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中的语言艺术

论舞蹈中的语言艺术

摘要:众所周知,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人体动作、音乐、服装、舞台美术、色彩、灯光和情节于一体,主要依靠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舞蹈与其它综合艺术有许多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如,在歌剧、音乐剧、戏剧、合唱音乐等舞台表演艺术中,语言因素是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而在舞蹈艺术中,语言艺术却很少参与。

关键词:歌伴舞 说、唱、舞

Talk about to dance medium of language art

Summary:Knowing to all, dancing is a comprehensive art.It gathers the human body action,music,clothing,satge art,color,light and details in the integral whole, mainly depending on the human body action to mold the art image, the expression thought affection.Dance to have with other comprehensive rtses many order together, there is also differentia.Such as, in the opera,music play,drama, the chorus music etc. the satge performing arts, the language factor is count for much,indispensability, but in dance the art, but the language art seldom participate. Keyword:The song companion dance say,sing,dance

舞蹈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清晨,在城市的街心公园,一群群的中老年人、有的随着锣鼓点在扭" 秧歌" 、有的跟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跳" 迪斯科" 、还有的人在优美的旋律中跳着自编的" 健身舞" ;晚间,在剧场可以欣赏到舞蹈或舞剧作品的演出、也可以到舞厅或联欢会去跳交谊舞;节日期间还可以在一些公园等旅游点举力的" 游园花会" 看到各地的民间舞蹈表演;如果有兴趣和需要、你还可以到各种舞蹈训练班学习芭蕾舞、民间舞、国标舞„„来提高自己的舞艺。 用简明的话来说,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人体

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另外,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从艺术发展的规律看,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结合是一个自然的趋势。我们知道,原始歌舞是诗词、音乐和舞蹈的结合,现代的舞蹈艺术为什么不能有更多的语言因素参与呢?事实上,有许多理由可以把舞蹈动作与语言艺术结合起来。西方的现代舞蹈家们已经重新认识了语言的功能,他们大胆探索语言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在国内,除了歌舞结合中的歌词之外,以较单纯的语言形式参与舞蹈表现的作品还不多见,这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开发。

在国内的舞蹈作品中,语言与舞蹈的结合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语言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1、歌编舞

以歌编舞,舞尽曲意。歌编舞是以歌曲的旋律、风格和歌词的意境为基础创编的舞蹈。语言在这里是以歌词的形式出现。歌词加上音乐的翅膀,使歌声在所有乐声中最富于表情和魅力。用歌声作为舞蹈的伴奏最为自然、和谐。所以,用歌曲编舞这种形式极为多见,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当然,其中自然少不了歌词这个语言因素的作用。

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往往成为舞蹈创编者选择的对象。有的直接选用完整的歌曲,有的把歌曲作一些改变;有的选择歌曲的一个片断,有的则重新创作一首或一个歌曲片断。

歌编舞的几种创作形式。

(1)用完整歌曲编舞

选定一首歌曲,不加任何改变,以歌曲的旋律、歌词和风格为依据来编舞。过去,人们常常选用《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传统歌曲创编舞蹈。改革开放以来,《在希望的田野上》、《父老乡亲》、《春天的故事》、《辣妹子》、《中国娃》等一批优秀歌曲又成了主要对象。 选用完整歌曲编舞是比较常见的创作形式。其原因:一是流行的群众歌曲较多,选择范围大;二是这些歌曲的旋律优美,适合舞蹈;三是音乐磁带比较容易获得,创编者不用为了请人创作或录音花钱费力;四是流行的群众歌曲大家都比较熟悉,用这样的歌曲作为舞蹈音乐有助于观众对舞蹈作品内容的理解和产生共鸣。

这种创作形式比较适合基层群众性的舞蹈创作。但采用完整歌曲编舞,在创作的自由和发挥上有一定的限制,因为创编者只能完全按照歌词的内容和音乐的节奏特点来构思和设计舞蹈动作。

