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第一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1认识三角形(1)

[夯实基础]

1. 图中有________个三角形,可分别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题) (第2题)

2. 如图,线段_______是△BCD和△ABD的公共边,∠C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公共角。

3. 如图,以∠ACB为一个内角的三角形有___________个。

4. 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第三边的长为整数,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

5. 下列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3㎝,5㎝ B. 4㎝,4.9㎝,9㎝ C. 3㎝,4㎝,5㎝ D. 0.3㎝,0.3㎝,0.6㎝

6. 已知△ABC中,AB=6㎝,则边BC,AC的长度可以是( ) A. 4㎝,10㎝ B. 6㎝,12㎝ C. 3㎝,3㎝ D.4㎝,9㎝

7. 三条线段a,b,c满足条件a﹢b>c,小明说: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

(1)你同意小明的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2)请你加一个条件,使线段a,b,c能组成三角形。

8. 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周长为18㎝,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求其它两边的长。

[灵活运用]

9. 已知△ABC中,AB=3㎝,BC=4㎝,则第三边A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10.已知a,b,c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则abcabc=_____________。 11.有4根木棒,长度分别为4㎝,8㎝,10㎝,12㎝,从中选取3根首尾相接,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13.已知△ABC,AB=3

㎝,BC=7㎝,且第三边AC的长为奇数,求AC的长。

[点击中考]

14.(2009.黑龙江大兴安岭)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两点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15米,OB=10米,A

、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A. 5米 B. 10米 C. 15米 D. 20米

(第14题)

[拓展探究]

15.如图,草原上有4口油井,位于四边形ABCD的4个顶点,现在要建一个维修站P,维修站P建在何处,才能使它到4口油井距离之和PA+PB+PC+PD最小?请说明理由。

1.1 认识三角形(2)

[夯实基础]

1. 如图,∠BAC+∠ABC+∠ACB=___________度;∠ABF=∠BAC+__________。

(第1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2. 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_______个锐角,________个直角,________个钝角。

3. 如图,点E在△ABF的边AF上,点C在AB边的延长线上,连结EC交BF于D,∠F= 40°,∠C=30°,∠AEC=80°,则∠FBC=__________度。 4. 如图,△ABC的一个外角是( )

A. ∠1 B. ∠2 C. ∠3 D. ∠4 5.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BDC>∠BAC B. ∠BAC>∠E C. ∠BDC>∠EBA D. ∠BDC>∠E 6. 在下列给定的条件中,不能判断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B=∠C B. ∠A=

11

∠B=∠C 23

C. ∠A=2∠B=3∠C D. ∠A: ∠B: ∠C=2:3:5

7. 在△ABC中,∠A=2∠B=75°,则∠C的度数为( )

A. 30° B. 67°30′ C. 105° D.60° 8. 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不能小于( )

A. 30° B. 45° C. 60° D. 90°

9. 如图,在△ABC中,D为AB上一点,已知∠A=∠B=30°,∠1=∠2,求∠BCD的度数。

10.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一点,且∠1=∠B, ∠2=∠3,∠BAC=63°,求∠DAC的度数。

[灵活运用]

11.如图,将两个直角三角形叠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则∠AOB+∠DOC=_________。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12.如图,△ABC的∠A=50°,沿虚线剪去∠A后,∠1+∠2=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四边形中,∠A=65°,∠B=25°,∠C=30°,则∠BDC的度数为___________。 14.如图,∠A+∠B+∠C+∠D+∠E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

15.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则∠A与∠1+∠2之间有一种不变的数量关系,你发现的规律是( )

A. ∠1+∠2=2∠A B. ∠1+∠2=∠A C. ∠A=2(∠1+∠2) D. ∠1+∠2=16.如图,∠1是△ABC的外角,D是AC上任一点,试说明∠1>∠2+∠3。

2

∠A 3

[点击中考]

17.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A应该等于90°,∠B,∠D应分别是20°和30°,王叔叔量得∠BCD=143°,请问这个零件是否合格,并说明理由。

[拓展探究]

18.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请按如图的分割方法,求出n边形的内角和。

1.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

[夯实基础]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B.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长度相等

C. 钝角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 D. 三角形共有三条中线和三条角平分线

2. 如图,若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BAD=__________=ABC的中线,则BD=__________=

1

__________,若AD是△2

1

__________。

2

(第2题) (第3题) (第5题)

3. 如图,在△ABC中,∠ACB=Rt∠,CD是角平分线,∠CDB=105°,则∠A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

4. 在△ABC中,∠A的平分线AD⊥BC于C,若∠A=80°,则∠B的度数为__________。 5. 如图,点E,F在△ABC的边BC上,AD是△ABC的中线,且BE=ED,DF=FC,则AE是_____________的中线,AD还是____________的中线。

6. 如图,△ABC的周长为19,AC,BC边上的中线BE,CF相交于点O,AE=2,AF=3,求边BC的长。

7. 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 (1)画△ABC的角平分线CE;

(2)在图中画另一个三角形,使AD也是它的一条中线。

8. 如图,在Rt△ACB中,∠A=∠B,CD是∠ACB的平分线,请说明CD⊥AB的理由。

[灵活运用]

9. 如图,在△ABC中,CD平分∠ACB,∠A=68°,∠BCD=31°,则∠B,∠ADC的度

数分别为( )

A. 81°和112° B. 50°和99° C. 50°和112° D. 50°和81°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10.如图,在△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A=40°,则∠BOC为( ) A. 140° B.130° C. 120° D. 110°

