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
第1期(总274期)
ChinaIndustrialEconomics
Jan.,2011No.1
【国民经济】
中国企业利润来源与差异的决定机制研究
张
杰1,
黄泰岩1,
芦
哲2
100872;100872)
北京
(1.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北京
2.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摘要]
本文使用1998—2007年间中国微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中国制
造业企业利润来源及差异的决定机制。结果发现,从内部因素来看,全要素生产率越高、广告投入强度越高、人力资本越高、市场势力越强、产业单位活动数越多及更加注重新产品开发的企业有着更高的企业利润;相反,企业规模越大、年龄越长、资本密集度越高及销售与管理费用越高的企业却有着更低的企业利润;从外部因素来看,位于产业集中度越高行业、能够获得政府财政补贴及人均工资高的企业有着更高的企业利润,相反,有出口行为及税率高的企业却有着更低利润。外商投资企业利润最高,港澳台企业其次,民营企业再其次,国有企业最低。进一步发现,在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中,企业利润决定因素存在显著差异。这就充分说明,中国企业利润既来源于市场因素,也与转型背景中特殊政策和非市场化因素有着紧密关联。全面消除这些特殊且不合符市场规律的政策和非市场化因素,是维持中国企业利润可持续增长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企业利润;本土企业;外资企业;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可持续增长[中图分类号]F2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80X(2011)01-0027-11
中国企业的利润来自何处?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中国企业的利润?针对中国企业利润来源及影响因素的文献并不多见。代表性文献有:曲玥(2008)发现垄断资源行业内的差异指标是最高的,依靠行政力量而不是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的行业,是造成利润差距的重要原因。张军(1998,2001)指出,
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有部门利润率的下降主要可以被理解为非国有部门的“进入和竞争”侵蚀利
润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部门利润率更显著的下降则主要归因于国有企业亏损大幅度增长。这些文献加深了我们对中国企业利润来源以及差异决定因素的认识。本文从多方面的因素来尽可能完整地解读企业利润的来源及差异,既考虑了企业内部的多种因素,也考虑企业外部的多种因素,以期能够完整且扎实地解读中国企业利润来源以及企业间利润差异的决定因素,为扭转中国制造业企业利润的低下,为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提供有效的政策设计思路与调整方向。
[收稿日期]2010-11-20[基金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效率和公平相互协调的初次分配制度改革研究”(批
准号08JZD0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及其趋势研究:基于有限赶超发展模式制度约束和微观基础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批准号09&ZD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租金和价值链治理视角的跨国公司研发外包研究:理论、实证与中国的应对策略”(批准号70972063)。
[作者简介]张杰(1973—),男,江苏兴化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讲师,博士;黄泰岩
(1957—),男,山东招远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芦哲(1990—),男,河北石家庄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研究人员
。
27
一、中国企业利润的基本走势分析
表1①给出了1998—2007年间我国制造业企业利润率的基本变动趋势。从表1可发现,199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净利润率经历了一个亏损到盈利转折过程,转折点在2003年左右。从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角度来看,1998—2007年间外商投资企业净利润率基本处于正的状态,总体处于一个上升态势;1998—2007年间港澳台企业净利润率基本也处于正的状态,总体也经历一个上升态势,但是,港澳台企业净利润率始终低于外商投资企业;1998—2007年间民营企业净利润率始终处于正的状态,总体上也经历一个上升态势。民营企业净利润率从各年均值上看不差于外商投资企业;1998—2007年间国有企业净利润率始终处于负的状态,而且净利润亏损率呈现先逐步变小再扩大的特征。由此看来,我国国有企业整体始终处于一个亏损状态,2006年后这种亏损呈现出突然加剧特征。从国有企业内部不同企业角度来看,1998—2007年间国有企业净利润率的标准方差为17.16,远远超过外商投资企业7.19,民营企业1.58和港澳台企业0.35。这就说明,虽然国有企业总体处于一个亏损状态,但是不同企业间净利润率存在巨大差异,我们发现,3.2%的国有企业由于垄断地位或者其他因素净利润率平均高达7.92%。
表1
年份
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净利润率走势
总样本
外商投资
港澳台
民营
国有
[***********][***********]2007
-0.0543-0.0659-0.0562-0.0297-0.0157-0.01360.02540.03220.00070.0185
0.00220.00550.21800.02400.0264-0.05830.03200.03410.03720.0401
-0.0256-0.00430.00300.00500.00920.01910.02100.02150.02580.0296
0.01270.01390.01870.03650.02150.02410.02880.03790.03630.0417
-0.1543-0.1268-0.1747-0.1390-0.1075-0.1203-0.08760.0018-0.4361-0.3510
随着工业基础建设的加强,生产能力不断扩张,我国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世界制造业大国。尽管中国制造业前进步伐举世瞩目,由中国企业联合会最新公布的2010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分析报告显示,500强利润来源仍然主要来自少数超大型企业。利润排在前3位的企业依次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这3家企业实现利润共计734亿元,占
2010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利润总额的14%,比上年提高了3.45个百分点。表2是我们将不同所
有制类型企业划分为不同规模子样本企业净利润率的结果,仔细观察大致可以发现,在国有企业中,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净利润率差异程度很大,企业年平均员工数超过500的规模最大的企业利润亏损程度要显著低于其他规模企业;在民营企业中,不同规模企业净利润率相差不大;在港澳台企业中,不同规模企业净利润率差异大;在外商投资企业中,不同规模的企业净利润率相差不大。进一步看,1998—2007年间,不同规模民营企业、港澳台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净利润率均呈现出增长态势。在国有企业中,只有企业员工超过500人规模的企业净利润处于增长状态,其他规模类型国有企业净利润率并没有出现增长状态,相反,在2007年还普遍出现了亏损程度加大的状况。此外还发
①
注:表1、2、3数据来源于对本文数据库资料整理。
28
现,不同规模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净利润率的标准差在1998—2007年间都呈现出波动性扩大特征,其中,规模越小企业的净利润率标准差在1998—2007年间扩大幅度相对更大。这些特征表明国有和民营企业不同企业间净利润率差异在1998—2007年间呈现出扩大趋势,且规模越小国有和民营企业净利润率的差异在1998—2007年间扩大程度更大。相对而言,不同规模外商投资企业净利润率的标准差在1998—2007年间呈现出一种稳定、逐步减小特征,不同规模港澳台企业净利润率的标准差在1998—2007年间呈现出一种稳定特征,这些特征表明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的不同企业间净利润率差异在1998—2007年间呈现出稳定趋势,并没有像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净利润率那样表现出差异性扩大趋势。
表2
年份
规模1
按企业规模划分的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净利润率走势
国有企业
规模2
规模3
规模4
规模5
规模1
规模2
民营企业规模3
规模4
规模5
[***********][***********]2007
年份
-0.1543-0.1200-0.0652-0.0556-0.1043-0.09620.04380.08130.00140.0260
规模1
-0.1765-0.1220-0.1400-0.0718-0.0929-0.2643-0.1166-0.02440.0106-0.1416
规模2
-0.1876-0.1250-0.0925-0.1080-0.1013-0.0286-0.04320.0345-0.0501-0.0293
港澳台企业规模3
-0.1098-0.0644-0.1179-0.1380-0.0652-0.1297-0.0357-0.0063-0.0192-0.5681
规模4
-0.2765-0.2074-0.4902-0.2812-0.1699-0.2062-0.0124-0.0637-1.6080-0.8736
规模5
0.06510.01290.01760.0207-0.00060.02890.04380.03480.03940.0506
规模1
-0.0123-0.00550.00840.00700.0162-0.0345-0.11660.03080.03500.0437
规模2
0.10760.01390.01620.01920.02230.0233-0.04320.03130.04710.0410
规模3
0.01350.01920.02780.07530.02510.0317-0.03570.03710.03140.0423
规模4
0.01210.02000.01810.03860.02770.0367-0.01240.05010.02870.0398
规模5
外商投资企业
[***********][***********]2007
0.00540.00960.02480.01950.02670.02980.02880.02540.02970.0329
0.00210.00370.0126-0.00490.01660.02380.02310.01920.02490.0266
-0.0032-0.0043-0.00760.00760.00480.01650.01710.01740.02460.0295
-0.0065-0.00880.0024-0.00300.00200.02040.02200.02220.02800.0281
-0.0165-0.02200.00170.00250.00470.00490.02760.03110.02130.0315
0.01540.01720.03810.03180.03680.04380.04400.04310.04500.0461
0.01210.00931.77400.02630.02600.03820.03650.03420.04100.0424
0.00650.00730.01940.02540.0262-0.16430.02710.03380.03630.0391
0.00520.0061-0.04640.02500.0241-0.06250.03090.03400.03710.0341
-0.0176-0.0149-0.11740.00970.01990.03170.02900.02560.02890.0427
注:企业规模1是指企业年平均员工人数超过500人,企业规模2是指企业年平均员工人数在500—300人之间,企业规模3是指企业年平均员工人数在300—150人之间,企业规模4是指企业年平均员工人数在150—50人之间,企业规模5是指企业年平均员工人数在50人以下。
众多研究表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出口企业特别是本土出口企业,主要以加工贸易或者代工贴牌方式参与到由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所组织的产品或产业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环节。这种国际贸易分工格局下,发展中国家出口企业既面临掌握品牌和全球销售网络渠道的跨国公司对出口产品价格的挤压,同时,也面临掌握核心创新研发能力的关键零配件的国际供应商提高产品价格的挤压,因此,发展中国家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会受到极大挤压(刘志彪,张杰,2007)。表3中我们将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区分为出口与非出口子样本企业,可发现,国有企业中,2003年后出口企业净
29
利润率由亏损转为盈利,但是,国有企业中非出口企业净利润率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且,1998—
2007年间国有企业中出口企业的净利润率始终要高于非出口企业;民营企业中,1998—2006年间
