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及工作思路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结合全县脱贫攻坚实际,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大力实施脱贫攻坚“七个一批”,实现全县31个贫困村、5295户贫困户、22905名贫困人口脱贫摘帽。
狠抓基础建设。对照贫困村脱贫“十一有”标准,集中财力推进34个贫困村水、电、路、房、网络及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年内计划投资4.36亿元,实施通村道路硬化3条39.3公里,村级公路窄路基、路面加宽改造95公里,20户以上自然屯屯级道路硬化632条1465.06公里,新建集中供水项目13个、家庭水柜1154个,实施危房改造4304户,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2个,实现31个行政村通宽带网络。
狠抓易地搬迁。投入资金3亿元以上重点推动“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项目,打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示范工程,年内实现县城区和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全部建成,搬迁入住3320户16500人。强化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发展能力建设,扶持群众发展产业、自主创业、实现就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狠抓产业带动。突出抓好核桃、猕猴桃、瑶乡黑猪、南丹瑶鸡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新种核桃1万亩、补植补造3.5万亩,种植猕猴桃1000亩、烟叶2.1万亩、生态米2.6万亩、糖料蔗1万亩、食用菌700万棒。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养殖瑶乡黑猪4万头、出栏3.6万头,南丹瑶鸡900万羽、出栏790万羽。同时,因地制宜发展构树、
百香果、中草药等产业,帮助贫困群众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提高贫困群众自我造血和持续发展能力。
狠抓教育扶智。精准落实教育扶贫优惠政策,对贫困户子女就学实施15年免费教育,资助贫困学生11000人次以上,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强化贫困人口技能培训,提升群众自身素质和能力,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发展动力,年内完成农民科技培训7588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35人次以上。
健全帮扶机制。继续深化“5321”结对帮扶机制,实行领导包村、部门联村、工作队员驻村、党员干部结户,深入开展定点扶贫,持续推动精准帮扶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加强与区、市后盾单位的扶贫协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实现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与社会扶贫联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的强大合力。引导金融资金继续支持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新增扶贫小额信贷4700万元以上,发放贴息600万元以上。
同时,统筹抓好旅游扶贫、生态补偿、医疗救助、转移就业、低保兜底等工作,确保脱贫摘帽不漏一村一屯、不落一户一人。
2017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及工作思路
2017年,我市将继续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要求,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确保全年减少贫困人口49949人、退出贫困村75个。
(一) 健全完善“1+10+N”工作机制,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强化责任机制,明确各阶段攻坚任务和责任主体,具体细化任务清单、责任
清单到单位到人,真正实行下单作业。改进考核机制,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建立健全各项督查制度和考核方案,真正做到以督查促力度、以考核促成效。抓实协调机制,加强统筹力度,强化分工协作,全面综合梳理扶贫政策,加大扶贫业务培训和宣传力度,真正提高各级各部门脱贫攻坚决战能力。完善扶持机制,认真落实“五个一批”,不断创新帮扶措施,建好年度扶贫项目库,真正实现资源力量统一向贫困村、贫困对象倾斜,形成由“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十个专项工作小组主抓、各部门单位具体负责、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新攻坚格局。
(二) 切实抓好精准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在守住底线上下功夫。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打好精准扶贫“组合拳”,制定管理使用实施细则,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定市、乡、村三级脱贫攻坚规划,加强项目资金的督查验收和监管,开展扶贫重点领域专项审计审查,确保精准扶贫资金拨付及时、管理规范、使用精准、效益最大化。
(三) 做好做活产业扶贫这篇发展文章,在增强贫困村、贫困对象内生动力上下功夫。拓展“四跟四走”产业发展模式,培育、壮大产业扶贫龙头企业,做好重点产业扶贫项目,落实产业扶贫奖补政策。充分发挥金融扶贫撬动作用,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做到“发展一户、脱贫一户,发展一村、脱贫一村”。在涟源经开区建设扶贫产业园,重点解决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继续推进乡村旅游、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专项产业扶贫工作,拓宽贫困村、贫困户增收渠道,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2017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及工作思路
2月14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主持召开2017年扶贫开发及援疆援藏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及援疆援藏工作。会议强调,推进扶贫开发及援疆援藏工作是农业部系统的共同责任,要深刻理解、自觉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更务实的作风、更有效的措施,努力促进贫困地区、新疆、西藏等地区农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
会议指出,农业部党组高度重视,各相关单位加大工作力度,扶贫开发及援疆援藏工作成效显著。
1、形成了合力推进的强劲态势
各单位立足自身职能,采取超常举措,保证了产业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2、创新了帮扶工作的思路重点
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指导22个省编制产业扶贫规划,进一步明确“十三五”帮扶重点,为扶贫开发及援疆援藏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3、提炼了可复制推广的优秀范例
这些范例走出了一条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特色产业竞争力强、贫困农户增收可持续的路子,为扶贫开发及援疆援藏工作打造了示范样板。
4、出台了有含金量的政策举措
各单位在资金安排、项目扶持、技术支撑、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生态保护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对贫困地区倾斜性举措,为产业扶贫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扶贫开发及援疆援藏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拿出过硬办法,不折不扣完成中央交付的重大任务。要强化学习领会,凝聚思想共识,各司局各单位要增强主动作为的责任感和光荣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善于作为。要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力量支持,围绕产业扶贫、环京津扶贫、定点扶贫、农业援疆等重点工作,明确目标、措施、责任人和进度表,切实加大倾斜支持力度。要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工作机构建设,充实力量,抓好各项任务落实。要强化信息宣传,总结推广农业扶贫开发及援疆、援藏工作的经验、典型和成效,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2017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及工作思路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结合全县脱贫攻坚实际,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大力实施脱贫攻坚“七个一批”,实现全县31个贫困村、5295户贫困户、22905名贫困人口脱贫摘帽。
