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血平的合成路线

利血平的合成路线

利福平的简介

利福平:(别名:甲哌利福霉素、力复平、利米定)

化学名:3-[[(4-甲基-1-哌嗪基)亚氨基]甲基]-利福霉素

化学式:

分子式:C33H 40N 2O 9

分子量:608.68

英文名: Rifampicin

主要用途:广泛用于轻度和中度高血压的治疗; 降血压及安定药。也有用于精神病性躁狂症状。

基于E 环策略的全合成

1、以Diels-Alder 缩合为关键反应的Woodward 路线

在利血平结构被阐明一年后,Woodward 等就完成了其首次全合成,他们以l ,4-对苯二醒(l)和戊二烯酸(2)为起始原料(sehemel),经Diels-Alder 缩合反应得到具有顺式稠合双环结构的加成物3,再经选择性还原、环氧化、分子内醋化和Meoein-Potmdorf-veriey 还原, 建立了3,5-氧桥和五环内醋,得到了不饱和酯7,其中所需的C 3-R 立体构型得以确立,接下来在2位立体选择性地引入甲氧基,这样就完成了E 环五个相邻手性中心的构建。然后通过NBS 溴代、氧化、脱溴和3,5-醚桥键断裂得到不饱和酮酸11,接下来经酯化、双羟化和高碘酸氧化断裂将E 环所需官能团逐一展现,得到关键手性砌块醛酯13,与6-甲氧基色胺通过Bischler-NaPieralski 环化偶合构建了稠合的五环结构,再经还原亚胺离子得17,此时C 3位处于α构型,而非利血平结构中的β构型,Woodward 通过将C-16,C-18

位内酯化的方法增加环内张力将C

3位构型扭转为非稳定的β构型,从而建立了利血平结构中所有的六个手性中心,接下来的酯化、(+)-樟脑磺酸拆分完成了利血平的全合成。

缺点:尽管Wbodward 路线被视为有机合成的极高成就,但其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1)通过繁琐的内醋化来完成3位立体构型的转变;(2)18位乙酸酷在最后阶段才转化为所需的三甲氧苯甲酸酷;(3)在全合成的最后才进行拆分。对于这些缺点,后来的研究者们作出了许多改进,有的将拆分步骤放在合成的最初阶段,拆分试剂有麻黄碱、奎宁、辛可尼丁、番木鳖碱等,有的改进了中间体的还原方法,其中法国化学家Velluz 的改进最为成功,并实现了工业应用。

2、以de Mayo反应构建E 环的Pearlman 路线

在Woodward 开拓性合成20年后,Pearlman 报道了利用新奇的de Mayo反应来构建E 环前体的利血平的第二条全合成路线(Scheme2),该路线以1,4-二氢苯甲酸21为起始原料,经环氧化、开环、内酯化、甲基醚化、内酯开环得羟基酯25,其中利血平C 16,C 17,C 18位的立体构型和所需官能团己得以建立,接下来与顺式丙烯酸内酯26缩合得到一对非对映异构体27和28,其中endo-27在光照下发生

[2+2]环加成反应生成29,接下来断裂缩醛键、分子内酯化和Baeyer-vinager 氧化得β-乙酞环丁烷酯31,在酸性甲醇中发生Aldol-内酯开环反应得具有利血平所需五个手性中心和官能团的缩醛32,经酯化得关键手性砌块33,33可经过与Woodward 路线中相似的步骤得到利血平。

该路线虽总收率低于1%,但由于原料价廉易得,中间体分离容易,仍不失为一个实用的合成路线。

3、以双Michael 加成为关键反应的Stork 路线

Stork 于1989年报道了(-)-利血平的第一条立体专一性全合成路线,该路线以(S)-3-环己烯基甲酸34为原料(scheme3),经碘代、环氧化、硒化、脱硒成烯醇39,再经氧化转变为双Michael 加成反应的前体烯醇锂盐41,与二甲基硅基丙烯酸酯42发生双Michael 加成反应得具有五个所需手性中心的双环酮43,接下来将硅基转化为羟基,环酮经Baeyer-Vinager 氧化得内酯48,再经一锅煮的内酯开环还原反应得对映纯的关键手性砌块羟基醛50,50与六甲氧色胺14缩合并经过一个strecker 反应构建D 环生成小氨基腈51,当直接在乙腈中热解51时,氰基脱离形成一个紧密离子对,叫垛基的α位碳从平伏位进攻烯胺离子,生成了C 3-α构型的异利血平醇54,而当在溶剂中加入银盐AgBF 4,或当反应在盐酸中进行时,紧密离子对被打破形成自由离子对中间体53,吲哚基的α位碳就从轴向位进攻烯胺离子,生成C 3-β构型的利血平醇55,再酯化就完成(-)-利血平的全合成。