11.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O,且∠BOC=40°,则∠A为( )

A. 10° B. 70° C. 100° D. 160°

12.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ABC的周长为35,BC=11,且△AB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大3,求AB与BC的长。

13.如图,为一张三角形纸片ABC,BD是它的一条角平分线,将纸片沿BD折叠,点C落在AB上的点E处,∠ABC=40°,∠C=80°,找出图中和∠ADE相等的角。

[点击中考]

14.(2007,山东)如图,△ABC中,∠ABC=∠BAC,∠BAC的外角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D,若∠ADC=

1

∠CAD,则2

∠B等于_____________。 [拓展探究]

15.△ABC中,∠A=x°

(1)如图①,∠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P,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P;

(2)如图②,∠ABC的角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P;

(3)如图③,∠ABC与∠ACB两角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P。

① ② ③

1.4全等三角形

[夯实基础]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B.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C. 所有正方形都是全等三角形

D.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

2. 如图,点E在AC上,D在BC边的延长线上,且△ABC≌△DEC,点A、B的对应点分别是D、E,若AB=5,BC=3,AC=4,则BD的长为( )

A. 4 B. 7 C. 8 D. 6 3. 若△DEF≌△ABC,∠A=70°,∠B=50°,点A的对应顶点是点D,AB=DE,则∠F的度数为( )

A. 50° B. 60° C. 70° D. 以上都不对 4. 如图,△ABC≌△DEF,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D,E,∠B= 20°,∠D=40°,则∠AFE=____________。

5. 已知△ABC≌△DEF,若△ABC的周长为38,AB=8,BC=12,

DE=_________,EF=_________,DF=_________。

6. 已知△ABC≌△BAD,BD和AC是对应边,点A与点B是对应顶点,写出这两个三

角形的其他对应边和对应角。

7. 如图,AB,CD相交于点O,△AOC≌△BOD,A与B是对应顶点。 (1)若∠B=40°,∠BOD=56°,求△AOC各内角的度数; (2)若AB=3,CD=2,BD=1.5,求△AOC的周长。

[灵活运用]

8. 如图,如果把图形沿AB对折,点C与D重合,则图中有_________对全等三角形。

9. 如图,已知△ABC≌△DEF,点A与点D,点B与点E分别是对应顶

点,则图中一定相等的线段的对数是( )

A. 3对 B. 4对 C. 5对 D. 6对

10. 如图,△ACD≌△BCE,且AC=BC,CD=CE,请说明∠ACE=∠BCD的理由。

11. 如图,已知△ACF≌△DBE,∠E=∠F,∠A=∠D,AD=9,BC=5,求AB的长。

[点击中考]

12. (2008,台州)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AD>AB)沿AM折叠,

使D点落在BC上,与点N重合,如果AD=10㎝,DM=8㎝,∠DAM= 40°,则AN=_______㎝, ∠NAB=_________㎝。 [拓展探究]

13. (2006,山东)某单位搞绿化,要在一块圆形空地上种四种颜色的花,相同颜色的花

集中种植,且每种颜色的花所占面积相同,形状相同,请在下图圆中画出两种设计方案。

(1) (2)

14. (2008,温州)如图,请将它剪成四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图形。

1.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

[夯实基础] 1. 判断正误:

(1)能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3)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4)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2. 下列实际情境中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是( ) A. 人能直立行走

B. 校门口的自动伸缩门

C. 三轮车能在地面上运动而不会倒 D. 古建筑中的三角形屋架 3. 如图,已知AB=CD,再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就可根据SSS得到△ABD≌△CDB。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4. 如图,已知AB=CD,AO=DO,BO=CO,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如图,已知AC=AD,BC=BD,∠1=26°,∠2=60°。则∠D的度数为____________。 6. 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1)请说明△ABD≌△ACD的理由; (2)请说明AD⊥BC的理由。

7. 如图,AB=AD,BC=DC,请说明∠1=∠2的理由。

[灵活运用]

8. 已知△ABC中,AB≠AC,作△A’BC,使BC为△ABC与△A’BC的公共边,且△A’BC≌△ABC,这样的三角形一共能作出___________个。

9. 如图,AC,BD相交于点O,AC=DB,AB=DC,试说明∠B=∠C。 解:连结AD

在△ABD与△DCA中,

AB=CD ( )

AC=DB ( ) ___________ ( )

∴ △ABD≌△DCA ( ) ∴ ∠B=∠C ( )

10.如图,已知AB=CD,AE=DF,CE=BF,则∠B=∠C,请说明理由。

11.如图,现手头只有一把足够长的尺子,你能用学过的知识验证∠BCA与∠DCA是否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点击中考]

12.(2009,黑龙江牡丹江)尺规作图,作∠AOB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O为 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圆弧交OA、OB于C、D,再分别以C、D为圆心, 以大于

1

CD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OP,由作法可得△OCP2

≌△ODP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AB⊥AC,垂足为点A,AB=AC,AD=AE,BD=CE,请探求AD与A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5全等三角形的条件(2)

[夯实基础]

1. 如图,已知AE=CF,BE=DF,要说明△ABE≌△CDF,还需条件( )

