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知能点一】 祖国南北重归一统 1. 年, 北周权臣 夺取政权, 建立 ,定都长安。
2. 隋文帝在位期间, 实行“ ”政策, 历史上把他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叫做“ ”。
3. 隋统一全国的历史条件, 主要有( )
①北方民族大融合②南北经济的发展③开凿了大运河④加强了中央集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 隋统一全国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是( )
A.581年, 隋灭陈 B.581年, 杨坚称帝 C.589年, 杨坚称帝 D.589年, 隋灭陈
5. 杨坚是在灭亡南方的陈朝后统一全国的, 陈
朝的末代皇帝是( )
A. 秦琼 B. 尉迟恭 C. 陈叔宝 D. 李元霸
6. 在位期间励精图治, 创建“开皇之治”盛世局
面的皇帝是( )
A. 秦始皇 B. 陈后主 C. 隋炀帝 D. 隋文帝
7. 《贞观政要》是一部记录唐太宗治国思想言论的著作, 其中谈到隋朝时有一句“天下储积, 得供五六十年”。这句话是说( )
A. 隋文帝统治时期国家富裕, 粮食储备充足 B. 隋炀帝统治时期国家富裕, 粮食储备充足
C. 全天下的粮食可以供应隋炀帝五六十年 D. 老百姓存到银号里的钱很多, 足够用五六十年
8. 歌谣记忆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在学习过《祖国南北重归一统》后, 李华同学编写了下面一首歌谣, 其中出现四处错误, 请你帮他指出并改正过来。
南朝北朝到后期, 政权分裂趋统一;
夺权定都在洛阳, 杨坚称为隋炀帝。
581年隋灭宋, 南朝北朝归统一;
江南经济渐崛起, 隋朝繁盛一时期。
(1)错误: ;改正: 。
(2)错误: ;改正: 。
(3)错误: ;改正: 。
(4)错误: ;改正: 。
9. 你认为“开皇之治”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知能点二】 大运河的开通
10. 为了加强对东方和 的统治, 方便从运输粮食和布帛, 于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
11. 隋朝大运河以 为中心, 北抵 ,南至 ,自北向南分为 、 、 、 四段。
12. 隋朝末年, 一位商人要把一批粮食经水路从江都运到洛阳, 应该经过大运河的( )
A. 邗沟 永济渠 B. 邗沟 通济渠 C. 邗沟 江南河 D. 永济渠 通济渠
13.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其主要的社会作用是( )
A. 巩固隋朝的统一 B. 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C. 方便隋炀帝到江南巡游 D. 加强对北部的边防
14. 隋炀帝对中国的功绩是不朽的, 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 劳民伤财, 最终导致亡国。“他对中国的功绩”是指( )
A. 修筑万里长城 B. 开凿大运河 C. 修筑都江堰 D. 开凿灵渠
15. 下图是小明围绕“大运河的开通”制作的学习卡片, 其中有一处与史实明显不符, 此处是
( )
大运河的开通
时间:始于605年
地理概况:北达涿郡, 南至余杭
地位: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
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A. 时间 B. 地理概况 C. 地位 D. 作用
16. 简述隋大运河开凿的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一网打尽。
17. 隋朝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最大的贡献突出体现在( )
A. 结束分裂, 完成统一 B. 开凿运河, 便利交通
C. 励精图治, 繁荣经济 D. 实行改革, 创立科举
18. “隋朝时, 仅京城长安、洛阳一线, 就设有常平、广通、兴洛等八大粮仓, 其中兴洛仓周围20里, 分布3000余粮窖, 每窖储粮8000石左右, 总计储粮2400万石。”材料说明了( )
①隋朝重视粮食储备 ②隋朝建国30多年里没有灾荒 ③隋朝的富庶为历代少有 ④隋朝统治者爱惜民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9. “北通涿郡之渔商, 南运江都之传输, 其为利也博哉! ”这是古人对哪一水利工程功效的赞誉( )
A. 灵渠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郑国渠
20.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东汉以来陆续内迁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 经过与汉族的长期磨合, 在经济生活和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 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这些民族的名称, 逐渐消失于史册。„„ 南北政权使节往来频繁, 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其次, 江南经济的发展, 使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北朝自北魏以来经济发展较快。南北边境上的民间贸易很多, 双方官员也违禁互市牟利。
材料二 灭陈前, 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 盼望南北统一。588年春, 隋文帝下诏伐陈, 十月, 命太子杨广率大军五十万, 在长江沿线对陈发动全面进攻。当时陈军“不过十万”, 守江军队一再飞书告急, 陈后主却依旧荒淫嬉戏, 与大臣“奏伎纵酒, 赋诗不辍”。第二年正月, 隋将韩擒虎、贺若弼分别率军
渡江, 陈大将任忠投降, 引隋军攻入陈都建康, 俘虏了陈后主及其文武大臣, 陈朝灭亡。
材料三 2008年11月4日, 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分别代表两岸签署了空运、海运、邮政和食品安全四项协议, 并就改善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措施及加强两岸工商、航运和金融合作达成了许多共识。两岸同胞渴望三十多年的“大三通”时代已向人们走来。
(1)材料一描述的是南北重归统一的条件, 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总结归纳。(两条即可)
(2)阅读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除了材料一中的原因外, 材料二中还叙述了哪些原因?
