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说教材

《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中的第一篇课文。第一板块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有所收获。

《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是: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抒情性强。因而学习此文,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本之美的能力。

基于以上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如下两个方面确定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一是感受和欣赏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二是学习写景状物的表达技巧,体味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

说教法

一 课前预习要求

1、在默读领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表达文章的关键语句。

2、初步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

(1)江南的冬景总体特征是什么?“明朗的情调”的“明朗”表现在哪些方面?

(2)作者仅仅写了江南的冬景吗?还写了哪些地方的冬景?对本文主题和情感表达有何作用?

二 课堂教学环节

1、导入

在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我们学习了老舍的《想北平》一文,在老舍笔下,普普通通的“草花儿”、“墙上的牵牛”、“翩翩的蝴蝶”以及“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平的风景自然而美丽,那么,江南的冬景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郁达夫的写景散文《江南的冬景》,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的美景。(板书课题)

2、解题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文题上方板块的标题?“谛听天籁”!“籁”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谛听天籁”?

明确:“籁”是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谛听天籁”不只是谛听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之意,由此可见,学习本文,就是通过研习文本,欣赏文学作品展现给我们的江南冬天的美景。(说明:此处主要目的为交待学习目标。)

3、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从文中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江浙一带。(D6)

(2)找出描绘江南美景的段落,你最喜欢哪一段,给大家读出来。

(3)学生从感性的角度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试作分析,并概括本段大意(画面大意),如果你有疑问也可以一并提出来。然后你再读。

明确: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

曝背谈天图(D2)

午后冬郊图(D5)

寒村微雨图(D7)

江南雪景图(D8)

旱冬闲步图(D9)

(说明:此为对江南美景的整体感知,为下一步具体分析作好铺垫。)

4、品味赏析

(1)大家集体读,你认为郁达夫传神地写出了江南之冬景了吗?郁达夫是如何写出江南特有的冬天之景? 是如何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这里主要选取5、7、8段进行分析)

(2)午后冬郊图

A、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然后自主分析,主要明确:

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B、教师总结:

借鉴色彩学中关于色彩具有动静感和冷暖感的原理,描摹色彩,表现情感。一般来说,越暖越亮的色彩,画面越热烈,动感越强;而越冷越暗的色彩,画面越沉闷,就越显得静。文学作品是以文学作画,根据主题表达和抒情的需要,在构图和选择色彩词时,就必须与作品的情境和氛围相契合。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几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茫茫长夜与一灯渔火对比。)

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生气的明丽的画面。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色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还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

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其实刚才看的屋外曝背谈天图是如此,下段的寒村微雨图也是如此。(说明:既是总结,也是过渡。)

(3)寒村微雨图

A、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然后自主分析,主要明确:

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B、教师总结:

前面说过,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在这一段中,作者也是在刻意地为画面着色:白雨、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乌篷,红黄等。而色彩点染造成的远近虚实的层次,又使自然景色有了一种若隐若现、氤氲流动的朦胧美。

(4)点名学生朗读,细细体会。

过渡:雨是天地的精灵,雪是天地的洁白肌肤。江南的冬雪,虽然没有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长城内外,惟余茫茫”的恢宏气度,但却如粗犷中略带羞涩的村姑,亦别有一番情致。

(5)江南雪景图

A、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定还记得描写雪景的这段(投影)。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默看写雪景的一段。

明确:《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B、这些诗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前后左右互相讨论。

从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说明: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这一点不必与学生说明。)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

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C、明确: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另可投影举例郁达夫的《雨》,加深体会。)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 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郁达夫《雨》)

(6)写景总结过渡:

A、明确:刚才我们比较详细地分析了文章的写景部分,我们还需知道的是无论是哪一个写景段落其实是多种表现手法的有机融合,比如:„„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

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B、最后请大家把我们刚才分析的较有感情地再读一遍。

5、简要分析第一至四段、第六段

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

明确: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弱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景,写那种“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说明:此处顺便提及,不是本课教学重点。)

6、了解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味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 美之为美,不只是因为我们的感官感觉到了它,更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心灵上理解了它,接受了它。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而这篇文章却是写于1935年的冬天,1935年是个什么年代,大家都知道,郁达夫何来的洒脱闲适呢?又如何理解呢?你认为此时作者心境如何?他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

明确:此文写于郁达夫移家杭州,营造“风雨茅庐”,准备过起名士般隐居生活的时候。

7、文章最后总结:

写好一篇写景文的秘诀是什么?

