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

 第26卷 第3期 2006年8月

热 带 地 理

TROP I C AL GE OGRAPHY

Vol 126, No 13 

Aug . , 2006 

梅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

叶延琼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 广州510642)

摘 要:根据梅州市1949年以来的统计资料及相关调查, 对梅州市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及现状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 由于全市产业结构层次低, 演进缓慢,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素质不高、第二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产业素质偏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整体水平较低等原因, 使得全市三大产业比例虽渐趋优化, 但现状结构仍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结构不协调、第三产业结构不平衡。针对这一现状并结合梅州市产

业发展特点, 本文对梅州市的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思路与对策。关键词:产业结构; 调整对策; 梅州市

中图分类号:F121.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21(2006) 03-0259-05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 地处粤、闽、赣三省

交接处, 五岭山脉以南, 标为北纬23°23′~, 间, 20. 7°C ~21. 4°C, 1400~1800mm 。全市辖梅江区、梅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和平远县等6县, 并代管兴宁市, 幅员面积1. 58×42

10km , 人口490. 60万人, 是我国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 也是世界闻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2004年, 全市国民生产总值271. 64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69. 52亿元, 第二产业115. 37亿元, 第三产业86. 75亿元, 产业结构呈现出二、三、一

[1]

的格局, 表明其仍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 与广东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

所谓产业结构, 是指在一定地域内, 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质的联系和量的比例关系。当前,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等均要求对区域产

[2, 3]

业结构进行调整, 而社会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科技发展以及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等则可推动产业

[4]

结构的调整。合理的产业结构, 可以发挥整体的优势, 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促进区域经济快

[5]

速、健康发展。地处粤东山区的梅州市, 经过多年努力, 产业结构渐趋优化,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

 收稿日期:2006-03-20; 修订日期:2006-05-17

, 对梅州市产

, 并提出优化产, 以期为梅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找到最合适、最便捷的道路。

1 梅州市产业结构剖析

1. 1 三大产业比例渐趋优化, 但现状结构仍不合理

图1显示, 解放以来, 除1958~1962年全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例出现较大的增加和减少波动外, 梅州市三大产业产值比例的总趋势是第一产业逐年减少, 第二、三产业逐年增加,

产值比例渐趋优

图1 梅州市历年三次产业结构图

Fig . 1 The three industrial structure fr om 1949t o 2003in Meizhou

 基金项目: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启动项目“广东省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模式研究”、山区发展报告第二期“华南地区生态聚落研究”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叶延琼(1976-) , 女, 重庆荣昌人, 讲师, 博士, 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生态规划与评价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E 2mail ) llyeyq@

scau . edu . cn 。

 ①梅州市统计局. 梅州市统计年鉴(2004) . 2005; 梅州市统计局. 梅州五十年(1949~1999) . 2000。

260

热 带 地 理26卷 

化。1949~1992年的43年间, 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在

三大产业中的分布状况表现为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两种形式。在这期间, 第一产业比重过大, 工业处于起

[6]

始阶段, 是典型的贫困山区的产业结构分布形式。1993~2000年, 三次产业结构则表现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2000年以后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但至2004年, 第一产业产值占G DP 比重仍为25. 59%。第二产业主导地位的体

[7]

现, 使其生产性功能不断强化, 但与有关专家指出的未来中国产业结构中三大产业比重呈现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乐观形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1. 2 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第一产业内部的产值结构如图2所示。解放以来, 梅州市的种植业比重过大, 其所占比例超过60%, 而林、牧、渔业产值较低。20世纪90始, 除林业比重略有下降外, 定。至2003年, 61. 78%、29. 88%、2. 和. 42%, 说明全市的传。农业内部结构极不合理, 加之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低下, 使得全市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全市1995年人均纯收入为2418元, 至2003年仅3822元, 成为全市国民经济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结构矛盾, 最终将影响其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主, 重工业所占比重较低; 第二时期(1962~1992) , 轻、重工业并驾齐驱时期, 但轻工业比重仍大于重工业; 第三时期(1993年至今) , 重工业比重大于轻工业, 且两者之间的差距逐年扩大, 产业呈现重型结构

