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与绍兴地名的故事

王阳明与绍兴地名的故事

绍兴古城内的王衙弄、王衙池(碧霞池)、船舫弄、假山弄、观象台等地名的出典与明代中叶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王阳明的故事有关。

王阳明(1472-1528),名守仁,字伯安,因曾筑室于会稽山下阳明洞,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祖籍山阴(今绍兴),生于余姚,十岁后随家人迁回山阴。王阳明自幼受宋儒理学的熏陶,兴趣广泛。又善射,好言兵家武事。弘治十二年(1499)中进士,时年27岁。他上疏建议加强北方防务,授刑部主事,又转兵部主事。世宗即位,授南京兵部尚书。嘉靖六年(1527),思恩、田州等地少数民族起事,命王阳明以原官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王阳明以剿抚两手策略,平息事态。其时患病,辞职未允,上疏乞归,卒于归途江西南安县。谥文成。王阳明生前创立“致良知”学说,又称“心学”。阳明学派对明代中叶以后思想界有巨大影响。生平著作由门人编辑成《王文成公全书》,共38卷。

王衙弄。王衙弄系一条由北至南再向西至北的巷弄,北起上大路,向南折而朝西,往北至假山弄,全长180米,宽3米。因王阳明故宅位于此,故名王衙弄。

王阳明是一位十分正直仗义的官员。武宗正德元年(1506)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20人上疏,要求削除宦官刘瑾权柄,被逮捕入狱。当时宦官刘瑾在朝中的势力很大,可谓一手遮天。但王阳明不畏权贵,抗疏引救,触怒刘瑾,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在边远荒凉,

生活十分困苦的龙场,王阳明静心思考,创立了“致良知”学说,又称“心学”。

刘瑾恶行败露被诛后,王阳明被起用为右都御史,巡扶南赣。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朱宸濠在江西起兵谋反,王阳明率师平定叛乱。由于宦官张忠等谗言构煽,平叛不但无功,反而获咎。世宗即位后,王阳明任南京兵部尚书。诏封新建伯,准世袭,又敕建伯府第,人称“伯府”。

王阳明故宅原在光相桥旁,新建的伯府第其址在光相桥附近的东南侧西小河旁。据传,王阳明府第建筑以高大宽敞为特色,其大厅的梁架均用楠木,因此民间有“吕府十三厅,不及伯府一个厅”的传说。其时,四方门人常在此聚集受学,尤其在明嘉靖三年(1524)扩建稽山书院之前,大厅曾起到代替书院的作用。

王阳明故世后,其后代一直居住于此府第。太平天国时,王阳明府第遭焚毁,仅剩下了石门框、饮酒亭、观象台、王衙池等遗迹。此后,原王阳明府第内的一条通道被后人名为王衙弄。

王衙池。王衙池,又名碧霞池,因该池原位于王阳明府第内,池因而得名王衙池。池长36.5米,宽24.5米,既是王宅内的观赏池,又是消防池。据传,当时的池水清澈见底,如同泉水,且不管是干旱天,还是水涝天,始终保持这种水位。池周花木扶疏,绚丽怡人;池内碧水清清,映照云霞。碧霞池之名由此而得。

王阳明府第建成时,王阳明之父王华去世。王华,浙江余姚人,字德辉,号实庵,晚号海日翁。曾读书龙泉山中,学者又称龙山先生。明成化十七年(1481)辛丑科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王阳明幼承

家学,其父亲对他一生影响很大。王父去世后,王阳明按照明代定律,罢官回家为其父亲守孝三年,称为“丁忧”。在丁父忧期间,常乘月色之夜,下池坐舟,吟诗讴歌以吊慰先灵。

观象台、假山弄。观象台原位于王宅的后花园,是一座用块石垒砌的土堆,高5米,长53米,宽17米,故又名假山。王阳明名世真才,不仅传拓心学,而且精通兵法,对天文也很有研究,常常在府第后花园的假山上观星探月,占气测候,论证天体,运筹其学。后人遂将此假山名为观象台。又将假山前的一条巷弄称为假山弄。