A. ∠ABE=∠CDF B. ∠BAC=∠ACD C. ∠AEB=∠CFD D. ∠DAC=∠

BCF

(第1题) (第2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2. 如图,已知AB=CD,∠BAC=∠DCA,那么可判定的全等三角形是( ) A. △ABO≌△CDO B. △AOD≌△COB C. △ABC≌△CDA D. △ABD≌△CDB 3. 如果△ABC的边BC上的高BD也是该边上的中线,给出下列结论:①AB=AC,②∠B=∠C,③∠BAD=∠CAD,④直线BD是BC的中垂线,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 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6㎝,△ABD的周长为9㎝,则△ABC的周长为___________㎝。

5. 如图,已知AB=CD,要得到△ABC≌△DCB,需补充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

6. 如图,AB⊥BD于B,ED⊥BD于D,AB=CD,BC=DE,则△ABC≌△CDE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ACE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

7. 如图,E是AB的中点,∠AEC=∠BED,EC=ED,则∠C=∠D,请说明理由。

8. 如图,A、D是线段BC中垂线上任意两点,则△ABD≌△ACD,请说明理由。

[灵活运用]

9. 如图,在△ABC中,AC=10㎝,DE垂直平分AB,△BDC的周长为16㎝,则BC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__。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10.如图,∠BAC=120°,若MP和QN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则∠PAQ的度数为_________。 11.如图,要用SAS说明,△ABC≌△ADE,若已知AB=AD,AC=AE,则还需条件( ) A. ∠B=∠D B. ∠C=∠E C. ∠1=∠2 D. ∠3=∠4 12.如图,AE是∠BAC的平分线,AB=AC

(1)若D是射线AE上的任一点,说明△ABD≌△ACD的理由;

(2)若D为AE反向延长线上一点,△ABD≌△ACD还成立吗?请作出图形,说明理由。

13.如图,在△ABC中,AB=BC=AC,∠ABC=∠C=60°,BD=CE,AD交BE于P点。 (1)试说明∠BAD=∠CBE; (2)求∠APE的度数。

[点击中考]

14.如图,在△ABE中,AB=AE,AD=AC,∠BAD=∠EAC,BC交DE于点O,请说明 △ABC≌△AED。

[拓展探究]

15.如图,AD是△ABC的中线,AB=4,AC=6,试探求AD的取值范围(提示:把AD延长一倍,构造全等三角形)。

1.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

[夯实基础]

1. 已知在△ABC和△DEF中,AB=DE,∠B=∠E,补充下面一个条件,不能说明△ABC≌△DEF的是( )

A. BC=EF B. AC=DF C. ∠C=∠F D. ∠A=∠D

2. 如图,∠1=∠2,PC⊥OA于C,PD⊥OB于D,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PC=PD B. OC=OD C. ∠CPO=∠DPO

D. OC=PD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3. 如图,点D、E分别在AB、AC上,且∠B=∠C,那么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断△ABE≌△ACD的是( )

A. AD=AE B. ∠AEB=∠ADC C. BE=CD D. AB=AC

4. 如图,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了四片,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_______________去。(填标号)

5. 如图,在△ABC中,∠C=90°,BD为△ABC的一条角平分线,若AB=5,CD=2,则△ABD的面积是__________。

6. 如图,已知AC平分∠BAD,∠1=∠2,请说明AB=AD。

(第6题)

7. 如图,已知AD=BC,DE⊥AC,BF⊥AC,∠DAC=∠BCA,请说明DE=BF。

[灵活运用]

8. 在三角形内部,且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该三角形的( ) A. 三条中线的交点 B.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 三条高的交点 D. 三边的中垂线的交点

9. 如图,在△ABC中,∠C=90°,AC=BC,AD是∠CAB的平分线, DE⊥AB于E,AB=6,则△DEB的周长为( )

A.6 B. 7 C. 8 D. 9 (第9题) 10.如图,已知AE=CE,∠B=∠D=∠AEC=90°,AB=3㎝,CD=2㎝, 则△ABE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第10题)

11.如图,在∠AOB的两边上截取AO=BO,CO=DO,连结AD、 BC交于点P,连结OP,给出下列结论:①△AOD≌△BOC; ②△APC≌△BPD;③OP平分∠AOB;④∠BCO=∠ADO=

90°,则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填标号)

(第11题)

12.如图,已知△ABC中,BE和CD分别为∠ABC和∠ACB的平分线,且BD=CE,∠1=∠2,说明BE=CD的理由。

(第12题)

13.如图,已知AB=AC,EB=EC,连结AE并延长交BC于D,则AD⊥BC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第13题) [点击中考]

14.(2008,苏州)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点,∠1=∠2,∠3=∠4,请说明:

(1)△ABC≌△ADC; (2)BO=DO;

(第14题) [拓展探究]

15.在△ABC中,∠BAC=90°,AB=AC,AE是过A点的一条直线,BD⊥AE于D,CE⊥AE于E。 (1)如图(1),若B、C在AE的同侧,试说明BD﹢CE=DE; (2)如图(2),若B、C在AE的异侧,试探求BD、DE、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

由。

(1)

(2)

(第15题)

1.6作三角形

[夯实基础]

1. 利用尺规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

A. 已知三边 B. 已知两边及夹角 C. 已知两角及夹边 D. 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

2. 如图,小明书上的三角形被墨水污染了一部分,他想在作业本上作一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其依据是( )

A. SSS B. ASA C. SAS

D. AAS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3. 如图为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则说明∠A’O’B’=∠AOB的依据是( )

4. 如图,某测绘队在绘图点A处和B处进行测绘,A点、B点在地图上已经标出,现想把河对岸的C点标到地图上,则必须测出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

