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教育观点

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之我见

根据平常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和一些切身实践,我谈以下家庭教育观点:

一、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家长教育子女,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

这是做父母的天性。具体怎么个好法,不同时期、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标准。一直

以来,许多家长选择的是一种“精英取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追求做“大

款”、当“大官”、成“大腕”。如果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一生一世好,或者是不

单孩子自己好,还能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希望是对的。但是,如

果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出于光宗耀祖或实现自己个人的目的,这希望就不

对了。不能否定的是,现在确实有一些父母把自己的遗憾、个人的野心等寄托在孩

子身上。正确的育人观应该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根本。所谓健

康成长就是在人性固有的基础上,使各个方面都得到有机的、和谐的发展,成为一

个完整的、一个充满活力的、一个富有个性的、一个蕴藏巨大潜能和善于学习创造

的新人。这样的新人首先必须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进而再是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

的人。教育子女虽然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但这主要是由家庭的社会职能所决定

的,家长更多的是在履行一种社会职责。

其次要懂得成才的过程、成才的规律,不能期望走捷径。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有

规律,人才的成长也有其固有的规律。“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

九的勤奋”。只有那种在科学的崎岖山路上,不辞劳苦,孜孜不倦,辛勤耕耘的人,

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成龙”、“成凤”、当“大官”、成“大款”,大凡成大事者,都

是如此,没有捷径。俗话说“欲求生富贵,须下苦工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虽然,

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尽量做得比较有趣味一些,是可以寓严肃的事情一个宽松的环境

的,但这不是捷径。所谓的捷径,也就是掌握规律,少走弯路。

父母有权“望子成龙”,也有权“助子成龙”,但是没有权利“逼子成龙”,没有权利把

“成龙”作为孩子的唯一选择。同样,父母也不可以把“平庸”作为孩子的惟一选择。

无论是“平庸”还是成功,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父母不能把

自己的价值观、成功观、快乐观、幸福观强加在孩子头上。父母无权包办孩子的未

来生活方式。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父母,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一定要用“尊

重、交流、引导、指导”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

二、充分尊重孩子

1、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

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

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最重要的一条是尊重孩子,尊重孩

子的人格。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们的内在要求。你尊重孩子,才能

赢得孩子的尊重。家长对孩子有管理教育的权利,有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尽监

护的责任,但在人格上与孩子是平等的。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不应在孩子面前

以自己是孩子的生身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等自居,不应在孩子面前表现出“高

高在上”、“随处都是权威”等所谓的“尊严”,不应羞辱孩子,更不能体罚孩子。

儿童行为心理学研究发现,体罚孩子其实是一种其害无穷的行为。在1-3 岁时

经常遭受过体罚的孩子,易变得虚伪、冷酷、多事、擅长说谎、有暴力倾向,这些

行为会在体罚后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内开始产生。体罚造成的孩子的逆反行为,会在

两年以后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来。通常有六种情况:孩子会偶尔或经常偷盗或撒谎;

对他人态度粗暴或缺乏同情心;做了错事后缺乏自信心;经常有破坏性或暴力性行

为;不服从学校的规定;与教师不能相处融洽等。研究人员用曲线图来记录两个值,

即父母对孩子的体罚值和子女受体罚后的暴力值。儿科医生们发现,两年以后,这

两个值变得越来越接近,即体罚值越大,暴力值也越大。他们将之称为“剂量关系”

或“作用关系”。研究人员建议,减少甚至消除体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有益

的,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社会的暴力程度。当然,许多在童年时遭受过体罚的人,在

长大后并没有变成虐待儿童的人,或变成消沉郁闷的人。这就像是人会得病一样,

在适当的“治疗”或环境因素下,患病者会逃脱病魔的威胁。

与经常体罚孩子相反,婴儿得到更多的拥抱和抚摸,孩子长大后就会遇事不惊、

沉着冷静,并善于调节自己。个中奥秘为,拥抱和抚摸会使孩子大脑中激素水平明

显不同,其结果是体内“压力激素”水平较低。孩子们长大后注定要在充满压力的环

境中生存,而自幼就得到亲子行为温暖的人更能对付社会环境的压力,并避免那些

与压力有关的疾病。

2、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特征

父母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年龄特征是指一定

年龄阶段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及特点。如孩子在幼儿期特别喜爱游戏和故事,父

母采用游戏和讲故事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倘若一个劲地

讲大道理,效果肯定不好。个性特征是指每个孩子各自具有的性格特点,如有的孩

子性格外向,活泼好动;有的则性格内向,偏于腼腆、安静。因此,不能采用千篇

一律的教育方法。父母学一点儿童心理学知识非常重要,应该经常注意观察和研究

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其所思、所为及其心理需要。在家

教过程中,父母千万不要用“人家孩子怎么怎么的”来衡量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个孩

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3、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

生活中,大人们常常对孩子有这样、那样的要求,要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愿去做,

可孩子往往有自己的看法。这时,如果父母过分地强求,甚至强制性地使孩子服从,

不但不能使孩子听话,反而会使孩子产生“与父母对着干”的逆反心理,使孩子的心

理健康受到影响。家长们一定不要将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

能使孩子认识自我。自我能力得到肯定,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做自己最

感兴趣的事情,是激发孩子自觉学习内部动力的最佳方法。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

不但能让家长们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而且是使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三、善于引导孩子

