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学校综合实践活动

快餐与一次性消费品(案例)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课教学本身应体现丰富性、现实性的特点,这一特点要求必须改变封闭的教学环境、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以及评价方式,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其教学目标不局限在知识和技能等几方面,而是有更丰富的内涵,那就是注重人的观察、分析、动手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体现在教师重视学生亲自调查探究的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亲自感受和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好教材。重点是通过学生了解快餐与一次性消费品给环境造成的污染、遭到破坏的状况,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增强环保意识。为了突破重点,我在教学设计上集教材与活动为一体,丰富和扩大了原有的教学内容,突出了实践课综合学习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实践课主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多途径地收集信息,了解快餐店使用一次性消费品的情况,知道一次性消费品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为保护我国的环境做贡献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小组合作,处理信息,学会多种形式整理信息,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地展示信息,交流信息,让学生学会文明交际,分享信息资源,发展学生人格个性,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活动设计】 一、搜集信息

1、师生讨论,明确收集的目的和途径。

根据途径的不同,分成五大组:采访组、考察组、调查组、查阅组、网络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组建小组。

2、分组搜集,确定搜集的内容。

采访组:深入学校所在地区餐饮业的管理部门,采访了解本地区一共有多少家快餐店或快餐公司,以及他们所在地点。

考察组:走街串巷,实地考察一次性消费品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调查组:对居民、同学和快餐店的顾客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一次性消费品的看法。 查阅组:到阅览室、图书室、社区等地方,搜查翻阅有关居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的资料。 网络组:通过上网的方式,下载一些关于人们使用一次性消费品的信息。 3、时间:两周。 二、整理信息

学生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收集来的信息是零散的、繁多的,因此,要求学生学会对材料进行选择、整理,要为我所用。

1、围绕主题,确定重点。

有关快餐与一次性消费品的材料很多很多。交流时不能面面俱到,因此,整理信息时首先要根据收集的内容来确定重点;其次,要围绕重点筛选材料,与重点有关的整理得多一些、细一些、详一些,其余材料可略,甚至可以不用。

2、根据重点,确定形式。

收集了大量的信息,也确定了重点,就要考虑以什么形式来汇报,形式的选择,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以是图片、文字,也可以是摄影、摄像等,当然也可以多种形式兼而有之。

3、时间:一周 三、交流信息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利用三周时间,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收集、整理了有关快餐与一次性消费品的资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二)、小组交流

1、推选5个学生分别扮演生产一次性用品的乡镇企业的厂长、快餐店的老板、餐饮业管理部门的检查人员、环卫部门垃圾清运和处理的工作人员、快餐店的顾客。每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邀请一位代表参加本小组的交流。

要求:根据身份的不同,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 2、小组交流。

小组内每个学生都参与交流,并接受代表的提问,在此基础上推荐一人参加全班交流,组内其余同学可以补充。

(三)、全班交流

1、采访组:学校周围有3家快餐店,平均每天的客流量达三百多人次,均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一次性塑料碗等,均是不可降解物。一次性筷子一双只有几分钱,比消毒的成本还低;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一个不到一角钱;一次性塑料碗每只只需几分钱。快餐店的负责人告诉我们,用一次性消费品经济实惠,多攒钱,也不用人去清洗。快餐店的垃圾篓里堆满了发泡餐具,有的甚至扔在店外,时间久了,臭气冲天。大家深深感到:快餐店使用一次性消费品虽然给人们带来方便,但是更重要的是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考察组:祝塘每条河道上漂着许多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发泡饭盒等,河水发绿发臭,河中鱼虾灭绝了。河岸旁随处可见的也是一次性垃圾,给环卫工人清扫带来了许多麻烦。大家一致认为: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3、调查组:一位顾客说,现在到快餐店吃饭可方便了,经济实惠,也不用洗碗筷;到商店买东西也不需要带篮子,有的是塑料袋装,可方便。但是他素不知道:一次性塑料泡沫快餐饭盒的自然分解时间大概需要200年。这种快餐盒如抛在农田,可使粮食产量下降20%;要是丢弃在大海里,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一次性塑料袋也会给环境带来污染。由此可见,大家必须禁止使用一次性消费品。

4、查阅组:快餐店:一次性饭盒还在使用

11月3日中午时许,我们小组来到校门外暗访。一家小餐馆的老板正在忙碌着准备快餐盒饭,灶台旁边的桌子上摆着一大堆发泡塑料饭盒。没有一个人对餐馆提供这种餐具表示异议,很多学生接过饭盒,蹲在附近就吃了起来。我们问:“发泡餐具不是不准使用了吗?”老板说:“其实我也不想用这种塑料饭盒,谁不希望环境好?可是纸制饭盒和可降解饭盒成本太高,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一个不到一角钱,纸制饭盒和可降解饭盒一个就要2角多。你想啊,一个盒饭才三、四元,两个盒子就要5角。”

时间一分分过去,吃饭的人也相继离开。用过的发泡塑料饭盒被随意扔在地上,饭店的垃圾篓里堆满了发泡餐具。一位环卫工人告诉我们,公园、街道、居民区随处可见这样的“白色垃圾”,让他们颇感头痛。

除了这些快餐店在使用发泡塑料餐具以外,一些相对高档的宾馆饭店也在用。他们在给客人打包时,用的也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

据环卫专家介绍,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环境污染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并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都存在严重问题。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发泡剂,有的会破坏大气臭氧层,有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当温度达到65摄氏度以上,有害物质就会渗入食品中,对人的肝脏、肾脏、中枢神经等造成损害;使用后随意丢弃,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入土掩埋很难降解,会造成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且回收和处理难度很大。

5、网络组: “白色污染”发出警告

跟许多人一样,我知道一次性产品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但却很难拒绝它那种便捷的诱惑。比如到商店买东西,我会主动跟服务员说少给我塑料袋,我也会将所买的东西尽量放到一个塑料袋中,但我却很难跟一次性塑料袋说“再见”,因为它实在太方便了。

所以,我非常佩服像梁从诫先生那样的环保主义者。据说,梁先生外出吃饭都是自己带筷子,他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在我看来,能这样为一种理念、一种责任感而自觉约束自己的人,真了不起。

为了生活的方便与舒适,人类有了许多了不起的发明,塑料袋便是其中之一,但这一发明也使人类自食其果,“白色污染”就是最大的苦果。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一次性塑料袋,正污染着我们乃至我们子孙的生存环境。我在一本环保书上曾看到这样一幅漫画,一个人从飞机上看着地球惊呼:“地球变成黑白两色了!”这并非危言耸听。

近些年,人们的生活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一次性商品的使用量大幅度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废弃物特别是塑料废弃物的骤然增多。有专家指出,无论哪一类材料的一次性消费品,其废弃物如得不到妥善回收处理,都会对市容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塑料袋“绽放”在树木上,如今已成为我国不少城乡的景观之一。为许多人所不知的是,还有更多的“白色垃圾”埋在地里,并会在那里“坚守”上百年。

防治“白色污染”刻不容缓,这是现实发出的警告。有专家认为,防治“白色污染”,回收再用、再生利用等办法可以采用。但要具体实施,必须制定相关法规,要加强市场和市容管理,要政策鼓励、扶持环保企业的发展,要使公民确立环保意识,约束自身行为。以塑料袋、塑料餐盒为例,若大家都能少用或重复使用并按规定处置,就能达到减量和回收利用的目的。但当不少人还缺少这种自觉时,辅之以经济手段限制使用则是完全必要的。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没有责任感,没有相应付出,没有回收、利用、处置的压力,是“白色污染”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对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措施。

( 四)、总结升华

厂长:听了你们的介绍,我深深感到生产一次性筷子、泡沫塑料饭盒给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应少生产不可降解物一次性用品,多生产可降解物一次性用品。

老板:同学们介绍得真好,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以后我们快餐店应使用可降解物一次性用品。

检查人员:为了我们周围的环境不被污染,我们检查人员应加强检查力度,尽量制止快餐店使用不可降解物一次性用品。

清洁工人: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好极了,我们从今以后清扫的垃圾应运到垃圾处理站,不让一次性用品来影响我们的环境。

顾客:从今以后,我决心少使用或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盘、碗和快餐泡沫饭盒,外出要自带饭盒、杯子和筷子。购物要自备袋(布袋、网兜)和菜篮子,少用塑料袋,生活垃圾不乱抛。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大家一致认为: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决不会对身边的环境污染漠不关心,每一个地球的孩子都回关心地球妈妈的生命,都会自觉地用行动来保护地球。人人决心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盘、碗和快餐泡沫饭盒,外出要自带饭盒、杯子和筷子。购物要自备袋(布袋、网兜)和菜篮子,少用塑料袋,生活垃圾不乱抛。课余时间组成一支环保小队,走上街头,向人们宣传环保,禁止使用一次性消费品。

【我的收获】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积极进行社会调查,他们不仅亲耳听到了,还亲眼看到了,耳濡目染,使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索取,切身感受到了一次性消费品给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甚至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在交流信息中着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组织研究材料和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在这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重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有重点地、使用规范语言进行交流信息、文明交际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辩论等社会交往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尊重主体,搜集信息

以人为本,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所在。活动中,根据信息来源的途径不同,要求分成五个小组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选择组别,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自主选择搜集的主要内

容。这样,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尊重差异,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积极性。

2、综合智能,整理信息

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和多种方法搜集来的信息是零散的、单一的,就必须要求学生学会对材料进行筛选、分析、汇总,要为我所用。学生有的画一画,有的写一写,有的摄影,还有的摄像。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运用语文、美术、自然、科学技术等多种学科知识,综合多种智能来整理信息。

3、发展个性,交流信息

学生个性千差万别,各有所长,也各有特色。他们中有内向的,有外向的;有能说会道的,有挥毫泼墨的,也有操作电脑的„„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交流获得的信息,展示自己的成果,从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张扬自己的个性。

“我们美好的家园”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一、活动背景

人与环境关系十分密切,舒适、整洁、优美的环境有利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关门的现代化,出门是脏乱差”,这是人们以前对农村环境的形象比喻。现在,“家园”工程的实施使江阴城乡大地出现了新气象,我们祝塘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的美化,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生活在现代都市的文明氛围中。家乡的变迁也经常成为孩子们课余交谈的话题。于是,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美化生活”这个课题时,我班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选择了“我们美好的家园”这个子课题。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走进祝塘,了解祝塘的变迁,领略家乡优美的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鼓励为建设家乡、美化家乡出谋献策。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 三、活动形式

小组实践活动,参观访问、调查、讨论、搜集资料等。 四、活动过程 1、实地参观

11月7日下午,是我们集中活动的时间。我带上照相机,领着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世纪公园。虽然时值初冬,但公园内外依然是绿树葱茏,透着无限生机。那平坦的草地、别致的拱桥、清澈的池水、奇特的小屋„„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好美啊!”大家不约而同地赞叹道。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跑向健身器材,这里的健身器材可真多:慢步机、荡秋千、滑滑梯、扭腰机„„有适合各种年龄的人健身的各种器具。公园里游人三五成群,既有天真活泼的孩子,也有悠闲散步,

