教师发展的损失,学校发展的损失,更是教育事业的损失。

名优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哪些特征呢?(第12张)

(第13张)那么影响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影响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下面仅就精神追求、善于思考、经验积累、成长机遇、回应环境等几个关键要素加以探讨。

(第14张)一、精神追求。教育信念是名师成功的精神力量和支柱。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具有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精神境界。(一)精神追求的境界。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句出自北宋词人晏殊的《蝶恋花》,这里是指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登高望远,勘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此为“知”之境界。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句出自北宋词人柳永的《蝶恋花》,这里是指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此为为实现理想坚忍不拔的:行“之境界。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句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砺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明察秋毫,豁然领悟。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的“得”之境界。王国维的观点,对于名优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同样适用。

(二)精神追求的确立。1.树立远大理想,做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第15张)哈佛大学做了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他们的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那些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而那些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的27%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他们很多都是失败者。

可见,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人生在世,需要有一个目标。有了这个目标的指引,你就会感到肩上的责任,你就会有一种使命感,你就不会随意浪费一分钟,你就不会无所事事。你的教学生活就一定是充实且富有成效的。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

一个名优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理想,不断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说起窦桂梅老师,小学语文教育界很少有人不知道,她是如何成为全国名师的呢?(第16张)窦桂梅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成为名师,首先必须有一颗成为好老师的心。有了这种决心,才有了发展、培养的可能性,也才会有那种

执卓。心有多大,梦想就要多大,梦想有多大,舞台就要多大。一个教师,只要心中有追求,只要肯努力,就会把握现在,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就会一步一步向名师迈进。

(第17张)职业理想是名师成长的动力要素。崇高的事业心、强烈的敬业精神是名师的“师魂”。一个教师有了“师魂”,当他走上讲台或接触学生,一切烦恼、困难、痛苦等等都会抛到九霄云外。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粉笔生涯有五大乐趣:首先教师的劳动是双倍收获的劳动,既收获学生的成绩和发展,还能收获感情和心意。其次,是一项科学研究工作,可以出科研成果。第三,教师可以保持一颗童心。第四,教师关乎国家未来。第五,长期工作已经被职业训练出了适应能力—— 如为人师表等。确实,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乃人生一大乐事,它的终极目的令人激动不已,它的过程也使人快乐无比。

(第18张)2.充满自信自强,做正确发现自我和挑战自我的教师。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一个优秀教师要善于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挑战自我、实现自我。自信使人自强。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的自信,摧毁人就是摧毁他的自信! 3.严谨务实,做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和追求。教育不光是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今天的教育是未来的教育,是着眼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第19张)二.善于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道出了思考在认识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勇于思考、善于思考。(一)善于思考的意义。 1.让行动更有效。行动前的思考,使设计更趋合理;行动中的思考,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能灵活、机智的解决问题,更好达到预期的目标;行动后的思考,能很好总结经验,提炼成果,有利于今后更好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善于思考使名师的体会更加深切。善于思考可以帮助名师发掘教学实践中的亮点和不足,捕捉实践探索中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从理论的视角分析、解决与提炼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原始理论,回归教育实践,使认知和思考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3.善于思考使名师的工作更富创造力。善于思考使名师不会固步自封、不会人云亦云,使名师思维活跃,表现出批判性和求异性,最终实现自我超越,形成个人风格。雨果说:“没有风格,你可以获得一时的成果,获得掌声、热闹、锣鼓、花冠、众人陶醉的欢呼,可是你得不到真正的胜利、真正的荣誉、真正的桂冠。”一名教师,只有善于思考,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才能真正成为名师、成为“大家”。

(二)善于思考的要义。 怎样才能做到善于思考?1.有想法。爱因斯坦认为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作为名优教师有想法是指能看到问题,并对问题有独到的想法,在发现问题、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注意探讨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以便我们有更新意的想法。(1)当问题一闪而过时,如果不留神,可能被忽视、被遗忘,这是要做到四要,一要及时捕捉,二要及时记录,三要及时恰当处理,四要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2)当问题比较隐蔽时,需要我们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主动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挖掘问题。(3)当问题初步解决时,要紧紧咬住问题的尾巴。因为,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会预示着新问题的产生,以一个问题的解决为台阶,我们会走向更新的高度,成为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动力。2.会设计。名优教师要善于聚焦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形成可行的思路。分析问题遵循的原则:一是由繁到简寻找突破点,二是对照比较发现特殊性,三是系统整理形成设计思路,四是克服定式求创新。3.能落实。对发现的问题进一步细化,对设计思路进一步具体化,付诸实施,通过落实使之变成现实 4.善提炼。善于归纳总结,使之上升为比较理性的认识,这是与普通教师的不同之处。 (第20张)三、经验积累。经验积累是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程序化的积累过程,而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一)积极实践。实践是经验的源头,对于名师来说,实践是贯穿整个人生的基调。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实践。一是多看。看身边的事、环境,教育对象。各种媒体书籍。二是多想。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多思考,多探究,多鉴别,逐步形成个性化的理论。三是多做。抓住各种机会,多实践,多体验。(二)勤于记录。 记录形式可以多样化,主要是给自己看的,只求今后查阅方便,不必太注意措辞,条例和结构。也可通过博客与同行分享,提升自己实践记录的价值。(三)善于整理。对资料进行 整理、筛选、归类、储存,使他具有一定的条理性,上升到一定的理论程度。(四)回归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整理好的经验回归到教育实践中, 推动教育提升、经验再上新高。

(第21张)四、成长机遇。机遇只赐给有准备的人。 世界酒店大王希尔顿。 亚洲地产大亨李嘉诚。。。。。(例子)世界酒店大王希尔顿,早年追随掘金热潮到丹麦掘金,他没有别人幸运,没有掘出一块金子,可