出口企业净利润率要比非出口企业高,但2007年非出口企业净利润率要高于出口企业;港澳台企业中,1998—2002年间出口企业净利润率要显著高于非出口企业,但2003—2007年间非出口企业净利润率要显著高于出口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中,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净利润率相比呈现出一种复杂态势,出口企业净利润率处于一种稳定状态,但是,非出口企业净利润率先是低于出口企业,之后处于一种增长态势,2007年非出口企业净利润率超过了出口企业。
表3
年份
出口
按出口划分的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净利润率走势
国有企业
非出口
民营企业出口
非出口
港澳台企业出口
非出口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
非出口
[***********][***********]2007
-0.0277-0.0206-0.0075-0.0252-0.0211-0.00630.00980.01360.01460.0219
-0.2310-0.1459-0.2045-0.1575-0.1213-0.1387-0.1652-0.0005-0.5151-0.4017
0.01300.01830.023180.02630.02470.03030.03490.03820.03920.0355
0.00760.01280.01740.03930.02060.02240.03200.03770.03560.0428
0.00030.00090.01230.00880.01630.01890.01980.01720.02150.0212
-0.0187-0.0120-0.0114-0.0010-0.00170.01950.02310.02860.03270.0424
0.00650.01410.03870.03080.03220.03690.03650.03500.03770.0352
-0.0123-0.00750.51430.01200.01610.23250.02990.03250.03650.0478
二、模型、变量与数据
针对我们的研究目的,将采用一个基于企业利润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各解释变量的选择既来自于理论和实证的成熟成果,也来自对中国转型背景中特定因素的现实考察。我们将这个模型的基本形式设定为如下形式:
profitijkt=β0+β1sizeijkt+β2ageijkt+β3tfpijkt+β4advertijkt+β5capitalijkt+β6trainijkt+β7marketpijkt+β8saleijkt+β9newpijkt+β10induscijkt+β11multiijkt+β12demandijkt+β13governijkt+β14exijkt+β15loanijkt+β16taxijkt+β17salaryijkt+β18ownijkt+γj+γk+γt+εijkt
profitijkt表示企业的净利润率,计算方法为企业净利润/企业销售额。上式中,i、j、k、t分别表示企
业、行业(3分位)、省份与年份。方程中的γj、γk、γt分别表示与行业、省份、年份相关的未观察因素,
εijkt表示随机扰动项。核心解释变量分为三类:
1.企业内部因素
企业规模(size),由于规模经济效应,企业规模与企业利润率之间可能存在正向关系,本文中,我们使用企业固定资产净额对数值作为企业规模代理变量。年龄(age),众多研究表明,企业竞争力
会随着年龄变化而发生动态变化。我们在计量模型中也加入了企业年龄因素变量,借之观察企业年龄和企业利润率之间的关系。企业竞争能力或者技术能力(tfp),何种指标能准确反映企业自身竞争能力或技术能力并未得到一个统一认识,但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反映企业生产效率的常用指标,因而,其相当程度上可以作为反映企业竞争能力测度指标;另一方面,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也一定程度上内涵了企业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技术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与组织效率,所以,使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测度企业竞争能力或者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与组织效率代理指标,具有一定合理性。广告投入强度(adver),广告投入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可能有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是广告本身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而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利润率;另一方面企业进行广告
30
投入可能会增加企业销售规模,提升企业产品的价位,从而提高企业利润率。本文中,我们使用企业广告投入/企业销售额作为企业广告投入强度指标。新产品(newp),对于企业而言,开发新产品由于面临的竞争相对较少,能够以更高价格在市场上销售,所以,新产品是企业创造利润的重要手段。我们使用企业新产品销售额/企业销售额比重来测度企业新产品开发生产能力。营销渠道建设(sale),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营销渠道建设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从而会降低企业利润;另一方面,企业营销渠道建设能够扩大企业的销售规模,使得企业达到规模经济,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利润率。本文中,我们使用企业销售费用/企业销售额作为度量企业营销渠道建设能力代理指标。资本密集度(capital),使用企业固定资产净额/企业员工数作为衡量企业资本密集度指标,在中国背景下到底是资本密集型企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更高的盈利能力,迫切需要我们对之作出一个有效的经验解答。市场势力(marketp),很显然,企业具有越强市场势力可能会有更高的企业利润。如何测算企业市场势力一直是相关研究文献的难点。本文中,我们采用的是使用企业货款被拖欠的程度来作为企业市场势力的代理变量,具体计算方法是(企业年平均应付账款净额-企业年平均应收账款净额)/企业销售额,这其中逻辑在于:在中国金融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正处于发展和完善背景下,在中国市场上经营的企业,普遍会面临货款被拖欠和融资难的双重困境。这种背景下,无论是处于产业或产品链的核心环节或者终端环节的市场势力越强的企业,其货款被拖欠概率就越小。基于这样现实,我们认为,使用企业货款被拖欠的程度来作为企业市场势力代理变量在中国情景下具有相当合理性。人力资本(human),人力资本越高企业可能因为技术能力越高使得产品技术含量或质量越高,获得更高的利润。我们数据库中没有直接反映企业人力资本存量数据,我们替代方法是使用企业人均教育培训(train)支出作为度量企业人力资本存量的代理变量,合理性在于:人力资本存量越高的企业很有可能更加重视对企业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因而,企业人均教育培训支出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人力资本存量。产业活动单位数(multi),企业产业活动单位数越多可能意味着企业多元化经营或多部门化经营策略,因此,这就可能给企业带来更高利润。
2.外部因素
产业集中度(indusc),一定程度的垄断对企业而言意味着能够获取更高利润,因此,在产业集中度越高行业中企业可能会有着更高利润。本文中,我们采用的计算方法是销售额最大的10个企业的销售额之和占全行业(4分位)销售额的份额比重。中国在2004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2004年4分位的全行业销售额可以获得。我们采用的变通方法是,假定每年进入样本范围(规模以上)企业的全部销售额与全行业实际销售额的比值比较稳定,可以通过复制2004年样本销售额和
全行业销售额比值的方式,进而推算出其他年份全行业销售额。在此基础上,再计算产业集中度。外部需求环境因素(demand),对于那些处于新兴行业或者外部需求处于一个快速增长行业的企业而言,由于外部市场空间急剧扩张,这对企业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更高利润空间。但是,另一种可能情形是,外部需求处于高速扩张的行业会产生“潮涌现象”(林毅夫,2007),导致企业过度进入该行业从而导致过度竞争,使得企业利润空间急剧减少。我们在计量模型中加入了反映企业所面临外部需求环境因素变量,这可由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指标来表示。该指标一般设计方法会采用(本年销售收入-上年销售收入)/上年销售收入指标。该方法缺点在于:由于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不仅与外部需求环境变化有关,而且可能与企业自身能力因素相关,单纯使用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率指标来捕捉外部需求变化因素的影响可能就并不准确。为了消除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与企业自身能力因素之间可能相关性,我们使用企业所处4分位加权平均行业销售收入增加率指标。该方法优点在于:因为外部需求环境变化更容易反映在行业整体层面,而且,使用该指标作为反映企业所承受的外部需求环境变化因素影响,一方面可以消除企业自身能力因素对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所产生的作用效应,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加入该变量所造成的与其他企业能力变量之间可能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与政府联系(govern),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双重转型的背景,存在要素市场市场化改革滞后于产
31
品市场市场化改革等一系列现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大量的寻租机会。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与政府(官员)的联系获得寻租机会,进而获得超额企业利润或者寻租收益。在本文中,我们使用企业能否获得政府的财政补贴来作为测度企业与政府是否有联系的代理变量,该代理变量设计的合理性来源于余桂明等(2010)研究发现中国背景下企业能否获得政府财政补贴实质上反映出的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政治和寻租联系。出口(ex),出口到底有没有给中国企业特别是本土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一直是相关研究关注的热点。有学者认为,中国大多数的本土企业是依靠加工贸易或者代工贴牌的方式切入到全球产品或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面临掌控品牌和营销渠道的跨国公司和掌握核心创新技术的关键零部件供应企业的双重压榨,因此,中国的出口企业特别是本土企业会有着更低企业利润(刘志彪,张杰,2007)。本文中,我们使用企业是否有出口销售额的虚拟变量。金融支持(loan),企业能够获得外部的融资支持会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有助企业利润提升。然而,另一种可能是企业利润率越高的企业作为一种“好”企业的信号和偿债能力保障,越容易获取外部融资支持,需要通过有效经验研究对之进行准确判断。我们使用企业是否有利息支出的虚拟变量来衡量企业是否获得外部金融支持。所有制因素(own),出于对GDP竞争的偏好,中国地方政府给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优惠政策(比如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土地政策)等存在差异,因此,企业在使用要素资源成本以及垄断地位方面存在差异,进而影响企业利润。我们加入了企业是否为外商投资、港澳台、民营及国有企业所有制类型虚拟变量,籍此来控制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利润差异。
此外,我们还加入了两个重要解释变量:一是工资因素(salary),这里我们使用的是人均工资指标,加入这个因素是因为考虑到在中国劳动力供给长期大于需求的客观形势下,我们需要检验企业利润与企业的人均工资之间是否存在冲突还是和谐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借之来检验企业是否是通过挤压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来获取企业利润。二是税收因素(tax),我们这里使用的是(企业应交所得税+企业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中的税金支出)/企业销售额的指标,在计量模型中加入这个变量因素的原因是考虑到我们需要检验:对于外资企业而言,超国民待遇的税收政策是否是增加企业利润的重要途径;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偷税漏税或者通过与地方政府官员建立寻租联系来获取税收减免是否是增加企业利润重要途径,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利用自己国有身份或与地方政府官员建立寻租联系来获取税收减免是否是增加企业利润的重要途径。
3.控制因素
