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堂跟诊日记第三部分(作者:曾培杰.陈创涛)

21

下午,阳光明媚,天气大好。

我们同老师一起到湖北医药学院的百草园收药,本来想见识各类青草药的,但却因为现在正是初春,大部分草药还是枯黄的,没有吐绿,所以只能采收一些现成的药材,如防风、射干各收集了一大麻袋。

防风,刚从地里挖上来的,我们一尝甘甘甜甜的。《用药传心赋》说:“防风乃诸风之必用。”防风能祛风,为风药之润剂。既治外感风邪、感冒、头痛、风湿,也治内伤风动,如肠风、肝风,防风都可作为药引子,而有良效。

如玉屏风散治虚人易伤风感冒,川芎茶调散治伤风头痛,痛泄药方治肝风、肠风泄泻,蠲痹汤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这些药方中,都有防风的影子。

至于射干,《药性赋》中说:“射干疗咽痹而消痈毒。”我们也尝试嚼服下射干的味道,果然能集中在咽喉,麻辣麻辣地,流连不去,直到第二天,那种感觉还没有完全消去,可见古人论中药归经作用,是亲尝亲试出来的。

射干药力,偏重作用于咽喉部位,这是毋庸置疑的。

今晚,我们喝完小米粥,从知粥味回到大药房,就同老师一起做药丸子。今晚做的是乌鸡白凤丸,我们四人同老师边做药丸边聊天,对于我们学医者经常从事脑力劳动来说,干些轻微的体力活,那便是最好的休息,这大概就是养生中的劳逸结合吧。

一个人,要常劳身,常逸心,便真会养生。劳身就是养身在动,逸心就是养心在静。身体要勤动,心理要放松。

第一次做药丸,先把药泥切成块,然后揉成条,再把药条捏成一个个丸子,老师把住最后一关。他说务必要捏成大小均衡。

后来,我们也仿着捏丸子,一个晚上就基本把手法捏熟了。期间,我们还谈到中医界的大事,倪海夏刚刚去世的消息,心情也很是郁闷。

老师又谈到中医把法中的和法。

和法者,和其不和也。

八法之中,和法为贵。

老师的治病思路,就是以调和气机升降出入为主。

比如老师用黄芪、葛根、柴胡,这些升散的药时,往往会配到牡蛎、黑豆、竹茹,这些降浊的药,升清降浊,令气机各行其道,恢复正常,就可以对治当今时代,不少常见病疑难杂症。

中医不是治疾病的病名,而是治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

所以,行医者,绝不应该被病名所吓住,中医看的是病人整体的气机状态。

比如,人阳气郁在中焦,上面燥热,会有口腔溃疡、心烦、失眠,下面寒凉,会有小便清长、腰酸腿软、脚步怕冷,如果针对每个疾病来治疗,那不是要吃很多药,而中医却看到是这个气机,调这个升降。

老师常说的,以自身之热疗自身之寒,使寒热气机对流,病人的身体便会一步一步好转,便会渐渐恢复过来。

老师称这也是和法,调和上下气机。他喜欢用《黄帝内经》开篇这几句话,来形容用药治病升降出入的思想。即: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22

第六天,2月24日。

今天同样看了很多病人,而且病人永远也看不完。

有个妇女,两个月没来月经了。

老师摸她尺脉说,你太弱了,子宫内膜太薄,没有七八毫米很难水到渠成。这妇人说她头还有些晕,眼睛有些花。按老师的思路,这病人又是中焦肝胆脾胃郁滞住了,上焦肺气不能下降以生肾水,所以才特别烦躁。这样老师开了小柴胡汤为底,再加上竹茹、枳实、桔梗,加强升降中焦气机。由于病人尺脉太弱,故老师还加了菟丝子、巴戟天以补肾。加入火麻仁,令肠道润通。

《药性赋》说:“巴戟天治阴疝白浊,补肾尤滋。”又说:“菟丝子补肾以明目。”

菟丝子是平补之物,补而不腻,温而不燥。我们也在药房尝了一下,平平淡淡。这菟丝子,能够通过补肾精而使眼睛看清,而枸杞子则通过补肝血而令眼睛看清。至于火麻仁,能润肺,利六腑之燥坚。

我们发现老师治疗心血不足、心烦气躁,喜欢用两味药,一是酸枣仁,二是火麻仁。

酸枣仁,养肝血,令肝木以生新血,取木生火之意。老师说,心血是要靠肝木生过来的。

用火麻仁,则是心与小肠相表里的思路。润通小肠,则心脏的阻力、压抑立即舒减。

有不少心脏病的患者,死于浴室、洗手间中,那是排便之时,肠道有积滞,不滑利,所以心脏压力特别大。故对于老年人或心血不足的人来说,保持肠腑的通畅,是养心养血的关键。肠腑有燥结、拥堵,心主血脉的功能就会大减。

还有一个肥胖的病人,性格非常急躁,手上长了些水泡,老师就说他大便不通畅。

老师说,水气上散外发,是肺气不敛降的结果。肺气不降,肠道就会动力不足。比如,人上厕所,总会先鼓一口气,向下沉,才能顺利排泄。

老师就叫我开麻子仁丸,然后再加入几味降气下行的药,如牛膝、竹茹、龙骨。再加入山楂、木香,帮病人消积去滞。

老师说,这病人吃药后会放屁,大便稀烂些。大便能通润下来,手上那些水泡就会消失了。

老师治这个病人是降他的肺肠之气,肺为水之上源,肺能肃降,则水气通调。肺气宣发上冲太过,皮肤手上则容易长水泡。这时,降肺肠之气,则水道可通调。

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是治疗各种习惯性便秘的,特别是老年人或产后、月经后肠燥有积滞的便秘最为适合。

为什么叫脾约丸?就是指脾脏受约束、约制,不能散津上归于肺,加之病人肺气上逆,又不能下降通调水道,这样津液不能四布,反倒手中容易长水泡,而肠中却容易干燥。

这麻子仁丸,在通泻肠中燥热的同时,还有杏仁以助肺肃降。《黄帝内经》说到水浸运行的通道是,由脾上疏于肺,肺再宣发肃降下达膀胱。

老师说,要宽心、少思虑,这也是胃肠保养的关键。

《伤寒论》很形象称这种便秘为脾约,脾受到了约束,才没有动力疏布,谁能约束脾呢?当然是脾的上司,也是五脏六腑的老板心了,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有消化不了的事儿,脾胃肠道就有消化不了的食物,心受约束郁闷了,五脏六腑都会受到波及。

关于便秘的平时保健,少荤多素是最重要的。肠道喜简单而不喜复杂,喜清淡而不喜油垢。许多人宁愿吃药来通便,都不能把饮食清淡了。有个治疗便秘速见功效的方法,即青菜萝卜糙米饭,除此三样之外,不再吃其他东西,一个星期内,可以把肠道洗得干干净净,对于许多习惯性便秘,烦躁易怒的人来说,他们长期都会为求医吃药而困苦,可一旦通过调这饮食,归于清淡,许多问题就解决了。

23

我们这几天都是上午跟老师抄方,下午则读书做笔记。其间,还借了老师的《太氏药谱》来读,里面有很多精髓。

老师特别指出里面用药配伍的五个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这是此书的精华所在,我们都一一笔录下来。

那么,组方配伍有哪五个辩证关系呢?