Stork 路线简洁、高效,并且解决了合成中C 3位的立体定位显得更为令人瞩目。

4、以系列自由基环化为关键反应的Fraser-Reid 路线

1994年,Fraser-Reid 小组报道了一条立体专一性的(-)-利血平全合成路线(Scheme4),该路线以D-葡萄糖的衍生物56为起始原料,经水解、对甲苯磺酸酯化和碘代生成碘代物57,接下来通过与三丁基丙烯酸酯进行自由基偶联引入丙烯酸酯基得到58,然后4位水解并引入一个带溴甲基的硅基作为自由基环化的前体,在AIBN 的引发下发生两次高度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自由基环化,生成笼状分子61,其中利血平E 环所需的三个手性中心已得以建立,接下来通过Tamao 氧化脱硅基得二醇62,62中的酯基通过硅基保护、LAH 还原、甲磺酸酯化、硒氧消除和脱硅保护得两个差向异构体63和64的混和物,其中所需的64经David 区域选择性臭氧氧化得酮65,再经一立体选择性还原得二醇67,这样,Woodward 醛酯13中所需的五个手性中心就得以建立起来,接下来通过一系列官能团转化,如:羟基保护、缩醛断裂引入侧链和PDC 氧化、O 3氧化引入酯基和醛基得到Woodward 醛酷13,最后与

6-甲氧色胺偶联得就完成(-)-利血平的立体专一性全合成。

Fraser-Reid 路线步骤较长,操作繁琐,但显示了自由基环化反应在建立复杂立体结构中的巨大潜力。

5、以分子内Diels-Alder 环化为关键反应的Liao 路线

1996年台湾学者Liao 报道了一条制备(±)-利血平的简洁路线,以烯丙醇和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甲醋73为起始原料(scheme5),经一个氧化偶联得隐藏的邻苯二醒中间体96,紧接着发生分子内[4+2]环加成反应生成双环酮75,再NaBH 4还原得一对差向异构体混和物endo-76和exo-77,其中exo-77经Michael 加成、Swem 氧化得一对异构体79和80,80经SmI 2还原成醇81,将羟基保护为对甲苯磺酸酯后再Baeyer-Viiliger 氧化得内酯82和83的混和物,83经还原开环得Stork 醛50,接下来按Stork 路线中的操作就完成(±)-利血平的全合成。

Liao 路线虽然简短,但由于立体选择性很差,许多步骤需柱分离立体异构体,因此实用价值不大。

6、以(-)-奎宁酸为手性池的Hanessian 路线

加拿大化学家Hanessian 的(-)-利血平全合成路线以(-)-奎宁酸为手性模板来构建利血平E 环(scheme6),首先(-)-奎宁酸在酸催化下内酯化形成内酯84,接着用Moffatt 方法将3-羟基选择性苄基化得苄醚86,再将1,4-羟基甲基醚化、脱苄、氧化、内酯开环消除得共扼酯90,接下来保护5-位羟基,在3-位引入乙烯基得醇92,然后引入α-碘代乙酸酯侧链,在AIBN 引发下发生自由基环化反应生成内酯94和95的混和物,其中所需构型的94的乙烯基侧链经臭氧化、酯化得E 环所需甲酯基侧链,再Sia 2BH 还原得缩醛97,97与6-甲氧色胺经Pictet-spengle:缩合[得一对差向异构体混和物98和99,其中H 3处于β位的98再经酰胺还原、16-位脱羟基并且构型翻转得酯101,最后18-羟基三甲氧苯甲酸酯化完成(-)-利血平的全合成。

Hanessian 路线以20步反应和2.6%总收率完成了(-)-利血平的全合成,展示了(-)-奎宁酸作为手性池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潜力。

7、以Diels-Alder 环加成为关键反应的Mehta 路线

以利血平合成为研究目标的Mehta 小组于2000年报道了一条以Diels-Alder 反应构建E 环的(±)-利血平全合成路线(scheme7),该路线起始于环戊二烯103和5,5-二甲氧基四氯环戊二烯102的[4+2]环加成反应,接下来双羟基化、脱氯、羟基保护、Baeyer-Viiliger 氧化和内酯开环释放出了顺式稠合的氢化茚骨架,得到一对异构体108和 109,其中108经甲基醚化、PDC 氧化和Luch 还原得烯醇酯112,再经还原、witing 反应将甲酯基转化为乙烯基,最后氧化断裂二醇、酯化制得了具有E 环五个手性中心的二酯72,72按Fraser-Reid 路线和Woodward 路线制得(±)-利血平。

