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品公司往来账纳税评估案例

企业基本情况

江苏省南通市某针织有限公司是1997年成立的台商独资企业,主要从事棉、化纤针织品及编织品(毛衫)加工业务,2000年为获利年度。由于该户属纯加工企业,利润率偏低,2001年以来或亏损或微利,开办至今未缴纳过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属典型的“长亏不倒户”。根据南通市国税局纳税评估项目化管理工作要求,启东市国税局在2007年4月将该公司列入评估对象,对该公司增值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进行评估。

评估分析

(一)通过对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纳税申报表、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台账、信息情况采集表及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特点,初步审核分析,评估人员确定了以下的分析重点:

1.增值税税负水平及变动情况的分析:企业2004年的增值税税负13.86%,2005年的增值税税负13.54%,2006年的增值税税负13.45%,2005年增值税税负下降0.32%,税负变动率-2.3%,2006年增值税税负下降0.09%,税负变动率-0.66%,增值税税负水平及变动情况基本正常。

2.销售收入的变动情况分析:2004年销售收入2012346.17元,2005年销售收入2561376.13元,2006年销售收入3369179.92元;2005年销售收入增长27.28%,2006年销售收入增长31.54%,基本正常。

3.抵扣项目的变动与组成情况分析:2005年进项税额88651.98元,其中原辅料进项占比26%,燃料和动力占比25%,其他占比49%;2006年进项税额119561.27元,其中原辅料进项占比70%,燃料和动力占比24%,其他占比6%,原辅料进项占比2006年明显高于2005年。

4.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公司创办于1997年,2000年为获利年度,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的税负为零,2001年以来长期亏损或微利,不正常。

5.主营业务毛利率: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2561376.13元,主营业务成本1978398.50元,毛利率22.76%,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3118672.23元,主营业务成本2400624.78元,毛利率23.02%,基本正常。

6.应税所得率指标:2005年销售收入2561376.13元,弥补亏损前利润68199.38元,利润率2.66%,2006年销售收入3369179.92元,弥补亏损前利润40774.62元,利润率1.21%,对于加工企业利润率偏低,不正常,可能存在账外销售情况。

7.其他信息:根据该企业主管税务分局提供的企业报送的2006年度汇算清缴情况(微亏)说明中,企业2006年度生产人数150人,工资总额175万元。有横机166台,套口车37台。

(二)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存在以下异常:

1.企业长期亏损但销售收入不断增长;

2.“其他应收款”账户余额较大;

3.原辅料进项占比在各年度间的变动差异较大;

4.工资、人员、设备不匹配,设备数量远大于员工数量。

(三)由此推测的疑点:

1.企业可能通过往来科目隐藏销售收入;

2.人员工资未全部入账,也可能存在账外经营情况,从而造成企业利润偏低,有人为调节收入、支出,人为调节税收等偷税嫌疑。

(四)分析确定的主要问题:

1.原辅料进项占比2006年明显高于2005年,分析企业有无虚开进项?

2.“其他应收款”账户余额较大,分析企业是否存在通过往来科目隐瞒销售收入?

3.工资、人员、设备不配比,误差较大,企业是否存在账外经营情况?有无人为调节收入、支出、税收等行为?

4.2006年6月~2006年10月,该企业“预收账款”余额由35万元增至154万元,2006年11月份“预收账款”余额为0元,而当月主营业务收入仅为367041元,不匹配,是否隐瞒销售收入?

约谈举证

针对评估分析过程中确定的疑点,评估人员向该企业发出《纳税评估约谈说明建议书》,并列出了相关疑点。

对评估人员的疑问,企业方面作出如下解释。

企业的经营方式以加工为主。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委托加工方的加工费标准逐年下降,导致了近年来虽加工收入逐年攀升但增值税税负却略有下降,但高达13.45%的税负对于加工企业而言应该属于正常。造成应税所得率偏低的原因是由于目前毛衫行业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熟练工紧缺,导致劳动力价格逐年提高,所以造成企业微利。企业在2006年12月购进一批原料,因资金周转困难而无法按期偿还贷款,后销售给上海某公司,造成原辅料进项占比2006年明显高于2005年,企业不存在虚抵进项或抵扣了其他不符合抵扣条件的进项税金。

企业方面提供了企业部分工资数据资料:2006年企业在职职工200人,管理人员13人,其余187人为生产人员;企业主要生产设备:横机166台,套口车37台均在用;工资总额175万元,其中列入管理费用的工资38万元,列入生产成本的工资为137万元;生产人员中横机车间人员130人,工资994944.5元。显然张某这一漫不经心提供的数据和企业先前在汇算清缴(微亏)说明中提供的生产人员总数有较大出入,而且横机工平均7500元的年工资也明显偏低。