谈笑风生的成年人。看到这些,孩子们跃跃欲试,忍不住上前玩个痛快。我赶紧提醒他们:注意安全;时间有限;要爱护器材;别忘了我们原来的目的„„于是我们又踏上了寻访的路途。在镇政府门口的绿化带,一串红与绿树互相掩映;祝塘中学、第五人民医院崭新的建筑气宇非凡;景阳花苑环境幽雅,让孩子们流连忘返;瑰宝宾馆,设计典雅美观,绿色的草坪平平展展,弯曲的小路两旁,垂柳婀娜多姿,花坛中不时飘散出阵阵清香;工业园区大楼林立,造型世界,每座大楼都是瓷砖贴面,银白色的铝合金门框,宝石蓝色的玻璃在阳光的照耀下明亮耀眼„„一路走来,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赞叹:我们的家乡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2、寻找过去的足迹

都说祝塘变化很大,到底有什么变化呢?于是我带着孩子们开始分头去寻找有关的资料来了解过去的祝塘,有的去图书馆查阅书籍;有的去网上查;有的去访问老人„„各种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王燕等同学找来了旧报纸上祝塘的照片;陆雨婷把父亲小时候在祝塘拍的相片也带来了;李金山、许泽能则从老人们的口里收获不少„„通过调查,孩子们了解到:祝塘原来是个地域狭小、简陋破旧的小镇。街道狭窄,垃圾遍地,居民大多住阴暗破旧的平房,有的甚至住茅草房,居住条件十分恶劣。据说,一遇到风雨,房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更谈不上环境的亮化、美化了。

3、比较探因

又一次碰头,同学们把拍摄的照片、画的图画、写的文章及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有关资料一一展示出来,比较大小,深深地感受到祝塘环境的巨大变化。他们还想到这其实也是我们的家乡江阴市乃至江苏省的前进的一个缩影。“祝塘的环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又一个问题在孩子们心中产生。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这,有的说那,最终达达协议,还是到群众中去调查吧。再次分头行动,有人去访问镇政府村镇建设办公室的同志,有人去访问镇上的居民,有人去翻阅报纸查资料„„经过多方验证,他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罗菲说,这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家乡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王静说,人们的物质文明提高了,精神文明也要跟着提高;李宁说,他从《江阴日报》上找到了资料,继2000年我市荣获国家环境模范城市后,又将用3年时间建设生态城市。从“清水”、“蓝天”、“宁静”、“安全”、“家园”五大工程入手,统筹把握生产发展与生态良好的关系,把江阴建设成一个天蓝、地绿、水清、山秀,环境优美、生态平衡的最适宜居住城市„„各种各样的答案应有尽有,零点不可低诂了他们呀!

4、发现遗憾

当我们感受家乡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发现了祝塘环境建设中的许多遗憾。于是,大家又分头行动了,找出了新貌中的许多不足之处,并进行了归纳整理。大致有以下几点:

⑴楼房虽然很漂亮,但楼距太小,房子的结构也不太理想,消防通道太小,消防设施没有配齐;

⑵居民素质较差,经常有人从楼上扔下垃圾,卫生善较差;

⑶穿过镇区的河道上漂流垃圾很多,河水又脏又臭,河边的围栏太低很危险;

⑷街道上小摊子太多,既影响交通也不雅观,影响市容; ⑸中街的水泥路面破损严重,坑坑洼洼,影响交通安全„„ 5、提出建议

既然发现了问题,就应该想办法解决,孩子们又碰头了,大家在商量着该怎么办。几天后,孩子们写了一份倡仪书。孩子们建议:

⑴做好环保宣传工作,让大家时刻保持环境卫生,共建美好家园,还可做些标语、宣传牌子提醒居民;

⑵对乱扔垃圾的人及时教育,并给予重罚; ⑶建造一个市场,把街道两边的小摊子清理干净; ⑷投入资金,重新整修中街,把河道的围墙增高; ⑸做好治污工作,改善河道水质;

⑹做好新建住宅区的规划设计工作„„看着孩子们的倡仪书,我和他仍一样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我欣喜地看到他们长大了。

四、成果展示 1、设计调查表

2、交流参加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孩子们的发言真是精彩极了。

他们从各种角度讲了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有许多收获是我们在活动前想都没想到的:李宁说,他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养成了爱动脑筋,爱提高题的习惯;王燕说,她学会了许多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方法,如看书读报,上网,访问等;罗菲说,她懂得了怎样与同学们分工合作,尝到了合作的乐趣;王静从此养成了认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的习惯,做作业也比以前认真多了;许泽能不但自己养成讲卫生,不乱扔垃圾的习惯,看到别人乱扔垃圾还会上前阻拦„„

五、后记

这次活动是我们首次实施生活科技实践活动,参加的人数也不多,但大家的兴致可高了,为了拍摄活动过程,收集资料,孔滢同学把省下的钱用来买照相机;李金山等同学利用星期天时间去清除街道两旁的“牛皮癣‘„„瞧,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多少„„更可贵的

是他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整改建议。他们的建议多好啊!可喜的是,孩子们的愿望将成为现实。随着我市“五大工程”的推进,城乡面貌将会进一上美华侨在城中,城在景中,我们的家乡将伴随着环境生态和谐走向现代化!

蔬菜大家庭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一次,我在食堂值日,发现中年级学生大都不爱吃蔬菜。后来在与家长的闲聊中也得知孩子们确有偏食的不良习惯。这怎么行呢?蔬菜是我们每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种食物,它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能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而且有些蔬菜还有药用价值。我灵机一动,何不带着孩子们来研究一下蔬菜,让他们更多地了解蔬菜,合理科学地食用蔬菜?于是在一节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我问学生:“你最喜欢吃什么蔬菜?最不喜欢吃什么蔬菜?”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蔬菜大家庭”这一主题也由此诞生了。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一)知识方面:通过活动认识各种蔬菜,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食用方法,栽培管理、生长情况等,拓展视野。

(二)情感方面:通过小组合作的集体调查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对自己的调查研究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能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三)能力方面:1、培养调查、搜集、加工、整理和综合信息的能力。 2、培养主动、积极参与活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方式 (一)活动准备阶段 1、分组

大的主题定下来了,接着便开始自愿组成活动小组。一开始,学生们就凭“感情用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男同学只和男同学一组,女同学也只和女同学一组;玩得好的伙伴一组„„这样,分成的组要么就全是男同学,要么就全是女同学,而且有的组人特别多,有的组人又特别少,有的平时比较调皮捣蛋的学生甚至“无人问津”。而对这一现象,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学生们分析,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有优点和缺点,在活动中男女同学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合作;特殊的同学也有参加活动的权利,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在活动中正确地表现自已„„通过我的个别或集体指导、帮助,一个个活动小组终于组成了。在组成小组时,教师尊重了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愿组成小组,教师还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一点指导,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感觉到自身在交往合作中的不足,此时,教育的往往令事半功倍。

2、确定小组选题

分组就绪,学生们以“蔬菜”为线索,根据各组的特长、爱好、性格特点选择各自兴趣的子课题,有的想了解菠菜的营养,有的想知道蔬菜怎样烹饪最有营养、色香味俱全,有的想看看蔬菜是怎样生长的„„6个小队都找到了自已感兴趣的子课题:即蔬菜的营养价值(1个小队)、食

用方法(1个小队)、栽培管理(2个小队)、大蒜生长情况(1个小队)、豆芽生长情况(1个小队)。

3、自已聘请指导老师,在活动中由学生自己根据需要聘请老师(课内的、课外的),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完成了下列表格:

(二)活动实施阶段

1、调查中年级要吃蔬菜情况。附调查表

注:(1)、1—16项为蔬菜项 17—22项非蔬菜项 (2)、根据上面选项,在结论中任何一项打上“√”。 2、各小组制订计划

4、讨论由此活动产生的新课题研究

附:访谈表

调查表

时间:

(三)活动结果与评价

1、汇报交流上汇报课:

(1)、谈话回忆

师:前阶段,围绕蔬菜我们展开了一系列活动,还记得吗?

(回忆9月初对中年级不喜欢吃蔬菜人数的统计,11月份向全校发起的倡议,制书签活动,及9月-11月份具体的调查研究工作)

(2)、汇报交流

师:9月中旬到11月中旬,你们做了很多具体,细致、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能向大家说说吗?

交流:

①介绍蔬菜的营养及获取资料的途径

途径:上网、图书室、书刊杂志

同时展示部分活动照片及资料

师结:分工合作,从网上、图书室、书刊杂志上多渠道收集信息,获取信息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节省了时是,提高了效率。

同学请教有关营养方面的疑问

②露一手,现场展示烹饪蔬菜

品尝蔬菜

师结:蔬菜不仅营养丰富,还味道鲜美,应多吃蔬菜,不应挑菜

③播放到蔬菜种植基地去采访的录像,了解蔬菜的关栽培管理及无土栽培技术,其他组谈谈观后感受。

师结:三人行必有我师,多向别人请教也可学到好多知识

④生交流自己参加蔬菜栽培的感受及学到的本领。

师结:通过亲自下地干农活,体会到了劳动的辛劳,要珍惜劳动成果

⑤生交流观察到的大蒜生长情况,同时展示观察生长图

⑥展示豆芽生长情况

(3)、谈活动感受

师:同学们,你们的劳动换来了累累收获,(展示各组资料)

在活动中你们受到过委屈?遇到过困难吗?还想说些什么吗?

生:谈遇到的困难如不会上网、不知烧菜等,去采访受到的委屈等等。

(4)、畅想未来蔬菜

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蔬菜的颜色能促进食欲,科学家们培育出了不少彩色蔬菜。

日本培育出了橘红色的白菜,可生食

美国培育出了10多种袖珍蔬菜

把枝叶繁茂的月光花嫁接到山芋上,可获得“山芋王”

你们大胆畅想一下,未来的蔬菜是怎么样的?(可以说一说,也可以 画一画 )

(启发学生可结合看的课外书,从成本低,产量高,无污染,营养好,易保存等高科技方面去想)

(5)、全课总结

同学们,想得妙,讲得好,希望今后多观察,多读书,多实践,多创新,把我们的理想变成现实,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2、完成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四、学生的收获,体验与反思

学生通过调查、访问,不仅认识了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食用方法、栽培管理、生长情况等,而且使学生认识了挑食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要多吃蔬菜;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力处理问题:如学生运用电脑课上学到的操作技能运用到上网查找资料;通过访问、询问别人学会了与人交流的技巧,从烹饪活动中学会了烹饪的技巧和一些基本知识;了解到最新的蔬菜栽培技术,畅想未来的蔬菜,开阔了眼界;激起了到创新的思维,学会了基本的种植技能:撒种、移苗、种苗、施肥、浇水„„。在活动中,学生都能分别在不同的方

面充分展现自己。学生反映这种活动方式他们都很喜欢,希望类似的实践活动多开展一些,并且长期坚持下去。

五、教师的体验和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活动形式,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研究性、反思性、交流等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时时处处都是教育而且是活生生的,种种经验在书本中,课堂上难以获得。它超越了一种单一的知识观、强调直接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教师要艺术性的“导”,也要适当的“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往往要巧妙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在活动中,学生是发起者、参与者、受益者,使我们从中得到了锻炼,获得许多宝贵的东西。

六、活动生成的课题

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对“无土栽培技术”意犹未尽,决定对“无土栽培”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它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追求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融合为价值取向;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中最为关注的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为基本内容的非科学性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中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即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课的诸多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在与学生共同参与《走进美丽的校园》综合实践活动后,我真切地感受到:开放乃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灵魂。

一.开放的活动环境——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和思维天地。

活动课程有别于学科课程,其明显的特点就是开放型教学,即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向社会实践,极大地调动学习的自主性,以扩展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和思维天地,进而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拥有自己的创新成果。在教学《走进美丽的校园》一课中,我与学生共同探讨,开发了多方位的活动环境:

1、大自然 常青树小队的目标是调查校园树木的数量、特征、数量等,小队成员踏遍校园的每个角落进行实地的调查。调查结束后,学生们七嘴八舌,津津乐道,很自然地就认识了一些树木,并掌握了树木的生活习性。学生在活动中亲近大自然,感觉自然美,发现生活美,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学生的自我潜能也在大自然中得到了充分地释放,他们体验到了努力后的愉悦和自信,获得了个性的和谐发展。

2、社会中 小卫士队队员为了了解树木的过冬防护方法,他们利用节假日去请教林木场的叔

叔,并亲自实践为小树苗穿上“棉衣”。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

验,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了实践能力,发展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了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图书室 图书室是学生获得知识,查找资料的最大宝库之一。让学生走进图书室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项重大任务。环保小队为了调查绿色植物对环保的好处,他们走进图书室,自由查阅资料,并把所需资料进行摘录或复印。活动汇报时,他们搜集来的资料、图片呈现于大家面前。这次活动以后,学生基本上已经形成了" 有问题上图书室找" 的意识。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等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网络世界 网络是万事通,INTERNET 网络的发展,使得学校教育可以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教育部长陈至立也指出:" 发展网络教育,使之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学校电脑设施齐备,学生已有电脑初步知识,学生上网查询资料是一个快捷的方法。因此,百花小队遇到不熟悉的花,用“百度”一搜索,便知道了花的生活习性;绿叶小队也轻而易举地找到了全国绿化人均占有量。网络让孩子们更快,更有选择地接受到更多、更新的信息。

二.开放的活动方式——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培养最佳途径。

活动课程的关键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小学生正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比较活跃的一个时期,他们富于幻想,敢于探索,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求异思维能力。活动方式的开放性表现在教学中师生角色可以互换,活动方式可以多变,也可以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如学生自行设计活动,自己进行实践操作等等。因此,教学中使用" 资源包" 时,或使用另外补充内容进行教学时,都将使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1.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然而,观察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综合活动课上学生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了观察能力。就像常青树小队队员,他们仔细观察校园植物的品种及生态。同样的植物,它的叶子、果实的形态,即使一片叶子,也要细心观察它的叶形、叶缘等。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层次的缘故,学生或许并不能掌握多少高深的科学知识,只要他们学会怎样去观察就足够了。点金的方法掌握以后,再多的金子也可以得到。

2.动手操作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绿化小队要测量校园绿化面积,他们每到课后就拿着皮尺东量西测,并向数学老师请教还没学过的面积计算公式。队员们热情高涨,每学会一种新的计算公式,或每测得一处面积,他们就会兴奋地跑来告诉我。这时的学生不是讲台下被动的看客,而是活动的主人。

3. 质疑思考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情境,而且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也有效地调节了大脑的功能,充分挖掘了大脑潜力。小卫士队经过查找资料发现烟熏的方法可以帮助树木过冬,他们产生了疑问,怎样才能既让树苗防冻又不烧到树苗呢?学生自

己一方面查资料,一方面操作,寻求答案,手脑并用锻炼了自己。最可贵的是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观察分析,获得了直接经验,初步培养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探索能力

要创新,就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善于探索。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是十分宝贵的。在《走进美丽的校园》综合实践活动,我正确引导,使他们敢于钻研,敢于尝试、实践,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大胆尝试,不管他们的想法正确与否,不随意地加以批评,更不为他们代言,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尝试,让他们在不断探索中得到知识。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活泼、创造性思维十分活跃,探索精神在活动中得到了培养。

5.创造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它的特点是能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分析问题,从而产生许多联想,它能全面地考虑问题,既考虑问题的本身,也考虑与问题有关的其他条件。它能在众多的假设中做出选择,萌发出很多新的想法,使之成为自己的" 独创" 。在《走进美丽的校园》综合实践活动中,百花小队自发买了对室内空气有好处的花放进教室,用他们的话说是“美化生活”;常青树小队为校园树木设计了许多形状各不相同的标签,为的是让更多的同学认识树木,保护树木;绿叶小队队员合力设计“足下留青”宣传牌„„全班同学的发散性思维相当活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火花" 时时迸发。

实践证明,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优良品质的形成,需要开放性的综合实践课。我们需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按照他们自然的天性和原有的发展水平实施教育,儿童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而综合活动课的开放性也真正体现了儿童的自然天性。如果能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过程中学习、实践、体验,就能使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也才能把儿童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一、课题的产生

当前,由于社会环境及生活条件的制约,大多数孩子的活动天地相对狭小、拥挤,与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之间缺乏全面真实的交流。因此,根据学生实际,我决定在班内开展《我和春天握握手》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 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实践,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学生的情操。

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听、说、唱、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拓宽学习空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活动形式

小组实践活动,以观察、讨论、交流为主。

四、活动准备

1. 举行一次班级春游活动,活动前做好活动地点的实地勘察。

2. 老师事先了解一些摄影技巧和制作标本的方法。

3. 照相机、画笔、磁带、扁平镊子、昆虫针等。

4. 准备几块展览板。

五、活动过程

(一)提出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要基于儿童兴趣。春天是一个孩子们熟悉且喜爱的季节,孩子们向往与春天亲密接触。我设置了一段激情的导语:“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最美的是春天。春天冰雪融化、万物复苏,一切都显得那么生机勃勃。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春天,去寻觅春天的足迹,好不好?”学生一听都兴趣盎然。

观察是孩子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观察到的景象、自己想象到的情景,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出发前,我及时向学生讲述活动的意义,指导学生怎样进行观察。我将学生带到景色秀丽的乡村田野边,让学生通过手摸、眼看、鼻嗅、嘴说等多种感官寻找春天的痕迹。我适时指导观察方法。如观察植物,我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闻一闻,接着我就问:“春天来了,小树小草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孩子们用他们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不少春色。有的说:“枝条抽出新芽。”有的说:“小草探出了小脑袋,换上了一件绿衣裳。”有的说:“看!那儿开出了几朵小花。”„„

(二)开展研究活动

陶行知“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这一经典论述,至今仍熠熠闪光,具有现实针对性。活动主题确定以后,学生便自由组成研究小组,并给自己的小组取名字,设计口号。例如,“昆虫研究小组”,口号是“我们就是达尔文”;“摄影小组”,口号是“我们要记录下春天最美丽的脸”;“绘画组”,口号是“用我们手中的笔描绘出眼中的春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拍几张春天的照片,画几幅春天的山水画,唱几首春天的歌曲或在大自然中采几朵野花,捉几只昆虫,尽情享受春天的美景。

我参与到各个小组中适时指导学生,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如参加摄影小组,我教给学生一些摄影技巧:取景构图时要注意突出主体、视觉平衡、虚实相映;光线可采取顺光、侧光、逆光等。参加昆虫研究小组,我让学生及时做好观察记录,我教会学生一些识别昆虫及制作标本的方法:制作昆虫标本先要选择工具,如扁平镊子、注射针筒、昆虫针等;制作过程是软化、插针、展翅、调整触角和腹部角度位置、建立资料档、收藏等。

例: 资料档

我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自始至终参与到整个研究活动中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保证了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其中,获得真切的活动性学习的感受,体验活动性学习的快乐,激活求知欲、想像力、创新意识;努力展示学生的个性、锻炼实践能力,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可谓“收获尽在过程中”。

(三)展示研究成果

学生在教室分组汇报交流前几天在乡村田野边感受到的春天的美景,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汇报展示,赞美春天。

书法绘画组的同学向大家展示了飘逸秀美的书法作品,介绍了栩栩如生的图画,介绍完后贴在展览板上。歌舞组的同学上台表演了歌伴舞《春天在哪里》、独唱《小燕子》、小合唱《春姑娘》等,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令人陶醉。朗诵组的同学也急于想抒发心中的感受,声情并茂地朗诵起朱自清的《春》。小摄影家们把他们摄下的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展示给大家欣赏。昆虫研究小组精心制作出的昆虫标本令大家啧啧称赞。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春天,赞美了春天,把课堂变成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学生间、师生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了思维碰撞,学生的积累有了喷薄而发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活动结束后,我引导学生将活动内容分组整理在展览板上,在每幅作品的下面配以简短的背景说明,然后在校内进行作品展。

(四) 进行活动总结

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学生走进充满无穷奥秘的春天,与春天握手,在活动中学到了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懂得了要怎样用探究性的眼光、思维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提高了自身手脑结合的能力、实验研究的能力等多方面综合性的实践能力。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探索精神真令我惊讶与欣喜,我为他们的行动喝彩。

(五) 引导扩展延伸

春天的美丽与神奇在不知不觉中已感染了大伙儿,人人都产生“大自然如此美丽,我要保护它”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于是全班同学一起制定了对春天,对大自然的保护措施:

1. 不能因为花美就乱摘花。

2. 不能拔树枝玩。

3. 不能随意踩踏草坪。

4. 制止一切随地吐痰,随地乱扔纸屑,随地乱倒垃圾等破坏自然环境卫生的行为。

5. 为树木花儿做培土、灌溉、施肥等工作。

6. 利用课余时间,每个小组同学为大地种一棵树,添一份绿。

7. 生活中,向周围的人宣传自然的美,让所有的人都来保护春天,保护大自然。

实践活动是一个由学生与研究对象,实践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的学习体验过程。学生在实践的感染下,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活动后,孩子们都很忙,他们忙着在为保护春

天、在为培植春天出力,为春天添姿。学校里有他们为大地添绿的影子,孩子们家附近的花草长得更生机勃勃了,还有不少学生用零用钱买了一些花在家中培植着„„

可以说,在当今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的开发真正充分扩展了课程资源,它让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下岗,带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走进体现课内外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中,对孩子的一生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生活科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是《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科学理念。它为我们指明了开展生活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方法。即在开展生活科技综合实践活动 时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一、巧妙提问。

基的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一个能够提出问题的人比一个能够回答问题的人更聪明。”有问题,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探究;有探究,才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进步。学生探究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这就决定了《生活科技》这门学科的教学,必须从问题入手,这也是科学教学的一大特色。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让学生思考;也可以是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对某些现象产生的疑问。

例如,在进行《奇妙的火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火”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点燃一支蜡烛放在桌上,观察火焰的方向,火焰为什么只往上窜呢?是谁给火焰向上的力量呢?„„这些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探究科学的真谛增加了兴趣。

二、大胆假设。

假设就是大胆的判断。我们知道,无数的发明都是来源于科学家大胆的假设。在《生活科技》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围绕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说出自己的估计。假设的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经验,在观测前对事物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在这过程中,教师不要粗暴地干预学生的假设,应当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才会在实验的过程中,有一种更加求实的精神,并渴望通过实验寻求答案。

例如,在进行《多彩的树叶》的教学时,当老师提出问题:树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颜色,为什么树叶会变色呢?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说出自己的假设。诸如“树叶里有各种颜料”、“是太阳公公让树叶变色的”、“因为天气冷了,所以叶子冻红了”、“是因为树叶本身有变色的本领”„„虽然孩子们的答案由于年龄的限制,可能与科学的答案不一致,甚至可能是幼稚可笑的,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是高涨的,因此教师不要马上下结论,提示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最终的答案。

三、 亲手验证。

验证就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观察比较,以此来检查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的过程。验证是学生获得真知,解决问题的关键。验证更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亲

