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题详解(拜谒高原)_90

拜谒高原

①我对西藏不陌生,尽管从未踏足那片高原,却在不少电视片中领略过它迷人的雪域风

光。

②雪山、朝圣者、无边无际的藏北高原、滚滚的牦牛群、酥油茶和糌粑……西藏在我心

中永远站立在亘古的静止中,离现代社会那样遥远。

③我执拗地认为高原在等待我,终于,一个好时节,我向着高原行去。只是我不是一个

孤独的不知路在何方的旅人,我们有一支队伍,有一台大客车、充足的氧气瓶,有医生和数位经验丰富的“老西藏”,东道主为我们这行人选择了一个绝佳的旅行路线:由格尔木踏上千里青藏线。

④高原就这样迎面扑来了。

⑤此时,我就在这片高原上。

⑥当客车在兵站短暂地小憩时,我终于将双足立于高原之上,高原却在刹那间击溃了我,我成了这一行“高原反应”最严重者之一。心跳过速,头痛欲裂,呼吸艰难,简直到了需人搀扶才能站稳的地步。那真是一种无法躲藏的痛苦,在这无限广袤之中,你逃不掉,跳不开。高原真的贯穿了你的身心,强迫你面对它,拜谒它,让你承认自己的渺小。我展目凝视着,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确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美丽,再配上纯净的湖蓝色的天穹和低低悬浮的白绵羊似的云彩,那份诗意的画面无与伦比。这里有一个优美的名字:可可西里草原,缓缓的是楚玛尔河。我记得我就这么站立了很久,阳光跳跃着强烈的色泽,刚硬湛蓝的高原之风吹来掠去。除了风的声音,一切是那样宁静,但是,不!你的目光四处触摸着,心中会突然撞进一个感觉:高原其实不静,它在腾动,它是活生生的。看了那连绵起伏的山脉,你会感到那巨大的生命的表情,山群裸着自己粗砺的骨骼,并且都是一副俯冲升腾的雄姿,一块块山岩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那些著名的山脉:喜马拉雅、昆仑、唐古拉、冈底斯仍在生长着。然而,天空却不容许它们再向上冲了,你还能感到那美丽的蓝湖一样的天穹气压极低,这可恨的低气压造成了我剧烈的头痛,让我的身子摇摇晃晃的总想仆倒。但我知道天空实际上压制的是高原。在地球的这一隅,蓝天在与高原抗衡着,天在按压着山,山一步步拱出天。

⑦当你在内地生活久了,目睹一条条清澈河流被工业废水污染,一片片森林被砍伐

殆尽,人类入侵所有海洋使得鲸鱼们涌到海滩自杀……当你听到耕地以惊人的速度沙漠化,许多物种永远消失,你绝望透顶,你觉得自然是如此脆弱,人类世界这样轻易地就摧毁它占有它,地球毫无希望了。这时,你走上青藏高原,就会获得一份崭新的感觉,那高原以它自己独有的方式隆升着,它博大、莽苍、遒劲,什么也奈何不了,人类的侵占意识开拓意识只能贴近它,却不能征服它。我知道高原上有许多城市,但更多的是地貌原始的广阔土地和一座座人类难以逾越的雪山。 ⑧高原之上,人的形体渺小而微不足道,但是人却能够从心底蔓延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博大的精神和情怀。

35. (1)在第⑥段中,作者写道“那真是一种无法躲藏的痛苦”,为什么说“这

种痛苦无法躲藏”?(2分)

(2)在第⑦段中,作者写道:“这时,你走上青藏高原就会获得一份崭新

的感觉。”这份“崭新的感觉”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分)

36.作者在第⑥段中写道:“高原真的贯穿了你的身心。”那么,高原贯穿身心的是什么?根据文意分三点概括。(6分)

答:(1)

(2)

(3)

37.根据文意,简要回答文章第⑧段中“人却能够从心底蔓延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博大的精神和情怀”的含义是什么。(4分)

3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以“拜谒高原”为题,意在表明对雪域高原的向往和仰慕之情。