1、正确地引导孩子

作为家长,首先要用先进的文化思想引导孩子。譬如说,教育孩子长大后要成

为爱祖国、爱民族、爱人民,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要向仁人

志士和先锋模范人物学习等。譬如说,教育孩子以爱劳动作为立身之本,不能依赖、

懒惰,只有学习、勤奋、自强,才能不断进步。等等。当前,教育孩子学习中国男

孩洪战辉的事迹,就特别有现实意义。其次,要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家庭教育

对学校教育的制约性很大。拿学雷锋来说,教师让孩子学雷锋做好事,家长如果也

是这样教育,督促孩子做好事,孩子就会增强学雷锋的意识。如果家长说:“学什

么雷锋,雷锋是个傻子。”那么孩子学雷锋的劲头就小多了。学校教育学生不打架、

不骂人,如果家长也这样要求,孩子就容易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如果家长说:“谁

骂你一句,你就骂他两句,谁打你一拳,你就打他两拳!”孩子就不太容易养成文

明礼貌的习惯。第三,家长要以自己良好的言行去引导孩子。家长与孩子有骨肉亲

情。因此,孩子最经常、最直接、印象最深刻的榜样可以说就是家长了。家长的一

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的道德有渗透作用。家长应通过言传身教,以自己良好

的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健康成长。

2、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

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对孩子限制太多、太死。

首先要注重以德立身。对孩子不只是从吃、穿、住上关心,更要关注思想。抓准孩

子思想问题,教育孩子以德立身,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情。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

生活热情,有上进心。而对生活充分的热情和坚忍不拔的上进心,来自于崇高的思

想道德情操。其次,不用成人的观点观察孩子。有些家长用成人的观点观察孩子,

因而不理解孩子,把孩子的活泼看成是调皮,限制孩子过死,教育方法简单,与孩

子形成“代沟”。孩子不愿意和家长说心理话,因而使教育失去针对性。家长应坚持

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第三要抓重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差错是无法挽

回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比如说安全问题、健康问题等。对这些问题,不能马虎,

必须高度关注。而对于孩子一时的成绩差、无意中做错事等,则不必大在意。

四、多予鼓励孩子

1、及时鼓励

家长对孩子做了好事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能力,

安排一些做得到、做得好的事情让孩子去做,然后对孩子给予赞扬和肯定。人人喜

欢听好话,人们处处需要温暖心田的话语,关键时刻父母的一颦一笑,一句振奋人

心的赞美,往往能点燃孩子的希望和理想之火。当然这种赞扬要真诚、发自内心。

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表扬会使孩子感到高兴,使孩子愿意再重复这种良好行为,起到

正强化的作用。相反,虚伪夸张和不切实际的赞扬会使孩子不安或做假。奖励要及

时,比如发现孩子做了好事,或者做好了事情等,应当即给予肯定。说句暖心的话

也行,做个肯定的手势也行,而不能等孩子差不多忘记了再来表扬。迟到的表扬往

往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2、恰当鼓励

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父母不应吝惜自己的表扬,该出口的要出口,慷慨地给

予表扬奖励。慷慨不是说应该给孩子买多少东西花多少钱,而在于对孩子的进步应

该充分肯定。多表扬少批评,是家长家教应该坚持的一个原则。

以精神鼓励为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表扬应该以精神鼓励为主、物

质奖励为辅。精神鼓励的方式其实很多,比如和孩子一块儿逛公园、看电影、听音

乐会、家庭旅游、开个家庭庆祝会等等。奖赏应该属于第二位。可以利用奖赏给孩

子买玩具、购文具、订报刊、增置文体用品,当然也可买食品、购置衣服等。孩子

经济不独立,生活要靠家中父母供养,给予孩子适当的物质奖赏也无大碍,但是切

记不要多。东西一多,孩子则会堕入物质的满足和享受之中,与其成长不利。

物质奖励不事先许愿。有些家长总爱事先许愿:“你要是期中考100 分,我给你买

一件连衣裙。”其实这样做是不妥的。家长奖励孩子说到底是个手段,是个方法,

不是目的。家长给不给,给什么,要根据具体情况临时决定,事先许愿容易导致孩

子养成同大人分斤掰两、讨价还价的庸俗习气,这就与我们表扬奖励孩子的初衷背

道而驰了。

在给孩子以物质奖励的同时一定要伴之以讲清道理,说明为什么奖励孩子,孩

子哪些地方有进步,今后还需要怎样做,让孩子明确自己有何长项,奋斗方向是什

么,使孩子在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之后,精神上增添新的动力。

3、不为孩子护短

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要做到不为孩子护短。孩子的短处往往是越护越短。如

果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给予批评,当时给他说明为什么不好是重要的。每个孩子

都允许犯错,关键是要从犯错中吸取做人做事的本领,不重复犯错,在错中慢慢长

大。

五、尽量放飞孩子

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让他们尽情地玩,不要限制过多、过死,这也不能

做,那也不能做。要让孩子尽量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穿脱衣服、学着铺

床叠被、帮父母干些家务活等,不要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笼子和鸟”的故事

是我们许多父母经常给孩子讲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寓意很深刻,鸟儿在笼子中

活,那是鸟儿的悲哀,应该让鸟儿回到大自然中去,那才是鸟儿的本能所归。爱玩、

会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同样,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什么事情都想试着去做,孩子在做事中独立生活的能力会逐步得到锻炼。父母一定