一曰散收。

散是发散、宣散,指祛除外邪,宣通气机。收是收敛、固脱,指固摄气血。比如虚人外感,一边要祛除外邪,用荆芥、防风来辛散,一边又要固护正气,以白术、黄芪来固表。

二曰攻补。

功为祛邪,补为扶正。如疾病邪正交争,《伤寒论》中在攻寒邪时,还注意保卫气存津液。如柴胡、桂枝汤,用到生姜、大枣来固护正气。

三曰温清。

病情复杂、寒热错综时,或上热下寒,或里热外寒,这时应该寒温并用,如左金丸的黄连与吴茱萸,交泰丸的黄连与肉桂,相互制约,相反相成。

四曰升降。

升是向上走,向外走,降是向下走,向内走。凡用药治病,升不可升发无制,降不可肃降太过。比如眩晕,不管是什么病因,它的病机都离不开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应该升清降浊并用。虚者升清阳为主,如黄芪、葛根、升麻。实者,降浊气为主,如竹茹、牛膝、枳壳,还可加入重镇潜降之品,如龙骨、牡蛎。

五曰动静。

静指阴柔呆滞,动指行走通达。补益、滋阴、养血之品,偏于拥塞气机,其性多静。而宣通、行气、活血之品,容易耗气,其性多动。所以组方配伍应该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如太极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比如,补法容易引起脘腹胀满、气机不畅,这时,可配合宣通脾胃之药,如砂仁、陈皮以消散其胀满。故补气常佐以行气,补血常佐以活血。又如行气容易耗气,这时可加入黄芪、党参以防气虚。如人参败毒散中,有枳壳、桔梗行气,羌活、独活散寒湿,这都是动药容易消耗中气,这时配合人参以防气虚。

太树人在临证时,用补益之法,经常会用到羌活一味药,使补益之剂,具有宣通气机,促进生化之力,这也是临证一得。

这里还有太树人临证的几个案例。

如太树人初上临床跟师抄方时,来了个老年患者,气喘、汗出、肢冷,脉象沉细欲绝,病情危笃。赵老师叫太树人把脉、开方,太树人把脉后,便说这病是肾气不纳、肺气不降所致,是喘脱重症,急需回阳救脱,用生附龙牡汤挽救。赵老师高兴地说,大有长进,就按你说的去办。

老师说,人身有两个人主宰,一阴一阳。许多危急重症、疑难怪病,都是这两个人不能够统一到一块去,一个人被另一个人控制。这时用药该怎么办呢?就是用生附龙牡的思路,调和阴阳两个人。

我们在这里又学到一个绝招,关于精神神志方面的疾患,治疗还是有办法的。

后来,太树人又治疗了一个肝硬化腹水的老头。

这老头七十多岁,肚子隆起,像口一个大盆一样,面容憔悴,常叹气、疲乏,口中苦,咽中干,胸肋胀疼,不想吃饭,小便量少,大便稀,太树人把他脉,判定为少阳受邪,枢机不利,导致鼓胀证,必须和解少阳,拨转枢机。直接给他开小柴胡汤原方,柴胡用到十五克,其余各药都只用到六克,大枣四枚。

老头子拿着这七味药的方,很怀疑不知有没有效,太树人说放心吃吧。这老头子以前吃了一百多付药还是不行,可一服太树人第一剂药后,当天晚上就尿了四次,尿量大增,连吃三剂小柴胡汤,腹水消尽,其它症状也一并消失。

随后太树人又用香砂六君子汤服用收功,老头子感慨地说,可不能小瞧年轻人,人小能耐不一定小。

老师很推崇《太氏药谱》这本书,道理也在这里。老师常说《道德经》“难易相成”的道理,疑难重症只要思路对了,治疗起来也相当简易。

就比如太树人治好肝硬化腹水的老头,为何小柴胡汤有如此神效,因为人体水液正常代谢,全依赖气机的升降出入。小柴胡汤能调整气机升降出入的枢机,人的气机升降出入废了,身体就有病,废得越久,身体便病得越重。

正如《黄帝内经》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非升降,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出入无以生长化收藏。”

《太氏药谱》中还有是非宝贵的临床经验,譬如冬瓜子治疗肺痈、肠痈各种秽浊积滞。

老师也常把冬瓜子加入三妙散中,升清降浊,治疗妇科带下异常臭秽,以及下焦湿热痹病。

我们看了《太氏药谱》后,才知道冬瓜子这么神奇。

冬瓜子是非常寻常的瓜果菜食之物,它的子为什么有如此神效呢?

原来古人发现,把冬瓜子抛入粪坑中不腐烂,第二年用来施肥,地里还可以长出甜美甘爽的冬瓜。

古人观察这一现象悟出冬瓜子极善于浊中生情,其子抗生力强,故冬瓜子能升清降浊,符合清可祛实的特点。广泛可用于治疗上焦的咳喘、浓痰,中焦的肠痈、积滞,下焦的湿热、带下,痈毒臭秽之病。

看来学问未必全在书中,平时善于观察领悟,处处留心皆学问啊!太树人得到这个冬瓜子的经验,也是从一位民间老头口中听来的。

24

晚上,老师带我们到民间中医联谊会。上次徐文兵、萧宏慈老师也在那研讨过。老师叫东梅把《药性赋》写上一段,老师说,来这里就要学到些东西。东梅在黑板写上: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于是我们一起诵读《药性赋》,老师则一一加以解说。

譬如,当讲到葛根时,《药性赋》说:“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老师说,颈项强痛,大多属于湿。用生牡蛎、黑豆往下收,再用葛根升清解肌,而且用量要大,那大脑立马如同见到阳光一样,暖洋洋的。

接着,我们又谈到皮肤病。顽固性皮肤病,大都病根在脾胃。因为“损其脾者,饮食不为肌肤。”葛根能把胃中水谷精微供养到肌肤腠理,以解肌发表。

老师又说,这类皮肤病需重用白术。因为《神农本草经》说白术疗死肌,这比葛根效果更好。尤其皮肤病是严重掉皮的那种,白术还要重用,更能走皮肤。令清阳发腠理,则皮肤腠理致密,还可配些枇杷叶,因为枇杷叶降十二经之逆气,能令浊阴归于六腑大肠中。确实,我们想了一下,排六腑积滞,就是一个肃降肺气的过程。

当老师谈到藕节既能消瘀血,又可以止吐衄时,便说,要特别注意这些对立又统一的中药,既能活血,又能补血。如当归、鸡血藤,重用又不伤正气。

谈到海藻时,老师特别提到《十八反》,海藻很明显是与甘草相反的。“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所以用海藻软坚散结时,要特别注意它是与甘草相反的。一般开方时,不小心随后就加入甘草。

我们还一起谈了盘腿静坐与八段锦,大部分练过盘腿的人都能明显感到,盘完腿后走起路来轻快利索多了。东梅她也体会到盘腿特别酸胀时,越是要放松、心静,这时坐练八段锦,可以缓解酸麻胀痛疏通经络。我们笑着说,这个体会,我们也是摸索了四五年才知道,你练几次就有感觉,就能把双盘结上,善根福德真足啊!

25

第七天,2月25日。

今天是周六,我们来任之堂大药房刚好一周了,究竟有没有达到理顺中医思路的目的。老师也最关心这个问题,他问我有没有学到东西。

我说,学到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中医的信心。当然还有老师独特的把脉方式——双手合参。今天,老师还特别把脉法略说一二。

老师开方没有特别固定的方路,而是凭脉处方,脉药相合。老师一句话,把他这种多年实践的脉药思路说给我们听。

他说,把脉用药,他是从尺部开始的,绕着病人左右手走一圈。譬如,今天这个病人,心烦口干,脉道中焦偏郁,且有上越的趋势,尺脉偏弱。

老师就断他颈椎不利索,头晕重,脚有些凉,而且看东西眼睛模糊,特别容易烦躁发火,老师就按着个脉理思路,随手便开了十二味药,是六组药对。

首先,从左手肾脉开始,开玄参、牡蛎,把肾水往下收一收。

然后,从左手关部脉偏郁,开当归、白芍,以柔肝缓急,并养肝血。

再到双手寸脉管的心跟肺,也就是上焦的胸腔,老师用枳壳、桔梗,一升一降,畅达胸中气机。

而升降的同时,又恐气机上越,于是老师又加了茵陈、枇杷叶,以肃降肺胃肝胆之气,调和脉道上越的趋势,令肺气能下降与肾中,使金能生水。

很明显,病人中焦脉郁,关部有堵,所以清气不能上达,而见颈椎不利索、头晕,这时,老师再用川芎、葛根,升中焦脾之清阳,缓解颈项湿浊瘀血,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旁开郁结,葛根以其藤蔓悠长,能通达人体十二经脉,且能缓解颈部肌肉僵硬。

最后,老师加红参、淫羊藿,以补命门右尺元阳,令元阳有所归附振奋。淫羊藿又名仙灵脾,《本草纲目》说它:“味甘气香,性温不寒,能益精气,真阳不足宜之。”当今广泛用于治疗真阳不足引起的阳痿,妇人更年期引起的高血压。

凭脉用药,这是我们今天学到最重要一点。老师说把脉要走一圈,使身体左右寸关尺六部脉皆有药物所归。

哪脏腑不通利,便用药物调和。比如心肺郁火者,可加栀子淡豆豉汤。肾精不足者,可加五子衍宗丸。肝气郁结克犯脾土者,可用逍遥散。命门火衰,脾肾阳虚者,用附子、白术、干姜。气机上逆者,用竹茹、枳实等......