根据评估人员建立的毛衫制品行业评估指标参数中加工企业生产收入能力(销售收入/生产人员数)的测算,每人每年实现的加工收入行业平均为23000元,该企业按常规应该实现的加工收入为23000×187=4301000元;而换个角度,如果以每台横机的生产能力(销售收入/在用横机台数)的测算,每台横机加工收入的行业年平均值为28000元,该企业按常规应实现加工收入28000×166=4648000元,而实际仅申报3118672.23元,差额达150万元。面对这一质询,企业方面无言以对。

由于纳税人无法对评估人员提出的疑点说明清楚,评估小组决定由评估约谈环节转入实地核查环节。

实地核查

评估人员首先查看了2006年企业的账簿、凭证和相关的电子数据,发现企业账户核算的生产人员数在150人左右,而用餐记录在240人左右。这与评估人员推测人员工资未全部入账,账外经营情况,人为调节收入进行偷税有吻合之处。

其次,为进一步证实上述推测,评估人员对企业的生产车间进行实地核查。在发料车间,评估人员查看到2007年1月~3月的明细记录,横机工在140人左右,这与账面横机工90人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当评估人员向发料人员询问2006年平均横机工人数时,财务人员用肩膀推了发料人员一下,并用眼睛示意她沉默,这一“肢体语言”更证实了评估人员推测的准确性。评估人员对财务人员作了政策宣传,后来发料人员讲了2006年平均横机工人数在140人左右(包括零时工在内)。接着评估人员要求发料人员提供2006年度的发料记录台账,发料人员说台账,已经丢了。通过与2007年1月~3月的账面工资核算情况核对,有近50个横机工工资没有在账上统一核算,究其原因,财务人员的解释是为了逃避交纳社保费。据了解,这些工资是老板通过现金发放的。评估人员判断:企业长期亏损或微利,老板哪来这么多的现金发放工资?于是,企业销售收入不入账,账外循环的迹象更趋明显。

评估处理与复核

经纳税评估人员对企业实地核查发现,该企业存在明显的偷税行为。为防止企业毁损证据,评估人员随即根据《纳税评估工作规程》二十九条第四款第四项的规定,制作了《纳税评估拟办意见书》,建议转稽查部门作进一步检查。

目前,此案的稽查工作已结束。经查,该公司隐瞒应税收入3537609.18元,偷逃增值税601393.56元(主要偷税手段为账外经营,隐瞒应税收入),2006年度查增应纳税所得额为1606740.38元,追缴2006年度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385617.69元,追缴地方所得税48202.21元。

经项目化评估和稽查,该企业2006年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由查前的13.45%上升至15.27%,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贡献率上升了39.45倍。

企业基本情况

江苏省南通市某针织有限公司是1997年成立的台商独资企业,主要从事棉、化纤针织品及编织品(毛衫)加工业务,2000年为获利年度。由于该户属纯加工企业,利润率偏低,2001年以来或亏损或微利,开办至今未缴纳过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属典型的“长亏不倒户”。根据南通市国税局纳税评估项目化管理工作要求,启东市国税局在2007年4月将该公司列入评估对象,对该公司增值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进行评估。

评估分析

(一)通过对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纳税申报表、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台账、信息情况采集表及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特点,初步审核分析,评估人员确定了以下的分析重点:

1.增值税税负水平及变动情况的分析:企业2004年的增值税税负13.86%,2005年的增值税税负13.54%,2006年的增值税税负13.45%,2005年增值税税负下降0.32%,税负变动率-2.3%,2006年增值税税负下降0.09%,税负变动率-0.66%,增值税税负水平及变动情况基本正常。

2.销售收入的变动情况分析:2004年销售收入2012346.17元,2005年销售收入2561376.13元,2006年销售收入3369179.92元;2005年销售收入增长27.28%,2006年销售收入增长31.54%,基本正常。

3.抵扣项目的变动与组成情况分析:2005年进项税额88651.98元,其中原辅料进项占比26%,燃料和动力占比25%,其他占比49%;2006年进项税额119561.27元,其中原辅料进项占比70%,燃料和动力占比24%,其他占比6%,原辅料进项占比2006年明显高于2005年。

4.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公司创办于1997年,2000年为获利年度,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的税负为零,2001年以来长期亏损或微利,不正常。

