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现象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第21卷第6期

V01.21No.6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ZhoukouTeachersCollege

2004年11月

Nov.2004

过渡语石化现象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刘婷婷

(。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过渡语已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一个方面,它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系统性3个特征。过渡语石化现象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及外语教学工作者的关注。过渡语石化现象产生于交际反馈、学习策略、交际策略、过渡概

括、语言迁移、文化迁移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对石化现象的研究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过渡语;过渡语石化;外语教学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476(2004)06—0095—02

FossilizationininterlanguageandcollegeEnglishteaching

LIUTing—-ling

(Henan

University,Kalfeng

475001,China)

Abstract:Fossilizationis

all

importantaspectofstudy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Ithasthreemostobviouscharacter-

istics:systematic,permeableanddynamic.Itderivesfrommultiplefactorsincludingcommunicativefeedback,strategiesof

secondlanguage

learning,language

to

transfer,transfer

teaching.

oftrainingandtransferofculture.Thestudyoffossilizationininterlan-

guageisofgreathelp

college

English

Keywords:interlanguage;fossilizationininterlanguage;collegeEnglishteaching

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一些研究课题引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的关注,如过渡语(intedanguage,亦可译为“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本文拟从过

渡语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过渡语石化现象研究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意义等方面做些探讨。1

样都在利用自己已知的规则系统来进行交际。但我们若以目的语语法来衡量学习者的过渡语,就会发现它错误百出;而我们若以学习者自己的过渡语系统为衡量标准,其过渡语

就无所谓对错,因为他们的过渡语语法自成体系,它既不同

于母语语法,也不同于目标语语法。因此对过渡语系统性的

研究,无疑有助于我们发现掌握二语习得中的一些规则,使

过渡语的概念及其特点

过渡语这一概念的首创者是Selinker。Selinker提出,过

二语习得少走弯路。1.2可渗透性

过渡语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新知识对原有知识的不断渗透,其中的错误也不断得到修正。学习者的过渡语,在不断被新知识渗透的过程中得到修正而越来越靠近目的语。1.3动态性

动态性,即变化性,是过渡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过渡语与其他自然语言一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的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而过渡语的变化又是分阶段的,各个阶

段相互联系又形成一个连续体。学习者就是这样由低级阶

渡语指的是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入母语和目的

语之间的语言体系。它兼有学习者目的语和母语的特征,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却有别于目的语。过渡语有3个主要特

点:系统性(systematic)、可渗透性(permeable)与动态性(dy-

namic)。这3个特点是任何一种自然语言都具有的基本特征,过渡语具备这种特征的事实雄辩地证实了过渡语是一种自然语言。语言学家Ellis曾对提出的过渡语的3个主要特

点有过详细的论述,概述如下:

1.1

系统性

Ellis认为,过渡语虽然是变化的,但学习者的二语运用

是有规则可循的。二语学习者与母语运用者运用其母语一

专收稿日期:2004—03—11

作者简介:刘婷婷(1977一),女,河南太康人,河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发展变化,直至最终接近或达到目标语的

水平。

2004伍

极易使学习者产生紧张情绪,悲观失望,放弃努力,形成恶性循环,因而导致某个错误的石化。

过渡语石化的另一外因是训练迁移,这是指由于一些地区缺乏语言实验室设备,缺乏受到正规训练的高素质教师,而学生初学外语只能模仿那些发音不准的教师的发音。久而久之,不正确的发音被固定下来,即形成语音石化。3

2石化现象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

2.1石化现象的类型

根据Selinker的观点,石化现象形成上可分为个体石化

(individualfossilization)和群体石化(groupfossilization)。其

中,学习者个体石化表现在两方面:(1)偏误(elTOr),表现为被纠正多次的,并被认为已清除了的错误的重复出现。(2)语言能力石化(1anguagecompetencefossilization),表现为学习者个体的中介语在语言词汇及句法结构方面的石化。群体石化是指石化了的外语能力具有了普遍性,成为社会大多数人的正常语言现象,导致了一种新的方言的出现,如印度英语。过渡语根据其性质特点还可分为暂时性石化(tempo-

rary

过渡语石化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对过渡语石化现象的分析表明,在很大程度上,是某些