《伤寒论》说:“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这就是说,哪部脉象管的脏腑瘀塞住了,不能通调疏利,就有相对应的药物去疏通,病情就会好转。

26

咳嗽不容易治,俗话说:“名医不治咳,治咳丢脸面。”这是因为咳嗽难治且易复发,而且咳嗽辩证不容易,《黄帝内经》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所以说,会治咳嗽的人,按中医来说,五脏六腑的病他都会治了。

这个病人,说他下半夜咳嗽非常厉害,非常胸闷。

“热咳三焦火,夜咳肺间寒。”这晚间咳重,一般病人都是寒底多见。老师摸他脉后说,肾脉郁涩,下半身有东西堵住,但要先解决咳喘、痰多、稀白的问题。这样老师便念方,我抄下来,是小青龙汤。特别还重用干姜、细辛、五味子。

古人云:“若要痰饮退,宜用姜辛味。”

对于稀白痰饮,干姜、细辛、五味子,一用下去就很容易退下来,这是古人非常宝贵的经验。由于病人有胸闷,脉涩,心脉不流利,老师还特别在小青龙汤中加入五味药,是专门针对病人气滞血瘀的,即:

枳壳、桔梗、木香、丹参、菖蒲。

枳壳降气,桔梗升提,木香理三焦气滞。丹参活血养血,俗话说:“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就是说丹参既能补血,又能活血通脉,带有通补的个性。菖蒲,《神农本草经》说:“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可见对于肺心病、咳喘、气闭有良效。

后来,我们把老师用这小青龙汤加这五味药的方路,称为“加强版小青龙汤”。

今天,还有一个病人,鼻头有些粉刺,老师就开颠倒散,大黄、硫磺各三十克,打成粉后,给病人拿回去后外敷。把药末用凉水调敷在患处,就可治疗各种鼻头粉刺、酒渣鼻、痤疮。这方是出自《医宗金鉴》的,老师经常用。

我们称之为:“颠三倒四,又寒又热。”就是说,这种病有风寒湿郁在外面,体内又有肝郁化火,这样里面郁热泄不了,外面寒湿又散不掉,所以用寒药加热药,寒热搭配,一边泄其郁热,边散其沉寒,使气血恢复流通,粉刺就容易好。

老师书中还提到治疗痤疮要内外兼修,外敷颠倒散,同时还可内用琵琶清肺饮。

老师交代这个病人要戒水果,而且不能喝凉茶,可病人不解,说他就喜欢喝凉茶,喝些菊花茶后,吃辣椒也不会上火。

老师说,你这是身体阳虚为底,吃热气的东西,又喝凉茶,是拿自己的身体当战场,最后会阴阳两虚的。

病人又说,那水果加热了来吃怎么样?

老师说,水果加热亦是凉,菊花泡茶还是寒。寒凉之物吃多了,身体血脉便走不动,各种垃圾就会堆在那里,搬运不走,成为疾病。这痤疮很简单,放大一百倍、一千倍,其实只是垃圾的产物和堆积而已。少吃寒凉的东西,血脉能温通就可以搬运走。

《黄帝内经》说到人身体的气血,“逢温则行,遇寒则凝”。所以,水果寒凉之物,冰冻饮料,都是应该戒口的。

27

晚上车厢宾馆的老板娘请客,老板娘非常好客热情,做了很多菜,老师还担心我们吃素的会不会有所顾忌吃不惯,我们随缘,吃肉边青菜也没问题。

饭桌上,谈到医德的问题,行医时行德,无德不行医。

老板娘都十分佩服老师,老师开方药不收诊金,随病人想到哪抓药就到哪抓药,帮病人代煎一剂中药,只收一块钱。

老师常说,行医本来就不是赚钱的行业,但老师却行医行得津津有味。

行医者,每时每刻无不面临医德的问题,冉雪峰说:“士先器识而后文章,医先医德而后学问。”

我们大一学医刚接触中医,就学医古文,老师给我们安排的第一篇医古文就是《大医精诚》。《大医精诚》就是孙思邈站在医德层面论行医的,这《大医精诚》可以说是任何行医者终身都需要践行的。如果没有老师的医德,我们也不会被感召过来,更加不可能学到这么多东西。所以说,学问这种东西跟治国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唯有德者居之。《论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多行医者学医者,都会团结在老师身边来。

在看《太氏药谱》时,也特别记住这句话:“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者不可任也,非廉洁质朴者不可信也。”

对我们学医的人来说,最大的考验并不是药性、汤头、脉理、病证,而是有没有仁爱恻隐之心,能否明辨笃行,会不会廉洁质朴。医道通仙道,医书通道书。老师书中常引《清静经》中一句话来说明行医者的道德:“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一个人心中时常清静淡泊,那么天地之间的道德、文章、学问、医理、药性等,通通都会归附到他身上,为他所用。而老子《道德经》上叫人要绝名弃利才能更接近于道,这也是医德,医生要淡泊名利。

佛家常说这点:“透得名利关,方为小休歇;透得生死关,方为大休歇。”

所以医德不就是要把名利关看淡,把生死观看破吗?把名利关看淡就是无所求,把生死关看破就是无所惧。

秦赵虎老先生说过:“一个良医,无所求无所惧,则百病可医,反之则小疾难治。”

这完全是在医德层面上行医啊!照这样说,医生并不是用药物治好病人,而是用他的道德治好病人。老师常说,医道不是发财的门道,用孙中山的话来说,可以这样理解:

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升官发财请走他道。

从这里看来,把《大医精诚》背好笃行,比学四大经典还要重要。这也是后面老师要讲的行医者必须要注意的八点医德。

28

车厢宾馆吃完晚饭后,我们同老师一起又回到大药房里读书做药丸了。我们边读书,老师也一起坐过来谈论医道,我们赶紧准备记录。

灵感这种东西,你当下没有抓住,过后想要重拾就非常困难,所以古代许多文学家、诗人都有这个习惯,时常都准备纸笔放在身边唾手可及的地方,或骑马外出,或游山玩水,或吃饭说话,只要一有灵感亮点,立即记录下来,就连睡觉做梦,有好想法,也立即从床边抓过枝笔,书录下来。

老师写《医间道》时,画那个“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循环图”时,就是在晚上睡觉时突然灵机一发,赶紧起床记录描绘出来,所以才有《医间道》这本书。我们今天及时记录老师所讲,得到了三个闪亮点,这种闪亮点,在古代来说,决定属于不传之秘的那种,是要放在枕头底下藏起来的,或者要锁到石室金匮中,绝不轻易示人。

第一就是穿破石,关于这个秘方,老师也是摸索经历多年才得到的。

刚开始老师知道,他太爷用一味药治疗肝炎,却不知道是什么药。

后来,老师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时,发现一个村的村民们,纷纷砍一种树做保健药服用,治疗各种劳损伤积,以及各种结石肿块。

老师还是不知道这味药,这个疑问也一直压在老师心中多年,直到最后老师在一个江湖郎中家里,看到这味药。刚开始江湖郎中绝不肯轻说。老师便提了几瓶好酒过去,这郎中才酒后吐真言,诚心道破,说此药名为穿破石,无攻不破,无所不到。