5. 用尺规作图,如图①,已知线段AB,作AB的中垂线,如图②,已知∠α,作∠α的平分线。(不写作法,保留痕迹)

① ② (第5题)

6. 已知线段a和∠α,用尺规作△ABC,使∠A=2∠α,AB=AC=a。

(第6题) [灵活运用]

7. 已知线段a,b(a>2b),以a,b为边作等腰三角形,则( ) A. 只能作三边长为a,b,b的等腰三角形 B. 只能作三边长为a,a,b的等腰三角形

C. 可以作边长为a,a,b或a,b,b的等腰三角形 D. 不能作符合条件的等腰三角形

8. 利用尺规不可作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已知斜边及一条直角边 B. 已知两条直角边 C. 已知两锐角

D. 已知一锐角及一条直角边 (第9题)

9. 如图,已知AB是△ABC的一边,CA≠CB,线段EF=AB,以EF为一边作△EFD,使△DEF≌△ABC,这种三角形最多可作__________个。

10.如图,直线a、b、c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 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 可供选择的地址有__________处。

(第10题)

11.如图,在△ABC中找一点P,使点P到直线AB、AC的距离相等,并且到B、C两点的距离相等。

(第11题)

12.如图,已知线段a及∠α,用尺规作△ABC,使BC=2a,∠B=∠α, ∠C=2∠α。

(第12题) [点击中考]

13.(2007,湖州)如图,已知三条交通干线AB、BC、AD现需建一个交通中转站P,使得P到AB、BC、AD的距离都相等,问交通中转站应建在何处?在图上标出点P。

[拓展探究]

14.(2008,无锡)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1㎝和2㎝,一个内角为40°。 (1)请你画两个不同的满足条件的三角形;

(2)若将条件该为“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一个内角为40°”,那么满足

这一条件,且彼此不全等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_个。

第1章复习课

[典例剖析]

例1. 如图,已知AB=AC,∠B=∠C,∠1=∠2,说明△ABD≌△ACE的理由。

(例1) (例2)

例2. 如图,在△ABC中,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已知AB=3,AC=7,BC=8,

则△ABD的周长为( )

A. 10 B. 11 C. 15 D. 12

例3. 如图,在△ABC中,AD垂直平分边BC,DE⊥AB于E,DF⊥AC于F,请说明①△

ABD≌△ACD;②DE=DF。

(例3) 例4. 如图,已知∠AOB和线段CD,求作一点P,使点P到∠AOB两边的距离相等,且PC=PD,

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痕迹。

(例4)

例5. 如图,在△ABC中,∠A=90°,AB=AC,∠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CE⊥

BD于点E,请猜想CE与B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例5) [巩固提升]

1. 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个交点的位置在( )

A. 三角形内 B. 三角形外 C. 三边形一边上 D. 以上都有可能

2. 点P是∠BAC的平分线上一点,PE⊥AC于E,PE=3,则点P到AB的距离是( ) A. 3 B. 4 C. 5 D. 6

3. 三条线段a=5,b=3,c为整数,以a,b,c为边共能组成的三角形个数是( ) A. 1个 B. 3个 C. 5个 D. 无数个

4. 如图,若△OAD≌△OBC,且∠O=65°,∠C=20°,则∠OAD的度数为___________。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5. 如图,在△ABC中,已知AD=DE,AB=BE,∠A=80°,∠C=40°,则∠EDC的度数 为__________。 6. 如图,已知AC=BD,要使△ABC≌△DCB,可增加一个关于边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

或增加一个关于一个角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7. 如图,已知方格纸中有4个相同的正方形,则∠1+∠2=_________度。

8. 如图,在△ABC中,∠BAC=90°,∠B≠∠C,AD⊥BC于D,DF⊥AB于F,DE⊥AC

于E,则图中与∠C相等的角有_________个。

9. 如图,已知ED⊥AB于D,EF⊥BC于F,BD=EF,试说明BM=EM。

(第9题)

10.如图,已知∠1=∠2,AB=AC,∠3=∠4,请说明AD=AE。

(第10题)

11.如图,已知△ABC

(1)画出AC上的中线; (2)画出AB上的高; (3)画BC的中垂线;

(4)画△ABC的角平分线BD。 (第11题)

12.如图,已知A、B分别为射线OE、OF上一动点,∠ABF、∠BAE的平分线交于点C (1)若射线OE⊥射线OF,则A、B在运动的过程中,∠C的度数是否改变?请说明理

由。

(2)若∠EOF=x,其余条件不变,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C的度数。

(第12题)

第一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1 认识三角形(1)

1. 3 △ABC,△ABD,△BCD 2. BD BCD ABC 3. 2

4. 11㎝或13㎝ 5. C 6. D

7. (1) 不同意,因为还需满足a+c>b,b+c>a (2) c为最长边 8. 7, 7

9. 1<AC<7 10. 2b 11. C

12. 10 20 30 10n

13. 5或7或9 14. A

15. 连结AC、BD交于点P,P即为所求,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说明

1.1 认识三角形(2)

1. 180 ∠ACB 2. 3 1 1 3. 100 4. C 5. D 6. C 7. B 8. C 9. 45° 10. 42° 11. 180° 12. 230° 13. 120° 14. 180° 15. A

16. ∠BDC是△ABD的外角,得∠BDC=∠2+∠3,由∠1是△BCD的外角,得∠1>∠BDC,∴∠1>∠2+∠3

17. 不合格 提示:延长DC交AB于E 18. 180(n-2)

