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社会.家庭联系制度

学校与社会、家庭联系制度

一、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管理系统

(1) 建立学校与社会、家庭联系领导组,学校与社会联系领导组由校长、德育分管领导、班主任代表、共青团及少先队辅导员共同组成。其职责是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协调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进行指导,主动沟通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信息渠道,交流教育信息。

(2) 家庭教育方面,建立家长委员会,由热心教育工作并有一定威信的家长组成,其职责是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共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传达学校教育信息,成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

(3) 社会教育方面,建立社区教育组织,由社区或地方行政部门分管宣传教育的领导为首,街道、社会教育团体及社区内学校领导等有关负责人组成。其职责是配合学校教育抓好学生的社会教育、宣传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组织有意义的社会教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组成的管理系统中,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协调其他两方面的工作。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途径

(1) 互相访问

学校同家长就教育孩子问题互相访问、交谈是教育好学生不可缺少的途径。家庭和学校间的互相访问既可交流学生情况,全面了解学生,也可在此基础上研究教育措施、统一教育口径,达到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具体做法有:

①校级进行的研究性家庭访问。这种访问,面不一定宽,可以有重点进行一些个案家访。目的在于针对当前学生情况,同家长研究现代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了解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征求对学校工作的改进意见,为学校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②常规性访问。这是学校教师和班主任的常规性工作。教师、班主任代

表学校就教育孩子问题对家长进行访问。目的在于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商讨教育策略,明确教育目标,协调统一教育影响,提高教育效果。

③家长访问学校,其目的在于商讨教育策略、明确教育目标、协调统一教育影响,提高教育效果。

④家长访问班主任,其目的在于向学校通报学生在家的表现、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建议。

(2)通讯联系

家庭和学校之间通过家校联系卡、电话、短信平台、电子邮箱、学校网站等方式实现双方的联系、互通教育信息。这种途径可以弥补因学生多或学生家庭距校路程较远而带来的不便。互相访问、面商也可由学校将某些问题通知家长,或就某些问题征求家长的意见。通讯联系是中小学与家长联系用得较多的途径。

(3) 召开家长座谈会

召开家长座谈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主要的且具有高效率的途径。家长座谈会包括全校性的、年级的和班级的三种类型,其中较多的采取班级的家长座谈会。家长座谈会的类型不同,其内容的侧重点也各异。全校性的家长会议一般由学校领导向家长报告学校情况以及学校下步工作打算和希望家长配合的问题,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年级家长座谈会由分管年级工作的校领导和年级行政组长主持召开,年级内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目的在于通报全年级学生的共同情况,以及学校对学生提出的共同要求,并征求家长对年级工作的意见。这种座谈会多在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召开,班级家长座谈会一般由班主任主持召开,目的在于向家长通报近期内班内情况及学生表现,分析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同家长共同研究措施。还可以召开部分家长参加的座谈会,目的在于商量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如特长学生的教育、后进学生的教育等问题。

(4) 建立家长委员会

建立家长委员会是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形式,是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共同管理、教育好学生的有效途径,它的特点是增强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参与程度,提高了家庭对学校工作的责任感,不仅有利于家庭与学校协调一致地教育好学生,而且有利于争取家长更多方面地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家长的委员会的组成状况关系到它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当然成员是校长、热心学校工作、联系和活动能力较强、教育子女有效且有一定威信的家长。家长委员会会议由校长主持召集、定期召开,研究学校、家庭如何配合教育学生的问题。家长委员会的委员们要向家长转达学校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以指导家庭教育。同时还要反映家长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以及如何支持学校教育工作等,以协调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5) 开办家长学校

开办家长学校目的在于提高家长素质,从而提高其教育子女的水平,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一般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讲授、教

子有方的家长经验交流,探讨子女教育中的共同性问题等。家长学校授课的教师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有经验的教师担任,也可邀请专家学者到校授课或请有教子经验的家长承担。

家长学校的特点是能够从理论上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从方法上给家长以指导,从而通过提高家长素质达到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的目的,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好子女,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的途径 (1) 学校的社会宣传、社会服务工作。学校主动地安排、组织社会宣传和服务性工作,这是学校与社会教育做到配合协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学校要向社会各单位、团体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宣传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配合的重要性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现在进行的主要工作等,以争取社会各界尤其是社会教育机构对学校工作的了解、理解,从而与学校教育工作协调配合,支持、帮助学校搞

好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工作。学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适当开展社会宣传服务性活动,宣传党政部门的方针、法规及中心工作和进行科技传播等,强化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校同社会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对学校工作的信任感,从而有利于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协调配合。

