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大夫观后感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

《爱德华大夫》是一部与心理分析密切相关的电影,影片情节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惊险和悬念,弗洛伊德著名的精神分析法也贯穿其中。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把人格分为三个层次:自我、本我、超我。而仔细观看影片,我们不难发现,影片中的三个重要人物:约翰(J.B )、彼得森、阿里克森刚好对应表现出这三个层次。

约翰代表的是人格结构论中的本我。弗洛伊德认为,趋乐避苦是人脑的本能,这点在约翰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首先是约翰选择对童年的一段记忆的遗忘。在他五岁的时候,因为自己的疏忽而直接导致了弟弟的死亡,而他更是在现场目睹了这一切。这样血腥而恐怖的场景就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里,而这样的记忆对于一个小孩来说,几乎是无法承受的。于是人趋乐避苦的本能让他选择了遗忘。但是这种遗忘只是暂时的,自欺欺人的,一旦进入相似的情境,这段记忆便会无法阻挡地被唤醒。所以当他跟随爱德华大夫滑雪并目睹他遇害时,那段有关弟弟遇难的记忆便激发,他便将自己带入了这一相似的场景,把自己当作了杀害爱德华大夫的凶手。而这又是一个令人难以承受的痛苦事实。于是趋乐避苦的本能再次履行了快乐原则:既然爱德华大夫已经死了,那么就由我来充当爱德华吧;既然我是爱德华,那么爱德华就没有死。这种想法看起来互相矛盾,却是解除约翰精神上的痛苦与折磨的唯一出路。

另一个重要人物彼得森则代表的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中的自我层面。与约翰处处表现出趋乐避苦的本能相比,彼得森表现出了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影片中,彼得森具有多重身份:医生、情人和学生。而这些看似无关的身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联系的纽带。作为约翰的情人,彼得森努力使自己做到对约翰的处境能够感同身受。她对约翰的爱,既有生理上的冲动,又有心理上的契合,可以说是一种灵与肉的完美结合。而正是这种强烈的爱使她不顾一切,突破重重阻力,最终成功帮助约翰走出童年阴影。爱情则是一个关键的联结点。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和约翰两情缱绻的过程中,她仍然会时刻提醒自己:她作为约翰情人的同时,更是他的主治医生。可以说是发挥了“自我”的调节机制。而作为阿里克森的学生,彼得森的中间协调作用则更为明显。充满理性意识的阿里克森一开始主张报警,这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而作为阿里克森最钟爱的学生,同时也是约翰深爱的情人,彼得森积极从中斡旋,最终成功说服了老师,是的阿里克森转变态度,决定帮助治疗约翰。

作为精神分析界的权威者形象出现的阿里克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弗洛伊德的形象代言人,他所代表的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中的超我层面。在他和彼得森的一场争论中,表面上是彼得森取得了成功,但其实真正的胜利者是阿里克森,他始终牢牢把握得控制整个事态发展的主动权。这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超我(阿里克森)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对本我(约翰)的命令是“不允许”,对自我(彼得森)的命令是“抑制”。但在真正的现实生活中,单纯的超我几乎不存在,或者说单纯依靠超我根本无法施行。因此最终阿里克森被说服,这也意味着超我只有借助自我的协调作用,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影片的结局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这表明尽管有抑制约翰本能冲动的阿里克森这一“超我”的存在和彼得森采取的现实原则,但并不是说要放弃人本能的趋乐避苦这一原则,只是说迫于现实压力而暂缓实行。尽管自我以现实原则代替了快

乐原则,但它最终引向的仍是快乐。这其中,代表自我的彼得森发挥的重要作用自是不言而喻。导演希区柯克对彼得森的大力渲染和弗洛伊德对自我的重视不谋而合,有异曲同工之妙。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

《爱德华大夫》是一部与心理分析密切相关的电影,影片情节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惊险和悬念,弗洛伊德著名的精神分析法也贯穿其中。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把人格分为三个层次:自我、本我、超我。而仔细观看影片,我们不难发现,影片中的三个重要人物:约翰(J.B )、彼得森、阿里克森刚好对应表现出这三个层次。

约翰代表的是人格结构论中的本我。弗洛伊德认为,趋乐避苦是人脑的本能,这点在约翰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首先是约翰选择对童年的一段记忆的遗忘。在他五岁的时候,因为自己的疏忽而直接导致了弟弟的死亡,而他更是在现场目睹了这一切。这样血腥而恐怖的场景就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里,而这样的记忆对于一个小孩来说,几乎是无法承受的。于是人趋乐避苦的本能让他选择了遗忘。但是这种遗忘只是暂时的,自欺欺人的,一旦进入相似的情境,这段记忆便会无法阻挡地被唤醒。所以当他跟随爱德华大夫滑雪并目睹他遇害时,那段有关弟弟遇难的记忆便激发,他便将自己带入了这一相似的场景,把自己当作了杀害爱德华大夫的凶手。而这又是一个令人难以承受的痛苦事实。于是趋乐避苦的本能再次履行了快乐原则:既然爱德华大夫已经死了,那么就由我来充当爱德华吧;既然我是爱德华,那么爱德华就没有死。这种想法看起来互相矛盾,却是解除约翰精神上的痛苦与折磨的唯一出路。