要学会适时而毫不迟缓地放飞孩子。适时而毫不迟缓地放飞孩子,孩子会比在父母

的护翼下成长更茁壮、更有主见。相反,包办会造成孩子能力的丧失。

在放飞孩子方面,我给大家介绍一篇很好的文章,叫“面向未来的教育方式”。全文

如下:

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有两位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有特殊

意义的空间,想出了一个叫做“小留学”的好主意,这个办法,既简单,又有效,孩

子也非常欢迎。所谓“小留学”,就是两家的孩子,都到对方的家中去住一两个月,

上学仍在原来的学校。别看这么一个空间的变化,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却十分突出。

至少有这样四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孩子得到了锻炼。孩子初次离家,虽然不是一个

人生活,但毕竟周围都是外人,环境不熟悉,因此也可算作独立生活的初步锻炼。

二是培养了自理能力。初到别人家,孩子比较重视对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他们能

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家务活抢着干,作息时间也安排得很紧,不会的事情努力学

着做,这一段时间虽然不长,但进步得非常快。三是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留学”

到一个新的环境,面对着都是陌生人,这正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好机会。孩子们

学习着如何对待家中的长辈,如何对待新的邻居,如何对待来访的客人,在新的家

中听到长辈的教导,结合着原有的人际交往经验,感到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是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孩子先后在两个不同的家庭生活,如果能注意观察,进

行思考,也算是一种比较研究。两个家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每个成员有不同的

性格、观念和生活习惯。分析着两个家庭的种种不同,可以起到从一个小窗口,加

深对社会认识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注意扩大孩子的空间,这样放

手地去锻炼自己的孩子,有的甚至向相反的方向使劲······ 我就亲眼见到过这么一

位母亲,她把自己已经上二年级的孩子,费力地抱到离学校只有几十米的地方,由

于怕老师看见挨批评,才不情愿地放下来,亲了孩子之后,目送着孩子去上学。这

位母亲肯定极其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可能都会清楚地感到,这种爱的结果

将会是多么可怕!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

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要失败的,但是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

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

的正确做法。锻炼可分为体力锻炼、脑力锻炼和综合锻炼。要达到锻炼的目的,一

般不能完全靠现成的条件,需要自己创造。有一位到美国探亲的中国学者,遇到了

这么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有一天,他正在家中看报,突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

原来是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子和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大孩子非常沉着地对他说:“你

们家需要保姆吗?我是来求职的。”学者好奇地问:“你会什么呢?年纪这么小······”

大孩子解释说:“我已经9 岁了,而且我已经有14 个月的工作历史,请看这是我

的工作记录单。我可以照看你的孩子,帮助他完成作业,和他一起游戏······”大孩

子观察到没有聘用她的意思,又进一步说:“你可以试用我一个月,不收工钱。只

需要你在我的工作记录单上签个字,它有助于我将来找工作。”学者指着那个五六

岁的孩子问:“她是谁?你还要照顾她吗?”听到的回答更令人惊奇:“她是我的妹

妹。她也是来找工作的,她可以用小推车推你的孩子去散步,她的工作是免费的。”

多么可爱的孩子啊!她们的父母也应该说是了不起的敢于放手让孩子们出来闯天

下。可我们就有那么一些父母,不但自己从没想过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反而把

学校为学生创设的锻炼条件破坏掉。如某学校组织学生去军训,要求学生把自己的

行李背到200 米外的汽车上,竟有父母向学校提出“抗议”:把孩子累坏了谁负责?

最后,这位父母还是自己气哼哼地把学生的行李背到车上,而他的孩子却心安理得

地徒手走在后边······难道这样的家庭将来能幸福吗?真不知道这位汗流满面的父

母是怎样想的!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每一个孩子都会无休止地提出

一个又一个问题,但是问题的答案让孩子如何去得到呢?经验告诉我们:孩子爱不

爱提问题,是关系到孩子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孩子如何去得到答案,则是关系

孩子成才的更重要的因素。例如,过去的小学课本中,在描写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时,明确地写着,是蝌蚪的尾巴到一定时候,自动脱落,然后变成青蛙的。学完了

这节课后,许多学生就养起了小蝌蚪,看看它是怎样成长的,尤其是想看看它的尾

巴是怎样脱落的。可是,观察了一天又一天,不见小蝌蚪的尾巴脱落过程,但是,

尾巴确实也不见了。学生们把这种情况告诉了老师,老师没有主观地、简单地否定

学生的观察,而是要求他们仔细地观察,做出详细的记录。于是许多孩子同时进行

了观察,结果是他们都没有发现脱落的尾巴,在青蛙的屁股上也没有发现脱落的痕

迹。相反,有一些细心的学生发现小蝌蚪的尾巴是慢慢地缩回去的。所有的观察,

得到了一致结论,他们把这个结果,告诉了老师,在老师的支持下,他们把这些观

察的结果,寄给了出版教科书的有关单位。最终,在科学家的参与下,教科书的错

误得到了纠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发扬了探索精神,而更值得赞颂的是这位老

师,因为他支持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家庭中,父母也应创造一些方法,培养孩子在

智力上的自主性。有一位父母是这样引导他的上小学一年级孩子辨别是非的:他每

天带孩子上学挤公共汽车,每当看到出现一些争论时,他就让孩子注意观察,下车

时还要把自己的分析讲给父母听,究竟他们是为什么引起争论的?究竟谁对谁不对?

