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 (总第174期)
主持人话轮转换和话轮重叠现象分析
董 敏 王 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191)
摘 要:话轮转换被公认为会话分析的核心问题。话轮序列推动着会话的动态过程。本文根据美国会话分析学家提出的话轮转换理论,对2007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之际主持人的话轮转换和话论重叠现象进行系统性分析,进而为大众熟知的日常话语提供一个全新的语言学视角。
关键词:话轮;话轮转换;转换关联位置;重叠;话语分析[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6539(2009)10-0045-07
Analyzing Turn Taking and Turn Overlapping in Host Discourse
Dong Min / Wang B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Turn taking is generally acknowledged as the core of the theory of conversation analysis. Turn sequence essentially propels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in conversation. Based on the turn taking model proposed by the American conversation analysts, turn taking and turn overlapping in the host discourse at the countdown moment of 2007 Spring Festival Gala Evening is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Hence, well-known casual conversation can be approached academically.
Key words:turn ;turn-taking ;transition relevance place;overlap ;discourse analysis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一般有4~6人,因
一、引言
会话是最普通的日常现象,是最基本的话语形式。但会话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在交际中传递意义的动态合作过程(Richards ,1990:68)。因此,会话不是在非互动语境中的话语独白,也不是单向信息的传递,而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在这种动态的交际过程中,交际者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角色,即他们不断地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进行角色转换。美国会话分析学派将这种话语角色的转换称之为话轮转换(turn-taking )。
人是社会的人,人与他人的相互关系大多数情况下由会话维系,人的社会角色在会话中得
二、会话分析
此,在晚会开场白、新年倒计时和晚会闭幕时刻,主持人轮流送出新春祝福,即他们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连续进行角色转换,也就是话轮转换。本文运用Sacks 等人提出的话轮转换理论解析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之际6位主持人的会话交替过程,继而从话轮转换的角度分析主持人话轮转换和话论重叠现象。
[收稿日期] 2008 - 12 - 1
[作者简介] 董敏(1979 ~ ),女,山东曲阜人,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话语分
析、语用学、功能语言学。
王冰(1985 ~ ),女,河南安阳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话语分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 (总第174期) 以体现(Gee ,2000:36)。在现实的会话中,说话者与听话者通过运用言语形式和非言语形式实现会话,通过有规则制约的会话而达到表现自我、显示权威、关照他人以及调和关系的社会目的。因此,会话既是社会契约,又是人相互依存的必需(Brown & Yule,2000)。从表面上看,会话呈现随意和无序的迹象,实质上遵循约定俗成的规则而运行,正是在会话规则的制约下,会话具有实现人际间和谐或不协调交流的功能(王虹,2006:38)。
那么会话的社会目的及其协商功能又是如何实现的呢?关于会话分析,Fasold (2000:66)曾指出:“话轮转换是话语分析中的核心问题,并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因此,会话分析研究者们已达成共识,即会话分析研究的中心内容就是探讨人们在日常会话交际中如何进行话轮转换。在话轮转换研究方面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当属美国社会学家Harvey Sacks及其合作者Emmanuel Schegloff和Gail Jefferson。在对大量录制的会话进行详细研究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话语的组织受某种机制所控制,于1974年提出了话轮转换模式,从会话参与者的话轮转换方式中发掘会话结构的规则。由此,作为话语分析的一个分支领域(sub-field )(Schiffrin ,1988:253),会话分析便应运而生并得到长足发展。
三、话轮概念
话轮,顾名思义,交谈者轮流说的话,泛指说话人的话从开始到结束。话轮(turn )是Sacks 等提出的理论概念,但并未对它下过完整的定义。因此,会话分析研究者们在界定话轮时发生了一些分歧。据笔者观察,有如下几个有代表性的定义:
1.会话参与者在会话过程中所得到的一次说话权,以及从得到这个说话权开始到想放弃说话权或者不得不放弃说话权为止所说的话称为一个话轮 (Sacks ,et al.,1974)。
2.Harris 认为话轮是指说话人连续的谈话,在其说话之前之后都以沉默为标志(卢莉,2003:118~119)。
3.Goodwin 认为人们如果把话轮当作有固