另一个重要人物彼得森则代表的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中的自我层面。与约翰处处表现出趋乐避苦的本能相比,彼得森表现出了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影片中,彼得森具有多重身份:医生、情人和学生。而这些看似无关的身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联系的纽带。作为约翰的情人,彼得森努力使自己做到对约翰的处境能够感同身受。她对约翰的爱,既有生理上的冲动,又有心理上的契合,可以说是一种灵与肉的完美结合。而正是这种强烈的爱使她不顾一切,突破重重阻力,最终成功帮助约翰走出童年阴影。爱情则是一个关键的联结点。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和约翰两情缱绻的过程中,她仍然会时刻提醒自己:她作为约翰情人的同时,更是他的主治医生。可以说是发挥了“自我”的调节机制。而作为阿里克森的学生,彼得森的中间协调作用则更为明显。充满理性意识的阿里克森一开始主张报警,这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而作为阿里克森最钟爱的学生,同时也是约翰深爱的情人,彼得森积极从中斡旋,最终成功说服了老师,是的阿里克森转变态度,决定帮助治疗约翰。

作为精神分析界的权威者形象出现的阿里克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弗洛伊德的形象代言人,他所代表的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中的超我层面。在他和彼得森的一场争论中,表面上是彼得森取得了成功,但其实真正的胜利者是阿里克森,他始终牢牢把握得控制整个事态发展的主动权。这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超我(阿里克森)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对本我(约翰)的命令是“不允许”,对自我(彼得森)的命令是“抑制”。但在真正的现实生活中,单纯的超我几乎不存在,或者说单纯依靠超我根本无法施行。因此最终阿里克森被说服,这也意味着超我只有借助自我的协调作用,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影片的结局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这表明尽管有抑制约翰本能冲动的阿里克森这一“超我”的存在和彼得森采取的现实原则,但并不是说要放弃人本能的趋乐避苦这一原则,只是说迫于现实压力而暂缓实行。尽管自我以现实原则代替了快

乐原则,但它最终引向的仍是快乐。这其中,代表自我的彼得森发挥的重要作用自是不言而喻。导演希区柯克对彼得森的大力渲染和弗洛伊德对自我的重视不谋而合,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关内容

  • [爱德华大夫]影评
  •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 看<爱德华大夫>是在学校的巨大的阶梯教室,作为个性心理学课程的一部分.它虽然没有多恐怖的镜头,但当我紧盯那荧光幽幽的屏幕的同时,汗毛全都竖了起来,背后似乎有人向我走来,正一点点靠近,我毫无勇气回头,因为我正被希区柯克所营造的巨大的令人窒息的惊悚气氛笼罩着,快要瘫软在接连 ...

  • 影片爱德华观后感
  • 影片一开始,医院的精神诊所内,美丽而严谨的心理大夫彼特森正点燃一支烟,在伏案办公.没过多久彼特森就见到了来接替莫奇森管理该医院的爱德华医生,如彼特森所见到的一样,出现在她面前的爱德华医生是一个高大英俊,风度翩翩,年轻有为的男子,像所有电影里出现的老套故事情节一样,很快,两个人就陷入了相互爱慕之中,接 ...

  • 电影简介[爱德华大夫]
  • <爱德华大夫>(美国) 联美电影公司1945年摄制上映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主演:格里高利·派克.英格丽·褒曼 简介与影评 精神病院的默奇逊院长即将退休,接手的是年轻有为的爱德华大夫.医院里年轻漂亮的女医生康斯坦斯和他相爱,然而竟发现眼前的爱人不是爱德华大夫,而真实的爱德华的秘书 ...

  •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读后感
  •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读后感(一)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只瓷兔子名叫"爱德华",它的主人叫阿比林,还有一只狗叫罗西,有一次阿比林和爱德华的海上旅行中,小兔子爱德华不幸落海了,后来它被一个名叫芳伦斯的渔夫用渔网把它捞上来了. 之后又被埋在了垃圾堆里,结果被一只叫露西的 ...

  • 大鱼观后感
  • 永不停步 --<大鱼>观后感 在学校看了一遍<大鱼>,觉得还没看够,于是回家又看了一遍.两遍看完后,心中久久 不能平静. 这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电影:以父子两人的情感变化作为故事的脉络,讲述了父亲爱 德华布鲁的一生.儿子从小就听腻了父亲讲了一千遍的故事,并因为觉得父亲虚假而与 ...

  •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读后感800字大全(8篇)
  •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读后感800字大全 [篇一: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读后感] 第一次一天内一口气读完了一部著作,轻松中有忧伤,读完后回味无穷,或苦涩.或纯美,就像抿了一口浓浓的咖啡. 这本书引起我的注意缘于<来自星星的你>这部电视剧,都教授枕边的心灵鸡汤吊足了我的胃口.终于,我拿到了这本书,精致 ...

  • 遗愿清单观后1
  • 遗愿清单观后感 两个老头. 一个是黑人机械工卡特,话不多,博学,一直梦想当历史教授. 一个是亿万富翁爱德华,社会地位极高,话唠,暴脾气,幽默. 因为癌症,住进了同一间病房. 爱德华坚持所有的病人一视同仁,作为一个生意人他丝毫没有采用"价格歧视". 因此爱德华与卡特的第一次见面很不 ...

  • 勇敢的心观后感3
  • <勇敢的心>观后感 看第一遍<勇敢的心>的是感动,是惭愧,是对"男人"含义的新 悟,觉得自己不应该这么晚才知道去看这部电影.看第二遍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活了这么多年算是白活了,我明白了生活的意义,领悟了什么才叫生活的强者!现在这部电影还储藏在我的电脑了,当我 ...

  • 3D泰坦尼克号观后感
  •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 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学习泰坦尼克号这篇课文,那时候能了解到的就是杰克和萝丝的唯美爱情故事,但是这次看了<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是感动,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感人至深的爱.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处处给我震撼,打动我心. 留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萝丝的眼神,在生死边缘,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