明确:写好写景散文需要做到三个字, 即“悟”“摹”“情”。什么是“悟”呢?那就是谛听天籁, 感悟自然之美。怎样“摹”呢? 一要抓住景物特征, 二要用恰当的形式表达(首先语言风格要符合景物特征;其次采用适当的写作手法, 可描摹色彩, 构筑色彩丰富的画面; 可动静结合, 写出自然界的迷人景象; 可以虚实结合, 使文章意韵丰富„„),第三要融入“情”即情景交融。王国维说:“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三、文本小结,拓展延伸

1、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声调平和、叙述节奏徐缓,有利于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郁达夫曾说过:“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学习了这篇文章后,同学们要学会去发现自然的美,欣赏自然的美。

2、投影《与朱元思书》(初中已学),让学生课后选择《江南的冬景》中的一段写景文字,

比较二者的异同。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二是写景状物的技巧。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板书: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曝背谈天图(D2

午后冬郊图(D5)

寒村微雨图(D7)“悟”“摹”“情”

江南雪景图(D8)

旱冬闲步图(D9)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beik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8047&Page=3

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说教材

《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中的第一篇课文。第一板块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有所收获。

《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是: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抒情性强。因而学习此文,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本之美的能力。

基于以上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如下两个方面确定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一是感受和欣赏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二是学习写景状物的表达技巧,体味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

说教法

一 课前预习要求

1、在默读领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表达文章的关键语句。

2、初步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

(1)江南的冬景总体特征是什么?“明朗的情调”的“明朗”表现在哪些方面?

(2)作者仅仅写了江南的冬景吗?还写了哪些地方的冬景?对本文主题和情感表达有何作用?

二 课堂教学环节

1、导入

在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我们学习了老舍的《想北平》一文,在老舍笔下,普普通通的“草花儿”、“墙上的牵牛”、“翩翩的蝴蝶”以及“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平的风景自然而美丽,那么,江南的冬景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郁达夫的写景散文《江南的冬景》,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的美景。(板书课题)

2、解题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文题上方板块的标题?“谛听天籁”!“籁”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谛听天籁”?

明确:“籁”是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谛听天籁”不只是谛听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之意,由此可见,学习本文,就是通过研习文本,欣赏文学作品展现给我们的江南冬天的美景。(说明:此处主要目的为交待学习目标。)

3、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从文中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江浙一带。(D6)

(2)找出描绘江南美景的段落,你最喜欢哪一段,给大家读出来。

(3)学生从感性的角度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试作分析,并概括本段大意(画面大意),如果你有疑问也可以一并提出来。然后你再读。

明确: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

曝背谈天图(D2)

午后冬郊图(D5)

寒村微雨图(D7)

江南雪景图(D8)

旱冬闲步图(D9)

(说明:此为对江南美景的整体感知,为下一步具体分析作好铺垫。)

4、品味赏析

(1)大家集体读,你认为郁达夫传神地写出了江南之冬景了吗?郁达夫是如何写出江南特有的冬天之景? 是如何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这里主要选取5、7、8段进行分析)

(2)午后冬郊图

A、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然后自主分析,主要明确:

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B、教师总结:

借鉴色彩学中关于色彩具有动静感和冷暖感的原理,描摹色彩,表现情感。一般来说,越暖越亮的色彩,画面越热烈,动感越强;而越冷越暗的色彩,画面越沉闷,就越显得静。文学作品是以文学作画,根据主题表达和抒情的需要,在构图和选择色彩词时,就必须与作品的情境和氛围相契合。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几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茫茫长夜与一灯渔火对比。)

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生气的明丽的画面。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色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还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

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其实刚才看的屋外曝背谈天图是如此,下段的寒村微雨图也是如此。(说明:既是总结,也是过渡。)

(3)寒村微雨图

A、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然后自主分析,主要明确:

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B、教师总结:

前面说过,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在这一段中,作者也是在刻意地为画面着色:白雨、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乌篷,红黄等。而色彩点染造成的远近虚实的层次,又使自然景色有了一种若隐若现、氤氲流动的朦胧美。

(4)点名学生朗读,细细体会。

过渡:雨是天地的精灵,雪是天地的洁白肌肤。江南的冬雪,虽然没有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长城内外,惟余茫茫”的恢宏气度,但却如粗犷中略带羞涩的村姑,亦别有一番情致。

(5)江南雪景图

A、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定还记得描写雪景的这段(投影)。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默看写雪景的一段。

明确:《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B、这些诗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前后左右互相讨论。

从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说明: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这一点不必与学生说明。)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

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C、明确: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另可投影举例郁达夫的《雨》,加深体会。)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 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郁达夫《雨》)

(6)写景总结过渡:

A、明确:刚才我们比较详细地分析了文章的写景部分,我们还需知道的是无论是哪一个写景段落其实是多种表现手法的有机融合,比如:„„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

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B、最后请大家把我们刚才分析的较有感情地再读一遍。

5、简要分析第一至四段、第六段

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

明确: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弱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景,写那种“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说明:此处顺便提及,不是本课教学重点。)

6、了解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味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 美之为美,不只是因为我们的感官感觉到了它,更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心灵上理解了它,接受了它。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而这篇文章却是写于1935年的冬天,1935年是个什么年代,大家都知道,郁达夫何来的洒脱闲适呢?又如何理解呢?你认为此时作者心境如何?他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

明确:此文写于郁达夫移家杭州,营造“风雨茅庐”,准备过起名士般隐居生活的时候。

7、文章最后总结:

写好一篇写景文的秘诀是什么?