定界限的稳定单位,就不能确切地描述话轮内部结构,因此,他主张话轮应该被视为有时间限制的过程,人们要从回答:“What is a turn?”转向回答 “When is a turn?”(卢莉,2003:119 )。
4.Edmondson 认为话轮这个术语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在会话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成为说话者的机会;二是指一个人作为讲话者时所说的话(Edmondson ,1981)。
5.话轮指会话中一个参与者在一定时间内连续说出的话,其前后为其他参与者的谈话也称作conversational turn(李延福,1996:846)。
6.话轮是在会话的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具有和发挥了某种交际功能的一番话,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双方的沉默等放弃话轮信号为标志(刘虹,1992;2004:46)。
综观上述定义,笔者认为话轮实质上具有两大特征,即语义连贯特征和交际互动特征,也就是说,话轮是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说出的连贯语义序列,其结尾预示说话者对话轮的放弃或者听话者对话轮的索求,双方行将发生言语角色转换。
这种认识与刘虹对其话轮定义的阐述(刘虹,2004:46)不谋而合,因此本文将采用刘虹的话轮定义。
受会话的场景、意图及说话者或听话者的角色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话轮有长有短。构成话轮的语言单位可以是单词、短语、句子或更大的语言单位。对此,Nofsinger (1991:80)明确提出话轮可由任意4种不同长度的话语单位构成,即独立的单词、不包含主谓结构的短语、非完整分句以及完整的句子。Fasold (2000:67)亦有相似的表述,他说:“英语中话轮的构成单位,至少包括下列句法单位,如单词、短语、小句和句子。”因此,话轮构成规则是Sacks 等人提出的话轮转换模式的两大规则之一。
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之际,6位主持人交替送出新年祝福,其话轮的典型构成单位是完整的句子。如:
例1:周涛:=我们分明已经感到春天的脚步在叩响我们每一颗心。
董卿:(1.0秒)让我们带着和美与和顺去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 (总第174期)迎接生活的希望与收获。
李咏:=让我们带着和睦与和顺去赢得生活的从容与自信。
张泽群:=朋友们,一个新的春天正走向我们,我们正在拥抱又一个崭新的春天。
四、话轮转换
C →N
OR
N →N-self
图1
OR
N-self ←…C →…
Turn
self (N-self )←…
该话轮转换规则可如图1所示。
1.话轮分配规则
Sacks 等人在分析会话录音材料并试图解释会话进行的方式时,提出(Sacks ,et al.,1974)会话是一个有序的过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话参与者在没有事先安排的情况下,一个接一个轮流说话;一般情况下,同一时间里,一次只有一个人讲话;虽然一个人一次说的话可长可短,不能预知何时结束,但是会话中很少出现重叠和沉默的现象;一般情况下,话轮的分配不是事先确定的,但话轮分配是有技巧的。
S a c k s 等人提出的话轮转换理论的第二个构成要素是话轮分配规则(the rule of turn allocation )。首先,他们认为话轮转换一般发生在转换关联位置(Transition Relevance Place,缩写为TRP ),即一个话轮可以识别的终止位置,也就是一个话轮构成单位( turn constructional unit )中受话者认为可以发生话轮转换的位置,如句子或分句的结尾处。
根据该规则,对于任何话轮的第一个话轮构成单位的第一个转换关联位置:
(1)如果在这个话轮中,当前说话者选择了下一个说话者,那么被选定的说话者有权而且必须接下去说话,话轮转换就发生在选定说话者时的第一个转换关联位置,即Current Speaker(C )→Next Speaker(N )。
(2)如果当前说话者没有选定下一个说话者,那么其他会话参与者可以自选(但不是必须自选),那么第一个自选者获得下一个话轮,话轮转换就发生在这个转换关联位置,即Next Speaker (N )→ Next Speaker-self(N-self )。
(3)如果当前说话者没有选定下一个说话者,其他会话参与者也未自选,那么当前说话者可以继续(但并非必须)说下去,直至有人自选为止,即Current Speaker(C )→…Next Speaker-如果在第一个话轮构成单位的第一个转换关联位置,规则(1)和(2)失败,规则(3)发生作用,那么在接下来的各个转换位置上(1)、(2)、(3)可以循环使用,直至话轮转换发生为止。
这套话轮分配规则是个有序的系统。“选择只能依次从头进行,不能跳跃,前一个规则控制下一个规则”(刘虹 2004:25,67)。
刘虹根据对汉语日常会话录音资料的分析,对这套规则作了部分修正(刘虹,2004:68~69)。她认为规则(1)是一种“应然”情况,而非“实然”,实际情况可细分为以下两种:
(a )如果现在的说话者选择了下一个说话者,但入选的说话者未接下去说话,那么现在的说话者应该继续说话。
(b )如果现在的说话者选择了下一个说话者,但入选的说话者未接下去说话,现在的说话者也未继续说话,那么其他的会话参与者可以自选。
根据以上规则,可以推断:会话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正常的话轮转换模式为A →B →A →B …… ;当会话参与者超过两人时,话轮则从第一个发话者依次交替进行。
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之际,6位主持人的位置依次如下:(朱军、周涛)→(李咏、董卿)→(张泽群、刘芳菲),由于主持人的话轮序列是根据其站立位置预先设定的,符合上述规则(1),因此其话轮分配序列可如图2所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 (总第174期)
这表明6位主持人的话轮分配是预先设定的,其会话过程按照预先设定的话轮序列顺利进行。换言之,6位主持人的话轮分配符合上述规则(1),即他们相互选定了各自的下一个说话者,被选定的说话者有权而且必须接下去说话,其他会话参与者无权说话。然而,我们来看一下6位主持人在晚会倒计时现场的实际话轮分配序列:
例2:朱军:亲爱的观众朋友们,零点的钟声马上要敲响了,一个崭新的春天,(0.5秒)即将到来。
李咏:(… … )
周涛:=我们分明已经感到春天的脚步在叩响我们每一颗心。
董卿:(1.0秒)让我们带着和美与和顺去迎接生活的希望与收获。