(2)用改编歌曲编舞

以某首歌曲为基础,根据舞蹈表现的需要,重新组织和改编歌曲。

用改编歌曲创编舞蹈。编舞者可以根据舞蹈内容和表现的需要改变或重新创作新的音乐部分,使舞蹈音乐既容易理解和产生共鸣,又有一定的新鲜感,同时还给舞蹈创编者留下更多的自由创作空间。

不过,改编歌曲不象完整歌曲那样容易获取,它需要有作曲家、演唱家、演奏家和录音师的一系列创作活动才能最终获得满意的结果。

(3)选用歌曲片断

根据舞蹈内容表现的需要,从某首歌曲当中节选一个段落,安插于舞蹈音乐之中,起到烘托气氛、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个歌曲片断通常用在舞蹈作品的高潮或结束之处,一般作为主题歌出现。人们可以通过歌曲片断的歌词来联想舞蹈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加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歌曲片断的突然出现还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把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

歌曲片断也可以放在舞蹈的开始部分,通过歌词把观众带入特定的环境和意境之中,起到点缀和烘托的作用。

戴爱莲在六十年代创作的《荷花舞》,就选用了歌曲片断,歌词的内容加深了人们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人声的伴唱更是富于情感,把人们带入美的境界。

(4)创作歌曲片断

根据舞蹈内容表现的需要,创作独唱或合唱的歌曲片断,安插于舞蹈的某个部分,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表现效果。

舞蹈《飞夺泸定桥》在表现红军战士冒着烈火冲向敌人,舞蹈到达高潮的时候,只用舞蹈已无能为力,这时,采用了歌声来代替真实生活中的口号和呐喊声。当桥头火起,红军战士突然静下来构成一幅持戈待发的画面时,响起了高昂的人声伴唱:“啊!熊熊的烈火,阻挡不了我们前进!冲上去!冲上去!冲上去!冲上去!把敌人消灭光!”雄壮的歌声表达了红军战士的决心。在这里,歌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舞之不足,以歌咏之。用舞蹈难以表现的东西,可以借助语言来表达。

二、语言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

1、歌伴舞

歌伴舞是以演唱为主、舞蹈为辅的表演形式。它的特点是歌舞结合密切,歌词比较朴实、通俗易懂,歌词的语言音调和音乐曲调结合紧密。它的舞蹈动作比较简单,只是为了烘托气氛。这种形式以通俗歌曲和流行歌手的表演为多。

2、说、唱、舞

这种表演形式在90年代越来越普及。表演者一边舞蹈一边用快速多变的节奏和抑扬高低的音调配合着音乐喊说出较长的语言段落,然后再以边唱边跳的形式把同一语言段落表演出来。

用词大多表述简单、具体的事物或直接表达情绪和感觉。重要的歌词常处理为重音,并常以切分音的节奏出现。歌词一般不用抽象、费解的文字,尽量选用易于快速理解的语言。

音乐一般根据语言本身的节奏和音调进行夸张和强调,大多采用十六分音

符、八分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组合搭配。

有时语言的选用并不是为了它的内涵,而是为了其动听的节奏效果。如“咱们那个老百姓,今个儿真高兴”。演员用切分音的节奏和着音乐说出,其结果不仅给听觉增加了新颖的成分,也为内容的强调增加了份量。

这种表演形式一般是舞蹈演员自己演唱,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表演形式。

3、号子加吆喝

劳动号子在舞蹈中的使用较为多见,效果很好。它可以让观众迅速理解舞蹈表现的内容,明确舞蹈动作的表现意义,通过号子声还可以告诉观众关于舞蹈表现的地域和地方特色等等。号子很容易配合舞蹈动作,烘托气氛,把情绪推向高潮。除了号子外,短短几个字的吆喝声对舞蹈表现也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手段。如一声“过年了!”可以马上把你带入春节的环境和气氛当中。一声具有地方特色的吆喝,可以让观众知道这是哪个民族,是山区还是草原,是塞北还是江南;也可以告诉你是什么节日,或是什么样的场面。这种声音对烘托某些特别气氛十分有效,颇引人入胜。