教与学的方式导致了学习者过渡语的石化现象的产生。过

渡语石化现象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其一,通过对学习者语言性质、特点的分析,使我们对过渡语的错误有了全新的认识,语言中出现的错误不再被看作

一种消极因素,而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语言现象,是语言学习中的必经阶段,因此不必大惊小怪,逢错必纠,绝大部分

fossilization)和永久性石化(permanentfossilization)。这

一区分在外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外语学习者尤其是非外语专业学生,过渡语石化多属于暂时性石化或石化的前兆——稳定化(stabilization)。如果能够给学习者进行

合理化输入(optimalinput),或者给学习者提供接触自然的

错误都会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消失。

其二,对外语教师来说,当他们认识到学习者过渡语错

误的性质之后,就不会再将学习者的错误视如敌人,而应当接受学生的错误,不断改进教材与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充分地自我表达。教师还可以运用错误分析的手段来了解学生外语学习的进展。作为一种反馈,错误分析提供的信息对新

目标语环境,其语言能力还是会达到水平上的另一次高峰期

(出max)的。

2.2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对产生语言石化现象的原因,近20年来,不少语言学家进

教学大纲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对学习策略的调整

都有帮助。

行了认真的研究。其中,Ellis总结出两大原因:内因和外因。2.2.1内因。内因主要指年龄因素及缺乏与目标语社会文化融合的欲望,年龄论又被称为“生物论”,主要代表人物有Lenneberg和Lamendella。内因主要指“语言习得机制”论及学习者交际策略说的影响。“语言习得机制”论者认为,人

脑中有一个专管语言习得的机制,它可以将外部输入的语言

其三,学习者对目标语认识态度及对目标语国家社会人文的了解和喜爱程度,也会构成不同程度的学习动机,对产

生语言石化现象有足够的遏止作用。因而,有意识地增加文化交流的内容,提高学习者对目标语国家社会人文的了解和

兴趣,可以帮助我们防止或延缓石化现象的产生。

其四,对石化现象原因的分析表明,教师不断提高自身

业务素质,也可帮助防止因训练迁移而形成的学习者过渡语的石化现象的产生。参考文献:

1.Ellis,R.Understanding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

Oxford:OxfordUuiversityPress,1985.

2.Lenneberg,EBiologicalFoundationsif

知识,通过普遍语法内化而成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但这种习

得机制到了青春期或关键期(criticalperiod)就自然消失。按照这一说法,大约12岁以后的成人,几乎不可能习得二语,

也就是说,12岁以后的成人的过渡语在达到目标语之前就

会石化。然而,许多语言学家对此说法持有异议。Krashen

认为,青春期之后,二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机制论”并未消失,成年人仍可习得二语。Lenneberg则坚持说,成年人有一

种“潜在的语言结构”(Latentlanguagestructure)。这种“潜在的语言结构”可以被“激活”(reactivated),而使学习者将

Language[M].New

York:WileyandSons,1967.

3.Selinker,L.Fossilization:WhatWeThinkWe

1996.

普遍语法转变为目标语语法结构。

我们认为,人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在青春期后不是

消失了,而是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许多成人习得二语成

Know[M].

4.Krashen,S.PrincipleandPracticeinSecondLanguageAequi—

功的事实表明,即使过了青春期,学习者仍然可以习得二语,只是比幼年时期困难更大一些。况且困难的大小并非完全

由年龄因素引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他因素,诸如学习者的心理因素、情感因素等决定的。

2.2.2外因。过渡语石化现象产生的外因主要指交际压力、训练迁移及其反馈性质对学习者第二语言使用的影响。学习者由于交际压力过大,而导致其过渡语石化的现象十分普遍。有些二语学习者在交际中出错后,如得到消极的评价

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5.Ellis,R.The

Studyof

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

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4.

6.Selinker.L.andJ.LamendeHa.Fossilizationin

interlan.

guage[A].Blatchford

and

J.Schachter.EFLPolicies,Pro-

D.C:TESOL,1978.

grams,Practices[C].Washington

与研究,1999,(3).