(3)联系南北朝时期历史的特点, 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 隋朝能重新实现统一?
(4)阅读材料三, 指出海峡两岸统一的必然趋势有哪些? 你对祖国的完全统一有何认识?
21. 识读下图
图一 今天的大运河 图二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今天的京杭大运河是在隋运河、元运河的基础上一步步演变而成的。通过比较上面两幅图, 指出今天的大运河与隋朝大运河的主要路径有什么不同? 隋朝大运河分为哪几段? 查阅资料, 看看今天的大运河分为哪几段?
22. 隋朝在文帝杨坚统治时期曾经辉煌一时, 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开皇之治”的繁荣 局面。然而仅仅存在了37年, 隋朝便短命而亡。唐太宗在总结隋亡教训时说:“自古以来, 国之兴亡不在蓄积多少, 惟在百姓苦乐。”你认为导致隋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请举例说明。
举一反三, 一显身手。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 2008年的主体工作是编制大运河保护的总体规划和申遗的时间表, 这意味着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进入实质性阶段。2004年7月, 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正式启动。2007年, 国家文物局正式宣布, 绵延1794公里、跨越22个城市的京杭大运河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东方早报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作者的观点各是什么? 你认为哪种观点更全面? 说明理由。
(2)在今天的经济建设中, 大运河还在发挥作用吗? 根据你对大运河的了解简单谈谈。
(3)你怎么看待材料三中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为?
触摸真题, 激活智慧。
24. (2010·山东威海) 隋朝, 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 时间虽然短暂, 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 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 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 创设了科举制度
D. 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5. (2010· 江苏连云港) “北通涿郡之渔商, 南运江都之传输, 其为利也博(丰厚) 哉! ”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A. 促进了经济交流 B. 促成了贞观之治 C. 巩固了封建统治 D. 结束了分裂局面
26. (2010·广东深圳) 如下图, 大运河在古代中国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大运河连接淮河与长江的一段是( )
A. 通济渠B. 永济渠
C. 江南河D. 邗沟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时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答案)
1.581 杨坚 隋朝 2.轻徭薄赋 开皇之治
3.A 4.D 5.C 6.D 7.A
8.(1)错误:洛阳; 改正:长安。(2)错误:隋炀帝; 改正:隋文帝。(3)错误:581年; 改正:589年。
(4)错误:灭宋; 改正:灭陈
9. 隋灭陈统一全国为隋朝赢得了和平安定的政治局面, 为“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 隋文帝个人提倡节俭, 关心百姓疾苦; 隋文帝统治时期, 实行“轻徭薄赋”政策, 减轻百姓的赋役负担, 努力发展生产; 严惩不法官吏, 经常派人侦察京内外百官, 发现官员犯罪便严加惩处。这些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在隋文帝统治的20多年里, 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10. 江南地区 南方 隋炀帝 11.洛阳 涿郡 余杭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12.B 13.B 14.B 15.C
16. 便利了南北交通, 加强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17.A 18.B 19.C
20.(1)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 民族界限缩小, 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 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 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2)陈王朝的腐朽统治和陈后主本人荒淫嬉戏, 不问政事等。
