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里怎么描述梁山好汉:关胜非关羽后裔,忠勇却蒙千古冤

本文作者为我们爱历史团队成员,通俗历史作家覃仕勇。

解读原汁原味的梁山好汉:关胜篇

正史里所描述的梁山好汉,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先来说说正史里所记载的英勇无比的关胜,关于正史是怎么记载这位铁骨英雄的,咱先从《水浒传》的情节入戏。

在《水浒传》中,关胜的出场时间很晚,在第六十二回《宋江兵打大名城,关胜议取梁山泊》。以《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七十回本来说,已经接近结尾了。但金圣叹对关胜的评价很高,说关胜的品格和杨志等同,却又略胜杨志,所谓:“杨志、关胜是上上人物。杨志写来是旧家子弟,关胜写来全是云长变相。”

关胜得以露面,是宋江攻打大名府攻得急,童贯、蔡京要遣将去救援。这个时候,任衙门防御保义使的宣赞极力推荐关胜,说:“小将当初在乡中,有个相识;此乃是汉末三分义勇武安王嫡派子孙,姓关,名胜;生得规模与祖上云长相似,使一口青龙偃月刀,人称为大刀关胜;见做蒲东巡检,屈在下撩。此人幼读兵书,深通武艺,有万夫不当之勇;若以礼币请他,拜为上将,可以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国安民。乞取钧旨。”这里是通过宣赞的口对关胜的身世和本事做了一番交代。

然后,又从蔡京的眼中所见对关胜外貌身材做了细致的直接刻画——蔡太师看了关胜,端的好表人材:堂堂八尺五六身躯,细细三柳髭须,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

关胜的真本事如何呢?

接下来,关胜领军叫板宋江,尚未开战,仅略施小计,就活捉了梁山泊的张横、阮小七两员勇将;等到战场厮杀,以一对二,堪堪敌住林冲、秦明二将。

英雄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就是这一段紧张急促的描写,让金圣叹老爷子读得心花怒放、神飞色动,连连批注说“又一幅绝妙云长变相”、“四字绝妙云长变相”、“英雄儒雅,俨似其祖。极写关胜也”、“极画关胜”、“真乃绝妙关胜”、“又一幅绝妙云长变相,精神意思,都画出来”、“极写关胜绝伦超群,真是妙绝之论”。

小说《水浒传》中的关胜既是这么一个颇有武圣关云长遗风的英雄人物,那么,真正历史上的关胜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通过那些可信度比较高的史书来解读原汁原味的英雄关胜。

且看《宋史》卷四百七十五《刘豫传》:“建炎二年正月,用悫(张悫)荐除知济南府。时盗起山东,豫不愿行,请易东南一郡。执政恶之,不许。豫忿而去。是冬,金人攻济南,豫遣子麟出战,敌纵兵围之数重。郡倅张柬益兵来授,金人乃解去,因遣人啖豫以利。豫惩前忿,遂蓄反谋,杀其将关胜,率百姓降金。百姓不从。豫缒城纳款。”

又《金史》卷七十七《刘豫传》云:“康王至扬州,枢密使张悫荐知济南府。是时山东盗贼满野,豫欲得江南一郡,宰相不与,忿忿而去。挞懒攻济南。有关胜者,济南骁将也,屡出城拒战。豫遂杀关胜出降。”

这两条故事说的是同一件事:景州阜城(今河北崇县)人刘豫原先是河北提刑官,靖康初年,金人南侵,刘豫为了保命,弃官不做,易容潜逃,大隐于野,在真州(今江苏仪征市)躲了整整两年。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正月,枢密使张悫推荐他为知济南府。

按理说,这对有过逃跑污点的官员来说算是重用了,可是刘豫却非常不满,认为山东盗贼四起,去济南任职就等于是送死,要求在东南做郡守。主政的黄潜善等人对刘豫这种挑肥拣瘦的态度做出了“零容忍”的反应,严肃勒令他按期到济南上班。刘豫最后忿忿而去。