Mehta 的利血平合成虽构思简洁,但立体选择性尚不够理想,其中几步收率欠佳,有待进一步改进。

8、以自由基环化为关键反应的Stork 路线

S tork 等在2005年又报道了另一条基于自由基环化反应构建E 环的利血平全合成路线,该路线以三甲硅基己炔醛115为起始原料(scheme8),经与甲氧基乙酸酯的烯醇锂盐缩合,再苯磺酸酯化、热解得到共扼酯混和物116,接下来烯醇

化使双键移位然后接入三甲硅基保护得二烯117,117与马来酸酐发生Diels-Alder 环加成得118,经在含水THF 中回流过夜,118发生水解脱羧、脱硅基得炔基环己烯酮119,在三丁基锡烷的作用下,119发生自由基环化]得到顺式稠合的亚甲基茚酮120,这样,E 环基本骨架和三个手性中心得以建立,接下来通过碱催化平衡使甲氧基构型确立,再通过还原、S N 2亲核取代构型反转建立C l8手性中心得酯123,LAH 还原123,然后对甲苯磺酸酯化得磺酸酯124,接下来保护羟基、臭氧化得茚酮125,再经烯醇化、臭氧化得醛酯127,127可经与Stork 在 1989年报道的路线合成(±)-利血平。

基于DE 环策略的全合成

1、以Cope 重排为关键反应的Wender 路线

Wender 等于1980年第一次报道了以顺式稠合DE 环为手性砌块的(±)-利血平全合成路线(scheme9),该路线起始于1,2-二氢吡啶-1-甲酸甲酯129和2-乙酰氧基丙烯酸甲酯130的Diels-Alder 反应,得到酯131和132的混和物,其中131经Claisen 缩合、乙酰化得烯醇二酯134,然后水解、重氮甲烷甲基化得135,接下来高温热解发生cope 重排得顺式氢化异喹啉136,该反应建立了E 环所需的三个手性中心,然后通过还原断裂酰基制得酮醇138,酰化138的烯醇锂盐得烯醇酯139,再经催化氢化得二酯140,在其中E 环所需的五个手性中心已完全得以建立,接下来脱除异喹啉环上的氨基保护基,再与色胺基偶联,经一个醋酸汞氧化环化得异利血平二醇144,接下来的任务是展现16位酯基和调整C 3位构型,Wender 首先将16位羟甲基氧化、氰醇化转化为酯基,再通过醋酸汞氧化、锌还原将C 3位构型异构化制得(±)-利血平。

wender 小组在 1987年又发展了一条改进路线 (seheme10),将中间体138先通过Jones 氧化转变为酯152,接下来Luch 还原建立C 18位手性中心,再脱保护基与色胺156偶联得157,按照Martin 路线就制得利血平。

2、以分子内Diels-Alder 环化为关键反应的Martin 路线 基于早期在利用[4+2]环加成反应合成氢化异喹啉骨架的工作基础上,Martin 小组于 1985年开发了一条简洁、高效的(±)-利血平全合成路线,他们以炔丙醇为起始原料 (scheme11),经轻基保护、碳链延长、Lindlar 还原、对甲苯磺酸酯化和氨解得烯胺158,2-吡喃酮-6-酰氯偶联得三烯酰胺160,接下来在二甲苯中回流发生Diels-Alder 反应生成环加成产物161,如此完成了氢化异喹啉骨架的构建,然后通过环氧化、开环完成了C 17、C 18手性中心的建立和官能团转化得甲基醚164,再经催化氢化构建了C 20。手性中心,C 16位甲酯基通过PDC 氧化、酯化得以展现,然后还原酰胺基,脱苄基保护,再与色胺基溴142偶联得157,最后经醋酸汞氧化环化得4种异构体的混和物,其中(±)-利血平含量占35%。

Martin 路线各步收率较高,但最后一步收率及选择性尚不能令人满意。

3、以分子内Diels-Alder 环化为关键反应的Shea 路线

与Martin 策略类似,shea 等也利用分子内Diels-Alder 反应制备DE 环手性砌块。Shea 的第一路线以烯基锡化合物172为起始原料 (seheme12),经与溴代物173发生stille 偶联得二174,再经动力学去共扼化、与亚胺176偶联得三烯化合物177,177在氯仿中热解发生Diels-Alder 环加成发应生成差向异构体175和179的混和物,该混和物不经分离,直接还原、氨基保护得180和181,其中顺式稠合的180经硼氢化氧化建立了C 16、C 17手性中心得甲基醚182,接下来脱苄、乙酰化得二酯140,按Wender 路线就完成(±)-利血平的合成。