除以上所说的创作和表演形式外,还有一些尚待开发的新的创作方法。

三、语言参与舞蹈的新方式

1、配解说

利用解说词介绍背景,贯穿剧情。语言在这里的功能是提供时间、地点、年代、人物及其目的等背景信息。

舞蹈艺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所以解说词中不要有评论感情的内容,把感情的表现留给舞蹈去发挥。有些叙事性的特定内容或环境,舞蹈难以说清,可以交给语言去表达。为了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特点及其表现力,凡是动作性强的内容应一律留给舞蹈来完成。解说词不必细说事情是怎样做的,或人们是怎样想的,只需介绍一下地点、人物和身份就足够了。

利用解说词还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把情绪推向高潮,或制造一种激动的气氛。所以,解说不仅可以安排在开始,也可以用在结尾,或高潮部分。

使用解说词一定要帮助观众加深理解背景材料。解说要简明,不能压倒舞蹈本身,

或过分地凌驾于其他因素之上。

2、加吟诵

由单人或男女两人有节奏地吟诵诗文,烘托气氛,表达感情。可以根据舞蹈内容选择或创作一节诗文,语言要易于理解,富有韵律感。要保证观众能够听清、听懂。朗诵的配乐音量要弱或不配乐。

3、加对话

表演者利用对话直接交流,可以明晰地介绍人物关系和情绪,帮助观众了解舞蹈内容。这种形式在国外的舞蹈创作中已有尝试,在国内还是一个尚待开发的领域,这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挖掘。

4、插科打浑

使用幽默滑稽、妙趣横生的语言,或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音调,配上相应的舞蹈动作,可使二者相得益彰,情趣盎然。二者的结合给观众带来轻松愉快的美感。这种形式可用在群众性的舞蹈表演中。

语言和舞蹈的结合方式还远不只这些,有许多新的结合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开发。我们在运用二者的结合时,必须充分了解和正确区分语言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异同,既要发挥各自的特长,又要使二者有机地结合,相得益彰。 语言和舞蹈最主要的差异就是时间拍节的不同。语言可以很快地把一些意象送到观众脑子里,而且严谨精确。而要求舞蹈演员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这些概念和内涵传达给观众却是不可能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是要注重语言的易懂性,避开艰涩难懂的语言而寻求一些较为舒缓简单的词句;删掉某些词句或段落,改变语法结构,只保留最关键的词句,这样才易于观众理解。二是要仔细选择最有特色的语言,以体现其易懂性。无论是说还是唱,传进耳朵的声音要清晰可辨,标准是让听众毫不费力。编导不要受充满想象力的优美诗篇的诱惑,把它们引入舞蹈艺术之中,以为越多的想象力便会产生越多的神奇力量。人们可以从书本中随意地反复吟诵,最大限度地品味它的美妙。而在舞蹈过程中,当观众要想在嘈杂的音乐声中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词句时,他们多半会茫然若失。所以,语言必须简炼,删去模糊的隐喻,力避华而不实。

有些适合语言表达的内容,单靠舞蹈不可能完成,那就要放手让语言得到尽情发挥。

反之,有些内容用舞蹈表现反比语言更快。如人的外貌、性格、仪表,如果用语言来描述则需要几页纸方能说清,那就要用舞蹈来充分表现。

只要把握住这些基本原则,从效果出发,大胆创新,定会创作出大家喜闻乐见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艺术人类学》,易中天编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

《舞蹈艺术教育》,杨仲华、温立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版 《舞蹈学导论》,吕艺生,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第1版

致 谢

在我写本论文的过程中,仝浩天老师对我的选题进行了悉心的指导,在我完成初稿之后,仝浩天又在百忙之中仔细阅读,并给予简约而深刻的修改意见。仝老师治学严谨,思维深邃,平易近人,使我学会了很多,在此我深表感谢。

如今,大学四年将尽,我们即将离校,快要踏上新的征程,回顾大学四年历程,老师们给予了我们许多的教导和帮助。老师们渊博的知识,带我们领略了物理的光辉殿堂;严谨的治学和为人师表的作风,为我们树立了为人师表的典范。在此,我对所有的音乐系的老师表示感谢,并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2006届本科毕业论文

