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估算教学设计

《加、减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31例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初步学会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索与交流,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体验不同的估算方法的优越性。

3、情感与态度:通过举例、验证等活动,提高估算意识和估算的能力,增强学生数感。

教学重点:

学会估算方法,并用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估算意识和估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口算(课件出示)

20+30= 90-80= 100-30= 60+20= 30+40+20= 20+50-10=

2、口答(课件出示)

下面的这些数最接近几十?

59最接近( ) 14最接近( )

图书角有82人,也可以说大约有( )人。我们班有36个同学,也可以说大约有( )人。

二、情景导入,激发估算欲望(可估)

1、过渡:同学们,你们去过商场买东西吗?星期天老师也去了一次商场购物,请看屏幕老师买了哪些商品: 82元, 17元,你们能帮老师算算:(课件显示)

(1)买两样东西一共要多少元?(需要精确计算)

(2)买两样东西大约用多少元?(不需要精确计算)

学生能理解题意,准确表述

让学生先完成第(1)问,再提出第(2)问,对比两个问题的区别,强调: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只要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不需要算出精确的结果,这就是估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法的估算。

介绍:当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结果不需要很精确的时候,为了能很快想出计算的结果,我们通常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

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很快算出结果大约是多少?

组织小组汇报,由学生评价方法是否合理又方便口算。

最后强调:在两位数加减法的估算中,我们为了能口算出结果,一般是把已知条件中的两个两位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进行估算。

3、请你估一估,填一填:

(1)43+24可以把43看成( ),把24看成( ),所以43+24大约是( )

(2)43+28可以把43看成( ),把28看成( ),所以43+28大约是( )

4、出示例题图:亮亮在国庆节那天陪妈妈去商场买生活用品,他们非常高兴地来到了商店,突然亮亮妈妈皱起眉头,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亮亮妈妈遇到什么麻烦了吗? 生:想

(课件显示妈妈购买的三种商品)

师:妈妈买这三样东西带100元够吗?

要判断妈妈买这三样东西带100元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

生:不需要

小结:以后我们遇到“大约是多少?”“够吗?”等的问题,常常可以不需要精确计算,

少的基础上进行对比,阅读本题想想可以有什么估算方法。

三、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会估)

1、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两组学生想出两种基本的估算方法

3、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生汇报讨论结果。

完后让学生精确计算,对比估算的结果,体会估算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4、小结:估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选择方便、容易,接近实际的方法进行估算。

四、接受考验。

师: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帮亮亮妈妈解决了问题,亮亮妈妈非常高兴。

1、基础训练。(能估)

(1)请你估算一下,下面算式的得数大约是几十。

38+39 98-12

追问:38估成是40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39呢?所以一共是估大了几?结果应该比80大还是小?

(2)P31做一做(先让全班同学思考,后同桌互相说说后再班上交流。)

2、深化练习。(能估)

(1)P32第3题。

3、抢购游戏

五、质疑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帮助亮亮妈妈解决了很多问题,而且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学会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估算,同学们学会估算了吗?

生:学会了

师:那么我们以后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因为不仅帮助了别人 ,而且我们还会从中有所收获,这就是助人为乐,祝同学们开心每一天,再见! (出示课件)

六、布置作业:

《加、减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31例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初步学会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索与交流,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体验不同的估算方法的优越性。

3、情感与态度:通过举例、验证等活动,提高估算意识和估算的能力,增强学生数感。

教学重点:

学会估算方法,并用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估算意识和估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口算(课件出示)

20+30= 90-80= 100-30= 60+20= 30+40+20= 20+50-10=

2、口答(课件出示)

下面的这些数最接近几十?

59最接近( ) 14最接近( )

图书角有82人,也可以说大约有( )人。我们班有36个同学,也可以说大约有( )人。

二、情景导入,激发估算欲望(可估)

1、过渡:同学们,你们去过商场买东西吗?星期天老师也去了一次商场购物,请看屏幕老师买了哪些商品: 82元, 17元,你们能帮老师算算:(课件显示)

(1)买两样东西一共要多少元?(需要精确计算)

(2)买两样东西大约用多少元?(不需要精确计算)

学生能理解题意,准确表述

让学生先完成第(1)问,再提出第(2)问,对比两个问题的区别,强调: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只要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不需要算出精确的结果,这就是估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法的估算。

介绍:当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结果不需要很精确的时候,为了能很快想出计算的结果,我们通常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

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很快算出结果大约是多少?

