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大王开会》说课稿
说课人:桂东县寨前中心小学邓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虎大王开会》。我将从教材简析、分析学情、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感悟等五方面入手,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虎大王开会》是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里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虎大王召集动物们开会,动物们以自己的方式赶来开会,而蜗牛却是坐在袋鼠的口袋里赶来的。课文寓动物活动方式于故事情节之中,符合儿童心理,富有童趣,容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表演欲望。
二、析学情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根据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结合本单元训练的意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增强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定为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提高学生口语水平。难点为理解动词的含义。 三、说教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境,探究体验,朗读品味,拓展延伸等方法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环节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因此,我导入新课采用多媒休课件出示谜面,让学生采用猜谜底的方式引出“老虎”这一动
物,然后再展示一幅动物们在森林里快乐生活的录像,把学生无形带入到奇趣的大自然中去,这样不仅激起了学生对动物的喜爱,还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披情入文。然后再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环节2.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认真而扎实地教学生字和词语,进行语文运用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之一。作为基础中的基础,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再说,阅读教学讲究“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识字学词与文本理解原本就是融为一体,是阅读教学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应成为阅读课堂重要的教学资源。于是根据本班的学情,我将本课的识字教学设计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由课题引入学习新字词。进入情景后,以“你们知道吗?虎大王要请所有的小动物来开会,它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得跟大家商量呢?”于是课件出示虎大王的图片,在课题中学完“虎”和“王”这两个字。然后又问:“你知道有哪些动物来参加吗?”这一问题引起悬念,让学生快速的阅读全文,并找出课文中动物名称,然后让学生采取自学加合作研读的方式学习课文中其它的生字。在课堂教学中,我还不时的渗透识字方法。如用形象分析法记“丹”字,我引导学生想象“丹”字里的一点就像丹顶鹤头上那红红的鸟冠,没有了它,就不美丽了。第二部分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来认识二类生字。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会认词语。再让学生在文中找到并圈出来,读一读,并把含有这个词的句子也读一读,这样不仅可以在反复阅读中加深了对字的印象,还对阅读教学起到了巩固的作用。
环节3.探究体验,朗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捕捉探究点,引导学生去自主研究与发现,在学生认识了生字、词语之后,我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自由朗读,并跟同组同学分享自己读懂的内容,最后让全班同学归纳总结出动物分别是怎么来的。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我牢牢把握,并顺势将这过程推进,着重抓住学生的朗读,采取了表情朗读,对比朗读,体会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动词的意思,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狮子说:我们是跑着来的„„”我先让学生说说她跑步后的感受,再让她读课文,从而将“跑”字重读,读出并体会气喘吁吁的感受,引导学生再读再悟,并做适时合理评价。“真是一只守时的狮子,准时赶到了。”“你读得真传神,老师在听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一只气喘吁吁的大狮子。”“咱们都来当一回虎大王,表扬一下狮子先生,好吗?”这些富有导向性、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促使学生向更高的阅读目标努力,不知不觉,学生已在朗读中理解了动词的意思,真正走进了文本深处,倾听了文本的声音,感受了语言的色彩,充分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行为,教学重点得到落实,教学难点也得到了突破。
环节4.拓展延伸,形成积淀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完课文之后,我问:“小蜗牛为什么要从袋鼠的口袋里钻出来?”有的学生会说:“小袋鼠是蜗牛的好朋友。他不希望自己的好朋友迟到才带它来的。”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意识重新审视课文,这是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给学生打开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体现了自由表达的新理念。我又问:其实,还有很多小动物(如:猴子、马、小狗、小鱼、蚯蚓„„)都想来参加今天的虎王大会,你知道它们分别是怎么来的吗?请同学们用“我是______,我是________来的”句式来说话。这既是一种说话,也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积淀知识的方式。
五、说教学感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必须以情感为纽带,课件为辅助,朗读实践贯穿始终,注重学法指导,只有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才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更加有效的培养,才能促使这些刚入学的孩子们在愉快的学习中逐渐懂得爱护动物的美好心灵,才能让她们爱识字、爱读书,增长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获得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谢谢!
