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化运动问题简要述评

  摘要:近几年来,中国的“三农”问题成了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同的学者也不断地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积极地探索农业发展道路。20世纪50年代中国进行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也是探索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道路。本文试图从各学者对合作化道路原因的研究,地方性研究到合作化问题启示的研究这几个方面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研究做一总结梳理,分别概述这几个问题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农业合作化运动;若干问题;分析评论   一、 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的原因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农业生产关系方面进行的一场革命运动,它仅仅经过几年的时间就改变了土改后形成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村的集体化。1956年农业合作化出现了高潮。关于农业合作化道路的原因,学术界多有论述,目前理论界对于农业合作化之所以能顺利实施的解释大致有如下两种: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自上而下的推动对于农业合作化的快速完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如吴玉梅认为农业合作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具有以运动的模式推进、以多种形式开展、以权威主体领导、以灵活的方式进行等特点。第二种观点则从农民心理和行为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传统文化中的均平、唯上、认同与归属、需求与压力等方面共同作用,使农民在行为选择上没有拒绝合作化,从而推动了合作化运动的全面开展,如孟富国在其文中称:建国初期,农民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农业合作化存在着复杂的心态。常明明认为,我国实行农业合作化分为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原因,客观方面: 1.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使贫下中农不仅不能扩大再生产,甚至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这就决定了他们有组织起来的要求。2.发展重工业需要从农业上面积累资金,而我国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很难满足要求,因此只有实现合作化,才能满足工业化的发展要求。主观方面的原因:一部分党员干部夸大了农民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和两极分化情况,过分强调两个阶段、两条道路的斗争。   二、对农业合作化的地方性研究   刘洪升对河北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他分两个阶段考察了河北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过程,论述了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原因,在指出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的同时,充分肯定了河北省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成就。文中还对河北省一批受到毛泽东赞扬的闻名全国的办社典型作了分析,指出它们不仅对河北省甚至对全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都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   徐腊梅对江西农业化合作运动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分别从互助组和初级社阶段, 省委采取积极领导、稳步推进的方针,江西农业合作化呈现稳步发展态势;就江西省委对中央农业合作化道路决策的贯彻情况而言,江西农业合作化运动则以1955年7月毛泽东严厉批判“小脚女人式”的“右倾保守思想”为分界线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呈稳步发展态势,而后一阶段,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省委紧跟形势,超速推进,江西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冒进中迅速走向高潮。从江西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失误来看,超越当时的国情、省情,人为地加快和拔高合作化进程必然会受到惩罚,蒙受损失。   张勇对湖南长沙县的农业合作化进行了研究,他分析了长沙县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思想前奏,互助运动的兴起,从互助组到初级社的转折,初级社的发展在挫折中前行,大办高级社等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历程,而且还分析了长沙县农业合作化时期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   常利兵对山西农业合作化期间农民的生活做了相关研究,对于山西的合作化运动,作者以1949年5月山西省全境解放至1957年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为时间轴,按照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历史阶段展开论述。从土地、劳动和观念三个方面探讨了农业合作化时期山西省农民生产生活的具体变化及其影响。   宿秀娟在《山东省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一文中研究了山东省农业合作化的始末,对山东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由来和背景做了阐述。她以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种形式为线索,结合中国共产党对农业合作化的指导思想的演变将其运动分为初步兴起、全面展开和骤然高涨三个阶段。并且在其文中对山东省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经验教训及成就作了阐述。   其它地区性研究的成果还有很多,如许永杰的《福建农业合作化历史》一书,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的《湖北农业合作化》一书等等。   三、对农业合作化的分析评论   通过农业合作化这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党中央提出通过互助合作的形式对我国个休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这个基本方向是正确的。它的功绩在于把广大农民的个体经济改造成了集体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物质保证。而且在全国范围内的合作化避免了两极分化。但是1956年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后期,也陷入“左”的偏向,出现了急躁冒进。   对于农业合作化的评价问题,在汪青松的研究文献中,他把建国以来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认为建国以来农村的发展中其实有三个飞跃。他把农业合作化运动看作第一个飞跃,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建立使农业生产力获得解放,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的发展;所以可以看出农业合作化运动积极作用的一面,正确认识农业合作化运动积极的方面,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十年来,在该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经过梳理,成果丰硕,而且在诸多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是,不少论著对档案资料的搜集和利用还不够充分,特别是对一些重要史实过于依赖回忆性史料,未能进行细致考订。不少论著往往偏重于从理论出发来演绎历史, 忽视对历史进行具体而深入的考察。为了进一步深化农业合作化研究,今后应进一步挖掘和整理档案资料,加强对一些重要史实的考订工作, 深入挖掘一些尚未披露的历史细节;应从历史实际出发全面地再现历史,注意反映历史的多样性、曲折性和复杂性,努力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和某些深层次的规律;应大力开展农业合作化的区域研究,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研究。(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史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张莺《从经济视角看农业合作化高潮出现的原因》,[经济与社会发展],[J]2012(10)   [2]罗红云《新中国农业合作化相对顺利实施原因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J]2010(06)   [3]常明明《农业合作化问题研究综述》,[财经政法资讯],[J]2002(03)   [4]王峰《农业合作化运动再认识-以社会整合为视角》,[许昌学院学报],[J]2010(03)   [5]佘君,丁桂平《必然还是偶然?―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原因再探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   [6]李广《为什么要合作化?》,[社会主义研究],[J]2009(06)   [7]刘惠新、段文忠《农业合作化运动失误原因再探》,[J][华中农业大家学报],2005

