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是个"潜伏高手"

疾病观察

丙肝是个“潜伏高手”

2010年5月18日   12:健康周刊·健康医疗·广告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陈俊珺

采写/本报记者陈俊珺

明天是第3个“世界肝炎日”。

近年来,丙肝在我国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但人们对丙肝的基本认识却普遍缺乏。调查发现,多数人表示不了解丙肝或只知其名称。

专家指出,与乙肝相比,丙肝具有更强的隐蔽性,且更容易慢性化,因此丙肝的早期发现显得尤为重要。

普遍缺乏认识

由病毒造成的肝炎按照其病毒系列不同,分为甲、乙、丙、丁、戊等类型。病毒性肝炎是世界上流传广泛、危害很大的传染病之一。全球约每12个人中就有1个是病毒性肝炎感染者。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丙肝的全球感染率约为3%,每年新发丙肝病例约在3.5万例。我国约有丙肝患者4000万,且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 2009年报告的发病人数是2003年的6倍多,死亡率已蹿升至传染性疾病第五位。

值得注意的是,80%的急性丙肝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常常被忽视,且高达50%到85%的急性患者会转为慢性丙肝,20至30年后,部分慢性患者会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虽然丙肝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但人们普遍缺乏对丙肝应有的认识。在北京和上海的随机调查发现,61%的人表示对丙肝不了解,29%的人只知道丙肝这一名称。

更易发展成肝硬化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病与呼吸病研究所所长、感染科副主任、临床病毒研究室主任张欣欣教授指出,当肝脏的免疫系统无法抵抗病毒侵袭时,肝炎疾病的一系列症状就会出现,如果肝炎疾病得不到及时控制就会不断恶化,从而威胁患者健康。有研究发现,80%到90%的肝癌患者都经历了“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

慢性乙肝如果不经治疗,很多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最后发展为肝衰竭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相对于乙肝来说,丙肝更容易发展肝硬化、肝癌。由于丙肝症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普通人在丙肝早期很难自我察觉,潜伏期可达20年之久,是个实足的 “潜伏高手”。然而,无症状并不代表它没有危害,丙肝病毒会使肝脏发炎并产生疤痕,这也是丙肝比乙肝更容易转归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原因之一。不少患者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等发现症状再去医院就诊时往往已经出现了肝硬化。

与乙肝相比,丙肝的另一大特点需要引起注意,目前丙肝在预防方面尚无疫苗可以注射。一旦感染丙肝,仅有20%患者能自发清除病毒,隐匿的丙肝患者会成为危险的传染源。

警惕文身、穿耳洞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和乙肝相似,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而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不会传播。

张欣欣教授提醒,许多人认为,只有输血才属于血液传播,其实,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美容手术如抽脂、割双眼皮,以及文身、穿耳洞、修脚、指甲美容等创伤性或皮肤黏膜损伤性美容项目,在操作中可能会或多或少接触到血液,如果器具未经严格消毒,被传染的风险就会成倍提高。

因此,一定要去正规、有资质的医院进行美容手术。如果皮肤有破损,最好避免修脚或者美甲。

丙肝病毒很少在无性关系的家庭成员中或公共场合中传播,拥抱、亲吻脸颊和握手不会传播丙肝病毒,与朋友分享食物或饮料也不会传播。但丙肝患者仍需要注意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或牙刷,不要共用注射用具,避免进行皮肤穿刺,使用安全套,被血液污染的床单、毛巾、衣服等应该用漂白粉及冷水清洗,再用热水清洗。

丙肝病毒通过母亲传播给婴儿的危险较低,患有丙肝的育龄期妇女可以生育孩子,但新生儿1岁时必须进行丙肝病毒的检测。

早发现治愈率高

肝炎患者往往会出现疲倦、反胃、食欲减退、肌肉关节疼痛、皮肤瘙痒、记忆力减退等身体上的细微变化。但上述症状容易被患者忽视或者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确认肝炎疾病不能单单看症状,应当尽早去医院接受正规的检测。

早发现、早治疗能大大提升肝炎患者生活质量。与乙肝不同的是,丙肝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的可能性可达七八成。张欣欣教授建议,丙肝高危人群应加强重视自身健康,去医院主动检查。