后来,Shea 等又开发了以三烯190为Diels-Alder 反应前体的第二条(±)-利血平全合成路线(schemel3)。190的制备以炔丙酯184为起始原料,先通过钯催化的氢锡化反应转变为锡试剂185,再与溴代物173发生stilie 偶联得二烯186,再经羟基保护、动力学去共扼化得188,188水解后与亚胺176偶联得三烯190,190在氯仿中热解得Diels-Alder 环加成产物191和192的混和物,接下来LAH 还原酰胺、N 保护得氨基甲酸酯193,再经硼氢化氧化立体选择性地建立C 16、C 17手性中心得到具有E 环所需五个手性中心的醇194,194经一系列官能团转化,包括甲基醚化、PDC 氧化、酯化得DE 环手性砌块154,再按Wender 路线就完成了(±)-利血平的全合成。

小结

本文综述了迄今为止的11条成功的(-)-利血平全合成路线, 其中Woodward 开创的首条全合成路线中所用的E 环策略由于具有高效、高立体选择性的优点, 为后来的研究者们广泛采用, 学者Wender 后来开创了稍为复杂的DE 环策略。这些合成方法虽然构环方式各不相同, 但在合成策略上都是通过E 环或DE 环合成子与色胺的偶联来构建利血平五环骨架。可见, 实现〔-)-利血平全合成的关键是构建具有五个相邻手性中心和复杂官能团的E 环或DE 环体系。

从应用角度来看, 目前(-)-利血平的11条成功的全合成路线只有Woodward 合成及后来的Venuz 改进最具实用意义, 但都存在需拆分的缺陷, 因此, 合成光学纯的E 环体系, 与色胺在合成的最后阶段进行偶联, 则可摈弃拆分步骤, 是一个高度可靠、有效的会聚式合成, 是目前最实用、可行的(-)-利血平全合成途径,而利用天然产物作手性池构建光学纯的E 环体系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另外, 在探索(-)-利血平的全合成过程中, 一些有用的合成方法也得到了发 展, 如:利用Diels-Alder 环加成反应构建具有复杂的多取代环己烷骨架, 利用功能强大的Baeyer-Viiliger 氧化来获取所需环状骨架, 利用σ重排构建顺式稠合的双环骨架, 利用双Michael 加成构建桥状双环体系, 利用天然产物作手性池合成关键手性砌块, 利用自由基环化反应引入所需官能团和手性中心, 利用新奇的deMayo 反应引入复杂的功能基以及利用顺式稠合的双环体系进行手性传递, 这些方法也可应用于其他天然产物的合成中。对〔-)-利血平全合成的研究, 必将促 进新试剂、新策略、新技术的发明、发展和发现, 也将促进有机合成化学的进步。

利血平的合成路线

利福平的简介

利福平:(别名:甲哌利福霉素、力复平、利米定)

化学名:3-[[(4-甲基-1-哌嗪基)亚氨基]甲基]-利福霉素

化学式:

分子式:C33H 40N 2O 9

分子量:608.68

英文名: Rifampicin

主要用途:广泛用于轻度和中度高血压的治疗; 降血压及安定药。也有用于精神病性躁狂症状。

基于E 环策略的全合成

1、以Diels-Alder 缩合为关键反应的Woodward 路线

在利血平结构被阐明一年后,Woodward 等就完成了其首次全合成,他们以l ,4-对苯二醒(l)和戊二烯酸(2)为起始原料(sehemel),经Diels-Alder 缩合反应得到具有顺式稠合双环结构的加成物3,再经选择性还原、环氧化、分子内醋化和Meoein-Potmdorf-veriey 还原, 建立了3,5-氧桥和五环内醋,得到了不饱和酯7,其中所需的C 3-R 立体构型得以确立,接下来在2位立体选择性地引入甲氧基,这样就完成了E 环五个相邻手性中心的构建。然后通过NBS 溴代、氧化、脱溴和3,5-醚桥键断裂得到不饱和酮酸11,接下来经酯化、双羟化和高碘酸氧化断裂将E 环所需官能团逐一展现,得到关键手性砌块醛酯13,与6-甲氧基色胺通过Bischler-NaPieralski 环化偶合构建了稠合的五环结构,再经还原亚胺离子得17,此时C 3位处于α构型,而非利血平结构中的β构型,Woodward 通过将C-16,C-18

