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说课

小学语文S 版四年级上册《麻雀》

教 师:刘惠英

学 校:石嘴山市第六小学

《麻雀》第二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来自六小,名叫李调红。

母爱是一座高高的山。无论你有多大困难,她总是依靠的屏障,为你撑起头顶上的绿荫,那高耸的身躯,为你遮风挡雨,令你心安神怡。

今天,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感受一节母爱课堂——《麻雀》。

一、说教材

《麻雀》是小学语文s 版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章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不仅刻画出了小麻雀的弱小可怜,猎狗庞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歌颂了“母爱”这一强大的力量。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初步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更好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继第二单元“注意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这个训练重点之后再次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课作为单元起始课,课后提示了“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三部分”,并给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减缓了坡度。

根据新课标学段要求,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体会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4. 根据提示了解文章是怎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1、4两个目标在第一课时完成,本节课主要完成2、3。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析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体会“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

二、说教法:

1、突出训练重点。紧紧抓住描写老麻雀的词句进行品读,感知老麻雀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崇高形象。

2.指导感情朗读。 整堂课上朗读贯穿始终,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积累语言。

三、说学法

1. 课前自主预习,产生阅读期待。

2. 质疑问难,以读促思。《课标》强调:要使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生在预习中的疑惑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读、思、划、议等学习方式解决问题,并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3、合作探究,升华情感。围绕教学难点,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3的两句话,学生先自读自悟,然后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最后教师总结提升。

四、说程序

(一)理清思路,直奔重点

1. “课文写了哪几个动物,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回顾写作顺序。

2. “故事中最扣人心弦,最惊心动魄的场面在哪儿?”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段(第4——5自然段)。

(二)质疑问难,探究感悟

第4——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充分展示了老麻雀“勇敢”与“胆怯”相互交织的双重性性格。如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发现这种性格上的矛盾,然后结合语境去主动探究产生这种双重性格的根源,这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从以下四个环节把学生思维步步引向深入。

⒈比较句子,领会含义。教师出示下列两个句子,引导学生比较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这两个句子只展示出来大家看,不读)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飞到猎狗面前。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中所包含的三层意思:①写出了老麻雀飞下来时快疾的样子;②写出了老麻雀一心想拯救幼儿的急切心情;③写出了老麻雀的果断勇敢坚定的形象。一个“落”字写出了老麻雀为拯救幼儿奋不顾身的英勇形象。

⒉前后对比,发现矛盾。引导学生再将第四自然段的第2、3句话连起来读读,鼓励学生去发现其中的矛盾。学生自然会问:既然„落‟字写出了老麻雀的英勇,那么它为什么还会绝望地尖叫呢?”

⒊结合语境,体会矛盾。老麻雀的这种“勇敢”与“胆怯”的矛盾性格在第5自然段中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掩护”与“发抖”,“搏斗”与“呆立”等行为都展示了其中的矛盾,从而产生了急需解疑答疑的学习内驱力。

⒋探究寻根,破译矛盾。老麻雀矛盾性格的产生根源潜藏在第5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中。(课件打出这两句)老师充当“向导”的角色,领着学生探究寻根。在老麻雀看来,猎狗是个庞大凶狠的动物,从力量上讲老麻雀决不是它的对手,与之搏斗,老麻雀不堪一击,这样非但救不了幼儿,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要赔上,所以内心十分惊恐不安。但这不仅没有损害老麻雀的形象,反而使它的形象显得更真实,更丰满,更高大。学生在探究寻根,破译矛盾的过程中,自然会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着的丰富的思想内涵。

(三)改写结尾,触发新思

作者的仁慈使结尾富有喜剧色彩,但这个故事中如果没有人的主宰,那么结局会如何呢?让学生改写文章的结尾。不管两麻雀的结果是祸是福,都会引发学生更多、更深、更新、的思索。

(四)欣赏歌曲,表达母爱。

欣赏《母亲》这首歌,引发学生对母爱的回忆,在题目上方写下此时自己最想说的话然后交流。

(五)拓展延伸,走出课堂

1.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课下搜集有关母爱的故事,准备开展《慈母情深》故事会。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紧扣文章结构和重点词句,设计如下板书:(展示,不读)