行业特征(3分位)。由于不同行业技术特征和发展空间不同,也会给不同行业间的企业利润造成差异。省份地区因素。不同省份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外向程度以及制度环境发展差异,导致不同省份地区企业竞争力可能有差异,而造成企业利润差异。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1998—2007年间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库,其统计对象包括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万元)非国有企业。我们挑选了其中的按二分位行业标准划分的13—43行业共30个行业工业制造业企业。采用张杰等(2010)的数据处理方法,我们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有效处理。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1.主要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和相关性分析
表4给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结果。从企业净利润率的角度来看,可以观察出中国制造
业1998—2007年的净利润率总体为负(亏损状态),而且标准差以及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距非常大,这就可以进一步看出中国制造业不同企业间的利润差异和波动都非常大。我们所担心的是,计量模型中各主要解释变量之间可能会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导致各主要解释变量回归系数的不稳定。我们使用Spearman方法和Pearson方法分别估算了计量模型中各主要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结果发现各主要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基本不超过0.4,这就表明计量模型中各主要解释变量并不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问题。
32
表4
平均值
样本的基本描述统计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profitsizeagetfpadvercapitaltrainmarkpsalenewpmultiinduscdemandgovernexloantaxsalary
-0.00768.231816.13006.43170.001484.69000.11380.08730.03880.03561.06840.25690.91790.12640.27410.67940.058014.7300
8.23741.697948.26001.21900.0461218.44000.652136.32001.80780.30891.59850.1612219.26000.33230.44610.46671.837461.1900
-7710.8000
0.636722.151208.98150-5340.5000
0.0066000.0548-941.0300
000-28.84006921.1200
0.797217.930012314.750040.910026818.[***********]3.335770.1000168165
[1**********]2.9000
2.主要回归结果与分析
计量模型中的一些变量可能由于存在逆向因果关系而导致内生性问题,从而使得回归结果不可靠。结合数据实际特点,我们所采取的处理方法是采用两步法系统GMM估计方法。本文的估计采用Sargan统计量来检验工具变量选取的有效性。另外,我们以一阶差分转换方程的一阶、二阶序列相关检验AR(1)与AR(2)来判断残差项是否与序列相关。相比一步法估计,两步法不容易受到异方差问题的干扰,但在有限样本条件下,两步法的标准差会严重下偏。本文利用Windmeijer(2005)方法对两步法标准差偏差进行矫正。所有回归结果见表5①。
(1)从影响中国企业利润内部因素来看,表5中模型1—3列示的回归结果表明,企业规模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该结果表明,规模越大的企业其利润率越低,这可能与规模越大的企业其竞争力相对越弱,因而其盈利能力下降。企业年龄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年龄越长的企业其竞争力相对越弱,因而其盈利能力越低。企业tfp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该结果显示,生产效率越高、市场竞争力越强的企业其获利能力越强。企业广告投入密集度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这个经验结果支持企业广告投入能够为企业打开市场、提高产品价格提供有力支撑的理论假说,很显然,中国企业的广告投入能够显著帮助企业提高利润率,广告投入密集度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能够提高平均1.6个百分点企业利润率。企业人均资本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该经验结果说明,在中国背景下,越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其利润率越高,相反,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利润率却相对较低,这个结果令我们诧异。从直觉来看,中国资本相对于劳动比较稀缺,对于企业而言,资本边际报酬率要高于劳动边际报酬率,很显然,我们的经验结果并不支持该直觉。我们的解释是,中国当前还处于劳动力禀赋比较优势的发展阶段,采
①
限于篇幅,表5的回归结果我们未报告Sargan统计量与AR(1)与AR(2)的z统计量的结果,所幸的是,以上这些检验都通过了系统GMM的基本检验要求。常数项的结果也未报告,且省份固定效应与行业固定效应也未报告。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向作者索取该结果。
33
表5
全样本(1)
全样本(2)
两步法系统GMM的估计结果
全样本(3)
外商投资(4)港澳台(5)
民营(6)
国有(7)
profit_1sizeagetfpadvercapitaltrainmarkpsalenewpmultiinduscdemandgovernexloantaxsalaryex×capital
港澳台民营国有
0.1604
(616.52)***
0.1603
(699.10)***
0.1603
(698.91)***
0.5020
(99.32)***
0.1978
(50.65)***
0.0525
(39.67)***
0.1593
(247.14)***
-0.0081
(-3.83)***
-0.0027
(-2.44)**
-0.0027
(-2.46)**
-0.0043
(-8.81)***
-0.0041
(-9.08)***
0.0002
(0.44)
-0.0403
(-2.60)**
-0.0002
(-3.47)***
-0.0002
(-2.84)***
-0.0002
(-2.87)***
-0.0005
(-3.72)***
-0.0001
(-1.94)*
0.0001
(1.92)*
-0.0054
(-3.29)***
0.0397
(14.29)***
0.0227
(9.06)***
0.0225
(8.98)***
0.0241
(34.91)***
0.0315
(50.49)***
0.0194
(43.70)***
0.0979
(5.45)***
17.0200
(70.02)***
16.3500
(76.31)***
16.3500-0.00013
(-10.01)***
-0.4774-4.95e-060.0002
(0.25)
0.1651
(2.47)**
-0.3430
(-10.22)***
14.27
(7.30)***
(76.31)***(-13.09)***
-0.0001
(-7.96)***
-0.0001
(-9.15)***
-0.0000270.0004
(0.51)
-8.41e-06
(-3.27)***
-0.00058
(-6.27)***
(-3.18)***(-10.24)***
0.0154
(3.93)***
0.0164
(4.73)***
0.0163
(4.71)***
0.0022
(4.96)***
0.0076
(0.25)
0.0043
(71.18)***
0.0032
(60.01)***
0.0032
(60.02)***
0.0286
(23.52)***
0.0114-0.2414-0.0068
(-1.82)*
-0.08100.59670.0240
(10.20)***
-0.0006
(-3.96)***
(13.51)***(-757.38)***
-9.69600.1730
(9.92)***
-9.02290.1724
(11.21)***
-9.02300.1716
(11.06)***
-0.25750.0024
(0.65)
-11.83310.30162
(1.89)*
(-976.41)***(-1011.85)***(-1011.87)***(-28.58)***(-18.80)***(83.07)***(-501.35)***
0.0048
(2.41)**
0.0045
(2.61)***
0.0045
(2.57)**
0.0020
(2.11)**
0.0009
(1.66)*
0.0004
(2.50)**
0.0022
(0.28)
0.0795
(3.65)***
0.1135
(5.91)***
0.1127
(5.86)***
-0.0089
(-1.76)*
-0.0165
(-3.33)***
0.0149
(3.48)***
0.2970
(1.78)*
-3.82e-06
(-0.09)
-3.92e-06
(-0.01)
-3.71e-06
(-0.10)
0.00402
(11.83)***
0.00094
(6.27)***
2.14e-07
(0.06)
0.00011
(0.11)
0.0597
(7.26)***
0.0589
(8.13)***
0.0591
(8.15)***
0.0043
(2.37)**
0.0074
(4.45)***
0.0078
(7.38)***
0.1001
(1.79)*
-0.0117
(-2.66)***
-0.0277
(-4.44)***
-0.0366
(-5.55)***
-0.0007
(-0.44)
-0.0021
(-1.60)
-0.0128
(-10.94)***
0.0416
(0.61)
0.0082
(1.32)
0.0079
(1.44)
0.0077
(1.40)
-0.0048
(-3.34)***
-0.0042
(-3.40)***
0.0013
(1.52)
-0.0047
(-0.10)
-1.53330.0014
(8.47)***
-1.53320.0013
(8.24)***
0.0333
(3.06)***
0.2690-0.00023
(-5.99)***
-1.5876-0.00003
(-1.86)*
-1.7472-0.0006
(-0.45)
(-396.09)***(-396.09)***(20.90)***(-1255.25)***(-147.84)***
0.0011
(3.30)***
0.0001
(4.17)***
-0.0643
(-5.28)***
-0.0553
(-5.14)***
-0.0536
(-4.98)***
-0.1031
(-10.41)***
-0.0729
(-8.30)***
-0.0719
(-8.18)***
-0.1648
(-12.31)***
-0.1256
(-10.61)***
-0.1250
(-10.55)***
N[***********][***********]186265
注:括号内的数值为t值或z值。***、**和*分别表示1%、5%和10%水平上的统计显著性。
34
用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由于符合劳动力禀赋的比较优势,因此能更有效的发挥企业自身盈利能力,相反,采用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企业由于并不符合劳动力禀赋的这个比较优势(林毅夫等,2006),因此,其盈利能力可能就大打折扣。企业人均教育培训支出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该经验结果表明,企业越是注重人力资本的积累,其盈利能力越强。我们用来测度企业市场势力的指标变量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该经验结果表明,市场势力越强企业其盈利能力越强。企业销售费用占销售额比重的指标变量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该经验结果可能揭示,越是销售费用占销售额比重越高的企业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越弱,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销售费用来协助企业打开市场销售渠道,这种情形下,企业的销售费用占销售额比重越高就意味着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越弱,其盈利能力就越弱。正如我们所预期,企业新产品占销售比重变量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该结果显示,越是注重新产品开发的企业其盈利能力越强。企业的产业活动单位数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这表明越是倾向于多元化战略和建立跨地区子公司的企业其盈利能力越强。