他却得到了上天的另一种眷顾。当他失望地准备回家时,他发现了一个比黄金还要珍贵的商机,也迅速地把握住了它。当别人都忙于掘金之时他却忙于建旅店,他顿时成为了有钱人,也为他日后在酒店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中国首富李嘉诚想必人人都知道吧。他的成功在于对时机的把握。改革开放初期,社会还相对落后,土地也没有现在这样的“寸土必争”。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嘉诚把握住了商机,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借巨款购买了大量的地皮。这样的举动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智慧啊。也正是这次常人想都不敢想的投资使他发家起业,成为了亚洲地产大亨。 机遇是留给准备好的人。劳伦斯.J.彼得不是说过,不要有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想法。只要你是锥子,哪怕是放在口袋里,年长日久,也会冒出尖来。名师成长的过程也跟其他领域一样,有一定的机遇性。作为教师的机遇:外出学习、公开课、名家指点、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关键看能不能创造和抓住这些机遇。

(第22张)五、回应环境。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一定的环境作为支撑,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同样也需要较为适应的环境作为保障,那么怎样做呢?(一)适应环境,认识自我。有这样两个关于动物的故事。 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老鼠掉进了一个盛得半满的米缸。一阵惊慌后,它试着跳了几下,完全可以逃出去。于是,饿慌了的它,面对飞来的“横福”,一通饱吃,吃完倒头便睡。不知不觉中吃了睡,睡了吃,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米缸见底了,它才觉得该逃走了。它连续跳了几下,不由得心里发了慌——身体发胖,弹跳性没了。望着比自己掉下来时增加了一倍难以企及的高度,它知道自己的结果,不是被主人用棍棒打死,就是饿死缸中。

一天,一个农民的驴掉到了枯井里。那可怜的驴在井里凄惨地叫了好几个钟头,农民在井口是急得团团转,就是没办法把它救起来。最后,农民觉得:驴已经老了,枯井也该填起来了,不值得花大的精力去救驴。于是,农民把所有的邻居都请来帮他填井。大家抓起铁锹,开始往井里填土。驴很快就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只是在井里恐慌地大声哭叫。不一会儿,令大家都很不解的是,它居然安静了下来。几锹土过后,农民终于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让他们惊呆了。每一锹砸到驴背上的土,它都迅速抖落了下来,然后狠狠地用脚把土踩紧。

就这样,没过多久,驴竟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到井口后,它纵身跳了出来,快步跑开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对此都惊诧不已。同样的境遇,老鼠因贪吃的本性,而葬身缸底;驴子却处变不惊,战胜了环境,潇洒地走出了枯井。

【其实,生活也是如此。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会如尘土一般地落到我们的头上,要想从这苦难的枯井里脱身逃出来,走向人生的成功与辉煌,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将它们统统都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脚下。因为,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每一次失败,都是人生历程中的一块垫脚石。】

(二)应对环境,发展自我。人们在适应了环境之后,往往会达到一种心理与环境的平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有两种选择,一是保持这种满足感,二是打破这种满足感,追求新的发展目标,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作为名优教师应选择第二种。

(三)挑战环境,超越自我。邱学华 ”尝试教学法“创始人的成长经历。邱学华大学毕业后,留校当助教,同时申请到附小进行小数教学实验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可是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因家庭出身受到批斗。不久上山下乡,当起了社员。文革结束后,回到家乡,经过不断坚持,执着研究,实践探索,终于研究出尝试教学法。邱学华的成功,可以说是敢于挑战环境,应对环境的结果。 (幻灯片23) 第二章 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幻灯片24)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工作实践中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 积累过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幻灯片25)二.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终身学习------前提。学会反思------灵魂。 教学研究------保证。教育博客------新平台。 (幻灯片26)一、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理念是1965年联合国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的。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终身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感念在全世界广泛流传。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基本生存素质,作为名优教师,更应形成终身学习的职业素质和习惯。

为什么需要终身学习?(一)终身学习,时代发展的需要。学习是人适应生存环境的一种手段,使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每个人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只有通过学习,教师队伍才能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传播先进文化,弘扬学术精神,造就创新人才。(二)终身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马卡连柯说过:“教育者的技巧,并不是一门什么需要天才的艺术,但它是一门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专业。”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学生每天都在接受着大量的信息,面对东西方向不同思维的碰撞,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诸多压力,他们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疑虑,具有“一桶水”的教师再也难以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了。教师必须具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方可担当人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发展之本、提高之策、进步之源、成事之基。 怎样学习? 一是向书本学习。优秀的书籍是前人和成功人士智慧和经验的结晶,透过阅读,可获取专业知识的滋养,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提供借鉴和思路。 二是向业内的成功人士学习。读好书、交高人,成功教师的经验、忠告和建议,是教师专业化迅速成长的捷径。 吴正宪老师的飞跃历程。 吴正宪从16岁成为一名教师,到原崇文区小学数学名师、特级教师,讲台前的24年两次转折成就了她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源于学生的一首呼唤童年幸福的小诗,这让当时已经是“高分老师”的吴正宪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老师教得辛苦而学生却不爱学?就在她困惑的时候,特级教师马芯兰生动活泼的课堂吸引了她、让她眼前一亮。吴正宪一头扎进马老师的课堂边学边练,并在师傅刘梦湘老师的引导下开始大胆探索改革。“归纳组合法”“六个知识体系”,一改过去讲听式“满堂灌”为在讨论中激发思维活力、培养数学能力。第二次飞跃,源于一次偶然机会聆听中科院张梅玲教授的心理学报告。心理健康、学习动机、内驱力等新理念,让吴正宪第一次从理论上找到了教学实践的依据——教学,就是育人,就是师生情感交融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主动发展,从学会到会学,到乐学。“读懂儿童,爱的核心是尊重、是唤醒、是激发。”由此,吴正宪更加关注儿童的需求和兴趣,努力创设孩子们喜爱的数学课堂。很多次研究课,孩子们都不愿下课,在课后访谈中孩子们幸福地说:“以后做梦都要想您的数学课。” 吴正宪老师的发展既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马芯兰、刘梦湘、张梅玲等名师的指导和帮助。三是向同行甚至学生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独学无友、孤陋寡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大忌。