(3)长期的分裂和战乱, 人民渴望统一; 隋朝统治者励精图治, 国力强盛; 陈朝统治腐败, 力量衰弱。
(4)中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大; 海峡两岸民众的共同心声; 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等。台湾必将回到祖国的怀抱等。
21. 隋朝大运河经过洛阳, 以洛阳为中心, 南达杭州, 北至北京; 而现在的大运河没有绕过洛阳, 不是以洛阳为中心, 而是直接连通北京和杭州。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今天的大运河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 全程可分为七段:通惠河(北京市区至通州) 、北运河(通州至天津市) 、南运河(天津至临清) 、鲁运河(临清至台儿庄) 、中运河(台儿庄至清江) 、里运河(清江至扬州) 、江南运河(镇江至杭州) 。
22. 主要原因是隋朝的暴政。隋炀帝骄奢淫逸、滥用民力, 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三次巡游江都、三次远征高丽, 致使民怨沸腾, 导致隋朝在农民起义中短命而亡。
23.(1)胡曾认为是大运河的开凿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皮日休指出了大运河在南北交通中的作用, 肯定了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功绩, 同时也指出了他巡游江都的腐化。皮日休的观点更全面一些。隋朝的灭亡主要是因为隋朝实行残暴的统治, 并不完全是由开凿大运河造成的。但在大运河开凿过程中, 过多的役使民力, 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2)今天的大运河有的河段已经断航, 有的河段还在发挥作用, 但是随着公路和铁路、民航等现代交通网络的普及和完善, 大运河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了。
(3)京杭大运河是标志着民族文化价值的重要遗产, 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大运河申遗工作任重道远, 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 以创新的思路, 挖掘大运河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把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变成加强大运河保护与管理的过
程, 推动大运河遗产的整体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合理即可)
24.D 25.A 26.D
第1课时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知能点一】 祖国南北重归一统 1. 年, 北周权臣 夺取政权, 建立 ,定都长安。
2. 隋文帝在位期间, 实行“ ”政策, 历史上把他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叫做“ ”。
3. 隋统一全国的历史条件, 主要有( )
①北方民族大融合②南北经济的发展③开凿了大运河④加强了中央集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 隋统一全国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是( )
A.581年, 隋灭陈 B.581年, 杨坚称帝 C.589年, 杨坚称帝 D.589年, 隋灭陈
5. 杨坚是在灭亡南方的陈朝后统一全国的, 陈
朝的末代皇帝是( )
A. 秦琼 B. 尉迟恭 C. 陈叔宝 D. 李元霸
6. 在位期间励精图治, 创建“开皇之治”盛世局
面的皇帝是( )
A. 秦始皇 B. 陈后主 C. 隋炀帝 D. 隋文帝
7. 《贞观政要》是一部记录唐太宗治国思想言论的著作, 其中谈到隋朝时有一句“天下储积, 得供五六十年”。这句话是说( )
A. 隋文帝统治时期国家富裕, 粮食储备充足 B. 隋炀帝统治时期国家富裕, 粮食储备充足
C. 全天下的粮食可以供应隋炀帝五六十年 D. 老百姓存到银号里的钱很多, 足够用五六十年
8. 歌谣记忆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在学习过《祖国南北重归一统》后, 李华同学编写了下面一首歌谣, 其中出现四处错误, 请你帮他指出并改正过来。
南朝北朝到后期, 政权分裂趋统一;
夺权定都在洛阳, 杨坚称为隋炀帝。
581年隋灭宋, 南朝北朝归统一;
江南经济渐崛起, 隋朝繁盛一时期。
(1)错误: ;改正: 。
(2)错误: ;改正: 。
(3)错误: ;改正: 。
(4)错误: ;改正: 。
9. 你认为“开皇之治”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知能点二】 大运河的开通
10. 为了加强对东方和 的统治, 方便从运输粮食和布帛, 于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