应该怎么解决?孩子说完之后,当父母的再做点指导。天长日久,这个孩子辨别是

非的能力就比别的孩子强,有此作基础,她很善于给小朋友劝架,因而就成了大家

拥护的小班长。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的

确有它的道理。生活在穷困潦倒的家庭中的孩子,那种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

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难道孩子就只能当“纨绔

子弟”?在顺境条件下如何成功地教育孩子,的确是当前亟须探讨的课题。有经验

的父母多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而且不限于生活方面的困难,让孩子去解决,

从而培养孩子的能力和优良的品质。有位父母是这样做的:当孩子想买一个东西,

父母有时有意识地往后推一周才满足他的要求,她想这能养成他克制自己的能力。

设置困难,最好要有针对性。有的孩子,住在高楼大厦里,上下有电梯,出门有汽

车,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突出的困难需要他们去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有位父母就

想出了个办法,设置了困难,鼓励孩子去解决。他给孩子布置了两个特殊的作业:

一个是每天上下12 楼,不再乘电梯,而是坚持步行;二是每天上学和放学,不再

乘汽车,而是坚持徒步走5 站路。设置什么样的困难,又和父母的观念有关。比如,

在澳大利亚,有位中国记者亲身遇到一件事情,就给人在教育观念上以深刻的启迪。

有一天,记者走在大街上,在这条街上,和街道并排着有一条小河。这时记者看到

前面有位澳大利亚妇女,带着一个小孩在散步。突然,记者发现前面那个淘气的小

孩子,跳来跳去,扑通!掉进小河里。记者毫不迟疑,飞快地跑向河边,准备跳到

河里去救孩子。没有想到的是,正在记者要跳的一刹那,那位妇女却制止了他。记

者奇怪地望着她,请她解释。她严肃地说:“我要他自己爬上来。”记者看到孩子在

水中翻腾,喝了几口水后,终于爬上来,而脑子里也翻腾着一个想法:这是一位多

么了不起的母亲,这是一种多么理智的爱啊!给孩子一点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自主性往往表现在他的选择上,但由于父母怕孩子自己选择错了,总是不敢

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可是如果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他也就永远学不会选

择,永远没有自主性。有的父母就能把有些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但是要在事前为

他提供有关情况,帮他分析各种可能,并且要教育他自己选择了,自己就要负责任。

他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选择错了,也是一次学习机会,是很值得的。如有一

位父母想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到少年宫报名时,发现孩子在舞蹈组门口看出了神,

再也不走了。于是,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但要求他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一定要坚

持一段时间,把舞蹈学好。有的父母在孩子的零花钱上,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安排出一个合理的零花钱的数量,但把支配权

交给孩子,并且节余归己。这样做,不但能发展孩子的自主性,而且能使他的经济

意识和理财能力得到提高。选择和责任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孩子的事情,件件

都让父母去做主,决定之后,孩子不会想到自己对这个决定有责任,因为不是自己

选择的嘛。如果把权利交给了孩子,他的选择反而会比较慎重,因为他知道,一旦

选择了,就要由自己负责,是好是坏,后果都要自己承担。

最后,说明一下。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每个孩子的不同时期有不同时

期的特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我的实践有限,一些想法

不应作为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即使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在指导个体实践时,

也有一个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因此,我将本文命名为“我的家庭教育观点——

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之我见”。表述上虽然使用了父母和大家等人称,主要是为了便

于表达,不改变本文只是个人观点的本意。本文仅供大家参考。

评:观点中,个人认为应该注意到一点:即看到孩子的问题不分事情直接就批评有些时候

效果不一定好,特别是那些自尊心强、敏感的孩子(针对这一点,战友最后的总结很好,即要

根据孩子的性格、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版本。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要对

孩子充满爱及要有耐心。)。特别是这种情况发生在外人面前,更应该以维护孩子自尊心为主。

否则,伤及孩子的自尊心,教育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很容易让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心理隔

阂。其实,很多事当时压一压,事后再与孩子沟通这样可能比直接狠狠批评更有效,但沟通

的态度一定要坚决。

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之我见

根据平常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和一些切身实践,我谈以下家庭教育观点:

一、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家长教育子女,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

这是做父母的天性。具体怎么个好法,不同时期、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标准。一直

以来,许多家长选择的是一种“精英取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追求做“大

款”、当“大官”、成“大腕”。如果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一生一世好,或者是不

单孩子自己好,还能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希望是对的。但是,如

果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出于光宗耀祖或实现自己个人的目的,这希望就不

对了。不能否定的是,现在确实有一些父母把自己的遗憾、个人的野心等寄托在孩

子身上。正确的育人观应该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根本。所谓健

康成长就是在人性固有的基础上,使各个方面都得到有机的、和谐的发展,成为一

个完整的、一个充满活力的、一个富有个性的、一个蕴藏巨大潜能和善于学习创造

的新人。这样的新人首先必须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进而再是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

的人。教育子女虽然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但这主要是由家庭的社会职能所决定

的,家长更多的是在履行一种社会职责。

其次要懂得成才的过程、成才的规律,不能期望走捷径。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有

规律,人才的成长也有其固有的规律。“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

九的勤奋”。只有那种在科学的崎岖山路上,不辞劳苦,孜孜不倦,辛勤耕耘的人,

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成龙”、“成凤”、当“大官”、成“大款”,大凡成大事者,都

是如此,没有捷径。俗话说“欲求生富贵,须下苦工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虽然,

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尽量做得比较有趣味一些,是可以寓严肃的事情一个宽松的环境