5.主营业务毛利率: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2561376.13元,主营业务成本1978398.50元,毛利率22.76%,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3118672.23元,主营业务成本2400624.78元,毛利率23.02%,基本正常。

6.应税所得率指标:2005年销售收入2561376.13元,弥补亏损前利润68199.38元,利润率2.66%,2006年销售收入3369179.92元,弥补亏损前利润40774.62元,利润率1.21%,对于加工企业利润率偏低,不正常,可能存在账外销售情况。

7.其他信息:根据该企业主管税务分局提供的企业报送的2006年度汇算清缴情况(微亏)说明中,企业2006年度生产人数150人,工资总额175万元。有横机166台,套口车37台。

(二)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存在以下异常:

1.企业长期亏损但销售收入不断增长;

2.“其他应收款”账户余额较大;

3.原辅料进项占比在各年度间的变动差异较大;

4.工资、人员、设备不匹配,设备数量远大于员工数量。

(三)由此推测的疑点:

1.企业可能通过往来科目隐藏销售收入;

2.人员工资未全部入账,也可能存在账外经营情况,从而造成企业利润偏低,有人为调节收入、支出,人为调节税收等偷税嫌疑。

(四)分析确定的主要问题:

1.原辅料进项占比2006年明显高于2005年,分析企业有无虚开进项?

2.“其他应收款”账户余额较大,分析企业是否存在通过往来科目隐瞒销售收入?

3.工资、人员、设备不配比,误差较大,企业是否存在账外经营情况?有无人为调节收入、支出、税收等行为?

4.2006年6月~2006年10月,该企业“预收账款”余额由35万元增至154万元,2006年11月份“预收账款”余额为0元,而当月主营业务收入仅为367041元,不匹配,是否隐瞒销售收入?

约谈举证

针对评估分析过程中确定的疑点,评估人员向该企业发出《纳税评估约谈说明建议书》,并列出了相关疑点。

对评估人员的疑问,企业方面作出如下解释。

企业的经营方式以加工为主。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委托加工方的加工费标准逐年下降,导致了近年来虽加工收入逐年攀升但增值税税负却略有下降,但高达13.45%的税负对于加工企业而言应该属于正常。造成应税所得率偏低的原因是由于目前毛衫行业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熟练工紧缺,导致劳动力价格逐年提高,所以造成企业微利。企业在2006年12月购进一批原料,因资金周转困难而无法按期偿还贷款,后销售给上海某公司,造成原辅料进项占比2006年明显高于2005年,企业不存在虚抵进项或抵扣了其他不符合抵扣条件的进项税金。

企业方面提供了企业部分工资数据资料:2006年企业在职职工200人,管理人员13人,其余187人为生产人员;企业主要生产设备:横机166台,套口车37台均在用;工资总额175万元,其中列入管理费用的工资38万元,列入生产成本的工资为137万元;生产人员中横机车间人员130人,工资994944.5元。显然张某这一漫不经心提供的数据和企业先前在汇算清缴(微亏)说明中提供的生产人员总数有较大出入,而且横机工平均7500元的年工资也明显偏低。

根据评估人员建立的毛衫制品行业评估指标参数中加工企业生产收入能力(销售收入/生产人员数)的测算,每人每年实现的加工收入行业平均为23000元,该企业按常规应该实现的加工收入为23000×187=4301000元;而换个角度,如果以每台横机的生产能力(销售收入/在用横机台数)的测算,每台横机加工收入的行业年平均值为28000元,该企业按常规应实现加工收入28000×166=4648000元,而实际仅申报3118672.23元,差额达150万元。面对这一质询,企业方面无言以对。

由于纳税人无法对评估人员提出的疑点说明清楚,评估小组决定由评估约谈环节转入实地核查环节。

实地核查

评估人员首先查看了2006年企业的账簿、凭证和相关的电子数据,发现企业账户核算的生产人员数在150人左右,而用餐记录在240人左右。这与评估人员推测人员工资未全部入账,账外经营情况,人为调节收入进行偷税有吻合之处。

其次,为进一步证实上述推测,评估人员对企业的生产车间进行实地核查。在发料车间,评估人员查看到2007年1月~3月的明细记录,横机工在140人左右,这与账面横机工90人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当评估人员向发料人员询问2006年平均横机工人数时,财务人员用肩膀推了发料人员一下,并用眼睛示意她沉默,这一“肢体语言”更证实了评估人员推测的准确性。评估人员对财务人员作了政策宣传,后来发料人员讲了2006年平均横机工人数在140人左右(包括零时工在内)。接着评估人员要求发料人员提供2006年度的发料记录台账,发料人员说台账,已经丢了。通过与2007年1月~3月的账面工资核算情况核对,有近50个横机工工资没有在账上统一核算,究其原因,财务人员的解释是为了逃避交纳社保费。据了解,这些工资是老板通过现金发放的。评估人员判断:企业长期亏损或微利,老板哪来这么多的现金发放工资?于是,企业销售收入不入账,账外循环的迹象更趋明显。

