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礼节

中国古代礼节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古代种种繁复的礼节,就是其具体表现。古代礼节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正规场合或举行礼仪或大典或朝廷礼仪时,用到的礼仪比较隆重,如三跪九叩、三跪三叩、三跪三拜、八拜、四拜、二拜等,平时常见的礼节有嵇首、叩首、顿首、空手、作揖、拱手、颔首(答礼)等。

古代礼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古人传统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代表礼敬、和睦,集知识、趣味于一体。了解一些古代礼仪,不但能提高自身修养,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历史影视作品的理解,都是大有裨益的。

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节,原是周朝天子专门用来接待天下诸侯的重典。周朝有八百个诸侯国,周天子按其亲疏,分别赐给各诸侯王不同的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诸侯国内的官职又分为三等:卿、大夫、士,诸侯国国君则自称为“孤”。这“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来称为“九仪”或称“九宾”。周天子朝会“九宾”时所用的礼节,就叫“九宾之礼”。“九宾之礼”是很隆重的:先是从殿内向外依次排列九位礼仪官员,迎接宾客时则高声呼唤,上下相传,声势威严。按古礼,“九宾之礼”只有周天子才能用,但到了战国时代,周朝衰微,诸侯称霸,“九宾之礼”也为诸侯所用,演变为诸侯国接见外来使节的一种最高外交礼节了。《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设九宾之礼”就是指此。 稽首:是臣拜君之礼。拜者头首着地,并停留较长一段时间。“稽”就是留的意思。是臣子对君王表示必恭必敬的隆重大礼。

顿首”:即叩首、叩头。拜时头手触地,触后即起。由于头触地面的时间很短暂,所以叫“顿首”。是一种用于平辈间的,比较庄重的礼节。古人就常常在书信的头或尾书以“顿首”二字,以表敬意;另外,还有“空首”、“再拜”等。

空首:所谓“空”就是头并没有真正叩在地面。行礼时拜跪在地上,先以两手拱至地,然后行头至手。这是国君回答臣下的拜礼。

长跪:双膝跪地,上体伸直,离开小腿,叫“长跪”。行这种礼时以示庄重。

再拜: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触双手,叫“拜”,也叫“拜首”;拜两次叫“再拜”。行这种礼是再进一步表示敬意的意思。

揖让:“揖”是作揖,双手抱拳打拱,身体向前微倾;“让”表示谦让。这是一种大众化的礼节,一般用于宾主相见时,或平辈间、比较随便的场合。“打拱作揖”即是一种引见,也表示一种寒暄问候。这一礼节,最能体现中华民族“谦让”的美德。揖、长揖,都是拱手自上向下的至膝为礼。上古即流行。

唱喏:揖的俗称。和揖不同的是,一面作揖,一面出声致敬。是平等的两人见面,相互拱手打招呼问好的一种礼节。

袒臂:又叫“左右袒”,是一种特定场合下的特殊礼节。所谓“左右袒”,是指露出左手臂或右手臂,以表示拥护哪一方面的意思。它一般用于事态严重的场合,通过“袒臂”表示拥护谁,藉以解决争端。相当于今天的举手表决。这种礼节,大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

虚左:古人一般尊崇右,故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但乘坐车辆时,却恰好相反:车骑以“左”为尊位。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车骑,虚左,自迎夷门后生。”后来经过演变,“虚左”就表示对人的尊敬。在“待客”或“给某人留下官位”时。常谦称“虚左以待”。“虚左以待”的行为,就成为尊重人的一种礼节。

下拜:对尊者、长辈行大礼,双膝下跪,双手按地,以头沾地叩首,叩拜1—3次,然后直身拱首问安。这时候尊者就扶起下跪者,说“贤侄免礼了”一类的套话,下跪者顺势起立。

剪拂:对尊者弯腰,右胳膊伸直向外拂动施礼,口中说符合时令、场合、身份的礼貌用语。

寒暄:又叫“暄寒”、“暄凉”,见面问候起居寒暖的客套话。旧时多在拱手之同时道“久仰久仰”或“幸会幸会”,然后是询问其家人康泰否

请教尊姓台甫:与人初次见面请问对方姓氏、表字,忌问名。“台”原为高而平的建筑物,亦用作官署名,如御史台。由此引发而用作对高级官吏的敬称,如抚台,又用作对一般人的敬称,如称兄为兄台。“甫”原为古代男子之美称,多附缀于表字之后。后遂与表敬的台字连缀而成表字之代称。