(2) 加强学校与社会宣传部门的联系,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学校与社区联系途径是广泛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将学校的重大事情及将要开展的活动及时向社区反映,以争取通过宣传媒体向社会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支持学校。二是学校要争取社会宣传的配合支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活动,寓教于各种有益活动之中,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

(3) 建立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学校要把那些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单位作为教育学生的基地。如工厂、企业、敬老院、风景区等,这些单位是教育学生的好教材、活教材,加强同这些单位的联系,充分发挥这些单位的教育作用,要依托这些单位建立起长久的、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

(4) 聘请校外辅导员。本着就地、就近的原则,在一些重点联系的单位中,并经这些单位的同意聘请校外教育辅导员。聘请校外辅导员的条件是:他们在所在单位具有较高的声望、有专长、关心教育、热爱青少年学生,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教育能力。

学校与社会、家庭联系制度

一、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管理系统

(1) 建立学校与社会、家庭联系领导组,学校与社会联系领导组由校长、德育分管领导、班主任代表、共青团及少先队辅导员共同组成。其职责是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协调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进行指导,主动沟通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信息渠道,交流教育信息。

(2) 家庭教育方面,建立家长委员会,由热心教育工作并有一定威信的家长组成,其职责是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共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传达学校教育信息,成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

(3) 社会教育方面,建立社区教育组织,由社区或地方行政部门分管宣传教育的领导为首,街道、社会教育团体及社区内学校领导等有关负责人组成。其职责是配合学校教育抓好学生的社会教育、宣传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组织有意义的社会教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组成的管理系统中,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协调其他两方面的工作。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途径

(1) 互相访问

学校同家长就教育孩子问题互相访问、交谈是教育好学生不可缺少的途径。家庭和学校间的互相访问既可交流学生情况,全面了解学生,也可在此基础上研究教育措施、统一教育口径,达到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具体做法有:

①校级进行的研究性家庭访问。这种访问,面不一定宽,可以有重点进行一些个案家访。目的在于针对当前学生情况,同家长研究现代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了解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征求对学校工作的改进意见,为学校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②常规性访问。这是学校教师和班主任的常规性工作。教师、班主任代

表学校就教育孩子问题对家长进行访问。目的在于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商讨教育策略,明确教育目标,协调统一教育影响,提高教育效果。

③家长访问学校,其目的在于商讨教育策略、明确教育目标、协调统一教育影响,提高教育效果。

④家长访问班主任,其目的在于向学校通报学生在家的表现、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建议。

(2)通讯联系

家庭和学校之间通过家校联系卡、电话、短信平台、电子邮箱、学校网站等方式实现双方的联系、互通教育信息。这种途径可以弥补因学生多或学生家庭距校路程较远而带来的不便。互相访问、面商也可由学校将某些问题通知家长,或就某些问题征求家长的意见。通讯联系是中小学与家长联系用得较多的途径。

(3) 召开家长座谈会

召开家长座谈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主要的且具有高效率的途径。家长座谈会包括全校性的、年级的和班级的三种类型,其中较多的采取班级的家长座谈会。家长座谈会的类型不同,其内容的侧重点也各异。全校性的家长会议一般由学校领导向家长报告学校情况以及学校下步工作打算和希望家长配合的问题,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年级家长座谈会由分管年级工作的校领导和年级行政组长主持召开,年级内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目的在于通报全年级学生的共同情况,以及学校对学生提出的共同要求,并征求家长对年级工作的意见。这种座谈会多在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召开,班级家长座谈会一般由班主任主持召开,目的在于向家长通报近期内班内情况及学生表现,分析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同家长共同研究措施。还可以召开部分家长参加的座谈会,目的在于商量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如特长学生的教育、后进学生的教育等问题。

(4) 建立家长委员会

建立家长委员会是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形式,是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共同管理、教育好学生的有效途径,它的特点是增强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参与程度,提高了家庭对学校工作的责任感,不仅有利于家庭与学校协调一致地教育好学生,而且有利于争取家长更多方面地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家长的委员会的组成状况关系到它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当然成员是校长、热心学校工作、联系和活动能力较强、教育子女有效且有一定威信的家长。家长委员会会议由校长主持召集、定期召开,研究学校、家庭如何配合教育学生的问题。家长委员会的委员们要向家长转达学校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以指导家庭教育。同时还要反映家长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以及如何支持学校教育工作等,以协调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5) 开办家长学校

开办家长学校目的在于提高家长素质,从而提高其教育子女的水平,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一般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讲授、教