评估处理与复核

经纳税评估人员对企业实地核查发现,该企业存在明显的偷税行为。为防止企业毁损证据,评估人员随即根据《纳税评估工作规程》二十九条第四款第四项的规定,制作了《纳税评估拟办意见书》,建议转稽查部门作进一步检查。

目前,此案的稽查工作已结束。经查,该公司隐瞒应税收入3537609.18元,偷逃增值税601393.56元(主要偷税手段为账外经营,隐瞒应税收入),2006年度查增应纳税所得额为1606740.38元,追缴2006年度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385617.69元,追缴地方所得税48202.21元。

经项目化评估和稽查,该企业2006年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由查前的13.45%上升至15.27%,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贡献率上升了39.45倍。


相关内容

  • 对某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案例分析
  • 对某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案例分析 一.企业基本情况 该公司于2004年9月10日开业,注册资本1080万元,由五个浙江人投资入股,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税务登记证经营范围: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物业管理服务.商铺租赁. 该企业开发建设的温州商贸小商品市场一期工程总规划占地面积97亩 ...

  • 纳税评估案例
  • 蛛丝马迹藏玄机 [评估对象]某某县水利局水利管理服务站,微机代码23569874,税务登记号码为231923w00005000. [基本情况]该单位主要从事水利工程为公用事业,创办于1968年9月,注册类型为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某某,财务负责人某某,联系电话789654.征管方式为纯营业税户,征收方 ...

  • 十堰市茅箭区局东风德纳车桥部件厂增值税纳税评估案例
  • 十堰市国家税务局 一.基本情况 东风德纳车桥部件厂其前身是十堰市车桥轮毂厂,1994年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1997年2月被东风汽车公司兼并,更名为东风车桥轮毂厂,2003年1月,东风公司车桥厂.轮毂厂和襄樊车桥厂合并共同组建了东风车桥有限公司,注册地在襄樊,2006年东风车桥有限公司与外方合资 ...

  • 资产收购税收政策解读及案例分析
  • 财税[2009]59号:资产收购税收政策解读及案例分析 资产收购.企业法律形式改变.债务重组.股权收购.合并.分立并称为企业重组的6种主要形式.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的规定,企业资产收购涉及的税务处理需要重点把握 ...

  • 多转成本少缴企业所得税被处罚
  • 销售人员工资没有标准,你可以多做点销售工资:还有广告费和宣传费,扣除比例为利润总额的12%.经营租赁费用等 2010年03月04日 一.案件背景情况: ㈠案件来源:本案系专项检查.根据稽查局<税务稽查任务通知书>第34号和<待稽查纳税人清册>要求,本检查组依法于2009年7月 ...

  • 汽车4S店纳税评估案例
  • 汽车4S店纳税评估案例 一.汽车4S店的行业特点 4S店是一种以"四位一体"为核心的汽车特许经营模式,包括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等(Survey). 4S店是1998年以后才逐步由欧洲传入中国的舶来品.它与各个厂家 ...

  • 解读国有企业无偿划转处理
  • 解读国有企业无偿划转处理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 29号公告第一条对企业接受政府划入资产的税务处理进行了界定,解决了"政府--企业"间资产划转行为的税务处理规则,而在重组改制中常见的还有国资委主导的"无偿划转",即:经国资委核准,将同属于国有企业的股权(资产),在 ...

  • 2006年四川省税收专项总结
  • 2006年四川省税收专项总结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2006年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6]7号)要求,我局统一布置开展了对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服务业.娱乐业等行业的税收专项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税收专项检查总体情况 -1- 根据总局安排布置的7个检查项目 ...

  • 纳税评估方法和技巧的相关微信公众号文章 – 搜狗微信搜索
  • 往来账的纳税评估与会计处理技巧 实际工作中,有些评估人员对往来账的审计重视不够.主要原因是往来账项的许多经济业务并不直接地表现为收入.成本.利润等敏感指标,而且往来账内容多.项目杂.发生频繁,取证困难,如何在保证评估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对往来账项评估的效率,是完成评估工作的重要... 中国会计视野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