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注伯高死于卫(标点)

伯高死于衛(标点)

伯高死于衛,赴於孔子。赴,告也。凡有舊恩者,則使人告之。孔子曰:“吾惡乎哭諸?以其交會尚新。〇惡,音烏。惡乎,猶於何也。兄弟,吾哭諸廟;父之友,吾哭諸廟門之外。別親疏也。〇別,彼列反。下同。師,吾哭諸寢;朋友,吾哭諸寢門之外;所知,吾哭諸野。別輕重也。於野則已疏,於寢則已重。已,猶大也。夫由賜也見我,吾哭諸賜氏。本於恩,哭於子貢寢門之外。〇夫,舊音扶;皇如字,謂丈夫,即伯高。見,如字;皇賢遍反。遂命子貢爲之主,明恩所由。曰:“爲爾哭也來者,拜之;知伯高而來者,勿拜也。”異於正主。〇爲,于僞反。下注“爲其疾”“爲褻”“爲我”“我爲”皆同。來者,一本作“爲爾哭也來者”。[疏]“伯高”至“拜也”〇正義曰:此一節論親疏所哭之處,各依文解之。〇注別親疏也〇正義曰:兄弟親,父友疏。必哭諸廟及廟門外者,兄弟是先祖子孫,則哭之於廟,此殷禮;周則哭於寢。故《雜記》云:有殯,聞遠兄弟之喪,哭之側室;若無殯,當哭諸正寢。父之友與父同志,故哭諸廟門外。非先祖之親,故在门外也。〇注别輕重也〇正義曰:師友爲重,所知爲輕。所以哭師於寢,寢是己之所居,師又成就于己,故哭之在正寢。此謂殷禮。若周禮,則《奔喪》云:師哭諸廟門外。故鄭答趙商之問亦以爲然。孫炎云:《奔喪》師哭諸廟門外,是周禮也。依禮而哭諸野,若不依此禮則不可,故下云:惡野哭者,以違禮爲野哭也。〇“曰爲”至“拜也”。〇夫子既命子貢爲主,又教子貢拜與不拜之法。若與女相知之人,爲爾哭伯高之故而來弔爾者,則爾拜之;若與伯高相知而來哭者,女則勿拜也。凡喪之正主,知生知死來者,悉拜。今與伯高相知而來,不拜。故鄭云“異於正主”。

伯高死于衛(标点)

伯高死于衛,赴於孔子。赴,告也。凡有舊恩者,則使人告之。孔子曰:“吾惡乎哭諸?以其交會尚新。〇惡,音烏。惡乎,猶於何也。兄弟,吾哭諸廟;父之友,吾哭諸廟門之外。別親疏也。〇別,彼列反。下同。師,吾哭諸寢;朋友,吾哭諸寢門之外;所知,吾哭諸野。別輕重也。於野則已疏,於寢則已重。已,猶大也。夫由賜也見我,吾哭諸賜氏。本於恩,哭於子貢寢門之外。〇夫,舊音扶;皇如字,謂丈夫,即伯高。見,如字;皇賢遍反。遂命子貢爲之主,明恩所由。曰:“爲爾哭也來者,拜之;知伯高而來者,勿拜也。”異於正主。〇爲,于僞反。下注“爲其疾”“爲褻”“爲我”“我爲”皆同。來者,一本作“爲爾哭也來者”。[疏]“伯高”至“拜也”〇正義曰:此一節論親疏所哭之處,各依文解之。〇注別親疏也〇正義曰:兄弟親,父友疏。必哭諸廟及廟門外者,兄弟是先祖子孫,則哭之於廟,此殷禮;周則哭於寢。故《雜記》云:有殯,聞遠兄弟之喪,哭之側室;若無殯,當哭諸正寢。父之友與父同志,故哭諸廟門外。非先祖之親,故在门外也。〇注别輕重也〇正義曰:師友爲重,所知爲輕。所以哭師於寢,寢是己之所居,師又成就于己,故哭之在正寢。此謂殷禮。若周禮,則《奔喪》云:師哭諸廟門外。故鄭答趙商之問亦以爲然。孫炎云:《奔喪》師哭諸廟門外,是周禮也。依禮而哭諸野,若不依此禮則不可,故下云:惡野哭者,以違禮爲野哭也。〇“曰爲”至“拜也”。〇夫子既命子貢爲主,又教子貢拜與不拜之法。若與女相知之人,爲爾哭伯高之故而來弔爾者,則爾拜之;若與伯高相知而來哭者,女則勿拜也。凡喪之正主,知生知死來者,悉拜。今與伯高相知而來,不拜。故鄭云“異於正主”。


相关内容

  • 行百里,半九十
  • □李国文 ■宋人陈亮在<酌古论二>里,谈邓禹的一番话,用在马援的结局上,最为贴切了."语曰:'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故夫古之智者,尝尽心于垂成之际也."因此,套用一位伟人的话,一个人保持清醒不难,难在一辈子保持清醒. 多年以前,王蒙先生曾写过一篇短文,告诫他一位当县级干 ...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句歇后语,有多个版本,但都与天鹅.鹅毛有关,使者也多为缅伯高[1].据南宋罗泌撰写的<路史>载: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 ...

  • 千里送鸿毛,礼轻情意重
  • 千里送鸿毛,礼轻情意重.是说的哪个朝代的 千里送鸿毛,礼轻情意重.是说的哪个朝代的? 千里送鸿毛,礼轻情意重.是说的哪个朝代的? [哊求]nH8b 语文 2014-10-30 优质解答 故事源自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徐谓的<路史>:话说唐 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 ...

  •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
  • 千里送鹅毛 话说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当时正值六月天,天气炎热,气温很高,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国王交待呢?所以,一路上 ...

  • 读[使者千里送鹅毛]有感
  • 读<使者千里送鹅毛>有感 今天我在<中国诗林故事>里读了一篇文章,被缅伯高的精神感动了,文章中说的是在唐代贞观年间的事情,回纥王派缅伯高给唐太宗进贡一只希有的大天鹅,时值盛夏,缅伯高怕把天鹅热死了,就经常在有水的地方停下来,给它降降温,可是有一次,在陕西境的一个小湖旁,缅伯高 ...

  • 中国成语故事11
  • 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候,地方官吏经常要向皇帝进贡礼物.云南地方上有个行政长官要送件礼物给皇帝,他心想:皇帝不缺金银珠宝,要送也得送个稀罕的.最后,他决定进贡一只天鹅. 他派一个名叫缅伯高的人,用竹篓背上一只天鹅,前往京城长安.缅伯高跋山涉水,日夜兼程,走了好多天,来到了沔阳湖(在今湖北省境内)边.在这 ...

  • 文明礼仪的故事
  • 文明礼仪的故事: 1.团结友爱--心平气和的刘铭传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 ...

  • 礼仪的故事
  • 礼仪的故事: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 ...

  • 八礼四仪的事例
  • 八礼四仪的事例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