3梅州市历年工业总产值结构图

Fig . 3 The gr oss industry out put value fr om 1949t o 2003in Meizhou

1. 4 第三产业结构不平衡

据统计, 1978年梅州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

值的23. 28%, 至2003年已上升为33. 33%, 第三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不过, 由表1可知,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不平衡, 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批零贸易餐饮业和教育文艺、广播电视业较为稳定, 2003年分别占第三产业的34. 32%、23. 08%和12. 62%, 而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却在0. 3%~0. 6%之间徘徊, 表明区域第三产业科技含量低, 不是结构合理的现代经济所应有的。

2 梅州市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2. 1 产业结构层次低, 演进缓慢

梅州市人均G DP 在广东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之

图2 梅州市历年农业总产值结构图

Fig . 2 The gr oss agriculture out put value fr om 1949t o 2003in Meizhou

1. 3 第二产业结构不协调

由图3可知, 解放以来, 梅州市轻工业产值所占

比重持续下降, 而重工业则持续上升。轻、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可明显分为3个时期:第一时期(1949~1961) , 以小手工业、农村作坊等轻工业为

下。2003年, 广东省人均G DP 为16900元, 全国人

均G DP 为9101元, 而梅州市则为5917元, 分别比广东省和全国低10983元和3192元。受人均收入水平制约, 梅州市收入有效需求不足, 导致全市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演进缓慢。2. 2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素质不高

梅州市在其农业发展过程中, 传统种植业比重较高, 且种植业内部又以粮食作物为主, 2003年, 其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62. 53%, 而在粮食作物内稻谷的播种面积又占76. 30%, 优质品种所占比重有限, 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难以得到改善。同时,

 3期

叶延琼:梅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表1 梅州市第三产业各部门产值及其比例分布

Tab . 1 The out put value and its percent of each depart m 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1**********]6

0. 731. 4419. 3228. 3114. 018. 334. 223. 2011. 620. 458. 360. 01100

[***********][***********][***********]

1990

1. 001. 0825. 4117. 8619. 827. 243. 913. 3011. 560. 308. 520. 01100

[***********][***********][***********]743561995

0. 650. 8131. 4922. 3312. 355. 144. 93. 0611. 560. 537. 010. [***********][***********][***********]9-2000

0. 880. 6236. 5223. 420. 836. 616. 004. 0212. 970. 517. 61-[***********][***********][***********]1141756673

2003

261

第三产业部门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查水利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批零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教育文艺、广播电视业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国家政党机关、社会团体

其他合计

产值/万元比例(%) 产值/万元比例(%) 产值/万元比例(%) 产值/万元比例(%) 产值/万元比例(%)

0. 770. 5534. 3223. 084. 355. 886. 074. 5212. 620. 417. 280. 15100

高技术、高生产率的农业, , 的生产率不高, 2. 3 , 产业素质偏低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 国有企业比重偏大, 经营机制灵活性差。经过多年的调整和资产重组, 梅州市工业企业经济类型和资本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总体而言, 国有及控股企业的改革步伐明显慢于小型企业。据统计, 2003年全市348个大类工业行业中, 国有及控股企业就有117家, 占33. 62%。同时, 全市国有及控股资产占工业总资产的比重达34. 88%, 国有固定资产净值占全部固定资产净值的比重更高达57. 13%。由于多数国有企业设备陈旧、机制僵死、管理不活, 对产业结构转换未能发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而机制灵活的民营经济虽然充满活力但却未充分发展起来, 无力承担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微观动力角色。(2) 国有企业效益差, 资源配置不合理。2003年, 全市亏损企业就达116家, 其中国有及控股企业61家, 亏损面为52. 14%, 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面18个百分点。而全市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则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5. 28%, 资源配置极不合理。2. 4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整体水平较低

尽管近年来梅州市第三产业发展较快, 但其整体水平仍较低。2003年, 梅州市人均G DP 为5917元, 折合728美元, 第三产业产值占G DP 比重为33. 30%。按照库兹涅茨模式和钱纳里产业结构模式:当年人均G DP 收入在600~1000美元时, 第三

38. 1%~40. 7%和49. 2%

[8-9]

50%。同时, 全市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批零贸易餐饮业等发展稳定, 利于全市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转化。但为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各部门则不发达, 不利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不能形成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强大动力。