1.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

1. D

2. ∠CAD,∠BAC CD,BC

3. 60° 4. 50°

5. △ABD,△ABC 6. 9 7. 略

8. 由∠A=∠B,∠ACD=∠BCD可知∠ACD=∠BCD=90° 9. D 10. D 11. C

12. AB=13.5 AC=10.5

13. ∠ABD=∠CBD=∠ADE=20° 14. 36° 15. (1)(90°+

1

x) 2

1x 21

(3)90-x

2

(2)

1.3 三角形的高

1. C 2. D 3. A 4. 40° 5. 55° 6. 2 16 7. 20° 8. (1)110° (2)180°-α

9. AD AE 16 64 10. 58 32

11. 50°或130°

12. 16 设△ABC的面积为x,则S△ABDS△BDC×4×6可求。 13. B

14. (1)连结AP,由S△ABPS△ACPS△ABC可得 (2)成立,连结AP、DP、FP

(3)h1h2h3h,连结AP、DP、CP

11111x,S△DEBx,由xx24242

1.4全等三角形

1. D

2. B

3. B

4. 60°

5. 8 12 18

6. AD和BC AB和AB是对应边,∠D和∠C,∠DAB和∠CBA,∠CAB和∠DBA是对应角

7. (1) ∠A=40° ∠C=84° ∠AOC=56° (2) 4

8. 3

9. B

10. 由全等得∠ACD=∠BCE

∴∠ACD-∠ECD=∠BCE-∠ECD

∴∠ACE=∠BCD

11. 由AC=BD得:AC-BC=BD-BC,即AB=CD=2

12. 10 10°

13.

14.

1.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

1. (1) √ (2) × (3) √ (4) ×

2. D

3. AD =BC

4. △ABO≌△DCO,△ABC≌△DCB,SSS

5. 94°

6. (1)由AD为中线得出BD=CD,再由AD为公共边可得

(2)由△ABD≌△ACD得∠ADC=∠ADB=1×180°=90° 2

7. 由SSS得到△ABC≌△ADC,∴∠ACB=∠ACD,再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可得出∠1=∠2

8. 3个

9. 已知,已知,AD=AD,公共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10. ∵CE=BF

∴CE+EF=BF+EF

∴CF=BE 再说明△ABE≌△DCF

11. 测AB与AD,CB与CD是否相等,若相等则可说明△ABC≌△ADC

12. SSS

13. AD⊥AE,说明△ABD≌△ACE,得∠BAD=∠CAE,再两边减去公共部分即得∠CAD=

∠BAC=90°

1.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二)

1. C

2. C

3. D

4. 15㎝

5. ∠ABC=∠DCB,AC=BD

6. SAS 90°

7. 由E为中点得到AE=BE,再根据SAS得到△ACE≌△BDE,可推出∠C=∠D

8. 由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可得AB=AC,DB=DC,再由AD=AD,可得△ABD≌△ACD

9. 6㎝

10. 60°

11. C

12. (1)根据SAS说明全等

(2)只需说明∠BAE与∠CAE的补角相等,再根据SAS说明全等

13. (1)说明△ABD≌△BCE

(2)由∠APE=∠BAD+∠ABE=∠EBC+∠ABE=60°

14. 由∠BAD=∠EAC得∠BAC=∠EAD,再根据SAS说明两三角形全等

15. 1<AD<5,延长AD到E,使DE=AD,连结CE,由△ABD≌△ECD得CE=AB=4,在

△ACE中,求AE的取值范围

1.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

1. B

2. D

3. B

4. ①②

5. 5

6. 说明∠ABC=∠ADC,再根据AAS说明△ABC≌△ADC

7. 由∠AED=∠BFC=90°,∠DAC=∠BCA,AD=BC,可得△ADE≌△BCF

8. B

9. A

10. 3㎝㎡

11. ①②③

12. 由BD=CE,∠ABC=∠ACB,BC=BC得△DBC≌△ECB

13. AD⊥BC成立,先说明△ABE≌△ACE,得∠BAD=∠CAD,再由AB=AC,AD=AD,

根据SAS说明△ABD≌△ACD,可得∠ADB=∠ADC=90°

14. (1)根据ASA

(2)说明△ABO≌△DAO

15. (1)由∠DAB+∠CAE=∠CAE+∠ACE=90°,可得∠DAB=∠ACE,从而易证△DBA≌△

EAC,可得AE=DB,AD=EC,故BD+CE=DE

(2)BD=CE+DE,证△ABD≌△ACE得CE=AD,BD=AE即可

2

1.6作三角形

1. D 2. B 3. A

4. ∠A和∠B的度数

5. 略

6. 略

7. B

8. C

9. 4

10. 4

11. 作∠A的平分线,BC的中垂线,两线的交点即为所求

12. 略

13. (1) 略 (2) 4

第1章复习课

[典例剖析]

例1. 说明∠1+∠BAE=∠2+∠BAE,根据ASA说明全等。

例2. A

例3. (1)根据SAS说明△ABD≌△ACD

(2)由△ABD≌△ACD得∠BAD=∠DAC,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E=DF 例4. 作∠AOB的平分线,CD的中垂线,两线的交点P即为所求

例5. BD=2CE,延长BA、CE于点P,说明△BAD≌△CAP,△BPE≌△BCE

[巩固提升]

