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荷质比测量

实验6. 电子荷质比测量

带电粒子的电量与质量的比值--荷质比(又称:比荷),是带电微观粒子的基本参量之一。荷质比的测定在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是研究物质结构的基础。1897年,J.J.汤姆逊正是在对“阴极射线”粒子荷质比的测定中,首先发现电子的。测定荷质比的方法很多,汤姆逊所用的是磁偏转法,而本实验采用磁聚焦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示波管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 理解示波管中电子束电聚焦的基本原理。

3. 掌握利用作图法求电磁偏转灵敏度的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示波管的基本结构

示波管又叫阴极射线管,以8SJ31J为例,它的构造如图6.1所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前端为荧光屏,中间为偏转系统,后端为电子枪。

图6.1 示波管结构示意图

(1)电子枪

电子枪的作用是发射电子,并把它们加速到一定速度聚成一细束。电子枪由灯丝、阴极K、控制栅极G、第一阳极Al、第二阳极A2等同轴金属圆筒和膜片组成。灯丝通电后加热阴极K,使阴极K发射电子。控制栅极G的电位比阴极低,对阴极发出的电子起排斥作用,只有初速度较大的电子才能穿过栅极的小孔并射向荧光屏,而初速度较小的电子则被电场排斥回阴极。通过调节栅极电位可以控制射向荧光屏的电子流密度,从而改变荧光屏上的光斑亮度。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高很多,对电子起加速作用,使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射向荧光屏,从而激发荧光屏上的荧光物质发光。第一阳极Al称为聚焦阳极;第二阳极A2称为加速阳极,增加加速电极的电压,电子可获得更大的轰击动能,荧光屏的亮度可以提高,但加速电压一经确定,就不宜随时改变它来调节亮度。

(2)偏转系统

偏转系统由两对互相垂直的偏转板(平板电容器)构成,其中一对是上下放置的Y轴偏转板(或称垂直偏转板),另一对是左右放置的x轴偏转板(或称水平偏转板)。若在偏转板的极板间加上电压,则板间电场会使电子束偏转,使相应荧光屏上光点的位置发生偏移,偏移量的大小与所加电压成正比。其中,X轴偏转板使电子束在水平方向(X轴)上偏移,Y轴偏转板使电子束在垂直方向(Y轴)上偏移。

(3)荧光屏

荧光屏是用来显示电子束打在示波管端面的位置。屏上涂有荧光物质,在高速电子轰击下发出荧光。当电子射线停止作用后,荧光物质将持续一段时间后才停止发光,这段时间称为余辉时间。不同材料的荧光粉发出的颜色不同,余辉时间也不同。如果电子束长时间轰击荧光屏上固定一点,则这一点会被烧坏而形成暗斑,所以当电子束光斑需要长时间停留在屏上不动时,应将光点亮度减弱。示波管内部表面涂有石墨导电层,叫屏蔽电极,它与第二阳极连在一起,可避免荧光屏附近电荷积累。

2、研究电子束在纵向磁场作用的螺旋运动,测量电子荷质比。

在本实验中,我们把示波管套在一只螺线管通电线圈中,该螺线管长为L,直径为D,绕制匝数为N,通电电流为I,其轴线的中心部分的磁感应强度为

Bk0NI (6.1) L

式中k为修正系数,对长直螺旋管K=1,对有限长螺旋管kL

LD22

由于螺线管的长度较长,示波管在螺线管的中部,故在示波管中的磁场近似可当作沿轴线方向的均匀磁场。 我们知道,在均匀磁场中以速度运动的电子,受到洛仑兹力的作用:

FeVB (6.2)

当V与B平行时,力F等于零,电子的运动不受影响。当V与B垂直时,力F垂直于V和B,电

子在垂直于B的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如图6.2 a)所示。而在一般情况下,电子运动的速度V与B

成某一角度,则速度V可分解成与B平行的轴向速度V//(V//=Vcosθ)和与B垂直的横向速度

(a)

V┻(V┻=Vsinθ)。 图6.2 电子束在磁场中作螺旋运动的情况

其中电子束运动的轴向速度V//为: (b)

V//2eU2 (6.3) m

式中U2是第二阳极对阴极的加速电压。V//的分量使电子沿着B的方向作匀速运动,而电子束运动

的横向速度V┻的分量则使电子作圆周运动。如图6.1a)所示。这两种分量的共同效果使电子在磁场中围绕B的方向作螺旋运动。见图6.1 b)所示。从电磁学课中,我们知道电子在磁场中绕一圈的时间(周期)T为: 

T2m

eB (6.4)