1993年8月由港胞高月明先生出资在王阳明假山观象台遗迹上建造了名为“月明园”的园林式景点。从假山弄拾级而上月明园,园内建有园林式红柱长廊,廊北侧为红漆美人靠,沿廊布臵书画名作,园内建六角亭一座,绿英瓦,红柱,亭中立石碑一块,上书“翰墨集趣”四字。园中植有修竹百枝,并有松树点缀,园中景观精美雅致,十分耐看。正如月明园碑记中所书:“乡里登临此园,清静幽雅,可观赏园艺,游历书林,练气养德,品茗小憩,古越一景为永记。”

船舫弄。船舫弄系一条曲折小路,南起谢公桥河沿,向北折而朝西往北行,再折而向东往北至上大路,全长226米,路宽1.6米至8.7米不等,石板路面。

王阳明曾在府第中完善和总结了“心学”,使“致良知”学说广为传播,更具影响力。不仅打破了思想界长期被程朱理学禁锢的局面,还给后世学者开辟了一条敢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术道路。明嘉靖三年(1524),知府南大吉修稽山书院,创尊经阁,刻王著《传习录》,选府属八县生员之成绩优异者升入书院,提供廪膳,支持王阳明的讲

学活动,并亲主讲席,又自称门生受学。王阳明不仅在稽山书院、阳明书院授学,其府第中的大厅亦成了授学之处。伯府占地宏敞,西侧临西小河,水面开阔处是王阳明家停船的河埠。前来受学的门生及来访官员之船舫亦停泊在此处。后人就将西小河旁边的一条路名为船舫弄。

在今日的船舫弄上,路南端与谢公桥河沿相接处为一条较开阔的石板路,路东侧有通向大有仓之路;路西侧为西小河,沿岸筑石柱石板式护栏。往前行,弄两侧为民居,有落地重建的仿古建筑,也有重新修缮后的传统民居。折而向西再往北行,为一河一路,沿河民居粉墙乌瓦,高低错落,斑驳的墙面,漏空的石窗,通向民居门前的各式石台阶,依然保持着水乡民居的建筑特色。再折而向东往北而行,是一条狭窄的巷弄,平整的石板路,低矮的旧时民居,古朴而又幽静。

王阳明是明代时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儒学名臣。阳明学说至今仍备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悉心予以研究。王衙弄、王衙池(碧霞池)、假山弄、船舫弄、观象台均与王阳明这位名士有关,不失为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历史景点。

王阳明与绍兴地名的故事

绍兴古城内的王衙弄、王衙池(碧霞池)、船舫弄、假山弄、观象台等地名的出典与明代中叶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王阳明的故事有关。

王阳明(1472-1528),名守仁,字伯安,因曾筑室于会稽山下阳明洞,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祖籍山阴(今绍兴),生于余姚,十岁后随家人迁回山阴。王阳明自幼受宋儒理学的熏陶,兴趣广泛。又善射,好言兵家武事。弘治十二年(1499)中进士,时年27岁。他上疏建议加强北方防务,授刑部主事,又转兵部主事。世宗即位,授南京兵部尚书。嘉靖六年(1527),思恩、田州等地少数民族起事,命王阳明以原官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王阳明以剿抚两手策略,平息事态。其时患病,辞职未允,上疏乞归,卒于归途江西南安县。谥文成。王阳明生前创立“致良知”学说,又称“心学”。阳明学派对明代中叶以后思想界有巨大影响。生平著作由门人编辑成《王文成公全书》,共38卷。

王衙弄。王衙弄系一条由北至南再向西至北的巷弄,北起上大路,向南折而朝西,往北至假山弄,全长180米,宽3米。因王阳明故宅位于此,故名王衙弄。

王阳明是一位十分正直仗义的官员。武宗正德元年(1506)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20人上疏,要求削除宦官刘瑾权柄,被逮捕入狱。当时宦官刘瑾在朝中的势力很大,可谓一手遮天。但王阳明不畏权贵,抗疏引救,触怒刘瑾,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在边远荒凉,