自去寻找答案的过程,它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比较能力。

1、重视观察,发现现象。

观察能力是人在亲身实验的条件下考察客观事物的能力,是人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是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途径。表现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能比较细致地观察到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实验的每一次变化现象等等。教师只要持之以恒,就可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动手操作,探求真知。

“实践出真知”,这句名言说明了亲自动手实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就是动手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表现为:在实验的过程中,能按顺序进行实验;操作规范,每一个实验的动作准确无误;并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要获得最直接、最感性的资料。这样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动手实验得出结果,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很有帮助。

3、学会比较,辨别异同。

比较就是将两样或两样以上的物体,通过从诸多的方面进行对比,得出异同的过程。比较是分类、抽象、概括和归纳的基础。比较能力是在头脑中确定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能力。比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认识事物、掌握规律、掌握科学起着巨大的作用。

验证的过程是整个科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本着训练学生各种能力的原则,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亲自操作,细致观察,细心比较,教师可以从旁点拨,加以引导,但切莫将自己的答案强加给学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 得出结论。

“科学课既强调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还重视在实验的过程中搜集和积累数据,强调对事物的认识不仅要在质上认识,更要从量的分析中得出结论。由于定量分析会使学生的头脑更加精确化,更加科学化,只有用一定的数据来描述事物时,才算是达到了对事物内在性质的真正的了解。”因此,上好生活科技课,必须教会学生在重视数据的搜集和积累,学会做好实验的结论。

结论就是通过动手实验的验证后,得出的最终结果。它是印证学生假设的根本依据。因而,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将实验的结果写在记录卡上,以此来培养学生勤写结论的习惯。

例如,在进行《苋菜叶“变脸”》的实验后,孩子们记录下了这样的现象:苋菜叶放在水中加热,红色部分会溶解到水中;放在酒精中加热,绿色部分会溶解到水中。通过比较和查阅相关资料,得出“叶绿素溶于酒精,水花青素溶于水。”乃是苋菜叶变脸的秘密所在。从数据中得出这一规律,必然让原先是这种假设的学生兴奋不已,也可以使假设错误的学生得到刺激,促使他们更加留心观察日常生活的每一细节,更加细致更加认真地对新的问题进行假设。这种结论的得出,也使学生体会到搜集数据和积累数据的重要性。

“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探究方式,为生活科技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比较能力、归纳能力有较为显著的功效。只要我们多下功夫,

多为学生创造舞台,我们的《生活科技综合实践活动》一定会成为许许多多“爱迪生”、“牛顿”成长的摇篮。

在希望的田野上

——学做小农民

一、课题的产生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创新型的农民,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大部分学生是农民子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们虽然对农业知识感兴趣,但了解甚少,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思想,我们高奏“科技兴农”的主旋律,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在周边农田开辟一块综合实验基地,体验当农民的滋味。因此,我们在年级内开展“在希望的田野上——学做小农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实践、走访农民、查阅资料、观察农业基地、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了解农作物的培植情况及农具的发展变化。

2、在活动中体验劳动的滋味,了解农作物的科学种植知识和生长情况。

3、树立学生“科技兴农”的思想意识,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和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以及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技能力。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活动形式:

走访农民、实地观察、动手实践、上网查阅、翻阅图书、讨论交流、写观察日记等形式。

四、活动过程

(一)确定活动内容

1. 学生调查家中有哪些物品,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物品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去掉不太重要的,最后发现剩下的三件物品:粮食、蔬菜与服装,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物品都来自于农产品。学生认识到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激起他们要去了解农业的兴趣。

2. 学生交流对农业的哪些方面感兴趣,主要归纳以下四个方面:(1)农作物的育种;(2)农作物的移栽;(3)农作物的生长;(4)农业方面需要的工具。

(综合实践活动应该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确立研究内容,从活动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到做主人的滋味。)

(二)组成研究小组

1. 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组成研究小组,讨论交流给小组取名,分别是:育苗组、移苗组、生长组和农具组。有许多学生对农作物的培育特别感兴趣,育苗组、移苗组、生长组的人数相对农具组的人数较多。

2. 各组推选正副组长。

3. 由正副组长组织讨论,本组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活动,讨论结果是:

4. (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根据兴趣自己选择研究内容,并给自己小组取个好听的名字,让学生觉得研究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给他们的研究活动添加了一份调味料。当然,教师的主导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生活动前作正确的引导,使他们的活动更具有操作性。)

(三)进行实践研究

1.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分头行动,并作好活动记录,组织交流。

(1)育苗组

学生分头行动,一部分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上网查询;另一部分学生走进图书室,翻阅查找各种有关育苗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走访校外辅导员王伯伯,进一步了解育苗的实践操作知识,并动手进行瓜果的育苗。一开始,有个别学生种子撒得不均匀,经过多次尝试,能较好地完成撒种工作。在育苗阶段,有部分学生看到种子长势缓慢,比较心急,浇水过量,把有些种苗淹死了,这些同学急得哭了,但他们没有灰心,再次向王伯伯讨教经验,重新进行育苗,在大家的一番努力下,瓜苗基本上长势较好。

(2)移苗组

学生去实验基地,在王伯伯的指导下,进行移苗实践。王伯伯耐心地教,学生们认真地学,在掌握要领后,进行移苗。有一位同学比较胆小,提住苗不敢拔,生怕把它拔断了;而一位男同学恰恰相反,拔苗时用力过猛,拔断了好几株苗,大多数同学拔苗比较成功,在栽苗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动作不协调,不是把坑挖深了,就是把苗折断了,成功的概率不高。

(3)生长组

生长组的学生积极性最高,还没开始活动,有的学生就急着向长辈讨教经验,有的学生忙着查找资料。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后,就动手干起了农活,有的锄头也拿不稳,但是他们自发地组织了锄草比赛;有的施肥,尽管动作不娴熟,但是仍在努力尝试;有的浇水,尽管水壶很重,但是干得很起劲。

(4)农具组

学生分头行动,上网查找的主要收集有关农具的图片资料;去文化站、图书室的学生主要收集农具发展史的资料;实地去观察的同学了解农具的作用。

2. 实践后,各小组作好活动记录,还写了许多观察日记。例:

学生分组活动记录(一)

学生分组活动记录(二)

观察日记一则

(要给学生提供实践基地,联系好经验丰富的农民作为校外辅导员。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去活动,感悟科技在农业中的重要性,体验当农民的滋味,这种体验在书本中、课堂上是难以获得的。这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展示研究成果

1. 教师组织学生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以及活动记录、观察日记整理后装入档案袋。

2.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1)展示各种资料,学生互相学习。

(2)交流心得体会。学生们都从劳动中,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明白了农作物栽培中蕴含着丰富的科技知识。

有的说:“我本以为挖坑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没想到刚挖了几个坑,种了几棵瓜苗,手上竟磨出了一个血泡„„”

有的说:“我是生长组的,我主要负责撒化肥,,刚开始,我握紧拳头撒,可怎能么也撒不出;拳头一松,又会掉落在一个地方,几次下来,我才掌握撒化肥的动作要领。”

有的说:“我也是负责撒化肥的,大家一定以为化肥撒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化肥要撒均匀,太多会把瓜苗烧死的。”

有的说:“最令我兴奋的是,通过我们的劳动,莴笋长得可大了!我们还拔了几根莴笋回来烧着吃呢,味道真美呀!”

„„

(活动结束,要让学生总结反思,为他们提供展示资料,交流心得体会,这是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交流本身也是一种学习)

(五)拓展研究思路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探究欲望高涨,教师顺势利导,让学生说说还想研究农作物的哪些方面,可继续深入研究。

(在学生的探索欲望高涨时,要趁热打铁,引导他们提出新的课题,让学生知道,科学研究要不断深入,不能停留在原地。)

[总结与反思]

在研究中,大部分学生虽然兴趣浓厚,干起农活来劲头很大,部分学生还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但是,他们动作要领掌握得很慢,对一些农业科技知识掌握得比较少,这也许与他们的生活有关系,他们过着皇帝、公主般的生活,有些农民的子女,连一些常见的蔬菜都不认识,更别说去种植了。这次活动虽然很成功,但光靠这几次体验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还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自家的农田,。多进行一些实地的研究,扎扎实实提高各方面能力。

此外,我还发现,让学生把活动记录和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学生总结反思的过程,这样以利于他们以后更好地进行研究。

垃 圾

(适用于五年级)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处理垃圾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让学生调查自己家里每天会产生多少垃圾,填写调查表。

2、调查社会上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资料。

3、准备一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媒体录像《游在张家界》

看完后,让学谈谈感受。

2、接着出示一组我们生活中拍到的照片(有垃圾)

看完后,再让学生谈谈感受。

3、对比两种不同的环境,谈话导入课题。

板书:垃圾

二、汇报调查结果

1、分小组汇总每个家庭的垃圾情况,并交流讨论。

收集的有关资料

2、教师汇总

①现场操作计算机,在Excl 中完成表格

五⑶班生活垃圾汇总表

板书公式:人均垃圾量×人数=每天产生的垃圾重量

③江阴人口为1150000人,请学生自己计算,全成吨。

千克

3、思想教育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一个小小的江阴一天竞产生这么多垃圾。

板书:减少

三、垃圾的分类

1、导语:垃圾是可以减少的,但不可能没有。那么我们怎样来处理这些垃圾,是不是全部扔掉(学生:不)为什么(因为有的垃圾可利用)。对,所以在处理前首先要对垃圾进行分类。

板书:分类

2、根据调查的情况,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垃圾的分类

3 ⑴有用的垃圾,可以利用或回收用。(无机垃圾)

⑵没有用的,不能再生产的(有机垃圾)

⑶有害的,有毒的(有害垃圾)

四、垃圾的处理

1、介绍现有垃圾处理的方法

出示现有垃圾处理的方法

方法一:焚烧

方法二:填埋

方法三:分类回收利用

2、学生自行设计垃圾处理方案

⑴每个学生写一个方案

⑵小组交流、讨论方案、推出最佳方案

⑶班级交流最佳方案

垃圾处理方案

同学们,今天通过这次活动,了解垃圾给我们造成的危害,知道了垃圾的种类,而且还自己设计了垃圾处理方案。

六、课外延伸

出示“课外实践活动”

开展“人人争当环保宣传员”活动。课后在校内或校外向同学或自己的家人、亲威宣传垃圾的危害和处理办法,让全社会都来重视环保,还我们“一泓洁净的清水,一方干净的土地”。

板书设计

垃 圾

人均垃圾重量×人数=每天产生的垃圾重量

×吨

减少 分类 处理

快餐与一次性消费品(案例)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课教学本身应体现丰富性、现实性的特点,这一特点要求必须改变封闭的教学环境、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以及评价方式,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其教学目标不局限在知识和技能等几方面,而是有更丰富的内涵,那就是注重人的观察、分析、动手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体现在教师重视学生亲自调查探究的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亲自感受和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好教材。重点是通过学生了解快餐与一次性消费品给环境造成的污染、遭到破坏的状况,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增强环保意识。为了突破重点,我在教学设计上集教材与活动为一体,丰富和扩大了原有的教学内容,突出了实践课综合学习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实践课主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多途径地收集信息,了解快餐店使用一次性消费品的情况,知道一次性消费品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为保护我国的环境做贡献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小组合作,处理信息,学会多种形式整理信息,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地展示信息,交流信息,让学生学会文明交际,分享信息资源,发展学生人格个性,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活动设计】 一、搜集信息

