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宣武镇节度使任职特点

来源:北方文学杂志 时间:2011-03-08 19:40 好评: 260次 本刊:论文下载中心

浅谈唐宣武镇节度使任职特点

文/张巍

王寿南《唐代藩镇与中央关系之研究》附录一《唐代藩镇总表》之“宣武”对54位宣武军节度使的授镇、去镇时间及原因,任前任后官或情形,文武职出身和对中央的态度进行了详细的考证,遗憾的是表中仍存在一些不妥之处。笔者以两《唐书》和《资治通鉴》为主要依据,纠正了其部分时间和任前、任后官错误,并增补李忠臣、李谌、李翙三位节度使。本文以此为据,分析宣武镇节度使的任职特点。可查证宣武镇节度使共57人 ,为分析其节度使任职特点,需要做以下统计表。

《宣武镇节度使任期分类比例表》 (比例单位为%)

不足1年 1—2年 2—3年 3—4年 4—5年 5年以上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54 17 31 4 7 16 30 6 11 3 6 8 15

《宣武镇节度使文、武分类比例表》 (比例单位为%)

玄宗朝 肃宗朝 代宗朝 德宗朝 宪宗朝 穆宗朝 文宗朝 武宗朝 宣宗朝 懿宗朝 僖宗朝 总数

文职 人数 1 6 1 2 1 1 2 2 11 8 1 36

比例 100 86 17 25 100 25 50 100 100 100 50 67

武职 人数 0 1 5 6 0 3 2 0 0 0 1 18

比例 0 14 83 75 0 75 50 0 0 0 50 33

《宰相任职节度使情况》

玄宗朝 肃宗朝 代宗朝 德宗朝 宪宗朝 穆宗朝 文宗朝 武宗朝 宣宗朝 懿宗朝 僖宗朝

宰相人数 0 1 2 2 1 2 2 1 9 4 不确

所占比例(%) 0 14 33 22 100 50 50 50 82 50 不确

根据上述各表的统计,及有关史料,可以总结宣武镇节度使任职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节度使任期呈现分期分布特点

节度使任期以2到4年居多,占44%,但呈分期分布状态。任期不满一年的节度使共17位,其中8位是玄宗和肃宗朝任命的(占两朝任命总数的100%);剩余9位节度使中4位卒于任期,不能视为任期的正常终结;2位因兵乱被逐。所以综合考虑玄宗、肃宗二朝节度使任期短,不足一年。代宗、德宗和宪宗时期节度使任期变长。甚至出现了田神功(11年)、刘洽(12年)和韩弘(21年)3位任期超长的节度使,并且田神功和刘洽都卒于任期,如果不是死亡任期可能会更长。代宗、德宗和宪宗三朝共任命了16位节度使,其中1人未到任,1人不出阁,一人兵乱被逐。除此3人外其余的13位节度使中,8人卒于任期,剩余的任期基本为2年。总体上,这一阶段节度使任期变长,但不稳定,存在超长任期的现象。穆宗之后节度使(除卒于任期的)任期基本稳定,为2到5年。

二、节度使人员构成文多武少,文武分期分布显著

玄、肃二朝几乎为文职官员;代宗、德宗二朝武职官员占大多数(79%);宪宗、穆宗和文宗三朝文、武职人员分配较均;武宗之后除最后一任节度使朱全忠外再无武职人员担任节度使。但文武职分布十分不均,仔细对照表不难发现,节度使文武职和任期有着同样分期分布特点,并且分期几乎重合。玄宗、肃宗二朝节度使任期极短,几乎是文职出身;代宗、德宗、宪宗三朝节度使任期较长,武职出身的比率高;穆宗之后节度使任期较短,文职出身比率高。此现象绝非偶然,笔者以为原因有。其一,玄宗末年战乱初起,朝廷在战略要地仿照边境设立节度使。这本是应急之策,故仓促之下难以找到足够专职武官,必定是从中央或地方委派行政官员充任节度使,所以初期文职官员居多。代宗、德宗、宪宗三朝节度使武职居多,任期较长。经过宪宗朝中兴,朝廷对藩镇控制力增强,也注意到前一阶段非割据型藩镇势力的增长及其对中央权力的威胁,开始控制藩镇势力。从德宗起就不断开始削弱地方财政权,到宪宗时改革最为有力,朝廷控制了地方的财政权从根本上扼制住地方权力的源泉。朝廷还逐渐以文职官员取代武官充任地方节度使,所以从穆宗朝开始武职官员开始减少到武宗朝以后长期是文职官员担任节度使。