  摘要:近几年来,中国的“三农”问题成了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同的学者也不断地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积极地探索农业发展道路。20世纪50年代中国进行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也是探索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道路。本文试图从各学者对合作化道路原因的研究,地方性研究到合作化问题启示的研究这几个方面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研究做一总结梳理,分别概述这几个问题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农业合作化运动;若干问题;分析评论   一、 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的原因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农业生产关系方面进行的一场革命运动,它仅仅经过几年的时间就改变了土改后形成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村的集体化。1956年农业合作化出现了高潮。关于农业合作化道路的原因,学术界多有论述,目前理论界对于农业合作化之所以能顺利实施的解释大致有如下两种: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自上而下的推动对于农业合作化的快速完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如吴玉梅认为农业合作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具有以运动的模式推进、以多种形式开展、以权威主体领导、以灵活的方式进行等特点。第二种观点则从农民心理和行为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传统文化中的均平、唯上、认同与归属、需求与压力等方面共同作用,使农民在行为选择上没有拒绝合作化,从而推动了合作化运动的全面开展,如孟富国在其文中称:建国初期,农民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农业合作化存在着复杂的心态。常明明认为,我国实行农业合作化分为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原因,客观方面: 1.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使贫下中农不仅不能扩大再生产,甚至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这就决定了他们有组织起来的要求。2.发展重工业需要从农业上面积累资金,而我国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很难满足要求,因此只有实现合作化,才能满足工业化的发展要求。主观方面的原因:一部分党员干部夸大了农民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和两极分化情况,过分强调两个阶段、两条道路的斗争。   二、对农业合作化的地方性研究   刘洪升对河北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他分两个阶段考察了河北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过程,论述了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原因,在指出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的同时,充分肯定了河北省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成就。文中还对河北省一批受到毛泽东赞扬的闻名全国的办社典型作了分析,指出它们不仅对河北省甚至对全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都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   徐腊梅对江西农业化合作运动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分别从互助组和初级社阶段, 省委采取积极领导、稳步推进的方针,江西农业合作化呈现稳步发展态势;就江西省委对中央农业合作化道路决策的贯彻情况而言,江西农业合作化运动则以1955年7月毛泽东严厉批判“小脚女人式”的“右倾保守思想”为分界线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呈稳步发展态势,而后一阶段,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省委紧跟形势,超速推进,江西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冒进中迅速走向高潮。从江西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失误来看,超越当时的国情、省情,人为地加快和拔高合作化进程必然会受到惩罚,蒙受损失。   张勇对湖南长沙县的农业合作化进行了研究,他分析了长沙县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思想前奏,互助运动的兴起,从互助组到初级社的转折,初级社的发展在挫折中前行,大办高级社等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历程,而且还分析了长沙县农业合作化时期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   常利兵对山西农业合作化期间农民的生活做了相关研究,对于山西的合作化运动,作者以1949年5月山西省全境解放至1957年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为时间轴,按照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历史阶段展开论述。从土地、劳动和观念三个方面探讨了农业合作化时期山西省农民生产生活的具体变化及其影响。   宿秀娟在《山东省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一文中研究了山东省农业合作化的始末,对山东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由来和背景做了阐述。她以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种形式为线索,结合中国共产党对农业合作化的指导思想的演变将其运动分为初步兴起、全面展开和骤然高涨三个阶段。并且在其文中对山东省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经验教训及成就作了阐述。   其它地区性研究的成果还有很多,如许永杰的《福建农业合作化历史》一书,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的《湖北农业合作化》一书等等。   三、对农业合作化的分析评论   通过农业合作化这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党中央提出通过互助合作的形式对我国个休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这个基本方向是正确的。它的功绩在于把广大农民的个体经济改造成了集体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物质保证。而且在全国范围内的合作化避免了两极分化。但是1956年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后期,也陷入“左”的偏向,出现了急躁冒进。   对于农业合作化的评价问题,在汪青松的研究文献中,他把建国以来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认为建国以来农村的发展中其实有三个飞跃。他把农业合作化运动看作第一个飞跃,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建立使农业生产力获得解放,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的发展;所以可以看出农业合作化运动积极作用的一面,正确认识农业合作化运动积极的方面,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十年来,在该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经过梳理,成果丰硕,而且在诸多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是,不少论著对档案资料的搜集和利用还不够充分,特别是对一些重要史实过于依赖回忆性史料,未能进行细致考订。不少论著往往偏重于从理论出发来演绎历史, 忽视对历史进行具体而深入的考察。为了进一步深化农业合作化研究,今后应进一步挖掘和整理档案资料,加强对一些重要史实的考订工作, 深入挖掘一些尚未披露的历史细节;应从历史实际出发全面地再现历史,注意反映历史的多样性、曲折性和复杂性,努力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和某些深层次的规律;应大力开展农业合作化的区域研究,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研究。(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史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张莺《从经济视角看农业合作化高潮出现的原因》,[经济与社会发展],[J]2012(10)   [2]罗红云《新中国农业合作化相对顺利实施原因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J]2010(06)   [3]常明明《农业合作化问题研究综述》,[财经政法资讯],[J]2002(03)   [4]王峰《农业合作化运动再认识-以社会整合为视角》,[许昌学院学报],[J]2010(03)   [5]佘君,丁桂平《必然还是偶然?―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原因再探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   [6]李广《为什么要合作化?》,[社会主义研究],[J]2009(06)   [7]刘惠新、段文忠《农业合作化运动失误原因再探》,[J][华中农业大家学报],2005