(2)从影响中国企业利润外部因素来看,表5中模型1—3列示的回归结果显示,产业集中度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该经验结果表明,位于产业集中度越高的行业中企业利润率相对越高。我国多数产业中由于“潮涌现象”存在过度进入和过度竞争现象,因此,适度产业集中度可以缓解企业之间以产品价格为主的竞争,提高企业利润率。我们所设计的用以测度企业外部市场需求环境指标变量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并没有呈现出显著相关关系,这似乎说明,外部市场需求并不会显著影响到企业盈利能力。企业是否获得政府财政补贴指标变量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这个结果清晰验证,与政府有联系的企业有着更高利润率,为之可能提供的合理解释是,与政府有联系的企业能够通过与政府官员建立寻租关系获得低成本关键投入要素,例如资金、土地或者优惠税收政策等,因此,企业能够利用与政府所建立的寻租关系获得超额利润以及寻租收益。企业是否有出口与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这个经验结果非常重要,它表明,有出口的企业其利润率相对越低,这就证明了出口并没有提高企业利润率,相反,出口还抑制了企业利润率提升。这个结果为中国出口企业转型的必要性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微观经验证据支撑。此外,我们还加入了出口和人均资本量交互项,结果见模型3,交互项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有出口活动企业中资本密集度越高的企业相对能够获得更高利润,相反,这就意味着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利润率相对较低。能否获得外部融资与企业利润率之间并不呈现出显著相关关系,这个经验结果说明,外部金融支持实质上并没有影响到企业盈利能力。
(3)表5中模型2列示回归结果展示,企业税收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这个经验结果揭示,利润率越高的企业越有可能是通过减少税收支出来获得的,我国企业有可能是通过合理或者不合理的避税或者偷税漏税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这就表明我国企业的利润和税收之间并不是一种“和谐共生”关系。企业人均工资率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该经验结果揭示,人均工资越高的企业其利润率越高。国内有学者认为:中国大部分制造型企业由于缺乏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只能靠做重复生产来获取利润,这样的商业模式毫无竞争门槛可言。随着竞争加剧,产品利润将大幅下滑,而运营成本却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增加,无奈之下只能靠廉价劳动力成本获取利润,这就必然会导致企业利润和员工工资之间产生尖锐矛盾。很显然,我们的经验结果不支撑这样的判断。我们认为,人均工资越高的企业可能是由于其人力资本越高,而人力资本越高的企业其技术水平或市场竞争力越强,其利润率也可能越高。我们观察了数据库中人均工资和人力资本的相关系数,只有0.0263,所以这种解释也可以被排除。我们的理解是,利润率越高的企业出于稳定自身员工队伍以增加市场竞争力,在中国企业之间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流动频繁背景下,可能会利用“效率工资”来稳定企业员工队伍。因此,人均工资越高的企业其利润率越高。
(4)从表5可以看出,外商投资企业的利润率最高,港澳台企业次之,民营企业再次之,国有企
35
业利润率最低。这个经验结果揭示,在中国市场上外资企业利润率要大幅度高于本土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外资企业的竞争力要远远强于本土企业,并从中国市场赚取了大量利润。
3.依据所有制类型划分的回归结果
考虑到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因为税收政策差异或者避税(偷税漏税)动机与能力存在差异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表5中模型4—7给出了各子样本划分的回归结果。对比观察发现:
(1)从内部因素角度来看,与其他类型企业不同,民营企业的规模没有与企业利润率呈现出显著负相关性,这说明企业规模并不是造成民营企业利润率差异的因素;民营企业年龄与企业利润率在10%显著水平上呈现出正相关性,这与外商投资、港澳台和国有企业与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性不同,这就表明,年龄越长的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越强;外商投资和民营企业的广告投入密集度与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性,这与港澳台和国有企业与企业利润率之间显著正相关性的经验结果截然不同,这可能就揭示,外商投资和民营企业更加注重广告投入,由于广告投入强度比较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从短期角度看可能暂时会降低了企业利润率;企业人均培训教育支出与企业利润率在外商投资、港澳台和国有企业并没有显示出显著正相关性,这或许说明外商投资、港澳台和国有企业并没有充分重视依靠对员工的人力资本培训来获得提升企业利润率的能力;令我们惊异的是,民营和国有企业的市场势力与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这与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与企业利润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截然相反,这就说明,中国本土企业的市场势力并没有提升企业利润率,可能的原因在于市场势力越大的本土企业可能只停留在自身对市场垄断能力的维护,忽略了生产效率提升,进而盈利能力弱化;只有民营企业销售费用占销售额比重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这就表明,民营企业销售费用可能更聚焦与扩大市场销售规模方面;民营和国有企业的新产品产值占销售额比重与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而港澳台企业的新产品产值占销售额比重与企业利润率在10%显著水平呈现出负相关,外商投资企业新产品产值占销售额比重与企业利润率之间没有呈现出显著相关性,这些结果清晰地说明,中国本土企业更加注重新产品开发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相反,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并不依靠新产品开发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国有企业产业单位活动数与企业利润率之间没有呈现出显著相关关系,这就说明多元化战略没有提升国有企业盈利能力。
(2)从外部因素角度来看,与民营与国有企业所不同,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负向关系,这就说明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越低,市场竞争越激烈,可以强化他们的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企业利润率;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的外部需求和企业利润率之间显著正向关系说明,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在我国外部需求处于快速增长行业(新兴行业)中表现出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了更高利润。这深刻说明,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可能在我国新兴产业中已经获得了竞争优势,已经占领了我国的新兴产业。由此可见,如何应对外资企业已经在我国高成长的新兴行业取得竟争优势,适度支持我国本土企业在高成长的新兴行业中取得竞争优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刻不容缓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民营企业的出口与企业利润率之间显著的负向关系揭示,出口显著抑制了民营企业的利润;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能否获得外部融资和企业利润率之间显著负向关系说明,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并不依赖中国的金融体系来获得融资,相反,是那些竞争力越弱、盈利能力越差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获得了外部融资,这可能揭示了我国金融机构对外资企业融资长期所实施的特别政策优惠的不合理性,这也再一次揭示出我国赋予外资企业长期超国民待遇的不合理性;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税收和企业利润率之间显著正向关系说明,虽然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一直享受到税收超国民待遇,但是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的纳税可能相对比较规范;港澳台和民营企业人均工资和企业利润率之间显著负向关系说明,港澳台和民营企业或许利用自身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强势地位通过挤占企业员工工资收入获得了额外利润,而在国有和外商投资企业中并不存在这种“挤占”效应,而且,外商投资企业人均工资
36
和企业利润率之间显著正向关系表明,外商投资企业可能更为倾向于建立与企业员工一起分享企业利润的“和谐”关系。
四、政策含义
本文的政策含义:一是应采取有效政策措施提升企业的产业进入壁垒,适度提高产业集中度,以扭转中国企业特别是本土企业间的“潮涌现象”,以及过度进入所导致的企业利润低下现象;二是取消与规范政府各种政策优惠行为,防止企业通过与政府建立“寻租”关系来获得非正常的超额企业利润,造成企业对创新研发与提升竞争力的动力缺失现象发生;三是适度鼓励企业特别是本土企业由一味依赖出口向适度重视本土市场内需的转型,鼓励本土企业出口方式升级的积极转变,以扭转企业出口越多利润越低的出口困境;四是针对制造业企业税收政策的改革,积极营造企业税收与利润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五是积极推进市场化体制各个方面的进一步改革,理顺本土企业特别民营企业依靠人力资本提升、广告投入、营销渠道建设等基本能力建设,来提升企业利润获得能力的市场化途径;六是全面取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政策已经是刻不容缓,外资企业利用超国民待遇获得了更高利润,已经占据和控制了中国本土市场上的重要新兴产业,这会给中国本土企业的利润获得造成政策上不公平,抑制中国本土企业在中国本土市场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J].经济研究,2007,(1).
〔2〕林毅夫,张鹏飞.适宜技术、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6,(3).
〔3〕刘志彪,张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形成、突破与对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7,(5).
〔4〕曲玥.中国工业产业利润差异及其决定因素:2000—2004年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2).
〔5〕余桂明,回雅浦,潘红波.政治联系、寻租与地方政府财政补贴有效性[J].经济研究,2010,(3).
〔6〕张军.中国国有部门的利润率变动模式:1978—1997[J].经济研究,2001,(3).
〔7〕张军.需求、规模效应与中国国有工业的亏损模式:一个产业组织的分析[J].经济研究,1998,(8).
〔8〕张杰,张培丽,黄泰岩.市场分割促进了中国企业出口吗[J].经济研究,2010,(8).
StudyontheDetermineMechanismoftheSourceandDifferenceofChinese
Enterprises’Profit
ZHANGJie,HUANGTai-yan,LUZhe
(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
Abstract:ThispaperstudiesthesourcesanddeterminingfactorsofprofitsmadebyChinesemanufacturersbyusingthepaneldataofChinesemicro-manufacturersfrom1998—2007.Accordingtotheexperiment,itturnsoutthatfrominternalfactors,thoseenterpriseswithhigherTFP,input-intensityofadvertisement,higherhumancapital,strongermarketpower,moreindustrialactivitiesandhigherpriorityofnewproductdevelopmentmakemoreenterpriseprofit;Onthecontrary,thoseenterpriseswithlargerscale,longerage,highercapitalintensityandhigherexpensesofsalesandmanagementtendtomakelessenterpriseprofit;Fromexternalfactors,thoseenterprisesrankedinhigherindustrialconcentration,abletoobtaingovernmentfinancialsubsidyandwithhighersalarypercapitagainmoreenterpriseprofit.Enterpriseswithexportbehaviorandhighertaxrategainlessenterpriseprofit.Foreigninvestmententerprisesmakethemostprofit,enterprisesfromHongKong,MacawandTwainthesecond,privateenterprisesthethirdandstate-ownedenterprisestheleast.Amongthedifferenttypesofownership,thereexist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determinantsofenterpriseprofit.