论舞蹈中的语言艺术

姓 名: 刘 东 焕

系 别: 物理与信息工程系

专 业: 物理学

学 号: 040313006

指导教师: 胡昆明

2006年4月30日

目 录

摘要 -------------------------------------------------------------------------1

一. 语言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2

二. 语言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4

三. 语言参与舞蹈的新方式 ------------------------------------------------------5

四. 参考文献 ----------------------------------------------------------------5

五. 致谢 ----------------------------------------------------------------------7

论舞蹈中的语言艺术

摘要:众所周知,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人体动作、音乐、服装、舞台美术、色彩、灯光和情节于一体,主要依靠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舞蹈与其它综合艺术有许多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如,在歌剧、音乐剧、戏剧、合唱音乐等舞台表演艺术中,语言因素是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而在舞蹈艺术中,语言艺术却很少参与。

关键词:歌伴舞 说、唱、舞

Talk about to dance medium of language art

Summary:Knowing to all, dancing is a comprehensive art.It gathers the human body action,music,clothing,satge art,color,light and details in the integral whole, mainly depending on the human body action to mold the art image, the expression thought affection.Dance to have with other comprehensive rtses many order together, there is also differentia.Such as, in the opera,music play,drama, the chorus music etc. the satge performing arts, the language factor is count for much,indispensability, but in dance the art, but the language art seldom participate. Keyword:The song companion dance say,sing,dance

舞蹈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清晨,在城市的街心公园,一群群的中老年人、有的随着锣鼓点在扭" 秧歌" 、有的跟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跳" 迪斯科" 、还有的人在优美的旋律中跳着自编的" 健身舞" ;晚间,在剧场可以欣赏到舞蹈或舞剧作品的演出、也可以到舞厅或联欢会去跳交谊舞;节日期间还可以在一些公园等旅游点举力的" 游园花会" 看到各地的民间舞蹈表演;如果有兴趣和需要、你还可以到各种舞蹈训练班学习芭蕾舞、民间舞、国标舞„„来提高自己的舞艺。 用简明的话来说,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人体

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另外,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从艺术发展的规律看,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结合是一个自然的趋势。我们知道,原始歌舞是诗词、音乐和舞蹈的结合,现代的舞蹈艺术为什么不能有更多的语言因素参与呢?事实上,有许多理由可以把舞蹈动作与语言艺术结合起来。西方的现代舞蹈家们已经重新认识了语言的功能,他们大胆探索语言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在国内,除了歌舞结合中的歌词之外,以较单纯的语言形式参与舞蹈表现的作品还不多见,这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开发。

在国内的舞蹈作品中,语言与舞蹈的结合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语言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1、歌编舞

以歌编舞,舞尽曲意。歌编舞是以歌曲的旋律、风格和歌词的意境为基础创编的舞蹈。语言在这里是以歌词的形式出现。歌词加上音乐的翅膀,使歌声在所有乐声中最富于表情和魅力。用歌声作为舞蹈的伴奏最为自然、和谐。所以,用歌曲编舞这种形式极为多见,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当然,其中自然少不了歌词这个语言因素的作用。

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往往成为舞蹈创编者选择的对象。有的直接选用完整的歌曲,有的把歌曲作一些改变;有的选择歌曲的一个片断,有的则重新创作一首或一个歌曲片断。

歌编舞的几种创作形式。

(1)用完整歌曲编舞

选定一首歌曲,不加任何改变,以歌曲的旋律、歌词和风格为依据来编舞。过去,人们常常选用《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传统歌曲创编舞蹈。改革开放以来,《在希望的田野上》、《父老乡亲》、《春天的故事》、《辣妹子》、《中国娃》等一批优秀歌曲又成了主要对象。 选用完整歌曲编舞是比较常见的创作形式。其原因:一是流行的群众歌曲较多,选择范围大;二是这些歌曲的旋律优美,适合舞蹈;三是音乐磁带比较容易获得,创编者不用为了请人创作或录音花钱费力;四是流行的群众歌曲大家都比较熟悉,用这样的歌曲作为舞蹈音乐有助于观众对舞蹈作品内容的理解和产生共鸣。