3 梅州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思路与对策

3. 1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

梅州市是广东省农业的集中生产区之一, 是全国最大的金柚生产基地, 也是著名的“单枞茶之乡”。为此, 应站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度, 对农业现状结构进行调整。3. 1. 1 发展“特色农业”与“绿色农业” 梅州位于粤东山区, 拥有未受污染的土地、河流以及较高质量的空气, 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是其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农业发展具有明显的生态优势。应充分利用这一生态优势来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 生产较高价值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一方面调整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比例, 以养殖业占农产品产值比重的70%为目标; 另一方面在山地要以果为主, 旱地、水田增加菜、花比例。同时, 加大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烟、果、茶、菜、菌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并以解决“粮-经”二元结构矛盾为目标, 推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 发展饲料作物, 改变人畜共粮的局面。3. 1. 2 建立绿色食品基地 在巩固提高金柚、茶

262

热 带 地 理26卷 

叶、脐橙等现有农产品基地的基础上, 抓好油茶、南

药、蔬菜、花卉及畜牧、水产等种养基地的产业化建设, 力争建成大珠三角都市绿色食品基地, 创出蔬菜水果及其它特色食品的品牌。3. 1. 3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创新经营机制,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当前, 全市已拥有农业龙头企业156家, 其中省级8家(国家级1家) , 市级46家。这些农业龙头企业外接市场, 内联千家万户, 对促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 应在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基础上, 继续采取政策优惠、资金扶持等有效措施, 提升龙头企业等级, 增加龙头企业数量, 带动全市农业的产业化发展。3. 1. 4 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 目前, 全市已成功开发了优质玉米酒、玉米罐头、甜玉米汁、竹笋罐头、客乡奶、金柚茶、金柚酒、金柚黄酮、金柚汁、金柚含片、食品和用品。在此基础上, 、、优质米、蔬菜、, 好农产品加工业。, 要积极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发展农村商贸业、运输业、娱乐业、旅游业和服务业,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3. 2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

根据全市资源特色与工业发展现状, 其工业发展应严格控制排他性强、生态环境破坏大、地方财政收入少的产业(如立窑水泥、皮革、染织、造纸、电镀及其他地下矿山采掘等) 的发展。3. 2. 1 建设新型特色工业基地 积极鼓励发展以电子信息、高技术机电装备制造等高科技产业为重点, 以烟草、建材、电力、矿冶加工和农林产品深加工等传统资源型工业为基础, 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高科技产业为新增长点, 大力发展资源利用与技术密集复合型的新型工业, 实现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技术、低消耗的可持续生态型产业转化。在10年之内, 将梅州市建设成为大珠三角世界级制造业基地与泛珠三角欠发达地区产业对接的重要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和国际性精密零部件加工工业基地。3. 2. 2 打造特色工业园区 站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品质管理”的战略高度规划设计特色工业园区。同时, 新建园区必须结合未来产业重点和结构调整, 实现现有资源的整合, 同时引导产业向较高附加值和产业链延伸配套, 并尽可能地突出专业化、配套化和生态化。实现工业园区化、园区生态化, 并最终成为特色工业基地的集聚载体。

3. 3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

主要以科学发展观及“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

(四个梅州) 发展战略为指导, 以态梅州、文化梅州”

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市场化为动力, 不失时机地寻找契机和突破口, 有重点、有步骤地大力推进全市服务业发展。3. 3. 1 整合旅游资源, 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梅州市旅游资源丰富, 有富有山区特色的“山区温泉、漂流、瀑布、登高”、也有独特的“客家文化”、“客家民居”、“名人故居”等文化风情。因此, 应进一步整合其旅游资源, 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并扩大旅游宣传力度, 将全市发展成为区域性或国际性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娱乐中心。通过旅游业带动其它各类服务业的发展, , 推动农村 梅、是沿海与内地联系的桥, 交通地位显要, 是205、206国道、广梅汕铁路、梅坎铁路的交汇地。境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乡道四通八达, 其航空可直通广州、香港, 梅江、韩江水运直达潮州、汕头, 初步形成了水、陆、空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应充分利用这一交通优势,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基地, 发展如农产品加工与批发市场等, 通过物流市场带动全市的产业集聚。3. 3. 3 围绕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房地产 把房地产开发与建设现代化城市、加快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积极推广市场物流管理, 规范物业管理行为; 完善住房二级市场, 规范房地产咨询、经纪和价格评估行为。将梅州市打造成粤闽赣的房地产中心。3. 3. 4 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 大力发展基础传输网、数据网、高速宽带互联网; 重点发展金融电子化、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管理咨询、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业; 大力推广网络应用, 加强咨询服务业的发展。将梅州市建设成为区域性的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4 结语