的,但这不是捷径。所谓的捷径,也就是掌握规律,少走弯路。

父母有权“望子成龙”,也有权“助子成龙”,但是没有权利“逼子成龙”,没有权利把

“成龙”作为孩子的唯一选择。同样,父母也不可以把“平庸”作为孩子的惟一选择。

无论是“平庸”还是成功,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父母不能把

自己的价值观、成功观、快乐观、幸福观强加在孩子头上。父母无权包办孩子的未

来生活方式。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父母,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一定要用“尊

重、交流、引导、指导”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

二、充分尊重孩子

1、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

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

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最重要的一条是尊重孩子,尊重孩

子的人格。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们的内在要求。你尊重孩子,才能

赢得孩子的尊重。家长对孩子有管理教育的权利,有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尽监

护的责任,但在人格上与孩子是平等的。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不应在孩子面前

以自己是孩子的生身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等自居,不应在孩子面前表现出“高

高在上”、“随处都是权威”等所谓的“尊严”,不应羞辱孩子,更不能体罚孩子。

儿童行为心理学研究发现,体罚孩子其实是一种其害无穷的行为。在1-3 岁时

经常遭受过体罚的孩子,易变得虚伪、冷酷、多事、擅长说谎、有暴力倾向,这些

行为会在体罚后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内开始产生。体罚造成的孩子的逆反行为,会在

两年以后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来。通常有六种情况:孩子会偶尔或经常偷盗或撒谎;

对他人态度粗暴或缺乏同情心;做了错事后缺乏自信心;经常有破坏性或暴力性行

为;不服从学校的规定;与教师不能相处融洽等。研究人员用曲线图来记录两个值,

即父母对孩子的体罚值和子女受体罚后的暴力值。儿科医生们发现,两年以后,这

两个值变得越来越接近,即体罚值越大,暴力值也越大。他们将之称为“剂量关系”

或“作用关系”。研究人员建议,减少甚至消除体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有益

的,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社会的暴力程度。当然,许多在童年时遭受过体罚的人,在

长大后并没有变成虐待儿童的人,或变成消沉郁闷的人。这就像是人会得病一样,

在适当的“治疗”或环境因素下,患病者会逃脱病魔的威胁。

与经常体罚孩子相反,婴儿得到更多的拥抱和抚摸,孩子长大后就会遇事不惊、

沉着冷静,并善于调节自己。个中奥秘为,拥抱和抚摸会使孩子大脑中激素水平明

显不同,其结果是体内“压力激素”水平较低。孩子们长大后注定要在充满压力的环

境中生存,而自幼就得到亲子行为温暖的人更能对付社会环境的压力,并避免那些

与压力有关的疾病。

2、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特征

父母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年龄特征是指一定

年龄阶段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及特点。如孩子在幼儿期特别喜爱游戏和故事,父

母采用游戏和讲故事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倘若一个劲地

讲大道理,效果肯定不好。个性特征是指每个孩子各自具有的性格特点,如有的孩

子性格外向,活泼好动;有的则性格内向,偏于腼腆、安静。因此,不能采用千篇

一律的教育方法。父母学一点儿童心理学知识非常重要,应该经常注意观察和研究

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其所思、所为及其心理需要。在家

教过程中,父母千万不要用“人家孩子怎么怎么的”来衡量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个孩

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3、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

生活中,大人们常常对孩子有这样、那样的要求,要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愿去做,

可孩子往往有自己的看法。这时,如果父母过分地强求,甚至强制性地使孩子服从,

不但不能使孩子听话,反而会使孩子产生“与父母对着干”的逆反心理,使孩子的心

理健康受到影响。家长们一定不要将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

能使孩子认识自我。自我能力得到肯定,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做自己最

感兴趣的事情,是激发孩子自觉学习内部动力的最佳方法。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

不但能让家长们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而且是使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三、善于引导孩子

1、正确地引导孩子

作为家长,首先要用先进的文化思想引导孩子。譬如说,教育孩子长大后要成

为爱祖国、爱民族、爱人民,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要向仁人

志士和先锋模范人物学习等。譬如说,教育孩子以爱劳动作为立身之本,不能依赖、

懒惰,只有学习、勤奋、自强,才能不断进步。等等。当前,教育孩子学习中国男

孩洪战辉的事迹,就特别有现实意义。其次,要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家庭教育

对学校教育的制约性很大。拿学雷锋来说,教师让孩子学雷锋做好事,家长如果也

是这样教育,督促孩子做好事,孩子就会增强学雷锋的意识。如果家长说:“学什

么雷锋,雷锋是个傻子。”那么孩子学雷锋的劲头就小多了。学校教育学生不打架、

不骂人,如果家长也这样要求,孩子就容易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如果家长说:“谁

骂你一句,你就骂他两句,谁打你一拳,你就打他两拳!”孩子就不太容易养成文

明礼貌的习惯。第三,家长要以自己良好的言行去引导孩子。家长与孩子有骨肉亲

情。因此,孩子最经常、最直接、印象最深刻的榜样可以说就是家长了。家长的一

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的道德有渗透作用。家长应通过言传身教,以自己良好

的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健康成长。

2、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

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对孩子限制太多、太死。

首先要注重以德立身。对孩子不只是从吃、穿、住上关心,更要关注思想。抓准孩

子思想问题,教育孩子以德立身,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情。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