(幻灯片27)二、学会反思。反思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一)反思的意义。

1.反思的重要性 中外古今,卓有贡献的科学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天深夜,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走进了他领导的实验室,看见一个学生在那里搞实验。卢瑟福略微迟疑了一下,便过去问那个学生:“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学生回答说:“我在工作。”“那你白天干什么呢?”“也在工作啊!”“早晨你也在工作吗?”“是的,教授,我从早到晚都没有离开实验室。”学生说得很肯定,以期博得老师的夸奖。不料,卢瑟福反问了一句:“那么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很多时候,我们的岁月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碌中,却舍不得和不情愿使用时间来思考,以至于使许多实践少有突破。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使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思考,使人类走出脆弱,走向成熟,成为万物之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2.叶澜教授的话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

(二)反思的对象。 两方面:一是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对自己的策略选择和行为方式能够清晰的进行理念解释和行为描述,能够进行“为什么”的阐述。

二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思维方式(失误、行为、现象)。1.反思教育失误。课改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反思,失败了也是一种财富。2.反思教育行为。和学生谈一次心,上一堂课,组织一次活动,和学生交往过程中的某一次蕴含教育因素的细节,都可以成为我们反思的内容。3.反思教育现象。在解剖自己的同时,解剖整个教育,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育反思境界。

(三)反思的方式。 1.课前反思,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说明我们如何了解学生已有的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非常重

要的。新课标也非常重视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新课教学前,需充分了解关注学生已有的相关的知识经验,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反思就是要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入点,使学生在可预见的前提下向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再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漏补缺,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课前反思后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容易达到较好的效果。2.课中反思,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往往会突现意外场面,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 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走上自主探究的道路。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根据课堂上的 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3.课后反思,变过程终结为教学生成。教学后的反思是目前最广泛的反思方式。一节课下来,惊喜沉思,记下得失,进行归类和取舍,扬长避短,精益求精。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是教师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写课后反思,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必有“聚沙成塔”的收获。

(幻灯片28)四)教师反思的成果表达。反思的成果需要用文字来体现,那么教学实践中如何写好反思呢? 如何写好反思? 1.写成功之处。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完善、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反思教学中的疏漏、失误,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中可以吸取的教训和经验。3.写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时反思,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4.写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成为今后教学中的丰富材料。5.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写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五)教师反思的基本策略。1.倾听“内在的声音”。在实际教学中,在某个行为瞬间头脑中会产生短暂的闪念,易被忽视,这是反思的重要契机。2.思考“意外的结果”。教师一个不经意的行为有时可能会产生出乎意料的积极效果,此时有智慧的教师应进行理性的思考,重新审视自己的经验,从自身行为和观念上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3.扑捉反馈的信息。不仅留意强信息反馈,更应捕捉比较隐蔽的、短暂的弱信息反馈,例如;学生的神态、表情、目光、动作、衣着的变化,都可引发对自己教学行为和策略选择的反思,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策略。 4.尝试易位思考。站在学生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审视先前的选择和行为树立以学生发展的观念,纠正行为与认识的偏差。

(幻灯片29)三、教学研究----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教学研究是中小学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经历和体会(下乡青年---初中学历---特级教师)。特级教师魏书生曾是一名下乡青年,任教之初只有初中学历,但正是任教6年便被评为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漫谈边教学边研究》一文中揭示了取得成功的秘诀,那就是“边教学边研究,从科研的角度来认识教学。从事某种劳动,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重复式,一种是科研式。比如工人造机器、农民种庄稼,重复式的劳动是只沿袭前人,沿袭自己的昨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枯燥无味、疲乏厌倦。科研式的劳动者总是千方百计的想比昨天干的更巧、更好、劳动效率更高。因此要做科研式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魏书生的经历和体会告诉我们: 凡是有较强研究意识的教师, 与其他人相比,他们的成长速度更 快,职业境界也更高。

(幻灯片30)教师的教学研究有哪些特点?(一)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 认真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学校对教师的检查,也常常把是否认真备课视为最重要的评价内容。教师需努力的方面:

1.了解课标。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只有深入了解课标、才能使用好教材。2.研究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教师要树立教材意识。对教材总的框架和编排体系要认真研究,把握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为切合学生实际、适应教学需要、可充实教材内容、亦可对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大胆改革。 3.熟悉学生。学生是备课要吃透的另一头,是提高教学设计可行性、教

学效率的保障,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知识掌握情况、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只有对学生充分了解和熟悉,才能开展有效地教学。4.熟悉环境。包括教育情景、人际关系(师生、生生关系)、学习氛围、学习习惯、教学设施设备。 备课方案是开发的,或可预设多种方案,依据教学实际、动态生成新的方案。