《虎大王开会》说课稿
说课人:桂东县寨前中心小学邓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虎大王开会》。我将从教材简析、分析学情、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感悟等五方面入手,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虎大王开会》是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里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虎大王召集动物们开会,动物们以自己的方式赶来开会,而蜗牛却是坐在袋鼠的口袋里赶来的。课文寓动物活动方式于故事情节之中,符合儿童心理,富有童趣,容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表演欲望。
二、析学情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根据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结合本单元训练的意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增强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定为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提高学生口语水平。难点为理解动词的含义。 三、说教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境,探究体验,朗读品味,拓展延伸等方法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环节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因此,我导入新课采用多媒休课件出示谜面,让学生采用猜谜底的方式引出“老虎”这一动
物,然后再展示一幅动物们在森林里快乐生活的录像,把学生无形带入到奇趣的大自然中去,这样不仅激起了学生对动物的喜爱,还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披情入文。然后再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环节2.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认真而扎实地教学生字和词语,进行语文运用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之一。作为基础中的基础,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再说,阅读教学讲究“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识字学词与文本理解原本就是融为一体,是阅读教学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应成为阅读课堂重要的教学资源。于是根据本班的学情,我将本课的识字教学设计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由课题引入学习新字词。进入情景后,以“你们知道吗?虎大王要请所有的小动物来开会,它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得跟大家商量呢?”于是课件出示虎大王的图片,在课题中学完“虎”和“王”这两个字。然后又问:“你知道有哪些动物来参加吗?”这一问题引起悬念,让学生快速的阅读全文,并找出课文中动物名称,然后让学生采取自学加合作研读的方式学习课文中其它的生字。在课堂教学中,我还不时的渗透识字方法。如用形象分析法记“丹”字,我引导学生想象“丹”字里的一点就像丹顶鹤头上那红红的鸟冠,没有了它,就不美丽了。第二部分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来认识二类生字。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会认词语。再让学生在文中找到并圈出来,读一读,并把含有这个词的句子也读一读,这样不仅可以在反复阅读中加深了对字的印象,还对阅读教学起到了巩固的作用。
环节3.探究体验,朗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捕捉探究点,引导学生去自主研究与发现,在学生认识了生字、词语之后,我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自由朗读,并跟同组同学分享自己读懂的内容,最后让全班同学归纳总结出动物分别是怎么来的。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我牢牢把握,并顺势将这过程推进,着重抓住学生的朗读,采取了表情朗读,对比朗读,体会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动词的意思,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狮子说:我们是跑着来的„„”我先让学生说说她跑步后的感受,再让她读课文,从而将“跑”字重读,读出并体会气喘吁吁的感受,引导学生再读再悟,并做适时合理评价。“真是一只守时的狮子,准时赶到了。”“你读得真传神,老师在听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一只气喘吁吁的大狮子。”“咱们都来当一回虎大王,表扬一下狮子先生,好吗?”这些富有导向性、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促使学生向更高的阅读目标努力,不知不觉,学生已在朗读中理解了动词的意思,真正走进了文本深处,倾听了文本的声音,感受了语言的色彩,充分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行为,教学重点得到落实,教学难点也得到了突破。
环节4.拓展延伸,形成积淀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完课文之后,我问:“小蜗牛为什么要从袋鼠的口袋里钻出来?”有的学生会说:“小袋鼠是蜗牛的好朋友。他不希望自己的好朋友迟到才带它来的。”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意识重新审视课文,这是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给学生打开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体现了自由表达的新理念。我又问:其实,还有很多小动物(如:猴子、马、小狗、小鱼、蚯蚓„„)都想来参加今天的虎王大会,你知道它们分别是怎么来的吗?请同学们用“我是______,我是________来的”句式来说话。这既是一种说话,也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积淀知识的方式。
五、说教学感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必须以情感为纽带,课件为辅助,朗读实践贯穿始终,注重学法指导,只有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才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更加有效的培养,才能促使这些刚入学的孩子们在愉快的学习中逐渐懂得爱护动物的美好心灵,才能让她们爱识字、爱读书,增长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获得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