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追及.相遇问题

学案4:追及、相遇问题

一、基本知识回顾:

1.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

(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

(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B追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 相距x 0.若vA=vB时,xA+x0<xB,则能追上;若vA=vB时,xA+x0=xB,则恰好不相撞;若vA=vB时,xA+x0>xB,则不能追上.

3.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典型例题

例1、A、B两列火车,在同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速度vA=10 m/s,B车在后,其速度vB=30 m/s.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700 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1800 m才能停下.问A车若按原速度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

1

例题2、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不正确的是( ) A.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 B.若s0<s1,两车相遇2次 C.若s0=s1,两车相遇1次 D.若s0=s2,两车相遇1次 例3、汽车A在红绿灯前停住,绿灯亮起时起动,以0.4 m/s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30 s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以8 m/s的速度从A车旁边驶过,且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A车相同,则( )

A.A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车相遇 B.A、B相遇时速度相同 C.相遇时A车做匀速运动 D.两车不可能再次相遇

学案4:追及、相遇问题

一、基本知识回顾:

1.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

(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

(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B追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 相距x 0.若vA=vB时,xA+x0<xB,则能追上;若vA=vB时,xA+x0=xB,则恰好不相撞;若vA=vB时,xA+x0>xB,则不能追上.

3.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典型例题

例1、A、B两列火车,在同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速度vA=10 m/s,B车在后,其速度vB=30 m/s.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700 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1800 m才能停下.问A车若按原速度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

1

例题2、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不正确的是( ) A.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 B.若s0<s1,两车相遇2次 C.若s0=s1,两车相遇1次 D.若s0=s2,两车相遇1次 例3、汽车A在红绿灯前停住,绿灯亮起时起动,以0.4 m/s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30 s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以8 m/s的速度从A车旁边驶过,且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A车相同,则( )

A.A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车相遇 B.A、B相遇时速度相同 C.相遇时A车做匀速运动 D.两车不可能再次相遇


相关内容

  • 相遇问题教案
  •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相遇问题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71-72页相遇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了"送材料"的情境,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方式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根据两辆车的速度的信息进行估计,因为轿车的速度 ...

  • 二次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
  • 二次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 一.直线二次相遇 甲村.乙村相距6千米,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在出发后40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小王到达甲村后返回,在离甲村2千米的地方两人第二次相遇.问小张和小王的速度各是多少? 解:画示意图如下: 如图,第一次相遇 ...

  •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集合
  • 第一讲 多人(或多次) 相遇与追及问题 1. 学会画图解行程题 2. 能够利用柳卡图解决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3. 能够利用比例解多人相遇和追及问题 专题一.[多人相遇与追击] 多人相遇追及问题,即在同一直线上,3个或3个以上的对象之间的相遇追及问题. 所有行程问题都是围绕"路程=速度⨯时间 ...

  • 3-1-3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_题库教师版
  • 3-1-3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教学目标 1. 学会画图解行程题 2. 能够利用柳卡图解决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3. 能够利用比例解多人相遇和追及问题 知识精讲 板块一.由简单行程问题拓展出的多次相遇问题 所有行程问题都是围绕"路程=速度⨯时间"这一条基本关系式展开的,多人相遇与追及 ...

  • 相遇问题(向)
  •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探究内容] <开心数学>春季版,四年级第一册第四讲"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纵横: (1)在相遇问题中,如果按照运动物体的路线来分,可分为在不封闭路线上运动和在封闭线上运动两大类. (2)在相遇问题中,如果 ...

  • "相遇问题"教学案例
  • "相遇问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简单的"相遇"问题,能对问题中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推理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相遇问题的过程. 三 ...

  • 小学数学相遇问题
  • 第十八讲 相遇问题 [知识概述] 行程问题是研究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运动的问题)指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路程 ÷ 速度和 = 相遇时间 路程 ÷ 相遇时间 = 速度和 速度和 × 相 ...

  • 浅谈小学数学中相遇问题的教学
  • 浅谈小学数学中相遇问题的教学 摘要: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 ...

  • 行程问题-相遇
  • 行程问题-相遇 一 知识点 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 . . .其互逆关系可用乘法.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行驶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1) 相遇问题 (2)相离问题 (3)追及问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 (1)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2 ...

  • 小学数学 相遇问题
  • 布布zco_63281 [新手] 小学数学 相遇问题 5分标签:卡车 小学数学 在途 摩托车 城市距离 回答:2   浏览:2623   提问时间:2006-12-11 15:24 1.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城相向而行,在离A城52千米处相遇,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沿原路返回,又在离A城44千米处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