11. 隋朝大运河以 为中心, 北抵 ,南至 ,自北向南分为 、 、 、 四段。
12. 隋朝末年, 一位商人要把一批粮食经水路从江都运到洛阳, 应该经过大运河的( )
A. 邗沟 永济渠 B. 邗沟 通济渠 C. 邗沟 江南河 D. 永济渠 通济渠
13.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其主要的社会作用是( )
A. 巩固隋朝的统一 B. 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C. 方便隋炀帝到江南巡游 D. 加强对北部的边防
14. 隋炀帝对中国的功绩是不朽的, 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 劳民伤财, 最终导致亡国。“他对中国的功绩”是指( )
A. 修筑万里长城 B. 开凿大运河 C. 修筑都江堰 D. 开凿灵渠
15. 下图是小明围绕“大运河的开通”制作的学习卡片, 其中有一处与史实明显不符, 此处是
( )
大运河的开通
时间:始于605年
地理概况:北达涿郡, 南至余杭
地位: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
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A. 时间 B. 地理概况 C. 地位 D. 作用
16. 简述隋大运河开凿的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一网打尽。
17. 隋朝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最大的贡献突出体现在( )
A. 结束分裂, 完成统一 B. 开凿运河, 便利交通
C. 励精图治, 繁荣经济 D. 实行改革, 创立科举
18. “隋朝时, 仅京城长安、洛阳一线, 就设有常平、广通、兴洛等八大粮仓, 其中兴洛仓周围20里, 分布3000余粮窖, 每窖储粮8000石左右, 总计储粮2400万石。”材料说明了( )
①隋朝重视粮食储备 ②隋朝建国30多年里没有灾荒 ③隋朝的富庶为历代少有 ④隋朝统治者爱惜民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9. “北通涿郡之渔商, 南运江都之传输, 其为利也博哉! ”这是古人对哪一水利工程功效的赞誉( )
A. 灵渠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郑国渠
20.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东汉以来陆续内迁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 经过与汉族的长期磨合, 在经济生活和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 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这些民族的名称, 逐渐消失于史册。„„ 南北政权使节往来频繁, 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其次, 江南经济的发展, 使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北朝自北魏以来经济发展较快。南北边境上的民间贸易很多, 双方官员也违禁互市牟利。
材料二 灭陈前, 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 盼望南北统一。588年春, 隋文帝下诏伐陈, 十月, 命太子杨广率大军五十万, 在长江沿线对陈发动全面进攻。当时陈军“不过十万”, 守江军队一再飞书告急, 陈后主却依旧荒淫嬉戏, 与大臣“奏伎纵酒, 赋诗不辍”。第二年正月, 隋将韩擒虎、贺若弼分别率军
渡江, 陈大将任忠投降, 引隋军攻入陈都建康, 俘虏了陈后主及其文武大臣, 陈朝灭亡。
材料三 2008年11月4日, 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分别代表两岸签署了空运、海运、邮政和食品安全四项协议, 并就改善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措施及加强两岸工商、航运和金融合作达成了许多共识。两岸同胞渴望三十多年的“大三通”时代已向人们走来。
(1)材料一描述的是南北重归统一的条件, 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总结归纳。(两条即可)
(2)阅读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除了材料一中的原因外, 材料二中还叙述了哪些原因?
(3)联系南北朝时期历史的特点, 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 隋朝能重新实现统一?
(4)阅读材料三, 指出海峡两岸统一的必然趋势有哪些? 你对祖国的完全统一有何认识?
21. 识读下图
图一 今天的大运河 图二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今天的京杭大运河是在隋运河、元运河的基础上一步步演变而成的。通过比较上面两幅图, 指出今天的大运河与隋朝大运河的主要路径有什么不同? 隋朝大运河分为哪几段? 查阅资料, 看看今天的大运河分为哪几段?