实现居民增收、产业增产、社会增效的“三增”目标, 迎接入世后新的挑战、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都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合理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固定的标准, 应当从当地、当时的具体情况出发, 弄清制约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因素, 如观念、劳动者素质、科技推广、区域环境以及资金等, 并遵循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产业化可解决产业结构

 3期

叶延琼:梅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263

调整中一系列问题, 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巨大推动力, 应充分利用好产业化的龙头作用, 搞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调整。但是, 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也会对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起阻碍制约作用, 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要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参考文献:

[1]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梅州发展研究所. 梅州市产业结构评估报告.

[2005212219].051215009. ht m .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课题组. 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

htt p://www.

mzrb .

com.

cn /news/0512/15/

[3]张萍, 李富荣.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J ].西安财经学

院学报, 2003, 16(3) :46-50.

[4]尹擎, 王华平. 扬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 ].南京广播电视大

学学报, 2005(3) :66-72.

[5]金茂霞, 曾金文. 调整福建山区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思考[J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1(1) :26-29.

[6]肖克非. 中国山区经济学[M].北京:大地出版社, 1988:5-12. [7]熊健益, 肖洪安. 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J ].农村

经济, 2003(1) :31-33.

[8]库兹涅茨. 各国的经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9]钱纳里.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 上海人民出

版社, 1995.

问题和对策建议[J ].当代经济科学, 2002, 24(1) :12-19.

I ndustr i a l Structure i n M e i zhou and t

(Institute of Tropical U 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

Abstract:A in Meizhou is getting better after years’practice, there are still p r oble m s that need t o be s I n this paper the change and the p resent conditi on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Meizhou are an 2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 statistical data and relative investigati on since 1949.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industri 2al structure in Meizhou is irrati onal, and als o the internal structures of the p ri m 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 2tries are unreas onable . For i m p r ove 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Meizhou, s ome suggesti ons are put f or ward:for p ri m ary industry, " agriculture of distinguishing feature" and " green agriculture" should be devel oped, green food bases built, market leader in agriculture cultivated, the working mechanis m innovated and the industrializati on in rural area p r omoted; for secondary industry, ne w type industry bases and industrial parks should be constructed; for tertiary industry, t ouris m , communicati ons and l ogistics should be enhanced, real estate business,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and inf or mati on service further devel oped . The ulti m ate objective is t o rati onalize the industrial struc 2ture and t o drive the econom ic devel opment in Meizhou . Key words:I 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 m ent; Meizhou

 第26卷 第3期 2006年8月

热 带 地 理

TROP I C AL GE OGRAPHY

Vol 126, No 13 

Aug . , 2006 

梅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

叶延琼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 广州510642)

摘 要:根据梅州市1949年以来的统计资料及相关调查, 对梅州市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及现状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 由于全市产业结构层次低, 演进缓慢,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素质不高、第二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产业素质偏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整体水平较低等原因, 使得全市三大产业比例虽渐趋优化, 但现状结构仍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结构不协调、第三产业结构不平衡。针对这一现状并结合梅州市产

业发展特点, 本文对梅州市的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思路与对策。关键词:产业结构; 调整对策; 梅州市

中图分类号:F121.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21(2006) 03-0259-05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 地处粤、闽、赣三省

交接处, 五岭山脉以南, 标为北纬23°23′~, 间, 20. 7°C ~21. 4°C, 1400~1800mm 。全市辖梅江区、梅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和平远县等6县, 并代管兴宁市, 幅员面积1. 58×42

10km , 人口490. 60万人, 是我国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 也是世界闻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2004年, 全市国民生产总值271. 64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69. 52亿元, 第二产业115. 37亿元, 第三产业86. 75亿元, 产业结构呈现出二、三、一

[1]