KeyWords:firmprofit;localfirm;foreignfirm;innerfactor;externalfactor;sustainabledevelopment
〔责任编辑:高粮〕37
2011年1月
第1期(总274期)
ChinaIndustrialEconomics
Jan.,2011No.1
【国民经济】
中国企业利润来源与差异的决定机制研究
张
杰1,
黄泰岩1,
芦
哲2
100872;100872)
北京
(1.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北京
2.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摘要]
本文使用1998—2007年间中国微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中国制
造业企业利润来源及差异的决定机制。结果发现,从内部因素来看,全要素生产率越高、广告投入强度越高、人力资本越高、市场势力越强、产业单位活动数越多及更加注重新产品开发的企业有着更高的企业利润;相反,企业规模越大、年龄越长、资本密集度越高及销售与管理费用越高的企业却有着更低的企业利润;从外部因素来看,位于产业集中度越高行业、能够获得政府财政补贴及人均工资高的企业有着更高的企业利润,相反,有出口行为及税率高的企业却有着更低利润。外商投资企业利润最高,港澳台企业其次,民营企业再其次,国有企业最低。进一步发现,在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中,企业利润决定因素存在显著差异。这就充分说明,中国企业利润既来源于市场因素,也与转型背景中特殊政策和非市场化因素有着紧密关联。全面消除这些特殊且不合符市场规律的政策和非市场化因素,是维持中国企业利润可持续增长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企业利润;本土企业;外资企业;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可持续增长[中图分类号]F2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80X(2011)01-0027-11
中国企业的利润来自何处?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中国企业的利润?针对中国企业利润来源及影响因素的文献并不多见。代表性文献有:曲玥(2008)发现垄断资源行业内的差异指标是最高的,依靠行政力量而不是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的行业,是造成利润差距的重要原因。张军(1998,2001)指出,
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有部门利润率的下降主要可以被理解为非国有部门的“进入和竞争”侵蚀利
润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部门利润率更显著的下降则主要归因于国有企业亏损大幅度增长。这些文献加深了我们对中国企业利润来源以及差异决定因素的认识。本文从多方面的因素来尽可能完整地解读企业利润的来源及差异,既考虑了企业内部的多种因素,也考虑企业外部的多种因素,以期能够完整且扎实地解读中国企业利润来源以及企业间利润差异的决定因素,为扭转中国制造业企业利润的低下,为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提供有效的政策设计思路与调整方向。
[收稿日期]2010-11-20[基金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效率和公平相互协调的初次分配制度改革研究”(批
准号08JZD0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及其趋势研究:基于有限赶超发展模式制度约束和微观基础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批准号09&ZD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租金和价值链治理视角的跨国公司研发外包研究:理论、实证与中国的应对策略”(批准号70972063)。
[作者简介]张杰(1973—),男,江苏兴化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讲师,博士;黄泰岩
(1957—),男,山东招远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芦哲(1990—),男,河北石家庄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研究人员
。
27
一、中国企业利润的基本走势分析
表1①给出了1998—2007年间我国制造业企业利润率的基本变动趋势。从表1可发现,199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净利润率经历了一个亏损到盈利转折过程,转折点在2003年左右。从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角度来看,1998—2007年间外商投资企业净利润率基本处于正的状态,总体处于一个上升态势;1998—2007年间港澳台企业净利润率基本也处于正的状态,总体也经历一个上升态势,但是,港澳台企业净利润率始终低于外商投资企业;1998—2007年间民营企业净利润率始终处于正的状态,总体上也经历一个上升态势。民营企业净利润率从各年均值上看不差于外商投资企业;1998—2007年间国有企业净利润率始终处于负的状态,而且净利润亏损率呈现先逐步变小再扩大的特征。由此看来,我国国有企业整体始终处于一个亏损状态,2006年后这种亏损呈现出突然加剧特征。从国有企业内部不同企业角度来看,1998—2007年间国有企业净利润率的标准方差为17.16,远远超过外商投资企业7.19,民营企业1.58和港澳台企业0.35。这就说明,虽然国有企业总体处于一个亏损状态,但是不同企业间净利润率存在巨大差异,我们发现,3.2%的国有企业由于垄断地位或者其他因素净利润率平均高达7.92%。
表1
年份
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净利润率走势
总样本
外商投资
港澳台
民营
国有
[***********][***********]2007
-0.0543-0.0659-0.0562-0.0297-0.0157-0.01360.02540.03220.00070.0185
0.00220.00550.21800.02400.0264-0.05830.03200.03410.03720.0401
-0.0256-0.00430.00300.00500.00920.01910.02100.02150.02580.0296
0.01270.01390.01870.03650.02150.02410.02880.03790.03630.0417
-0.1543-0.1268-0.1747-0.1390-0.1075-0.1203-0.08760.0018-0.4361-0.3510
随着工业基础建设的加强,生产能力不断扩张,我国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世界制造业大国。尽管中国制造业前进步伐举世瞩目,由中国企业联合会最新公布的2010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分析报告显示,500强利润来源仍然主要来自少数超大型企业。利润排在前3位的企业依次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这3家企业实现利润共计734亿元,占
2010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利润总额的14%,比上年提高了3.45个百分点。表2是我们将不同所
有制类型企业划分为不同规模子样本企业净利润率的结果,仔细观察大致可以发现,在国有企业中,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净利润率差异程度很大,企业年平均员工数超过500的规模最大的企业利润亏损程度要显著低于其他规模企业;在民营企业中,不同规模企业净利润率相差不大;在港澳台企业中,不同规模企业净利润率差异大;在外商投资企业中,不同规模的企业净利润率相差不大。进一步看,1998—2007年间,不同规模民营企业、港澳台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净利润率均呈现出增长态势。在国有企业中,只有企业员工超过500人规模的企业净利润处于增长状态,其他规模类型国有企业净利润率并没有出现增长状态,相反,在2007年还普遍出现了亏损程度加大的状况。此外还发
①
注:表1、2、3数据来源于对本文数据库资料整理。
28
现,不同规模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净利润率的标准差在1998—2007年间都呈现出波动性扩大特征,其中,规模越小企业的净利润率标准差在1998—2007年间扩大幅度相对更大。这些特征表明国有和民营企业不同企业间净利润率差异在1998—2007年间呈现出扩大趋势,且规模越小国有和民营企业净利润率的差异在1998—2007年间扩大程度更大。相对而言,不同规模外商投资企业净利润率的标准差在1998—2007年间呈现出一种稳定、逐步减小特征,不同规模港澳台企业净利润率的标准差在1998—2007年间呈现出一种稳定特征,这些特征表明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的不同企业间净利润率差异在1998—2007年间呈现出稳定趋势,并没有像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净利润率那样表现出差异性扩大趋势。
表2
年份
规模1
按企业规模划分的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净利润率走势
国有企业
规模2
规模3
规模4
规模5
规模1
规模2
民营企业规模3
规模4
规模5
[***********][***********]2007
年份
-0.1543-0.1200-0.0652-0.0556-0.1043-0.09620.04380.08130.00140.0260
规模1
-0.1765-0.1220-0.1400-0.0718-0.0929-0.2643-0.1166-0.02440.0106-0.1416
规模2
-0.1876-0.1250-0.0925-0.1080-0.1013-0.0286-0.04320.0345-0.0501-0.0293
港澳台企业规模3
-0.1098-0.0644-0.1179-0.1380-0.0652-0.1297-0.0357-0.0063-0.0192-0.5681
规模4
-0.2765-0.2074-0.4902-0.2812-0.1699-0.2062-0.0124-0.0637-1.6080-0.8736
规模5
0.06510.01290.01760.0207-0.00060.02890.04380.03480.03940.0506
规模1
-0.0123-0.00550.00840.00700.0162-0.0345-0.11660.03080.03500.0437
规模2
0.10760.01390.01620.01920.02230.0233-0.04320.03130.04710.0410
规模3
0.01350.01920.02780.07530.02510.0317-0.03570.03710.03140.0423
规模4
0.01210.02000.01810.03860.02770.0367-0.01240.05010.02870.0398
规模5
外商投资企业
[***********][***********]2007
0.00540.00960.02480.01950.02670.02980.02880.02540.02970.0329
0.00210.00370.0126-0.00490.01660.02380.02310.01920.02490.0266
-0.0032-0.0043-0.00760.00760.00480.01650.01710.01740.02460.0295
-0.0065-0.00880.0024-0.00300.00200.02040.02200.02220.02800.0281
-0.0165-0.02200.00170.00250.00470.00490.02760.03110.02130.0315
0.01540.01720.03810.03180.03680.04380.04400.04310.04500.0461
0.01210.00931.77400.02630.02600.03820.03650.03420.04100.0424
0.00650.00730.01940.02540.0262-0.16430.02710.03380.03630.0391
0.00520.0061-0.04640.02500.0241-0.06250.03090.03400.03710.0341
-0.0176-0.0149-0.11740.00970.01990.03170.02900.02560.02890.0427
注:企业规模1是指企业年平均员工人数超过500人,企业规模2是指企业年平均员工人数在500—300人之间,企业规模3是指企业年平均员工人数在300—150人之间,企业规模4是指企业年平均员工人数在150—50人之间,企业规模5是指企业年平均员工人数在50人以下。
众多研究表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出口企业特别是本土出口企业,主要以加工贸易或者代工贴牌方式参与到由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所组织的产品或产业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环节。这种国际贸易分工格局下,发展中国家出口企业既面临掌握品牌和全球销售网络渠道的跨国公司对出口产品价格的挤压,同时,也面临掌握核心创新研发能力的关键零配件的国际供应商提高产品价格的挤压,因此,发展中国家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会受到极大挤压(刘志彪,张杰,2007)。表3中我们将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区分为出口与非出口子样本企业,可发现,国有企业中,2003年后出口企业净
29
利润率由亏损转为盈利,但是,国有企业中非出口企业净利润率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且,1998—
2007年间国有企业中出口企业的净利润率始终要高于非出口企业;民营企业中,1998—2006年间
