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日宣传资料小知识(三):海啸

1. 什么是海啸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个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

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2.海啸的起因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3.海啸的分类及特点

海啸按成因可分为三类:地震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相对受灾现场讲,海啸可分为遥海啸和本地海啸两类。

遥海啸是指横越大洋或从很远处传播来的海啸,也称为越洋海啸。海啸波属于海洋长波,一旦在源地生成后,在无岛屿群或大片浅滩、浅水陆架阻挡情况下,一般可传播数千公里而能量衰减很少,因此可能造成数千公里之遥的地方也遭受海啸灾害。,如2004年底发生在印尼的大海啸就波及到几千公里外的斯里兰卡,1960年智利海啸也曾使数千公里之外的夏威夷、日本都遭受到严重灾害。

但是,海啸的大多数均属于本地海啸或称为局地海啸。因为本地海啸从地震及海啸发生源地到受灾的滨海地区相距较近,所以海啸波抵达海岸的时间也较短,只有几分钟,多者几十分钟。在这种情况下,海啸预警时间则更短或根本无预警时间,因而往往造成极为严重的灾害。

4.怒吼的巨浪

根据现代板块结构学说的观点,智利是太平洋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相互碰撞的俯冲地带,处在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上。这种特殊的地质结构,造成了智利处于极不稳定的地表之上。自古以来,这里火山不断喷发,地震连连发生,海啸频频出现,灾难时常降临。1960年5月21日凌晨开始,在智利的蒙特港附近海底,突然发生了世界地震史上罕见的强烈地震。大小地震一直持续到6月23日,在前后1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了225次不同震级的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的有十几次之多,其中震级大于8级的有3次。

5.海啸的多发区在哪

据1900年到1983年的统计,太平洋地区共发生405次海啸,其中造成伤亡和显著经济损失的达84次,即平均每年一次。还有人认为,这个区域至少每 18个月就要发生一次破坏性海啸。

世界海啸多发区为夏威夷群岛、阿拉斯加区域、堪察加—千岛群岛、日本及周围区域、中国及其邻近区域、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区域、新几内亚区域—所罗门群岛、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区域、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北部及智利海岸、中美洲及美国、加拿大西海岸,以及地中海东北部沿岸区域等。

6.海啸的危害

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催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

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

7.最早的海啸记录史

我国学者发现,在公元前47年(即西汉初元仁年)和公元173年(东汉熹平二年),我国就记载了莱州湾和XX黄县海啸。这些记载曾被国外学者广泛引用,并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两次海啸记载。此后500年左右,才有日本四国以南海底8.4级地震的2~3米的海啸记录。

8.海啸预警系统

地震能引发海啸,因此海啸的预警信怎要由地震监测系统提供。在全球地震多发地带如太平洋沿岸、印度洋沿岸都应该有完善的地震监测网络。

9.地震波是怎样传播的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球内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基干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震被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1. 什么是海啸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个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

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2.海啸的起因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3.海啸的分类及特点

海啸按成因可分为三类:地震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相对受灾现场讲,海啸可分为遥海啸和本地海啸两类。

遥海啸是指横越大洋或从很远处传播来的海啸,也称为越洋海啸。海啸波属于海洋长波,一旦在源地生成后,在无岛屿群或大片浅滩、浅水陆架阻挡情况下,一般可传播数千公里而能量衰减很少,因此可能造成数千公里之遥的地方也遭受海啸灾害。,如2004年底发生在印尼的大海啸就波及到几千公里外的斯里兰卡,1960年智利海啸也曾使数千公里之外的夏威夷、日本都遭受到严重灾害。

但是,海啸的大多数均属于本地海啸或称为局地海啸。因为本地海啸从地震及海啸发生源地到受灾的滨海地区相距较近,所以海啸波抵达海岸的时间也较短,只有几分钟,多者几十分钟。在这种情况下,海啸预警时间则更短或根本无预警时间,因而往往造成极为严重的灾害。