狠抓基础建设。对照贫困村脱贫“十一有”标准,集中财力推进34个贫困村水、电、路、房、网络及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年内计划投资4.36亿元,实施通村道路硬化3条39.3公里,村级公路窄路基、路面加宽改造95公里,20户以上自然屯屯级道路硬化632条1465.06公里,新建集中供水项目13个、家庭水柜1154个,实施危房改造4304户,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2个,实现31个行政村通宽带网络。
狠抓易地搬迁。投入资金3亿元以上重点推动“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项目,打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示范工程,年内实现县城区和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全部建成,搬迁入住3320户16500人。强化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发展能力建设,扶持群众发展产业、自主创业、实现就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狠抓产业带动。突出抓好核桃、猕猴桃、瑶乡黑猪、南丹瑶鸡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新种核桃1万亩、补植补造3.5万亩,种植猕猴桃1000亩、烟叶2.1万亩、生态米2.6万亩、糖料蔗1万亩、食用菌700万棒。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养殖瑶乡黑猪4万头、出栏3.6万头,南丹瑶鸡900万羽、出栏790万羽。同时,因地制宜发展构树、
百香果、中草药等产业,帮助贫困群众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提高贫困群众自我造血和持续发展能力。
狠抓教育扶智。精准落实教育扶贫优惠政策,对贫困户子女就学实施15年免费教育,资助贫困学生11000人次以上,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强化贫困人口技能培训,提升群众自身素质和能力,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发展动力,年内完成农民科技培训7588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35人次以上。
健全帮扶机制。继续深化“5321”结对帮扶机制,实行领导包村、部门联村、工作队员驻村、党员干部结户,深入开展定点扶贫,持续推动精准帮扶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加强与区、市后盾单位的扶贫协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实现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与社会扶贫联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的强大合力。引导金融资金继续支持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新增扶贫小额信贷4700万元以上,发放贴息600万元以上。
同时,统筹抓好旅游扶贫、生态补偿、医疗救助、转移就业、低保兜底等工作,确保脱贫摘帽不漏一村一屯、不落一户一人。
2017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及工作思路
2017年,我市将继续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要求,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确保全年减少贫困人口49949人、退出贫困村75个。
(一) 健全完善“1+10+N”工作机制,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强化责任机制,明确各阶段攻坚任务和责任主体,具体细化任务清单、责任
清单到单位到人,真正实行下单作业。改进考核机制,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建立健全各项督查制度和考核方案,真正做到以督查促力度、以考核促成效。抓实协调机制,加强统筹力度,强化分工协作,全面综合梳理扶贫政策,加大扶贫业务培训和宣传力度,真正提高各级各部门脱贫攻坚决战能力。完善扶持机制,认真落实“五个一批”,不断创新帮扶措施,建好年度扶贫项目库,真正实现资源力量统一向贫困村、贫困对象倾斜,形成由“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十个专项工作小组主抓、各部门单位具体负责、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新攻坚格局。
(二) 切实抓好精准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在守住底线上下功夫。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打好精准扶贫“组合拳”,制定管理使用实施细则,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定市、乡、村三级脱贫攻坚规划,加强项目资金的督查验收和监管,开展扶贫重点领域专项审计审查,确保精准扶贫资金拨付及时、管理规范、使用精准、效益最大化。
(三) 做好做活产业扶贫这篇发展文章,在增强贫困村、贫困对象内生动力上下功夫。拓展“四跟四走”产业发展模式,培育、壮大产业扶贫龙头企业,做好重点产业扶贫项目,落实产业扶贫奖补政策。充分发挥金融扶贫撬动作用,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做到“发展一户、脱贫一户,发展一村、脱贫一村”。在涟源经开区建设扶贫产业园,重点解决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继续推进乡村旅游、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专项产业扶贫工作,拓宽贫困村、贫困户增收渠道,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2017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及工作思路
2月14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主持召开2017年扶贫开发及援疆援藏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及援疆援藏工作。会议强调,推进扶贫开发及援疆援藏工作是农业部系统的共同责任,要深刻理解、自觉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更务实的作风、更有效的措施,努力促进贫困地区、新疆、西藏等地区农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
会议指出,农业部党组高度重视,各相关单位加大工作力度,扶贫开发及援疆援藏工作成效显著。
1、形成了合力推进的强劲态势
各单位立足自身职能,采取超常举措,保证了产业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2、创新了帮扶工作的思路重点
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指导22个省编制产业扶贫规划,进一步明确“十三五”帮扶重点,为扶贫开发及援疆援藏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3、提炼了可复制推广的优秀范例
这些范例走出了一条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特色产业竞争力强、贫困农户增收可持续的路子,为扶贫开发及援疆援藏工作打造了示范样板。
4、出台了有含金量的政策举措
各单位在资金安排、项目扶持、技术支撑、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生态保护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对贫困地区倾斜性举措,为产业扶贫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扶贫开发及援疆援藏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拿出过硬办法,不折不扣完成中央交付的重大任务。要强化学习领会,凝聚思想共识,各司局各单位要增强主动作为的责任感和光荣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善于作为。要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力量支持,围绕产业扶贫、环京津扶贫、定点扶贫、农业援疆等重点工作,明确目标、措施、责任人和进度表,切实加大倾斜支持力度。要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工作机构建设,充实力量,抓好各项任务落实。要强化信息宣传,总结推广农业扶贫开发及援疆、援藏工作的经验、典型和成效,营造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