出口企业净利润率要比非出口企业高,但2007年非出口企业净利润率要高于出口企业;港澳台企业中,1998—2002年间出口企业净利润率要显著高于非出口企业,但2003—2007年间非出口企业净利润率要显著高于出口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中,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净利润率相比呈现出一种复杂态势,出口企业净利润率处于一种稳定状态,但是,非出口企业净利润率先是低于出口企业,之后处于一种增长态势,2007年非出口企业净利润率超过了出口企业。
表3
年份
出口
按出口划分的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净利润率走势
国有企业
非出口
民营企业出口
非出口
港澳台企业出口
非出口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
非出口
[***********][***********]2007
-0.0277-0.0206-0.0075-0.0252-0.0211-0.00630.00980.01360.01460.0219
-0.2310-0.1459-0.2045-0.1575-0.1213-0.1387-0.1652-0.0005-0.5151-0.4017
0.01300.01830.023180.02630.02470.03030.03490.03820.03920.0355
0.00760.01280.01740.03930.02060.02240.03200.03770.03560.0428
0.00030.00090.01230.00880.01630.01890.01980.01720.02150.0212
-0.0187-0.0120-0.0114-0.0010-0.00170.01950.02310.02860.03270.0424
0.00650.01410.03870.03080.03220.03690.03650.03500.03770.0352
-0.0123-0.00750.51430.01200.01610.23250.02990.03250.03650.0478
二、模型、变量与数据
针对我们的研究目的,将采用一个基于企业利润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各解释变量的选择既来自于理论和实证的成熟成果,也来自对中国转型背景中特定因素的现实考察。我们将这个模型的基本形式设定为如下形式:
profitijkt=β0+β1sizeijkt+β2ageijkt+β3tfpijkt+β4advertijkt+β5capitalijkt+β6trainijkt+β7marketpijkt+β8saleijkt+β9newpijkt+β10induscijkt+β11multiijkt+β12demandijkt+β13governijkt+β14exijkt+β15loanijkt+β16taxijkt+β17salaryijkt+β18ownijkt+γj+γk+γt+εijkt
profitijkt表示企业的净利润率,计算方法为企业净利润/企业销售额。上式中,i、j、k、t分别表示企
业、行业(3分位)、省份与年份。方程中的γj、γk、γt分别表示与行业、省份、年份相关的未观察因素,
εijkt表示随机扰动项。核心解释变量分为三类:
1.企业内部因素
企业规模(size),由于规模经济效应,企业规模与企业利润率之间可能存在正向关系,本文中,我们使用企业固定资产净额对数值作为企业规模代理变量。年龄(age),众多研究表明,企业竞争力
会随着年龄变化而发生动态变化。我们在计量模型中也加入了企业年龄因素变量,借之观察企业年龄和企业利润率之间的关系。企业竞争能力或者技术能力(tfp),何种指标能准确反映企业自身竞争能力或技术能力并未得到一个统一认识,但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反映企业生产效率的常用指标,因而,其相当程度上可以作为反映企业竞争能力测度指标;另一方面,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也一定程度上内涵了企业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技术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与组织效率,所以,使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测度企业竞争能力或者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与组织效率代理指标,具有一定合理性。广告投入强度(adver),广告投入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可能有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是广告本身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而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利润率;另一方面企业进行广告
30
投入可能会增加企业销售规模,提升企业产品的价位,从而提高企业利润率。本文中,我们使用企业广告投入/企业销售额作为企业广告投入强度指标。新产品(newp),对于企业而言,开发新产品由于面临的竞争相对较少,能够以更高价格在市场上销售,所以,新产品是企业创造利润的重要手段。我们使用企业新产品销售额/企业销售额比重来测度企业新产品开发生产能力。营销渠道建设(sale),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营销渠道建设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从而会降低企业利润;另一方面,企业营销渠道建设能够扩大企业的销售规模,使得企业达到规模经济,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利润率。本文中,我们使用企业销售费用/企业销售额作为度量企业营销渠道建设能力代理指标。资本密集度(capital),使用企业固定资产净额/企业员工数作为衡量企业资本密集度指标,在中国背景下到底是资本密集型企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更高的盈利能力,迫切需要我们对之作出一个有效的经验解答。市场势力(marketp),很显然,企业具有越强市场势力可能会有更高的企业利润。如何测算企业市场势力一直是相关研究文献的难点。本文中,我们采用的是使用企业货款被拖欠的程度来作为企业市场势力的代理变量,具体计算方法是(企业年平均应付账款净额-企业年平均应收账款净额)/企业销售额,这其中逻辑在于:在中国金融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正处于发展和完善背景下,在中国市场上经营的企业,普遍会面临货款被拖欠和融资难的双重困境。这种背景下,无论是处于产业或产品链的核心环节或者终端环节的市场势力越强的企业,其货款被拖欠概率就越小。基于这样现实,我们认为,使用企业货款被拖欠的程度来作为企业市场势力代理变量在中国情景下具有相当合理性。人力资本(human),人力资本越高企业可能因为技术能力越高使得产品技术含量或质量越高,获得更高的利润。我们数据库中没有直接反映企业人力资本存量数据,我们替代方法是使用企业人均教育培训(train)支出作为度量企业人力资本存量的代理变量,合理性在于:人力资本存量越高的企业很有可能更加重视对企业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因而,企业人均教育培训支出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人力资本存量。产业活动单位数(multi),企业产业活动单位数越多可能意味着企业多元化经营或多部门化经营策略,因此,这就可能给企业带来更高利润。
2.外部因素
产业集中度(indusc),一定程度的垄断对企业而言意味着能够获取更高利润,因此,在产业集中度越高行业中企业可能会有着更高利润。本文中,我们采用的计算方法是销售额最大的10个企业的销售额之和占全行业(4分位)销售额的份额比重。中国在2004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2004年4分位的全行业销售额可以获得。我们采用的变通方法是,假定每年进入样本范围(规模以上)企业的全部销售额与全行业实际销售额的比值比较稳定,可以通过复制2004年样本销售额和
全行业销售额比值的方式,进而推算出其他年份全行业销售额。在此基础上,再计算产业集中度。外部需求环境因素(demand),对于那些处于新兴行业或者外部需求处于一个快速增长行业的企业而言,由于外部市场空间急剧扩张,这对企业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更高利润空间。但是,另一种可能情形是,外部需求处于高速扩张的行业会产生“潮涌现象”(林毅夫,2007),导致企业过度进入该行业从而导致过度竞争,使得企业利润空间急剧减少。我们在计量模型中加入了反映企业所面临外部需求环境因素变量,这可由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指标来表示。该指标一般设计方法会采用(本年销售收入-上年销售收入)/上年销售收入指标。该方法缺点在于:由于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不仅与外部需求环境变化有关,而且可能与企业自身能力因素相关,单纯使用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率指标来捕捉外部需求变化因素的影响可能就并不准确。为了消除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与企业自身能力因素之间可能相关性,我们使用企业所处4分位加权平均行业销售收入增加率指标。该方法优点在于:因为外部需求环境变化更容易反映在行业整体层面,而且,使用该指标作为反映企业所承受的外部需求环境变化因素影响,一方面可以消除企业自身能力因素对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所产生的作用效应,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加入该变量所造成的与其他企业能力变量之间可能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与政府联系(govern),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双重转型的背景,存在要素市场市场化改革滞后于产
31
品市场市场化改革等一系列现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大量的寻租机会。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与政府(官员)的联系获得寻租机会,进而获得超额企业利润或者寻租收益。在本文中,我们使用企业能否获得政府的财政补贴来作为测度企业与政府是否有联系的代理变量,该代理变量设计的合理性来源于余桂明等(2010)研究发现中国背景下企业能否获得政府财政补贴实质上反映出的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政治和寻租联系。出口(ex),出口到底有没有给中国企业特别是本土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一直是相关研究关注的热点。有学者认为,中国大多数的本土企业是依靠加工贸易或者代工贴牌的方式切入到全球产品或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面临掌控品牌和营销渠道的跨国公司和掌握核心创新技术的关键零部件供应企业的双重压榨,因此,中国的出口企业特别是本土企业会有着更低企业利润(刘志彪,张杰,2007)。本文中,我们使用企业是否有出口销售额的虚拟变量。金融支持(loan),企业能够获得外部的融资支持会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有助企业利润提升。然而,另一种可能是企业利润率越高的企业作为一种“好”企业的信号和偿债能力保障,越容易获取外部融资支持,需要通过有效经验研究对之进行准确判断。我们使用企业是否有利息支出的虚拟变量来衡量企业是否获得外部金融支持。所有制因素(own),出于对GDP竞争的偏好,中国地方政府给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优惠政策(比如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土地政策)等存在差异,因此,企业在使用要素资源成本以及垄断地位方面存在差异,进而影响企业利润。我们加入了企业是否为外商投资、港澳台、民营及国有企业所有制类型虚拟变量,籍此来控制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利润差异。
此外,我们还加入了两个重要解释变量:一是工资因素(salary),这里我们使用的是人均工资指标,加入这个因素是因为考虑到在中国劳动力供给长期大于需求的客观形势下,我们需要检验企业利润与企业的人均工资之间是否存在冲突还是和谐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借之来检验企业是否是通过挤压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来获取企业利润。二是税收因素(tax),我们这里使用的是(企业应交所得税+企业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中的税金支出)/企业销售额的指标,在计量模型中加入这个变量因素的原因是考虑到我们需要检验:对于外资企业而言,超国民待遇的税收政策是否是增加企业利润的重要途径;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偷税漏税或者通过与地方政府官员建立寻租联系来获取税收减免是否是增加企业利润重要途径,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利用自己国有身份或与地方政府官员建立寻租联系来获取税收减免是否是增加企业利润的重要途径。
3.控制因素