老师说,这穿破石虽然行走起来比穿山甲要慢,但喝五六天后,那种后劲就非常足,而且稳健有力,特别偏重于走肝胆系统,凡不同者皆可用。

我们听到这点,心中便有底了,以后我们要用这穿破石代替穿山甲、水蛭、蜈蚣,这些虫类穿透之药,尽量不用动物药。因为《大医精诚》说:“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如果嫌力道不够,我们还可以选用王不留行、路路通、皂角刺,尽量避免使用虫类药。

老师恐我们记忆不深刻,还特意为穿破石的功效做了五大总结:

一是穿透力稳健,服用后劲十足,凡体内血脉不通者皆可用之。

二是肝胆系统疾患,以及各类病痛瘀滞,皆可用之。

三是可作为抗痨药,对治各种结核。

四是体内各种癥瘕积聚、包块囊肿,譬如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前列腺肥大等皆可用之。

五是穿破石根茎金黄,流白色浆汁,带豆腥味,通利之中还有补益作用,可用于农村干活劳伤、积损、陈年旧疾。

穿破石周身是宝,根茎枝条皆可入药。一棵树往往上百斤,砍下来全村人喝都有余,价钱又便宜,药效独特,正符合传统中医简验便廉的特色。

29

今晚第二个亮点那便是鸡矢藤。

鸡矢藤治疗各类肠积是一流的,平和而有效。

当今,时代从小孩到老年人没有不因饮食过度而食滞胃肠的。这种有肠积在里面,外面脸色一般都泛黄泛暗的,胃口不好又容易感冒。

老师说要用药物把积滞化开,顔眉才得以舒展。

刚开始老师用肥儿散,虽然有效,但却因为药物苦涩难食,比较难于推广。后来老师读书临床后,发现鸡矢藤不仅效果好,没有难食的异味,而且药性平时有效持久。

这样老师往往重用鸡矢藤,有积滞的病人排除宿积。宿积严重的可见黑褐色大便,直到大便色泽变浅后不再黑后,那积滞化开后便好了。人能神清气爽,源于二便通调啊!

老师还喜欢用鸡矢藤与火麻仁合成药对加入汤剂中而且重用,既化食消积又润通肠腑。

肠通腑畅,百病消除。

老师说健康的标准,只要做到四能,那便没什么大碍了,这四能便是能吃能拉能睡能笑。

这鸡矢藤便是消积开胃,令人能吃能拉的佳品。故在民间有不少人懂得用鸡矢藤来泡茶喝,鸡矢藤被视为寻常保健良药。

鸡矢藤还用于减肥,消积去滞就是它减肥的机理。、

正如有个病人身体肥胖,痰湿特别重,前来找老师要求减肥瘦身。老师问她胃口好不好,她摇摇头说以前很好,现在不好了。

老师就直接开鸡矢藤与苍术两味药,以二比一的剂量,打成粉,叫病人平时拿来泡水喝。

这个小药对,药小力不小,基本成为健身减肥的良药。

因为它们符合中医一升一降的思想,鸡矢藤消积化浊,以降胃气;苍术健运湿阻,以升脾中清气。

鸡矢藤降胃中浊气,苍术升脾中清气。一升一降,正符合《黄帝内经》所说的: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所谓“肥人多痰湿,瘦人多虚火”,这减肥就当以祛痰湿,恢复脾胃脏腑升降机能为第一要义。

这小小的方子一个药对,里面正昭示着这样的医学正道。

第三个闪亮点便是治疗最顽固的手足麻木。有老药工问老师手足麻木怎么治。

老师说治疗起来应该用补益气血、散寒除湿的思路,然后老师又说出一大堆药物。

那老药工摇摇头都说不是,治疗寻常的麻木可以,治疗起陈年老病就不行,必须要用到八味药,这八味药就解决了,即:

川乌、草乌、威灵仙、仙灵脾,

桃仁、红花、木瓜、甘草。

30

第八天,2月26日。

早上第一个病人,老师一号脉,还没待病人说什么,老师便说你关尺脉以下偏郁,所以腰比较酸重,气郁在中焦,寸脉不足,寸脉主上焦,故你脖子后面不是很通畅,颈椎有些问题。

老师又看看病人指甲,是淡紫色的,又叫病人伸出舌头,看到舌苔中后部偏白腻。就说你这身体不单淤,血脉走不动而且痰湿还很重。

病人不住地点头,老师对自己的脉理还是比较有自信的。

接着老师直接叫我开《伤寒论》的苓术姜草汤和当归补血汤为底。

这苓术姜草汤又叫肾着汤,即茯苓、白术、干姜、甘草,这肾着汤就是用于形容腰肾被湿邪困着住了。

肾本主水,反为水湿所困,所以要把水湿化开。《伤寒论》形容这种肾为水湿所困着的状态为“腰以下如带五千钱”。

老师苍术、白术连用而且重用,因为《黄帝内经》说:“诸颈项强,皆属于湿。”而脾治湿升清功能不仅是向上的,老师还说这脾主湿功能比较特别,它还向四周上下左右内外辐射出去。故肾中有湿浊,被水湿困着,也要归脾来统管。

老师把肾着汤与当归补血汤连用,就是补气与祛湿的思路。气足则水湿得以运化,扶正以祛邪也。

而病人脉道还有淤血与气滞应该怎么办?老师又加了枳壳、桔梗、木香、丹参、葛根、桂枝这六味药,理气活血,斡旋中焦气血。以解中焦郁脉。

病人舌尖红,烦躁得很。老师又加了生牡蛎、黑豆、竹茹,把阳浮之气以及肾水往下收一收,这样病人也就不会那么烦躁了。

收下来的湿浊烦躁之气,该怎么排出去呢?当然要从肠道中排出去。正如经典所说:“万物生于土,而复归于土。”故老师最后还加了一味火麻仁,病人大便不是很通畅,下焦郁得很,这样润通肠道,不仅有利于给腰肾肠腑湿浊一条出路,而且上焦心胸烦躁之气,也会因釜底抽薪而顿减。

这样畅通腑畅湿浊通去,则腰肾压力顿减,而转动轻松。

如果还有些病人肠积化热明显,腰腿不利,老师还会重用大黄。《神农本草经》说大黄“推陈生新”,这就是以通为补的思想。邪浊祛除则正气复生。这也是张从正“邪去而正生”的攻下派思想......

21

下午,阳光明媚,天气大好。

我们同老师一起到湖北医药学院的百草园收药,本来想见识各类青草药的,但却因为现在正是初春,大部分草药还是枯黄的,没有吐绿,所以只能采收一些现成的药材,如防风、射干各收集了一大麻袋。

防风,刚从地里挖上来的,我们一尝甘甘甜甜的。《用药传心赋》说:“防风乃诸风之必用。”防风能祛风,为风药之润剂。既治外感风邪、感冒、头痛、风湿,也治内伤风动,如肠风、肝风,防风都可作为药引子,而有良效。

如玉屏风散治虚人易伤风感冒,川芎茶调散治伤风头痛,痛泄药方治肝风、肠风泄泻,蠲痹汤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这些药方中,都有防风的影子。

至于射干,《药性赋》中说:“射干疗咽痹而消痈毒。”我们也尝试嚼服下射干的味道,果然能集中在咽喉,麻辣麻辣地,流连不去,直到第二天,那种感觉还没有完全消去,可见古人论中药归经作用,是亲尝亲试出来的。

射干药力,偏重作用于咽喉部位,这是毋庸置疑的。

今晚,我们喝完小米粥,从知粥味回到大药房,就同老师一起做药丸子。今晚做的是乌鸡白凤丸,我们四人同老师边做药丸边聊天,对于我们学医者经常从事脑力劳动来说,干些轻微的体力活,那便是最好的休息,这大概就是养生中的劳逸结合吧。