1. D 2. A 3. C 4. 95° 5. 40° 6. AB=CD ∠ACB=∠DBC

7. 90° 8. 3 9. 利用互余说明∠B=∠E,再说明△BDM与△EFM全等

10. 说明△ABD≌△ACE 11. 略 12. (1)不变,∠C=45° (2) ∠C=(90- 1x)° 2

第一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1认识三角形(1)

[夯实基础]

1. 图中有________个三角形,可分别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题) (第2题)

2. 如图,线段_______是△BCD和△ABD的公共边,∠C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公共角。

3. 如图,以∠ACB为一个内角的三角形有___________个。

4. 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第三边的长为整数,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

5. 下列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3㎝,5㎝ B. 4㎝,4.9㎝,9㎝ C. 3㎝,4㎝,5㎝ D. 0.3㎝,0.3㎝,0.6㎝

6. 已知△ABC中,AB=6㎝,则边BC,AC的长度可以是( ) A. 4㎝,10㎝ B. 6㎝,12㎝ C. 3㎝,3㎝ D.4㎝,9㎝

7. 三条线段a,b,c满足条件a﹢b>c,小明说: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

(1)你同意小明的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2)请你加一个条件,使线段a,b,c能组成三角形。

8. 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周长为18㎝,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求其它两边的长。

[灵活运用]

9. 已知△ABC中,AB=3㎝,BC=4㎝,则第三边A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10.已知a,b,c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则abcabc=_____________。 11.有4根木棒,长度分别为4㎝,8㎝,10㎝,12㎝,从中选取3根首尾相接,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13.已知△ABC,AB=3

㎝,BC=7㎝,且第三边AC的长为奇数,求AC的长。

[点击中考]

14.(2009.黑龙江大兴安岭)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两点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15米,OB=10米,A

、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A. 5米 B. 10米 C. 15米 D. 20米

(第14题)

[拓展探究]

15.如图,草原上有4口油井,位于四边形ABCD的4个顶点,现在要建一个维修站P,维修站P建在何处,才能使它到4口油井距离之和PA+PB+PC+PD最小?请说明理由。

1.1 认识三角形(2)

[夯实基础]

1. 如图,∠BAC+∠ABC+∠ACB=___________度;∠ABF=∠BAC+__________。

(第1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2. 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_______个锐角,________个直角,________个钝角。

3. 如图,点E在△ABF的边AF上,点C在AB边的延长线上,连结EC交BF于D,∠F= 40°,∠C=30°,∠AEC=80°,则∠FBC=__________度。 4. 如图,△ABC的一个外角是( )

A. ∠1 B. ∠2 C. ∠3 D. ∠4 5.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BDC>∠BAC B. ∠BAC>∠E C. ∠BDC>∠EBA D. ∠BDC>∠E 6. 在下列给定的条件中,不能判断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B=∠C B. ∠A=

11

∠B=∠C 23

C. ∠A=2∠B=3∠C D. ∠A: ∠B: ∠C=2:3:5

7. 在△ABC中,∠A=2∠B=75°,则∠C的度数为( )

A. 30° B. 67°30′ C. 105° D.60° 8. 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不能小于( )

A. 30° B. 45° C. 60° D. 90°

9. 如图,在△ABC中,D为AB上一点,已知∠A=∠B=30°,∠1=∠2,求∠BCD的度数。

10.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一点,且∠1=∠B, ∠2=∠3,∠BAC=63°,求∠DAC的度数。

[灵活运用]

11.如图,将两个直角三角形叠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则∠AOB+∠DOC=_________。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12.如图,△ABC的∠A=50°,沿虚线剪去∠A后,∠1+∠2=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四边形中,∠A=65°,∠B=25°,∠C=30°,则∠BDC的度数为___________。 14.如图,∠A+∠B+∠C+∠D+∠E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

15.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则∠A与∠1+∠2之间有一种不变的数量关系,你发现的规律是( )

A. ∠1+∠2=2∠A B. ∠1+∠2=∠A C. ∠A=2(∠1+∠2) D. ∠1+∠2=16.如图,∠1是△ABC的外角,D是AC上任一点,试说明∠1>∠2+∠3。

2

∠A 3

[点击中考]

17.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A应该等于90°,∠B,∠D应分别是20°和30°,王叔叔量得∠BCD=143°,请问这个零件是否合格,并说明理由。

[拓展探究]

18.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请按如图的分割方法,求出n边形的内角和。

1.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

[夯实基础]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B.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长度相等

C. 钝角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 D. 三角形共有三条中线和三条角平分线

2. 如图,若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BAD=__________=ABC的中线,则BD=__________=

1

__________,若AD是△2

1

__________。

2

(第2题) (第3题) (第5题)

3. 如图,在△ABC中,∠ACB=Rt∠,CD是角平分线,∠CDB=105°,则∠A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

4. 在△ABC中,∠A的平分线AD⊥BC于C,若∠A=80°,则∠B的度数为__________。 5. 如图,点E,F在△ABC的边BC上,AD是△ABC的中线,且BE=ED,DF=FC,则AE是_____________的中线,AD还是____________的中线。

6. 如图,△ABC的周长为19,AC,BC边上的中线BE,CF相交于点O,AE=2,AF=3,求边BC的长。

7. 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 (1)画△ABC的角平分线CE;

(2)在图中画另一个三角形,使AD也是它的一条中线。

8. 如图,在Rt△ACB中,∠A=∠B,CD是∠ACB的平分线,请说明CD⊥AB的理由。

[灵活运用]