行业特征(3分位)。由于不同行业技术特征和发展空间不同,也会给不同行业间的企业利润造成差异。省份地区因素。不同省份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外向程度以及制度环境发展差异,导致不同省份地区企业竞争力可能有差异,而造成企业利润差异。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1998—2007年间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库,其统计对象包括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万元)非国有企业。我们挑选了其中的按二分位行业标准划分的13—43行业共30个行业工业制造业企业。采用张杰等(2010)的数据处理方法,我们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有效处理。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1.主要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和相关性分析
表4给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结果。从企业净利润率的角度来看,可以观察出中国制造
业1998—2007年的净利润率总体为负(亏损状态),而且标准差以及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距非常大,这就可以进一步看出中国制造业不同企业间的利润差异和波动都非常大。我们所担心的是,计量模型中各主要解释变量之间可能会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导致各主要解释变量回归系数的不稳定。我们使用Spearman方法和Pearson方法分别估算了计量模型中各主要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结果发现各主要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基本不超过0.4,这就表明计量模型中各主要解释变量并不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问题。
32
表4
平均值
样本的基本描述统计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profitsizeagetfpadvercapitaltrainmarkpsalenewpmultiinduscdemandgovernexloantaxsalary
-0.00768.231816.13006.43170.001484.69000.11380.08730.03880.03561.06840.25690.91790.12640.27410.67940.058014.7300
8.23741.697948.26001.21900.0461218.44000.652136.32001.80780.30891.59850.1612219.26000.33230.44610.46671.837461.1900
-7710.8000
0.636722.151208.98150-5340.5000
0.0066000.0548-941.0300
000-28.84006921.1200
0.797217.930012314.750040.910026818.[***********]3.335770.1000168165
[1**********]2.9000
2.主要回归结果与分析
计量模型中的一些变量可能由于存在逆向因果关系而导致内生性问题,从而使得回归结果不可靠。结合数据实际特点,我们所采取的处理方法是采用两步法系统GMM估计方法。本文的估计采用Sargan统计量来检验工具变量选取的有效性。另外,我们以一阶差分转换方程的一阶、二阶序列相关检验AR(1)与AR(2)来判断残差项是否与序列相关。相比一步法估计,两步法不容易受到异方差问题的干扰,但在有限样本条件下,两步法的标准差会严重下偏。本文利用Windmeijer(2005)方法对两步法标准差偏差进行矫正。所有回归结果见表5①。
(1)从影响中国企业利润内部因素来看,表5中模型1—3列示的回归结果表明,企业规模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该结果表明,规模越大的企业其利润率越低,这可能与规模越大的企业其竞争力相对越弱,因而其盈利能力下降。企业年龄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年龄越长的企业其竞争力相对越弱,因而其盈利能力越低。企业tfp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该结果显示,生产效率越高、市场竞争力越强的企业其获利能力越强。企业广告投入密集度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这个经验结果支持企业广告投入能够为企业打开市场、提高产品价格提供有力支撑的理论假说,很显然,中国企业的广告投入能够显著帮助企业提高利润率,广告投入密集度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能够提高平均1.6个百分点企业利润率。企业人均资本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该经验结果说明,在中国背景下,越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其利润率越高,相反,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利润率却相对较低,这个结果令我们诧异。从直觉来看,中国资本相对于劳动比较稀缺,对于企业而言,资本边际报酬率要高于劳动边际报酬率,很显然,我们的经验结果并不支持该直觉。我们的解释是,中国当前还处于劳动力禀赋比较优势的发展阶段,采
①
限于篇幅,表5的回归结果我们未报告Sargan统计量与AR(1)与AR(2)的z统计量的结果,所幸的是,以上这些检验都通过了系统GMM的基本检验要求。常数项的结果也未报告,且省份固定效应与行业固定效应也未报告。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向作者索取该结果。
33
表5
全样本(1)
全样本(2)
两步法系统GMM的估计结果
全样本(3)
外商投资(4)港澳台(5)
民营(6)
国有(7)
profit_1sizeagetfpadvercapitaltrainmarkpsalenewpmultiinduscdemandgovernexloantaxsalaryex×capital
港澳台民营国有
0.1604
(616.52)***
0.1603
(699.10)***
0.1603
(698.91)***
0.5020
(99.32)***
0.1978
(50.65)***
0.0525
(39.67)***
0.1593
(247.14)***
-0.0081
(-3.83)***
-0.0027
(-2.44)**
-0.0027
(-2.46)**
-0.0043
(-8.81)***
-0.0041
(-9.08)***
0.0002
(0.44)
-0.0403
(-2.60)**
-0.0002
(-3.47)***
-0.0002
(-2.84)***
-0.0002
(-2.87)***
-0.0005
(-3.72)***
-0.0001
(-1.94)*
0.0001
(1.92)*
-0.0054
(-3.29)***
0.0397
(14.29)***
0.0227
(9.06)***
0.0225
(8.98)***
0.0241
(34.91)***
0.0315
(50.49)***
0.0194
(43.70)***
0.0979
(5.45)***
17.0200
(70.02)***
16.3500
(76.31)***
16.3500-0.00013
(-10.01)***
-0.4774-4.95e-060.0002
(0.25)
0.1651
(2.47)**
-0.3430
(-10.22)***
14.27
(7.30)***
(76.31)***(-13.09)***
-0.0001
(-7.96)***
-0.0001
(-9.15)***
-0.0000270.0004
(0.51)
-8.41e-06
(-3.27)***
-0.00058
(-6.27)***
(-3.18)***(-10.24)***
0.0154
(3.93)***
0.0164
(4.73)***
0.0163
(4.71)***
0.0022
(4.96)***
0.0076
(0.25)
0.0043
(71.18)***
0.0032
(60.01)***
0.0032
(60.02)***
0.0286
(23.52)***
0.0114-0.2414-0.0068
(-1.82)*
-0.08100.59670.0240
(10.20)***
-0.0006
(-3.96)***
(13.51)***(-757.38)***
-9.69600.1730
(9.92)***
-9.02290.1724
(11.21)***
-9.02300.1716
(11.06)***
-0.25750.0024
(0.65)
-11.83310.30162
(1.89)*
(-976.41)***(-1011.85)***(-1011.87)***(-28.58)***(-18.80)***(83.07)***(-501.35)***
0.0048
(2.41)**
0.0045
(2.61)***
0.0045
(2.57)**
0.0020
(2.11)**
0.0009
(1.66)*
0.0004
(2.50)**
0.0022
(0.28)
0.0795
(3.65)***
0.1135
(5.91)***
0.1127
(5.86)***
-0.0089
(-1.76)*
-0.0165
(-3.33)***
0.0149
(3.48)***
0.2970
(1.78)*
-3.82e-06
(-0.09)
-3.92e-06
(-0.01)
-3.71e-06
(-0.10)
0.00402
(11.83)***
0.00094
(6.27)***
2.14e-07
(0.06)
0.00011
(0.11)
0.0597
(7.26)***
0.0589
(8.13)***
0.0591
(8.15)***
0.0043
(2.37)**
0.0074
(4.45)***
0.0078
(7.38)***
0.1001
(1.79)*
-0.0117
(-2.66)***
-0.0277
(-4.44)***
-0.0366
(-5.55)***
-0.0007
(-0.44)
-0.0021
(-1.60)
-0.0128
(-10.94)***
0.0416
(0.61)
0.0082
(1.32)
0.0079
(1.44)
0.0077
(1.40)
-0.0048
(-3.34)***
-0.0042
(-3.40)***
0.0013
(1.52)
-0.0047
(-0.10)
-1.53330.0014
(8.47)***
-1.53320.0013
(8.24)***
0.0333
(3.06)***
0.2690-0.00023
(-5.99)***
-1.5876-0.00003
(-1.86)*
-1.7472-0.0006
(-0.45)
(-396.09)***(-396.09)***(20.90)***(-1255.25)***(-147.84)***
0.0011
(3.30)***
0.0001
(4.17)***
-0.0643
(-5.28)***
-0.0553
(-5.14)***
-0.0536
(-4.98)***
-0.1031
(-10.41)***
-0.0729
(-8.30)***
-0.0719
(-8.18)***
-0.1648
(-12.31)***
-0.1256
(-10.61)***
-0.1250
(-10.55)***
N[***********][***********]186265
注:括号内的数值为t值或z值。***、**和*分别表示1%、5%和10%水平上的统计显著性。
34
用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由于符合劳动力禀赋的比较优势,因此能更有效的发挥企业自身盈利能力,相反,采用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企业由于并不符合劳动力禀赋的这个比较优势(林毅夫等,2006),因此,其盈利能力可能就大打折扣。企业人均教育培训支出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该经验结果表明,企业越是注重人力资本的积累,其盈利能力越强。我们用来测度企业市场势力的指标变量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该经验结果表明,市场势力越强企业其盈利能力越强。企业销售费用占销售额比重的指标变量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该经验结果可能揭示,越是销售费用占销售额比重越高的企业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越弱,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销售费用来协助企业打开市场销售渠道,这种情形下,企业的销售费用占销售额比重越高就意味着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越弱,其盈利能力就越弱。正如我们所预期,企业新产品占销售比重变量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该结果显示,越是注重新产品开发的企业其盈利能力越强。企业的产业活动单位数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这表明越是倾向于多元化战略和建立跨地区子公司的企业其盈利能力越强。
(2)从影响中国企业利润外部因素来看,表5中模型1—3列示的回归结果显示,产业集中度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该经验结果表明,位于产业集中度越高的行业中企业利润率相对越高。我国多数产业中由于“潮涌现象”存在过度进入和过度竞争现象,因此,适度产业集中度可以缓解企业之间以产品价格为主的竞争,提高企业利润率。我们所设计的用以测度企业外部市场需求环境指标变量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并没有呈现出显著相关关系,这似乎说明,外部市场需求并不会显著影响到企业盈利能力。企业是否获得政府财政补贴指标变量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这个结果清晰验证,与政府有联系的企业有着更高利润率,为之可能提供的合理解释是,与政府有联系的企业能够通过与政府官员建立寻租关系获得低成本关键投入要素,例如资金、土地或者优惠税收政策等,因此,企业能够利用与政府所建立的寻租关系获得超额利润以及寻租收益。企业是否有出口与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这个经验结果非常重要,它表明,有出口的企业其利润率相对越低,这就证明了出口并没有提高企业利润率,相反,出口还抑制了企业利润率提升。这个结果为中国出口企业转型的必要性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微观经验证据支撑。此外,我们还加入了出口和人均资本量交互项,结果见模型3,交互项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有出口活动企业中资本密集度越高的企业相对能够获得更高利润,相反,这就意味着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利润率相对较低。能否获得外部融资与企业利润率之间并不呈现出显著相关关系,这个经验结果说明,外部金融支持实质上并没有影响到企业盈利能力。