丙型肝炎的主要检查方法包括:血清生化学检测、丙肝抗体检测、丙肝病毒RNA检测以及肝脏病理学检查。丙肝抗体检测是用于诊断丙肝的最重要手段,适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也可以用于丙肝感染者的初次筛查。

如果检测结果是丙肝抗体阳性而丙肝病毒RNA阴性,说明曾经感染过丙肝,机体已经清除了病毒或者病毒滴度低,不需要治疗,只要定期随访观察即可。如果丙肝抗体和丙肝病毒RNA检测均为阳性,则可明确是丙肝患者,需要积极进行治疗。

疾病观察

丙肝是个“潜伏高手”

2010年5月18日   12:健康周刊·健康医疗·广告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陈俊珺

采写/本报记者陈俊珺

明天是第3个“世界肝炎日”。

近年来,丙肝在我国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但人们对丙肝的基本认识却普遍缺乏。调查发现,多数人表示不了解丙肝或只知其名称。

专家指出,与乙肝相比,丙肝具有更强的隐蔽性,且更容易慢性化,因此丙肝的早期发现显得尤为重要。

普遍缺乏认识

由病毒造成的肝炎按照其病毒系列不同,分为甲、乙、丙、丁、戊等类型。病毒性肝炎是世界上流传广泛、危害很大的传染病之一。全球约每12个人中就有1个是病毒性肝炎感染者。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丙肝的全球感染率约为3%,每年新发丙肝病例约在3.5万例。我国约有丙肝患者4000万,且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 2009年报告的发病人数是2003年的6倍多,死亡率已蹿升至传染性疾病第五位。

值得注意的是,80%的急性丙肝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常常被忽视,且高达50%到85%的急性患者会转为慢性丙肝,20至30年后,部分慢性患者会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虽然丙肝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但人们普遍缺乏对丙肝应有的认识。在北京和上海的随机调查发现,61%的人表示对丙肝不了解,29%的人只知道丙肝这一名称。

更易发展成肝硬化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病与呼吸病研究所所长、感染科副主任、临床病毒研究室主任张欣欣教授指出,当肝脏的免疫系统无法抵抗病毒侵袭时,肝炎疾病的一系列症状就会出现,如果肝炎疾病得不到及时控制就会不断恶化,从而威胁患者健康。有研究发现,80%到90%的肝癌患者都经历了“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

慢性乙肝如果不经治疗,很多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最后发展为肝衰竭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相对于乙肝来说,丙肝更容易发展肝硬化、肝癌。由于丙肝症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普通人在丙肝早期很难自我察觉,潜伏期可达20年之久,是个实足的 “潜伏高手”。然而,无症状并不代表它没有危害,丙肝病毒会使肝脏发炎并产生疤痕,这也是丙肝比乙肝更容易转归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原因之一。不少患者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等发现症状再去医院就诊时往往已经出现了肝硬化。

与乙肝相比,丙肝的另一大特点需要引起注意,目前丙肝在预防方面尚无疫苗可以注射。一旦感染丙肝,仅有20%患者能自发清除病毒,隐匿的丙肝患者会成为危险的传染源。

警惕文身、穿耳洞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和乙肝相似,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而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不会传播。

张欣欣教授提醒,许多人认为,只有输血才属于血液传播,其实,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美容手术如抽脂、割双眼皮,以及文身、穿耳洞、修脚、指甲美容等创伤性或皮肤黏膜损伤性美容项目,在操作中可能会或多或少接触到血液,如果器具未经严格消毒,被传染的风险就会成倍提高。

因此,一定要去正规、有资质的医院进行美容手术。如果皮肤有破损,最好避免修脚或者美甲。

丙肝病毒很少在无性关系的家庭成员中或公共场合中传播,拥抱、亲吻脸颊和握手不会传播丙肝病毒,与朋友分享食物或饮料也不会传播。但丙肝患者仍需要注意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或牙刷,不要共用注射用具,避免进行皮肤穿刺,使用安全套,被血液污染的床单、毛巾、衣服等应该用漂白粉及冷水清洗,再用热水清洗。

