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张楼镇一中
校本教科研制度
为了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
教学能力,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科研课题为台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得到有效提高。 制定我校教科研制度如下:
一、教科研活动要求
学校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其职责是: 1、组织协调、常规管理、规划引导,为学校的发展、重大决策等提供
相关依据等工作。
2、负责制定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近、中远期规划及工作计划,认真落实、
督促学校的教科研项目,及时对教科研工作进行总结。
3、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管理工作。
4、负责学校的校本培训管理工作。
5、提高教师对教科研工作的认识,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
二、对教研组活动的要求:
1、 各教研组除学校组织教研活动外,均设立适合本学科和学生实际
的教科研课题(三小课题),争取一学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形成全体参
与、人人有课题的研究氛围。做到定期活动,定期检查落实。
2、全体教师要参加教学研究,每学年应撰写一至两篇教学论文、教学
随笔、教育教学反思和案例分析。
3、按上级教科研部门的要求,定期组织评选学校优秀论文向市级及其有关部门推荐评奖或发表(或向有关报刊投稿)。
三、教研活动要求
1、加强备课组建设。
首先,认真落实每学期两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和业务领导下备课组教研制度。每次活动要由备课组长和成员根据活动主题和学科特点,拟订活动内容,并请相关学科负责领导参加。过程中做到有主题内容,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反馈,有教研内容记录。形式上做到有学习、有交流、有反思,有讨论。
其次,要认真做好每学期一个特色主题的研讨活动。各备课组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题,探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疑惑,集思广益,争取解决。
2、认真研究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按学校计划要求,认真开展组内教研活动,并请相关学科负责领导参加。每学期教研组邀请领导参加教研活动不得少于三次且有评课及活动记录。要求教师互听互评,每学期教师听课节数不少于15节;教研组长听课不少于30节/学期;校长不少于30节/每学期;主管教学校长不少于60节/每学期;教务主任不少于60/每学期。
3、充分利用三级研培网络基地,组织开展好校本教研、对口交流、名师送课、同课异构等活动,通过开学初的集体备课形式及教研员指导,进一步强化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的二次备课,突出个性化教学风格,达到人人研究教学、教材、教法,提倡教师之间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形成一种主动探究、不断创新、和谐发展的良好
教研局面。
4、学校定期组织中青年教师评课活动。鼓励并推荐中青年教师参加县级以上教学观摩课、公开课及基本功竞赛。
5、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业务,逐步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及资源(网络联盟、远程教育、国家教育资源库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做好过程检查工作
教导处不定期不定时地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1-2次的质量抽测。同时,要把抽测后的质量反馈做为活动的重点,各个教研组要在抽测后一周的时间里,组织全体教师以客观、冷静的态度,本着发现问题,总结得失,改进教学的目的,从试卷、学生、教师自身三方面对抽测结果做出详尽全面的书面分析。
7、让质量分析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把教学质量分析纳入到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教导处会把每一次测试后掌握的数据给予全面地分析与研究,并把分析的结果和各项数据及时地反馈到各个教研组的每位教师,为指导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和帮助。
三、奖励制度。
学校对在教育科研中取得成果的教师,在职务评聘、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加分奖励和优先考虑,在年末考评中加分。
2012.9
大张楼镇一中
校本教科研制度
为了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
教学能力,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科研课题为台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得到有效提高。 制定我校教科研制度如下:
一、教科研活动要求
学校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其职责是: 1、组织协调、常规管理、规划引导,为学校的发展、重大决策等提供
相关依据等工作。
2、负责制定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近、中远期规划及工作计划,认真落实、
督促学校的教科研项目,及时对教科研工作进行总结。
3、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管理工作。
4、负责学校的校本培训管理工作。
5、提高教师对教科研工作的认识,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
二、对教研组活动的要求:
1、 各教研组除学校组织教研活动外,均设立适合本学科和学生实际
的教科研课题(三小课题),争取一学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形成全体参
与、人人有课题的研究氛围。做到定期活动,定期检查落实。
2、全体教师要参加教学研究,每学年应撰写一至两篇教学论文、教学
随笔、教育教学反思和案例分析。
3、按上级教科研部门的要求,定期组织评选学校优秀论文向市级及其有关部门推荐评奖或发表(或向有关报刊投稿)。
三、教研活动要求
1、加强备课组建设。
首先,认真落实每学期两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和业务领导下备课组教研制度。每次活动要由备课组长和成员根据活动主题和学科特点,拟订活动内容,并请相关学科负责领导参加。过程中做到有主题内容,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反馈,有教研内容记录。形式上做到有学习、有交流、有反思,有讨论。
其次,要认真做好每学期一个特色主题的研讨活动。各备课组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题,探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疑惑,集思广益,争取解决。
2、认真研究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按学校计划要求,认真开展组内教研活动,并请相关学科负责领导参加。每学期教研组邀请领导参加教研活动不得少于三次且有评课及活动记录。要求教师互听互评,每学期教师听课节数不少于15节;教研组长听课不少于30节/学期;校长不少于30节/每学期;主管教学校长不少于60节/每学期;教务主任不少于60/每学期。
3、充分利用三级研培网络基地,组织开展好校本教研、对口交流、名师送课、同课异构等活动,通过开学初的集体备课形式及教研员指导,进一步强化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的二次备课,突出个性化教学风格,达到人人研究教学、教材、教法,提倡教师之间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形成一种主动探究、不断创新、和谐发展的良好
教研局面。
4、学校定期组织中青年教师评课活动。鼓励并推荐中青年教师参加县级以上教学观摩课、公开课及基本功竞赛。
5、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业务,逐步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及资源(网络联盟、远程教育、国家教育资源库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做好过程检查工作
教导处不定期不定时地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1-2次的质量抽测。同时,要把抽测后的质量反馈做为活动的重点,各个教研组要在抽测后一周的时间里,组织全体教师以客观、冷静的态度,本着发现问题,总结得失,改进教学的目的,从试卷、学生、教师自身三方面对抽测结果做出详尽全面的书面分析。
7、让质量分析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把教学质量分析纳入到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教导处会把每一次测试后掌握的数据给予全面地分析与研究,并把分析的结果和各项数据及时地反馈到各个教研组的每位教师,为指导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和帮助。
三、奖励制度。
学校对在教育科研中取得成果的教师,在职务评聘、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加分奖励和优先考虑,在年末考评中加分。
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