位内酯化的方法增加环内张力将C

3位构型扭转为非稳定的β构型,从而建立了利血平结构中所有的六个手性中心,接下来的酯化、(+)-樟脑磺酸拆分完成了利血平的全合成。

缺点:尽管Wbodward 路线被视为有机合成的极高成就,但其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1)通过繁琐的内醋化来完成3位立体构型的转变;(2)18位乙酸酷在最后阶段才转化为所需的三甲氧苯甲酸酷;(3)在全合成的最后才进行拆分。对于这些缺点,后来的研究者们作出了许多改进,有的将拆分步骤放在合成的最初阶段,拆分试剂有麻黄碱、奎宁、辛可尼丁、番木鳖碱等,有的改进了中间体的还原方法,其中法国化学家Velluz 的改进最为成功,并实现了工业应用。

2、以de Mayo反应构建E 环的Pearlman 路线

在Woodward 开拓性合成20年后,Pearlman 报道了利用新奇的de Mayo反应来构建E 环前体的利血平的第二条全合成路线(Scheme2),该路线以1,4-二氢苯甲酸21为起始原料,经环氧化、开环、内酯化、甲基醚化、内酯开环得羟基酯25,其中利血平C 16,C 17,C 18位的立体构型和所需官能团己得以建立,接下来与顺式丙烯酸内酯26缩合得到一对非对映异构体27和28,其中endo-27在光照下发生

[2+2]环加成反应生成29,接下来断裂缩醛键、分子内酯化和Baeyer-vinager 氧化得β-乙酞环丁烷酯31,在酸性甲醇中发生Aldol-内酯开环反应得具有利血平所需五个手性中心和官能团的缩醛32,经酯化得关键手性砌块33,33可经过与Woodward 路线中相似的步骤得到利血平。

该路线虽总收率低于1%,但由于原料价廉易得,中间体分离容易,仍不失为一个实用的合成路线。

3、以双Michael 加成为关键反应的Stork 路线

Stork 于1989年报道了(-)-利血平的第一条立体专一性全合成路线,该路线以(S)-3-环己烯基甲酸34为原料(scheme3),经碘代、环氧化、硒化、脱硒成烯醇39,再经氧化转变为双Michael 加成反应的前体烯醇锂盐41,与二甲基硅基丙烯酸酯42发生双Michael 加成反应得具有五个所需手性中心的双环酮43,接下来将硅基转化为羟基,环酮经Baeyer-Vinager 氧化得内酯48,再经一锅煮的内酯开环还原反应得对映纯的关键手性砌块羟基醛50,50与六甲氧色胺14缩合并经过一个strecker 反应构建D 环生成小氨基腈51,当直接在乙腈中热解51时,氰基脱离形成一个紧密离子对,叫垛基的α位碳从平伏位进攻烯胺离子,生成了C 3-α构型的异利血平醇54,而当在溶剂中加入银盐AgBF 4,或当反应在盐酸中进行时,紧密离子对被打破形成自由离子对中间体53,吲哚基的α位碳就从轴向位进攻烯胺离子,生成C 3-β构型的利血平醇55,再酯化就完成(-)-利血平的全合成。

Stork 路线简洁、高效,并且解决了合成中C 3位的立体定位显得更为令人瞩目。

4、以系列自由基环化为关键反应的Fraser-Reid 路线

1994年,Fraser-Reid 小组报道了一条立体专一性的(-)-利血平全合成路线(Scheme4),该路线以D-葡萄糖的衍生物56为起始原料,经水解、对甲苯磺酸酯化和碘代生成碘代物57,接下来通过与三丁基丙烯酸酯进行自由基偶联引入丙烯酸酯基得到58,然后4位水解并引入一个带溴甲基的硅基作为自由基环化的前体,在AIBN 的引发下发生两次高度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自由基环化,生成笼状分子61,其中利血平E 环所需的三个手性中心已得以建立,接下来通过Tamao 氧化脱硅基得二醇62,62中的酯基通过硅基保护、LAH 还原、甲磺酸酯化、硒氧消除和脱硅保护得两个差向异构体63和64的混和物,其中所需的64经David 区域选择性臭氧氧化得酮65,再经一立体选择性还原得二醇67,这样,Woodward 醛酯13中所需的五个手性中心就得以建立起来,接下来通过一系列官能团转化,如:羟基保护、缩醛断裂引入侧链和PDC 氧化、O 3氧化引入酯基和醛基得到Woodward 醛酷13,最后与