一个人,要常劳身,常逸心,便真会养生。劳身就是养身在动,逸心就是养心在静。身体要勤动,心理要放松。

第一次做药丸,先把药泥切成块,然后揉成条,再把药条捏成一个个丸子,老师把住最后一关。他说务必要捏成大小均衡。

后来,我们也仿着捏丸子,一个晚上就基本把手法捏熟了。期间,我们还谈到中医界的大事,倪海夏刚刚去世的消息,心情也很是郁闷。

老师又谈到中医把法中的和法。

和法者,和其不和也。

八法之中,和法为贵。

老师的治病思路,就是以调和气机升降出入为主。

比如老师用黄芪、葛根、柴胡,这些升散的药时,往往会配到牡蛎、黑豆、竹茹,这些降浊的药,升清降浊,令气机各行其道,恢复正常,就可以对治当今时代,不少常见病疑难杂症。

中医不是治疾病的病名,而是治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

所以,行医者,绝不应该被病名所吓住,中医看的是病人整体的气机状态。

比如,人阳气郁在中焦,上面燥热,会有口腔溃疡、心烦、失眠,下面寒凉,会有小便清长、腰酸腿软、脚步怕冷,如果针对每个疾病来治疗,那不是要吃很多药,而中医却看到是这个气机,调这个升降。

老师常说的,以自身之热疗自身之寒,使寒热气机对流,病人的身体便会一步一步好转,便会渐渐恢复过来。

老师称这也是和法,调和上下气机。他喜欢用《黄帝内经》开篇这几句话,来形容用药治病升降出入的思想。即: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22

第六天,2月24日。

今天同样看了很多病人,而且病人永远也看不完。

有个妇女,两个月没来月经了。

老师摸她尺脉说,你太弱了,子宫内膜太薄,没有七八毫米很难水到渠成。这妇人说她头还有些晕,眼睛有些花。按老师的思路,这病人又是中焦肝胆脾胃郁滞住了,上焦肺气不能下降以生肾水,所以才特别烦躁。这样老师开了小柴胡汤为底,再加上竹茹、枳实、桔梗,加强升降中焦气机。由于病人尺脉太弱,故老师还加了菟丝子、巴戟天以补肾。加入火麻仁,令肠道润通。

《药性赋》说:“巴戟天治阴疝白浊,补肾尤滋。”又说:“菟丝子补肾以明目。”

菟丝子是平补之物,补而不腻,温而不燥。我们也在药房尝了一下,平平淡淡。这菟丝子,能够通过补肾精而使眼睛看清,而枸杞子则通过补肝血而令眼睛看清。至于火麻仁,能润肺,利六腑之燥坚。

我们发现老师治疗心血不足、心烦气躁,喜欢用两味药,一是酸枣仁,二是火麻仁。

酸枣仁,养肝血,令肝木以生新血,取木生火之意。老师说,心血是要靠肝木生过来的。

用火麻仁,则是心与小肠相表里的思路。润通小肠,则心脏的阻力、压抑立即舒减。

有不少心脏病的患者,死于浴室、洗手间中,那是排便之时,肠道有积滞,不滑利,所以心脏压力特别大。故对于老年人或心血不足的人来说,保持肠腑的通畅,是养心养血的关键。肠腑有燥结、拥堵,心主血脉的功能就会大减。

还有一个肥胖的病人,性格非常急躁,手上长了些水泡,老师就说他大便不通畅。

老师说,水气上散外发,是肺气不敛降的结果。肺气不降,肠道就会动力不足。比如,人上厕所,总会先鼓一口气,向下沉,才能顺利排泄。

老师就叫我开麻子仁丸,然后再加入几味降气下行的药,如牛膝、竹茹、龙骨。再加入山楂、木香,帮病人消积去滞。

老师说,这病人吃药后会放屁,大便稀烂些。大便能通润下来,手上那些水泡就会消失了。

老师治这个病人是降他的肺肠之气,肺为水之上源,肺能肃降,则水气通调。肺气宣发上冲太过,皮肤手上则容易长水泡。这时,降肺肠之气,则水道可通调。

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是治疗各种习惯性便秘的,特别是老年人或产后、月经后肠燥有积滞的便秘最为适合。

为什么叫脾约丸?就是指脾脏受约束、约制,不能散津上归于肺,加之病人肺气上逆,又不能下降通调水道,这样津液不能四布,反倒手中容易长水泡,而肠中却容易干燥。

这麻子仁丸,在通泻肠中燥热的同时,还有杏仁以助肺肃降。《黄帝内经》说到水浸运行的通道是,由脾上疏于肺,肺再宣发肃降下达膀胱。

老师说,要宽心、少思虑,这也是胃肠保养的关键。

《伤寒论》很形象称这种便秘为脾约,脾受到了约束,才没有动力疏布,谁能约束脾呢?当然是脾的上司,也是五脏六腑的老板心了,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有消化不了的事儿,脾胃肠道就有消化不了的食物,心受约束郁闷了,五脏六腑都会受到波及。

关于便秘的平时保健,少荤多素是最重要的。肠道喜简单而不喜复杂,喜清淡而不喜油垢。许多人宁愿吃药来通便,都不能把饮食清淡了。有个治疗便秘速见功效的方法,即青菜萝卜糙米饭,除此三样之外,不再吃其他东西,一个星期内,可以把肠道洗得干干净净,对于许多习惯性便秘,烦躁易怒的人来说,他们长期都会为求医吃药而困苦,可一旦通过调这饮食,归于清淡,许多问题就解决了。

23

我们这几天都是上午跟老师抄方,下午则读书做笔记。其间,还借了老师的《太氏药谱》来读,里面有很多精髓。

老师特别指出里面用药配伍的五个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这是此书的精华所在,我们都一一笔录下来。

那么,组方配伍有哪五个辩证关系呢?

一曰散收。

散是发散、宣散,指祛除外邪,宣通气机。收是收敛、固脱,指固摄气血。比如虚人外感,一边要祛除外邪,用荆芥、防风来辛散,一边又要固护正气,以白术、黄芪来固表。

二曰攻补。

功为祛邪,补为扶正。如疾病邪正交争,《伤寒论》中在攻寒邪时,还注意保卫气存津液。如柴胡、桂枝汤,用到生姜、大枣来固护正气。

三曰温清。

病情复杂、寒热错综时,或上热下寒,或里热外寒,这时应该寒温并用,如左金丸的黄连与吴茱萸,交泰丸的黄连与肉桂,相互制约,相反相成。

四曰升降。

升是向上走,向外走,降是向下走,向内走。凡用药治病,升不可升发无制,降不可肃降太过。比如眩晕,不管是什么病因,它的病机都离不开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应该升清降浊并用。虚者升清阳为主,如黄芪、葛根、升麻。实者,降浊气为主,如竹茹、牛膝、枳壳,还可加入重镇潜降之品,如龙骨、牡蛎。

五曰动静。

静指阴柔呆滞,动指行走通达。补益、滋阴、养血之品,偏于拥塞气机,其性多静。而宣通、行气、活血之品,容易耗气,其性多动。所以组方配伍应该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如太极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比如,补法容易引起脘腹胀满、气机不畅,这时,可配合宣通脾胃之药,如砂仁、陈皮以消散其胀满。故补气常佐以行气,补血常佐以活血。又如行气容易耗气,这时可加入黄芪、党参以防气虚。如人参败毒散中,有枳壳、桔梗行气,羌活、独活散寒湿,这都是动药容易消耗中气,这时配合人参以防气虚。

太树人在临证时,用补益之法,经常会用到羌活一味药,使补益之剂,具有宣通气机,促进生化之力,这也是临证一得。

这里还有太树人临证的几个案例。

如太树人初上临床跟师抄方时,来了个老年患者,气喘、汗出、肢冷,脉象沉细欲绝,病情危笃。赵老师叫太树人把脉、开方,太树人把脉后,便说这病是肾气不纳、肺气不降所致,是喘脱重症,急需回阳救脱,用生附龙牡汤挽救。赵老师高兴地说,大有长进,就按你说的去办。