李咏:=让我们带着和睦与和顺去赢得生活的从容与自信。
张泽群:=朋友们,一个新的春天正走向我们,我们正在拥抱又一个崭新的春天。
刘芳菲:=随着春天钟声的敲响,让我们把对新春最衷心最美好的祝愿(0.4秒)
根据预先设定的话轮,朱军作为第一个发话者,他选定的下一个说话者是周涛,周涛接下去说话。周涛选定的下一个说话者是李咏,但李咏保持沉默,周涛也没有继续说下去,那么根据预先设定的话轮,应该董卿说话,但董卿在说话前停顿了一秒,原因就在于她在等应该说话的被选定者李咏说话,这便出现了刘虹修正的规则(b ),只不过董卿的自选依然是符合预先设定的话轮序列的自选。由此可以看出,董卿的停顿并非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忘记了台词,而是遵守话轮预先设定情况下的话轮分配规则。接下去,李咏继续说话,这表明为了弥补上一话轮的疏忽,他还是及时依循了话轮预先设定情况下的话轮分配规则。之后,张泽群和刘芳菲依次根据预先设定的话轮序列,遵照话轮分配规则(1),推动整个会话过程顺利进行。因而整个会话过程虽然出现了局部的“混乱”现象,但整体上还是井然有序的。
张泽群的话语是一幅完整的春联,包括上联、下联和横批,是一个完整的语义语法序列。而且,末尾音节和句内重读音节“和兴中华”延长,表明说话内容的完成及话轮的结束和放弃,由此在横批语句的末尾处出现了转换关联位置。
李咏便及时抓住了这个转换关联位置,开始发话。其话轮构成单位是一个不完整的主谓句——向现场及电视机旁的观众朋友们送出的新年祝福。但他祝福的内容还没有说完,其末尾语气词“啊”也是话语未完成的标记,而且属于慢速度话语,表明“尤其是……”的内容还远没有列举完,因此,该句子的末尾并未出现转换关联
来。
李咏:(……)
例3:张泽群:那么我跟芳菲也给大家送上一幅刚刚撰写的春联,我们的上联是“和睦:和美:和顺:和谐:户户(0.3秒)和谐迎新春。我们的下联是“兴业:兴财:兴国:兴家:人人李咏:啊……
朱军:亲爱的观众朋友们,零点的钟声马上要敲响了,一个崭新的春天,(0.5秒)即将到
2.转换关联位置的判断
在会话过程中,只有正确判断话轮的转换关联位置,即话轮的终止位置,话轮转换才能顺利进行,下一个说话者才能在恰当的时候开始说话,从而尽量避免或减少重叠和沉默。
对转换关联位置的判断要依赖放弃话轮信号。Duncan (1974)提出,判断放弃话轮的线索可从3个方面着手,即语法方面、副语言方面以及体势方面。OrestrÖm(1983:68)也从超音质、句法、语义、响度以及沉默性停顿5个方面提出了放弃话轮信号。刘虹(2004:74)根据对汉语会话的分析,认为放弃话轮线索主要有11个。
下面对本文语料作一具体分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 (总第174期)位置,并未出现说话者放弃话轮的信号。所以,接下来朱军的话语便构成了对其话语的打断,出现了会话过程中的打断现象。而且从其说话的内容看,并没有延续李咏话语中的祝福,而是开启了新的话语,将大家的注意力转向“马上要敲响的零点的钟声”,所以朱军的话语发生在转换关联位置以前,而且意在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属于非合作型故意打断(刘虹,2004:82)。
然而这种打断也并非全然故意。根据预先设定的话轮,张泽群和刘芳菲话轮结束之后,应该是朱军接下去说话,结果李咏却接过话轮,从而打乱了预先设定的话轮分配序列,由此朱军的“打断”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修正”,最后李咏没有再继续打断朱军的话语,而是停止说话,从而使问题得到纠正。
例4:张泽群:=朋友们,一个新的春天正走向我们,我们正在拥抱又一个崭新的春天。
刘芳菲:=随着春天钟声的敲响,让我们把对新春最衷心最美好的祝愿(0.4秒)
周涛:(0.4秒)播撒在祖国的大地上,喜迎花开中国年。
李咏: 播撒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目当中。
刘芳菲的话轮结束后,她放下话筒,与张泽群一起注视右侧的4位主持人。这属于典型的“说话者利用注视选择下一个说话者”(刘虹,2004:75),也是一种典型的话轮转换关联位置,意味着下一个话轮在右侧的4位主持人当中完成交接,但没有选定具体的接话者。按照预设话轮序列,朱军是第一个候选接话者,所以,周涛说话前停顿了0.4 秒,但朱军没有接替话轮,因此周涛最终自选成为下一个说话者。而接下来李咏为了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刘芳菲话轮的转换关联位置,由于没有选定具体的接话者,与周涛竞争话轮,从而出现话轮重叠现象(刘虹,2004:87)。
例5:朱军:来,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预备……
周涛: 还有15秒。叠:
句子的长度误认为话轮长度,句子的结尾误认为转换关联位置,从而出现话轮重叠;
(3)转换关联位置上的话轮竞争导致话轮重叠:
(a )在转换关联位置上,因未指定说话者,上一个说话者与下一个说话者两个人同时自选索取话轮引起重叠;
(b )在转换关联位置上,自选的说话者与被选定的说话者争夺话轮引起重叠;
(c )听话者预测说话者将要说的话语,在转换关联位置上,与说话者一起完成句子。
2007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之际,6位主持人话轮转换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话轮重叠。根据
根据会话的动态合作特点,S a c k s 等人(1974)从竞争话轮和转换关联位置判断失误两大方面提出了话轮重叠发生的原因。与话轮分配规则的研究相似,刘虹(2004:87~88)根据对汉语日常会话录音资料的分析,对这两大话轮重叠原因进行了细化,进一步揭示了话轮转换的动态磋商性和策略性。笔者概括如下:
(1)竞争话轮导致话轮重叠:
(a )竞争话轮故意打断,导致话轮重叠;(b )话轮转换出现时间差导致话轮重叠,即说话者放弃话轮后,听话者未马上开始下一个话轮,为打破沉默,上一个说话者继续说话,与下一个说话者稍迟开始的话重叠;
(c )添补话轮与指定话轮竞争,出现话轮重叠,即说话者放弃话轮后又补充说话,与选定的下一个说话者的发话重叠;
(2)转换关联位置判断失误导致话轮重五、话轮重叠
在新春倒计时前20秒的时间,朱军引领观众开始准备倒计时,“预备”以及他开始点头倒计时,说明他的话还没有结束,跟观众一起在等待最后的10秒,但这时候周涛却对其转换关联位置判断失误,插入话轮“还有15秒”。但“还有15秒”的主要意图在于提醒朱军跟观众一起倒计最后10秒的时间还差5秒钟,属于合作型故意打断(刘虹,2004:84)。
上述话轮重叠原因的探讨,可作如下具体分析。
例3:张泽群:那么我跟芳菲也给大家送上一幅刚刚撰写的春联,我们的上联是“和睦:和美:和顺:和谐:户户(0.3秒)和谐迎新春。我们的下联是“兴业:兴财:兴国:兴家:人人高兴:迎新春。”我们的横批是“和兴::中华”。
李咏:啊...