(二)上课是一种临床研究。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一节好课的基本标准是什么?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全体学生均得到照顾。 教师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只关注自己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只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忽视了教学效果,只依据教学按部就班的实施,无法按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每学期有意识、有重点的精心准备好3---5节课,精心准备的过程必会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幻灯片31)(三)听课是一种比较研究。为师从听课开始。听课是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促进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 如何让听课更加有效?1.课前的“有备而来”。准备:了解上课教师教授的主要内容、重难点、形成自己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像自己上课一样准备要听的课,如想想:假如我上这节课,我会怎样做,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期待看到哪些方面的精彩表现,经过精心准备之后,走进他人的课堂,执教者的优劣高下、成败得失就一目了然了。2.课中的“评头论足”。听课笔记承载听课过程中的认识、思考,记什么、怎么记?可采用“三路一体”的格局。一是“教路”。记录教师引领教学的活动过程。明晰整体过程、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切入点,并记下自己思考的痕迹。二是“学路”。观察学生的参与状态、情绪状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频率和密度。三是“文路”。观察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读懂文本、习得了哪些知识、技能和良好行为习惯。四是“媒体”。知识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应以那一种方式呈现,什么时候呈现,能解决什么问题,突破了什么重难点,都有一定讲究。

3.课后的“说长道短”。“说长”要突出执教者最耀眼的亮点,“道短”要重点评价教学中的不足。在这个平台上,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中肯的评价。

(四)评课是一种诊断研究。 1.师者,将随评课而出彩。“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2.标准,有效评课的坐标。华东师范叶澜教授认为,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要求。(1)有意义。学生上课,进来前和出去时,是否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是否学到了新知识、锻炼了能力、是否有良好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要求、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2)有效率。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多少学生是有效地,二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不能算作好课。从这个意义上讲,什么是好课?整个过程,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是充实的课。(3)生成性。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有互动的过程、活跃的气氛,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4)常态性。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课前很辛苦、课上的很完美,但却不是平时可上的课。理想的课应是平时都能上的,而不是有很多人帮着准备才能上的课,是平实的课。(5)待完善。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课有待完善。 3.民主,滋生评课文化的土壤。在评课者和被评课者之间,建立起一种民主的、对话的伙伴关系。在评课中,彼此交流、发表观点,每一个参与者都有收获和启发,才能推动研究更深入,促进教师更好的成长。 4.方法,有效评课的根本。如何评课,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这里列出6种评课方法。(1)依序逐环评。按课堂教学顺序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评。先概述在该环节中教师是怎样做的,再陈述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适合经验少、希望得到详细指导的青年教师的课。(2)概括要点评。把一节课中最值得学习的几点概括出来,再结合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加以评价,适合质量较高的课。(3)突出重点评。抓住课的某一闪光点,评深评透。适合总体上并不成功的课。(4)综合归纳评。把几堂课放在一起,分析、归纳出颇具共性的几条进行评议,适合同类型的几节课。(5)围绕专题评。围绕一个专门的研究课题进行评议,适合教改实验和教学研讨会上的探索课。(6)抓住问题评。对好的方面做简单的肯定,重点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适合对外课和参赛课的试教课。

(幻灯片32)四.教育博客---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新平台 网络时代使通过博客进行交流和学习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一)教育博客的特性。1.自主性。教育博客给了“草根阶层”的一线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发言权。在自己的博客中可以叙说故事、表达困惑、发表观点、展示成果、发泄情绪。撰写博客,不是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任务,而是源自自身内心需要的一种自发行为,是教师成长发展的一种自主自觉的

行为方式。2.个性化。博客是教师自由耕耘的一块田地,写作方式比较自由,可以是随笔、论文、案例、故事、方案、摘记、图片、视频等,在这个平台,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思想。3.交互性。借助网络,可以与不同地域的教师群体进行广泛交流,是一个从信息共享深化到教育资源、教育思想、教育生命历程共享的过程。

(二)教育博客与教师专业成长。博客为教师专业成长开辟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1.开辟了新的读书途径。读书和博客的结合是信息时代的强强联合。博客信息储存量大,更新快速,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不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有效的教育方法,都能在其中找到。真正达到了“小博客,大天地”的境界。2.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的工作相对独立、封闭、除了在三尺讲台上展示魅力之外,似乎没有更多的空间可以发挥自己的才华。在博客中教师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华,像歌里唱的那样,“想唱就唱,唱得响亮”。3.创设了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交互性重复)教育博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教师在实践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渴望得到及时指导,在这里可以近距离接触一些优秀的教师和教育专家,他们的教学经验和独特见解,不像理论著作那样一味是枯燥的说教,而是一些具体可行的实践指导,是宝贵的财富,可以使教师在现实中少走弯路。4.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传统的反思相对封闭,只能供个人使用,特别是遇到难题和困惑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反思变成了闭门造车。在教育博客中,反思不再是某一个教师的思考,而是众多教师共同的经验总结。教育博客为我们答疑解惑,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反思渐渐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小结:这一章我们了解了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终身学习-、学会反思、教学研究、教育博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整体,如果我们能够将教学、学习、思考、研究、写作有机结合,那么就有望成为一名真正的名师。

(幻灯片33)第三章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一、基于学习的发展。(一)学习是教师发展的根本。于漪老师说:“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明天,一头挑着祖国的未来。”教师为了将这副担子挑起,首先的前提就是终身学习。一项针对特级教师的调查表明,有47.8%的特级教师在开始走上教师岗位时并不具备合格的学历,但他们最终都荣获了特级教师的称号,原因就是在于他们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不懈学习,广泛阅读,涵养出一种超越常人的文化气质,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学习是教师的一种存在方式。“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修养不够,教学中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高屋建瓴。更何况形式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是平凡的,但不是平庸的。教育界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习,学生知道。昨天优秀,不能代表今天也优秀;今天优秀,也不能保证明天依然会优秀。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永恒的优秀。

(二)教师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的学习方式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自主阅读,师法名师,进修培训三种。