生活热情,有上进心。而对生活充分的热情和坚忍不拔的上进心,来自于崇高的思

想道德情操。其次,不用成人的观点观察孩子。有些家长用成人的观点观察孩子,

因而不理解孩子,把孩子的活泼看成是调皮,限制孩子过死,教育方法简单,与孩

子形成“代沟”。孩子不愿意和家长说心理话,因而使教育失去针对性。家长应坚持

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第三要抓重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差错是无法挽

回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比如说安全问题、健康问题等。对这些问题,不能马虎,

必须高度关注。而对于孩子一时的成绩差、无意中做错事等,则不必大在意。

四、多予鼓励孩子

1、及时鼓励

家长对孩子做了好事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能力,

安排一些做得到、做得好的事情让孩子去做,然后对孩子给予赞扬和肯定。人人喜

欢听好话,人们处处需要温暖心田的话语,关键时刻父母的一颦一笑,一句振奋人

心的赞美,往往能点燃孩子的希望和理想之火。当然这种赞扬要真诚、发自内心。

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表扬会使孩子感到高兴,使孩子愿意再重复这种良好行为,起到

正强化的作用。相反,虚伪夸张和不切实际的赞扬会使孩子不安或做假。奖励要及

时,比如发现孩子做了好事,或者做好了事情等,应当即给予肯定。说句暖心的话

也行,做个肯定的手势也行,而不能等孩子差不多忘记了再来表扬。迟到的表扬往

往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2、恰当鼓励

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父母不应吝惜自己的表扬,该出口的要出口,慷慨地给

予表扬奖励。慷慨不是说应该给孩子买多少东西花多少钱,而在于对孩子的进步应

该充分肯定。多表扬少批评,是家长家教应该坚持的一个原则。

以精神鼓励为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表扬应该以精神鼓励为主、物

质奖励为辅。精神鼓励的方式其实很多,比如和孩子一块儿逛公园、看电影、听音

乐会、家庭旅游、开个家庭庆祝会等等。奖赏应该属于第二位。可以利用奖赏给孩

子买玩具、购文具、订报刊、增置文体用品,当然也可买食品、购置衣服等。孩子

经济不独立,生活要靠家中父母供养,给予孩子适当的物质奖赏也无大碍,但是切

记不要多。东西一多,孩子则会堕入物质的满足和享受之中,与其成长不利。

物质奖励不事先许愿。有些家长总爱事先许愿:“你要是期中考100 分,我给你买

一件连衣裙。”其实这样做是不妥的。家长奖励孩子说到底是个手段,是个方法,

不是目的。家长给不给,给什么,要根据具体情况临时决定,事先许愿容易导致孩

子养成同大人分斤掰两、讨价还价的庸俗习气,这就与我们表扬奖励孩子的初衷背

道而驰了。

在给孩子以物质奖励的同时一定要伴之以讲清道理,说明为什么奖励孩子,孩

子哪些地方有进步,今后还需要怎样做,让孩子明确自己有何长项,奋斗方向是什

么,使孩子在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之后,精神上增添新的动力。

3、不为孩子护短

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要做到不为孩子护短。孩子的短处往往是越护越短。如

果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给予批评,当时给他说明为什么不好是重要的。每个孩子

都允许犯错,关键是要从犯错中吸取做人做事的本领,不重复犯错,在错中慢慢长

大。

五、尽量放飞孩子

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让他们尽情地玩,不要限制过多、过死,这也不能

做,那也不能做。要让孩子尽量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穿脱衣服、学着铺

床叠被、帮父母干些家务活等,不要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笼子和鸟”的故事

是我们许多父母经常给孩子讲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寓意很深刻,鸟儿在笼子中

活,那是鸟儿的悲哀,应该让鸟儿回到大自然中去,那才是鸟儿的本能所归。爱玩、

会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同样,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什么事情都想试着去做,孩子在做事中独立生活的能力会逐步得到锻炼。父母一定

要学会适时而毫不迟缓地放飞孩子。适时而毫不迟缓地放飞孩子,孩子会比在父母

的护翼下成长更茁壮、更有主见。相反,包办会造成孩子能力的丧失。

在放飞孩子方面,我给大家介绍一篇很好的文章,叫“面向未来的教育方式”。全文

如下:

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有两位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有特殊

意义的空间,想出了一个叫做“小留学”的好主意,这个办法,既简单,又有效,孩

子也非常欢迎。所谓“小留学”,就是两家的孩子,都到对方的家中去住一两个月,

上学仍在原来的学校。别看这么一个空间的变化,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却十分突出。

至少有这样四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孩子得到了锻炼。孩子初次离家,虽然不是一个

人生活,但毕竟周围都是外人,环境不熟悉,因此也可算作独立生活的初步锻炼。

二是培养了自理能力。初到别人家,孩子比较重视对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他们能

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家务活抢着干,作息时间也安排得很紧,不会的事情努力学

着做,这一段时间虽然不长,但进步得非常快。三是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留学”

到一个新的环境,面对着都是陌生人,这正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好机会。孩子们

学习着如何对待家中的长辈,如何对待新的邻居,如何对待来访的客人,在新的家

中听到长辈的教导,结合着原有的人际交往经验,感到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是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孩子先后在两个不同的家庭生活,如果能注意观察,进