7.陈慧媛.关于语言僵化现象起因的理论探讨[J].外语教学

或受到批评之后,而产生情感障碍,造成交际压力,这种压力

过渡语石化现象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刘婷婷

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1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OUKOU TEACHERS COLLEGE2004,21(6)

参考文献(7条)

1. 陈慧媛 关于语言僵化现象起因的理论探讨 1999(03)

2. Selinker L;J Lamendella Fossilization in interlanguage 19783.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4

4. Krashen S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825. Selinker L Fossilization: What We Think We Know 19966. Lenneberg E Biological Foundations if Language 19677. 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8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ksfgdzkxxxb200406030.aspx

第21卷第6期

V01.21No.6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ZhoukouTeachersCollege

2004年11月

Nov.2004

过渡语石化现象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刘婷婷

(。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过渡语已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一个方面,它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系统性3个特征。过渡语石化现象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及外语教学工作者的关注。过渡语石化现象产生于交际反馈、学习策略、交际策略、过渡概

括、语言迁移、文化迁移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对石化现象的研究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过渡语;过渡语石化;外语教学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476(2004)06—0095—02

FossilizationininterlanguageandcollegeEnglishteaching

LIUTing—-ling

(Henan

University,Kalfeng

475001,China)

Abstract:Fossilizationis

all

importantaspectofstudy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Ithasthreemostobviouscharacter-

istics:systematic,permeableanddynamic.Itderivesfrommultiplefactorsincludingcommunicativefeedback,strategiesof

secondlanguage

learning,language

to

transfer,transfer

teaching.

oftrainingandtransferofculture.Thestudyoffossilizationininterlan-

guageisofgreathelp

college

English

Keywords:interlanguage;fossilizationininterlanguage;collegeEnglishteaching

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一些研究课题引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的关注,如过渡语(intedanguage,亦可译为“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本文拟从过

渡语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过渡语石化现象研究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意义等方面做些探讨。1

样都在利用自己已知的规则系统来进行交际。但我们若以目的语语法来衡量学习者的过渡语,就会发现它错误百出;而我们若以学习者自己的过渡语系统为衡量标准,其过渡语

就无所谓对错,因为他们的过渡语语法自成体系,它既不同

于母语语法,也不同于目标语语法。因此对过渡语系统性的

研究,无疑有助于我们发现掌握二语习得中的一些规则,使

过渡语的概念及其特点

过渡语这一概念的首创者是Selinker。Selinker提出,过

二语习得少走弯路。1.2可渗透性

过渡语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新知识对原有知识的不断渗透,其中的错误也不断得到修正。学习者的过渡语,在不断被新知识渗透的过程中得到修正而越来越靠近目的语。1.3动态性

动态性,即变化性,是过渡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过渡语与其他自然语言一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的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而过渡语的变化又是分阶段的,各个阶

段相互联系又形成一个连续体。学习者就是这样由低级阶

渡语指的是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入母语和目的

语之间的语言体系。它兼有学习者目的语和母语的特征,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却有别于目的语。过渡语有3个主要特

点:系统性(systematic)、可渗透性(permeable)与动态性(dy-

namic)。这3个特点是任何一种自然语言都具有的基本特征,过渡语具备这种特征的事实雄辩地证实了过渡语是一种自然语言。语言学家Ellis曾对提出的过渡语的3个主要特

点有过详细的论述,概述如下:

1.1

系统性

Ellis认为,过渡语虽然是变化的,但学习者的二语运用

是有规则可循的。二语学习者与母语运用者运用其母语一

专收稿日期:2004—03—11

作者简介:刘婷婷(1977一),女,河南太康人,河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发展变化,直至最终接近或达到目标语的

水平。

2004伍

极易使学习者产生紧张情绪,悲观失望,放弃努力,形成恶性循环,因而导致某个错误的石化。

过渡语石化的另一外因是训练迁移,这是指由于一些地区缺乏语言实验室设备,缺乏受到正规训练的高素质教师,而学生初学外语只能模仿那些发音不准的教师的发音。久而久之,不正确的发音被固定下来,即形成语音石化。3