B(4)式表明电子绕方向旋转的周期T与速度无关,即在均匀磁场中不同速度电子绕圈一周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虽然不同速度的电子绕圈的半径不同,但原来从一点出发的、具有不同速度的电

子,绕了一圈以后仍然会聚于一点。如图2所示,这就是磁聚焦的原理。

在图6.2的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中,一束电子从P1点出发,各自沿不同的轨迹一边沿螺线管的轴线方向前进,一边绕此轴线旋转,经过了一个周期T后又会聚于P2点。

设电子束沿螺线管轴线方向的速度为V//,则P1、P2两点间的距离(即螺距h)应为:

图6.2 磁聚焦的原理

hV//TV//2m

eBV2m

eB (6.5)

若我们适当地选择磁场B,即改变螺距h,使电子束聚焦的P2点恰好落在示波管的萤光屏上,则我们就可在屏幕上观察到一个很细的亮点,电子束从阳极的进入点到屏幕的距离

lh2m

eBV//2m

eB2eU2 (6.6) m

再根据(6.1)式算出螺线管线圈的磁场,代入(6.6)式,解得:

82U2e2222(L2D2) (6.7) ml0NI

上式中的l、L、D及N均事先给出,U2及I均可测量,于是可算得电子的荷质比,如继续增大B,使电子流旋转周期相继减小为上述的1/2、1/3„„则相应地电子在磁场作用下旋转2周、3周„„后聚焦于S屏上,这称为二次聚焦、三次聚焦等等。

在保持U2不变时,设光斑第一次聚焦的励磁电流为I1,则根据(6.1)式和(6.5)式,第二次聚焦时,磁感应强度B增加一倍,电子在管内绕Z轴转两周,所需的励磁电流I2=2I1,同理,第三次聚焦的励磁电流为I3=3I1,所以电子束磁聚焦时一个的螺距所对应的平均励磁电流为

I0I1I2I3 (6.8) 123

将(6.8)式求得的I0代替(6.7)式中的I,可得:

82U2e2222(L2D2) (6.9) ml0NI0

改变加速电压U2的值,重新测量,实验时要求U2分别取三个不同值,对每个U2值实现三次聚焦,

11测出e/m,求出平均值,并与公认值e/m=1.75881962×10C/kg比较,求出百分误差。

仪器相关参数:

D—螺线管线圈平均直径,D =0.090m;

L—螺线管线圈长度,L =0.230m;

N—螺线管线圈匝数,N =1300T;

l—电子束从栅极G交叉点至荧光屏的距离,即电子束在均匀磁场中聚焦的螺(焦)距,l=0.192m; I0 —为光斑进行三次聚焦时对应的励磁电流的平均值;

本实验建议电压调节范围为1000V~1300V(也可选其它电压值)。

三.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打开仪器,接上示波管。

接通仪器右上角电源插头,分别打开电子束电源开关和稳压电源开关。

调节亮度旋钮(即调节栅压相对于阴极的负电压),聚焦钮(即调节第一阳极电压,可改变电子透镜的焦距,达到聚焦的目的)和加速电压旋钮,观察各旋钮的作用。(实验中必须注意,亮点的亮度切勿过亮,以免烧坏荧光屏。并观察栅极相对于阴极的负电压对亮度的影响,并说明原因)。

2.测荷质比

(1)将电流的输出端与螺线管两端连接接起来(此电流即为提供螺线管的励磁电流)。

(2)调节加速电压旋钮,以改变加速电压约为1000V(也可为建议的其它值),聚焦电压旋钮逆时针旋到底,栅压旋钮旋到适中位置(光点不要太亮)。(此时电子束交叉点发散的电子在荧光屏上形成光斑是散焦的)。

(3)调节励磁电流I,观察第一次聚焦现象,继续加大励磁电流I以加大螺线管磁场B,这时将观察到第二次聚焦,第三次聚焦等,分别记录三次聚焦的电流值,并代入(6.8)式和(6.9)式计算出荷质比e/m。

(4)改变第二阳极加速电压U2,再次分别记录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聚焦的励磁电流值,并计算荷质比e/m。

(5)将螺线管磁场的方向反向(即改变励磁电流的方向),重复步骤(3)、(4)的内容,共测量四次,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6.1-表6.4中。

(6)最后计算各次测量荷质比的总平均值,与公认值比较。

四.实验数据记录

0 = A e/m = C/Kg

五.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

各次测量荷质比的总平均值:

(e/m)平均(e/m)1(e/m)2(e/m)3(e/m)4 C/Kg 4

(e/m)平均(e/m)公认

(e/m)公认100% 相对测量误差:Er

六.注意事项

(1) 本仪器使用时,周围应无其他强磁场及铁磁物质,仪器应南北方向放置以减小地磁场对测试 精度的影响;

(2)螺线管不要长时间通以大电流,以免线圈过热。仪器示波管装好后不要经常拿下;

(3)改变加速电压后,亮点的亮度会改变,应重新调节亮度,勿使亮点过亮,一则容易损坏荧光屏,同时亮点过亮,聚焦好坏也不易判断,调节亮度后,加速电压值也可能有了变化,再调到规定的电压值即可。

实验6. 电子荷质比测量

带电粒子的电量与质量的比值--荷质比(又称:比荷),是带电微观粒子的基本参量之一。荷质比的测定在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是研究物质结构的基础。1897年,J.J.汤姆逊正是在对“阴极射线”粒子荷质比的测定中,首先发现电子的。测定荷质比的方法很多,汤姆逊所用的是磁偏转法,而本实验采用磁聚焦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示波管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 理解示波管中电子束电聚焦的基本原理。

3. 掌握利用作图法求电磁偏转灵敏度的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示波管的基本结构

示波管又叫阴极射线管,以8SJ31J为例,它的构造如图6.1所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前端为荧光屏,中间为偏转系统,后端为电子枪。

图6.1 示波管结构示意图

(1)电子枪

电子枪的作用是发射电子,并把它们加速到一定速度聚成一细束。电子枪由灯丝、阴极K、控制栅极G、第一阳极Al、第二阳极A2等同轴金属圆筒和膜片组成。灯丝通电后加热阴极K,使阴极K发射电子。控制栅极G的电位比阴极低,对阴极发出的电子起排斥作用,只有初速度较大的电子才能穿过栅极的小孔并射向荧光屏,而初速度较小的电子则被电场排斥回阴极。通过调节栅极电位可以控制射向荧光屏的电子流密度,从而改变荧光屏上的光斑亮度。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高很多,对电子起加速作用,使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射向荧光屏,从而激发荧光屏上的荧光物质发光。第一阳极Al称为聚焦阳极;第二阳极A2称为加速阳极,增加加速电极的电压,电子可获得更大的轰击动能,荧光屏的亮度可以提高,但加速电压一经确定,就不宜随时改变它来调节亮度。

(2)偏转系统

偏转系统由两对互相垂直的偏转板(平板电容器)构成,其中一对是上下放置的Y轴偏转板(或称垂直偏转板),另一对是左右放置的x轴偏转板(或称水平偏转板)。若在偏转板的极板间加上电压,则板间电场会使电子束偏转,使相应荧光屏上光点的位置发生偏移,偏移量的大小与所加电压成正比。其中,X轴偏转板使电子束在水平方向(X轴)上偏移,Y轴偏转板使电子束在垂直方向(Y轴)上偏移。

(3)荧光屏

荧光屏是用来显示电子束打在示波管端面的位置。屏上涂有荧光物质,在高速电子轰击下发出荧光。当电子射线停止作用后,荧光物质将持续一段时间后才停止发光,这段时间称为余辉时间。不同材料的荧光粉发出的颜色不同,余辉时间也不同。如果电子束长时间轰击荧光屏上固定一点,则这一点会被烧坏而形成暗斑,所以当电子束光斑需要长时间停留在屏上不动时,应将光点亮度减弱。示波管内部表面涂有石墨导电层,叫屏蔽电极,它与第二阳极连在一起,可避免荧光屏附近电荷积累。

2、研究电子束在纵向磁场作用的螺旋运动,测量电子荷质比。

在本实验中,我们把示波管套在一只螺线管通电线圈中,该螺线管长为L,直径为D,绕制匝数为N,通电电流为I,其轴线的中心部分的磁感应强度为

Bk0NI (6.1) L

式中k为修正系数,对长直螺旋管K=1,对有限长螺旋管kL

LD22

由于螺线管的长度较长,示波管在螺线管的中部,故在示波管中的磁场近似可当作沿轴线方向的均匀磁场。 我们知道,在均匀磁场中以速度运动的电子,受到洛仑兹力的作用:

FeVB (6.2)

当V与B平行时,力F等于零,电子的运动不受影响。当V与B垂直时,力F垂直于V和B,电

子在垂直于B的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如图6.2 a)所示。而在一般情况下,电子运动的速度V与B

成某一角度,则速度V可分解成与B平行的轴向速度V//(V//=Vcosθ)和与B垂直的横向速度

(a)

V┻(V┻=Vsinθ)。 图6.2 电子束在磁场中作螺旋运动的情况

其中电子束运动的轴向速度V//为: (b)