相关内容

  •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述评
  •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6):165-167 GuizhouAgriculturalSciences [文章编号]100l一3601(2008)06-0412-0165-03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述评 董景奎1,罗文敏2 (1.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2.贵州大学 ...

  • 城乡统筹理论发展述评
  • 崔永慧:城乡统筹理论发展述评 时代视点 城乡统筹理论发展述评 崔永慧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研究中心(400067) 摘 要:随着近年来城乡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中央政府在 筹.从不同的角度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城乡统筹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根本途径是工业化和城市化. 战略高度上提出了城乡统筹的概念 ...

  • 农业技术工作述评
  • 农业产业化,是延伸农业产业化链条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重要途径。在农业产业化链条中,产加销之间只有环环紧扣,才能实现各环节的集群式发展,才能实现产业的升级、农业的腾飞。 乘着全省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东风,鹤城农业产业化的车轮,在20xx年继续滚滚向前: ...

  • 农业合作化运动评价的再认识
  • 历社学院 2012级历史2班 孙建民 学号:[1**********]9 农业合作化评价的再认识 摘要:农业合作化时期,把农民集中组织起来,通过搞合作化.人民公社的形式,消灭了农村的小农经济,达到了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目的,顺应了当时经济过渡时期的潮流.其中很多的探索对当今的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宝贵的借鉴 ...

  • 高等学校"第四职能"述评
  • 高等学校"第四职能"述评 2005-12-16 摘 要:高校职能的每一次进展都带来了社会与高校自身的重大变革.作为高等教育原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第四职能的讨论是多年来我国学术界讨论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就我国学者提出的高校第四职能的四种观点进行了简要概括,在此基础上依据我们提出 ...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入学考试试题
  • 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 专业:历史学所有专业 研究方向:历史学所有专业 科目代号:329 考试科目:历史学综合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三省六部制 2.靖难之役 3.<荷马史诗> 4.英法百年战争 5.<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二.简答 ...

  • 农产品价格变动与营销渠道研究述评
  • 农产品价格变动与营销渠道研究述评 [摘要]论文首先对国内外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然后对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变动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最后,把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变动研究与国内外农产品营销渠道研究结合起来,进行了研究述评.提出了如下观点:以农产品价格在营销渠道中的逐级变动为主线,研究农产品营销渠 ...

  • 人类活动的环境效应及生态环境变迁研究述评
  • 人类活动的环境效应及生态环境变迁研究述评 一.前言 由于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从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背景出发研究人类历史进程中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社会变迁长期互动关系,已成为近20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之一.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对于进一步再现历史时期的生 ...

  • 书写什么样的中国历史_加州学派_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述评_周琳
  • 2009年第1期(第24卷)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12009(Vo.l24) 书写什么样的中国历史? )))/加州学派0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述评 周 琳 摘 要:在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界,/加州学派0近年来影响日益扩大,其观点正变得日益清晰和引人瞩目./加州学派0并不是一个无差别的整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