1、师生讨论,明确收集的目的和途径。

根据途径的不同,分成五大组:采访组、考察组、调查组、查阅组、网络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组建小组。

2、分组搜集,确定搜集的内容。

采访组:深入学校所在地区餐饮业的管理部门,采访了解本地区一共有多少家快餐店或快餐公司,以及他们所在地点。

考察组:走街串巷,实地考察一次性消费品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调查组:对居民、同学和快餐店的顾客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一次性消费品的看法。 查阅组:到阅览室、图书室、社区等地方,搜查翻阅有关居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的资料。 网络组:通过上网的方式,下载一些关于人们使用一次性消费品的信息。 3、时间:两周。 二、整理信息

学生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收集来的信息是零散的、繁多的,因此,要求学生学会对材料进行选择、整理,要为我所用。

1、围绕主题,确定重点。

有关快餐与一次性消费品的材料很多很多。交流时不能面面俱到,因此,整理信息时首先要根据收集的内容来确定重点;其次,要围绕重点筛选材料,与重点有关的整理得多一些、细一些、详一些,其余材料可略,甚至可以不用。

2、根据重点,确定形式。

收集了大量的信息,也确定了重点,就要考虑以什么形式来汇报,形式的选择,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以是图片、文字,也可以是摄影、摄像等,当然也可以多种形式兼而有之。

3、时间:一周 三、交流信息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利用三周时间,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收集、整理了有关快餐与一次性消费品的资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二)、小组交流

1、推选5个学生分别扮演生产一次性用品的乡镇企业的厂长、快餐店的老板、餐饮业管理部门的检查人员、环卫部门垃圾清运和处理的工作人员、快餐店的顾客。每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邀请一位代表参加本小组的交流。

要求:根据身份的不同,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 2、小组交流。

小组内每个学生都参与交流,并接受代表的提问,在此基础上推荐一人参加全班交流,组内其余同学可以补充。

(三)、全班交流

1、采访组:学校周围有3家快餐店,平均每天的客流量达三百多人次,均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一次性塑料碗等,均是不可降解物。一次性筷子一双只有几分钱,比消毒的成本还低;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一个不到一角钱;一次性塑料碗每只只需几分钱。快餐店的负责人告诉我们,用一次性消费品经济实惠,多攒钱,也不用人去清洗。快餐店的垃圾篓里堆满了发泡餐具,有的甚至扔在店外,时间久了,臭气冲天。大家深深感到:快餐店使用一次性消费品虽然给人们带来方便,但是更重要的是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考察组:祝塘每条河道上漂着许多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发泡饭盒等,河水发绿发臭,河中鱼虾灭绝了。河岸旁随处可见的也是一次性垃圾,给环卫工人清扫带来了许多麻烦。大家一致认为: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3、调查组:一位顾客说,现在到快餐店吃饭可方便了,经济实惠,也不用洗碗筷;到商店买东西也不需要带篮子,有的是塑料袋装,可方便。但是他素不知道:一次性塑料泡沫快餐饭盒的自然分解时间大概需要200年。这种快餐盒如抛在农田,可使粮食产量下降20%;要是丢弃在大海里,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一次性塑料袋也会给环境带来污染。由此可见,大家必须禁止使用一次性消费品。

4、查阅组:快餐店:一次性饭盒还在使用

11月3日中午时许,我们小组来到校门外暗访。一家小餐馆的老板正在忙碌着准备快餐盒饭,灶台旁边的桌子上摆着一大堆发泡塑料饭盒。没有一个人对餐馆提供这种餐具表示异议,很多学生接过饭盒,蹲在附近就吃了起来。我们问:“发泡餐具不是不准使用了吗?”老板说:“其实我也不想用这种塑料饭盒,谁不希望环境好?可是纸制饭盒和可降解饭盒成本太高,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一个不到一角钱,纸制饭盒和可降解饭盒一个就要2角多。你想啊,一个盒饭才三、四元,两个盒子就要5角。”

时间一分分过去,吃饭的人也相继离开。用过的发泡塑料饭盒被随意扔在地上,饭店的垃圾篓里堆满了发泡餐具。一位环卫工人告诉我们,公园、街道、居民区随处可见这样的“白色垃圾”,让他们颇感头痛。

除了这些快餐店在使用发泡塑料餐具以外,一些相对高档的宾馆饭店也在用。他们在给客人打包时,用的也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

据环卫专家介绍,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环境污染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并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都存在严重问题。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发泡剂,有的会破坏大气臭氧层,有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当温度达到65摄氏度以上,有害物质就会渗入食品中,对人的肝脏、肾脏、中枢神经等造成损害;使用后随意丢弃,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入土掩埋很难降解,会造成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且回收和处理难度很大。

5、网络组: “白色污染”发出警告

跟许多人一样,我知道一次性产品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但却很难拒绝它那种便捷的诱惑。比如到商店买东西,我会主动跟服务员说少给我塑料袋,我也会将所买的东西尽量放到一个塑料袋中,但我却很难跟一次性塑料袋说“再见”,因为它实在太方便了。

所以,我非常佩服像梁从诫先生那样的环保主义者。据说,梁先生外出吃饭都是自己带筷子,他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在我看来,能这样为一种理念、一种责任感而自觉约束自己的人,真了不起。

为了生活的方便与舒适,人类有了许多了不起的发明,塑料袋便是其中之一,但这一发明也使人类自食其果,“白色污染”就是最大的苦果。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一次性塑料袋,正污染着我们乃至我们子孙的生存环境。我在一本环保书上曾看到这样一幅漫画,一个人从飞机上看着地球惊呼:“地球变成黑白两色了!”这并非危言耸听。

近些年,人们的生活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一次性商品的使用量大幅度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废弃物特别是塑料废弃物的骤然增多。有专家指出,无论哪一类材料的一次性消费品,其废弃物如得不到妥善回收处理,都会对市容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塑料袋“绽放”在树木上,如今已成为我国不少城乡的景观之一。为许多人所不知的是,还有更多的“白色垃圾”埋在地里,并会在那里“坚守”上百年。

防治“白色污染”刻不容缓,这是现实发出的警告。有专家认为,防治“白色污染”,回收再用、再生利用等办法可以采用。但要具体实施,必须制定相关法规,要加强市场和市容管理,要政策鼓励、扶持环保企业的发展,要使公民确立环保意识,约束自身行为。以塑料袋、塑料餐盒为例,若大家都能少用或重复使用并按规定处置,就能达到减量和回收利用的目的。但当不少人还缺少这种自觉时,辅之以经济手段限制使用则是完全必要的。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没有责任感,没有相应付出,没有回收、利用、处置的压力,是“白色污染”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对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措施。

( 四)、总结升华

厂长:听了你们的介绍,我深深感到生产一次性筷子、泡沫塑料饭盒给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应少生产不可降解物一次性用品,多生产可降解物一次性用品。

老板:同学们介绍得真好,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以后我们快餐店应使用可降解物一次性用品。

检查人员:为了我们周围的环境不被污染,我们检查人员应加强检查力度,尽量制止快餐店使用不可降解物一次性用品。

清洁工人: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好极了,我们从今以后清扫的垃圾应运到垃圾处理站,不让一次性用品来影响我们的环境。

顾客:从今以后,我决心少使用或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盘、碗和快餐泡沫饭盒,外出要自带饭盒、杯子和筷子。购物要自备袋(布袋、网兜)和菜篮子,少用塑料袋,生活垃圾不乱抛。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大家一致认为: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决不会对身边的环境污染漠不关心,每一个地球的孩子都回关心地球妈妈的生命,都会自觉地用行动来保护地球。人人决心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盘、碗和快餐泡沫饭盒,外出要自带饭盒、杯子和筷子。购物要自备袋(布袋、网兜)和菜篮子,少用塑料袋,生活垃圾不乱抛。课余时间组成一支环保小队,走上街头,向人们宣传环保,禁止使用一次性消费品。

【我的收获】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积极进行社会调查,他们不仅亲耳听到了,还亲眼看到了,耳濡目染,使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索取,切身感受到了一次性消费品给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甚至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在交流信息中着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组织研究材料和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在这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重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有重点地、使用规范语言进行交流信息、文明交际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辩论等社会交往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尊重主体,搜集信息

以人为本,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所在。活动中,根据信息来源的途径不同,要求分成五个小组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选择组别,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自主选择搜集的主要内

容。这样,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尊重差异,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积极性。

2、综合智能,整理信息

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和多种方法搜集来的信息是零散的、单一的,就必须要求学生学会对材料进行筛选、分析、汇总,要为我所用。学生有的画一画,有的写一写,有的摄影,还有的摄像。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运用语文、美术、自然、科学技术等多种学科知识,综合多种智能来整理信息。

3、发展个性,交流信息

学生个性千差万别,各有所长,也各有特色。他们中有内向的,有外向的;有能说会道的,有挥毫泼墨的,也有操作电脑的„„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交流获得的信息,展示自己的成果,从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张扬自己的个性。

“我们美好的家园”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一、活动背景

人与环境关系十分密切,舒适、整洁、优美的环境有利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关门的现代化,出门是脏乱差”,这是人们以前对农村环境的形象比喻。现在,“家园”工程的实施使江阴城乡大地出现了新气象,我们祝塘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的美化,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生活在现代都市的文明氛围中。家乡的变迁也经常成为孩子们课余交谈的话题。于是,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美化生活”这个课题时,我班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选择了“我们美好的家园”这个子课题。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走进祝塘,了解祝塘的变迁,领略家乡优美的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鼓励为建设家乡、美化家乡出谋献策。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 三、活动形式

小组实践活动,参观访问、调查、讨论、搜集资料等。 四、活动过程 1、实地参观

11月7日下午,是我们集中活动的时间。我带上照相机,领着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世纪公园。虽然时值初冬,但公园内外依然是绿树葱茏,透着无限生机。那平坦的草地、别致的拱桥、清澈的池水、奇特的小屋„„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好美啊!”大家不约而同地赞叹道。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跑向健身器材,这里的健身器材可真多:慢步机、荡秋千、滑滑梯、扭腰机„„有适合各种年龄的人健身的各种器具。公园里游人三五成群,既有天真活泼的孩子,也有悠闲散步,

谈笑风生的成年人。看到这些,孩子们跃跃欲试,忍不住上前玩个痛快。我赶紧提醒他们:注意安全;时间有限;要爱护器材;别忘了我们原来的目的„„于是我们又踏上了寻访的路途。在镇政府门口的绿化带,一串红与绿树互相掩映;祝塘中学、第五人民医院崭新的建筑气宇非凡;景阳花苑环境幽雅,让孩子们流连忘返;瑰宝宾馆,设计典雅美观,绿色的草坪平平展展,弯曲的小路两旁,垂柳婀娜多姿,花坛中不时飘散出阵阵清香;工业园区大楼林立,造型世界,每座大楼都是瓷砖贴面,银白色的铝合金门框,宝石蓝色的玻璃在阳光的照耀下明亮耀眼„„一路走来,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赞叹:我们的家乡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2、寻找过去的足迹

都说祝塘变化很大,到底有什么变化呢?于是我带着孩子们开始分头去寻找有关的资料来了解过去的祝塘,有的去图书馆查阅书籍;有的去网上查;有的去访问老人„„各种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王燕等同学找来了旧报纸上祝塘的照片;陆雨婷把父亲小时候在祝塘拍的相片也带来了;李金山、许泽能则从老人们的口里收获不少„„通过调查,孩子们了解到:祝塘原来是个地域狭小、简陋破旧的小镇。街道狭窄,垃圾遍地,居民大多住阴暗破旧的平房,有的甚至住茅草房,居住条件十分恶劣。据说,一遇到风雨,房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更谈不上环境的亮化、美化了。

3、比较探因

又一次碰头,同学们把拍摄的照片、画的图画、写的文章及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有关资料一一展示出来,比较大小,深深地感受到祝塘环境的巨大变化。他们还想到这其实也是我们的家乡江阴市乃至江苏省的前进的一个缩影。“祝塘的环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又一个问题在孩子们心中产生。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这,有的说那,最终达达协议,还是到群众中去调查吧。再次分头行动,有人去访问镇政府村镇建设办公室的同志,有人去访问镇上的居民,有人去翻阅报纸查资料„„经过多方验证,他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罗菲说,这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家乡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王静说,人们的物质文明提高了,精神文明也要跟着提高;李宁说,他从《江阴日报》上找到了资料,继2000年我市荣获国家环境模范城市后,又将用3年时间建设生态城市。从“清水”、“蓝天”、“宁静”、“安全”、“家园”五大工程入手,统筹把握生产发展与生态良好的关系,把江阴建设成一个天蓝、地绿、水清、山秀,环境优美、生态平衡的最适宜居住城市„„各种各样的答案应有尽有,零点不可低诂了他们呀!