B.文章以“我”对高原从仰慕对畏惧的情感变化为线索,逐层深入地揭示了高原给予人的种种启示。

C.文中描写了青藏高原的雄姿和美景,为下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反思作了铺垫。

D.文章第⑥段结尾句“在地球的这一隅,蓝天在与高原抗衡着,天在按压着山,山一步步拱出天”,意在表现高原顽强向上、敢于斗争的精神。

E.作者多次采用拟人手法,不仅使高原形象更加鲜明,而且也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35.(1)因为人进入高原,常常产生高原反应;因为高原强迫你面对它,拜谒它,让你承认自己的渺小。

(2)概括为“高原以它自己独有的方式存在着”,“人类只能贴近它,却不能征服它”。

36.(1)高原的无限广袤;(2)高原的美丽宁静;(3)高原的腾动、有生命力。

37.人应该尊重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关怀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38.B、D(B项“从仰慕到畏惧”的判断有误;D项“表现高原顽强向上、敢于斗争的精神”表述不当。)

拜谒高原

①我对西藏不陌生,尽管从未踏足那片高原,却在不少电视片中领略过它迷人的雪域风

光。

②雪山、朝圣者、无边无际的藏北高原、滚滚的牦牛群、酥油茶和糌粑……西藏在我心

中永远站立在亘古的静止中,离现代社会那样遥远。

③我执拗地认为高原在等待我,终于,一个好时节,我向着高原行去。只是我不是一个

孤独的不知路在何方的旅人,我们有一支队伍,有一台大客车、充足的氧气瓶,有医生和数位经验丰富的“老西藏”,东道主为我们这行人选择了一个绝佳的旅行路线:由格尔木踏上千里青藏线。

④高原就这样迎面扑来了。

⑤此时,我就在这片高原上。

⑥当客车在兵站短暂地小憩时,我终于将双足立于高原之上,高原却在刹那间击溃了我,我成了这一行“高原反应”最严重者之一。心跳过速,头痛欲裂,呼吸艰难,简直到了需人搀扶才能站稳的地步。那真是一种无法躲藏的痛苦,在这无限广袤之中,你逃不掉,跳不开。高原真的贯穿了你的身心,强迫你面对它,拜谒它,让你承认自己的渺小。我展目凝视着,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确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美丽,再配上纯净的湖蓝色的天穹和低低悬浮的白绵羊似的云彩,那份诗意的画面无与伦比。这里有一个优美的名字:可可西里草原,缓缓的是楚玛尔河。我记得我就这么站立了很久,阳光跳跃着强烈的色泽,刚硬湛蓝的高原之风吹来掠去。除了风的声音,一切是那样宁静,但是,不!你的目光四处触摸着,心中会突然撞进一个感觉:高原其实不静,它在腾动,它是活生生的。看了那连绵起伏的山脉,你会感到那巨大的生命的表情,山群裸着自己粗砺的骨骼,并且都是一副俯冲升腾的雄姿,一块块山岩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那些著名的山脉:喜马拉雅、昆仑、唐古拉、冈底斯仍在生长着。然而,天空却不容许它们再向上冲了,你还能感到那美丽的蓝湖一样的天穹气压极低,这可恨的低气压造成了我剧烈的头痛,让我的身子摇摇晃晃的总想仆倒。但我知道天空实际上压制的是高原。在地球的这一隅,蓝天在与高原抗衡着,天在按压着山,山一步步拱出天。

⑦当你在内地生活久了,目睹一条条清澈河流被工业废水污染,一片片森林被砍伐

殆尽,人类入侵所有海洋使得鲸鱼们涌到海滩自杀……当你听到耕地以惊人的速度沙漠化,许多物种永远消失,你绝望透顶,你觉得自然是如此脆弱,人类世界这样轻易地就摧毁它占有它,地球毫无希望了。这时,你走上青藏高原,就会获得一份崭新的感觉,那高原以它自己独有的方式隆升着,它博大、莽苍、遒劲,什么也奈何不了,人类的侵占意识开拓意识只能贴近它,却不能征服它。我知道高原上有许多城市,但更多的是地貌原始的广阔土地和一座座人类难以逾越的雪山。 ⑧高原之上,人的形体渺小而微不足道,但是人却能够从心底蔓延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博大的精神和情怀。

35. (1)在第⑥段中,作者写道“那真是一种无法躲藏的痛苦”,为什么说“这

种痛苦无法躲藏”?(2分)

(2)在第⑦段中,作者写道:“这时,你走上青藏高原就会获得一份崭新

的感觉。”这份“崭新的感觉”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分)