抗礼、亢礼:是长揖不败,不分尊卑的平等礼节。

拱、拱手:两手合抱以示敬意;右手在内,左手在外。

鞠躬,两脚并拢,两手下垂于大腿两侧,弯曲上身以表敬意。

打恭:亦称“打躬”,屈身作揖行礼。

合掌、合十:两手当胸前,十指相合,表示敬意。原为印度的一般礼节,为佛教所沿用。 执手:古时国君用以待功臣之礼,在许多大臣的陪同下和乐声中,握住有功将领的手,以示亲热、慰问。

手拜:古代女子跪拜礼,两手点地而抬起拱合,同时低头至手。

敛衽:敛其衣襟,表示肃静之意。古代不分男女,均可说敛衽。后来专称女子之 拜曰敛衽(亦作“裣衽”)。

道万福:古代妇女对人行礼,口里说着“万福”,意为祝对方多福。后来用做妇女行礼的代称。行礼时双手手指相扣,放至左腰侧,弯腿屈身以示敬意。

簪笔:古代行礼时的冠饰,用毛装在五寸长的簪头上,插在冠前,又示礼敬。 磬折:像石磬一样的弯折身子鞠躬。

侍、侍立:站在尊长的旁边。

回拜:亦称回访,客人来访后,主人亦应前往复见客人。

投刺:投名片(帖)求见或代为拜贺。

式(轼):站在车上,俯身而抚车前的横木,表示敬意。

前行示敬:卑幼与尊长同行,不可率而领先,必推尊长前行,以示尊敬。

却行:向后退着走,表示对客人的恭敬。

侧行:偏侧着身子前进。

以趋示敬:卑幼拜见尊长,或经过尊长面前,均不得大摇大摆或要紧不慢地踱步,而要低头弯腰,小步疾行,以此示敬。

避席:离开座位站起来,表示对客人尊敬(另外还有表示郑重和严肃的意思)。 拂席:擦拭座席上的灰尘,请客人就座,以表示敬意。

扫榻:拂除榻上的尘垢,表示对宾客的欢迎。

郊迎:到郊外迎接,表示尊重。

至门请:登门拜访。

为寿、上寿:古时进酒爵于尊者之前,一面致词祝颂。叫“为寿”或“上寿”。 奉觞:举杯敬酒。

中国古代礼节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古代种种繁复的礼节,就是其具体表现。古代礼节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正规场合或举行礼仪或大典或朝廷礼仪时,用到的礼仪比较隆重,如三跪九叩、三跪三叩、三跪三拜、八拜、四拜、二拜等,平时常见的礼节有嵇首、叩首、顿首、空手、作揖、拱手、颔首(答礼)等。

古代礼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古人传统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代表礼敬、和睦,集知识、趣味于一体。了解一些古代礼仪,不但能提高自身修养,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历史影视作品的理解,都是大有裨益的。

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节,原是周朝天子专门用来接待天下诸侯的重典。周朝有八百个诸侯国,周天子按其亲疏,分别赐给各诸侯王不同的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诸侯国内的官职又分为三等:卿、大夫、士,诸侯国国君则自称为“孤”。这“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来称为“九仪”或称“九宾”。周天子朝会“九宾”时所用的礼节,就叫“九宾之礼”。“九宾之礼”是很隆重的:先是从殿内向外依次排列九位礼仪官员,迎接宾客时则高声呼唤,上下相传,声势威严。按古礼,“九宾之礼”只有周天子才能用,但到了战国时代,周朝衰微,诸侯称霸,“九宾之礼”也为诸侯所用,演变为诸侯国接见外来使节的一种最高外交礼节了。《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设九宾之礼”就是指此。 稽首:是臣拜君之礼。拜者头首着地,并停留较长一段时间。“稽”就是留的意思。是臣子对君王表示必恭必敬的隆重大礼。

顿首”:即叩首、叩头。拜时头手触地,触后即起。由于头触地面的时间很短暂,所以叫“顿首”。是一种用于平辈间的,比较庄重的礼节。古人就常常在书信的头或尾书以“顿首”二字,以表敬意;另外,还有“空首”、“再拜”等。