总之,“作者思有路,道路识斯真。”这就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遵循作者构思之路,还要遵循学生的思维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教学的高效率。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S 版四年级上册《麻雀》

教 师:刘惠英

学 校:石嘴山市第六小学

《麻雀》第二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来自六小,名叫李调红。

母爱是一座高高的山。无论你有多大困难,她总是依靠的屏障,为你撑起头顶上的绿荫,那高耸的身躯,为你遮风挡雨,令你心安神怡。

今天,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感受一节母爱课堂——《麻雀》。

一、说教材

《麻雀》是小学语文s 版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章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不仅刻画出了小麻雀的弱小可怜,猎狗庞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歌颂了“母爱”这一强大的力量。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初步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更好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继第二单元“注意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这个训练重点之后再次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课作为单元起始课,课后提示了“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三部分”,并给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减缓了坡度。

根据新课标学段要求,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体会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4. 根据提示了解文章是怎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1、4两个目标在第一课时完成,本节课主要完成2、3。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析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体会“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

二、说教法:

1、突出训练重点。紧紧抓住描写老麻雀的词句进行品读,感知老麻雀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崇高形象。

2.指导感情朗读。 整堂课上朗读贯穿始终,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积累语言。

三、说学法

1. 课前自主预习,产生阅读期待。

2. 质疑问难,以读促思。《课标》强调:要使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生在预习中的疑惑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读、思、划、议等学习方式解决问题,并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3、合作探究,升华情感。围绕教学难点,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3的两句话,学生先自读自悟,然后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最后教师总结提升。

四、说程序

(一)理清思路,直奔重点

1. “课文写了哪几个动物,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回顾写作顺序。

2. “故事中最扣人心弦,最惊心动魄的场面在哪儿?”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段(第4——5自然段)。

(二)质疑问难,探究感悟

第4——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充分展示了老麻雀“勇敢”与“胆怯”相互交织的双重性性格。如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发现这种性格上的矛盾,然后结合语境去主动探究产生这种双重性格的根源,这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从以下四个环节把学生思维步步引向深入。

⒈比较句子,领会含义。教师出示下列两个句子,引导学生比较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这两个句子只展示出来大家看,不读)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飞到猎狗面前。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中所包含的三层意思:①写出了老麻雀飞下来时快疾的样子;②写出了老麻雀一心想拯救幼儿的急切心情;③写出了老麻雀的果断勇敢坚定的形象。一个“落”字写出了老麻雀为拯救幼儿奋不顾身的英勇形象。

⒉前后对比,发现矛盾。引导学生再将第四自然段的第2、3句话连起来读读,鼓励学生去发现其中的矛盾。学生自然会问:既然„落‟字写出了老麻雀的英勇,那么它为什么还会绝望地尖叫呢?”

⒊结合语境,体会矛盾。老麻雀的这种“勇敢”与“胆怯”的矛盾性格在第5自然段中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掩护”与“发抖”,“搏斗”与“呆立”等行为都展示了其中的矛盾,从而产生了急需解疑答疑的学习内驱力。

⒋探究寻根,破译矛盾。老麻雀矛盾性格的产生根源潜藏在第5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中。(课件打出这两句)老师充当“向导”的角色,领着学生探究寻根。在老麻雀看来,猎狗是个庞大凶狠的动物,从力量上讲老麻雀决不是它的对手,与之搏斗,老麻雀不堪一击,这样非但救不了幼儿,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要赔上,所以内心十分惊恐不安。但这不仅没有损害老麻雀的形象,反而使它的形象显得更真实,更丰满,更高大。学生在探究寻根,破译矛盾的过程中,自然会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着的丰富的思想内涵。

(三)改写结尾,触发新思

作者的仁慈使结尾富有喜剧色彩,但这个故事中如果没有人的主宰,那么结局会如何呢?让学生改写文章的结尾。不管两麻雀的结果是祸是福,都会引发学生更多、更深、更新、的思索。