的格局, 表明其仍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 与广东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

所谓产业结构, 是指在一定地域内, 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质的联系和量的比例关系。当前,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等均要求对区域产

[2, 3]

业结构进行调整, 而社会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科技发展以及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等则可推动产业

[4]

结构的调整。合理的产业结构, 可以发挥整体的优势, 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促进区域经济快

[5]

速、健康发展。地处粤东山区的梅州市, 经过多年努力, 产业结构渐趋优化,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

 收稿日期:2006-03-20; 修订日期:2006-05-17

, 对梅州市产

, 并提出优化产, 以期为梅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找到最合适、最便捷的道路。

1 梅州市产业结构剖析

1. 1 三大产业比例渐趋优化, 但现状结构仍不合理

图1显示, 解放以来, 除1958~1962年全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例出现较大的增加和减少波动外, 梅州市三大产业产值比例的总趋势是第一产业逐年减少, 第二、三产业逐年增加,

产值比例渐趋优

图1 梅州市历年三次产业结构图

Fig . 1 The three industrial structure fr om 1949t o 2003in Meizhou

 基金项目: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启动项目“广东省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模式研究”、山区发展报告第二期“华南地区生态聚落研究”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叶延琼(1976-) , 女, 重庆荣昌人, 讲师, 博士, 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生态规划与评价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E 2mail ) llyeyq@

scau . edu . cn 。

 ①梅州市统计局. 梅州市统计年鉴(2004) . 2005; 梅州市统计局. 梅州五十年(1949~1999) . 2000。

260

热 带 地 理26卷 

化。1949~1992年的43年间, 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在

三大产业中的分布状况表现为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两种形式。在这期间, 第一产业比重过大, 工业处于起

[6]

始阶段, 是典型的贫困山区的产业结构分布形式。1993~2000年, 三次产业结构则表现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2000年以后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但至2004年, 第一产业产值占G DP 比重仍为25. 59%。第二产业主导地位的体

[7]

现, 使其生产性功能不断强化, 但与有关专家指出的未来中国产业结构中三大产业比重呈现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乐观形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1. 2 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第一产业内部的产值结构如图2所示。解放以来, 梅州市的种植业比重过大, 其所占比例超过60%, 而林、牧、渔业产值较低。20世纪90始, 除林业比重略有下降外, 定。至2003年, 61. 78%、29. 88%、2. 和. 42%, 说明全市的传。农业内部结构极不合理, 加之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低下, 使得全市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全市1995年人均纯收入为2418元, 至2003年仅3822元, 成为全市国民经济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结构矛盾, 最终将影响其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主, 重工业所占比重较低; 第二时期(1962~1992) , 轻、重工业并驾齐驱时期, 但轻工业比重仍大于重工业; 第三时期(1993年至今) , 重工业比重大于轻工业, 且两者之间的差距逐年扩大, 产业呈现重型结构

3梅州市历年工业总产值结构图

Fig . 3 The gr oss industry out put value fr om 1949t o 2003in Meizhou

1. 4 第三产业结构不平衡

据统计, 1978年梅州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

值的23. 28%, 至2003年已上升为33. 33%, 第三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不过, 由表1可知,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不平衡, 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批零贸易餐饮业和教育文艺、广播电视业较为稳定, 2003年分别占第三产业的34. 32%、23. 08%和12. 62%, 而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却在0. 3%~0. 6%之间徘徊, 表明区域第三产业科技含量低, 不是结构合理的现代经济所应有的。

2 梅州市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2. 1 产业结构层次低, 演进缓慢

梅州市人均G DP 在广东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之

图2 梅州市历年农业总产值结构图

Fig . 2 The gr oss agriculture out put value fr om 1949t o 2003in Meizhou

1. 3 第二产业结构不协调

由图3可知, 解放以来, 梅州市轻工业产值所占

比重持续下降, 而重工业则持续上升。轻、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可明显分为3个时期:第一时期(1949~1961) , 以小手工业、农村作坊等轻工业为

下。2003年, 广东省人均G DP 为16900元, 全国人

均G DP 为9101元, 而梅州市则为5917元, 分别比广东省和全国低10983元和3192元。受人均收入水平制约, 梅州市收入有效需求不足, 导致全市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演进缓慢。2. 2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素质不高