朱军:亲爱的观众朋友们,零点的钟声马上要敲响了,一个崭新的春天,(0.5秒)即将到来。
李咏:(……)
该话论转换中,张泽群的横批语句“和兴中华”末尾处出现了话轮转换关联位置,然而由于未指定说话者,在这一转换关联位置上出现了朱军和李咏同时索取话轮的竞争现象,因而导致了话轮重叠。当然,其根本原因可理解为预先设定的话轮分配序列的打乱和修正,这意味着话轮重叠具有恢复话轮秩序的作用。显然,这可归结为上述第三种重叠原因的第一种情况。
例4:张泽群:=朋友们,一个新的春天正走向我们,我们正在拥抱又一个崭新的春天。
刘芳菲:=随着春天钟声的敲响,让我们把对新春最衷心最美好的祝愿(0.4秒)
周涛:(0.4迎花开中国年。
李咏:播撒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目当中。
该话论转换中,张泽群和刘芳菲的话语开启新春祝愿,同时目光转向其他4位主持人,出现了典型的体态语转换关联位置。根据预先设定的话轮,朱军放弃了话轮的索取,周涛便接续刘芳菲的新春祝愿,然而李咏把周涛的第一个“播撒……”句的长度当作了其话轮长度,把她第一个“播撒……”句的结尾当作了转换关联位置,
(下转第37页)
从而导致了话轮重叠。可见,话轮重叠是索取话轮的一个有效策略,是推进话轮动态磋商的重要手段。显然,这可归结为上述第二种重叠原因。
例5:朱军:来,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预备……
周涛:还有15秒。该话论发生在新春倒计时前20秒之际,听到朱军说“预备……”,看到他在点头,周涛便预测朱军要引领观众开始准备最后10秒的新春倒计时,但事实是还有15秒,因此,周涛便及时抓住“预备……”末尾音节延长这一转换关联位置,插入话轮“还有15秒”,以便与朱军一起完成倒计时数数句子。这表明话轮重叠产生的认知机制在于话语参与者的理性判断和预测,具有明显的目标取向性。显然,这可归结为上述第三种重叠原因的第三种情况。
由此,笔者认为话轮重叠通常发生在转换关联位置,具有重建话轮秩序、索取话轮和实现会话目标的功能。另一方面,就推进话轮互动而言,话轮重叠不仅可以建构话轮参与者之间的对立关系,如例1和例2,同样可以建构话轮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或者联结关系,在会话目标的驱动下积极推进话轮互动,因而话轮转换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理性交际和目标取向交际,话轮参与者之间存在对立联结的多样化人际关系。
六、结语
本文依据话轮转换理论,系统解析了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的话轮转换模式和话轮控制策略,对主持人话轮研究提供了又一鲜明的例证。会话分析侧重探讨微观的话语互动结构,对支配整个话轮互动的理性会话交际原则未做探讨,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把会话分析的微观会话结构描述置于合作原则的互动性、目标性和理性交际的总体框架之下,基于宏观框架和微观结构的相互作用,构建层次性、动态性和认知性的会话分析模式。
加强个案研究和个性化因素的研究。参考文献:
[1]班荣学.论外语的交际能力与双语的翻译能力——兼
议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设置[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1).
[2]李煜,张锡九,张卓.200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
考试英译汉试题评估与答卷分析[J ].上海科技翻译,2003,(4).
[3]廖慧祥,杨树隽.重视翻译基本功从1995年研究生
试题的英译汉谈起[J ].上海科技翻译,1995,(3). [4]刘文瑛,詹晶辉.从大学生和研究生的蹩脚翻译看加
强翻译训练的必要性[J ].中国翻译,1998,(1).[5]秦晶晶,张锡九.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英语试题英泽汉部分评估和答卷分析[J ].上海科技翻译,2002,(4).
[6]曲燕. 英汉译学研究与硕士研究生翻译教学——论
“英汉翻译语言·文化对比研究”的科目理据[J ].教育探索,2006,(9).
[7]陶洪.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汉英翻译错误规律与教学研
.究[J ].上海科技翻译,2002,(2)
[8]杨真洪.论“英汉语言文化比较与翻译”的科目理据
[J ].外语教学,2004,(4).
[9]张季红.翻译——利用母语促进外语教学的有效手段
[J ].上海翻译,2005,(1).
[10]张良军,王庆华,王蕾.实用英汉语言对比教程[M ].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上接第57页)
参考文献:
[1] Brown, G. & G. Yule. Discourse Analysis[ M ].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2] Duncan, S. On the Structure of Speaker-auditor
Interaction during Speaking Turns. [J ] Language in Society ,1974,3 (2): 161~180.
[3] Edmondson, W. Spoken Discourse: A Model for Analysis
[M ]. London: Longman, 1981.
[4] Fasold, R.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M ].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5] Gee, J.P. 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 M ].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6] Nofsinger, R. E. Everyday Conversation[ M ].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91.
[7] OrestrÖm, B. Turn-taking in English Conversation [M ].
Lund, Gleerup, 1983.
[8] Richards, J.C. 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rix[ M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9] Sacks, H. Schegloff, E.A.& Jefferson, G. 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for (4): Conversation [J ]. Language ,1974,50 696~735.
[10] Schiffrin, D. Conversation Analysis[A ]. In Frederick, J.
N. (ed. ). Linguistics: The Cambridge Survey IV: Language: The SocioCultural Context[C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11] 李延福. 国外语言学通观[M ]. 济南:山东教育出
版社, 1996.
[12] 刘虹. 话轮非话轮和半话轮的区分[J ]. 外语教学
与研究,1992,(3):17~18.
[13] 刘虹. 会话结构分析[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4] 卢莉. 话轮:英语会话的言语转换机制[J ]. 深圳大
学学报,2003,(3):118~121.