老师说,人身有两个人主宰,一阴一阳。许多危急重症、疑难怪病,都是这两个人不能够统一到一块去,一个人被另一个人控制。这时用药该怎么办呢?就是用生附龙牡的思路,调和阴阳两个人。

我们在这里又学到一个绝招,关于精神神志方面的疾患,治疗还是有办法的。

后来,太树人又治疗了一个肝硬化腹水的老头。

这老头七十多岁,肚子隆起,像口一个大盆一样,面容憔悴,常叹气、疲乏,口中苦,咽中干,胸肋胀疼,不想吃饭,小便量少,大便稀,太树人把他脉,判定为少阳受邪,枢机不利,导致鼓胀证,必须和解少阳,拨转枢机。直接给他开小柴胡汤原方,柴胡用到十五克,其余各药都只用到六克,大枣四枚。

老头子拿着这七味药的方,很怀疑不知有没有效,太树人说放心吃吧。这老头子以前吃了一百多付药还是不行,可一服太树人第一剂药后,当天晚上就尿了四次,尿量大增,连吃三剂小柴胡汤,腹水消尽,其它症状也一并消失。

随后太树人又用香砂六君子汤服用收功,老头子感慨地说,可不能小瞧年轻人,人小能耐不一定小。

老师很推崇《太氏药谱》这本书,道理也在这里。老师常说《道德经》“难易相成”的道理,疑难重症只要思路对了,治疗起来也相当简易。

就比如太树人治好肝硬化腹水的老头,为何小柴胡汤有如此神效,因为人体水液正常代谢,全依赖气机的升降出入。小柴胡汤能调整气机升降出入的枢机,人的气机升降出入废了,身体就有病,废得越久,身体便病得越重。

正如《黄帝内经》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非升降,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出入无以生长化收藏。”

《太氏药谱》中还有是非宝贵的临床经验,譬如冬瓜子治疗肺痈、肠痈各种秽浊积滞。

老师也常把冬瓜子加入三妙散中,升清降浊,治疗妇科带下异常臭秽,以及下焦湿热痹病。

我们看了《太氏药谱》后,才知道冬瓜子这么神奇。

冬瓜子是非常寻常的瓜果菜食之物,它的子为什么有如此神效呢?

原来古人发现,把冬瓜子抛入粪坑中不腐烂,第二年用来施肥,地里还可以长出甜美甘爽的冬瓜。

古人观察这一现象悟出冬瓜子极善于浊中生情,其子抗生力强,故冬瓜子能升清降浊,符合清可祛实的特点。广泛可用于治疗上焦的咳喘、浓痰,中焦的肠痈、积滞,下焦的湿热、带下,痈毒臭秽之病。

看来学问未必全在书中,平时善于观察领悟,处处留心皆学问啊!太树人得到这个冬瓜子的经验,也是从一位民间老头口中听来的。

24

晚上,老师带我们到民间中医联谊会。上次徐文兵、萧宏慈老师也在那研讨过。老师叫东梅把《药性赋》写上一段,老师说,来这里就要学到些东西。东梅在黑板写上: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于是我们一起诵读《药性赋》,老师则一一加以解说。

譬如,当讲到葛根时,《药性赋》说:“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老师说,颈项强痛,大多属于湿。用生牡蛎、黑豆往下收,再用葛根升清解肌,而且用量要大,那大脑立马如同见到阳光一样,暖洋洋的。

接着,我们又谈到皮肤病。顽固性皮肤病,大都病根在脾胃。因为“损其脾者,饮食不为肌肤。”葛根能把胃中水谷精微供养到肌肤腠理,以解肌发表。

老师又说,这类皮肤病需重用白术。因为《神农本草经》说白术疗死肌,这比葛根效果更好。尤其皮肤病是严重掉皮的那种,白术还要重用,更能走皮肤。令清阳发腠理,则皮肤腠理致密,还可配些枇杷叶,因为枇杷叶降十二经之逆气,能令浊阴归于六腑大肠中。确实,我们想了一下,排六腑积滞,就是一个肃降肺气的过程。

当老师谈到藕节既能消瘀血,又可以止吐衄时,便说,要特别注意这些对立又统一的中药,既能活血,又能补血。如当归、鸡血藤,重用又不伤正气。

谈到海藻时,老师特别提到《十八反》,海藻很明显是与甘草相反的。“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所以用海藻软坚散结时,要特别注意它是与甘草相反的。一般开方时,不小心随后就加入甘草。

我们还一起谈了盘腿静坐与八段锦,大部分练过盘腿的人都能明显感到,盘完腿后走起路来轻快利索多了。东梅她也体会到盘腿特别酸胀时,越是要放松、心静,这时坐练八段锦,可以缓解酸麻胀痛疏通经络。我们笑着说,这个体会,我们也是摸索了四五年才知道,你练几次就有感觉,就能把双盘结上,善根福德真足啊!

25

第七天,2月25日。

今天是周六,我们来任之堂大药房刚好一周了,究竟有没有达到理顺中医思路的目的。老师也最关心这个问题,他问我有没有学到东西。

我说,学到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中医的信心。当然还有老师独特的把脉方式——双手合参。今天,老师还特别把脉法略说一二。

老师开方没有特别固定的方路,而是凭脉处方,脉药相合。老师一句话,把他这种多年实践的脉药思路说给我们听。

他说,把脉用药,他是从尺部开始的,绕着病人左右手走一圈。譬如,今天这个病人,心烦口干,脉道中焦偏郁,且有上越的趋势,尺脉偏弱。

老师就断他颈椎不利索,头晕重,脚有些凉,而且看东西眼睛模糊,特别容易烦躁发火,老师就按着个脉理思路,随手便开了十二味药,是六组药对。

首先,从左手肾脉开始,开玄参、牡蛎,把肾水往下收一收。

然后,从左手关部脉偏郁,开当归、白芍,以柔肝缓急,并养肝血。

再到双手寸脉管的心跟肺,也就是上焦的胸腔,老师用枳壳、桔梗,一升一降,畅达胸中气机。

而升降的同时,又恐气机上越,于是老师又加了茵陈、枇杷叶,以肃降肺胃肝胆之气,调和脉道上越的趋势,令肺气能下降与肾中,使金能生水。

很明显,病人中焦脉郁,关部有堵,所以清气不能上达,而见颈椎不利索、头晕,这时,老师再用川芎、葛根,升中焦脾之清阳,缓解颈项湿浊瘀血,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旁开郁结,葛根以其藤蔓悠长,能通达人体十二经脉,且能缓解颈部肌肉僵硬。

最后,老师加红参、淫羊藿,以补命门右尺元阳,令元阳有所归附振奋。淫羊藿又名仙灵脾,《本草纲目》说它:“味甘气香,性温不寒,能益精气,真阳不足宜之。”当今广泛用于治疗真阳不足引起的阳痿,妇人更年期引起的高血压。

凭脉用药,这是我们今天学到最重要一点。老师说把脉要走一圈,使身体左右寸关尺六部脉皆有药物所归。

哪脏腑不通利,便用药物调和。比如心肺郁火者,可加栀子淡豆豉汤。肾精不足者,可加五子衍宗丸。肝气郁结克犯脾土者,可用逍遥散。命门火衰,脾肾阳虚者,用附子、白术、干姜。气机上逆者,用竹茹、枳实等......