36.作者在第⑥段中写道:“高原真的贯穿了你的身心。”那么,高原贯穿身心的是什么?根据文意分三点概括。(6分)

答:(1)

(2)

(3)

37.根据文意,简要回答文章第⑧段中“人却能够从心底蔓延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博大的精神和情怀”的含义是什么。(4分)

3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以“拜谒高原”为题,意在表明对雪域高原的向往和仰慕之情。

B.文章以“我”对高原从仰慕对畏惧的情感变化为线索,逐层深入地揭示了高原给予人的种种启示。

C.文中描写了青藏高原的雄姿和美景,为下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反思作了铺垫。

D.文章第⑥段结尾句“在地球的这一隅,蓝天在与高原抗衡着,天在按压着山,山一步步拱出天”,意在表现高原顽强向上、敢于斗争的精神。

E.作者多次采用拟人手法,不仅使高原形象更加鲜明,而且也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35.(1)因为人进入高原,常常产生高原反应;因为高原强迫你面对它,拜谒它,让你承认自己的渺小。

(2)概括为“高原以它自己独有的方式存在着”,“人类只能贴近它,却不能征服它”。

36.(1)高原的无限广袤;(2)高原的美丽宁静;(3)高原的腾动、有生命力。

37.人应该尊重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关怀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38.B、D(B项“从仰慕到畏惧”的判断有误;D项“表现高原顽强向上、敢于斗争的精神”表述不当。)


相关内容

  • 语文阅读题详解(渴望苦难)_12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渴望苦难 马丽华 ①藏北是充满了苦难的高地.寸草不生的荒滩戈壁居多.即使草原,牧草也矮小瘦弱得可怜.一冬一春是风季,狂风搅得黄尘铺天盖地,小草裸露着根部,甚至被席卷而去.季候风把牧人的日子给风干了:要是雨水不好,又将是满目焦土.夏天是黄金季节,贵在美好,更贵在短暂 ...

  • 拜谒甘地墓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拜谒甘地墓 余秋雨 离开新德里前,我想了却一桩多年的心愿,去拜谒圣雄甘地的墓. 顺道经过庄严的印度门,停下,抬头仰望.因为我知道,这个建筑与甘地基之间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历史逻辑.印度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英国参战而牺牲的九万印度士兵,仅仅这个说法还不足以引起 ...

  • 专题文学作品阅读新题赏析不需注释的生命
  • 中国中学网络辅导专家 24小时名师针对性辅导 简单学习网课后练习二 学科:语文 轮次: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课程 专题:文学作品阅读新题赏析 主讲教师:王大绩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www.etlearning.cn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盈创动力大厦E座702 全国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 4008-1 ...

  • 高一语文期中试题详解
  • 2006学年上学期杭州市萧山区六.八.九中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卷详细解答 命题人:曾良策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试场号和座位号.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

  •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批学生辅导读物
  •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批学生辅导读物,有:<中学各科纲要丛书>(8种).<中学各科要览>(13种.20册).<小学生作文指导丛书>(9种.16册).<英语文库>.<算学小丛书>等.开明书店特别重视学生辅导读物的出版,不少书质量高,在读 ...

  • 格尔木-唐古拉山口线路详解
  • 青藏公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61公里,其中青海境内617公里,为国家二级公路干线,路基宽10米,坡度小于7%,最大行车速度为60公里/小时.青藏公路是世界上首例在高寒冻土区全部铺设黑色等级路面的公路,被称为"世界屋脊上的苏伊士运河",担负着80%的进藏物资的运输.全线平均海拔在 ...

  • 八上-[新闻两则]-2课时-仲南-王建华
  •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课题:新闻两则 (主备人:仲南中学 王建华) [课标与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 ...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详解
  • 草 原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笔下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文章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以 ...

  • 金榜夺冠·2012高考总复习·语文(课时作业):第二章 一. 专题二十二)
  • 专题二十二 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雨洒梅花岭 郑纯方 扬州的雨,是多情的泪,纷纷扬扬挥不去.当地人说,扬州一旦下起这样的雨,不见雪花不会晴.偏就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一心要去拜谒史可法纪念馆.淋湿的不仅是衣襟,还有凝重的心.也许天公通晓了人意,泪水也有些禁不住似的. 史可法纪念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