三、宣武镇节度使恭顺程度较高

宣武镇节度使的恭顺程度很高,从设置河南节度使至唐亡,除朱全忠外仅有许叔冀、李灵曜、韩弘、李翙及四位叛逆跋扈的节度使。这与唐中央的有效控制和节度使个人素质有关。

四、后期多宰相任节度使

宣武镇节度使当中共有25为宰相,占总数的42%。但从从其分布上看前期如玄宗、肃宗朝非常少见;代宗、德宗朝宰相出任节度使现象增多,宪宗之后宰相出任节度使已经十分普遍。

参考文献:

[1] 刘峋:《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

[2] 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

[3]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

[4] 王寿南:《唐代藩镇与中央关系之研究》,台北:大化书局

[5].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

来源:北方文学杂志 时间:2011-03-08 19:40 好评: 260次 本刊:论文下载中心

浅谈唐宣武镇节度使任职特点

文/张巍

王寿南《唐代藩镇与中央关系之研究》附录一《唐代藩镇总表》之“宣武”对54位宣武军节度使的授镇、去镇时间及原因,任前任后官或情形,文武职出身和对中央的态度进行了详细的考证,遗憾的是表中仍存在一些不妥之处。笔者以两《唐书》和《资治通鉴》为主要依据,纠正了其部分时间和任前、任后官错误,并增补李忠臣、李谌、李翙三位节度使。本文以此为据,分析宣武镇节度使的任职特点。可查证宣武镇节度使共57人 ,为分析其节度使任职特点,需要做以下统计表。

《宣武镇节度使任期分类比例表》 (比例单位为%)

不足1年 1—2年 2—3年 3—4年 4—5年 5年以上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54 17 31 4 7 16 30 6 11 3 6 8 15

《宣武镇节度使文、武分类比例表》 (比例单位为%)

玄宗朝 肃宗朝 代宗朝 德宗朝 宪宗朝 穆宗朝 文宗朝 武宗朝 宣宗朝 懿宗朝 僖宗朝 总数

文职 人数 1 6 1 2 1 1 2 2 11 8 1 36

比例 100 86 17 25 100 25 50 100 100 100 50 67

武职 人数 0 1 5 6 0 3 2 0 0 0 1 18

比例 0 14 83 75 0 75 50 0 0 0 50 33

《宰相任职节度使情况》

玄宗朝 肃宗朝 代宗朝 德宗朝 宪宗朝 穆宗朝 文宗朝 武宗朝 宣宗朝 懿宗朝 僖宗朝

宰相人数 0 1 2 2 1 2 2 1 9 4 不确

所占比例(%) 0 14 33 22 100 50 50 50 82 50 不确

根据上述各表的统计,及有关史料,可以总结宣武镇节度使任职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节度使任期呈现分期分布特点

节度使任期以2到4年居多,占44%,但呈分期分布状态。任期不满一年的节度使共17位,其中8位是玄宗和肃宗朝任命的(占两朝任命总数的100%);剩余9位节度使中4位卒于任期,不能视为任期的正常终结;2位因兵乱被逐。所以综合考虑玄宗、肃宗二朝节度使任期短,不足一年。代宗、德宗和宪宗时期节度使任期变长。甚至出现了田神功(11年)、刘洽(12年)和韩弘(21年)3位任期超长的节度使,并且田神功和刘洽都卒于任期,如果不是死亡任期可能会更长。代宗、德宗和宪宗三朝共任命了16位节度使,其中1人未到任,1人不出阁,一人兵乱被逐。除此3人外其余的13位节度使中,8人卒于任期,剩余的任期基本为2年。总体上,这一阶段节度使任期变长,但不稳定,存在超长任期的现象。穆宗之后节度使(除卒于任期的)任期基本稳定,为2到5年。

二、节度使人员构成文多武少,文武分期分布显著

玄、肃二朝几乎为文职官员;代宗、德宗二朝武职官员占大多数(79%);宪宗、穆宗和文宗三朝文、武职人员分配较均;武宗之后除最后一任节度使朱全忠外再无武职人员担任节度使。但文武职分布十分不均,仔细对照表不难发现,节度使文武职和任期有着同样分期分布特点,并且分期几乎重合。玄宗、肃宗二朝节度使任期极短,几乎是文职出身;代宗、德宗、宪宗三朝节度使任期较长,武职出身的比率高;穆宗之后节度使任期较短,文职出身比率高。此现象绝非偶然,笔者以为原因有。其一,玄宗末年战乱初起,朝廷在战略要地仿照边境设立节度使。这本是应急之策,故仓促之下难以找到足够专职武官,必定是从中央或地方委派行政官员充任节度使,所以初期文职官员居多。代宗、德宗、宪宗三朝节度使武职居多,任期较长。经过宪宗朝中兴,朝廷对藩镇控制力增强,也注意到前一阶段非割据型藩镇势力的增长及其对中央权力的威胁,开始控制藩镇势力。从德宗起就不断开始削弱地方财政权,到宪宗时改革最为有力,朝廷控制了地方的财政权从根本上扼制住地方权力的源泉。朝廷还逐渐以文职官员取代武官充任地方节度使,所以从穆宗朝开始武职官员开始减少到武宗朝以后长期是文职官员担任节度使。