这种创作形式比较适合基层群众性的舞蹈创作。但采用完整歌曲编舞,在创作的自由和发挥上有一定的限制,因为创编者只能完全按照歌词的内容和音乐的节奏特点来构思和设计舞蹈动作。

(2)用改编歌曲编舞

以某首歌曲为基础,根据舞蹈表现的需要,重新组织和改编歌曲。

用改编歌曲创编舞蹈。编舞者可以根据舞蹈内容和表现的需要改变或重新创作新的音乐部分,使舞蹈音乐既容易理解和产生共鸣,又有一定的新鲜感,同时还给舞蹈创编者留下更多的自由创作空间。

不过,改编歌曲不象完整歌曲那样容易获取,它需要有作曲家、演唱家、演奏家和录音师的一系列创作活动才能最终获得满意的结果。

(3)选用歌曲片断

根据舞蹈内容表现的需要,从某首歌曲当中节选一个段落,安插于舞蹈音乐之中,起到烘托气氛、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个歌曲片断通常用在舞蹈作品的高潮或结束之处,一般作为主题歌出现。人们可以通过歌曲片断的歌词来联想舞蹈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加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歌曲片断的突然出现还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把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

歌曲片断也可以放在舞蹈的开始部分,通过歌词把观众带入特定的环境和意境之中,起到点缀和烘托的作用。

戴爱莲在六十年代创作的《荷花舞》,就选用了歌曲片断,歌词的内容加深了人们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人声的伴唱更是富于情感,把人们带入美的境界。

(4)创作歌曲片断

根据舞蹈内容表现的需要,创作独唱或合唱的歌曲片断,安插于舞蹈的某个部分,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表现效果。

舞蹈《飞夺泸定桥》在表现红军战士冒着烈火冲向敌人,舞蹈到达高潮的时候,只用舞蹈已无能为力,这时,采用了歌声来代替真实生活中的口号和呐喊声。当桥头火起,红军战士突然静下来构成一幅持戈待发的画面时,响起了高昂的人声伴唱:“啊!熊熊的烈火,阻挡不了我们前进!冲上去!冲上去!冲上去!冲上去!把敌人消灭光!”雄壮的歌声表达了红军战士的决心。在这里,歌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舞之不足,以歌咏之。用舞蹈难以表现的东西,可以借助语言来表达。

二、语言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

1、歌伴舞

歌伴舞是以演唱为主、舞蹈为辅的表演形式。它的特点是歌舞结合密切,歌词比较朴实、通俗易懂,歌词的语言音调和音乐曲调结合紧密。它的舞蹈动作比较简单,只是为了烘托气氛。这种形式以通俗歌曲和流行歌手的表演为多。

2、说、唱、舞

这种表演形式在90年代越来越普及。表演者一边舞蹈一边用快速多变的节奏和抑扬高低的音调配合着音乐喊说出较长的语言段落,然后再以边唱边跳的形式把同一语言段落表演出来。

用词大多表述简单、具体的事物或直接表达情绪和感觉。重要的歌词常处理为重音,并常以切分音的节奏出现。歌词一般不用抽象、费解的文字,尽量选用易于快速理解的语言。

音乐一般根据语言本身的节奏和音调进行夸张和强调,大多采用十六分音

符、八分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组合搭配。

有时语言的选用并不是为了它的内涵,而是为了其动听的节奏效果。如“咱们那个老百姓,今个儿真高兴”。演员用切分音的节奏和着音乐说出,其结果不仅给听觉增加了新颖的成分,也为内容的强调增加了份量。

这种表演形式一般是舞蹈演员自己演唱,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表演形式。

3、号子加吆喝

劳动号子在舞蹈中的使用较为多见,效果很好。它可以让观众迅速理解舞蹈表现的内容,明确舞蹈动作的表现意义,通过号子声还可以告诉观众关于舞蹈表现的地域和地方特色等等。号子很容易配合舞蹈动作,烘托气氛,把情绪推向高潮。除了号子外,短短几个字的吆喝声对舞蹈表现也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手段。如一声“过年了!”可以马上把你带入春节的环境和气氛当中。一声具有地方特色的吆喝,可以让观众知道这是哪个民族,是山区还是草原,是塞北还是江南;也可以告诉你是什么节日,或是什么样的场面。这种声音对烘托某些特别气氛十分有效,颇引人入胜。