6-甲氧色胺偶联得就完成(-)-利血平的立体专一性全合成。

Fraser-Reid 路线步骤较长,操作繁琐,但显示了自由基环化反应在建立复杂立体结构中的巨大潜力。

5、以分子内Diels-Alder 环化为关键反应的Liao 路线

1996年台湾学者Liao 报道了一条制备(±)-利血平的简洁路线,以烯丙醇和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甲醋73为起始原料(scheme5),经一个氧化偶联得隐藏的邻苯二醒中间体96,紧接着发生分子内[4+2]环加成反应生成双环酮75,再NaBH 4还原得一对差向异构体混和物endo-76和exo-77,其中exo-77经Michael 加成、Swem 氧化得一对异构体79和80,80经SmI 2还原成醇81,将羟基保护为对甲苯磺酸酯后再Baeyer-Viiliger 氧化得内酯82和83的混和物,83经还原开环得Stork 醛50,接下来按Stork 路线中的操作就完成(±)-利血平的全合成。

Liao 路线虽然简短,但由于立体选择性很差,许多步骤需柱分离立体异构体,因此实用价值不大。

6、以(-)-奎宁酸为手性池的Hanessian 路线

加拿大化学家Hanessian 的(-)-利血平全合成路线以(-)-奎宁酸为手性模板来构建利血平E 环(scheme6),首先(-)-奎宁酸在酸催化下内酯化形成内酯84,接着用Moffatt 方法将3-羟基选择性苄基化得苄醚86,再将1,4-羟基甲基醚化、脱苄、氧化、内酯开环消除得共扼酯90,接下来保护5-位羟基,在3-位引入乙烯基得醇92,然后引入α-碘代乙酸酯侧链,在AIBN 引发下发生自由基环化反应生成内酯94和95的混和物,其中所需构型的94的乙烯基侧链经臭氧化、酯化得E 环所需甲酯基侧链,再Sia 2BH 还原得缩醛97,97与6-甲氧色胺经Pictet-spengle:缩合[得一对差向异构体混和物98和99,其中H 3处于β位的98再经酰胺还原、16-位脱羟基并且构型翻转得酯101,最后18-羟基三甲氧苯甲酸酯化完成(-)-利血平的全合成。

Hanessian 路线以20步反应和2.6%总收率完成了(-)-利血平的全合成,展示了(-)-奎宁酸作为手性池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潜力。

7、以Diels-Alder 环加成为关键反应的Mehta 路线

以利血平合成为研究目标的Mehta 小组于2000年报道了一条以Diels-Alder 反应构建E 环的(±)-利血平全合成路线(scheme7),该路线起始于环戊二烯103和5,5-二甲氧基四氯环戊二烯102的[4+2]环加成反应,接下来双羟基化、脱氯、羟基保护、Baeyer-Viiliger 氧化和内酯开环释放出了顺式稠合的氢化茚骨架,得到一对异构体108和 109,其中108经甲基醚化、PDC 氧化和Luch 还原得烯醇酯112,再经还原、witing 反应将甲酯基转化为乙烯基,最后氧化断裂二醇、酯化制得了具有E 环五个手性中心的二酯72,72按Fraser-Reid 路线和Woodward 路线制得(±)-利血平。

Mehta 的利血平合成虽构思简洁,但立体选择性尚不够理想,其中几步收率欠佳,有待进一步改进。

8、以自由基环化为关键反应的Stork 路线

S tork 等在2005年又报道了另一条基于自由基环化反应构建E 环的利血平全合成路线,该路线以三甲硅基己炔醛115为起始原料(scheme8),经与甲氧基乙酸酯的烯醇锂盐缩合,再苯磺酸酯化、热解得到共扼酯混和物116,接下来烯醇

化使双键移位然后接入三甲硅基保护得二烯117,117与马来酸酐发生Diels-Alder 环加成得118,经在含水THF 中回流过夜,118发生水解脱羧、脱硅基得炔基环己烯酮119,在三丁基锡烷的作用下,119发生自由基环化]得到顺式稠合的亚甲基茚酮120,这样,E 环基本骨架和三个手性中心得以建立,接下来通过碱催化平衡使甲氧基构型确立,再通过还原、S N 2亲核取代构型反转建立C l8手性中心得酯123,LAH 还原123,然后对甲苯磺酸酯化得磺酸酯124,接下来保护羟基、臭氧化得茚酮125,再经烯醇化、臭氧化得醛酯127,127可经与Stork 在 1989年报道的路线合成(±)-利血平。

