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10涉外2班 崔晓燕 13号
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创作个性是每个作家独有的,它是内在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情感的体现,同时它也决定了作家创作的风格。
作家的创作个性始终是与作品的风格紧密相连的。西汉扬雄在《法言·问神》中提出“心画心声”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就是说人的人格与情性可以从文章和作品中见出。汉末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以“气”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他把“气”与“体”相联系,以文气论文体和风格,并品评当时的作家和作品,这里扬雄所说的“情”,曹丕所说的“气”,都强调人格品性或个性气质对文学风格的决定作用。因此,内在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感情决定语言的格调,文章的风采才华都是内在情性的表现。这也就造就了不同作家他们的创作风格各成一家,甚至读者在看过作品后就可以根据其风格猜出出自哪位作家之手了。
创作个性一方面决定了风格,但它们之间仍有着颇大的区别。
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他只是潜在作家的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操、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当它付诸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文学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创作个性不能单方面决定和构成风格,风格的形成离不开题材、主题甚至题材等的影响。
或许有人认为创作个性与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和人格是一样的,但其实不然。这两者是有区别的。日常个性人皆有之,像我们所说的心理性格、气质
情性、禀赋才能、处事态度、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等。而相对的人格则是在伦理学意义上的道德人格,指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等。创作个性却并非人所尽有,它是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般而言,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日常个性部分来自先天的遗传基因,另外院子后天环境中的习得,而创作个性则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体现在作品中的个性特征。
实践证明,创作个性是可以转化为文学风格的,但必须通过审美创造的升华。正像现实生活要经过审美活动的升华才能变成文学作品一样,作家的人格、修养、生活个性也要在审美中得到升华之后才能化入作品的风格之中。这就是说,作家的人格修养、生活个性并不能直接转化为风格,这种人格修养、生活个性必须在与作家的审美素质有了内在的适应性,并接受审美素质的改造、转换后,才能成为创作个性的有机构成因素,然后通过创作个性的作用,才能转化为风格。
以上是我从创作个性和文学风格的联系与区别两个方面论述两者关系的内容。
论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10涉外2班 崔晓燕 13号
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创作个性是每个作家独有的,它是内在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情感的体现,同时它也决定了作家创作的风格。
作家的创作个性始终是与作品的风格紧密相连的。西汉扬雄在《法言·问神》中提出“心画心声”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就是说人的人格与情性可以从文章和作品中见出。汉末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以“气”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他把“气”与“体”相联系,以文气论文体和风格,并品评当时的作家和作品,这里扬雄所说的“情”,曹丕所说的“气”,都强调人格品性或个性气质对文学风格的决定作用。因此,内在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感情决定语言的格调,文章的风采才华都是内在情性的表现。这也就造就了不同作家他们的创作风格各成一家,甚至读者在看过作品后就可以根据其风格猜出出自哪位作家之手了。
创作个性一方面决定了风格,但它们之间仍有着颇大的区别。
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他只是潜在作家的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操、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当它付诸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文学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创作个性不能单方面决定和构成风格,风格的形成离不开题材、主题甚至题材等的影响。
或许有人认为创作个性与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和人格是一样的,但其实不然。这两者是有区别的。日常个性人皆有之,像我们所说的心理性格、气质
情性、禀赋才能、处事态度、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等。而相对的人格则是在伦理学意义上的道德人格,指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等。创作个性却并非人所尽有,它是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般而言,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日常个性部分来自先天的遗传基因,另外院子后天环境中的习得,而创作个性则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体现在作品中的个性特征。
实践证明,创作个性是可以转化为文学风格的,但必须通过审美创造的升华。正像现实生活要经过审美活动的升华才能变成文学作品一样,作家的人格、修养、生活个性也要在审美中得到升华之后才能化入作品的风格之中。这就是说,作家的人格修养、生活个性并不能直接转化为风格,这种人格修养、生活个性必须在与作家的审美素质有了内在的适应性,并接受审美素质的改造、转换后,才能成为创作个性的有机构成因素,然后通过创作个性的作用,才能转化为风格。
以上是我从创作个性和文学风格的联系与区别两个方面论述两者关系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