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城市圈建设看产业结构调整

2008年第18期总第37期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No.18,2008Serial No.37

从武汉城市圈建设看产业结构调整

彭晓晴

(湖北大学,武汉430062)

要:武汉城市圈是指在以武汉市为中心的100公里半径内,整合周边8个中小城市,形成的湖北乃至长江

最密集的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的获批,无疑会给圈内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中游最大、

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挑战。由于城市圈中产业结构存在包括产业同构,偏重工业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以转合理等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显得尤为重要。新形势下,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要任务,以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根本目标,以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环节,以体制改革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管理体制为基本保证,应作为武汉城市圈升级的内容。产业结构优化、

武汉市;城市圈;产业结构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8-0172-03

费水平和结构、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投资水平与结构等;(2)资源供给结构,有劳动力和资本的拥有状况和它们之间的相对价格,一国自然资源的秉赋状况;(3)科学技术因素,包括科技水平和科技创新发展的能力、速度,以及创新方向等;(4)国际经济关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有进出口贸易、引进外国资本及技术等因素。

2002年6月10日,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中国共产党《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湖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所作报告

思想为加快湖北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武汉经济圈”。报告中指出:“武汉作为全国特大中心城市了

之一,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武汉市要着眼于提高综合竞争力,构筑在国际竞争中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和现代化基础设施框架,拓展和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形成武汉经济圈,更好地发挥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此后,总体目标几经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武汉城市圈”综改方案,并于2008年9月10日获得国务院的正式批复。这是国内第一个启动综改试点的城市圈(群)。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目标,以武汉市为主体,发挥武汉在城市圈中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同时增强武汉城市圈内“1+8”城市在产业、金融、交通等方面的关联度,通过改革缩小城乡差别。武汉城市圈的获批,无疑将会给武汉及其8个周边城市乃至湖北省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特征

(一)第二产业的结构地位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后,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对GDP 的贡献率基本上在60%以上,个别年份甚至达到70%。第三产业对GDP 的贡献率在20%~35%之间摇摆。由此可见,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相对有限。

(二)重化工业加速发展

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点十分明显,所占比重由49.17%上升到54.04%,而同期轻制造业(主要是生产生活资料的行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87年的33.79%下降到2003年的27.14%。

(三)高增长产业交替出现,当前的高增长产业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和电子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三轮以高增长行业推动经济进入高增长周期的过程,形成了结构变化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第一轮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以轻工、纺织为主导的增长周期,以满足居民的吃、穿为主。第二轮增长周期始于90年代初期,起带动作用的高增长行业包括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公路、港口、电力等)、家电产品(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机

一、何为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一般有以下几)需求结构,包括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的比例,社会消类:(1

收稿日期:2008-09-27

作者简介:彭晓晴(1974-),女,湖北武汉人,会计师,从事审计学研究。

等)等。第三轮增长周期是发生在2001年之后,住宅、汽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讯成为新的带头性高增长产业,并由此带动了钢铁、机械、建材、化工等提供中间产品的行业快速发展。这三次结构转变都与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相关,形成了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规律。

钢“一条龙”式的生产,所谓鄂东冶金走廊其实各成体系。汽车、纺织服装业也是如此。因此,产业趋同或产业生产区段趋同,直接导致了城市之间的“独立”。

(三)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 该圈的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1)就第一产业而言, 该圈农业资源得天独厚,但一方面大部分农业企业尚未实现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导致农产品生产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大量特色农产品的)就生产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导致该圈第一产业发展滞后;(2第二产业而言,武汉城市圈为我国老工业基地所在,曾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老工业基地改造乏力,严重制约该圈的工业化进程;(3)就第三产业而言, 该圈总体发展水平不高,2004年, 仅有武汉市的第三产业比重略微超过其第二产业,其余各市皆为二三一的工业化初期产业结构。

从产业布局的角度看, 武汉城市圈内的各城市在职能分工上也不甚合理。就圈内各市目前的主导产业来看, 虽然主导产业分明, 但这些城市在全局意义上的职能分工却缺乏效率, 低水平重复较多, 没有根据各城市的特色和优势建立起相应而且, 它们之间的产业的真正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来。

分工也没有实现相互协作和优势互补,圈内的城市发展各自为政,导致其产业布局的不合理现状。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