除以上所说的创作和表演形式外,还有一些尚待开发的新的创作方法。

三、语言参与舞蹈的新方式

1、配解说

利用解说词介绍背景,贯穿剧情。语言在这里的功能是提供时间、地点、年代、人物及其目的等背景信息。

舞蹈艺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所以解说词中不要有评论感情的内容,把感情的表现留给舞蹈去发挥。有些叙事性的特定内容或环境,舞蹈难以说清,可以交给语言去表达。为了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特点及其表现力,凡是动作性强的内容应一律留给舞蹈来完成。解说词不必细说事情是怎样做的,或人们是怎样想的,只需介绍一下地点、人物和身份就足够了。

利用解说词还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把情绪推向高潮,或制造一种激动的气氛。所以,解说不仅可以安排在开始,也可以用在结尾,或高潮部分。

使用解说词一定要帮助观众加深理解背景材料。解说要简明,不能压倒舞蹈本身,

或过分地凌驾于其他因素之上。

2、加吟诵

由单人或男女两人有节奏地吟诵诗文,烘托气氛,表达感情。可以根据舞蹈内容选择或创作一节诗文,语言要易于理解,富有韵律感。要保证观众能够听清、听懂。朗诵的配乐音量要弱或不配乐。

3、加对话

表演者利用对话直接交流,可以明晰地介绍人物关系和情绪,帮助观众了解舞蹈内容。这种形式在国外的舞蹈创作中已有尝试,在国内还是一个尚待开发的领域,这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挖掘。

4、插科打浑

使用幽默滑稽、妙趣横生的语言,或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音调,配上相应的舞蹈动作,可使二者相得益彰,情趣盎然。二者的结合给观众带来轻松愉快的美感。这种形式可用在群众性的舞蹈表演中。

语言和舞蹈的结合方式还远不只这些,有许多新的结合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开发。我们在运用二者的结合时,必须充分了解和正确区分语言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异同,既要发挥各自的特长,又要使二者有机地结合,相得益彰。 语言和舞蹈最主要的差异就是时间拍节的不同。语言可以很快地把一些意象送到观众脑子里,而且严谨精确。而要求舞蹈演员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这些概念和内涵传达给观众却是不可能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是要注重语言的易懂性,避开艰涩难懂的语言而寻求一些较为舒缓简单的词句;删掉某些词句或段落,改变语法结构,只保留最关键的词句,这样才易于观众理解。二是要仔细选择最有特色的语言,以体现其易懂性。无论是说还是唱,传进耳朵的声音要清晰可辨,标准是让听众毫不费力。编导不要受充满想象力的优美诗篇的诱惑,把它们引入舞蹈艺术之中,以为越多的想象力便会产生越多的神奇力量。人们可以从书本中随意地反复吟诵,最大限度地品味它的美妙。而在舞蹈过程中,当观众要想在嘈杂的音乐声中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词句时,他们多半会茫然若失。所以,语言必须简炼,删去模糊的隐喻,力避华而不实。

有些适合语言表达的内容,单靠舞蹈不可能完成,那就要放手让语言得到尽情发挥。

反之,有些内容用舞蹈表现反比语言更快。如人的外貌、性格、仪表,如果用语言来描述则需要几页纸方能说清,那就要用舞蹈来充分表现。

只要把握住这些基本原则,从效果出发,大胆创新,定会创作出大家喜闻乐见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艺术人类学》,易中天编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

《舞蹈艺术教育》,杨仲华、温立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版 《舞蹈学导论》,吕艺生,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第1版

致 谢

在我写本论文的过程中,仝浩天老师对我的选题进行了悉心的指导,在我完成初稿之后,仝浩天又在百忙之中仔细阅读,并给予简约而深刻的修改意见。仝老师治学严谨,思维深邃,平易近人,使我学会了很多,在此我深表感谢。