[15] 王虹. 戏剧文体分析——话语分析的方法[ M ]. 上
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 (总第174期)
主持人话轮转换和话轮重叠现象分析
董 敏 王 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191)
摘 要:话轮转换被公认为会话分析的核心问题。话轮序列推动着会话的动态过程。本文根据美国会话分析学家提出的话轮转换理论,对2007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之际主持人的话轮转换和话论重叠现象进行系统性分析,进而为大众熟知的日常话语提供一个全新的语言学视角。
关键词:话轮;话轮转换;转换关联位置;重叠;话语分析[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6539(2009)10-0045-07
Analyzing Turn Taking and Turn Overlapping in Host Discourse
Dong Min / Wang B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Turn taking is generally acknowledged as the core of the theory of conversation analysis. Turn sequence essentially propels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in conversation. Based on the turn taking model proposed by the American conversation analysts, turn taking and turn overlapping in the host discourse at the countdown moment of 2007 Spring Festival Gala Evening is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Hence, well-known casual conversation can be approached academically.
Key words:turn ;turn-taking ;transition relevance place;overlap ;discourse analysis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一般有4~6人,因
一、引言
会话是最普通的日常现象,是最基本的话语形式。但会话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在交际中传递意义的动态合作过程(Richards ,1990:68)。因此,会话不是在非互动语境中的话语独白,也不是单向信息的传递,而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在这种动态的交际过程中,交际者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角色,即他们不断地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进行角色转换。美国会话分析学派将这种话语角色的转换称之为话轮转换(turn-taking )。
人是社会的人,人与他人的相互关系大多数情况下由会话维系,人的社会角色在会话中得
二、会话分析
此,在晚会开场白、新年倒计时和晚会闭幕时刻,主持人轮流送出新春祝福,即他们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连续进行角色转换,也就是话轮转换。本文运用Sacks 等人提出的话轮转换理论解析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之际6位主持人的会话交替过程,继而从话轮转换的角度分析主持人话轮转换和话论重叠现象。
[收稿日期] 2008 - 12 - 1
[作者简介] 董敏(1979 ~ ),女,山东曲阜人,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话语分
析、语用学、功能语言学。
王冰(1985 ~ ),女,河南安阳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话语分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 (总第174期) 以体现(Gee ,2000:36)。在现实的会话中,说话者与听话者通过运用言语形式和非言语形式实现会话,通过有规则制约的会话而达到表现自我、显示权威、关照他人以及调和关系的社会目的。因此,会话既是社会契约,又是人相互依存的必需(Brown & Yule,2000)。从表面上看,会话呈现随意和无序的迹象,实质上遵循约定俗成的规则而运行,正是在会话规则的制约下,会话具有实现人际间和谐或不协调交流的功能(王虹,2006:38)。
那么会话的社会目的及其协商功能又是如何实现的呢?关于会话分析,Fasold (2000:66)曾指出:“话轮转换是话语分析中的核心问题,并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因此,会话分析研究者们已达成共识,即会话分析研究的中心内容就是探讨人们在日常会话交际中如何进行话轮转换。在话轮转换研究方面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当属美国社会学家Harvey Sacks及其合作者Emmanuel Schegloff和Gail Jefferson。在对大量录制的会话进行详细研究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话语的组织受某种机制所控制,于1974年提出了话轮转换模式,从会话参与者的话轮转换方式中发掘会话结构的规则。由此,作为话语分析的一个分支领域(sub-field )(Schiffrin ,1988:253),会话分析便应运而生并得到长足发展。
三、话轮概念
话轮,顾名思义,交谈者轮流说的话,泛指说话人的话从开始到结束。话轮(turn )是Sacks 等提出的理论概念,但并未对它下过完整的定义。因此,会话分析研究者们在界定话轮时发生了一些分歧。据笔者观察,有如下几个有代表性的定义:
1.会话参与者在会话过程中所得到的一次说话权,以及从得到这个说话权开始到想放弃说话权或者不得不放弃说话权为止所说的话称为一个话轮 (Sacks ,et al.,1974)。
2.Harris 认为话轮是指说话人连续的谈话,在其说话之前之后都以沉默为标志(卢莉,2003:118~119)。
3.Goodwin 认为人们如果把话轮当作有固