《伤寒论》说:“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这就是说,哪部脉象管的脏腑瘀塞住了,不能通调疏利,就有相对应的药物去疏通,病情就会好转。

26

咳嗽不容易治,俗话说:“名医不治咳,治咳丢脸面。”这是因为咳嗽难治且易复发,而且咳嗽辩证不容易,《黄帝内经》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所以说,会治咳嗽的人,按中医来说,五脏六腑的病他都会治了。

这个病人,说他下半夜咳嗽非常厉害,非常胸闷。

“热咳三焦火,夜咳肺间寒。”这晚间咳重,一般病人都是寒底多见。老师摸他脉后说,肾脉郁涩,下半身有东西堵住,但要先解决咳喘、痰多、稀白的问题。这样老师便念方,我抄下来,是小青龙汤。特别还重用干姜、细辛、五味子。

古人云:“若要痰饮退,宜用姜辛味。”

对于稀白痰饮,干姜、细辛、五味子,一用下去就很容易退下来,这是古人非常宝贵的经验。由于病人有胸闷,脉涩,心脉不流利,老师还特别在小青龙汤中加入五味药,是专门针对病人气滞血瘀的,即:

枳壳、桔梗、木香、丹参、菖蒲。

枳壳降气,桔梗升提,木香理三焦气滞。丹参活血养血,俗话说:“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就是说丹参既能补血,又能活血通脉,带有通补的个性。菖蒲,《神农本草经》说:“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可见对于肺心病、咳喘、气闭有良效。

后来,我们把老师用这小青龙汤加这五味药的方路,称为“加强版小青龙汤”。

今天,还有一个病人,鼻头有些粉刺,老师就开颠倒散,大黄、硫磺各三十克,打成粉后,给病人拿回去后外敷。把药末用凉水调敷在患处,就可治疗各种鼻头粉刺、酒渣鼻、痤疮。这方是出自《医宗金鉴》的,老师经常用。

我们称之为:“颠三倒四,又寒又热。”就是说,这种病有风寒湿郁在外面,体内又有肝郁化火,这样里面郁热泄不了,外面寒湿又散不掉,所以用寒药加热药,寒热搭配,一边泄其郁热,边散其沉寒,使气血恢复流通,粉刺就容易好。

老师书中还提到治疗痤疮要内外兼修,外敷颠倒散,同时还可内用琵琶清肺饮。

老师交代这个病人要戒水果,而且不能喝凉茶,可病人不解,说他就喜欢喝凉茶,喝些菊花茶后,吃辣椒也不会上火。

老师说,你这是身体阳虚为底,吃热气的东西,又喝凉茶,是拿自己的身体当战场,最后会阴阳两虚的。

病人又说,那水果加热了来吃怎么样?

老师说,水果加热亦是凉,菊花泡茶还是寒。寒凉之物吃多了,身体血脉便走不动,各种垃圾就会堆在那里,搬运不走,成为疾病。这痤疮很简单,放大一百倍、一千倍,其实只是垃圾的产物和堆积而已。少吃寒凉的东西,血脉能温通就可以搬运走。

《黄帝内经》说到人身体的气血,“逢温则行,遇寒则凝”。所以,水果寒凉之物,冰冻饮料,都是应该戒口的。

27

晚上车厢宾馆的老板娘请客,老板娘非常好客热情,做了很多菜,老师还担心我们吃素的会不会有所顾忌吃不惯,我们随缘,吃肉边青菜也没问题。

饭桌上,谈到医德的问题,行医时行德,无德不行医。

老板娘都十分佩服老师,老师开方药不收诊金,随病人想到哪抓药就到哪抓药,帮病人代煎一剂中药,只收一块钱。

老师常说,行医本来就不是赚钱的行业,但老师却行医行得津津有味。

行医者,每时每刻无不面临医德的问题,冉雪峰说:“士先器识而后文章,医先医德而后学问。”

我们大一学医刚接触中医,就学医古文,老师给我们安排的第一篇医古文就是《大医精诚》。《大医精诚》就是孙思邈站在医德层面论行医的,这《大医精诚》可以说是任何行医者终身都需要践行的。如果没有老师的医德,我们也不会被感召过来,更加不可能学到这么多东西。所以说,学问这种东西跟治国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唯有德者居之。《论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多行医者学医者,都会团结在老师身边来。

在看《太氏药谱》时,也特别记住这句话:“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者不可任也,非廉洁质朴者不可信也。”

对我们学医的人来说,最大的考验并不是药性、汤头、脉理、病证,而是有没有仁爱恻隐之心,能否明辨笃行,会不会廉洁质朴。医道通仙道,医书通道书。老师书中常引《清静经》中一句话来说明行医者的道德:“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一个人心中时常清静淡泊,那么天地之间的道德、文章、学问、医理、药性等,通通都会归附到他身上,为他所用。而老子《道德经》上叫人要绝名弃利才能更接近于道,这也是医德,医生要淡泊名利。

佛家常说这点:“透得名利关,方为小休歇;透得生死关,方为大休歇。”

所以医德不就是要把名利关看淡,把生死观看破吗?把名利关看淡就是无所求,把生死关看破就是无所惧。

秦赵虎老先生说过:“一个良医,无所求无所惧,则百病可医,反之则小疾难治。”

这完全是在医德层面上行医啊!照这样说,医生并不是用药物治好病人,而是用他的道德治好病人。老师常说,医道不是发财的门道,用孙中山的话来说,可以这样理解:

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升官发财请走他道。

从这里看来,把《大医精诚》背好笃行,比学四大经典还要重要。这也是后面老师要讲的行医者必须要注意的八点医德。

28

车厢宾馆吃完晚饭后,我们同老师一起又回到大药房里读书做药丸了。我们边读书,老师也一起坐过来谈论医道,我们赶紧准备记录。

灵感这种东西,你当下没有抓住,过后想要重拾就非常困难,所以古代许多文学家、诗人都有这个习惯,时常都准备纸笔放在身边唾手可及的地方,或骑马外出,或游山玩水,或吃饭说话,只要一有灵感亮点,立即记录下来,就连睡觉做梦,有好想法,也立即从床边抓过枝笔,书录下来。

老师写《医间道》时,画那个“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循环图”时,就是在晚上睡觉时突然灵机一发,赶紧起床记录描绘出来,所以才有《医间道》这本书。我们今天及时记录老师所讲,得到了三个闪亮点,这种闪亮点,在古代来说,决定属于不传之秘的那种,是要放在枕头底下藏起来的,或者要锁到石室金匮中,绝不轻易示人。

第一就是穿破石,关于这个秘方,老师也是摸索经历多年才得到的。

刚开始老师知道,他太爷用一味药治疗肝炎,却不知道是什么药。

后来,老师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时,发现一个村的村民们,纷纷砍一种树做保健药服用,治疗各种劳损伤积,以及各种结石肿块。

老师还是不知道这味药,这个疑问也一直压在老师心中多年,直到最后老师在一个江湖郎中家里,看到这味药。刚开始江湖郎中绝不肯轻说。老师便提了几瓶好酒过去,这郎中才酒后吐真言,诚心道破,说此药名为穿破石,无攻不破,无所不到。

老师说,这穿破石虽然行走起来比穿山甲要慢,但喝五六天后,那种后劲就非常足,而且稳健有力,特别偏重于走肝胆系统,凡不同者皆可用。

我们听到这点,心中便有底了,以后我们要用这穿破石代替穿山甲、水蛭、蜈蚣,这些虫类穿透之药,尽量不用动物药。因为《大医精诚》说:“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如果嫌力道不够,我们还可以选用王不留行、路路通、皂角刺,尽量避免使用虫类药。

老师恐我们记忆不深刻,还特意为穿破石的功效做了五大总结:

一是穿透力稳健,服用后劲十足,凡体内血脉不通者皆可用之。

二是肝胆系统疾患,以及各类病痛瘀滞,皆可用之。

三是可作为抗痨药,对治各种结核。

四是体内各种癥瘕积聚、包块囊肿,譬如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前列腺肥大等皆可用之。

五是穿破石根茎金黄,流白色浆汁,带豆腥味,通利之中还有补益作用,可用于农村干活劳伤、积损、陈年旧疾。

穿破石周身是宝,根茎枝条皆可入药。一棵树往往上百斤,砍下来全村人喝都有余,价钱又便宜,药效独特,正符合传统中医简验便廉的特色。

29

今晚第二个亮点那便是鸡矢藤。

鸡矢藤治疗各类肠积是一流的,平和而有效。

当今,时代从小孩到老年人没有不因饮食过度而食滞胃肠的。这种有肠积在里面,外面脸色一般都泛黄泛暗的,胃口不好又容易感冒。

老师说要用药物把积滞化开,顔眉才得以舒展。

刚开始老师用肥儿散,虽然有效,但却因为药物苦涩难食,比较难于推广。后来老师读书临床后,发现鸡矢藤不仅效果好,没有难食的异味,而且药性平时有效持久。

这样老师往往重用鸡矢藤,有积滞的病人排除宿积。宿积严重的可见黑褐色大便,直到大便色泽变浅后不再黑后,那积滞化开后便好了。人能神清气爽,源于二便通调啊!