(3)表5中模型2列示回归结果展示,企业税收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这个经验结果揭示,利润率越高的企业越有可能是通过减少税收支出来获得的,我国企业有可能是通过合理或者不合理的避税或者偷税漏税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这就表明我国企业的利润和税收之间并不是一种“和谐共生”关系。企业人均工资率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该经验结果揭示,人均工资越高的企业其利润率越高。国内有学者认为:中国大部分制造型企业由于缺乏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只能靠做重复生产来获取利润,这样的商业模式毫无竞争门槛可言。随着竞争加剧,产品利润将大幅下滑,而运营成本却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增加,无奈之下只能靠廉价劳动力成本获取利润,这就必然会导致企业利润和员工工资之间产生尖锐矛盾。很显然,我们的经验结果不支撑这样的判断。我们认为,人均工资越高的企业可能是由于其人力资本越高,而人力资本越高的企业其技术水平或市场竞争力越强,其利润率也可能越高。我们观察了数据库中人均工资和人力资本的相关系数,只有0.0263,所以这种解释也可以被排除。我们的理解是,利润率越高的企业出于稳定自身员工队伍以增加市场竞争力,在中国企业之间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流动频繁背景下,可能会利用“效率工资”来稳定企业员工队伍。因此,人均工资越高的企业其利润率越高。
(4)从表5可以看出,外商投资企业的利润率最高,港澳台企业次之,民营企业再次之,国有企
35
业利润率最低。这个经验结果揭示,在中国市场上外资企业利润率要大幅度高于本土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外资企业的竞争力要远远强于本土企业,并从中国市场赚取了大量利润。
3.依据所有制类型划分的回归结果
考虑到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因为税收政策差异或者避税(偷税漏税)动机与能力存在差异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表5中模型4—7给出了各子样本划分的回归结果。对比观察发现:
(1)从内部因素角度来看,与其他类型企业不同,民营企业的规模没有与企业利润率呈现出显著负相关性,这说明企业规模并不是造成民营企业利润率差异的因素;民营企业年龄与企业利润率在10%显著水平上呈现出正相关性,这与外商投资、港澳台和国有企业与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性不同,这就表明,年龄越长的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越强;外商投资和民营企业的广告投入密集度与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性,这与港澳台和国有企业与企业利润率之间显著正相关性的经验结果截然不同,这可能就揭示,外商投资和民营企业更加注重广告投入,由于广告投入强度比较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从短期角度看可能暂时会降低了企业利润率;企业人均培训教育支出与企业利润率在外商投资、港澳台和国有企业并没有显示出显著正相关性,这或许说明外商投资、港澳台和国有企业并没有充分重视依靠对员工的人力资本培训来获得提升企业利润率的能力;令我们惊异的是,民营和国有企业的市场势力与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这与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与企业利润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截然相反,这就说明,中国本土企业的市场势力并没有提升企业利润率,可能的原因在于市场势力越大的本土企业可能只停留在自身对市场垄断能力的维护,忽略了生产效率提升,进而盈利能力弱化;只有民营企业销售费用占销售额比重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这就表明,民营企业销售费用可能更聚焦与扩大市场销售规模方面;民营和国有企业的新产品产值占销售额比重与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而港澳台企业的新产品产值占销售额比重与企业利润率在10%显著水平呈现出负相关,外商投资企业新产品产值占销售额比重与企业利润率之间没有呈现出显著相关性,这些结果清晰地说明,中国本土企业更加注重新产品开发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相反,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并不依靠新产品开发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国有企业产业单位活动数与企业利润率之间没有呈现出显著相关关系,这就说明多元化战略没有提升国有企业盈利能力。
(2)从外部因素角度来看,与民营与国有企业所不同,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和企业利润率之间呈现出显著负向关系,这就说明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越低,市场竞争越激烈,可以强化他们的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企业利润率;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的外部需求和企业利润率之间显著正向关系说明,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在我国外部需求处于快速增长行业(新兴行业)中表现出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了更高利润。这深刻说明,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可能在我国新兴产业中已经获得了竞争优势,已经占领了我国的新兴产业。由此可见,如何应对外资企业已经在我国高成长的新兴行业取得竟争优势,适度支持我国本土企业在高成长的新兴行业中取得竞争优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刻不容缓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民营企业的出口与企业利润率之间显著的负向关系揭示,出口显著抑制了民营企业的利润;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能否获得外部融资和企业利润率之间显著负向关系说明,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并不依赖中国的金融体系来获得融资,相反,是那些竞争力越弱、盈利能力越差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获得了外部融资,这可能揭示了我国金融机构对外资企业融资长期所实施的特别政策优惠的不合理性,这也再一次揭示出我国赋予外资企业长期超国民待遇的不合理性;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税收和企业利润率之间显著正向关系说明,虽然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一直享受到税收超国民待遇,但是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的纳税可能相对比较规范;港澳台和民营企业人均工资和企业利润率之间显著负向关系说明,港澳台和民营企业或许利用自身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强势地位通过挤占企业员工工资收入获得了额外利润,而在国有和外商投资企业中并不存在这种“挤占”效应,而且,外商投资企业人均工资
36
和企业利润率之间显著正向关系表明,外商投资企业可能更为倾向于建立与企业员工一起分享企业利润的“和谐”关系。
四、政策含义
本文的政策含义:一是应采取有效政策措施提升企业的产业进入壁垒,适度提高产业集中度,以扭转中国企业特别是本土企业间的“潮涌现象”,以及过度进入所导致的企业利润低下现象;二是取消与规范政府各种政策优惠行为,防止企业通过与政府建立“寻租”关系来获得非正常的超额企业利润,造成企业对创新研发与提升竞争力的动力缺失现象发生;三是适度鼓励企业特别是本土企业由一味依赖出口向适度重视本土市场内需的转型,鼓励本土企业出口方式升级的积极转变,以扭转企业出口越多利润越低的出口困境;四是针对制造业企业税收政策的改革,积极营造企业税收与利润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五是积极推进市场化体制各个方面的进一步改革,理顺本土企业特别民营企业依靠人力资本提升、广告投入、营销渠道建设等基本能力建设,来提升企业利润获得能力的市场化途径;六是全面取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政策已经是刻不容缓,外资企业利用超国民待遇获得了更高利润,已经占据和控制了中国本土市场上的重要新兴产业,这会给中国本土企业的利润获得造成政策上不公平,抑制中国本土企业在中国本土市场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J].经济研究,2007,(1).
〔2〕林毅夫,张鹏飞.适宜技术、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6,(3).
〔3〕刘志彪,张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形成、突破与对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7,(5).
〔4〕曲玥.中国工业产业利润差异及其决定因素:2000—2004年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2).
〔5〕余桂明,回雅浦,潘红波.政治联系、寻租与地方政府财政补贴有效性[J].经济研究,2010,(3).
〔6〕张军.中国国有部门的利润率变动模式:1978—1997[J].经济研究,2001,(3).
〔7〕张军.需求、规模效应与中国国有工业的亏损模式:一个产业组织的分析[J].经济研究,1998,(8).
〔8〕张杰,张培丽,黄泰岩.市场分割促进了中国企业出口吗[J].经济研究,2010,(8).
StudyontheDetermineMechanismoftheSourceandDifferenceofChinese
Enterprises’Profit
ZHANGJie,HUANGTai-yan,LUZhe
(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
Abstract:ThispaperstudiesthesourcesanddeterminingfactorsofprofitsmadebyChinesemanufacturersbyusingthepaneldataofChinesemicro-manufacturersfrom1998—2007.Accordingtotheexperiment,itturnsoutthatfrominternalfactors,thoseenterpriseswithhigherTFP,input-intensityofadvertisement,higherhumancapital,strongermarketpower,moreindustrialactivitiesandhigherpriorityofnewproductdevelopmentmakemoreenterpriseprofit;Onthecontrary,thoseenterpriseswithlargerscale,longerage,highercapitalintensityandhigherexpensesofsalesandmanagementtendtomakelessenterpriseprofit;Fromexternalfactors,thoseenterprisesrankedinhigherindustrialconcentration,abletoobtaingovernmentfinancialsubsidyandwithhighersalarypercapitagainmoreenterpriseprofit.Enterpriseswithexportbehaviorandhighertaxrategainlessenterpriseprofit.Foreigninvestmententerprisesmakethemostprofit,enterprisesfromHongKong,MacawandTwainthesecond,privateenterprisesthethirdandstate-ownedenterprisestheleast.Amongthedifferenttypesofownership,thereexist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determinantsofenterpriseprofit.
KeyWords:firmprofit;localfirm;foreignfirm;innerfactor;externalfactor;sustainabledevelopment
〔责任编辑:高粮〕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