定界限的稳定单位,就不能确切地描述话轮内部结构,因此,他主张话轮应该被视为有时间限制的过程,人们要从回答:“What is a turn?”转向回答 “When is a turn?”(卢莉,2003:119 )。
4.Edmondson 认为话轮这个术语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在会话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成为说话者的机会;二是指一个人作为讲话者时所说的话(Edmondson ,1981)。
5.话轮指会话中一个参与者在一定时间内连续说出的话,其前后为其他参与者的谈话也称作conversational turn(李延福,1996:846)。
6.话轮是在会话的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具有和发挥了某种交际功能的一番话,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双方的沉默等放弃话轮信号为标志(刘虹,1992;2004:46)。
综观上述定义,笔者认为话轮实质上具有两大特征,即语义连贯特征和交际互动特征,也就是说,话轮是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说出的连贯语义序列,其结尾预示说话者对话轮的放弃或者听话者对话轮的索求,双方行将发生言语角色转换。
这种认识与刘虹对其话轮定义的阐述(刘虹,2004:46)不谋而合,因此本文将采用刘虹的话轮定义。
受会话的场景、意图及说话者或听话者的角色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话轮有长有短。构成话轮的语言单位可以是单词、短语、句子或更大的语言单位。对此,Nofsinger (1991:80)明确提出话轮可由任意4种不同长度的话语单位构成,即独立的单词、不包含主谓结构的短语、非完整分句以及完整的句子。Fasold (2000:67)亦有相似的表述,他说:“英语中话轮的构成单位,至少包括下列句法单位,如单词、短语、小句和句子。”因此,话轮构成规则是Sacks 等人提出的话轮转换模式的两大规则之一。
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之际,6位主持人交替送出新年祝福,其话轮的典型构成单位是完整的句子。如:
例1:周涛:=我们分明已经感到春天的脚步在叩响我们每一颗心。
董卿:(1.0秒)让我们带着和美与和顺去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 (总第174期)迎接生活的希望与收获。
李咏:=让我们带着和睦与和顺去赢得生活的从容与自信。
张泽群:=朋友们,一个新的春天正走向我们,我们正在拥抱又一个崭新的春天。
四、话轮转换
C →N
OR
N →N-self
图1
OR
N-self ←…C →…
Turn
self (N-self )←…
该话轮转换规则可如图1所示。
1.话轮分配规则
Sacks 等人在分析会话录音材料并试图解释会话进行的方式时,提出(Sacks ,et al.,1974)会话是一个有序的过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话参与者在没有事先安排的情况下,一个接一个轮流说话;一般情况下,同一时间里,一次只有一个人讲话;虽然一个人一次说的话可长可短,不能预知何时结束,但是会话中很少出现重叠和沉默的现象;一般情况下,话轮的分配不是事先确定的,但话轮分配是有技巧的。
S a c k s 等人提出的话轮转换理论的第二个构成要素是话轮分配规则(the rule of turn allocation )。首先,他们认为话轮转换一般发生在转换关联位置(Transition Relevance Place,缩写为TRP ),即一个话轮可以识别的终止位置,也就是一个话轮构成单位( turn constructional unit )中受话者认为可以发生话轮转换的位置,如句子或分句的结尾处。
根据该规则,对于任何话轮的第一个话轮构成单位的第一个转换关联位置:
(1)如果在这个话轮中,当前说话者选择了下一个说话者,那么被选定的说话者有权而且必须接下去说话,话轮转换就发生在选定说话者时的第一个转换关联位置,即Current Speaker(C )→Next Speaker(N )。
(2)如果当前说话者没有选定下一个说话者,那么其他会话参与者可以自选(但不是必须自选),那么第一个自选者获得下一个话轮,话轮转换就发生在这个转换关联位置,即Next Speaker (N )→ Next Speaker-self(N-self )。
(3)如果当前说话者没有选定下一个说话者,其他会话参与者也未自选,那么当前说话者可以继续(但并非必须)说下去,直至有人自选为止,即Current Speaker(C )→…Next Speaker-如果在第一个话轮构成单位的第一个转换关联位置,规则(1)和(2)失败,规则(3)发生作用,那么在接下来的各个转换位置上(1)、(2)、(3)可以循环使用,直至话轮转换发生为止。
这套话轮分配规则是个有序的系统。“选择只能依次从头进行,不能跳跃,前一个规则控制下一个规则”(刘虹 2004:25,67)。
刘虹根据对汉语日常会话录音资料的分析,对这套规则作了部分修正(刘虹,2004:68~69)。她认为规则(1)是一种“应然”情况,而非“实然”,实际情况可细分为以下两种:
(a )如果现在的说话者选择了下一个说话者,但入选的说话者未接下去说话,那么现在的说话者应该继续说话。
(b )如果现在的说话者选择了下一个说话者,但入选的说话者未接下去说话,现在的说话者也未继续说话,那么其他的会话参与者可以自选。
根据以上规则,可以推断:会话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正常的话轮转换模式为A →B →A →B …… ;当会话参与者超过两人时,话轮则从第一个发话者依次交替进行。
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之际,6位主持人的位置依次如下:(朱军、周涛)→(李咏、董卿)→(张泽群、刘芳菲),由于主持人的话轮序列是根据其站立位置预先设定的,符合上述规则(1),因此其话轮分配序列可如图2所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 (总第174期)
这表明6位主持人的话轮分配是预先设定的,其会话过程按照预先设定的话轮序列顺利进行。换言之,6位主持人的话轮分配符合上述规则(1),即他们相互选定了各自的下一个说话者,被选定的说话者有权而且必须接下去说话,其他会话参与者无权说话。然而,我们来看一下6位主持人在晚会倒计时现场的实际话轮分配序列:
例2:朱军:亲爱的观众朋友们,零点的钟声马上要敲响了,一个崭新的春天,(0.5秒)即将到来。
李咏:(… … )
周涛:=我们分明已经感到春天的脚步在叩响我们每一颗心。
董卿:(1.0秒)让我们带着和美与和顺去迎接生活的希望与收获。