我们国家的经济以循环经济为主,它是以实现闭路的产品循环、闭路的货币循环及闭路的经济循环为基础的经济。循环经济以协调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为目标,它体现在产品的循环运动、货币的循环运动及经济的循环运动中调整产业结构。

而循环经济学认为,产品的运动距离是环境要素转换为产品的距离,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环境要素转换为产品的空间距离,另一部分是环境要素转换为产品的要素转换距离。这两个距离的最小值,就是产品运动距离的最小值。

按照循环经济学的观点,能够使产品运动距离最短的产业结构就是合理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合不合理,不是由分配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决定的。怎么衡量产品运动距离最短,这个只要我们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分析任何一条产业链,就可以得到相关的结论。

比如,我们从种棉花到制造服装作为产业链来分析,如果以市场经济、以利润最大化原则作为分析产业的工具,则织布厂、纺纱厂、种棉花的农场利润最大化,这只要服装厂、

样的产业结构就是最合理的产业结构。由于这些厂的利润是分配的结果,它们利润最大,完全有可能产业结构最不合理,只是这些不合理被利润所掩盖而已。相反,用产品的最短距离所衡量的产业结构,虽然它的分布最合理,但由于利润不是最大,很可能被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所取代。从这个意义上讲,搞市场经济,以经济效益为标准是很难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不过来的原因之一。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五、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第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二、

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与老特区所不同的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时过境迁,呈现在武汉城市圈面前的是,必须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所幸的是,在获批的综改方案中我们看到,土地利用、环境保护、金融建设、财政支持等均有了较好的政策支持,应该说,这为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要任务,以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根本目标,以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环节,以体制改革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管理体制为基本保证,应作为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容。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服务业的结构升级作为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

鉴于当前第三产业过于依赖“生活型”服务业的低质结构,应将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物流等知识型服务业或“生产型”服务业,致力于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和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作为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

(二)建立新型的政府管理方式,引导重化工业健康发展形成与我国经济增长阶段相适应的资源节约型国民经

(下转183页)

城市圈中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四、

(一)产业同构。湖北工业一直属于偏重型。除了仙桃、天“水乡”外,武汉城市圈中的其他城市,重工业门这两个传统

都明显高于轻工业。比如,钢铁、汽车、冶金、石化、烟草、建材等是武汉市的支柱,同样是鄂州、黄石、襄樊、十堰、随州等市的支柱。其结果是,产业结构同构现象突出。武汉除了在科技、贸易等方面拥有一定领先优势外,其他产业领域周边城市基本上处于同级水平,城市圈在产业分工中并未形成梯度层次,存在同构竞争现象。

(二)偏重的工业结构,意味着国有大中型企业多,而重工业领域的国有企业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生产单位,在严格的计划控制下,其特点就是企业自成体系、大而全,完全是一种持续的完全的内部关联交易;整个区域经济,也呈即使在改革开放后,仍然存在这种路径依赖。比如现内向性。

钢铁,尽管湖北省有武钢、鄂钢、冶钢等钢铁企业,但它们过去都各自纵向关联。如武钢是采矿—烧碱—炼铁—炼钢—轧

和后来的转让以及排污权转让等,其界定相当困难。国务院《水量分配暂行办法》,首次对水利部2008年2月1日公布

跨省、区、市的水量分配以及省、区、市以下其他跨行政区域的水量分配原则作了规定,标志着我国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已经基本建立。但怎样准确地计算水量,检测水质,适时分配,有序转让?还需要做很多的探索。水权交易容易使人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影响环境质量,怎样保持足够的生态用水?尚须深入学习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不同的流域应有不同的水权安排,不同的水价,应由各地政府与公众会商决定。现在参考文献:

越权取水以及用清洁的自来水冲洗汽车等浪费现象到处可见,应通过水权和水价加以遏制。

5.与日本开展技术合作,节水、治污。日本在节水、治污方面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要努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政府宜出台政策鼓励企业与日商合作、合资,生产各种节治污的产品、设备供应市场。我们自己也有一些节水、治水、

污的技术和产品,应加强这方面的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力双赢。求中日互补、

[1]郭培章,宋群. 中外节水技术与政策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刘建. 东京下水道的可持续管理[J].水利发展研究,2007,(5). [2]娄鹏,

[3]宋国君,徐莎,李佩洁. 日本对琵琶湖的全面综合保护[J].环境保护,2007,(7). 2007,(1). [4]蓝楠. 日本饮用水源保护法律调控的经验[J].环境保护,

[5]吕守军. 日本两部分水价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现代日本经济,2005,(3). 2008-04-02. [6]陈晨. 中国水权制度建设大幕初开[N].科学时报,

[7]赵晓. 中国要向日本学习什么[J].国际经济评论,2005,(11-12).