行思考,也算是一种比较研究。两个家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每个成员有不同的

性格、观念和生活习惯。分析着两个家庭的种种不同,可以起到从一个小窗口,加

深对社会认识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注意扩大孩子的空间,这样放

手地去锻炼自己的孩子,有的甚至向相反的方向使劲······ 我就亲眼见到过这么一

位母亲,她把自己已经上二年级的孩子,费力地抱到离学校只有几十米的地方,由

于怕老师看见挨批评,才不情愿地放下来,亲了孩子之后,目送着孩子去上学。这

位母亲肯定极其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可能都会清楚地感到,这种爱的结果

将会是多么可怕!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

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要失败的,但是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

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

的正确做法。锻炼可分为体力锻炼、脑力锻炼和综合锻炼。要达到锻炼的目的,一

般不能完全靠现成的条件,需要自己创造。有一位到美国探亲的中国学者,遇到了

这么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有一天,他正在家中看报,突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

原来是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子和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大孩子非常沉着地对他说:“你

们家需要保姆吗?我是来求职的。”学者好奇地问:“你会什么呢?年纪这么小······”

大孩子解释说:“我已经9 岁了,而且我已经有14 个月的工作历史,请看这是我

的工作记录单。我可以照看你的孩子,帮助他完成作业,和他一起游戏······”大孩

子观察到没有聘用她的意思,又进一步说:“你可以试用我一个月,不收工钱。只

需要你在我的工作记录单上签个字,它有助于我将来找工作。”学者指着那个五六

岁的孩子问:“她是谁?你还要照顾她吗?”听到的回答更令人惊奇:“她是我的妹

妹。她也是来找工作的,她可以用小推车推你的孩子去散步,她的工作是免费的。”

多么可爱的孩子啊!她们的父母也应该说是了不起的敢于放手让孩子们出来闯天

下。可我们就有那么一些父母,不但自己从没想过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反而把

学校为学生创设的锻炼条件破坏掉。如某学校组织学生去军训,要求学生把自己的

行李背到200 米外的汽车上,竟有父母向学校提出“抗议”:把孩子累坏了谁负责?

最后,这位父母还是自己气哼哼地把学生的行李背到车上,而他的孩子却心安理得

地徒手走在后边······难道这样的家庭将来能幸福吗?真不知道这位汗流满面的父

母是怎样想的!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每一个孩子都会无休止地提出

一个又一个问题,但是问题的答案让孩子如何去得到呢?经验告诉我们:孩子爱不

爱提问题,是关系到孩子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孩子如何去得到答案,则是关系

孩子成才的更重要的因素。例如,过去的小学课本中,在描写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时,明确地写着,是蝌蚪的尾巴到一定时候,自动脱落,然后变成青蛙的。学完了

这节课后,许多学生就养起了小蝌蚪,看看它是怎样成长的,尤其是想看看它的尾

巴是怎样脱落的。可是,观察了一天又一天,不见小蝌蚪的尾巴脱落过程,但是,

尾巴确实也不见了。学生们把这种情况告诉了老师,老师没有主观地、简单地否定

学生的观察,而是要求他们仔细地观察,做出详细的记录。于是许多孩子同时进行

了观察,结果是他们都没有发现脱落的尾巴,在青蛙的屁股上也没有发现脱落的痕

迹。相反,有一些细心的学生发现小蝌蚪的尾巴是慢慢地缩回去的。所有的观察,

得到了一致结论,他们把这个结果,告诉了老师,在老师的支持下,他们把这些观

察的结果,寄给了出版教科书的有关单位。最终,在科学家的参与下,教科书的错

误得到了纠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发扬了探索精神,而更值得赞颂的是这位老

师,因为他支持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家庭中,父母也应创造一些方法,培养孩子在

智力上的自主性。有一位父母是这样引导他的上小学一年级孩子辨别是非的:他每

天带孩子上学挤公共汽车,每当看到出现一些争论时,他就让孩子注意观察,下车

时还要把自己的分析讲给父母听,究竟他们是为什么引起争论的?究竟谁对谁不对?

应该怎么解决?孩子说完之后,当父母的再做点指导。天长日久,这个孩子辨别是

非的能力就比别的孩子强,有此作基础,她很善于给小朋友劝架,因而就成了大家

拥护的小班长。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的

确有它的道理。生活在穷困潦倒的家庭中的孩子,那种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

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难道孩子就只能当“纨绔

子弟”?在顺境条件下如何成功地教育孩子,的确是当前亟须探讨的课题。有经验

的父母多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而且不限于生活方面的困难,让孩子去解决,

从而培养孩子的能力和优良的品质。有位父母是这样做的:当孩子想买一个东西,

父母有时有意识地往后推一周才满足他的要求,她想这能养成他克制自己的能力。

设置困难,最好要有针对性。有的孩子,住在高楼大厦里,上下有电梯,出门有汽

车,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突出的困难需要他们去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有位父母就

想出了个办法,设置了困难,鼓励孩子去解决。他给孩子布置了两个特殊的作业:

一个是每天上下12 楼,不再乘电梯,而是坚持步行;二是每天上学和放学,不再

乘汽车,而是坚持徒步走5 站路。设置什么样的困难,又和父母的观念有关。比如,

在澳大利亚,有位中国记者亲身遇到一件事情,就给人在教育观念上以深刻的启迪。

有一天,记者走在大街上,在这条街上,和街道并排着有一条小河。这时记者看到

前面有位澳大利亚妇女,带着一个小孩在散步。突然,记者发现前面那个淘气的小

孩子,跳来跳去,扑通!掉进小河里。记者毫不迟疑,飞快地跑向河边,准备跳到

河里去救孩子。没有想到的是,正在记者要跳的一刹那,那位妇女却制止了他。记

者奇怪地望着她,请她解释。她严肃地说:“我要他自己爬上来。”记者看到孩子在

水中翻腾,喝了几口水后,终于爬上来,而脑子里也翻腾着一个想法:这是一位多

么了不起的母亲,这是一种多么理智的爱啊!给孩子一点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自主性往往表现在他的选择上,但由于父母怕孩子自己选择错了,总是不敢