1.自主阅读 。阅读重要性?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全球每年阅读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是64本。在世界总人口中,犹太人只占百分之0.3 ,可是获得诺贝尔奖的比例却是其他民族的100倍。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一个人没有广泛阅读,行万里路,不过是一名脚夫;读万卷书,才能具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毛泽东主席一生酷爱读书,藏书十万余册。他常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阅读可能改变不了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可能改变不了人生的起点,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读书呢?(1)善于选择。第一,教师首选读物是教科书。第二,阅读一些优秀的教育刊物。第三,阅读一些教育经典名著。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的《陶行知教育文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还可以读本学科最优秀的教师的著作和推荐他们的文章,政治的、哲学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学的与教育看似无关的书都可以读。(2)善于积累。把读到的重要部分和感悟记录下来,加以梳理和提升,转化为专业发展的一种新力量。(3)读书要学以致用。只有将读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自己感到知识的欠缺和贫乏,从而唤起对知识的渴求。

2.师法名师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由什么人指点。师法名师可以

让一些教师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实践证明,名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前辈、教育名师的指导和帮助。(幻灯片34)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成长经历:1970年7月,初中毕业不满16岁的吴正宪踏上了教育工作的征程。刚做教师的日子,由于“先天不足”,让年轻的吴正宪感到困惑、迷茫、彷徨。“学无止境,我‘先天不足',惟有我后天勤奋才能补上!”吴老师笑着说。为了弥补自己没有经过系统科班学习的缺陷,她给自己约法三章:“要敢于吃别人不愿意吃的苦;要乐于花别人不愿意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功!”可是,成长的路并非坦途。当她的一节课被当时来听课的刘梦湘老师提了9条意见时,吴老师忍住了要掉下来的泪水。于是,一条拜师学习的路开始了。从特级教师刘梦湘、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缪玉田到全国著名的小数界教学专家马芯兰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周玉仁教授等名师都成了吴老师学习的楷模。她不仅学习教学艺术,更学习他们高尚的师德。也正是在这条学习的道路上,吴老师真正将“内外功”联系起来共同修练,造就了后来被很多人称之为小学数学界“女状元”的一身过硬功夫。吴正宪老师的成长与她师法名师、汲取百家之长是分不开的。牛顿也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3.进修培训 。 封闭,保守,停滞不前,就会落后于时代。作为名优教师,更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尤其是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正在联合实施的“国培计划”培训,以使自己在更新更高的平台上实现跨越和腾飞。

(幻灯片35)二、基于工作的发展。(一)工作岗位是教师成长的沃土。脱离了扎扎实实的教育实践,专业成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黄佑生老师第一篇教育教学处女作《法国整体的演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黄佑生老师在其出版的《就这样成为好老师》一书中写道;在浏阳十一中教思想政治时,有一天讲授“政体”知识,我把世界主要国家都列出来,要求学生说出这些国家的政体是什么。学生很快答出来了,唯独对于法国说不出来。我对学生说:看教材呀!学生答:教材没有,老师你说是什么!我也楞了,教材没有说它的政体?一时语塞,并思考:教材为什么不点出法国呢?难道法国有什么怪的地方?我与学生相约:课后研究法国政体。几经周折,在新华书店看到了相关书籍,法国既不是总统制国家,也不是议会制国家,而是半总统制半议会制国家。了解这些后,又陷入思考:为什么法国政体会变成这样?经过长达三个月的研究和分析,最后写出来6000多字的文章《法国政体的演变----兼谈政体的变化规律》,后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

(二)在工作中提升职业境界。教育部2008年修订实施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提出教师必须做到爱岗敬业。爱岗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具体体现为热爱工作和学生。敬业,就是对国家教育发展及学生成长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于漪对教育的“宗教般的虔诚”的事例:1951年,22岁的于漪从复旦大学教育系毕业,到当时的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当老师。1958年调往上海第二师范学校任教。学校不缺学教育的教师,缺历史老师,校长让她带二年级6个班的中国古代史。过了不多久,让她改教语文。“隔行如隔山”,于漪捧起语文书,难题迎面而来。汉语拼音没有学过,语法也得从零开始。于漪两三年把中文系的主要课程学了一遍。为上好一节课要花费很长时间,于漪说:“经过上百篇教材的独立钻研,我总算摆脱了茫然的状态,有了一点穿透力和判断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于漪发现,仅局限于此,远远不够。经反复推敲,有了自己的认识:教文和育人必须紧密联系。于漪和学生交朋友,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在语文学习发展上的变化。熟悉于漪的学生都说,于漪老师对教育有着“宗教般的虔诚”。于漪老师干一行爱一行,在工作中成长,形成了闪烁着智慧和人格魅力的教育风格与教育思想,被评为我国第一批语文特级教师。

(三)在工作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1.形成教学风格是名师的共同追求。雨果说过:“没有风格,你可以获得一时的成果,获得掌声、热闹、锣鼓、花冠、众人陶醉的欢呼,可是你得不到真正的胜利、真正的荣誉、真正的桂冠。”名师之所以成名,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经过若干年的教学研究和积累,形成了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教学风貌和特点。教学风格是名师的“名”所在,也是一个老师区别于其他老师的标志。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上成熟的标志。

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来不得急功近利和半点浮躁。 怎样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1)修炼自己的人格魅力(2)形成自己正确而坚定的教育思想(3)善于分析自己、总结自己、提升自己(4)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风格。

2.教学风格形成的几个阶段(1)入格(2)立格(3)破格(4)无格之格。(1)入格。入格是教学风格形成的起点。这一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模仿,包括他人的教学语言、表情、教态和板书等的学习运用。(2)

立格。模仿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后,教师通过自己的思考,刻苦锻炼教学基本功,逐渐做到把别人的经验“为我所用”,开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方法来探索性地进行教学,构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3)破格。“破格”意味着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既来自于他人而又有别于他人,同时也意味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对他人教学风格的一种超越。(4)无格之格。这是教学风格的最高境界,也标志着教师已成为一名成熟的教学艺术家。这时,教师的教学已经不拘一格、一式、一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无格之格”乃是至格,这也是教师的毕生追求。