子有方的家长经验交流,探讨子女教育中的共同性问题等。家长学校授课的教师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有经验的教师担任,也可邀请专家学者到校授课或请有教子经验的家长承担。

家长学校的特点是能够从理论上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从方法上给家长以指导,从而通过提高家长素质达到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的目的,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好子女,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的途径 (1) 学校的社会宣传、社会服务工作。学校主动地安排、组织社会宣传和服务性工作,这是学校与社会教育做到配合协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学校要向社会各单位、团体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宣传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配合的重要性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现在进行的主要工作等,以争取社会各界尤其是社会教育机构对学校工作的了解、理解,从而与学校教育工作协调配合,支持、帮助学校搞

好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工作。学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适当开展社会宣传服务性活动,宣传党政部门的方针、法规及中心工作和进行科技传播等,强化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校同社会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对学校工作的信任感,从而有利于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协调配合。

(2) 加强学校与社会宣传部门的联系,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学校与社区联系途径是广泛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将学校的重大事情及将要开展的活动及时向社区反映,以争取通过宣传媒体向社会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支持学校。二是学校要争取社会宣传的配合支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活动,寓教于各种有益活动之中,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

(3) 建立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学校要把那些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单位作为教育学生的基地。如工厂、企业、敬老院、风景区等,这些单位是教育学生的好教材、活教材,加强同这些单位的联系,充分发挥这些单位的教育作用,要依托这些单位建立起长久的、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

(4) 聘请校外辅导员。本着就地、就近的原则,在一些重点联系的单位中,并经这些单位的同意聘请校外教育辅导员。聘请校外辅导员的条件是:他们在所在单位具有较高的声望、有专长、关心教育、热爱青少年学生,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教育能力。


相关内容

  •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管理制度
  •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管理方案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作用,搞好我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加强"三结合"的管理模式,形成有效的管理系统,积极协调,各司其职,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学校特制定如下管理方案. 一.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 1. ...

  • 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制度
  • 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制度 一.设立家长委员会办公室,在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家长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办公室由教导处负责,再聘请二名兼职干部(办公室人员和大队辅导员)负责处理办公室日常工作. 二.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情况特殊时可增加次数,听取学校的工作汇报,征求家长对办滨意见. 三.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学 ...

  • 家长委员会制度(1)
  • 2013年陈大学区大王中学 家长委员会制度 1.与学校紧密协作,发动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各项教育工作. 2.配合学校教育思想,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传播.交流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促进家长创设有利于孩子学习.成长的家庭方法.对所在社区家庭教育进行咨询,提高家长的认识,树立新时代的家长形象,使家长 ...

  • 小学三位一体德育工作方案(6000字)
  • 益民小学三位一体德育工作方案 (2010年3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牢把握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探索学校教育.家庭教 ...

  • 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评价制度
  • 长安八中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评价制度 学校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其中更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学校管理,形成学校.社会.家庭育人的合力,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办学质量,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一.新学期开始成立家长委员会,学生家长将参与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其结果将成为教师考核.奖励的重 ...

  • 留守儿童有关资料
  • 清浅镇中心学校留守儿童议事制度 1.配强议事成员,注重议事会议事能力.在兼顾广泛性.代表性的同时,严把议事会成员素质关,注重将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办事公正.热心儿童事业.并自愿无偿为广大留守儿童服务的老教师.老党员.部分优秀学生推荐为议事会成员,从源头上保证议事会的议事能力. 2.细化工作内容,提高议 ...

  • 新区小学家长学校汇报材料
  • 办好家长学校,创建和谐校园 --家长学校汇报材料 建昌县新区小学 办好家长学校,创建和谐校园 --新区小学家长学校汇报材料 一.学校简介 新区小学创建于2009年,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坚持超前设计.高起点定位.高标准配备.高质量建设的原则,创建了新区小学.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城东新区,占地面积2592 ...

  • 28.学校家长委员会制度
  • 家长委员会制度 一.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 1.与学校紧密协作,发动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各项教育工作. 2.配合学校教育思想,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传播.交流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促进家长创设有利于孩子学习.成长的家庭方法.对所在社区家庭教育进行咨询,提高家长的认识,树立新时代的家长形象,使家长在家 ...

  •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评价制度机制
  •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评价制度 一. 1.与学校紧密协作,发动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各项教育工作. 2.配合学校教育思想,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传播.交流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促进家长创设有利于孩子学习.成长的家庭方法.对所在农村家庭教育进行咨询,提高家长的认识,树立新时代的家长形象,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