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可是如果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他也就永远学不会选

择,永远没有自主性。有的父母就能把有些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但是要在事前为

他提供有关情况,帮他分析各种可能,并且要教育他自己选择了,自己就要负责任。

他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选择错了,也是一次学习机会,是很值得的。如有一

位父母想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到少年宫报名时,发现孩子在舞蹈组门口看出了神,

再也不走了。于是,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但要求他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一定要坚

持一段时间,把舞蹈学好。有的父母在孩子的零花钱上,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安排出一个合理的零花钱的数量,但把支配权

交给孩子,并且节余归己。这样做,不但能发展孩子的自主性,而且能使他的经济

意识和理财能力得到提高。选择和责任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孩子的事情,件件

都让父母去做主,决定之后,孩子不会想到自己对这个决定有责任,因为不是自己

选择的嘛。如果把权利交给了孩子,他的选择反而会比较慎重,因为他知道,一旦

选择了,就要由自己负责,是好是坏,后果都要自己承担。

最后,说明一下。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每个孩子的不同时期有不同时

期的特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我的实践有限,一些想法

不应作为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即使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在指导个体实践时,

也有一个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因此,我将本文命名为“我的家庭教育观点——

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之我见”。表述上虽然使用了父母和大家等人称,主要是为了便

于表达,不改变本文只是个人观点的本意。本文仅供大家参考。

评:观点中,个人认为应该注意到一点:即看到孩子的问题不分事情直接就批评有些时候

效果不一定好,特别是那些自尊心强、敏感的孩子(针对这一点,战友最后的总结很好,即要

根据孩子的性格、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版本。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要对

孩子充满爱及要有耐心。)。特别是这种情况发生在外人面前,更应该以维护孩子自尊心为主。

否则,伤及孩子的自尊心,教育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很容易让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心理隔

阂。其实,很多事当时压一压,事后再与孩子沟通这样可能比直接狠狠批评更有效,但沟通

的态度一定要坚决。


相关内容

  • 我的家庭教育观
  • 我的家庭教育观 姓名 邢莉 电话 [1**********] 我的孩子今年读小学五年级.孩子在各方面能如此优秀,首先感谢学校在这五年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的孩子得到了锻炼展示的机会.再次感谢一到五年级教育过他的老师.是他们的精心呵护,我的孩子在校得以健康成长. 但是对于孩子的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 ...

  • "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案例
  • 驻马店市第一初级中学 "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案例 一.活动意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中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根据市教育局<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 ...

  • 教师教学工作目标责任书
  • 姓 名: 一.我的岗位: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学兼班主任 二.我的职责: 1.做好四年级数学.校本教学工作. 2.加强班级日常管理,抓好养成教育. 三.我的目标: 1.期末学科综合评价力争全乡前两名.优秀率达到85%,及格率100%. 2.教育学生严守纪律.勤奋学习.团结向上,把四年级建设成为优秀班集 ...

  • 感谢大学老师的毕业感言
  • 我一直坚持认为作为一名学生应该真心地感谢那些所有教授过自己的老师.我不是那种上完大学连自己学校的校长或院长都不知道是谁的学生,但我也不是那种认为只要是自己学校的校长或院长自己都应该去五体投崇拜的那种学生. 在我即将毕业之际,想对所有帮助.启发.激励(刺激)过我,教授过我的老师表达我衷心的谢意. 谢谢 ...

  • 在"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上的讲话
  •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对广大师生进行广泛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广大师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jt同志为总书记的党 ...

  • 这件事教育了我作文600字_这件事教育了我600字_作文
  • 这件事教育了我 这件事教育了我 建湖县上冈小学四(3)班于逸 今天中午,还没吃中饭,我的肚子饿得唱起了"空城计",一听开饭这二字,我像离弦的箭一样冲进了厨房.二话没说,我急忙端起一碗就冲向饭桌. 或许那时心太急,又走了神,手一不小心插进米饭里,"呀!"我大叫一 ...

  • 超星尔雅大学生公民权与人权教育
  • <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期末考试(20) 姓名:尚家栋 班级:默认班级 成绩: 100.0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古希腊社会中,不可以被称作公民的是().1.0 分 A. 父母是公民的人 B. 工匠 C. 奴隶 D. 佣兵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下面关 ...

  • 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 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东华小学 俞永刚 一直以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很多人都固定在一个思维模式里:"我只是一名普通而又平凡的老师,我的职责仅仅是勤勤恳恳的备课,勤勤恳恳的上课,勤勤恳恳的批改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着单调而疲乏的工作" 然而,当我读过< ...

  • 保定市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讲稿--我和我追逐的梦.
  • 我和我追逐的教育梦 田祥彪 尊敬的周主任,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和保定市这么多优秀的高中数学骨干老师们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感到非常高兴. 受市教育局委托,我担任这次教师培训的部分课程,希望我的一些工作经验及教学观点和您的工作实践产生些碰撞,或者能产生些火花,我们共同进步,我试图站在更高 ...

  • "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根据县教体局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