V//2eU2 (6.3) m

式中U2是第二阳极对阴极的加速电压。V//的分量使电子沿着B的方向作匀速运动,而电子束运动

的横向速度V┻的分量则使电子作圆周运动。如图6.1a)所示。这两种分量的共同效果使电子在磁场中围绕B的方向作螺旋运动。见图6.1 b)所示。从电磁学课中,我们知道电子在磁场中绕一圈的时间(周期)T为: 

T2m

eB (6.4)

B(4)式表明电子绕方向旋转的周期T与速度无关,即在均匀磁场中不同速度电子绕圈一周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虽然不同速度的电子绕圈的半径不同,但原来从一点出发的、具有不同速度的电

子,绕了一圈以后仍然会聚于一点。如图2所示,这就是磁聚焦的原理。

在图6.2的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中,一束电子从P1点出发,各自沿不同的轨迹一边沿螺线管的轴线方向前进,一边绕此轴线旋转,经过了一个周期T后又会聚于P2点。

设电子束沿螺线管轴线方向的速度为V//,则P1、P2两点间的距离(即螺距h)应为:

图6.2 磁聚焦的原理

hV//TV//2m

eBV2m

eB (6.5)

若我们适当地选择磁场B,即改变螺距h,使电子束聚焦的P2点恰好落在示波管的萤光屏上,则我们就可在屏幕上观察到一个很细的亮点,电子束从阳极的进入点到屏幕的距离

lh2m

eBV//2m

eB2eU2 (6.6) m

再根据(6.1)式算出螺线管线圈的磁场,代入(6.6)式,解得:

82U2e2222(L2D2) (6.7) ml0NI

上式中的l、L、D及N均事先给出,U2及I均可测量,于是可算得电子的荷质比,如继续增大B,使电子流旋转周期相继减小为上述的1/2、1/3„„则相应地电子在磁场作用下旋转2周、3周„„后聚焦于S屏上,这称为二次聚焦、三次聚焦等等。

在保持U2不变时,设光斑第一次聚焦的励磁电流为I1,则根据(6.1)式和(6.5)式,第二次聚焦时,磁感应强度B增加一倍,电子在管内绕Z轴转两周,所需的励磁电流I2=2I1,同理,第三次聚焦的励磁电流为I3=3I1,所以电子束磁聚焦时一个的螺距所对应的平均励磁电流为

I0I1I2I3 (6.8) 123

将(6.8)式求得的I0代替(6.7)式中的I,可得:

82U2e2222(L2D2) (6.9) ml0NI0

改变加速电压U2的值,重新测量,实验时要求U2分别取三个不同值,对每个U2值实现三次聚焦,

11测出e/m,求出平均值,并与公认值e/m=1.75881962×10C/kg比较,求出百分误差。

仪器相关参数:

D—螺线管线圈平均直径,D =0.090m;

L—螺线管线圈长度,L =0.230m;

N—螺线管线圈匝数,N =1300T;

l—电子束从栅极G交叉点至荧光屏的距离,即电子束在均匀磁场中聚焦的螺(焦)距,l=0.192m; I0 —为光斑进行三次聚焦时对应的励磁电流的平均值;

本实验建议电压调节范围为1000V~1300V(也可选其它电压值)。

三.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打开仪器,接上示波管。

接通仪器右上角电源插头,分别打开电子束电源开关和稳压电源开关。

调节亮度旋钮(即调节栅压相对于阴极的负电压),聚焦钮(即调节第一阳极电压,可改变电子透镜的焦距,达到聚焦的目的)和加速电压旋钮,观察各旋钮的作用。(实验中必须注意,亮点的亮度切勿过亮,以免烧坏荧光屏。并观察栅极相对于阴极的负电压对亮度的影响,并说明原因)。

2.测荷质比

(1)将电流的输出端与螺线管两端连接接起来(此电流即为提供螺线管的励磁电流)。

(2)调节加速电压旋钮,以改变加速电压约为1000V(也可为建议的其它值),聚焦电压旋钮逆时针旋到底,栅压旋钮旋到适中位置(光点不要太亮)。(此时电子束交叉点发散的电子在荧光屏上形成光斑是散焦的)。

(3)调节励磁电流I,观察第一次聚焦现象,继续加大励磁电流I以加大螺线管磁场B,这时将观察到第二次聚焦,第三次聚焦等,分别记录三次聚焦的电流值,并代入(6.8)式和(6.9)式计算出荷质比e/m。

(4)改变第二阳极加速电压U2,再次分别记录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聚焦的励磁电流值,并计算荷质比e/m。