丙肝病毒通过母亲传播给婴儿的危险较低,患有丙肝的育龄期妇女可以生育孩子,但新生儿1岁时必须进行丙肝病毒的检测。

早发现治愈率高

肝炎患者往往会出现疲倦、反胃、食欲减退、肌肉关节疼痛、皮肤瘙痒、记忆力减退等身体上的细微变化。但上述症状容易被患者忽视或者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确认肝炎疾病不能单单看症状,应当尽早去医院接受正规的检测。

早发现、早治疗能大大提升肝炎患者生活质量。与乙肝不同的是,丙肝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的可能性可达七八成。张欣欣教授建议,丙肝高危人群应加强重视自身健康,去医院主动检查。

丙型肝炎的主要检查方法包括:血清生化学检测、丙肝抗体检测、丙肝病毒RNA检测以及肝脏病理学检查。丙肝抗体检测是用于诊断丙肝的最重要手段,适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也可以用于丙肝感染者的初次筛查。

如果检测结果是丙肝抗体阳性而丙肝病毒RNA阴性,说明曾经感染过丙肝,机体已经清除了病毒或者病毒滴度低,不需要治疗,只要定期随访观察即可。如果丙肝抗体和丙肝病毒RNA检测均为阳性,则可明确是丙肝患者,需要积极进行治疗。


相关内容

  • 自测一下 是否该去检查丙肝
  • 自测一下 是否该去检查丙肝 核心提示:如果你有过输血史,有过文身.文眉.穿耳环孔,你或你的伴侣有过不洁性生活史以及使用过不洁注射器或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拔牙的经历,就该到医院做丙肝检查.为何丙肝患者平时看着挺健康? 自测一下 是否该去检查丙肝 如果你有过输血史,有过文身.文眉.穿耳环孔,你或你的伴 ...

  • 2012.7.28世界肝炎日宣传材料2
  • 2012.7.28 世界肝炎日宣传材料 2012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二个"世界肝炎日", 主题是"积极行动,共抗肝炎".近年来,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取得 显著成绩,公众对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水平明显提高,但对各种型别 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的认识存在误区 ...

  • 丙型病毒性肝炎医学文献
  • 丙肝 丙型病毒性肝炎(医学文献.疾病详解) 37c医学网 2002-7-21 丙肝基础知识100问答 网易博客 2007-12-13 丙肝:危害不亚于乙肝(导医指南) 健康时报 2003-11-25 肝病分类  2002-4-17 文身.穿耳洞也会染上丙肝(健康服务) 中国医药报 2012-8-15 ...

  • 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案例
  • 医疗纠纷举证责任案例 河南省孟州市一男子在医院输血,18年后被查出感染丙肝.近日,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医疗事故责任纠纷作出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被告医院赔偿原告各项损失4.7万余元. 1992年10月,顾某因受伤到焦作市某医院进行治疗,一个月后出院.2010年底,顾某因身体不适,重新到该医院进行检 ...

  • 性病.艾滋病考试题
  • 性病.艾滋病.丙肝培训试卷 科室: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 )引起的: A.细菌 B.病毒 C.寄生虫 D真菌 2.HIV是( ) A 预防艾滋病组织缩写 B 预防艾滋病疫苗 C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 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 3. ...

  • 甲型病毒性肝炎
  • 甲型病毒性肝炎 什么是甲肝 甲肝又称甲型肝炎或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可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病例较常见. 甲肝传染源通常是急性患者和亚临床现症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数天传染性最大.粪 ...

  • 川北医学院历年传染病学考试题汇总
  • 川北医学院历年传染病学考试题汇总 一.名词解释: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等)和寄生虫(原虫.蠕虫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隐性感染:又 ...

  • 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
  • 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分类 法定传染病共分三大类,共39种: 甲类2种(强制管制):鼠疫.霍乱 乙类26种(严格管制):包括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 丙类11种(监测管制):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其它感染性腹泻等. 其中乙类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包括: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

  • 医生做手术时被扎染病离世 律师称属工伤取证难
  •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3日04:20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今年1月,青医附院一名医生给一名乙肝患者做手术时被扎伤,立即注射了乙肝疫苗 ,图为疫苗收费单据. 72岁的王瑞(化名)生前是岛城某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十几年前,他给一名肝炎患者做手术时,手术针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