基于DE 环策略的全合成

1、以Cope 重排为关键反应的Wender 路线

Wender 等于1980年第一次报道了以顺式稠合DE 环为手性砌块的(±)-利血平全合成路线(scheme9),该路线起始于1,2-二氢吡啶-1-甲酸甲酯129和2-乙酰氧基丙烯酸甲酯130的Diels-Alder 反应,得到酯131和132的混和物,其中131经Claisen 缩合、乙酰化得烯醇二酯134,然后水解、重氮甲烷甲基化得135,接下来高温热解发生cope 重排得顺式氢化异喹啉136,该反应建立了E 环所需的三个手性中心,然后通过还原断裂酰基制得酮醇138,酰化138的烯醇锂盐得烯醇酯139,再经催化氢化得二酯140,在其中E 环所需的五个手性中心已完全得以建立,接下来脱除异喹啉环上的氨基保护基,再与色胺基偶联,经一个醋酸汞氧化环化得异利血平二醇144,接下来的任务是展现16位酯基和调整C 3位构型,Wender 首先将16位羟甲基氧化、氰醇化转化为酯基,再通过醋酸汞氧化、锌还原将C 3位构型异构化制得(±)-利血平。

wender 小组在 1987年又发展了一条改进路线 (seheme10),将中间体138先通过Jones 氧化转变为酯152,接下来Luch 还原建立C 18位手性中心,再脱保护基与色胺156偶联得157,按照Martin 路线就制得利血平。

2、以分子内Diels-Alder 环化为关键反应的Martin 路线 基于早期在利用[4+2]环加成反应合成氢化异喹啉骨架的工作基础上,Martin 小组于 1985年开发了一条简洁、高效的(±)-利血平全合成路线,他们以炔丙醇为起始原料 (scheme11),经轻基保护、碳链延长、Lindlar 还原、对甲苯磺酸酯化和氨解得烯胺158,2-吡喃酮-6-酰氯偶联得三烯酰胺160,接下来在二甲苯中回流发生Diels-Alder 反应生成环加成产物161,如此完成了氢化异喹啉骨架的构建,然后通过环氧化、开环完成了C 17、C 18手性中心的建立和官能团转化得甲基醚164,再经催化氢化构建了C 20。手性中心,C 16位甲酯基通过PDC 氧化、酯化得以展现,然后还原酰胺基,脱苄基保护,再与色胺基溴142偶联得157,最后经醋酸汞氧化环化得4种异构体的混和物,其中(±)-利血平含量占35%。

Martin 路线各步收率较高,但最后一步收率及选择性尚不能令人满意。

3、以分子内Diels-Alder 环化为关键反应的Shea 路线

与Martin 策略类似,shea 等也利用分子内Diels-Alder 反应制备DE 环手性砌块。Shea 的第一路线以烯基锡化合物172为起始原料 (seheme12),经与溴代物173发生stille 偶联得二174,再经动力学去共扼化、与亚胺176偶联得三烯化合物177,177在氯仿中热解发生Diels-Alder 环加成发应生成差向异构体175和179的混和物,该混和物不经分离,直接还原、氨基保护得180和181,其中顺式稠合的180经硼氢化氧化建立了C 16、C 17手性中心得甲基醚182,接下来脱苄、乙酰化得二酯140,按Wender 路线就完成(±)-利血平的合成。

后来,Shea 等又开发了以三烯190为Diels-Alder 反应前体的第二条(±)-利血平全合成路线(schemel3)。190的制备以炔丙酯184为起始原料,先通过钯催化的氢锡化反应转变为锡试剂185,再与溴代物173发生stilie 偶联得二烯186,再经羟基保护、动力学去共扼化得188,188水解后与亚胺176偶联得三烯190,190在氯仿中热解得Diels-Alder 环加成产物191和192的混和物,接下来LAH 还原酰胺、N 保护得氨基甲酸酯193,再经硼氢化氧化立体选择性地建立C 16、C 17手性中心得到具有E 环所需五个手性中心的醇194,194经一系列官能团转化,包括甲基醚化、PDC 氧化、酯化得DE 环手性砌块154,再按Wender 路线就完成了(±)-利血平的全合成。

小结

本文综述了迄今为止的11条成功的(-)-利血平全合成路线, 其中Woodward 开创的首条全合成路线中所用的E 环策略由于具有高效、高立体选择性的优点, 为后来的研究者们广泛采用, 学者Wender 后来开创了稍为复杂的DE 环策略。这些合成方法虽然构环方式各不相同, 但在合成策略上都是通过E 环或DE 环合成子与色胺的偶联来构建利血平五环骨架。可见, 实现〔-)-利血平全合成的关键是构建具有五个相邻手性中心和复杂官能团的E 环或DE 环体系。