梅州市在其农业发展过程中, 传统种植业比重较高, 且种植业内部又以粮食作物为主, 2003年, 其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62. 53%, 而在粮食作物内稻谷的播种面积又占76. 30%, 优质品种所占比重有限, 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难以得到改善。同时,

 3期

叶延琼:梅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表1 梅州市第三产业各部门产值及其比例分布

Tab . 1 The out put value and its percent of each depart m 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1**********]6

0. 731. 4419. 3228. 3114. 018. 334. 223. 2011. 620. 458. 360. 01100

[***********][***********][***********]

1990

1. 001. 0825. 4117. 8619. 827. 243. 913. 3011. 560. 308. 520. 01100

[***********][***********][***********]743561995

0. 650. 8131. 4922. 3312. 355. 144. 93. 0611. 560. 537. 010. [***********][***********][***********]9-2000

0. 880. 6236. 5223. 420. 836. 616. 004. 0212. 970. 517. 61-[***********][***********][***********]1141756673

2003

261

第三产业部门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查水利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批零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教育文艺、广播电视业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国家政党机关、社会团体

其他合计

产值/万元比例(%) 产值/万元比例(%) 产值/万元比例(%) 产值/万元比例(%) 产值/万元比例(%)

0. 770. 5534. 3223. 084. 355. 886. 074. 5212. 620. 417. 280. 15100

高技术、高生产率的农业, , 的生产率不高, 2. 3 , 产业素质偏低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 国有企业比重偏大, 经营机制灵活性差。经过多年的调整和资产重组, 梅州市工业企业经济类型和资本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总体而言, 国有及控股企业的改革步伐明显慢于小型企业。据统计, 2003年全市348个大类工业行业中, 国有及控股企业就有117家, 占33. 62%。同时, 全市国有及控股资产占工业总资产的比重达34. 88%, 国有固定资产净值占全部固定资产净值的比重更高达57. 13%。由于多数国有企业设备陈旧、机制僵死、管理不活, 对产业结构转换未能发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而机制灵活的民营经济虽然充满活力但却未充分发展起来, 无力承担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微观动力角色。(2) 国有企业效益差, 资源配置不合理。2003年, 全市亏损企业就达116家, 其中国有及控股企业61家, 亏损面为52. 14%, 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面18个百分点。而全市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则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5. 28%, 资源配置极不合理。2. 4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整体水平较低

尽管近年来梅州市第三产业发展较快, 但其整体水平仍较低。2003年, 梅州市人均G DP 为5917元, 折合728美元, 第三产业产值占G DP 比重为33. 30%。按照库兹涅茨模式和钱纳里产业结构模式:当年人均G DP 收入在600~1000美元时, 第三

38. 1%~40. 7%和49. 2%

[8-9]

50%。同时, 全市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批零贸易餐饮业等发展稳定, 利于全市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转化。但为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各部门则不发达, 不利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不能形成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强大动力。

3 梅州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思路与对策

3. 1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

梅州市是广东省农业的集中生产区之一, 是全国最大的金柚生产基地, 也是著名的“单枞茶之乡”。为此, 应站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度, 对农业现状结构进行调整。3. 1. 1 发展“特色农业”与“绿色农业” 梅州位于粤东山区, 拥有未受污染的土地、河流以及较高质量的空气, 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是其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农业发展具有明显的生态优势。应充分利用这一生态优势来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 生产较高价值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一方面调整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比例, 以养殖业占农产品产值比重的70%为目标; 另一方面在山地要以果为主, 旱地、水田增加菜、花比例。同时, 加大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烟、果、茶、菜、菌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并以解决“粮-经”二元结构矛盾为目标, 推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 发展饲料作物, 改变人畜共粮的局面。3. 1. 2 建立绿色食品基地 在巩固提高金柚、茶