这一年冬天,金将挞懒领兵围攻济南,利诱刘豫投降。刘豫“惩前忿,遂蓄反谋”,很有几分赌气性质地要献城投降。可是,当时的济南府并不完全由他说了算。济南府的守将就是关胜。关胜骁勇善战,多次打退金兵的进攻。就因为关胜的存在,挞懒屡攻不下,才不得已采取了利诱招降措施。刘豫盛情邀请关胜和自己一同献城投降,结果遭到了关胜的严辞拒绝。为了完成“投降大业”,奸人刘豫玩了手阴的,暗中使人绞杀了关胜。

英雄惨死于小人之手,令人不胜唏嘘。

而关胜在国难当头之际,毅然担当起守城重责,与强虏展开殊死搏斗;面对上司和敌人的诱降,坚贞不屈,至死不渝,诚烈伟丈夫也哉!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大史学家梁玉绳读《宋史》卷四百七十五《刘豫传》,因为文言点读的原因,把“豫惩前忿,遂蓄反谋,杀其将关胜,率百姓降金”一句错读为“豫惩前忿,遂蓄反谋,其将关胜,率百姓降金。”读漏了一个“杀”字,进而下结论:“豫将关胜,与俱降金”(见梁玉绳《瞥记》卷七),惜哉!梁玉绳的儿子梁学昌难以相信关胜降敌,通过查对《金史》和明人王象春所著《齐音》,证明了关胜并未降敌,却得出了另一个错误的结论:宋史有误。

明人王象春《齐音》一书中关于关胜的记载是这样的:“金人薄济南,有勇将关胜者,善用大刀,屡陷虏阵。及金人贿通刘豫,许以帝齐,豫诳胜出战,遂缚胜于西郊,送虏营,百计说之不降,骂贼见杀,且自啖其睛。”

这一条记载,不但交代了关胜的武器是大刀,还详细描写了关胜就义前的情景:“骂贼见杀,且自啖其睛”,千载之下,让人读来气血翻涌、义愤填膺。

晚清著名的经学家俞樾在《茶香室丛钞》卷十七中称赞说:“大刀关胜赞曰:'大刀关胜,岂云长孙?云长义勇,汝其后昆。’即俗传以关胜为关公之裔,亦非无因。”

俞樾所言极是,关胜虽然不是关羽后裔,但其忠义浩气,直贯日月,人们都一厢情愿地把他看成了“义勇武安王嫡派子孙”。

光绪山东通志卷三十四古迹一更记:“济南府历城县,关胜墓在县南渴马崖。”同书卷一百九十九杂志则记:“历城马跑泉,乃金兵薄济南时,关胜与兀术大战工,一日,至渴马崖,求水不得,马跑地而泉涌出,因名马跑泉。今西门南濠外有马跑泉,泺水环流,是另一泉也。刘豫受金赂,杀关胜,其墓在渴马崖西。”

晚清光绪朝的通志对于关胜的记载,主要是取裁于民间传说,可信度已经很低了,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对英雄的瞻仰和怀念。

本文作者为我们爱历史团队成员,通俗历史作家覃仕勇。

解读原汁原味的梁山好汉:关胜篇

正史里所描述的梁山好汉,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先来说说正史里所记载的英勇无比的关胜,关于正史是怎么记载这位铁骨英雄的,咱先从《水浒传》的情节入戏。

在《水浒传》中,关胜的出场时间很晚,在第六十二回《宋江兵打大名城,关胜议取梁山泊》。以《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七十回本来说,已经接近结尾了。但金圣叹对关胜的评价很高,说关胜的品格和杨志等同,却又略胜杨志,所谓:“杨志、关胜是上上人物。杨志写来是旧家子弟,关胜写来全是云长变相。”

关胜得以露面,是宋江攻打大名府攻得急,童贯、蔡京要遣将去救援。这个时候,任衙门防御保义使的宣赞极力推荐关胜,说:“小将当初在乡中,有个相识;此乃是汉末三分义勇武安王嫡派子孙,姓关,名胜;生得规模与祖上云长相似,使一口青龙偃月刀,人称为大刀关胜;见做蒲东巡检,屈在下撩。此人幼读兵书,深通武艺,有万夫不当之勇;若以礼币请他,拜为上将,可以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国安民。乞取钧旨。”这里是通过宣赞的口对关胜的身世和本事做了一番交代。

然后,又从蔡京的眼中所见对关胜外貌身材做了细致的直接刻画——蔡太师看了关胜,端的好表人材:堂堂八尺五六身躯,细细三柳髭须,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

关胜的真本事如何呢?