空首:所谓“空”就是头并没有真正叩在地面。行礼时拜跪在地上,先以两手拱至地,然后行头至手。这是国君回答臣下的拜礼。

长跪:双膝跪地,上体伸直,离开小腿,叫“长跪”。行这种礼时以示庄重。

再拜: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触双手,叫“拜”,也叫“拜首”;拜两次叫“再拜”。行这种礼是再进一步表示敬意的意思。

揖让:“揖”是作揖,双手抱拳打拱,身体向前微倾;“让”表示谦让。这是一种大众化的礼节,一般用于宾主相见时,或平辈间、比较随便的场合。“打拱作揖”即是一种引见,也表示一种寒暄问候。这一礼节,最能体现中华民族“谦让”的美德。揖、长揖,都是拱手自上向下的至膝为礼。上古即流行。

唱喏:揖的俗称。和揖不同的是,一面作揖,一面出声致敬。是平等的两人见面,相互拱手打招呼问好的一种礼节。

袒臂:又叫“左右袒”,是一种特定场合下的特殊礼节。所谓“左右袒”,是指露出左手臂或右手臂,以表示拥护哪一方面的意思。它一般用于事态严重的场合,通过“袒臂”表示拥护谁,藉以解决争端。相当于今天的举手表决。这种礼节,大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

虚左:古人一般尊崇右,故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但乘坐车辆时,却恰好相反:车骑以“左”为尊位。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车骑,虚左,自迎夷门后生。”后来经过演变,“虚左”就表示对人的尊敬。在“待客”或“给某人留下官位”时。常谦称“虚左以待”。“虚左以待”的行为,就成为尊重人的一种礼节。

下拜:对尊者、长辈行大礼,双膝下跪,双手按地,以头沾地叩首,叩拜1—3次,然后直身拱首问安。这时候尊者就扶起下跪者,说“贤侄免礼了”一类的套话,下跪者顺势起立。

剪拂:对尊者弯腰,右胳膊伸直向外拂动施礼,口中说符合时令、场合、身份的礼貌用语。

寒暄:又叫“暄寒”、“暄凉”,见面问候起居寒暖的客套话。旧时多在拱手之同时道“久仰久仰”或“幸会幸会”,然后是询问其家人康泰否

请教尊姓台甫:与人初次见面请问对方姓氏、表字,忌问名。“台”原为高而平的建筑物,亦用作官署名,如御史台。由此引发而用作对高级官吏的敬称,如抚台,又用作对一般人的敬称,如称兄为兄台。“甫”原为古代男子之美称,多附缀于表字之后。后遂与表敬的台字连缀而成表字之代称。

抗礼、亢礼:是长揖不败,不分尊卑的平等礼节。

拱、拱手:两手合抱以示敬意;右手在内,左手在外。

鞠躬,两脚并拢,两手下垂于大腿两侧,弯曲上身以表敬意。

打恭:亦称“打躬”,屈身作揖行礼。

合掌、合十:两手当胸前,十指相合,表示敬意。原为印度的一般礼节,为佛教所沿用。 执手:古时国君用以待功臣之礼,在许多大臣的陪同下和乐声中,握住有功将领的手,以示亲热、慰问。