262

热 带 地 理26卷 

叶、脐橙等现有农产品基地的基础上, 抓好油茶、南

药、蔬菜、花卉及畜牧、水产等种养基地的产业化建设, 力争建成大珠三角都市绿色食品基地, 创出蔬菜水果及其它特色食品的品牌。3. 1. 3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创新经营机制,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当前, 全市已拥有农业龙头企业156家, 其中省级8家(国家级1家) , 市级46家。这些农业龙头企业外接市场, 内联千家万户, 对促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 应在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基础上, 继续采取政策优惠、资金扶持等有效措施, 提升龙头企业等级, 增加龙头企业数量, 带动全市农业的产业化发展。3. 1. 4 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 目前, 全市已成功开发了优质玉米酒、玉米罐头、甜玉米汁、竹笋罐头、客乡奶、金柚茶、金柚酒、金柚黄酮、金柚汁、金柚含片、食品和用品。在此基础上, 、、优质米、蔬菜、, 好农产品加工业。, 要积极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发展农村商贸业、运输业、娱乐业、旅游业和服务业,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3. 2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

根据全市资源特色与工业发展现状, 其工业发展应严格控制排他性强、生态环境破坏大、地方财政收入少的产业(如立窑水泥、皮革、染织、造纸、电镀及其他地下矿山采掘等) 的发展。3. 2. 1 建设新型特色工业基地 积极鼓励发展以电子信息、高技术机电装备制造等高科技产业为重点, 以烟草、建材、电力、矿冶加工和农林产品深加工等传统资源型工业为基础, 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高科技产业为新增长点, 大力发展资源利用与技术密集复合型的新型工业, 实现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技术、低消耗的可持续生态型产业转化。在10年之内, 将梅州市建设成为大珠三角世界级制造业基地与泛珠三角欠发达地区产业对接的重要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和国际性精密零部件加工工业基地。3. 2. 2 打造特色工业园区 站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品质管理”的战略高度规划设计特色工业园区。同时, 新建园区必须结合未来产业重点和结构调整, 实现现有资源的整合, 同时引导产业向较高附加值和产业链延伸配套, 并尽可能地突出专业化、配套化和生态化。实现工业园区化、园区生态化, 并最终成为特色工业基地的集聚载体。

3. 3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

主要以科学发展观及“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

(四个梅州) 发展战略为指导, 以态梅州、文化梅州”

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市场化为动力, 不失时机地寻找契机和突破口, 有重点、有步骤地大力推进全市服务业发展。3. 3. 1 整合旅游资源, 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梅州市旅游资源丰富, 有富有山区特色的“山区温泉、漂流、瀑布、登高”、也有独特的“客家文化”、“客家民居”、“名人故居”等文化风情。因此, 应进一步整合其旅游资源, 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并扩大旅游宣传力度, 将全市发展成为区域性或国际性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娱乐中心。通过旅游业带动其它各类服务业的发展, , 推动农村 梅、是沿海与内地联系的桥, 交通地位显要, 是205、206国道、广梅汕铁路、梅坎铁路的交汇地。境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乡道四通八达, 其航空可直通广州、香港, 梅江、韩江水运直达潮州、汕头, 初步形成了水、陆、空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应充分利用这一交通优势,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基地, 发展如农产品加工与批发市场等, 通过物流市场带动全市的产业集聚。3. 3. 3 围绕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房地产 把房地产开发与建设现代化城市、加快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积极推广市场物流管理, 规范物业管理行为; 完善住房二级市场, 规范房地产咨询、经纪和价格评估行为。将梅州市打造成粤闽赣的房地产中心。3. 3. 4 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 大力发展基础传输网、数据网、高速宽带互联网; 重点发展金融电子化、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管理咨询、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业; 大力推广网络应用, 加强咨询服务业的发展。将梅州市建设成为区域性的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4 结语

实现居民增收、产业增产、社会增效的“三增”目标, 迎接入世后新的挑战、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都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合理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固定的标准, 应当从当地、当时的具体情况出发, 弄清制约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因素, 如观念、劳动者素质、科技推广、区域环境以及资金等, 并遵循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产业化可解决产业结构

 3期

叶延琼:梅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263

调整中一系列问题, 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巨大推动力, 应充分利用好产业化的龙头作用, 搞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调整。但是, 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也会对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起阻碍制约作用, 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要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参考文献:

[1]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梅州发展研究所. 梅州市产业结构评估报告.

[2005212219].051215009. ht m .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课题组. 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

htt p://www.

mzrb .

com.

cn /news/0512/15/

[3]张萍, 李富荣.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J ].西安财经学

院学报, 2003, 16(3) :46-50.