4.怒吼的巨浪

根据现代板块结构学说的观点,智利是太平洋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相互碰撞的俯冲地带,处在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上。这种特殊的地质结构,造成了智利处于极不稳定的地表之上。自古以来,这里火山不断喷发,地震连连发生,海啸频频出现,灾难时常降临。1960年5月21日凌晨开始,在智利的蒙特港附近海底,突然发生了世界地震史上罕见的强烈地震。大小地震一直持续到6月23日,在前后1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了225次不同震级的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的有十几次之多,其中震级大于8级的有3次。

5.海啸的多发区在哪

据1900年到1983年的统计,太平洋地区共发生405次海啸,其中造成伤亡和显著经济损失的达84次,即平均每年一次。还有人认为,这个区域至少每 18个月就要发生一次破坏性海啸。

世界海啸多发区为夏威夷群岛、阿拉斯加区域、堪察加—千岛群岛、日本及周围区域、中国及其邻近区域、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区域、新几内亚区域—所罗门群岛、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区域、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北部及智利海岸、中美洲及美国、加拿大西海岸,以及地中海东北部沿岸区域等。

6.海啸的危害

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催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

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

7.最早的海啸记录史

我国学者发现,在公元前47年(即西汉初元仁年)和公元173年(东汉熹平二年),我国就记载了莱州湾和XX黄县海啸。这些记载曾被国外学者广泛引用,并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两次海啸记载。此后500年左右,才有日本四国以南海底8.4级地震的2~3米的海啸记录。

8.海啸预警系统

地震能引发海啸,因此海啸的预警信怎要由地震监测系统提供。在全球地震多发地带如太平洋沿岸、印度洋沿岸都应该有完善的地震监测网络。

9.地震波是怎样传播的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球内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基干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震被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相关内容

  • 世界地球曰-环保公益广告毕业论文
  • 世界地球曰-环保公益广告 学 生: 指导老师: 摘 要:环保公益现在是国际性的问题,许多越来越多国家地区都制定了相关的环保措施与广告.而我认为我们不仅要认真配合政府的安排,还要从我们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像节能减排最简单的就是随手关灯.这些我们都可以做得到!像合理利用纸张,不用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杯子, ...

  • 防震减灾展馆资料
  • 防震减灾展馆解说词 [内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加强对有关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抢险救灾能力.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说明]本前言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 ...

  • 自然灾害学复习资料
  • 第一章 1.相比其他星球,地球具有哪些特点使它适合人类居住? (1)首先,地球距日距离适中,不太近,也不太远.这样就有利于接受适中的光照,给植物提供太阳能,让其自如利用进行光合作用.而且太阳能够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此外,太阳辐射还能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 ...

  • 惠桥社区科技与环境保护宣传资料
  • 惠桥社区科技与环境保护宣传资料 现代"环保"起源 1972 年 6 月 5 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首次人类环境会议,113 个国家的 1300 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规定了人类 ...

  • 浅析北部湾沿海地区台风暴潮灾害及防范措施
  • 浅析北部湾沿海地区台风暴潮灾害及防范措施 胡锦钦 (钦州市水利局,广西 钦州 535000) 摘要:北部湾沿海地区台风暴潮灾害频繁发生,使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遭受很大影响.通过对灾 害的严重性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多项防范措施,并建议成立北部湾沿海地区防灾减灾指挥中心,以减轻或避免灾害损失. 关 ...

  • "世界地球日"主题班会
  • 为了美丽的地球----"世界地球日"主题班会 丁丽芳 班会目标: 1.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学会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的方法,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3.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 ...

  • 高二地理海洋地理知识总结
  • 海洋地理 1. 观察海底地形图,了解海底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其形态特征. 2. 运用海底地形图,归纳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3. 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4. 了解表层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 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海水热量收支的对比关系,即取决于海水 ...

  • 科普宣传资料5doc
  • 科普宣传资料 预防地震灾害小常识 地震知识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由于地球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 ...

  • 自然地理学论文
  • 自然地理学论文 地球表层系统的特征 -------从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 摘要: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球表层系统,构成了地球表层环境.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 完成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现在地球表层环境的结构与特征上.地域分异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