9. 如图,在△ABC中,CD平分∠ACB,∠A=68°,∠BCD=31°,则∠B,∠ADC的度

数分别为( )

A. 81°和112° B. 50°和99° C. 50°和112° D. 50°和81°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10.如图,在△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A=40°,则∠BOC为( ) A. 140° B.130° C. 120° D. 110°

11.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O,且∠BOC=40°,则∠A为( )

A. 10° B. 70° C. 100° D. 160°

12.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ABC的周长为35,BC=11,且△AB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大3,求AB与BC的长。

13.如图,为一张三角形纸片ABC,BD是它的一条角平分线,将纸片沿BD折叠,点C落在AB上的点E处,∠ABC=40°,∠C=80°,找出图中和∠ADE相等的角。

[点击中考]

14.(2007,山东)如图,△ABC中,∠ABC=∠BAC,∠BAC的外角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D,若∠ADC=

1

∠CAD,则2

∠B等于_____________。 [拓展探究]

15.△ABC中,∠A=x°

(1)如图①,∠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P,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P;

(2)如图②,∠ABC的角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P;

(3)如图③,∠ABC与∠ACB两角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P。

① ② ③

1.4全等三角形

[夯实基础]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B.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C. 所有正方形都是全等三角形

D.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

2. 如图,点E在AC上,D在BC边的延长线上,且△ABC≌△DEC,点A、B的对应点分别是D、E,若AB=5,BC=3,AC=4,则BD的长为( )

A. 4 B. 7 C. 8 D. 6 3. 若△DEF≌△ABC,∠A=70°,∠B=50°,点A的对应顶点是点D,AB=DE,则∠F的度数为( )

A. 50° B. 60° C. 70° D. 以上都不对 4. 如图,△ABC≌△DEF,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D,E,∠B= 20°,∠D=40°,则∠AFE=____________。

5. 已知△ABC≌△DEF,若△ABC的周长为38,AB=8,BC=12,

DE=_________,EF=_________,DF=_________。

6. 已知△ABC≌△BAD,BD和AC是对应边,点A与点B是对应顶点,写出这两个三

角形的其他对应边和对应角。

7. 如图,AB,CD相交于点O,△AOC≌△BOD,A与B是对应顶点。 (1)若∠B=40°,∠BOD=56°,求△AOC各内角的度数; (2)若AB=3,CD=2,BD=1.5,求△AOC的周长。

[灵活运用]

8. 如图,如果把图形沿AB对折,点C与D重合,则图中有_________对全等三角形。

9. 如图,已知△ABC≌△DEF,点A与点D,点B与点E分别是对应顶

点,则图中一定相等的线段的对数是( )

A. 3对 B. 4对 C. 5对 D. 6对

10. 如图,△ACD≌△BCE,且AC=BC,CD=CE,请说明∠ACE=∠BCD的理由。

11. 如图,已知△ACF≌△DBE,∠E=∠F,∠A=∠D,AD=9,BC=5,求AB的长。

[点击中考]

12. (2008,台州)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AD>AB)沿AM折叠,

使D点落在BC上,与点N重合,如果AD=10㎝,DM=8㎝,∠DAM= 40°,则AN=_______㎝, ∠NAB=_________㎝。 [拓展探究]

13. (2006,山东)某单位搞绿化,要在一块圆形空地上种四种颜色的花,相同颜色的花

集中种植,且每种颜色的花所占面积相同,形状相同,请在下图圆中画出两种设计方案。

(1) (2)

14. (2008,温州)如图,请将它剪成四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图形。

1.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

[夯实基础] 1. 判断正误:

(1)能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3)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4)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2. 下列实际情境中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是( ) A. 人能直立行走

B. 校门口的自动伸缩门

C. 三轮车能在地面上运动而不会倒 D. 古建筑中的三角形屋架 3. 如图,已知AB=CD,再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就可根据SSS得到△ABD≌△CDB。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4. 如图,已知AB=CD,AO=DO,BO=CO,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如图,已知AC=AD,BC=BD,∠1=26°,∠2=60°。则∠D的度数为____________。 6. 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1)请说明△ABD≌△ACD的理由; (2)请说明AD⊥BC的理由。

7. 如图,AB=AD,BC=DC,请说明∠1=∠2的理由。

[灵活运用]

8. 已知△ABC中,AB≠AC,作△A’BC,使BC为△ABC与△A’BC的公共边,且△A’BC≌△ABC,这样的三角形一共能作出___________个。

9. 如图,AC,BD相交于点O,AC=DB,AB=DC,试说明∠B=∠C。 解:连结AD

在△ABD与△DCA中,

AB=CD ( )

AC=DB ( ) ___________ ( )

∴ △ABD≌△DCA ( ) ∴ ∠B=∠C ( )

10.如图,已知AB=CD,AE=DF,CE=BF,则∠B=∠C,请说明理由。

11.如图,现手头只有一把足够长的尺子,你能用学过的知识验证∠BCA与∠DCA是否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点击中考]

12.(2009,黑龙江牡丹江)尺规作图,作∠AOB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O为 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圆弧交OA、OB于C、D,再分别以C、D为圆心, 以大于

1

CD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OP,由作法可得△OCP2

≌△ODP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AB⊥AC,垂足为点A,AB=AC,AD=AE,BD=CE,请探求AD与A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5全等三角形的条件(2)