4、发现遗憾

当我们感受家乡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发现了祝塘环境建设中的许多遗憾。于是,大家又分头行动了,找出了新貌中的许多不足之处,并进行了归纳整理。大致有以下几点:

⑴楼房虽然很漂亮,但楼距太小,房子的结构也不太理想,消防通道太小,消防设施没有配齐;

⑵居民素质较差,经常有人从楼上扔下垃圾,卫生善较差;

⑶穿过镇区的河道上漂流垃圾很多,河水又脏又臭,河边的围栏太低很危险;

⑷街道上小摊子太多,既影响交通也不雅观,影响市容; ⑸中街的水泥路面破损严重,坑坑洼洼,影响交通安全„„ 5、提出建议

既然发现了问题,就应该想办法解决,孩子们又碰头了,大家在商量着该怎么办。几天后,孩子们写了一份倡仪书。孩子们建议:

⑴做好环保宣传工作,让大家时刻保持环境卫生,共建美好家园,还可做些标语、宣传牌子提醒居民;

⑵对乱扔垃圾的人及时教育,并给予重罚; ⑶建造一个市场,把街道两边的小摊子清理干净; ⑷投入资金,重新整修中街,把河道的围墙增高; ⑸做好治污工作,改善河道水质;

⑹做好新建住宅区的规划设计工作„„看着孩子们的倡仪书,我和他仍一样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我欣喜地看到他们长大了。

四、成果展示 1、设计调查表

2、交流参加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孩子们的发言真是精彩极了。

他们从各种角度讲了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有许多收获是我们在活动前想都没想到的:李宁说,他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养成了爱动脑筋,爱提高题的习惯;王燕说,她学会了许多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方法,如看书读报,上网,访问等;罗菲说,她懂得了怎样与同学们分工合作,尝到了合作的乐趣;王静从此养成了认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的习惯,做作业也比以前认真多了;许泽能不但自己养成讲卫生,不乱扔垃圾的习惯,看到别人乱扔垃圾还会上前阻拦„„

五、后记

这次活动是我们首次实施生活科技实践活动,参加的人数也不多,但大家的兴致可高了,为了拍摄活动过程,收集资料,孔滢同学把省下的钱用来买照相机;李金山等同学利用星期天时间去清除街道两旁的“牛皮癣‘„„瞧,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多少„„更可贵的

是他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整改建议。他们的建议多好啊!可喜的是,孩子们的愿望将成为现实。随着我市“五大工程”的推进,城乡面貌将会进一上美华侨在城中,城在景中,我们的家乡将伴随着环境生态和谐走向现代化!

蔬菜大家庭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一次,我在食堂值日,发现中年级学生大都不爱吃蔬菜。后来在与家长的闲聊中也得知孩子们确有偏食的不良习惯。这怎么行呢?蔬菜是我们每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种食物,它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能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而且有些蔬菜还有药用价值。我灵机一动,何不带着孩子们来研究一下蔬菜,让他们更多地了解蔬菜,合理科学地食用蔬菜?于是在一节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我问学生:“你最喜欢吃什么蔬菜?最不喜欢吃什么蔬菜?”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蔬菜大家庭”这一主题也由此诞生了。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一)知识方面:通过活动认识各种蔬菜,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食用方法,栽培管理、生长情况等,拓展视野。

(二)情感方面:通过小组合作的集体调查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对自己的调查研究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能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三)能力方面:1、培养调查、搜集、加工、整理和综合信息的能力。 2、培养主动、积极参与活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方式 (一)活动准备阶段 1、分组

大的主题定下来了,接着便开始自愿组成活动小组。一开始,学生们就凭“感情用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男同学只和男同学一组,女同学也只和女同学一组;玩得好的伙伴一组„„这样,分成的组要么就全是男同学,要么就全是女同学,而且有的组人特别多,有的组人又特别少,有的平时比较调皮捣蛋的学生甚至“无人问津”。而对这一现象,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学生们分析,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有优点和缺点,在活动中男女同学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合作;特殊的同学也有参加活动的权利,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在活动中正确地表现自已„„通过我的个别或集体指导、帮助,一个个活动小组终于组成了。在组成小组时,教师尊重了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愿组成小组,教师还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一点指导,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感觉到自身在交往合作中的不足,此时,教育的往往令事半功倍。

2、确定小组选题

分组就绪,学生们以“蔬菜”为线索,根据各组的特长、爱好、性格特点选择各自兴趣的子课题,有的想了解菠菜的营养,有的想知道蔬菜怎样烹饪最有营养、色香味俱全,有的想看看蔬菜是怎样生长的„„6个小队都找到了自已感兴趣的子课题:即蔬菜的营养价值(1个小队)、食

用方法(1个小队)、栽培管理(2个小队)、大蒜生长情况(1个小队)、豆芽生长情况(1个小队)。

3、自已聘请指导老师,在活动中由学生自己根据需要聘请老师(课内的、课外的),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完成了下列表格:

(二)活动实施阶段

1、调查中年级要吃蔬菜情况。附调查表

注:(1)、1—16项为蔬菜项 17—22项非蔬菜项 (2)、根据上面选项,在结论中任何一项打上“√”。 2、各小组制订计划

4、讨论由此活动产生的新课题研究

附:访谈表

调查表

时间:

(三)活动结果与评价

1、汇报交流上汇报课:

(1)、谈话回忆

师:前阶段,围绕蔬菜我们展开了一系列活动,还记得吗?

(回忆9月初对中年级不喜欢吃蔬菜人数的统计,11月份向全校发起的倡议,制书签活动,及9月-11月份具体的调查研究工作)

(2)、汇报交流

师:9月中旬到11月中旬,你们做了很多具体,细致、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能向大家说说吗?

交流:

①介绍蔬菜的营养及获取资料的途径

途径:上网、图书室、书刊杂志

同时展示部分活动照片及资料

师结:分工合作,从网上、图书室、书刊杂志上多渠道收集信息,获取信息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节省了时是,提高了效率。

同学请教有关营养方面的疑问

②露一手,现场展示烹饪蔬菜

品尝蔬菜

师结:蔬菜不仅营养丰富,还味道鲜美,应多吃蔬菜,不应挑菜

③播放到蔬菜种植基地去采访的录像,了解蔬菜的关栽培管理及无土栽培技术,其他组谈谈观后感受。

师结:三人行必有我师,多向别人请教也可学到好多知识

④生交流自己参加蔬菜栽培的感受及学到的本领。

师结:通过亲自下地干农活,体会到了劳动的辛劳,要珍惜劳动成果

⑤生交流观察到的大蒜生长情况,同时展示观察生长图

⑥展示豆芽生长情况

(3)、谈活动感受

师:同学们,你们的劳动换来了累累收获,(展示各组资料)

在活动中你们受到过委屈?遇到过困难吗?还想说些什么吗?

生:谈遇到的困难如不会上网、不知烧菜等,去采访受到的委屈等等。

(4)、畅想未来蔬菜

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蔬菜的颜色能促进食欲,科学家们培育出了不少彩色蔬菜。

日本培育出了橘红色的白菜,可生食

美国培育出了10多种袖珍蔬菜

把枝叶繁茂的月光花嫁接到山芋上,可获得“山芋王”

你们大胆畅想一下,未来的蔬菜是怎么样的?(可以说一说,也可以 画一画 )

(启发学生可结合看的课外书,从成本低,产量高,无污染,营养好,易保存等高科技方面去想)

(5)、全课总结

同学们,想得妙,讲得好,希望今后多观察,多读书,多实践,多创新,把我们的理想变成现实,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2、完成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四、学生的收获,体验与反思

学生通过调查、访问,不仅认识了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食用方法、栽培管理、生长情况等,而且使学生认识了挑食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要多吃蔬菜;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力处理问题:如学生运用电脑课上学到的操作技能运用到上网查找资料;通过访问、询问别人学会了与人交流的技巧,从烹饪活动中学会了烹饪的技巧和一些基本知识;了解到最新的蔬菜栽培技术,畅想未来的蔬菜,开阔了眼界;激起了到创新的思维,学会了基本的种植技能:撒种、移苗、种苗、施肥、浇水„„。在活动中,学生都能分别在不同的方

面充分展现自己。学生反映这种活动方式他们都很喜欢,希望类似的实践活动多开展一些,并且长期坚持下去。

五、教师的体验和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活动形式,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研究性、反思性、交流等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时时处处都是教育而且是活生生的,种种经验在书本中,课堂上难以获得。它超越了一种单一的知识观、强调直接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教师要艺术性的“导”,也要适当的“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往往要巧妙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在活动中,学生是发起者、参与者、受益者,使我们从中得到了锻炼,获得许多宝贵的东西。

六、活动生成的课题

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对“无土栽培技术”意犹未尽,决定对“无土栽培”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它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追求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融合为价值取向;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中最为关注的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为基本内容的非科学性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中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即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课的诸多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在与学生共同参与《走进美丽的校园》综合实践活动后,我真切地感受到:开放乃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灵魂。

一.开放的活动环境——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和思维天地。

活动课程有别于学科课程,其明显的特点就是开放型教学,即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向社会实践,极大地调动学习的自主性,以扩展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和思维天地,进而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拥有自己的创新成果。在教学《走进美丽的校园》一课中,我与学生共同探讨,开发了多方位的活动环境:

1、大自然 常青树小队的目标是调查校园树木的数量、特征、数量等,小队成员踏遍校园的每个角落进行实地的调查。调查结束后,学生们七嘴八舌,津津乐道,很自然地就认识了一些树木,并掌握了树木的生活习性。学生在活动中亲近大自然,感觉自然美,发现生活美,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学生的自我潜能也在大自然中得到了充分地释放,他们体验到了努力后的愉悦和自信,获得了个性的和谐发展。