等. 关于中国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6). [8]成金华,

[责任编辑张凌]

(上接173页)

!!!!!!!!!!!!!!!!!!!!!!!!!!!!!!!!

造型升级,由粗加工向高加工度化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价设计等企业的发展。值,鼓励发展国产品牌,鼓励技术开发、

二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由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向原创型技术创新升级,增强产业的创新能力,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科技队伍的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政府购买创新技术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研究开发资助、加速设备折旧等多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鼓励创新的有效激励。

三是针对某些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如集成电路、飞机制造)以及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关键高技术(如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建立国家重大创新工程,并积极吸收企业参与,甚至国外机构、企业的参与,形成产、学、研相结合、开放式的攻关体,力争局部突破,逐步摆脱战略产业受人控制的局面。

四是进一步采取鼓励性措施,吸引外资公司将研发中心进入甚至转移到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应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好的环境,促进更多的外资研发机构进入。

(四)注重产业的地区布局规划,引导发展产业集群未来若干年,将是产业地区结构大变动的时期。城市圈产业发展规划应从过去的总量规划(事实上总量规划往往出现大偏差)转向产业地区结构规划,以地区的环境容量、基础设施条件等为约束变量,以形成地区间的合理分工、优化布局结构为目标,制定产业发展地区规划,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手段。

济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更加重要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标准和和紧迫。对于重化工业的发展,

环境保护标准,提高市场进入门槛,以此促进重化工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制造工艺,加速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引导重化工业健康发展。当前需要注意解决三个现实问题:一是将资源、环境约束纳入到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构架之中,形成符合我国现实国情以及长远利益的国际分工体系,妥善处理重化工业产品的进出口结构,增加重化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减少资源及其他能源富集产品的大规模出口。二是避免因政府的直接干预和不当行为引起重化工业发展的大起大落。三是针对重化工业加速发展阶段有可能引起经济出现较大波动的问题,应考虑建立顺畅的企业退出通道。

当前,尤其需要转变政府管制经济的方式,也就是将政府的管制职能由经济性管制转变到社会性管制上来。所谓社会性管制是政府仅对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环境保护等外部性问题进行管制,建立资源、能源审计制度,将其同现行的环境评价制度一道共同构成新的社会性管制制度,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三)提高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价值链,增强产业的创新能力

应着手培育国家比较优势的升级,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一是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当中逐步提升地位,转变在分工中处在较低端的状态,由加工组装型向精密制

[责任编辑张凌]

2008年第18期总第37期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No.18,2008Serial No.37

从武汉城市圈建设看产业结构调整

彭晓晴

(湖北大学,武汉430062)

要:武汉城市圈是指在以武汉市为中心的100公里半径内,整合周边8个中小城市,形成的湖北乃至长江

最密集的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的获批,无疑会给圈内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中游最大、

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挑战。由于城市圈中产业结构存在包括产业同构,偏重工业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以转合理等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显得尤为重要。新形势下,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要任务,以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根本目标,以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环节,以体制改革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管理体制为基本保证,应作为武汉城市圈升级的内容。产业结构优化、

武汉市;城市圈;产业结构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8-0172-03

费水平和结构、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投资水平与结构等;(2)资源供给结构,有劳动力和资本的拥有状况和它们之间的相对价格,一国自然资源的秉赋状况;(3)科学技术因素,包括科技水平和科技创新发展的能力、速度,以及创新方向等;(4)国际经济关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有进出口贸易、引进外国资本及技术等因素。

2002年6月10日,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中国共产党《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湖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所作报告

思想为加快湖北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武汉经济圈”。报告中指出:“武汉作为全国特大中心城市了