手拜:古代女子跪拜礼,两手点地而抬起拱合,同时低头至手。

敛衽:敛其衣襟,表示肃静之意。古代不分男女,均可说敛衽。后来专称女子之 拜曰敛衽(亦作“裣衽”)。

道万福:古代妇女对人行礼,口里说着“万福”,意为祝对方多福。后来用做妇女行礼的代称。行礼时双手手指相扣,放至左腰侧,弯腿屈身以示敬意。

簪笔:古代行礼时的冠饰,用毛装在五寸长的簪头上,插在冠前,又示礼敬。 磬折:像石磬一样的弯折身子鞠躬。

侍、侍立:站在尊长的旁边。

回拜:亦称回访,客人来访后,主人亦应前往复见客人。

投刺:投名片(帖)求见或代为拜贺。

式(轼):站在车上,俯身而抚车前的横木,表示敬意。

前行示敬:卑幼与尊长同行,不可率而领先,必推尊长前行,以示尊敬。

却行:向后退着走,表示对客人的恭敬。

侧行:偏侧着身子前进。

以趋示敬:卑幼拜见尊长,或经过尊长面前,均不得大摇大摆或要紧不慢地踱步,而要低头弯腰,小步疾行,以此示敬。

避席:离开座位站起来,表示对客人尊敬(另外还有表示郑重和严肃的意思)。 拂席:擦拭座席上的灰尘,请客人就座,以表示敬意。

扫榻:拂除榻上的尘垢,表示对宾客的欢迎。

郊迎:到郊外迎接,表示尊重。

至门请:登门拜访。

为寿、上寿:古时进酒爵于尊者之前,一面致词祝颂。叫“为寿”或“上寿”。 奉觞:举杯敬酒。


相关内容

  • 古代的"男女授受不亲"包括哪些内容? - - 谷歌问答
  • 男女授受不亲解释 古代交际礼俗.上古男女交际自由,进入宗法社会后,女性逐渐沦为男性的附庸.然直至西周时的中原地区,华夏民族仍多少保留原始氏族的遗风,仲春之月,男女自由相会,尽情欢娱.至战国时期,儒家经典规定的贵族家礼,强调男女隔离与疏远,严防非夫妇关系的两性有过多的接触,不戏允许女子与非自己丈夫的任 ...

  • 礼仪发展历史
  • 礼仪发展历史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与演变 礼仪与人类的文明相伴而生,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礼仪的萌芽,并经过不断的演变发展,形成了现在的礼仪规范. 一.礼仪的起源: 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1.对天地.神灵.祖先的信仰与敬畏 原始社会,人类处在变化莫测的大自然中,无法解释千百万化的自然现象 ...

  • 演讲与口才演讲稿:古代口才智慧
  • 中国古代文学是我们学习口才取之不尽的宝藏.学习口才,要多向古代文献要素材,要懂一些国学基础,要让我们讲话有深度有扎实的历史根基. 我国古代口才智慧论辩水平已经登峰造极了,在以后的博文中我将不断给大家分享一些国学口才故事. 有一种论辩技巧叫:正话反说,是一种运用实际上的意思跟表面的意思正好相反的话进行 ...

  • 汉族的风俗习惯
  • 汉族的风俗习惯 汉族的风俗传统: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 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

  • 礼仪之我见
  • 礼仪之我见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历史文明的大国,素来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认为的,只有商务场合和社交场合才讲礼仪,其实我们在平时的上班,走亲访友,吃饭,喝茶等都需要礼仪.礼仪包括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礼节等各方面,它贯穿于日常工作及生活 ...

  • 礼仪概述(内容)
  • 礼仪概述 鄂伦春族人的熊崇拜礼仪 我国东北地区长期以来居住着一批鄂伦春族居民,他们在解放前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然沿袭着一些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熊崇拜.打猎时如果捕到了熊,部族成员要先在一起痛哭一场,再吃熊肉.吃完熊肉后再哭一场,对熊的骨骼等剩余部分实行"天葬". 评 ...

  • 中国-礼仪之邦
  • 中国为什么被称为"礼仪之邦" 中国为什么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华大地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周公握发吐哺, 孔子克己复礼. "礼"到底是什么? 礼,最早就是祭祀的形式.到了周朝,也就是公元前 700 多年的时候,已经有了一 ...

  • 论现代公共管理中礼仪的发展变化和意义
  • 论现代公共管理中礼仪的发展变化和意义 作者:李晨曦 舒珊 来源:<大观>2014年第09期 摘要:现代礼仪的本质和文化内涵在上文已经论述,为了更好的把握现代礼仪的时代特征,抓住现代礼仪的特殊性,在这里有必要对现代礼仪的发展变化给出一个交代. 关键词:现代礼仪:公共管理:文化 辛亥革命时期 ...

  • 礼仪之我见3分钟演讲
  • 提示:当我还是一只"青涩"的"麦穗"时,我不懂得.... 而经历了那么多风吹浪打之后, 我逐渐.... 到后来,又经过...我才明白一旦把自己心态放下,世界是如此的美丽.如此 的 "海阔天空".... 一个人的能力终归有限....只有找到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