22. 隋朝在文帝杨坚统治时期曾经辉煌一时, 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开皇之治”的繁荣 局面。然而仅仅存在了37年, 隋朝便短命而亡。唐太宗在总结隋亡教训时说:“自古以来, 国之兴亡不在蓄积多少, 惟在百姓苦乐。”你认为导致隋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请举例说明。
举一反三, 一显身手。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 2008年的主体工作是编制大运河保护的总体规划和申遗的时间表, 这意味着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进入实质性阶段。2004年7月, 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正式启动。2007年, 国家文物局正式宣布, 绵延1794公里、跨越22个城市的京杭大运河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东方早报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作者的观点各是什么? 你认为哪种观点更全面? 说明理由。
(2)在今天的经济建设中, 大运河还在发挥作用吗? 根据你对大运河的了解简单谈谈。
(3)你怎么看待材料三中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为?
触摸真题, 激活智慧。
24. (2010·山东威海) 隋朝, 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 时间虽然短暂, 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 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 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 创设了科举制度
D. 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5. (2010· 江苏连云港) “北通涿郡之渔商, 南运江都之传输, 其为利也博(丰厚) 哉! ”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A. 促进了经济交流 B. 促成了贞观之治 C. 巩固了封建统治 D. 结束了分裂局面
26. (2010·广东深圳) 如下图, 大运河在古代中国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大运河连接淮河与长江的一段是( )
A. 通济渠B. 永济渠
C. 江南河D. 邗沟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时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答案)
1.581 杨坚 隋朝 2.轻徭薄赋 开皇之治
3.A 4.D 5.C 6.D 7.A
8.(1)错误:洛阳; 改正:长安。(2)错误:隋炀帝; 改正:隋文帝。(3)错误:581年; 改正:589年。
(4)错误:灭宋; 改正:灭陈
9. 隋灭陈统一全国为隋朝赢得了和平安定的政治局面, 为“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 隋文帝个人提倡节俭, 关心百姓疾苦; 隋文帝统治时期, 实行“轻徭薄赋”政策, 减轻百姓的赋役负担, 努力发展生产; 严惩不法官吏, 经常派人侦察京内外百官, 发现官员犯罪便严加惩处。这些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在隋文帝统治的20多年里, 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10. 江南地区 南方 隋炀帝 11.洛阳 涿郡 余杭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12.B 13.B 14.B 15.C
16. 便利了南北交通, 加强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17.A 18.B 19.C
20.(1)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 民族界限缩小, 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 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 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2)陈王朝的腐朽统治和陈后主本人荒淫嬉戏, 不问政事等。
(3)长期的分裂和战乱, 人民渴望统一; 隋朝统治者励精图治, 国力强盛; 陈朝统治腐败, 力量衰弱。
(4)中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大; 海峡两岸民众的共同心声; 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等。台湾必将回到祖国的怀抱等。
21. 隋朝大运河经过洛阳, 以洛阳为中心, 南达杭州, 北至北京; 而现在的大运河没有绕过洛阳, 不是以洛阳为中心, 而是直接连通北京和杭州。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今天的大运河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 全程可分为七段:通惠河(北京市区至通州) 、北运河(通州至天津市) 、南运河(天津至临清) 、鲁运河(临清至台儿庄) 、中运河(台儿庄至清江) 、里运河(清江至扬州) 、江南运河(镇江至杭州) 。
22. 主要原因是隋朝的暴政。隋炀帝骄奢淫逸、滥用民力, 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三次巡游江都、三次远征高丽, 致使民怨沸腾, 导致隋朝在农民起义中短命而亡。
23.(1)胡曾认为是大运河的开凿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皮日休指出了大运河在南北交通中的作用, 肯定了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功绩, 同时也指出了他巡游江都的腐化。皮日休的观点更全面一些。隋朝的灭亡主要是因为隋朝实行残暴的统治, 并不完全是由开凿大运河造成的。但在大运河开凿过程中, 过多的役使民力, 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2)今天的大运河有的河段已经断航, 有的河段还在发挥作用, 但是随着公路和铁路、民航等现代交通网络的普及和完善, 大运河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了。
(3)京杭大运河是标志着民族文化价值的重要遗产, 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大运河申遗工作任重道远, 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 以创新的思路, 挖掘大运河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把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变成加强大运河保护与管理的过
程, 推动大运河遗产的整体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合理即可)
24.D 25.A 2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