2石化现象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

2.1石化现象的类型

根据Selinker的观点,石化现象形成上可分为个体石化

(individualfossilization)和群体石化(groupfossilization)。其

中,学习者个体石化表现在两方面:(1)偏误(elTOr),表现为被纠正多次的,并被认为已清除了的错误的重复出现。(2)语言能力石化(1anguagecompetencefossilization),表现为学习者个体的中介语在语言词汇及句法结构方面的石化。群体石化是指石化了的外语能力具有了普遍性,成为社会大多数人的正常语言现象,导致了一种新的方言的出现,如印度英语。过渡语根据其性质特点还可分为暂时性石化(tempo-

rary

过渡语石化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对过渡语石化现象的分析表明,在很大程度上,是某些

教与学的方式导致了学习者过渡语的石化现象的产生。过

渡语石化现象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其一,通过对学习者语言性质、特点的分析,使我们对过渡语的错误有了全新的认识,语言中出现的错误不再被看作

一种消极因素,而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语言现象,是语言学习中的必经阶段,因此不必大惊小怪,逢错必纠,绝大部分

fossilization)和永久性石化(permanentfossilization)。这

一区分在外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外语学习者尤其是非外语专业学生,过渡语石化多属于暂时性石化或石化的前兆——稳定化(stabilization)。如果能够给学习者进行

合理化输入(optimalinput),或者给学习者提供接触自然的

错误都会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消失。

其二,对外语教师来说,当他们认识到学习者过渡语错

误的性质之后,就不会再将学习者的错误视如敌人,而应当接受学生的错误,不断改进教材与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充分地自我表达。教师还可以运用错误分析的手段来了解学生外语学习的进展。作为一种反馈,错误分析提供的信息对新

目标语环境,其语言能力还是会达到水平上的另一次高峰期

(出max)的。

2.2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对产生语言石化现象的原因,近20年来,不少语言学家进

教学大纲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对学习策略的调整

都有帮助。

行了认真的研究。其中,Ellis总结出两大原因:内因和外因。2.2.1内因。内因主要指年龄因素及缺乏与目标语社会文化融合的欲望,年龄论又被称为“生物论”,主要代表人物有Lenneberg和Lamendella。内因主要指“语言习得机制”论及学习者交际策略说的影响。“语言习得机制”论者认为,人

脑中有一个专管语言习得的机制,它可以将外部输入的语言

其三,学习者对目标语认识态度及对目标语国家社会人文的了解和喜爱程度,也会构成不同程度的学习动机,对产

生语言石化现象有足够的遏止作用。因而,有意识地增加文化交流的内容,提高学习者对目标语国家社会人文的了解和

兴趣,可以帮助我们防止或延缓石化现象的产生。

其四,对石化现象原因的分析表明,教师不断提高自身

业务素质,也可帮助防止因训练迁移而形成的学习者过渡语的石化现象的产生。参考文献:

1.Ellis,R.Understanding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

Oxford:OxfordUuiversityPress,1985.

2.Lenneberg,EBiologicalFoundationsif

知识,通过普遍语法内化而成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但这种习

得机制到了青春期或关键期(criticalperiod)就自然消失。按照这一说法,大约12岁以后的成人,几乎不可能习得二语,

也就是说,12岁以后的成人的过渡语在达到目标语之前就

会石化。然而,许多语言学家对此说法持有异议。Krashen

认为,青春期之后,二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机制论”并未消失,成年人仍可习得二语。Lenneberg则坚持说,成年人有一

种“潜在的语言结构”(Latentlanguagestructure)。这种“潜在的语言结构”可以被“激活”(reactivated),而使学习者将

Language[M].New

York:WileyandSons,1967.

3.Selinker,L.Fossilization:WhatWeThinkWe

1996.

普遍语法转变为目标语语法结构。

我们认为,人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在青春期后不是

消失了,而是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许多成人习得二语成

Know[M].

4.Krashen,S.PrincipleandPracticeinSecondLanguageAequi—

功的事实表明,即使过了青春期,学习者仍然可以习得二语,只是比幼年时期困难更大一些。况且困难的大小并非完全

由年龄因素引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他因素,诸如学习者的心理因素、情感因素等决定的。

2.2.2外因。过渡语石化现象产生的外因主要指交际压力、训练迁移及其反馈性质对学习者第二语言使用的影响。学习者由于交际压力过大,而导致其过渡语石化的现象十分普遍。有些二语学习者在交际中出错后,如得到消极的评价

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5.Ellis,R.The

Studyof

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

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4.