[4]尹擎, 王华平. 扬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 ].南京广播电视大

学学报, 2005(3) :66-72.

[5]金茂霞, 曾金文. 调整福建山区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思考[J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1(1) :26-29.

[6]肖克非. 中国山区经济学[M].北京:大地出版社, 1988:5-12. [7]熊健益, 肖洪安. 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J ].农村

经济, 2003(1) :31-33.

[8]库兹涅茨. 各国的经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9]钱纳里.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 上海人民出

版社, 1995.

问题和对策建议[J ].当代经济科学, 2002, 24(1) :12-19.

I ndustr i a l Structure i n M e i zhou and t

(Institute of Tropical U 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

Abstract:A in Meizhou is getting better after years’practice, there are still p r oble m s that need t o be s I n this paper the change and the p resent conditi on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Meizhou are an 2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 statistical data and relative investigati on since 1949.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industri 2al structure in Meizhou is irrati onal, and als o the internal structures of the p ri m 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 2tries are unreas onable . For i m p r ove 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Meizhou, s ome suggesti ons are put f or ward:for p ri m ary industry, " agriculture of distinguishing feature" and " green agriculture" should be devel oped, green food bases built, market leader in agriculture cultivated, the working mechanis m innovated and the industrializati on in rural area p r omoted; for secondary industry, ne w type industry bases and industrial parks should be constructed; for tertiary industry, t ouris m , communicati ons and l ogistics should be enhanced, real estate business,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and inf or mati on service further devel oped . The ulti m ate objective is t o rati onalize the industrial struc 2ture and t o drive the econom ic devel opment in Meizhou . Key words:I 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 m ent; Meizhou


相关内容

  • 2015年泰州软科学研究指南
  • 附件1 2015年度泰州市软科学研究指南 一. 科技体制改革研究 1.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重点领域研究 2.统筹推进泰州市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体制改革研究 3.改革泰州市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办法研究 4.泰州科技成果评价.奖励与转化管理现状.困境与破解对策研究 5.促进泰州市科技成 ...

  • 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 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2010届毕业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要求: 1.每人限选一题,相互不得重题,但是可以自行拟定题目: 2.请每位同学把自己的学号.姓名.联系方式.电子邮箱地址.论文题号及论文题目等项目填写清楚,具体格式见附表1(EXCEL格式): 3.论文选题结束后,请班长将选题结果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 论文选题参考 注意:应结合自己的兴趣,结合本省,本地区或本县的行业或企业来 进行选题,不宜选太大的题. 1. 美国的贸易逆差:原因.影响.趋势 2. 中国的贸易顺差:原因.影响.趋势 3. 国际石油价格的发展趋势 4. 国际石油供求的发展趋势 5. 中国的石油进口发展趋势 6. 中国的铁矿石进口发展 ...

  • 广州都市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 广州都市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都市农业的理论探索最早可追溯至19 世纪20 年代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对"农业圈"的研究.都市农业的实践也始于德国,1919 年德国制定了市民农园法,推行"市民农园"发展模式[1].此后,欧美其他国家.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国相继展开都市 ...

  • 2016年经济适用房建设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 2015-2020年中国经济适用房建设市场现状 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报告编号:160822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 ...

  • 泉州市品牌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 泉州市品牌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连步祥1 (泉州市农业局产业发展科 362000) 摘 要:本文阐述了近几年来泉州市发展品牌农业的主要成效,主要做法及经验,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我市发展品牌农业的思路与对策,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力求对我市品牌农业的建设有所启示. 关键词:品牌农业:现状:问 ...

  • "十三五"辽宁省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十三五"辽宁省环保产业投资分析 及前景预测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内容概述 第一章 2013-2015年环保产业发展分析 1.1 环保产业相关概述 1.1.1 环保产业的定义 1.1.2 环保产业的分类 1.1.3 环保产业的性质 1.1.4 环保产 ...

  • 2017年彩色水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中国彩色水泥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 究报告(2017年版) 报告编号:195303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 ...

  • 常州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分析
  • 目录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2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整体状况„„„„„„„„„„„„„„„„„„„„2 1.是进口支持力度加大,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2 2.是一般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加工贸易比重下降明显„„„„„„„„„ 2 3.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