如今,大学四年将尽,我们即将离校,快要踏上新的征程,回顾大学四年历程,老师们给予了我们许多的教导和帮助。老师们渊博的知识,带我们领略了物理的光辉殿堂;严谨的治学和为人师表的作风,为我们树立了为人师表的典范。在此,我对所有的音乐系的老师表示感谢,并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2006届本科毕业论文

论舞蹈中的语言艺术

姓 名: 刘 东 焕

系 别: 物理与信息工程系

专 业: 物理学

学 号: 040313006

指导教师: 胡昆明

2006年4月30日

目 录

摘要 -------------------------------------------------------------------------1

一. 语言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2

二. 语言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4

三. 语言参与舞蹈的新方式 ------------------------------------------------------5

四. 参考文献 ----------------------------------------------------------------5

五. 致谢 ----------------------------------------------------------------------7


相关内容

  • 论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中的美学因素
  • 理论研究・舞蹈 大 众 文 艺 论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中的美学因素 许毓晓 (广西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具有明 显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其融入了人们各种不同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精神文化的追求,这些特定因素的共同作用,构成了我国 ...

  • 文学创作与舞蹈创作的异同
  • [摘 要]<文心雕龙·神思>是全世界第一篇系统谈论艺术想象的文学作品,它把文学创作中从构思.想象到意象.语言再到写成作品的整个过程和相互关系都作了详尽的梳理和论述.在认识和理解文学创作的同时,笔者联想到与文学艺术共生互溶的舞蹈艺术,以及文学创作与舞蹈创作过程中体现出的相通性和差异性:本文 ...

  • 舞蹈表达中肢体运用之我见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舞蹈表达中肢体运用之我见 作者:冯珺 来源:<大观>2014年第10期 摘要:肢体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方式.同时,人们信息交流总量的一半以上都是通过肢体语言交流这个平台完成的.韵律化与美感化是舞蹈的重要表现形式,以此可打动人们的 ...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观舞记]
  • 观 舞 记 初中语文七年级(人教版)下册 一.教学说明 1.教材分析 <观舞记>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后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之情为感情线索,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把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 ...

  • 由[秦王点兵]谈中国古典舞与大众文化的审美契合
  • [内容摘要]文章以古典舞作品<秦王点兵>为例,从身体语汇.文学形象以及艺术内蕴三个层面分析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并从社会大众文化视角略谈大众文化对舞蹈艺术文化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身韵语汇 艺术语言 艺术形象 艺术意蕴 笔者在北京舞蹈学院进修期间,观看了北京舞蹈学院2012年" ...

  • 观舞记教案
  • <观舞记>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对象:初中七年级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题:观舞记 4.课时:一课时 5.课前准备: (1)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数段标序 (2) 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二.教材分析 <观舞记>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是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赏印度 ...

  • 电视舞蹈的美学特征
  • 电视舞蹈的姜学特征 电视舞蹈(WTV或DTV)是一种新的电视艺术类型,它是电视艺术与舞蹈艺术交叉后的产物.因而在遵循两种艺术类型基本的美学特征的基础上,电视舞蹈有着自身特有的美学特征. 自由的.非固定视点的.个体的观赏是电视舞蹈区别与一般舞台舞蹈表演最基本的审美差异. 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姿态.节 ...

  • 舞蹈艺术概论文档 (4)
  • 舞蹈艺术概论 一.填空题(20分) 1.一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一是 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受 :二是舞蹈艺术构思 :三是 舞蹈艺术表现 . 2.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应当具有 典型性 . 直观动态性 . 情感性 和 审美感染性 . 3.舞蹈艺术思维的过程,是以 人体动作 为感性材料的形 ...

  • 体育舞蹈论文[1]
  • 论情感的投入在体育舞蹈表现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郑子瑜 武汉体育学院科技学院 指导教师:黄橙橙 摘 要: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是艺术与运动的高度结合.体育舞蹈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意志得到锻炼.反过来说我们的情感也可以让体育舞蹈得到升华.法国舞蹈理论家诺维尔曾说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