生活十分困苦的龙场,王阳明静心思考,创立了“致良知”学说,又称“心学”。

刘瑾恶行败露被诛后,王阳明被起用为右都御史,巡扶南赣。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朱宸濠在江西起兵谋反,王阳明率师平定叛乱。由于宦官张忠等谗言构煽,平叛不但无功,反而获咎。世宗即位后,王阳明任南京兵部尚书。诏封新建伯,准世袭,又敕建伯府第,人称“伯府”。

王阳明故宅原在光相桥旁,新建的伯府第其址在光相桥附近的东南侧西小河旁。据传,王阳明府第建筑以高大宽敞为特色,其大厅的梁架均用楠木,因此民间有“吕府十三厅,不及伯府一个厅”的传说。其时,四方门人常在此聚集受学,尤其在明嘉靖三年(1524)扩建稽山书院之前,大厅曾起到代替书院的作用。

王阳明故世后,其后代一直居住于此府第。太平天国时,王阳明府第遭焚毁,仅剩下了石门框、饮酒亭、观象台、王衙池等遗迹。此后,原王阳明府第内的一条通道被后人名为王衙弄。

王衙池。王衙池,又名碧霞池,因该池原位于王阳明府第内,池因而得名王衙池。池长36.5米,宽24.5米,既是王宅内的观赏池,又是消防池。据传,当时的池水清澈见底,如同泉水,且不管是干旱天,还是水涝天,始终保持这种水位。池周花木扶疏,绚丽怡人;池内碧水清清,映照云霞。碧霞池之名由此而得。

王阳明府第建成时,王阳明之父王华去世。王华,浙江余姚人,字德辉,号实庵,晚号海日翁。曾读书龙泉山中,学者又称龙山先生。明成化十七年(1481)辛丑科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王阳明幼承

家学,其父亲对他一生影响很大。王父去世后,王阳明按照明代定律,罢官回家为其父亲守孝三年,称为“丁忧”。在丁父忧期间,常乘月色之夜,下池坐舟,吟诗讴歌以吊慰先灵。

观象台、假山弄。观象台原位于王宅的后花园,是一座用块石垒砌的土堆,高5米,长53米,宽17米,故又名假山。王阳明名世真才,不仅传拓心学,而且精通兵法,对天文也很有研究,常常在府第后花园的假山上观星探月,占气测候,论证天体,运筹其学。后人遂将此假山名为观象台。又将假山前的一条巷弄称为假山弄。

1993年8月由港胞高月明先生出资在王阳明假山观象台遗迹上建造了名为“月明园”的园林式景点。从假山弄拾级而上月明园,园内建有园林式红柱长廊,廊北侧为红漆美人靠,沿廊布臵书画名作,园内建六角亭一座,绿英瓦,红柱,亭中立石碑一块,上书“翰墨集趣”四字。园中植有修竹百枝,并有松树点缀,园中景观精美雅致,十分耐看。正如月明园碑记中所书:“乡里登临此园,清静幽雅,可观赏园艺,游历书林,练气养德,品茗小憩,古越一景为永记。”

船舫弄。船舫弄系一条曲折小路,南起谢公桥河沿,向北折而朝西往北行,再折而向东往北至上大路,全长226米,路宽1.6米至8.7米不等,石板路面。

王阳明曾在府第中完善和总结了“心学”,使“致良知”学说广为传播,更具影响力。不仅打破了思想界长期被程朱理学禁锢的局面,还给后世学者开辟了一条敢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术道路。明嘉靖三年(1524),知府南大吉修稽山书院,创尊经阁,刻王著《传习录》,选府属八县生员之成绩优异者升入书院,提供廪膳,支持王阳明的讲

学活动,并亲主讲席,又自称门生受学。王阳明不仅在稽山书院、阳明书院授学,其府第中的大厅亦成了授学之处。伯府占地宏敞,西侧临西小河,水面开阔处是王阳明家停船的河埠。前来受学的门生及来访官员之船舫亦停泊在此处。后人就将西小河旁边的一条路名为船舫弄。

