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

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

——七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

新华网北京8月29日电 8月30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中国已不可能自外于世界,世界也早已离不开中国。在中国更好融入世界的进程中,正确认识和看待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是全党同志乃至全国人民应当学好的必修课。

“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这一明确要求,鲜明揭示了宣传思想工作在对内宣传与对外传播方面的基本任务,突出强调了其在帮助人们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方面的重大责任。

认识中国、解读中国,可能有多种角度。但不论怎样的认识和解读,都不能背离基本事实。宣传阐释中国特色,就是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撑,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这是我们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的基本逻辑。这个逻辑,可以从近代以来我国发展跌宕起伏、人民斗争波澜壮阔的历史角度去解析。沿着历史的脉络,把基本事实和基本道理讲清楚,把中华文化的传统和优势讲清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讲清楚,人们就会对当代中国有一个清晰全面的客观认识,就会对我们道路、理论、制度的特色和优势有一个科学把握,也才会真正懂得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看清楚中国还不够,还必须睁眼看世界。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有及时、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一方面,要增强我们的宣传自信,客观、全面、真实地报道世界,好的要报道,不好的也要报道,打开我们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也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把中国故事讲好,把中国声音传播好,让国际社会对中国有一个客观、充分、理性的认识。

鲁迅先生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全面把握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才能更好地汲取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魂,更好地走向并融入世界,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

——七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

新华网北京8月29日电 8月30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中国已不可能自外于世界,世界也早已离不开中国。在中国更好融入世界的进程中,正确认识和看待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是全党同志乃至全国人民应当学好的必修课。

“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这一明确要求,鲜明揭示了宣传思想工作在对内宣传与对外传播方面的基本任务,突出强调了其在帮助人们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方面的重大责任。

认识中国、解读中国,可能有多种角度。但不论怎样的认识和解读,都不能背离基本事实。宣传阐释中国特色,就是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撑,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这是我们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的基本逻辑。这个逻辑,可以从近代以来我国发展跌宕起伏、人民斗争波澜壮阔的历史角度去解析。沿着历史的脉络,把基本事实和基本道理讲清楚,把中华文化的传统和优势讲清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讲清楚,人们就会对当代中国有一个清晰全面的客观认识,就会对我们道路、理论、制度的特色和优势有一个科学把握,也才会真正懂得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看清楚中国还不够,还必须睁眼看世界。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有及时、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一方面,要增强我们的宣传自信,客观、全面、真实地报道世界,好的要报道,不好的也要报道,打开我们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也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把中国故事讲好,把中国声音传播好,让国际社会对中国有一个客观、充分、理性的认识。

鲁迅先生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全面把握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才能更好地汲取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魂,更好地走向并融入世界,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相关内容

  • 人民日报评论员: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
  • 人民日报评论员: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 -- 七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 中国已不可能自外于世界,世界也早已离不开中国.在中国更好融入世界的进程中,正确认识和看待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是全党同志乃至全国人民应当学好的必修课. "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 ...

  • 当代中国与世界
  • 当代中国与世界 前言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充分地验证了党的这一重要判断.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 ...

  • 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三大目标
  • 原标题: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三大目标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因此,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是我们党治国理 ...

  • 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国民心态?
  •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总体小康成为现实,经济总量进入世界前列,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中国奇迹"."中国速度"."中国道路"等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伴随着经济高速 ...

  • 讲好中国故事教案
  • 讲好中国故事 --公民意识与公共外交的视角 教学设计 主讲人:胡尉尉 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学校:华中师范大学 时间:2015年12月 一.本课程的基本信息: 二.本课程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篇不断书写奇迹的宏大叙事.以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为特 ...

  • 材料分析题
  • 材料分析题 1.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点: [材料l]孟轲说:"民为贵,社樱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 [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论述题
  • 1.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答:(1)目的是: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2)理论联系实际之所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

  • 新社会主义论
  • 笔者按:奴隶实现解放并不难.砸碎脚下的锁链就可以了.甚至,还可以将"旧世界打他个落花流水".但是,奴隶们做主人是很难的.做没有奴隶的主人就更难.彻底的解放是发自于灵魂深处的.人类的大智慧只能是出自于人类自身的良知.我们的灵魂需要一片自由的新天地.我们会建立起来适合于中国人发展的崭 ...

  • 论求真的意义
  • 论求真的意义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人类的认识活动从总体上讲是为了活得真理,并用真理指导实践,以取得实践的成功.求真的过程是获得真理的过程.求真对于指导实践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具有科学品格.与发展以及自我认识密不可分.而今当代大学生要明确求真的内涵,具有求真精神,推进创新.实现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