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
实验名称:深度知觉实验
一、问题
1、 左眼和右眼的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否相同? 2、 单眼和双眼的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否相同? 二、假设和预期
假设:
给被试一个固定距离的刺激,要求被试调整另一个刺激的距离。
H0:如果左眼和右眼(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准确性相同,那么,两种条件下多次调整的距离的误差绝对值相同。
H1:如果左眼和右眼的深度知觉准确性不同,那么,两种条件下多次调整的距离的误差绝对值也会不同。
H2:如果单眼和双眼的深度知觉准确性不同,那么,两种条件下多次调整的距离的误差绝对值也会不同。 预期:
左眼和右眼的深度知觉准确性相同,二者没有差异;单眼和双眼的深度知觉准确性不同,双眼优于单眼。 三、方法
1、 被试:性别、年龄、人数(n=16)等信息 2、 仪器和材料:深度知觉仪、米尺、纸、笔 3、 变量和设计
3.1自变量:左眼、右眼、双眼 3.2因变量:调整距离的误差绝对值 3.3控制变量:观察距离(1m),光线等 3.4被试内设计
4实验程序(参见指导书) 四、结果
1、 单个被试左、右、双眼的深度知觉
表1 单个被试左、右、双眼的深度知觉(n=20)
深度知觉 的误差绝对值2、 全组被试左、右、双眼的深度知觉
表2 全组被试左、右、双眼的深度知觉(n=16)
观察方式
左眼 右眼 双眼
深度知觉 的误差绝对值
左眼 观察方式 右眼 单眼 双眼
图1全组被试左、右、单、双眼的深度知觉(n=16)
如图1所示,被试的左眼(3.39+1.65 cm)和右眼(3.52+1.71 cm)深度知觉的误差值没有显著差异(t(15)=-0.307,P=0.763),故认为左眼和右眼的深度知觉的准确性相同。
将左右眼的数据取平均值作为单眼的深度知觉误差值(3.45+1.46 cm)与双眼(1.15+0.72 cm)比较,结果发现单眼的深度知觉误差值显著高于双眼(t(15)=5.356,P=0.00)。故认为双眼的深度知觉的准确性高于单眼。
五、讨论
针对问题、假设、结果、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
实验名称:深度知觉实验
一、问题
1、 左眼和右眼的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否相同? 2、 单眼和双眼的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否相同? 二、假设和预期
假设:
给被试一个固定距离的刺激,要求被试调整另一个刺激的距离。
H0:如果左眼和右眼(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准确性相同,那么,两种条件下多次调整的距离的误差绝对值相同。
H1:如果左眼和右眼的深度知觉准确性不同,那么,两种条件下多次调整的距离的误差绝对值也会不同。
H2:如果单眼和双眼的深度知觉准确性不同,那么,两种条件下多次调整的距离的误差绝对值也会不同。 预期:
左眼和右眼的深度知觉准确性相同,二者没有差异;单眼和双眼的深度知觉准确性不同,双眼优于单眼。 三、方法
1、 被试:性别、年龄、人数(n=16)等信息 2、 仪器和材料:深度知觉仪、米尺、纸、笔 3、 变量和设计
3.1自变量:左眼、右眼、双眼 3.2因变量:调整距离的误差绝对值 3.3控制变量:观察距离(1m),光线等 3.4被试内设计
4实验程序(参见指导书) 四、结果
1、 单个被试左、右、双眼的深度知觉
表1 单个被试左、右、双眼的深度知觉(n=20)
深度知觉 的误差绝对值2、 全组被试左、右、双眼的深度知觉
表2 全组被试左、右、双眼的深度知觉(n=16)
观察方式
左眼 右眼 双眼
深度知觉 的误差绝对值
左眼 观察方式 右眼 单眼 双眼
图1全组被试左、右、单、双眼的深度知觉(n=16)
如图1所示,被试的左眼(3.39+1.65 cm)和右眼(3.52+1.71 cm)深度知觉的误差值没有显著差异(t(15)=-0.307,P=0.763),故认为左眼和右眼的深度知觉的准确性相同。
将左右眼的数据取平均值作为单眼的深度知觉误差值(3.45+1.46 cm)与双眼(1.15+0.72 cm)比较,结果发现单眼的深度知觉误差值显著高于双眼(t(15)=5.356,P=0.00)。故认为双眼的深度知觉的准确性高于单眼。
五、讨论
针对问题、假设、结果、实际情况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