2、社会中 小卫士队队员为了了解树木的过冬防护方法,他们利用节假日去请教林木场的叔

叔,并亲自实践为小树苗穿上“棉衣”。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

验,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了实践能力,发展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了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图书室 图书室是学生获得知识,查找资料的最大宝库之一。让学生走进图书室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项重大任务。环保小队为了调查绿色植物对环保的好处,他们走进图书室,自由查阅资料,并把所需资料进行摘录或复印。活动汇报时,他们搜集来的资料、图片呈现于大家面前。这次活动以后,学生基本上已经形成了" 有问题上图书室找" 的意识。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等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网络世界 网络是万事通,INTERNET 网络的发展,使得学校教育可以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教育部长陈至立也指出:" 发展网络教育,使之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学校电脑设施齐备,学生已有电脑初步知识,学生上网查询资料是一个快捷的方法。因此,百花小队遇到不熟悉的花,用“百度”一搜索,便知道了花的生活习性;绿叶小队也轻而易举地找到了全国绿化人均占有量。网络让孩子们更快,更有选择地接受到更多、更新的信息。

二.开放的活动方式——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培养最佳途径。

活动课程的关键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小学生正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比较活跃的一个时期,他们富于幻想,敢于探索,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求异思维能力。活动方式的开放性表现在教学中师生角色可以互换,活动方式可以多变,也可以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如学生自行设计活动,自己进行实践操作等等。因此,教学中使用" 资源包" 时,或使用另外补充内容进行教学时,都将使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1.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然而,观察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综合活动课上学生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了观察能力。就像常青树小队队员,他们仔细观察校园植物的品种及生态。同样的植物,它的叶子、果实的形态,即使一片叶子,也要细心观察它的叶形、叶缘等。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层次的缘故,学生或许并不能掌握多少高深的科学知识,只要他们学会怎样去观察就足够了。点金的方法掌握以后,再多的金子也可以得到。

2.动手操作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绿化小队要测量校园绿化面积,他们每到课后就拿着皮尺东量西测,并向数学老师请教还没学过的面积计算公式。队员们热情高涨,每学会一种新的计算公式,或每测得一处面积,他们就会兴奋地跑来告诉我。这时的学生不是讲台下被动的看客,而是活动的主人。

3. 质疑思考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情境,而且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也有效地调节了大脑的功能,充分挖掘了大脑潜力。小卫士队经过查找资料发现烟熏的方法可以帮助树木过冬,他们产生了疑问,怎样才能既让树苗防冻又不烧到树苗呢?学生自

己一方面查资料,一方面操作,寻求答案,手脑并用锻炼了自己。最可贵的是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观察分析,获得了直接经验,初步培养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探索能力

要创新,就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善于探索。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是十分宝贵的。在《走进美丽的校园》综合实践活动,我正确引导,使他们敢于钻研,敢于尝试、实践,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大胆尝试,不管他们的想法正确与否,不随意地加以批评,更不为他们代言,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尝试,让他们在不断探索中得到知识。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活泼、创造性思维十分活跃,探索精神在活动中得到了培养。

5.创造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它的特点是能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分析问题,从而产生许多联想,它能全面地考虑问题,既考虑问题的本身,也考虑与问题有关的其他条件。它能在众多的假设中做出选择,萌发出很多新的想法,使之成为自己的" 独创" 。在《走进美丽的校园》综合实践活动中,百花小队自发买了对室内空气有好处的花放进教室,用他们的话说是“美化生活”;常青树小队为校园树木设计了许多形状各不相同的标签,为的是让更多的同学认识树木,保护树木;绿叶小队队员合力设计“足下留青”宣传牌„„全班同学的发散性思维相当活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火花" 时时迸发。

实践证明,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优良品质的形成,需要开放性的综合实践课。我们需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按照他们自然的天性和原有的发展水平实施教育,儿童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而综合活动课的开放性也真正体现了儿童的自然天性。如果能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过程中学习、实践、体验,就能使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也才能把儿童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一、课题的产生

当前,由于社会环境及生活条件的制约,大多数孩子的活动天地相对狭小、拥挤,与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之间缺乏全面真实的交流。因此,根据学生实际,我决定在班内开展《我和春天握握手》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 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实践,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学生的情操。

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听、说、唱、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拓宽学习空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活动形式

小组实践活动,以观察、讨论、交流为主。

四、活动准备

1. 举行一次班级春游活动,活动前做好活动地点的实地勘察。

2. 老师事先了解一些摄影技巧和制作标本的方法。

3. 照相机、画笔、磁带、扁平镊子、昆虫针等。

4. 准备几块展览板。

五、活动过程

(一)提出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要基于儿童兴趣。春天是一个孩子们熟悉且喜爱的季节,孩子们向往与春天亲密接触。我设置了一段激情的导语:“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最美的是春天。春天冰雪融化、万物复苏,一切都显得那么生机勃勃。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春天,去寻觅春天的足迹,好不好?”学生一听都兴趣盎然。

观察是孩子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观察到的景象、自己想象到的情景,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出发前,我及时向学生讲述活动的意义,指导学生怎样进行观察。我将学生带到景色秀丽的乡村田野边,让学生通过手摸、眼看、鼻嗅、嘴说等多种感官寻找春天的痕迹。我适时指导观察方法。如观察植物,我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闻一闻,接着我就问:“春天来了,小树小草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孩子们用他们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不少春色。有的说:“枝条抽出新芽。”有的说:“小草探出了小脑袋,换上了一件绿衣裳。”有的说:“看!那儿开出了几朵小花。”„„

(二)开展研究活动

陶行知“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这一经典论述,至今仍熠熠闪光,具有现实针对性。活动主题确定以后,学生便自由组成研究小组,并给自己的小组取名字,设计口号。例如,“昆虫研究小组”,口号是“我们就是达尔文”;“摄影小组”,口号是“我们要记录下春天最美丽的脸”;“绘画组”,口号是“用我们手中的笔描绘出眼中的春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拍几张春天的照片,画几幅春天的山水画,唱几首春天的歌曲或在大自然中采几朵野花,捉几只昆虫,尽情享受春天的美景。

我参与到各个小组中适时指导学生,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如参加摄影小组,我教给学生一些摄影技巧:取景构图时要注意突出主体、视觉平衡、虚实相映;光线可采取顺光、侧光、逆光等。参加昆虫研究小组,我让学生及时做好观察记录,我教会学生一些识别昆虫及制作标本的方法:制作昆虫标本先要选择工具,如扁平镊子、注射针筒、昆虫针等;制作过程是软化、插针、展翅、调整触角和腹部角度位置、建立资料档、收藏等。

例: 资料档

我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自始至终参与到整个研究活动中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保证了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其中,获得真切的活动性学习的感受,体验活动性学习的快乐,激活求知欲、想像力、创新意识;努力展示学生的个性、锻炼实践能力,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可谓“收获尽在过程中”。

(三)展示研究成果

学生在教室分组汇报交流前几天在乡村田野边感受到的春天的美景,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汇报展示,赞美春天。

书法绘画组的同学向大家展示了飘逸秀美的书法作品,介绍了栩栩如生的图画,介绍完后贴在展览板上。歌舞组的同学上台表演了歌伴舞《春天在哪里》、独唱《小燕子》、小合唱《春姑娘》等,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令人陶醉。朗诵组的同学也急于想抒发心中的感受,声情并茂地朗诵起朱自清的《春》。小摄影家们把他们摄下的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展示给大家欣赏。昆虫研究小组精心制作出的昆虫标本令大家啧啧称赞。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春天,赞美了春天,把课堂变成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学生间、师生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了思维碰撞,学生的积累有了喷薄而发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活动结束后,我引导学生将活动内容分组整理在展览板上,在每幅作品的下面配以简短的背景说明,然后在校内进行作品展。

(四) 进行活动总结

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学生走进充满无穷奥秘的春天,与春天握手,在活动中学到了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懂得了要怎样用探究性的眼光、思维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提高了自身手脑结合的能力、实验研究的能力等多方面综合性的实践能力。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探索精神真令我惊讶与欣喜,我为他们的行动喝彩。

(五) 引导扩展延伸

春天的美丽与神奇在不知不觉中已感染了大伙儿,人人都产生“大自然如此美丽,我要保护它”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于是全班同学一起制定了对春天,对大自然的保护措施:

1. 不能因为花美就乱摘花。

2. 不能拔树枝玩。

3. 不能随意踩踏草坪。

4. 制止一切随地吐痰,随地乱扔纸屑,随地乱倒垃圾等破坏自然环境卫生的行为。

5. 为树木花儿做培土、灌溉、施肥等工作。

6. 利用课余时间,每个小组同学为大地种一棵树,添一份绿。

7. 生活中,向周围的人宣传自然的美,让所有的人都来保护春天,保护大自然。

实践活动是一个由学生与研究对象,实践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的学习体验过程。学生在实践的感染下,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活动后,孩子们都很忙,他们忙着在为保护春

天、在为培植春天出力,为春天添姿。学校里有他们为大地添绿的影子,孩子们家附近的花草长得更生机勃勃了,还有不少学生用零用钱买了一些花在家中培植着„„

可以说,在当今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的开发真正充分扩展了课程资源,它让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下岗,带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走进体现课内外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中,对孩子的一生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生活科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是《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科学理念。它为我们指明了开展生活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方法。即在开展生活科技综合实践活动 时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一、巧妙提问。

基的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一个能够提出问题的人比一个能够回答问题的人更聪明。”有问题,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探究;有探究,才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进步。学生探究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这就决定了《生活科技》这门学科的教学,必须从问题入手,这也是科学教学的一大特色。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让学生思考;也可以是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对某些现象产生的疑问。

例如,在进行《奇妙的火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火”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点燃一支蜡烛放在桌上,观察火焰的方向,火焰为什么只往上窜呢?是谁给火焰向上的力量呢?„„这些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探究科学的真谛增加了兴趣。

二、大胆假设。

假设就是大胆的判断。我们知道,无数的发明都是来源于科学家大胆的假设。在《生活科技》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围绕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说出自己的估计。假设的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经验,在观测前对事物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在这过程中,教师不要粗暴地干预学生的假设,应当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才会在实验的过程中,有一种更加求实的精神,并渴望通过实验寻求答案。

例如,在进行《多彩的树叶》的教学时,当老师提出问题:树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颜色,为什么树叶会变色呢?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说出自己的假设。诸如“树叶里有各种颜料”、“是太阳公公让树叶变色的”、“因为天气冷了,所以叶子冻红了”、“是因为树叶本身有变色的本领”„„虽然孩子们的答案由于年龄的限制,可能与科学的答案不一致,甚至可能是幼稚可笑的,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是高涨的,因此教师不要马上下结论,提示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最终的答案。

三、 亲手验证。

验证就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观察比较,以此来检查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的过程。验证是学生获得真知,解决问题的关键。验证更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亲

自去寻找答案的过程,它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比较能力。

1、重视观察,发现现象。

观察能力是人在亲身实验的条件下考察客观事物的能力,是人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是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途径。表现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能比较细致地观察到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实验的每一次变化现象等等。教师只要持之以恒,就可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动手操作,探求真知。

“实践出真知”,这句名言说明了亲自动手实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就是动手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表现为:在实验的过程中,能按顺序进行实验;操作规范,每一个实验的动作准确无误;并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要获得最直接、最感性的资料。这样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动手实验得出结果,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很有帮助。

3、学会比较,辨别异同。

比较就是将两样或两样以上的物体,通过从诸多的方面进行对比,得出异同的过程。比较是分类、抽象、概括和归纳的基础。比较能力是在头脑中确定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能力。比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认识事物、掌握规律、掌握科学起着巨大的作用。

验证的过程是整个科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本着训练学生各种能力的原则,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亲自操作,细致观察,细心比较,教师可以从旁点拨,加以引导,但切莫将自己的答案强加给学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 得出结论。