(四)欣赏歌曲,表达母爱。

欣赏《母亲》这首歌,引发学生对母爱的回忆,在题目上方写下此时自己最想说的话然后交流。

(五)拓展延伸,走出课堂

1.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课下搜集有关母爱的故事,准备开展《慈母情深》故事会。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紧扣文章结构和重点词句,设计如下板书:(展示,不读)

总之,“作者思有路,道路识斯真。”这就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遵循作者构思之路,还要遵循学生的思维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教学的高效率。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 四年级语文[麻雀]课堂实录
  • <麻雀>课堂实录 西金城小学语文 张晶晶 教学目标: 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格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保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格 ...

  •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范文
  • 国王.乌鸦与小麻雀 有一天,国王去乡下打猎,老百姓送给他一只可爱的小麻雀和一只乌鸦.国王很喜欢这二只小动物,每天都要亲自喂养.小麻雀和乌鸦一天天地成长.乌鸦长大了,十分老实和勤劳:小麻雀长大了,学会了花言巧语,见到国王,只报喜不报忧.渐渐地,国王对小麻雀越来越好,只顾埋头清扫卫生的乌鸦被冷落了.小麻 ...

  • 蜻蜓与麻雀教案
  • <蜻蜓与麻雀>教学案例 乐安县实验小学 朱智华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蜻蜓和麻雀的外形特点,初步建立昆虫和鸟的概念. 2.观察昆虫.鸟类的图片和观看多媒体课件,认识一些主要器官.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能力. 2.学习比较的方法. 3.学习通过 ...

  • [隔窗看雀]教案
  • <隔窗看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可贵品质以及麻雀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3.通过细腻的语言文字想象画面,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 二.教学重点. ...

  • 小麻雀品牌的价值
  • 小麻雀品牌的价值 (一)小麻雀是余师夷经典童话<小麻雀找凤凰>中的主人公,这篇五千字的童话先后写了十六年,修改有三十多稿.多年以来,作者一直想用一篇完美的童话来反表现我们民族的成长历程和精神诉求,经过长时期的探索和努力终于找到了小麻雀找凤凰的灵感和故事.我们的民族从黄河流域里的一个小部落 ...

  • 爱是无声的语言
  • 午后的一场雨,及时地荡涤走暑热.天空变得朗阔明秀了,大地是如此亮堂和清润,就连空气也清新流畅起来. 那些凉爽的风,不失时机地拂进沉闷的屋内,轻柔地渗进我寂寞的心里,于是久滞胸中的压抑,也就烟消云散了. 邻家的花香,适时地漫过墙来,袅袅地弥漫在空气中.对面的阳台上,雨后绽放了一朵玫瑰,鲜艳欲滴.而窗玻 ...

  • 13.[麻雀]教学设计
  • 教学内容:13.<麻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 ...

  • 1小麻雀_教案
  • 语文(S)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 小麻雀语文(S)教学设计 教 课 板 材:语文(S)五年级上册 文:1 小麻雀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麻雀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 由于不听妈妈的告诫而掉到了大花猫旁边.妈妈奋不顾身地去保护他,小麻雀飞 到了窗 ...

  • 两只麻雀阅读答案
  • 篇一:两只麻雀阅读答案 1.选文第②-④段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幼年时,看人们围剿麻雀的景象:少年时,( ):上小学时,观看两只麻雀在教室的窗台上欢快嬉戏的景象:搬新家后,( )2."我"之所以把养大的麻雀放飞,是因为( ).(用文中原句作答)3.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描 ...

  • 作文:麻雀的故事
  • 每当看到老爷爷们拿着自己心爱的鸟儿在逗鸟时,我就不禁心里痒痒,我想:我也要有一只属于我自己的鸟! 不一会儿,我的脑子里头萌生了抓鸟这个念头.说干就干,我在自己的房间的书桌上放了面包屑和小米粒儿,又把窗户大敞开着,等待这鸟儿落网.布好了局,我躲在了背对着窗户的鞋柜后面. 功夫不负有心人哪!我在鞋柜后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