在今日的船舫弄上,路南端与谢公桥河沿相接处为一条较开阔的石板路,路东侧有通向大有仓之路;路西侧为西小河,沿岸筑石柱石板式护栏。往前行,弄两侧为民居,有落地重建的仿古建筑,也有重新修缮后的传统民居。折而向西再往北行,为一河一路,沿河民居粉墙乌瓦,高低错落,斑驳的墙面,漏空的石窗,通向民居门前的各式石台阶,依然保持着水乡民居的建筑特色。再折而向东往北而行,是一条狭窄的巷弄,平整的石板路,低矮的旧时民居,古朴而又幽静。

王阳明是明代时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儒学名臣。阳明学说至今仍备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悉心予以研究。王衙弄、王衙池(碧霞池)、假山弄、船舫弄、观象台均与王阳明这位名士有关,不失为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历史景点。


相关内容

  • 台湾,我的台湾
  • 父亲在退休至去世的十年中,独自游历了祖国的三山五岳.南北东西,临终前不无遗憾地说:还差两个地方没有去,一个西藏,一个台湾. 现在,亲爱的爸爸,我都替你去了. "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 --" 是2002年4月,从杭州经香港飞台湾高雄. 到台湾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常常会产 ...

  • ?1月9日,绍兴将首次举办王阳明祭祀大典!祭祀大典向市民开放--
  • 1月9日,是王阳明先生逝世488周年纪念日.王阳明的故乡绍兴将于当天在兰亭花街鲜虾山王阳明墓地首次举办王阳明祭祀大典,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教育者. 资料照 首次王阳明祭祀大典由我国著名学者.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会长董平主祭,稽山书院副院长潘建国担任司仪.祭祀典礼内容有恭读祭文.<我心光 ...

  • 历史文化名城再建国学新高地·杭州日报
  • 绍兴成立王阳明研究院 历史文化名城再建国学新高地 2016-11-21 本报讯(驻绍兴记者 杨宗宝)成长于绍兴.在绍兴讲学多年的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其思想文化传播有了新高地.经绍兴市政府批复,王阳明研究院日前正式揭牌成立.研究院首任院长由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会长董平担 ...

  • 王阳明资料
  • 王阳明基本资料 王阳明即王守仁.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 ...

  • [绍兴市]吕府.谢公桥.王阳明故居遗址
  • 绍兴曝光率最低的国保,毫无疑问是吕府.吕府目前并不是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看到铁门紧闭,本已有放弃之打算,谁知铁门突然打开,原来是管理人员出来买东西,这才给了我靠学生证.靠嘴皮.靠憨笑得以进入的难得机会. 吕府是江南最大的明代官式做法住宅群,为明嘉靖年间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吕夲的行府.吕夲(1503 ...

  • 景宁导游词
  • 各位团友,大家好!看过路上的好山好水,听过畲族的风土人情,美丽的大均古村就在各位 的眼前. 请随我进入畲族文化陈列馆,了解畲族文化.畲族婚俗.宗教信仰.山歌.舞蹈.服饰. 禁忌.饮食等别具一格,传师学师.畲族民歌.畲族三月三.畲族医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畲族彩带编织技艺.畲族婚俗.畲族服饰 ...

  • 在线读书:中国名人故居楹联精选(2008)
  • 中国名人故居楹联精选 作者:解维汉 出版日期:2008 页数:276 关键词:对联 作品集 中国 分类: 文学 >杂著 在线阅读中国名人故居楹联精选电子书超星阅读器 阅读1阅读2下载图书 阅读器阅读/下载图书须安装超星阅读器,立即下载 添加到学习计划 收藏推荐 分享到 内容提要 名人故居的多少 ...

  • 传统士大夫人格典范:阳明之父王华(二)
  • 家庭教育从来都是人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儒家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从"修身"."齐家"的私领域,逐渐走向"治国"."平天下"的公领域,在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实现"成己" ...

  • 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应用研究
  • 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应用研究 摘要:地名地址数据是对地名.地址信息的结构化描述与标识,是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地名地址数据库有助于满足城市管理及公众的需求. 关键词:数字城市:地名地址:数据采集: 1 引言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信息最丰富.资本最集中的区域,也是对地理信息需求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