“科学课既强调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还重视在实验的过程中搜集和积累数据,强调对事物的认识不仅要在质上认识,更要从量的分析中得出结论。由于定量分析会使学生的头脑更加精确化,更加科学化,只有用一定的数据来描述事物时,才算是达到了对事物内在性质的真正的了解。”因此,上好生活科技课,必须教会学生在重视数据的搜集和积累,学会做好实验的结论。

结论就是通过动手实验的验证后,得出的最终结果。它是印证学生假设的根本依据。因而,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将实验的结果写在记录卡上,以此来培养学生勤写结论的习惯。

例如,在进行《苋菜叶“变脸”》的实验后,孩子们记录下了这样的现象:苋菜叶放在水中加热,红色部分会溶解到水中;放在酒精中加热,绿色部分会溶解到水中。通过比较和查阅相关资料,得出“叶绿素溶于酒精,水花青素溶于水。”乃是苋菜叶变脸的秘密所在。从数据中得出这一规律,必然让原先是这种假设的学生兴奋不已,也可以使假设错误的学生得到刺激,促使他们更加留心观察日常生活的每一细节,更加细致更加认真地对新的问题进行假设。这种结论的得出,也使学生体会到搜集数据和积累数据的重要性。

“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探究方式,为生活科技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比较能力、归纳能力有较为显著的功效。只要我们多下功夫,

多为学生创造舞台,我们的《生活科技综合实践活动》一定会成为许许多多“爱迪生”、“牛顿”成长的摇篮。

在希望的田野上

——学做小农民

一、课题的产生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创新型的农民,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大部分学生是农民子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们虽然对农业知识感兴趣,但了解甚少,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思想,我们高奏“科技兴农”的主旋律,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在周边农田开辟一块综合实验基地,体验当农民的滋味。因此,我们在年级内开展“在希望的田野上——学做小农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实践、走访农民、查阅资料、观察农业基地、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了解农作物的培植情况及农具的发展变化。

2、在活动中体验劳动的滋味,了解农作物的科学种植知识和生长情况。

3、树立学生“科技兴农”的思想意识,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和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以及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技能力。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活动形式:

走访农民、实地观察、动手实践、上网查阅、翻阅图书、讨论交流、写观察日记等形式。

四、活动过程

(一)确定活动内容

1. 学生调查家中有哪些物品,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物品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去掉不太重要的,最后发现剩下的三件物品:粮食、蔬菜与服装,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物品都来自于农产品。学生认识到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激起他们要去了解农业的兴趣。

2. 学生交流对农业的哪些方面感兴趣,主要归纳以下四个方面:(1)农作物的育种;(2)农作物的移栽;(3)农作物的生长;(4)农业方面需要的工具。

(综合实践活动应该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确立研究内容,从活动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到做主人的滋味。)

(二)组成研究小组

1. 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组成研究小组,讨论交流给小组取名,分别是:育苗组、移苗组、生长组和农具组。有许多学生对农作物的培育特别感兴趣,育苗组、移苗组、生长组的人数相对农具组的人数较多。

2. 各组推选正副组长。

3. 由正副组长组织讨论,本组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活动,讨论结果是:

4. (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根据兴趣自己选择研究内容,并给自己小组取个好听的名字,让学生觉得研究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给他们的研究活动添加了一份调味料。当然,教师的主导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生活动前作正确的引导,使他们的活动更具有操作性。)

(三)进行实践研究

1.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分头行动,并作好活动记录,组织交流。

(1)育苗组

学生分头行动,一部分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上网查询;另一部分学生走进图书室,翻阅查找各种有关育苗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走访校外辅导员王伯伯,进一步了解育苗的实践操作知识,并动手进行瓜果的育苗。一开始,有个别学生种子撒得不均匀,经过多次尝试,能较好地完成撒种工作。在育苗阶段,有部分学生看到种子长势缓慢,比较心急,浇水过量,把有些种苗淹死了,这些同学急得哭了,但他们没有灰心,再次向王伯伯讨教经验,重新进行育苗,在大家的一番努力下,瓜苗基本上长势较好。

(2)移苗组

学生去实验基地,在王伯伯的指导下,进行移苗实践。王伯伯耐心地教,学生们认真地学,在掌握要领后,进行移苗。有一位同学比较胆小,提住苗不敢拔,生怕把它拔断了;而一位男同学恰恰相反,拔苗时用力过猛,拔断了好几株苗,大多数同学拔苗比较成功,在栽苗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动作不协调,不是把坑挖深了,就是把苗折断了,成功的概率不高。

(3)生长组

生长组的学生积极性最高,还没开始活动,有的学生就急着向长辈讨教经验,有的学生忙着查找资料。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后,就动手干起了农活,有的锄头也拿不稳,但是他们自发地组织了锄草比赛;有的施肥,尽管动作不娴熟,但是仍在努力尝试;有的浇水,尽管水壶很重,但是干得很起劲。

(4)农具组

学生分头行动,上网查找的主要收集有关农具的图片资料;去文化站、图书室的学生主要收集农具发展史的资料;实地去观察的同学了解农具的作用。

2. 实践后,各小组作好活动记录,还写了许多观察日记。例:

学生分组活动记录(一)

学生分组活动记录(二)

观察日记一则

(要给学生提供实践基地,联系好经验丰富的农民作为校外辅导员。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去活动,感悟科技在农业中的重要性,体验当农民的滋味,这种体验在书本中、课堂上是难以获得的。这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展示研究成果

1. 教师组织学生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以及活动记录、观察日记整理后装入档案袋。

2.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1)展示各种资料,学生互相学习。

(2)交流心得体会。学生们都从劳动中,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明白了农作物栽培中蕴含着丰富的科技知识。

有的说:“我本以为挖坑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没想到刚挖了几个坑,种了几棵瓜苗,手上竟磨出了一个血泡„„”

有的说:“我是生长组的,我主要负责撒化肥,,刚开始,我握紧拳头撒,可怎能么也撒不出;拳头一松,又会掉落在一个地方,几次下来,我才掌握撒化肥的动作要领。”

有的说:“我也是负责撒化肥的,大家一定以为化肥撒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化肥要撒均匀,太多会把瓜苗烧死的。”

有的说:“最令我兴奋的是,通过我们的劳动,莴笋长得可大了!我们还拔了几根莴笋回来烧着吃呢,味道真美呀!”

„„

(活动结束,要让学生总结反思,为他们提供展示资料,交流心得体会,这是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交流本身也是一种学习)

(五)拓展研究思路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探究欲望高涨,教师顺势利导,让学生说说还想研究农作物的哪些方面,可继续深入研究。

(在学生的探索欲望高涨时,要趁热打铁,引导他们提出新的课题,让学生知道,科学研究要不断深入,不能停留在原地。)

[总结与反思]

在研究中,大部分学生虽然兴趣浓厚,干起农活来劲头很大,部分学生还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但是,他们动作要领掌握得很慢,对一些农业科技知识掌握得比较少,这也许与他们的生活有关系,他们过着皇帝、公主般的生活,有些农民的子女,连一些常见的蔬菜都不认识,更别说去种植了。这次活动虽然很成功,但光靠这几次体验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还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自家的农田,。多进行一些实地的研究,扎扎实实提高各方面能力。

此外,我还发现,让学生把活动记录和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学生总结反思的过程,这样以利于他们以后更好地进行研究。

垃 圾

(适用于五年级)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处理垃圾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让学生调查自己家里每天会产生多少垃圾,填写调查表。

2、调查社会上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资料。

3、准备一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媒体录像《游在张家界》

看完后,让学谈谈感受。

2、接着出示一组我们生活中拍到的照片(有垃圾)

看完后,再让学生谈谈感受。

3、对比两种不同的环境,谈话导入课题。

板书:垃圾

二、汇报调查结果

1、分小组汇总每个家庭的垃圾情况,并交流讨论。

收集的有关资料

2、教师汇总

①现场操作计算机,在Excl 中完成表格

五⑶班生活垃圾汇总表

板书公式:人均垃圾量×人数=每天产生的垃圾重量

③江阴人口为1150000人,请学生自己计算,全成吨。

千克

3、思想教育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一个小小的江阴一天竞产生这么多垃圾。

板书:减少

三、垃圾的分类

1、导语:垃圾是可以减少的,但不可能没有。那么我们怎样来处理这些垃圾,是不是全部扔掉(学生:不)为什么(因为有的垃圾可利用)。对,所以在处理前首先要对垃圾进行分类。

板书:分类

2、根据调查的情况,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垃圾的分类

3 ⑴有用的垃圾,可以利用或回收用。(无机垃圾)

⑵没有用的,不能再生产的(有机垃圾)

⑶有害的,有毒的(有害垃圾)

四、垃圾的处理

1、介绍现有垃圾处理的方法

出示现有垃圾处理的方法

方法一:焚烧

方法二:填埋

方法三:分类回收利用

2、学生自行设计垃圾处理方案

⑴每个学生写一个方案

⑵小组交流、讨论方案、推出最佳方案

⑶班级交流最佳方案

垃圾处理方案

同学们,今天通过这次活动,了解垃圾给我们造成的危害,知道了垃圾的种类,而且还自己设计了垃圾处理方案。

六、课外延伸

出示“课外实践活动”

开展“人人争当环保宣传员”活动。课后在校内或校外向同学或自己的家人、亲威宣传垃圾的危害和处理办法,让全社会都来重视环保,还我们“一泓洁净的清水,一方干净的土地”。

板书设计

垃 圾

人均垃圾重量×人数=每天产生的垃圾重量

×吨

减少 分类 处理


相关内容

  • 研究性学习过程记录表
  • 表1 课题研究/项目设计方案 表2 活动情况记录表 活动日期: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 日,活动地点:_____________,第____次活动 活动时间:_____时____分至____时____分,记录人签名:________, ___年___月___日 表3 访谈信息记录 ...

  •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
  • 一.总体情况 1.各校都能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关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为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保障.个别学校还向学生家长宣传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对学生成长的好处,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2.多数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或研究小组,初 ...

  • 综合实践活动纲要
  •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征求意见稿) I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 II 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III 3-6年级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 IV 3-6年级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施指南 V 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指南 I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 ...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工作汇报
  • 我校位于抚宁县茶棚乡,共有学生316人,均是农民子弟,属于典型的农村小学.我校自xx年开始,全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由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开发与实施的多级管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极大的适应了学校,适应了学生,成为最能体现学校特色和学校办学思想的课程. 五年多的探索中,我们坚持:制度规范,学校重视 ...

  •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3-6年级)]
  •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3-6年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点击数:1149 更新时间:2010-9-26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 ...

  • 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
  •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纲 要 (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规范.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改变学校过于偏重学科课程的倾向,推进我省基础教育课程的现代化发展,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等 ...

  • 农村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
  • 边远山区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 ----现状.价值.问题与对策 澌波小学:刘森 电话:[1**********] 摘要:2001年秋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38个试验区启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国家必修课程的形态向我们走来.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综合实 ...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纲要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纲要 一.基本理念 1.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它既包括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指定性学习领域,也包括了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团队活动.学校传 ...

  • 红林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 学校开展综合性活动(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及成效 我校是一所镇级完全中心小学,有14个教学班,从三年级开始开设综合实践课程.自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来,我校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认真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自 ...

  • 综合实践活动心得
  • 年4月2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委托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验"开题报告会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北小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名与会代表.专家领导出席了会议.我与小教部王冬老师有幸参加了会议. 报告会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果展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场观摩.实验区经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