接下来,关胜领军叫板宋江,尚未开战,仅略施小计,就活捉了梁山泊的张横、阮小七两员勇将;等到战场厮杀,以一对二,堪堪敌住林冲、秦明二将。

英雄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就是这一段紧张急促的描写,让金圣叹老爷子读得心花怒放、神飞色动,连连批注说“又一幅绝妙云长变相”、“四字绝妙云长变相”、“英雄儒雅,俨似其祖。极写关胜也”、“极画关胜”、“真乃绝妙关胜”、“又一幅绝妙云长变相,精神意思,都画出来”、“极写关胜绝伦超群,真是妙绝之论”。

小说《水浒传》中的关胜既是这么一个颇有武圣关云长遗风的英雄人物,那么,真正历史上的关胜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通过那些可信度比较高的史书来解读原汁原味的英雄关胜。

且看《宋史》卷四百七十五《刘豫传》:“建炎二年正月,用悫(张悫)荐除知济南府。时盗起山东,豫不愿行,请易东南一郡。执政恶之,不许。豫忿而去。是冬,金人攻济南,豫遣子麟出战,敌纵兵围之数重。郡倅张柬益兵来授,金人乃解去,因遣人啖豫以利。豫惩前忿,遂蓄反谋,杀其将关胜,率百姓降金。百姓不从。豫缒城纳款。”

又《金史》卷七十七《刘豫传》云:“康王至扬州,枢密使张悫荐知济南府。是时山东盗贼满野,豫欲得江南一郡,宰相不与,忿忿而去。挞懒攻济南。有关胜者,济南骁将也,屡出城拒战。豫遂杀关胜出降。”

这两条故事说的是同一件事:景州阜城(今河北崇县)人刘豫原先是河北提刑官,靖康初年,金人南侵,刘豫为了保命,弃官不做,易容潜逃,大隐于野,在真州(今江苏仪征市)躲了整整两年。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正月,枢密使张悫推荐他为知济南府。

按理说,这对有过逃跑污点的官员来说算是重用了,可是刘豫却非常不满,认为山东盗贼四起,去济南任职就等于是送死,要求在东南做郡守。主政的黄潜善等人对刘豫这种挑肥拣瘦的态度做出了“零容忍”的反应,严肃勒令他按期到济南上班。刘豫最后忿忿而去。

这一年冬天,金将挞懒领兵围攻济南,利诱刘豫投降。刘豫“惩前忿,遂蓄反谋”,很有几分赌气性质地要献城投降。可是,当时的济南府并不完全由他说了算。济南府的守将就是关胜。关胜骁勇善战,多次打退金兵的进攻。就因为关胜的存在,挞懒屡攻不下,才不得已采取了利诱招降措施。刘豫盛情邀请关胜和自己一同献城投降,结果遭到了关胜的严辞拒绝。为了完成“投降大业”,奸人刘豫玩了手阴的,暗中使人绞杀了关胜。

英雄惨死于小人之手,令人不胜唏嘘。

而关胜在国难当头之际,毅然担当起守城重责,与强虏展开殊死搏斗;面对上司和敌人的诱降,坚贞不屈,至死不渝,诚烈伟丈夫也哉!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大史学家梁玉绳读《宋史》卷四百七十五《刘豫传》,因为文言点读的原因,把“豫惩前忿,遂蓄反谋,杀其将关胜,率百姓降金”一句错读为“豫惩前忿,遂蓄反谋,其将关胜,率百姓降金。”读漏了一个“杀”字,进而下结论:“豫将关胜,与俱降金”(见梁玉绳《瞥记》卷七),惜哉!梁玉绳的儿子梁学昌难以相信关胜降敌,通过查对《金史》和明人王象春所著《齐音》,证明了关胜并未降敌,却得出了另一个错误的结论:宋史有误。