之一,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武汉市要着眼于提高综合竞争力,构筑在国际竞争中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和现代化基础设施框架,拓展和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形成武汉经济圈,更好地发挥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此后,总体目标几经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武汉城市圈”综改方案,并于2008年9月10日获得国务院的正式批复。这是国内第一个启动综改试点的城市圈(群)。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目标,以武汉市为主体,发挥武汉在城市圈中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同时增强武汉城市圈内“1+8”城市在产业、金融、交通等方面的关联度,通过改革缩小城乡差别。武汉城市圈的获批,无疑将会给武汉及其8个周边城市乃至湖北省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特征

(一)第二产业的结构地位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后,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对GDP 的贡献率基本上在60%以上,个别年份甚至达到70%。第三产业对GDP 的贡献率在20%~35%之间摇摆。由此可见,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相对有限。

(二)重化工业加速发展

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点十分明显,所占比重由49.17%上升到54.04%,而同期轻制造业(主要是生产生活资料的行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87年的33.79%下降到2003年的27.14%。

(三)高增长产业交替出现,当前的高增长产业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和电子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三轮以高增长行业推动经济进入高增长周期的过程,形成了结构变化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第一轮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以轻工、纺织为主导的增长周期,以满足居民的吃、穿为主。第二轮增长周期始于90年代初期,起带动作用的高增长行业包括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公路、港口、电力等)、家电产品(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机

一、何为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一般有以下几)需求结构,包括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的比例,社会消类:(1

收稿日期:2008-09-27

作者简介:彭晓晴(1974-),女,湖北武汉人,会计师,从事审计学研究。

等)等。第三轮增长周期是发生在2001年之后,住宅、汽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讯成为新的带头性高增长产业,并由此带动了钢铁、机械、建材、化工等提供中间产品的行业快速发展。这三次结构转变都与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相关,形成了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规律。

钢“一条龙”式的生产,所谓鄂东冶金走廊其实各成体系。汽车、纺织服装业也是如此。因此,产业趋同或产业生产区段趋同,直接导致了城市之间的“独立”。

(三)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 该圈的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1)就第一产业而言, 该圈农业资源得天独厚,但一方面大部分农业企业尚未实现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导致农产品生产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大量特色农产品的)就生产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导致该圈第一产业发展滞后;(2第二产业而言,武汉城市圈为我国老工业基地所在,曾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老工业基地改造乏力,严重制约该圈的工业化进程;(3)就第三产业而言, 该圈总体发展水平不高,2004年, 仅有武汉市的第三产业比重略微超过其第二产业,其余各市皆为二三一的工业化初期产业结构。

从产业布局的角度看, 武汉城市圈内的各城市在职能分工上也不甚合理。就圈内各市目前的主导产业来看, 虽然主导产业分明, 但这些城市在全局意义上的职能分工却缺乏效率, 低水平重复较多, 没有根据各城市的特色和优势建立起相应而且, 它们之间的产业的真正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来。

分工也没有实现相互协作和优势互补,圈内的城市发展各自为政,导致其产业布局的不合理现状。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

我们国家的经济以循环经济为主,它是以实现闭路的产品循环、闭路的货币循环及闭路的经济循环为基础的经济。循环经济以协调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为目标,它体现在产品的循环运动、货币的循环运动及经济的循环运动中调整产业结构。

而循环经济学认为,产品的运动距离是环境要素转换为产品的距离,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环境要素转换为产品的空间距离,另一部分是环境要素转换为产品的要素转换距离。这两个距离的最小值,就是产品运动距离的最小值。

按照循环经济学的观点,能够使产品运动距离最短的产业结构就是合理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合不合理,不是由分配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决定的。怎么衡量产品运动距离最短,这个只要我们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分析任何一条产业链,就可以得到相关的结论。

比如,我们从种棉花到制造服装作为产业链来分析,如果以市场经济、以利润最大化原则作为分析产业的工具,则织布厂、纺纱厂、种棉花的农场利润最大化,这只要服装厂、

样的产业结构就是最合理的产业结构。由于这些厂的利润是分配的结果,它们利润最大,完全有可能产业结构最不合理,只是这些不合理被利润所掩盖而已。相反,用产品的最短距离所衡量的产业结构,虽然它的分布最合理,但由于利润不是最大,很可能被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所取代。从这个意义上讲,搞市场经济,以经济效益为标准是很难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不过来的原因之一。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五、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第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二、