李咏:=让我们带着和睦与和顺去赢得生活的从容与自信。
张泽群:=朋友们,一个新的春天正走向我们,我们正在拥抱又一个崭新的春天。
刘芳菲:=随着春天钟声的敲响,让我们把对新春最衷心最美好的祝愿(0.4秒)
根据预先设定的话轮,朱军作为第一个发话者,他选定的下一个说话者是周涛,周涛接下去说话。周涛选定的下一个说话者是李咏,但李咏保持沉默,周涛也没有继续说下去,那么根据预先设定的话轮,应该董卿说话,但董卿在说话前停顿了一秒,原因就在于她在等应该说话的被选定者李咏说话,这便出现了刘虹修正的规则(b ),只不过董卿的自选依然是符合预先设定的话轮序列的自选。由此可以看出,董卿的停顿并非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忘记了台词,而是遵守话轮预先设定情况下的话轮分配规则。接下去,李咏继续说话,这表明为了弥补上一话轮的疏忽,他还是及时依循了话轮预先设定情况下的话轮分配规则。之后,张泽群和刘芳菲依次根据预先设定的话轮序列,遵照话轮分配规则(1),推动整个会话过程顺利进行。因而整个会话过程虽然出现了局部的“混乱”现象,但整体上还是井然有序的。
张泽群的话语是一幅完整的春联,包括上联、下联和横批,是一个完整的语义语法序列。而且,末尾音节和句内重读音节“和兴中华”延长,表明说话内容的完成及话轮的结束和放弃,由此在横批语句的末尾处出现了转换关联位置。
李咏便及时抓住了这个转换关联位置,开始发话。其话轮构成单位是一个不完整的主谓句——向现场及电视机旁的观众朋友们送出的新年祝福。但他祝福的内容还没有说完,其末尾语气词“啊”也是话语未完成的标记,而且属于慢速度话语,表明“尤其是……”的内容还远没有列举完,因此,该句子的末尾并未出现转换关联
来。
李咏:(……)
例3:张泽群:那么我跟芳菲也给大家送上一幅刚刚撰写的春联,我们的上联是“和睦:和美:和顺:和谐:户户(0.3秒)和谐迎新春。我们的下联是“兴业:兴财:兴国:兴家:人人李咏:啊……
朱军:亲爱的观众朋友们,零点的钟声马上要敲响了,一个崭新的春天,(0.5秒)即将到
2.转换关联位置的判断
在会话过程中,只有正确判断话轮的转换关联位置,即话轮的终止位置,话轮转换才能顺利进行,下一个说话者才能在恰当的时候开始说话,从而尽量避免或减少重叠和沉默。
对转换关联位置的判断要依赖放弃话轮信号。Duncan (1974)提出,判断放弃话轮的线索可从3个方面着手,即语法方面、副语言方面以及体势方面。OrestrÖm(1983:68)也从超音质、句法、语义、响度以及沉默性停顿5个方面提出了放弃话轮信号。刘虹(2004:74)根据对汉语会话的分析,认为放弃话轮线索主要有11个。
下面对本文语料作一具体分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 (总第174期)位置,并未出现说话者放弃话轮的信号。所以,接下来朱军的话语便构成了对其话语的打断,出现了会话过程中的打断现象。而且从其说话的内容看,并没有延续李咏话语中的祝福,而是开启了新的话语,将大家的注意力转向“马上要敲响的零点的钟声”,所以朱军的话语发生在转换关联位置以前,而且意在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属于非合作型故意打断(刘虹,2004:82)。
然而这种打断也并非全然故意。根据预先设定的话轮,张泽群和刘芳菲话轮结束之后,应该是朱军接下去说话,结果李咏却接过话轮,从而打乱了预先设定的话轮分配序列,由此朱军的“打断”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修正”,最后李咏没有再继续打断朱军的话语,而是停止说话,从而使问题得到纠正。
例4:张泽群:=朋友们,一个新的春天正走向我们,我们正在拥抱又一个崭新的春天。
刘芳菲:=随着春天钟声的敲响,让我们把对新春最衷心最美好的祝愿(0.4秒)
周涛:(0.4秒)播撒在祖国的大地上,喜迎花开中国年。
李咏: 播撒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目当中。
刘芳菲的话轮结束后,她放下话筒,与张泽群一起注视右侧的4位主持人。这属于典型的“说话者利用注视选择下一个说话者”(刘虹,2004:75),也是一种典型的话轮转换关联位置,意味着下一个话轮在右侧的4位主持人当中完成交接,但没有选定具体的接话者。按照预设话轮序列,朱军是第一个候选接话者,所以,周涛说话前停顿了0.4 秒,但朱军没有接替话轮,因此周涛最终自选成为下一个说话者。而接下来李咏为了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刘芳菲话轮的转换关联位置,由于没有选定具体的接话者,与周涛竞争话轮,从而出现话轮重叠现象(刘虹,2004:87)。
例5:朱军:来,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预备……
周涛: 还有15秒。叠:
句子的长度误认为话轮长度,句子的结尾误认为转换关联位置,从而出现话轮重叠;
(3)转换关联位置上的话轮竞争导致话轮重叠:
(a )在转换关联位置上,因未指定说话者,上一个说话者与下一个说话者两个人同时自选索取话轮引起重叠;
(b )在转换关联位置上,自选的说话者与被选定的说话者争夺话轮引起重叠;
(c )听话者预测说话者将要说的话语,在转换关联位置上,与说话者一起完成句子。
2007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之际,6位主持人话轮转换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话轮重叠。根据
根据会话的动态合作特点,S a c k s 等人(1974)从竞争话轮和转换关联位置判断失误两大方面提出了话轮重叠发生的原因。与话轮分配规则的研究相似,刘虹(2004:87~88)根据对汉语日常会话录音资料的分析,对这两大话轮重叠原因进行了细化,进一步揭示了话轮转换的动态磋商性和策略性。笔者概括如下:
(1)竞争话轮导致话轮重叠:
(a )竞争话轮故意打断,导致话轮重叠;(b )话轮转换出现时间差导致话轮重叠,即说话者放弃话轮后,听话者未马上开始下一个话轮,为打破沉默,上一个说话者继续说话,与下一个说话者稍迟开始的话重叠;
(c )添补话轮与指定话轮竞争,出现话轮重叠,即说话者放弃话轮后又补充说话,与选定的下一个说话者的发话重叠;
(2)转换关联位置判断失误导致话轮重五、话轮重叠
在新春倒计时前20秒的时间,朱军引领观众开始准备倒计时,“预备”以及他开始点头倒计时,说明他的话还没有结束,跟观众一起在等待最后的10秒,但这时候周涛却对其转换关联位置判断失误,插入话轮“还有15秒”。但“还有15秒”的主要意图在于提醒朱军跟观众一起倒计最后10秒的时间还差5秒钟,属于合作型故意打断(刘虹,2004:84)。
上述话轮重叠原因的探讨,可作如下具体分析。
例3:张泽群:那么我跟芳菲也给大家送上一幅刚刚撰写的春联,我们的上联是“和睦:和美:和顺:和谐:户户(0.3秒)和谐迎新春。我们的下联是“兴业:兴财:兴国:兴家:人人高兴:迎新春。”我们的横批是“和兴::中华”。
李咏:啊...