明人王象春《齐音》一书中关于关胜的记载是这样的:“金人薄济南,有勇将关胜者,善用大刀,屡陷虏阵。及金人贿通刘豫,许以帝齐,豫诳胜出战,遂缚胜于西郊,送虏营,百计说之不降,骂贼见杀,且自啖其睛。”

这一条记载,不但交代了关胜的武器是大刀,还详细描写了关胜就义前的情景:“骂贼见杀,且自啖其睛”,千载之下,让人读来气血翻涌、义愤填膺。

晚清著名的经学家俞樾在《茶香室丛钞》卷十七中称赞说:“大刀关胜赞曰:'大刀关胜,岂云长孙?云长义勇,汝其后昆。’即俗传以关胜为关公之裔,亦非无因。”

俞樾所言极是,关胜虽然不是关羽后裔,但其忠义浩气,直贯日月,人们都一厢情愿地把他看成了“义勇武安王嫡派子孙”。

光绪山东通志卷三十四古迹一更记:“济南府历城县,关胜墓在县南渴马崖。”同书卷一百九十九杂志则记:“历城马跑泉,乃金兵薄济南时,关胜与兀术大战工,一日,至渴马崖,求水不得,马跑地而泉涌出,因名马跑泉。今西门南濠外有马跑泉,泺水环流,是另一泉也。刘豫受金赂,杀关胜,其墓在渴马崖西。”

晚清光绪朝的通志对于关胜的记载,主要是取裁于民间传说,可信度已经很低了,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对英雄的瞻仰和怀念。


相关内容

  • [水浒传]中这个英雄一生忠义,却蒙冤屈
  • <水浒传>中这个英雄一生忠义,却蒙冤屈 正史里所描述的梁山好汉,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先来说说正史里所记载的英勇无比的关胜,关于正史是怎么记载这位铁骨英雄的,咱先从<水浒传>的情节入戏.在<水浒传>中,关胜的出场时间很晚,在第六十二回<宋江兵打大名城,关胜议 ...

  • 水浒传中的关羽后人,同样是用的大刀,死于祖传的落马技能
  • 水浒传中的关羽后人,同样是用的大刀,死于祖传的落马技 能 在四大名著<水浒传>中,有一位手持大刀的将军奉命带兵围剿梁山,却稀里糊涂的成了梁山英雄排行榜第五名的大神,这个人便是关羽的嫡派子孙,大刀关胜.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关胜少年时便熟读兵书,武艺高强,有着和父辈一样的万夫不当之勇.而 ...

  • 浅析张飞与李逵的形象
  • 第22卷 第4期 2005年12月黄石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ofHuangshiEducationCollegeVol.22,No.4Dec.,2005,036-040 浅析张飞与李逵的形象 , 黄石 435000) [.他们的个性非常相似却又各有特色,本文就二人. [关键词]张飞;李逵;共性; ...

  • 张佳玮专栏:关云长斩过的那些虚虚实实的将领(15.1.9)
  • <三国演义>中后期,关羽有一句吓唬人的口头禅:"你比颜良文丑如何?"再加上立卧蚕眉,横丹凤眼,青龙偃月刀寒光闪烁,对面挡路的听了,立时屁滚尿流:"不敢不敢--" 作为对比,鲁智深当日野猪林救了林冲,要威慑董超薛霸,也只说"你两颗脑袋,比这 ...

  • 高考语文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总结
  • 高考语文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总结 一.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主要内容:小说以贾宝玉.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用了 "谐音 ...

  • 初中生必读名著导读知识点
  • 一.<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1.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名耳,字子安. 2.体裁:长篇章回体小说 3.之最: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 4.主题: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5.内容: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描写了 ...

  • 互动百科新版本:介绍关羽
  • 关羽 图片 讨论 知识魔块   分类树 新知社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QQ空间 网易微博 开心001 天涯 飞信空间 MSN 移动说客 关羽 关羽(160或162-219)本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山西运城)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由将而候而王而帝而圣,一生忠义仁勇,诚信名冠天下.是中华民族的 ...

  •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之四(名著阅读)
  • 一.<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作品特点: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 ...

  • 名著知识点
  • 初中生名著导读知识点 一.<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1.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名耳,字子安. 2.体裁:长篇章回体小说3.之最: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 4.主题: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5.内容: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