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和世界观

  内容摘要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表明,在延安时期构建的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和世界观是党在思想理论上成熟的标志。由此决定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之时代观和世界观的原有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构建与时俱进的时代观和世界观刻不容缓,其核心是重新解释现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经济实质。这是能否正确认识世界从哪里来与往哪里去、中国从哪里来与往哪里去的关键,也是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确立理想信念和信仰的基础。

  时代观 世界观 资本主义经济实质 理想信念与信仰

  周建明,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上海:200020)

  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完全有信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同时,随着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

  2012年11月17日,在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信仰的建设的重要性再一次被提上了党建的议事日程,成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的核心。而要解决好理想信念和信仰问题,首先要构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和世界观。

  时代观和世界观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中国化的标志,是思想和理论上建党的关键

  自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建设一个统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而不懈地努力奋斗。这个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过程。而时代观和世界观的建构,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中国化的基本标志。

  中国共产党虽然从成立之时起,就确立了要在中国大地上建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但是直到1928年党的六大,才搞清楚中国目前搞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①之后,又对中国革命的道路艰难地摸索,甚至出现了因错误路线而丢掉根据地,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惨痛教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思想理论上没有完成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和中国化的任务。直到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在建立根据地、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工作,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和理论建党上进入到一个重要阶段,其中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建构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和世界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其中,《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和世界观的建构基本完成,成为一个思想理论上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从整个党的历史来看,这个成就的意义无论如何估计都不过分。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和党内理论工作者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关于资本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列宁关于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理论,在时代和世界这两个坐标下,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世界从哪里来与往哪里去、中国从哪里来与往哪里去的问题,分析了中国社会所具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对外反对入侵的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是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合一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动力是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农民、小资产阶级为同盟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革命阶级来共同完成。按照历史已进入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时代观,《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虽然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但已不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前途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这样,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和理论上明确了中国社会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定位,明确了中国革命在新时代的世界中的定位,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阶段,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目前面临的完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1]

  可以说,《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是建党以来第一次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系统地形成了时代观和世界观,并以此出发来认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的革命性质和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任务,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基础,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确立理想信念和信仰的基础,也是在思想理论上建党的重要里程碑。

  1940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进一步发展了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的论述,更清楚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解释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②同时也说明了改造世界观的前提是自觉地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它强调了在思想理论上建党的重要性。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进一步阐发了由列宁创立、斯大林进一步阐发的十月革命之后世界与时代已发生转折性变化的观点。他指出:“有两种世界革命,第一种属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范畴的世界革命。这种世界革命的时期早已过去了,还在一九一四年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爆发之时,尤其是在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之时,就告终结了。从此以后,开始了第二种世界革命,即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在这个时代,“不管被压迫民族中间参加革命的阶级、党派或个人,是何种阶级、党派或个人,也不管它们意识着这一点与否,它们主观上了解这一点与否,只要它们反对帝国主义,他们的革命,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他们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同盟军”。[2]

  内容摘要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表明,在延安时期构建的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和世界观是党在思想理论上成熟的标志。由此决定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之时代观和世界观的原有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构建与时俱进的时代观和世界观刻不容缓,其核心是重新解释现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经济实质。这是能否正确认识世界从哪里来与往哪里去、中国从哪里来与往哪里去的关键,也是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确立理想信念和信仰的基础。

  时代观 世界观 资本主义经济实质 理想信念与信仰

  周建明,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上海:200020)

  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完全有信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同时,随着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

  2012年11月17日,在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信仰的建设的重要性再一次被提上了党建的议事日程,成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的核心。而要解决好理想信念和信仰问题,首先要构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和世界观。

  时代观和世界观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中国化的标志,是思想和理论上建党的关键

  自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建设一个统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而不懈地努力奋斗。这个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过程。而时代观和世界观的建构,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中国化的基本标志。

  中国共产党虽然从成立之时起,就确立了要在中国大地上建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但是直到1928年党的六大,才搞清楚中国目前搞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①之后,又对中国革命的道路艰难地摸索,甚至出现了因错误路线而丢掉根据地,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惨痛教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思想理论上没有完成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和中国化的任务。直到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在建立根据地、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工作,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和理论建党上进入到一个重要阶段,其中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建构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和世界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其中,《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和世界观的建构基本完成,成为一个思想理论上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从整个党的历史来看,这个成就的意义无论如何估计都不过分。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和党内理论工作者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关于资本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列宁关于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理论,在时代和世界这两个坐标下,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世界从哪里来与往哪里去、中国从哪里来与往哪里去的问题,分析了中国社会所具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对外反对入侵的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是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合一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动力是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农民、小资产阶级为同盟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革命阶级来共同完成。按照历史已进入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时代观,《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虽然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但已不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前途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这样,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和理论上明确了中国社会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定位,明确了中国革命在新时代的世界中的定位,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阶段,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目前面临的完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1]

  可以说,《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是建党以来第一次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系统地形成了时代观和世界观,并以此出发来认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的革命性质和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任务,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基础,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确立理想信念和信仰的基础,也是在思想理论上建党的重要里程碑。

  1940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进一步发展了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的论述,更清楚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解释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②同时也说明了改造世界观的前提是自觉地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它强调了在思想理论上建党的重要性。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进一步阐发了由列宁创立、斯大林进一步阐发的十月革命之后世界与时代已发生转折性变化的观点。他指出:“有两种世界革命,第一种属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范畴的世界革命。这种世界革命的时期早已过去了,还在一九一四年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爆发之时,尤其是在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之时,就告终结了。从此以后,开始了第二种世界革命,即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在这个时代,“不管被压迫民族中间参加革命的阶级、党派或个人,是何种阶级、党派或个人,也不管它们意识着这一点与否,它们主观上了解这一点与否,只要它们反对帝国主义,他们的革命,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他们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同盟军”。[2]


相关内容

  • 毛概知识点整理(最终)
  • 毛概知识点整理 刘伟 整理 毛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P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 ...

  • 实践性 民族性 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特色
  • 实践性 民族性 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特色 江苏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 2007年05月28日08: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E-mail推荐: 主要观点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

  • 时代精神与当今人类文明
  • 时代精神与当今人类文明 包心鉴(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研究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支撑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的强固精神支柱.民族精神是精神基础,着重 ...

  • 时代精神与人类文明大势
  • 作者: 文汇报 2008年04期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支撑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的强固精神支柱.民族精神是精神基础,着重于对历史的传承:时代精神则是精神导 ...

  •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图为: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原标题:习近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 ...

  •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着力构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
  •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着力构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 同志们: 当前,在全党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要部署,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是新阶段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根据党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安 ...

  • 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中国共产党探究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必然选择和必然结果.当前,我们必须把握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真正按客观规律办事,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社会发展规律: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者简介]张英,中共太仓市浏河镇 ...

  •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发布时间: 2006-12-09 06:44 光明日报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这无论对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是对于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 ...

  • 中国新哲学的构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 中国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 为人类文明摆脱危机,提供理想世界的指引.因此,我们必须打破学科壁垒和狭隘浅薄的门户之见,加强论辩和对话.这本来就是哲学和哲学家存在的方式. 因此,面对深刻变化的世界和时代问题,哲学要承担起指导人们改变世界的责任,首先必须积极倡导和推动哲学各学科间的交流对话,实现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