(幻灯片36)三、基于研究的发展。(一)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教育家••陶行知 教育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思改革。教育发展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面对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师必须要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深入探索,方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昭示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21世纪的教育需要学者型、科研型的教师。这样的教师才能肩负起科教兴国的重任。“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凡是有较强研究意识的教师,与其他人相比,他们的成长速度更快。 (二)教育科研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教师的中心工作就是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得专注于课堂教学研究。优秀教师都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成功,从而享有声誉。1.教学内容的研究。 2.教学方式的研究。

3.教学方法的研究。

邱学华老师,16岁开始当农村小学教师,从教的60年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进行了尝试教学研究,前后整整搞了50年,可以这样说,他的一生大都在尝试的路上,同尝试有着不解之缘。因尝试而思考,因尝试而智慧,因尝试而创新,因尝试而走向成功。从走上小学数学讲台的第一天开始,邱学华就隐隐地感觉到传统教学的某种不合理性,课堂上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满堂灌”、“注入式”教学对学生的束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积极性、主动性难以真正发挥,这样的教学根本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开拓型人才。能不能让学生先尝试自己学,然后老师再教?这样一个大胆的设想从此就萦绕在邱学华的心头。

在常州市教育局领导的支持下,1980年,邱学华办起了全国第一个“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班”。邱学华一边编写讲义,一边讲课,同时以研究班为基地,组织学员搞实验研究。当时,邱老师明确提出了“先学后教”的设想。但这个想法大多数老师都难以接受,学员中只有勇于革新的常州劳动中路小学教师徐延春愿意进行实验。于是,邱学华一有空就来到徐老师的实验班,制定研究方案,设计教学方案,然后上课,一遍又一遍地调整,就这样边实验、边总结,从而产生了尝试教学法理论。

在邱学华的努力下,尝试教学法实验由小学数学教学,延伸到了小学语文、常识课程,又发展到了中学、大学,并从普教发展到了幼教、特教。这些说明尝试教学法已不仅是小学数学的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尝试教育理论。由于邱学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和理论两个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因此他的理论是在实践中孕育而成的,融合了实践、植根于教学生活的理论,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1996年,“尝试教学理论研究”正式通过了由中央教科组织的“85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鉴定小组的鉴定。1999年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第三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实践证明,大凡有所成就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对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研究,不断地把自己的经验上升为理论。

学习---工作---研究,是教师最好的成长之路; 职业---专业---实业,是教师职业人生最佳的成长轨迹。

(幻灯37)第四章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幻灯38)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是指有利于名优教师的一种长远发展或终身发展的、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系统化的方法。我们从内在动因、政策保障和环境支持三方面探讨影响名优教师成长发展的主客观因素。

(幻灯39)一、内在动因。

(一)当一名出色教师的人生理想。当一名出色教师的理想,就是教师个人所确立的职业目标、专业方向以及个人的成才志向等,并激励着教师执着地为之努力奋斗,它是教师取得成功的精神力量。

影响教师人生理想的因素?1.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周恩来从小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这是受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江苏省阴华士学校校长、特级教师吴辰,在20世纪70年代初,17岁的吴辰“违背”了组织的培养意愿,毅然放弃了当干部的机会,他坚持认为“我的爸爸妈妈都是教师,我从小

就向往当一名教师”,这是受家庭成员的影响。2.榜样激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静华,很小就有一个愿望:长大后做一个像我的老师那样的好老师。这是受到榜样激励的影响。3.教师工作本身。有些名优教师之所以到师范去读书,当出并不是出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向往,而是阴差阳错或无奈的选择,但是,他们都能很快干一行,爱一行,树立起了相应的人生理想。(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不是我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我)

(幻灯43)(二)不断追求卓越的教育信念。教育信念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主张;二是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实践和坚守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主张。从某种意义上说,坚守更为重要,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有正确的教育主张,但只有少数人能百折不挠的实践和坚守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主张。于漪老师---82岁高龄、60载教育生涯,至今仍站在教育的最前沿。是什么支撑着于漪老师走过60年教育的风风雨雨?是什么支持着80岁高龄的于漪老师至今仍耕耘在教育第一线?是因为于漪老师对教育的信仰,她坚信中国需要教育,中国教育需要她,孩子们需要她。

作为教师来说,走上工作岗位后,需为自己设计一个奋斗的目标,锁定这个目标,不断进行自我挑战,创造出卓越人生。

(幻灯46)二、政策保障。

(幻灯47)(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1999年教育部制订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该计划中提出了“名师工程”的最初设想。

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指出,“要推动学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支理论丰富、观念更新、勇于探索、敢于人先的高素质队伍”,并特别提出要培养“一批教育名师”和“有较大影响的教书育人专家”的要求。

2002年5月,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中也明确提出:“选拔和培养一批在教育界有较大影响的教育专家和名师。”

(幻灯48)2003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在接见优秀教师代表时指出:“要办一流的学校,就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出色的教育家。要像宣传劳动模范,宣传科学家那样宣传教育家。”

2006年3月,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

以上充分体现和说明了我们国家和政府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

(幻灯49)(二)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叶澜教授说:“任何一项教育改革,教师队伍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关键性因素。”胡锦涛说,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温家宝说,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名师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世界各国教育水平的差距,就是教师队伍水平的差距,学校之间的竞争就是教师队伍的竞争。

(三)逐步完善的教育法律体系。《教师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应当予以表彰奖励。对有重大贡献的教师,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授予荣誉称号。”同时《教育法》第十三条也规定:“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版)》第六条“终身学习”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