明确:写好写景散文需要做到三个字, 即“悟”“摹”“情”。什么是“悟”呢?那就是谛听天籁, 感悟自然之美。怎样“摹”呢? 一要抓住景物特征, 二要用恰当的形式表达(首先语言风格要符合景物特征;其次采用适当的写作手法, 可描摹色彩, 构筑色彩丰富的画面; 可动静结合, 写出自然界的迷人景象; 可以虚实结合, 使文章意韵丰富„„),第三要融入“情”即情景交融。王国维说:“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三、文本小结,拓展延伸

1、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声调平和、叙述节奏徐缓,有利于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郁达夫曾说过:“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学习了这篇文章后,同学们要学会去发现自然的美,欣赏自然的美。

2、投影《与朱元思书》(初中已学),让学生课后选择《江南的冬景》中的一段写景文字,

比较二者的异同。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二是写景状物的技巧。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板书: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曝背谈天图(D2

午后冬郊图(D5)

寒村微雨图(D7)“悟”“摹”“情”

江南雪景图(D8)

旱冬闲步图(D9)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beik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8047&Page=3


相关内容

  • 触摸灵动的江南
  • 触摸灵动的江南(一) 作者: 媒体达人 发表时间 2011-07-19 21:25:20 人气:293 编辑按:的确,"江南"历来就是一个引人遐思的词汇和所在.小桥流水,黄昏晨曦,一动一静中都能引发欢喜和愁绪,沾染诗情画意. 我更有心情看而不是写,我已经看了这么多美丽事物,我的视 ...

  •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汪秀梅
  •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汪秀梅 <忆江南>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好,认识你们很高兴. 生:老师好. 师:老师想听你们用无锡话向我问好.(生用无锡话问好,全场笑) 师:面朝台下听课的老师们,也用无锡话向他们问好:"欢迎大家来到无锡".生:(无锡话)老师们好,欢迎大家来到无锡. ...

  • 江南水务特许经营权
  • 江苏江南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供水特许经营权 根据江阴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的批复>(澄政复[2010]14 号)及发行人与江阴市建设局签署的<江阴市城乡供水特许经营协议>,公司供水特许经营权的主要内容为:公司在江阴市全境范围内享有独家提供供水服务.收取水费和负责供水设施的建设.经营 ...

  • 忆江南教学实录
  • 1)播放江南风光片,激趣导入. 孩子们,我们先来欣赏一组江南风光片.(播放音乐风光片)多么美丽的江南春景啊!难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离开江南十几年后仍对它念念不忘,还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忆江南>,你们想了解它.走进它吗?今天我们就随白居易走进他的这首<忆江南>.(师生共同板书)释 ...

  • 忆江南教案1
  • 忆江南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 ...

  • 忆江南上传教学设计(成稿1)文档
  • <古诗词三首>之<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首词诗人选取"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 ...

  • 江南的民俗文化
  • 江南的民俗文化 江南的民俗文化(一) 民俗是约定俗成.世代积累.长久稳定的,往往超越历史阶段而存在,且延续至今.走三桥习俗,记载了江南的民俗文化传统.江南人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传说是一种避灾求福的民间活动,后来演变成为一种普遍的吉祥礼仪.据记载:"妇女相携宵行,以祛疾病,必历三桥 ...

  • 龙族经典句子
  • 1. 重点不在于他将如何拯救这个世界,而在其他人望向他背影的目光. --江南 <龙族> 2. "爱有什么用呢?其实你从未拥有那种东西啊!你是个混血种你明白么?你不是个人类,当你获得能力的时候你就只能远离人群,你注定将与孤独为伴,就像天才.英雄和疯子.你不需要爱,有能力就能活下去 ...

  • 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
  • 菩萨蛮 (其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品味其中白描式的语言. ②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2.情感态 ...

  • 春天,遂想起江南
  • 春天,遂想起,江南 小杜的江南 苏小小的江南 唐诗里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多湖的江南 多寺的江南 多亭的江南 多风筝的江南 想回也回不去的 多燕子的江南 [江南春绝句选集]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润 州 (宋·释仲殊) 北固楼前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