老师还喜欢用鸡矢藤与火麻仁合成药对加入汤剂中而且重用,既化食消积又润通肠腑。

肠通腑畅,百病消除。

老师说健康的标准,只要做到四能,那便没什么大碍了,这四能便是能吃能拉能睡能笑。

这鸡矢藤便是消积开胃,令人能吃能拉的佳品。故在民间有不少人懂得用鸡矢藤来泡茶喝,鸡矢藤被视为寻常保健良药。

鸡矢藤还用于减肥,消积去滞就是它减肥的机理。、

正如有个病人身体肥胖,痰湿特别重,前来找老师要求减肥瘦身。老师问她胃口好不好,她摇摇头说以前很好,现在不好了。

老师就直接开鸡矢藤与苍术两味药,以二比一的剂量,打成粉,叫病人平时拿来泡水喝。

这个小药对,药小力不小,基本成为健身减肥的良药。

因为它们符合中医一升一降的思想,鸡矢藤消积化浊,以降胃气;苍术健运湿阻,以升脾中清气。

鸡矢藤降胃中浊气,苍术升脾中清气。一升一降,正符合《黄帝内经》所说的: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所谓“肥人多痰湿,瘦人多虚火”,这减肥就当以祛痰湿,恢复脾胃脏腑升降机能为第一要义。

这小小的方子一个药对,里面正昭示着这样的医学正道。

第三个闪亮点便是治疗最顽固的手足麻木。有老药工问老师手足麻木怎么治。

老师说治疗起来应该用补益气血、散寒除湿的思路,然后老师又说出一大堆药物。

那老药工摇摇头都说不是,治疗寻常的麻木可以,治疗起陈年老病就不行,必须要用到八味药,这八味药就解决了,即:

川乌、草乌、威灵仙、仙灵脾,

桃仁、红花、木瓜、甘草。

30

第八天,2月26日。

早上第一个病人,老师一号脉,还没待病人说什么,老师便说你关尺脉以下偏郁,所以腰比较酸重,气郁在中焦,寸脉不足,寸脉主上焦,故你脖子后面不是很通畅,颈椎有些问题。

老师又看看病人指甲,是淡紫色的,又叫病人伸出舌头,看到舌苔中后部偏白腻。就说你这身体不单淤,血脉走不动而且痰湿还很重。

病人不住地点头,老师对自己的脉理还是比较有自信的。

接着老师直接叫我开《伤寒论》的苓术姜草汤和当归补血汤为底。

这苓术姜草汤又叫肾着汤,即茯苓、白术、干姜、甘草,这肾着汤就是用于形容腰肾被湿邪困着住了。

肾本主水,反为水湿所困,所以要把水湿化开。《伤寒论》形容这种肾为水湿所困着的状态为“腰以下如带五千钱”。

老师苍术、白术连用而且重用,因为《黄帝内经》说:“诸颈项强,皆属于湿。”而脾治湿升清功能不仅是向上的,老师还说这脾主湿功能比较特别,它还向四周上下左右内外辐射出去。故肾中有湿浊,被水湿困着,也要归脾来统管。

老师把肾着汤与当归补血汤连用,就是补气与祛湿的思路。气足则水湿得以运化,扶正以祛邪也。

而病人脉道还有淤血与气滞应该怎么办?老师又加了枳壳、桔梗、木香、丹参、葛根、桂枝这六味药,理气活血,斡旋中焦气血。以解中焦郁脉。

病人舌尖红,烦躁得很。老师又加了生牡蛎、黑豆、竹茹,把阳浮之气以及肾水往下收一收,这样病人也就不会那么烦躁了。

收下来的湿浊烦躁之气,该怎么排出去呢?当然要从肠道中排出去。正如经典所说:“万物生于土,而复归于土。”故老师最后还加了一味火麻仁,病人大便不是很通畅,下焦郁得很,这样润通肠道,不仅有利于给腰肾肠腑湿浊一条出路,而且上焦心胸烦躁之气,也会因釜底抽薪而顿减。

这样畅通腑畅湿浊通去,则腰肾压力顿减,而转动轻松。

如果还有些病人肠积化热明显,腰腿不利,老师还会重用大黄。《神农本草经》说大黄“推陈生新”,这就是以通为补的思想。邪浊祛除则正气复生。这也是张从正“邪去而正生”的攻下派思想......


相关内容

  • 任之堂脉法传心录--楔子
  • 楔 子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 本人,姓王,名蒋.浙江温州人士.之前从事非医专业,经家中变故,深感人世变化无常,深思要把有限的生命归于何处?故矢志学医,苦觅明师,曾放生羁鸟以发愿于斯事.于一日偶得余师文章,喜不自禁,认定余氏便是吾寻觅已久之师.故于壬辰年正月前往十堰任之堂 ...

  • 新闻工作者年终总结
  • 一年来,我本着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的原则,认认真真地去从事每一项工作。为尽快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新闻工作者,我力求做到虚心向同事请教,勤向领导请示,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很多关心和帮助,使自己能够很快地掌握新闻采访技巧和为人处事方式。工作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在学和做中获取了不少知识,不论是思想上 ...

  • 大理律师马培杰解读[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 大理律师马培杰解读<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大理著名律师--马培杰]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今日终于公布了,我们看到的是23章552条近6万字的史上最长司法解释,它也是史上参与起草部门最广.参与起草人数最多的司法解释!对这份6万字的司法解释进行脱水,整理出其中的7项21点关键 ...

  • 续写[炮手]俞培杰
  • 续写<炮手> 后来,德军被法军赶了出去,炮手也回到了家乡. 当炮手走到了自己家的土地,他吃了一惊--一幢美丽而壮观的 大楼.炮手问邻居: "怎么回事,这儿是谁的房子?"邻居说: "这是 我们送给你的房子,喜欢吗?"炮手又问: "我的家人呢 ...

  • 浅议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作文素养
  • PopularScience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年第11期 浅议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作文素养 费莺莺 (苏州市相城区蠡口中学,江苏省215133) 摘要:在作文教学"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下,学生日渐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或是陈词滥调,千篇 ...

  • 莹坤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述职报告
  • 莹坤薯业有限公司刘培杰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新蔡县莹坤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培杰,一位农民.2007年以前,我和几位同乡外出打工,通过多年艰辛的游子生活脱离了贫穷积累了一点财富.2008年回到家乡,看到县委县政府对回乡创业者的举措和鼓励及在家乡兴业的优厚政策,于是我坚定回乡 ...

  • [医间道]作者余浩(任之堂主人)倾力主编 丁香园中医讨论版高手切磋实录
  • <医间道>作者余浩(任之堂主人)倾力主编 丁香园中医讨论版高手切磋实录 货真价实的临床经验和心得体会!内容简介 本书由丁香园中医讨论版"高手过招"系列专帖整理而成,实录了多位活跃在临床一线的基层中医师对部分常见病的认识和治疗心得,以及针对这些常见病进行讨论和争鸣的过程 ...

  • 赔偿金计算依据
  • 云南省目前规定的工亡赔偿金是48个月的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另外还有丧葬费和供养亲属抚恤金,如果属于生产安全事故,应当可以拿到更多赔偿金 2.包括误工费,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收 ...

  • 校车监控终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校车监控终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冯清,林培杰,赖云锋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要:针对校车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的现状,本文提出了校车监控终端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以处理器S3C6410为硬件核心,以WinCE6.0操作系统为软件平台,通过USB 摄像头实现视频采集并对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