从应用角度来看, 目前(-)-利血平的11条成功的全合成路线只有Woodward 合成及后来的Venuz 改进最具实用意义, 但都存在需拆分的缺陷, 因此, 合成光学纯的E 环体系, 与色胺在合成的最后阶段进行偶联, 则可摈弃拆分步骤, 是一个高度可靠、有效的会聚式合成, 是目前最实用、可行的(-)-利血平全合成途径,而利用天然产物作手性池构建光学纯的E 环体系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另外, 在探索(-)-利血平的全合成过程中, 一些有用的合成方法也得到了发 展, 如:利用Diels-Alder 环加成反应构建具有复杂的多取代环己烷骨架, 利用功能强大的Baeyer-Viiliger 氧化来获取所需环状骨架, 利用σ重排构建顺式稠合的双环骨架, 利用双Michael 加成构建桥状双环体系, 利用天然产物作手性池合成关键手性砌块, 利用自由基环化反应引入所需官能团和手性中心, 利用新奇的deMayo 反应引入复杂的功能基以及利用顺式稠合的双环体系进行手性传递, 这些方法也可应用于其他天然产物的合成中。对〔-)-利血平全合成的研究, 必将促 进新试剂、新策略、新技术的发明、发展和发现, 也将促进有机合成化学的进步。


相关内容

  • 04循环系统药物
  • 第四章 循环系统药物 1. 单项选择题 1) 经水解后,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的药物是 A.可待因 B.氢氯噻嗪 C.布洛芬 D.咖啡因 E.苯巴比妥 B 2) 氨苯喋啶属于哪一类利尿药 A.磺酰胺类 B.多羟基类 C.有机汞类 D.含氮杂环类 E.抗激素类 D 3) 合成双氢氯噻嗪的起始原料是 A. ...

  • 一锅法合成四苯基取代环己烯
  • 一锅法合成四苯基取代环己烯 罗世杰 (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Diels-Alder 反应自被发现以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用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广泛地用于合成天然产物和含六元环的复杂化合物,产率高且具有高度的立体专一性和区位选择性.本文主要综述了有机锌试剂的研究进 ...

  • 药物化学章节习题及答案(完整完美版)1
  • 第 一 章 绪 论 一.单项选择题 1-1.下面哪个药物的作用与受体无关 A. 氯沙坦 B. 奥美拉唑 C. 降钙素 D. 普仑司特 E. 氯贝胆碱 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药物的功能 A. 预防脑血栓 B. 避孕 C. 缓解胃痛 D. 去除脸上皱纹 E. 碱化尿液,避免乙酰磺胺在尿中结晶. 1-3 ...

  • 药房常用药品的商品名
  • 药房常用药品的商品名.别名.通用名总汇 一.抗病原微生物药物常用术语: 抗生素:是指对病原体具有抵制或杀灭作用的某些微生物代谢产物和它们的化学 合成.半合成品或结构改造的衍生物. 抗菌谱:是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抑菌药:指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药物,如四环素. 杀菌药:指不仅能抑制细菌生 ...

  • Fischer吲哚合成法的研究进展
  • 2006年第26卷第8期,1025-1030 Chinese 有机化学 Joumal of()rganicCherIlistry Vbl.26.2006 No.8.1025-1030 ・综述与进展・ FJscher吲哚合成法的研究进展 蒋金芝耙口 王艳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沙410083) 摘要 ...

  •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五)]1965年化学奖得主
  • 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伍德沃德因人工合成类固醇.叶绿素等物质获诺贝尔化学奖. 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1917年4月10日–1979年7月8日,)美国有机化学家,对现代有机合成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合成和具有复杂结构的天然有机分子结构阐明方面.获1965年诺贝尔化学奖.与其同事罗尔德·霍夫曼共同 ...

  • 药物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 药物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10套) 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 (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 1. 下列哪个属于β-内酰胺酶抑制剂? () 2. 芳基烷酸类药物在临床中的作用是:() A. 中枢兴奋 B. 利尿 C. 降压 D. 消炎.镇痛.解热 E. 抗病毒 3. 吗啡的化学结构为:() 4. ...

  • 兽医药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后面附有各种药的口诀)
  • 兽医药理学试题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面存在肝肠循环的药物有( ) A.雌激素 B.安定 C.洋地黄毒苷 D.苯氧酸类 E.四环素 2.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有( ) A.β受体阻断作用 B.内在拟交感活性 C.膜稳定作用 D.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E.抗心律失常作用 3.下列是静 ...

  • 2010年初级药师考试试题及答案精华模拟试题
  • 2010年初级药师考试试题及答案精华模拟试题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能够产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的药物是 A.盐酸美沙酮 B.盐酸哌替啶 C.磷酸可待因 D.盐酸吗啡 E.普鲁卡因 2.下列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