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与老特区所不同的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时过境迁,呈现在武汉城市圈面前的是,必须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所幸的是,在获批的综改方案中我们看到,土地利用、环境保护、金融建设、财政支持等均有了较好的政策支持,应该说,这为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要任务,以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根本目标,以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环节,以体制改革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管理体制为基本保证,应作为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容。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服务业的结构升级作为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

鉴于当前第三产业过于依赖“生活型”服务业的低质结构,应将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物流等知识型服务业或“生产型”服务业,致力于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和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作为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

(二)建立新型的政府管理方式,引导重化工业健康发展形成与我国经济增长阶段相适应的资源节约型国民经

(下转183页)

城市圈中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四、

(一)产业同构。湖北工业一直属于偏重型。除了仙桃、天“水乡”外,武汉城市圈中的其他城市,重工业门这两个传统

都明显高于轻工业。比如,钢铁、汽车、冶金、石化、烟草、建材等是武汉市的支柱,同样是鄂州、黄石、襄樊、十堰、随州等市的支柱。其结果是,产业结构同构现象突出。武汉除了在科技、贸易等方面拥有一定领先优势外,其他产业领域周边城市基本上处于同级水平,城市圈在产业分工中并未形成梯度层次,存在同构竞争现象。

(二)偏重的工业结构,意味着国有大中型企业多,而重工业领域的国有企业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生产单位,在严格的计划控制下,其特点就是企业自成体系、大而全,完全是一种持续的完全的内部关联交易;整个区域经济,也呈即使在改革开放后,仍然存在这种路径依赖。比如现内向性。

钢铁,尽管湖北省有武钢、鄂钢、冶钢等钢铁企业,但它们过去都各自纵向关联。如武钢是采矿—烧碱—炼铁—炼钢—轧

和后来的转让以及排污权转让等,其界定相当困难。国务院《水量分配暂行办法》,首次对水利部2008年2月1日公布

跨省、区、市的水量分配以及省、区、市以下其他跨行政区域的水量分配原则作了规定,标志着我国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已经基本建立。但怎样准确地计算水量,检测水质,适时分配,有序转让?还需要做很多的探索。水权交易容易使人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影响环境质量,怎样保持足够的生态用水?尚须深入学习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不同的流域应有不同的水权安排,不同的水价,应由各地政府与公众会商决定。现在参考文献:

越权取水以及用清洁的自来水冲洗汽车等浪费现象到处可见,应通过水权和水价加以遏制。

5.与日本开展技术合作,节水、治污。日本在节水、治污方面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要努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政府宜出台政策鼓励企业与日商合作、合资,生产各种节治污的产品、设备供应市场。我们自己也有一些节水、治水、

污的技术和产品,应加强这方面的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力双赢。求中日互补、

[1]郭培章,宋群. 中外节水技术与政策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刘建. 东京下水道的可持续管理[J].水利发展研究,2007,(5). [2]娄鹏,

[3]宋国君,徐莎,李佩洁. 日本对琵琶湖的全面综合保护[J].环境保护,2007,(7). 2007,(1). [4]蓝楠. 日本饮用水源保护法律调控的经验[J].环境保护,

[5]吕守军. 日本两部分水价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现代日本经济,2005,(3). 2008-04-02. [6]陈晨. 中国水权制度建设大幕初开[N].科学时报,

[7]赵晓. 中国要向日本学习什么[J].国际经济评论,2005,(11-12).

等. 关于中国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6). [8]成金华,

[责任编辑张凌]

(上接173页)

!!!!!!!!!!!!!!!!!!!!!!!!!!!!!!!!