(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作为。当前我市在祁局的领导下,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校长和教师队伍,开展“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三名工程,今年教师节又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评选工作。评选出“名校长”15名,“名教师”163名,其中,“功勋教师”10名,“杰出教师”103名,“新秀教师”50名,“名班主任”30名。并进行了隆重表彰。…..这些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的作为,对名优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格要求:不作为、不学习、不进步则取消荣誉称号。名优教师不能躺在荣誉上坐吃山空。

(幻灯50)三、环境支持。影响名优教师成功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外因),包括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一)社会。 1.时代主旋律影响。魏书生老师认为,是时代的主旋律不断影响他前进。1978年开始,他顺应时代潮流开展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验。魏书生介绍说:“1979年,每批过一本作业,每批过一本篇作文,除统考外,没考过试,但我教会了学生怎样留作业、怎样批改作业,怎样批改作文,怎样

出考试卷。。。。”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国家进一步提出全面培养人的素质(智力、知识、人的态度、情感)于是又开始了对学生主体性和主体性学习的研究。后来,国家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对学生不能只看“学历”、而要看“学力”,又开始了关于学生学力的形成和发展方面的研究。一个成功的教师,总能紧追时代,勇立潮头,使自己永不落伍、永远领先。

2.专家的鼓励引领。专家是社会的精英,是社会的共同财富,每一位名优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专家的鼓励和引领。尤其是在关键的时候,如果有专家的鼓励和支持,定能加快名优教师的成长、成功的步伐,有时甚至还能出现转机。在这方面,名优教师都有切身的经验。邱学华老师“尝试教学法”---华东师大校长刘佛年教授。李吉林老师“情景教学” ----上海语文专家组。邱学华老师在“尝试教学法”刚刚取得一些成果时,一度受到了社会的非议和误解,各种讥笑和讽刺纷至沓来。就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他当年大学的导师、华东师大校长刘佛年教授亲自给他来信,肯定了他的做法,并鼓励他搞实验研究,用事实来说话。导师的鼓励给了他巨大的勇气,从而使他能挺直腰杆把实验一直坚持搞下去。李吉林老师在开始进行“情境教学”实验研究时,也得到了许多专家的支持。特别是上海还专门派了一个语文专家组来南通听李吉林老师的课,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和许多的鼓励,并且激励她:“你完全可以形成自己的教育体系。”这给她以后的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体系以巨大的精神鼓舞。

3.舆论界的支持。名优教师教学经验的推广,在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形成,社会舆论界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幻灯51)(二)学校 。学校也是影响名优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名优教师发展的学校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从教前的学校因素,一是从教后的学校因素。

从教前的学校因素。它是名优教师选择教师职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优秀教师对他们选择教师职业的影响作用及其深远。美国学者哈以斯对150名准备做教师的大学生的调查。结果:120人能对自己难忘的教师做出生动的描述,31人提及的是幼儿园至5年级的教师,55人提及的是中学教师,14人谈到的中大学教师。这些教师给他们留下印象的原因不同,都毫无例外的成为他们今后做教师的典范。这一调查结果印证了从教前的学校因素中,优秀教师对选择教师职业的影响。于漪也曾说过“理想的种子是中学老师在我心中播撒的。”

从教后的学校因素。它是名优教师生涯与阶段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以下8个方面: 1.校长的领导方式。校长的领导方式对名优教师发展的影响非常大。概括起来,校长的领导方式包括民主、专制、放任等 领导方式。名优教师大多出自采取民主领导方式的学校。因此,在从教以后,是否工作于民主领导方式的学校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学校组织文化与气氛。(校风)在我国学校组织气氛一般被称之为校风。依据调研结果,名优教师大多出于具有良好校风的学校。这种学校一般形成了较好的文化与气氛,有力地促进了名优教师的发展。3.学校评价方式。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学的评价、效果性评价。学校评价方式可以划分为: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教的评价与学的评价,效果性评价与效能性评价等。有利于名优教师发展的学校评价方式应该是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学的评价和效果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即以教师发展为目的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即注重从历史性视角进行的评价,学的评价看教师的教是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学,提高了学生的发展度;效果性评价即既看教育教学效果,又注意生源、师资、育人环境的差异,更注重教育教学过程和教育教学投入,超水平的产出的评价。上述学校评价方式淡化了评价的功利性,强化了评价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有利于名优教师发展。 4.学校人际关系。(教师集体、师生关系。)一方面,从教师集体的角度看,名优教师的发展在很多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团结协作。另一方面,从师生关系角度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名优教师的发展。构建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对学生的发展,而且对名优教师 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学校目标期望。目标期望是组织管理者对员工的一种信任和鼓励,这种信任和鼓励会使员工产生信心与力量、不断努力。达成期望的目标。优质学校对教师的目标期望高,能充分发掘发展潜质。6.教师负担。教师负担是指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完成教育工作任务的总和。教师负担如果过重,例如每周教学任务太重等,势必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在名优教师的发展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教师负担过重,以便为教师提供足够的 个人发展时间。7.学生发展度。学生发展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的程度。学生发展度较高时会使名优教师产生一种良好的教育效能感,产生良好的教育体验与积极归因,从而强化其有助于学生发展度提高的观念和行为,加倍努力,创造更好业绩。8.学生的良性反馈。一般而言,如果名优教师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学生的正向反馈,则非常有助于名优教师的顺利发展。全国模范班主任任小艾的话。“当我第一次听得

了学生们亲切的喊我老师好的时候,内心深处受到了震撼,暗自下定决心,要做就做一个最优秀的教师,决不能辜负这小小的讲台,更不能误人子弟,要做有所作为的人!”历史特级教师陈毓秀,起初不愿做老师,走上讲台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的眼神、表情、课堂氛围这些反馈信息,使她渐渐融入了教学工作中,乃至梦牵魂系。