三、宣武镇节度使恭顺程度较高

宣武镇节度使的恭顺程度很高,从设置河南节度使至唐亡,除朱全忠外仅有许叔冀、李灵曜、韩弘、李翙及四位叛逆跋扈的节度使。这与唐中央的有效控制和节度使个人素质有关。

四、后期多宰相任节度使

宣武镇节度使当中共有25为宰相,占总数的42%。但从从其分布上看前期如玄宗、肃宗朝非常少见;代宗、德宗朝宰相出任节度使现象增多,宪宗之后宰相出任节度使已经十分普遍。

参考文献:

[1] 刘峋:《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

[2] 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

[3]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

[4] 王寿南:《唐代藩镇与中央关系之研究》,台北:大化书局

[5].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


相关内容

  • 唐朝藩镇割据有多乱?
  • 我结合历史地图资料和张国刚先生的<唐代藩镇研究>大部分观点还有自己的总结以及历史发展来简要叙述. 唐代地方行政区划设置: 从汉代开始逐渐发展沿用的州郡县地方三级行政结构,在隋代废除成州县两级制,但又偶尔将州改称郡,恢复秦代的两级郡县制. 唐太宗时贞观元年627年将天下按照山川形势.交通便 ...

  •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教师版
  • 太和一中校本教材 1 高一语文单元检测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提升练习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命题人:韩 群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扫墓.颁新火. ...

  •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五 列传第九十五
  • ○刘玄佐(子士宁 士幹 李万荣附) 董晋 陆长源 刘全谅 李忠臣李希烈 吴少诚(弟少阳 少阳子元济附) 刘玄佐,本名洽,滑州匡城人也.少倜傥,不理生业:为县捕盗吏,违法,为令所笞,仅死,乃亡命从军.大历中,为永平军衙将.李灵曜据汴州,洽将兵乘其无备,径入宋州,遂诏以州隶永平军,节度使李勉奏署宋州刺史 ...

  • 旧唐书·卢钧列传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廉吏卢钧传 卢钧字子和,范阳人.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开成元年,出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其年冬,代李从易为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南海有蛮舶之利,珍货辐辏.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钧性仁恕,为政廉洁,请监军领市舶使,已一不干预.自贞 ...

  • 唐代节度使的再探讨
  • 史 学 集刊 19 9 4 年 第 2 期 唐 代 节度使 的 再探 讨 沙 宪丧 唐代 设节度 使职 是军 国 要 政 中的 创 举 着重 要 的关 系 . . , . 节度 使 的 设 置 及 其权 势的发展 与 唐 王 朝 中后期的 治 乱 兴 亡 有 . , 那 么 节度使究 竟 是 属 何 ...

  • 唐代官员不愿外任刺史原因新探
  • 作者:张卫东 江汉论坛 2009年04期 中图分类号:K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9)03-0086-06 关于唐代官员不愿担任地方刺史,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解释.最主要的观点认为,唐代官场较为普遍地存在着重京官.轻外职的不良倾向,即使是担任刺史这样的地方大员,他们也颇不情 ...

  • 副职任职表态发言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叫××,今年岁,是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一处的一名干警,助理检察员.我竞争的职位是我所在处的副处长职位. ★我的基本情况: 我从事检察工作至今年,先后从事过起诉.反贪侦查等检察业务.我于年月来院,分配到本院审判监督科从事审查起诉工作,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月任助理检察 ...

  • 望月有感(赏析精华版2016年)
  • 7.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赏析:这是一首感 ...

  • 新五代史·雜傳第三十九
  • 新五代史卷五十一 雜傳第三十九 ○硃守殷 硃守殷,少事唐莊宗為奴,名曰會兒.莊宗讀書,會兒常侍左右.莊宗即位,以其廝養為長直軍,以守殷為軍使,故未嘗經戰陣之用.然好言人陰私長短以自結,莊宗以為忠,遷蕃漢馬步軍都虞候,使守德勝.王彥章攻德勝,守殷無備,遂破南城,莊宗罵曰:「駑才,果誤予事!」明宗請以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