造型升级,由粗加工向高加工度化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价设计等企业的发展。值,鼓励发展国产品牌,鼓励技术开发、

二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由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向原创型技术创新升级,增强产业的创新能力,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科技队伍的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政府购买创新技术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研究开发资助、加速设备折旧等多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鼓励创新的有效激励。

三是针对某些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如集成电路、飞机制造)以及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关键高技术(如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建立国家重大创新工程,并积极吸收企业参与,甚至国外机构、企业的参与,形成产、学、研相结合、开放式的攻关体,力争局部突破,逐步摆脱战略产业受人控制的局面。

四是进一步采取鼓励性措施,吸引外资公司将研发中心进入甚至转移到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应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好的环境,促进更多的外资研发机构进入。

(四)注重产业的地区布局规划,引导发展产业集群未来若干年,将是产业地区结构大变动的时期。城市圈产业发展规划应从过去的总量规划(事实上总量规划往往出现大偏差)转向产业地区结构规划,以地区的环境容量、基础设施条件等为约束变量,以形成地区间的合理分工、优化布局结构为目标,制定产业发展地区规划,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手段。

济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更加重要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标准和和紧迫。对于重化工业的发展,

环境保护标准,提高市场进入门槛,以此促进重化工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制造工艺,加速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引导重化工业健康发展。当前需要注意解决三个现实问题:一是将资源、环境约束纳入到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构架之中,形成符合我国现实国情以及长远利益的国际分工体系,妥善处理重化工业产品的进出口结构,增加重化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减少资源及其他能源富集产品的大规模出口。二是避免因政府的直接干预和不当行为引起重化工业发展的大起大落。三是针对重化工业加速发展阶段有可能引起经济出现较大波动的问题,应考虑建立顺畅的企业退出通道。

当前,尤其需要转变政府管制经济的方式,也就是将政府的管制职能由经济性管制转变到社会性管制上来。所谓社会性管制是政府仅对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环境保护等外部性问题进行管制,建立资源、能源审计制度,将其同现行的环境评价制度一道共同构成新的社会性管制制度,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三)提高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价值链,增强产业的创新能力

应着手培育国家比较优势的升级,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一是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当中逐步提升地位,转变在分工中处在较低端的状态,由加工组装型向精密制

[责任编辑张凌]


相关内容

  • 武汉市城市圈"十二五"发展规划
  • 武汉城市圈"十二五"区域总体规划 (个人整理) 前言 "十二五"时期,面对国家批复实施了一系列区域振兴规划的机遇和挑战,加快武汉城市圈开放的步伐,对于发挥区域优势,成为中原区域经济增长极.提高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各个试验区对当前制约区域经 ...

  •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分析报告
  • 区域市场的分割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根本障碍.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首先在区域市场一体化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一.市场一体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武汉城市圈市场体系的基本情况 1.有利条件 (1)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武汉始终是我国内陆腹地最大的商贸中心,武汉周边也拥有一大批农副产品和消费 ...

  •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
  •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 武汉城市圈地处中国东西.南北两大发展轴线--长江经济带及由京广铁路.京珠高速组成的"十"字形一级发展轴线的交会处. <规划>用了一幅"弓箭图"描绘了中国东中部经济发展格局.在这幅图中,武汉城市圈正处于箭和弓弦交会处,是这张&qu ...

  • 武汉城市品牌策划书
  • 第一部分 武汉背景分析 一.人文历史分析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武汉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55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工程正式动工,历时两年建成通车. 武汉人文历史丰富,具有黄鹤楼.古琴台等深厚的文化积淀. 二.地理位置 武汉位居中国经济地理中 ...

  •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概要
  •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概要 一.总则 1.编制背景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自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以来,对武汉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主要发展目标已基本实现.为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 ...

  • 我国城市交通与经济发展
  • 经凇业謦霸囔n鼹渊ll殛瞄 提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交通事业有 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交通建设更是Et新月异.但是,我国的交通同发达国家相比还 我国城市交通与经济发展 口文/常慧丹 也都加快了城市交通的建设步伐,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问题进行分析,进而 ...

  • 孝感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 孝感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孝感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是根据<中共孝感市委关于制定孝感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体现发展要求,阐明发展战略,明确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是孝感加 ...

  • 武汉作为新兴会展城市的发展思考
  •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会展业是通过会议和展览实现商品和技术信息的交流.它不仅给城市带来了场租费.搭建费.广告费.运输费等直接收入,还带动了商贸.旅游.物流.餐饮.交通.通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它被形象地成为城市发展的"助推器"."现代城市的面包&quo ...

  • 武汉市发展条件的调查与分析
  • 武汉市发展条件的调查与分析 一 概括 武汉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现在也是国家"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验区.2009年度国民生产总值(GDP)4560亿币,全市现有人口950万.湖北省省会.世界第三大河长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