组织小组汇报,由学生评价方法是否合理又方便口算。

最后强调:在两位数加减法的估算中,我们为了能口算出结果,一般是把已知条件中的两个两位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进行估算。

3、请你估一估,填一填:

(1)43+24可以把43看成( ),把24看成( ),所以43+24大约是( )

(2)43+28可以把43看成( ),把28看成( ),所以43+28大约是( )

4、出示例题图:亮亮在国庆节那天陪妈妈去商场买生活用品,他们非常高兴地来到了商店,突然亮亮妈妈皱起眉头,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亮亮妈妈遇到什么麻烦了吗? 生:想

(课件显示妈妈购买的三种商品)

师:妈妈买这三样东西带100元够吗?

要判断妈妈买这三样东西带100元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

生:不需要

小结:以后我们遇到“大约是多少?”“够吗?”等的问题,常常可以不需要精确计算,

少的基础上进行对比,阅读本题想想可以有什么估算方法。

三、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会估)

1、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两组学生想出两种基本的估算方法

3、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生汇报讨论结果。

完后让学生精确计算,对比估算的结果,体会估算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4、小结:估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选择方便、容易,接近实际的方法进行估算。

四、接受考验。

师: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帮亮亮妈妈解决了问题,亮亮妈妈非常高兴。

1、基础训练。(能估)

(1)请你估算一下,下面算式的得数大约是几十。

38+39 98-12

追问:38估成是40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39呢?所以一共是估大了几?结果应该比80大还是小?

(2)P31做一做(先让全班同学思考,后同桌互相说说后再班上交流。)

2、深化练习。(能估)

(1)P32第3题。

3、抢购游戏

五、质疑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帮助亮亮妈妈解决了很多问题,而且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学会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估算,同学们学会估算了吗?

生:学会了

师:那么我们以后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因为不仅帮助了别人 ,而且我们还会从中有所收获,这就是助人为乐,祝同学们开心每一天,再见! (出示课件)

六、布置作业:


相关内容

  •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估算]教学设计
  • <加减法估算>的教学设计 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97页例5. 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3班.4班学生. 授课教师:尹传香 教材分析:例5教学仍以收集矿泉水瓶为现实背景,教材给出一个表,表中呈 现学生4周收集矿泉水瓶的数量,通过"小精灵"提出的问题:"第 ...

  • 第三单元 勤劳的小蜜蜂
  • 第三单元 勤劳的小蜜蜂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单元特点] 本单元的口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的加减发的巩固与提高.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酸以及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后面进一 ...

  • 2017二年级数学加减法的估算1.doc
  • 加减法的估算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31例 4 二.教具.学具准备 生活用品图片.游乐园图片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设想 估算是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 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 ...

  •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 行口算.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

  • 三年级数学单元计划
  •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时.分.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第三次接触时间,学生已经认识了几时几分,而本单元主要在这些基础上来认识"秒",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教材在编排上具有如下特点: 1.结合学生 ...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估算的作用和基本方法
  • 估算的作用和基本方法 一.估算的作用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实际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或粗略的估计的一种方法.估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计算,也处处离不开估算.无数事例证明:一个人在一天活动中估计和差积商的次数,远比进行精确计算的次数 ...

  • 吃西瓜教学设计
  • <摘苹果>教学设计与反思 岳庄学校 张素平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摘苹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估 ...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三年级上册> 教材介绍 实验教材从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经过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实验使用证明,这是一套我国城乡广大地区普遍适用的小学数学教材.从2011年7月开始,根据新颁布的<课程标准(2011版)>对实验教材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修订,于2 ...

  • 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10
  • 法南小学集体备课通用教案 年级组: 二年级 科目:数学 课题: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主备课人:张明源 周次: 集体备课讨论时间: 教师签名: 教研组检查: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102----103 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的整理和复习(教材第102页内容,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