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31例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初步学会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索与交流,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体验不同的估算方法的优越性。
3、情感与态度:通过举例、验证等活动,提高估算意识和估算的能力,增强学生数感。
教学重点:
学会估算方法,并用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估算意识和估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口算(课件出示)
20+30= 90-80= 100-30= 60+20= 30+40+20= 20+50-10=
2、口答(课件出示)
下面的这些数最接近几十?
59最接近( ) 14最接近( )
图书角有82人,也可以说大约有( )人。我们班有36个同学,也可以说大约有( )人。
二、情景导入,激发估算欲望(可估)
1、过渡:同学们,你们去过商场买东西吗?星期天老师也去了一次商场购物,请看屏幕老师买了哪些商品: 82元, 17元,你们能帮老师算算:(课件显示)
(1)买两样东西一共要多少元?(需要精确计算)
(2)买两样东西大约用多少元?(不需要精确计算)
学生能理解题意,准确表述
让学生先完成第(1)问,再提出第(2)问,对比两个问题的区别,强调: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只要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不需要算出精确的结果,这就是估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法的估算。
介绍:当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结果不需要很精确的时候,为了能很快想出计算的结果,我们通常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
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很快算出结果大约是多少?
组织小组汇报,由学生评价方法是否合理又方便口算。
最后强调:在两位数加减法的估算中,我们为了能口算出结果,一般是把已知条件中的两个两位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进行估算。
3、请你估一估,填一填:
(1)43+24可以把43看成( ),把24看成( ),所以43+24大约是( )
(2)43+28可以把43看成( ),把28看成( ),所以43+28大约是( )
4、出示例题图:亮亮在国庆节那天陪妈妈去商场买生活用品,他们非常高兴地来到了商店,突然亮亮妈妈皱起眉头,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亮亮妈妈遇到什么麻烦了吗? 生:想
(课件显示妈妈购买的三种商品)
师:妈妈买这三样东西带100元够吗?
要判断妈妈买这三样东西带100元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
生:不需要
小结:以后我们遇到“大约是多少?”“够吗?”等的问题,常常可以不需要精确计算,
少的基础上进行对比,阅读本题想想可以有什么估算方法。
三、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会估)
1、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两组学生想出两种基本的估算方法
3、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生汇报讨论结果。
完后让学生精确计算,对比估算的结果,体会估算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4、小结:估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选择方便、容易,接近实际的方法进行估算。
四、接受考验。
师: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帮亮亮妈妈解决了问题,亮亮妈妈非常高兴。
1、基础训练。(能估)
(1)请你估算一下,下面算式的得数大约是几十。
38+39 98-12
追问:38估成是40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39呢?所以一共是估大了几?结果应该比80大还是小?
(2)P31做一做(先让全班同学思考,后同桌互相说说后再班上交流。)
2、深化练习。(能估)
(1)P32第3题。
3、抢购游戏
五、质疑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帮助亮亮妈妈解决了很多问题,而且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学会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估算,同学们学会估算了吗?
生:学会了
师:那么我们以后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因为不仅帮助了别人 ,而且我们还会从中有所收获,这就是助人为乐,祝同学们开心每一天,再见! (出示课件)
六、布置作业:
《加、减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31例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初步学会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索与交流,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体验不同的估算方法的优越性。
3、情感与态度:通过举例、验证等活动,提高估算意识和估算的能力,增强学生数感。
教学重点:
学会估算方法,并用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估算意识和估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口算(课件出示)
20+30= 90-80= 100-30= 60+20= 30+40+20= 20+50-10=
2、口答(课件出示)
下面的这些数最接近几十?
59最接近( ) 14最接近( )
图书角有82人,也可以说大约有( )人。我们班有36个同学,也可以说大约有( )人。
二、情景导入,激发估算欲望(可估)
1、过渡:同学们,你们去过商场买东西吗?星期天老师也去了一次商场购物,请看屏幕老师买了哪些商品: 82元, 17元,你们能帮老师算算:(课件显示)
(1)买两样东西一共要多少元?(需要精确计算)
(2)买两样东西大约用多少元?(不需要精确计算)
学生能理解题意,准确表述
让学生先完成第(1)问,再提出第(2)问,对比两个问题的区别,强调: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只要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不需要算出精确的结果,这就是估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法的估算。
介绍:当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结果不需要很精确的时候,为了能很快想出计算的结果,我们通常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
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很快算出结果大约是多少?
组织小组汇报,由学生评价方法是否合理又方便口算。
最后强调:在两位数加减法的估算中,我们为了能口算出结果,一般是把已知条件中的两个两位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进行估算。
3、请你估一估,填一填:
(1)43+24可以把43看成( ),把24看成( ),所以43+24大约是( )
(2)43+28可以把43看成( ),把28看成( ),所以43+28大约是( )
4、出示例题图:亮亮在国庆节那天陪妈妈去商场买生活用品,他们非常高兴地来到了商店,突然亮亮妈妈皱起眉头,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亮亮妈妈遇到什么麻烦了吗? 生:想
(课件显示妈妈购买的三种商品)
师:妈妈买这三样东西带100元够吗?
要判断妈妈买这三样东西带100元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
生:不需要
小结:以后我们遇到“大约是多少?”“够吗?”等的问题,常常可以不需要精确计算,
少的基础上进行对比,阅读本题想想可以有什么估算方法。
三、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会估)
1、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两组学生想出两种基本的估算方法
3、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生汇报讨论结果。
完后让学生精确计算,对比估算的结果,体会估算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4、小结:估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选择方便、容易,接近实际的方法进行估算。
四、接受考验。
师: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帮亮亮妈妈解决了问题,亮亮妈妈非常高兴。
1、基础训练。(能估)
(1)请你估算一下,下面算式的得数大约是几十。
38+39 98-12
追问:38估成是40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39呢?所以一共是估大了几?结果应该比80大还是小?
(2)P31做一做(先让全班同学思考,后同桌互相说说后再班上交流。)
2、深化练习。(能估)
(1)P32第3题。
3、抢购游戏
五、质疑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帮助亮亮妈妈解决了很多问题,而且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学会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估算,同学们学会估算了吗?
生:学会了
师:那么我们以后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因为不仅帮助了别人 ,而且我们还会从中有所收获,这就是助人为乐,祝同学们开心每一天,再见! (出示课件)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