6.Selinker.L.andJ.LamendeHa.Fossilizationin

interlan.

guage[A].Blatchford

and

J.Schachter.EFLPolicies,Pro-

D.C:TESOL,1978.

grams,Practices[C].Washington

与研究,1999,(3).

7.陈慧媛.关于语言僵化现象起因的理论探讨[J].外语教学

或受到批评之后,而产生情感障碍,造成交际压力,这种压力

过渡语石化现象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刘婷婷

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1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OUKOU TEACHERS COLLEGE2004,21(6)

参考文献(7条)

1. 陈慧媛 关于语言僵化现象起因的理论探讨 1999(03)

2. Selinker L;J Lamendella Fossilization in interlanguage 19783.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4

4. Krashen S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825. Selinker L Fossilization: What We Think We Know 19966. Lenneberg E Biological Foundations if Language 19677. 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8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ksfgdzkxxxb200406030.aspx


相关内容

  • 中介语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 第 6 卷第 4期2006年12月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V ol.6 No.4Dec.2006 中介语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张妍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 浙江温州325035 ) ...

  • 语言石化现象的产生及防止策略_高云
  • 语言石化现象的产生及防止策略 高 云,朱景梅 (西安交通大学外语部陕西西安710049) 摘 要:近年来有关语言石化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就为什么有些语言形式和规则较其他的容易僵化这一现象仍有待进一步的探讨.为了更好地理解对语言发展形成障碍的心理机制,语言石化的研究还需深化.对于语言石化认识,研究者们也 ...

  • 近年部分院校硕士论文题目
  • 近年部分院校硕士论文题目 这里收集了近年来部分院校硕士论文的题目,来源于中国期刊网(CNKI).由于保护版权尊重知识产权的要求,没有得到中国期刊网或者论文作者的授权,语言文化翻译网站不能提供全文,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提供论文的中文题目/英文题目,学位授予单位以及论文提交时间,以便于读者查找.需要浏 ...

  • 美国页岩气革命及启示
  • 近年来,美国爆发了一场页岩气革命.这场革命在对美国及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会对我国的能源战略形成明显的冲击.为了能在变局中找到加速崛起的新机遇,我们应该重视对美国页岩气革命的研究. 美国页岩气革命产生的影响 页岩气革命有助于美国逐步实现能源独立的梦想.能源独立是自尼克松以来历届美国总统的梦想,页 ...

  •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及其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启示
  • 2004年12月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Dec.2004 JournalofGuilinTeachersCollege第18卷 第4期 (总第60期) .18No.4 (SumNo.60)Vol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及其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启示 韦储学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外语系,) ① [摘 要] 的启示 ...

  • 句子处理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二语习得中句子歧义的处理,论述了在二语习得中句子的处理方法.原则.作出决策的策略,以及处理句子的三大模型. 关键词: 句子处理 外语教学 原则 策略 三大模型 每天我们都会听到成千上万的句子,可对其中的大部分句子,我们几乎都没有注意其结构就作了回应,有些句子晦涩难解其意,还有 ...

  • (全英文论文)致加西亚的信对中国大学生创业的启示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 ...

  • 浅谈日语中的_女性用语_特征
  • 浅谈日语中的"女性用语"特征 赵冬玲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河南鹤壁 458030)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日语表达基本特点,从敬语的使用.词汇使用.语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外国女性极难习得的语言现象"因此,在教句末表现等方面探讨日语女性语的表现特征. 学过程中,尤其注 ...

  • 语言迁移理论对越南汉语教学的启示
  • 浅谈语言迁移理论对越南汉语教学的启示 阮氏深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迁移是一种非常普遍而复杂的现象.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语言教学领域 "语言迁移"这一术语开始出现后一直得到关注,从此也成为一让人争论不休的问题.它已经消耗了很多语言学家.学者的不少笔墨.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