(5)将螺线管磁场的方向反向(即改变励磁电流的方向),重复步骤(3)、(4)的内容,共测量四次,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6.1-表6.4中。

(6)最后计算各次测量荷质比的总平均值,与公认值比较。

四.实验数据记录

0 = A e/m = C/Kg

五.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

各次测量荷质比的总平均值:

(e/m)平均(e/m)1(e/m)2(e/m)3(e/m)4 C/Kg 4

(e/m)平均(e/m)公认

(e/m)公认100% 相对测量误差:Er

六.注意事项

(1) 本仪器使用时,周围应无其他强磁场及铁磁物质,仪器应南北方向放置以减小地磁场对测试 精度的影响;

(2)螺线管不要长时间通以大电流,以免线圈过热。仪器示波管装好后不要经常拿下;

(3)改变加速电压后,亮点的亮度会改变,应重新调节亮度,勿使亮点过亮,一则容易损坏荧光屏,同时亮点过亮,聚焦好坏也不易判断,调节亮度后,加速电压值也可能有了变化,再调到规定的电压值即可。


相关内容

  • 简关于对电子测量技术的认识
  • 关于对电子测量技术的认识 电子测量技术作为电子电路测试测量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误差和测量结果数据处理.信号发生器.电子示波器及测试技术.时间与频率测量技术.电压和电流测量技术.频域测量技术.电子元器件测量技术.数据域测量技术.虚拟仪器与LabVIEW 编程基础.光纤通信常用仪表及测 ...

  • 电子测量技术
  • 电子测量技术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促进了电子行业的飞速增长,也极大地推动了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将简单的介绍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特点应用以及电子测量技术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 [关 键 词]测量 电子测量的特点 电子测量的应用 电子测量是泛指以电子技术为基础手段 ...

  • 电子测量基础
  • 第1章 电子测量及测量技术基础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熟练掌握(1)电子测量的意义.内容.特点以及分类:(2)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分类以及表示方法:(3)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误差等基本知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汇 测量(measurement ).电子测量(electron ...

  • 电子束流能量测量
  • 直线加速器电子束流能量的测量 电子直线加速器最重要的束流参数是束流的能量.流强.能散度和发射度 束流能量是影响电子直线加速器性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对于脉冲型电子直线加速器,电子束的能量测量方法通常有:磁偏转法.半价层法.射程法等 一 测量原理 1.1磁偏转法 能谱测量原理示意图 磁偏转法通常用于测量 ...

  • 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 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电子测量技术的相关内容,包括电子测量技术产品的发展及应用.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优势,以及电子测量技术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及应用方向等几个方面内容,重点介绍未来电子测量技术在软件平台.总线接口.虚拟测试和专家系统等方面上的应用情况,分析和探究电子测量技术的 ...

  • 电子测量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 我国电子测量仪器的现状.机遇及测量技术五大发展趋势 前言:<电子测量>一书编写的目的是使我们掌握现代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新型电子测量仪器的应用技术,在科学实验中具有制定先进.合理测量和测试方案,正确的选用测量仪器,严格的处理数据,已获得最佳测试结果的能力,通过分析单元电路和整机 ...

  • 电子测量技术及仪器
  • 电子测量知识点总结 电子测量课程的设置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培养知 识.能力和素质综合发展的重要环节,为学生增加必要的电子测量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能解决今后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为此,该课程开办的特点: • 本课程是以电子测量的基础知识.基本测量原理和方法 为基础,注重联系实际.提高能 ...

  • 林占江(第三版答案)
  • 电子测量技术(第3版) 电子课件 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igue 林占江 第一部分 通用基础测量 第1章 绪论 学习辅导内容 学习和掌握电子测量及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对学习以后各章的内容均有促进和提高作用,尤其是对一些专业名词要深刻理解,并能做到正确运用,这对 ...

  •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基于示波法的血压测量系统设计 文献综述题目 学 院 血压测量系统的设计 电子信息学院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姓 名 王楗江 班 级 10041817 学 号 10041925 指导教师 洪明 基于示波法的血压测量系统设计 1 前 言 ...

  • 一文理顺|电子血压计与水银柱血压计究竟哪个好?
  • 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血压计是我们最常使用的辅助工具之一.但实际上,我们对于血压计的了解又有多少呢?在开始阅读本文前,我们还是先提出七个问题,如您觉得以下问题皆已烂熟于胸,请您合上本文.节约流量:若这些问题亦为您心中模棱两可之属,欢迎您转发分享. 电子血压计与水银柱血压计,哪个更加准确? 中国高血压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