(幻灯52)(三)家庭。影响名优教师发展的家庭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对名优教师的发展存在相当大的影响。具调查,中外教育家105人中有百分之27.64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其中出身于教师家庭的又占百分之55.17.调研结果证明,许多名优教师来自教师世家、知识分子家庭等书香门第。2.家庭角色期望。家庭角色期望对子女选择职业,从事职业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3.家庭经济状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教师地位不是太高,为鼓励青年学子从事教育工作,我国采取了师范教育免交学费制度、生活费补贴制度,这就使一大批出身贫寒的学子报考师范院校,选择教育制度,其中部分学子最终发展成为名优教师。 4.家庭婚姻基本情况。绝大多数名优教师生活于较为和谐的婚姻环境之中,配偶支持度也较高。 5.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如果家庭成员中有生理、心理或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存在问题的成员,往往会花费教师许多财力、精力和体力,影响名优教师的发展。综上所述,影响名优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因素,既有个人人生理想和信念的内因制约,也有社会、学校、家庭以及教育政策法规等外因的影响。名优教师的成长发展过程是复杂而变化的,任何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都可能影响到结果。因此, 给予我们教师适度的人文关怀,让我们在愉悦、成功、享受事业中找到生命的支撑,是成为名优教师且可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

当然我们要“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自己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太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魏书生语)其实,好的环境和差的环境都能培养出名师。我们要走自主成长之路,毕竟,一切支持和帮助都代替不了教师自身的努力。

(第53张)勤奋才有收获 用心才能做好

世间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其实就看我们有没有坚持的决心与毅力。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凡事怕认真。认真做了,就会有好的结局,在未来等着你。

学生能否成才,有许多的因素制约,但是,教师的责任心是首当其冲的重要因素。只要我们认真的教学、用心的辅导、经常地谈心、悉心的教育,我敢肯定的说:学生们肯定会受益终生的,我们的教育教学效益肯定会有大幅度的提升的。勤奋才有收获,用心就会做好。

教师能否成名,也许有诸多的因素制约,但是,教师的进取心是首当其冲的重要因素。只要我们认真的做好每一天、用心的对待每一名学生、细心的学习每一个人的长处、不放弃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全心全意的奉献自己的光与热、不计较名与利,我敢肯定的说:我们绝对会有大的进步,我们的教育教学的能力会有质的飞跃的。

所以,让我们真心珍惜每次学习的机遇,好好把握今天的培训机会,自我加压奋力前行,成就自己非凡的人生吧。

时间会记住你的努力

小雨会看到你的勤奋

挥洒的汗水会绽放花的芳香

收获的知识会滋润心的颤动

用心就会迎来美丽的未来

勤奋就会展现魅力的明天

请大家提宝贵意见

谢谢各位同仁!


相关内容

  •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一) 王博 暑假里,读了<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感触良多.该书对怎样才能成为名师作了最好的注释.更为有价值的是该丛书正是要通过众多名师的亲身感受,如何听课.如何反思及品悟,启发老师们真正领悟名师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自己能努力就有可能成为 ...

  • 六年级上册计算练习
  • 陇川县小学数学"穆勒滚名师工作室"陇川一小工作小组优化练习设计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分数乘整数 1. 直接写得数. 11292 2 +3 = 18×3 = 10 ×3 = 32554 4 -5 = 7 ×21= 12 ×5 = 2. 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 921 ...

  •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2015年10月) 尊敬的王玉华老师,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真挚的友谊来自于不断的自我介绍,我叫武永生,今年31岁, 来自于河北省武安市第六中学,是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也是一名 副校长,非常感谢王老师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我能向在座的各位 专家名师学习提高,也非常感谢我们市教育局 ...

  • 名师面对面后的反思
  • 与名师面对面后的反思 穆棱市兴源小学 郑铁军 11月27日我有幸参加牡丹江名师培养展摩会,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看到,有象以赵昭老师为代表的牡市名师,更有以王传贤老师为代表的省级名师,他们不愧是语文教学的名师,他们可以说是我们全省.全市语文教师教学的引路者,他们不但形成了自 ...

  • 我们向名师学什么
  • 我们向名师学什么 时间:2012-07-22 13:12来源:<教育艺术> 作者:王全梅 点击: 161 次 一提"名师",我们会联想到充满教育智慧和艺术魅力的课堂教学,还会联想到包含了超前教育理念.激情四射的学术报告.何以这样联想?因为"名师" ...

  •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上)
  • 中国的教育改革正处于深水区和攻坚阶段.语文教育的改革虽然步履维艰但也正不可逆转地向前推进.胡锦涛同志在七月份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五项要求时强调"必须重视教育质量","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和出名师.育英才".毋庸置疑,语文教育 ...

  • 杭州学思教育语文1对1辅导之名师成长的三个关键词
  • 杭州人身边的中小学课外辅导专家 杭州学思教育语文1对1辅导之名师成长的三个关键词 何谓名师?名师即知名度高的教师,工作出色,教育效果好,为同仁所熟知,为学生所欢迎,为社会所认可,有相当的名气和威望.怎样才能成长为一位名师呢?我认为至少需要学会三个关键词:阅读.反思.合作. 一.阅读:名师成长的&qu ...

  • 名师热"的冷思考([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第3期)
  • 更新时间: 2011-04-12 15:25:22 摘   要:时下全国各地大兴"名师工程",广大教师对"名师"的推崇和追求热情高涨,名师研究也异常火爆,出现了盛极一时的"名师热"现象.然而,"名师热"也需要冷思考,面对 ...

  • 国家级教学名师马知恩讲解"怎样讲好一堂课"
  •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吕锦程)5月10日下午,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承办的陕西高校首届暨西电第四届新入职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培训班第二讲在北校区阶梯教室J112举办,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级教学名师马知恩教授受邀以"怎样讲好一堂课"为题为新入职教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来自陕西49所高校的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