朱军:亲爱的观众朋友们,零点的钟声马上要敲响了,一个崭新的春天,(0.5秒)即将到来。
李咏:(……)
该话论转换中,张泽群的横批语句“和兴中华”末尾处出现了话轮转换关联位置,然而由于未指定说话者,在这一转换关联位置上出现了朱军和李咏同时索取话轮的竞争现象,因而导致了话轮重叠。当然,其根本原因可理解为预先设定的话轮分配序列的打乱和修正,这意味着话轮重叠具有恢复话轮秩序的作用。显然,这可归结为上述第三种重叠原因的第一种情况。
例4:张泽群:=朋友们,一个新的春天正走向我们,我们正在拥抱又一个崭新的春天。
刘芳菲:=随着春天钟声的敲响,让我们把对新春最衷心最美好的祝愿(0.4秒)
周涛:(0.4迎花开中国年。
李咏:播撒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目当中。
该话论转换中,张泽群和刘芳菲的话语开启新春祝愿,同时目光转向其他4位主持人,出现了典型的体态语转换关联位置。根据预先设定的话轮,朱军放弃了话轮的索取,周涛便接续刘芳菲的新春祝愿,然而李咏把周涛的第一个“播撒……”句的长度当作了其话轮长度,把她第一个“播撒……”句的结尾当作了转换关联位置,
(下转第37页)
从而导致了话轮重叠。可见,话轮重叠是索取话轮的一个有效策略,是推进话轮动态磋商的重要手段。显然,这可归结为上述第二种重叠原因。
例5:朱军:来,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预备……
周涛:还有15秒。该话论发生在新春倒计时前20秒之际,听到朱军说“预备……”,看到他在点头,周涛便预测朱军要引领观众开始准备最后10秒的新春倒计时,但事实是还有15秒,因此,周涛便及时抓住“预备……”末尾音节延长这一转换关联位置,插入话轮“还有15秒”,以便与朱军一起完成倒计时数数句子。这表明话轮重叠产生的认知机制在于话语参与者的理性判断和预测,具有明显的目标取向性。显然,这可归结为上述第三种重叠原因的第三种情况。
由此,笔者认为话轮重叠通常发生在转换关联位置,具有重建话轮秩序、索取话轮和实现会话目标的功能。另一方面,就推进话轮互动而言,话轮重叠不仅可以建构话轮参与者之间的对立关系,如例1和例2,同样可以建构话轮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或者联结关系,在会话目标的驱动下积极推进话轮互动,因而话轮转换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理性交际和目标取向交际,话轮参与者之间存在对立联结的多样化人际关系。
六、结语
本文依据话轮转换理论,系统解析了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的话轮转换模式和话轮控制策略,对主持人话轮研究提供了又一鲜明的例证。会话分析侧重探讨微观的话语互动结构,对支配整个话轮互动的理性会话交际原则未做探讨,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把会话分析的微观会话结构描述置于合作原则的互动性、目标性和理性交际的总体框架之下,基于宏观框架和微观结构的相互作用,构建层次性、动态性和认知性的会话分析模式。
加强个案研究和个性化因素的研究。参考文献:
[1]班荣学.论外语的交际能力与双语的翻译能力——兼
议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设置[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1).
[2]李煜,张锡九,张卓.200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
考试英译汉试题评估与答卷分析[J ].上海科技翻译,2003,(4).
[3]廖慧祥,杨树隽.重视翻译基本功从1995年研究生
试题的英译汉谈起[J ].上海科技翻译,1995,(3). [4]刘文瑛,詹晶辉.从大学生和研究生的蹩脚翻译看加
强翻译训练的必要性[J ].中国翻译,1998,(1).[5]秦晶晶,张锡九.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英语试题英泽汉部分评估和答卷分析[J ].上海科技翻译,2002,(4).
[6]曲燕. 英汉译学研究与硕士研究生翻译教学——论
“英汉翻译语言·文化对比研究”的科目理据[J ].教育探索,2006,(9).
[7]陶洪.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汉英翻译错误规律与教学研
.究[J ].上海科技翻译,2002,(2)
[8]杨真洪.论“英汉语言文化比较与翻译”的科目理据
[J ].外语教学,2004,(4).
[9]张季红.翻译——利用母语促进外语教学的有效手段
[J ].上海翻译,2005,(1).
[10]张良军,王庆华,王蕾.实用英汉语言对比教程[M ].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上接第57页)
参考文献:
[1] Brown, G. & G. Yule. Discourse Analysis[ M ].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2] Duncan, S. On the Structure of Speaker-auditor
Interaction during Speaking Turns. [J ] Language in Society ,1974,3 (2): 161~180.
[3] Edmondson, W. Spoken Discourse: A Model for Analysis
[M ]. London: Longman, 1981.
[4] Fasold, R.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M ].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5] Gee, J.P. 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 M ].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6] Nofsinger, R. E. Everyday Conversation[ M ].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91.
[7] OrestrÖm, B. Turn-taking in English Conversation [M ].
Lund, Gleerup, 1983.
[8] Richards, J.C. 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rix[ M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9] Sacks, H. Schegloff, E.A.& Jefferson, G. 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for (4): Conversation [J ]. Language ,1974,50 696~735.
[10] Schiffrin, D. Conversation Analysis[A ]. In Frederick, J.
N. (ed. ). Linguistics: The Cambridge Survey IV: Language: The SocioCultural Context[C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11] 李延福. 国外语言学通观[M ]. 济南:山东教育出
版社, 1996.
[12] 刘虹. 话轮非话轮和半话轮的区分[J ]. 外语教学
与研究,1992,(3):17~18.
[13] 刘虹. 会话结构分析[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4] 卢莉. 话轮:英语会话的言语转换机制[J ]. 深圳大
学学报,2003,(3):118~121.
[15] 王虹. 戏剧文体分析——话语分析的方法[ M ]. 上
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