[夯实基础]

1. 如图,已知AE=CF,BE=DF,要说明△ABE≌△CDF,还需条件( )

A. ∠ABE=∠CDF B. ∠BAC=∠ACD C. ∠AEB=∠CFD D. ∠DAC=∠

BCF

(第1题) (第2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2. 如图,已知AB=CD,∠BAC=∠DCA,那么可判定的全等三角形是( ) A. △ABO≌△CDO B. △AOD≌△COB C. △ABC≌△CDA D. △ABD≌△CDB 3. 如果△ABC的边BC上的高BD也是该边上的中线,给出下列结论:①AB=AC,②∠B=∠C,③∠BAD=∠CAD,④直线BD是BC的中垂线,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 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6㎝,△ABD的周长为9㎝,则△ABC的周长为___________㎝。

5. 如图,已知AB=CD,要得到△ABC≌△DCB,需补充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

6. 如图,AB⊥BD于B,ED⊥BD于D,AB=CD,BC=DE,则△ABC≌△CDE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ACE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

7. 如图,E是AB的中点,∠AEC=∠BED,EC=ED,则∠C=∠D,请说明理由。

8. 如图,A、D是线段BC中垂线上任意两点,则△ABD≌△ACD,请说明理由。

[灵活运用]

9. 如图,在△ABC中,AC=10㎝,DE垂直平分AB,△BDC的周长为16㎝,则BC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__。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10.如图,∠BAC=120°,若MP和QN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则∠PAQ的度数为_________。 11.如图,要用SAS说明,△ABC≌△ADE,若已知AB=AD,AC=AE,则还需条件( ) A. ∠B=∠D B. ∠C=∠E C. ∠1=∠2 D. ∠3=∠4 12.如图,AE是∠BAC的平分线,AB=AC

(1)若D是射线AE上的任一点,说明△ABD≌△ACD的理由;

(2)若D为AE反向延长线上一点,△ABD≌△ACD还成立吗?请作出图形,说明理由。

13.如图,在△ABC中,AB=BC=AC,∠ABC=∠C=60°,BD=CE,AD交BE于P点。 (1)试说明∠BAD=∠CBE; (2)求∠APE的度数。

[点击中考]

14.如图,在△ABE中,AB=AE,AD=AC,∠BAD=∠EAC,BC交DE于点O,请说明 △ABC≌△AED。

[拓展探究]

15.如图,AD是△ABC的中线,AB=4,AC=6,试探求AD的取值范围(提示:把AD延长一倍,构造全等三角形)。

1.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

[夯实基础]

1. 已知在△ABC和△DEF中,AB=DE,∠B=∠E,补充下面一个条件,不能说明△ABC≌△DEF的是( )

A. BC=EF B. AC=DF C. ∠C=∠F D. ∠A=∠D

2. 如图,∠1=∠2,PC⊥OA于C,PD⊥OB于D,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PC=PD B. OC=OD C. ∠CPO=∠DPO

D. OC=PD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3. 如图,点D、E分别在AB、AC上,且∠B=∠C,那么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断△ABE≌△ACD的是( )

A. AD=AE B. ∠AEB=∠ADC C. BE=CD D. AB=AC

4. 如图,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了四片,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_______________去。(填标号)

5. 如图,在△ABC中,∠C=90°,BD为△ABC的一条角平分线,若AB=5,CD=2,则△ABD的面积是__________。

6. 如图,已知AC平分∠BAD,∠1=∠2,请说明AB=AD。

(第6题)

7. 如图,已知AD=BC,DE⊥AC,BF⊥AC,∠DAC=∠BCA,请说明DE=BF。

[灵活运用]

8. 在三角形内部,且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该三角形的( ) A. 三条中线的交点 B.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 三条高的交点 D. 三边的中垂线的交点

9. 如图,在△ABC中,∠C=90°,AC=BC,AD是∠CAB的平分线, DE⊥AB于E,AB=6,则△DEB的周长为( )

A.6 B. 7 C. 8 D. 9 (第9题) 10.如图,已知AE=CE,∠B=∠D=∠AEC=90°,AB=3㎝,CD=2㎝, 则△ABE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第10题)

11.如图,在∠AOB的两边上截取AO=BO,CO=DO,连结AD、 BC交于点P,连结OP,给出下列结论:①△AOD≌△BOC; ②△APC≌△BPD;③OP平分∠AOB;④∠BCO=∠ADO=

90°,则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填标号)

(第11题)

12.如图,已知△ABC中,BE和CD分别为∠ABC和∠ACB的平分线,且BD=CE,∠1=∠2,说明BE=CD的理由。

(第12题)

13.如图,已知AB=AC,EB=EC,连结AE并延长交BC于D,则AD⊥BC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第13题) [点击中考]

14.(2008,苏州)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点,∠1=∠2,∠3=∠4,请说明:

(1)△ABC≌△ADC; (2)BO=DO;

(第14题) [拓展探究]

15.在△ABC中,∠BAC=90°,AB=AC,AE是过A点的一条直线,BD⊥AE于D,CE⊥AE于E。 (1)如图(1),若B、C在AE的同侧,试说明BD﹢CE=DE; (2)如图(2),若B、C在AE的异侧,试探求BD、DE、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

由。

(1)

(2)

(第15题)

1.6作三角形

[夯实基础]

1. 利用尺规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

A. 已知三边 B. 已知两边及夹角 C. 已知两角及夹边 D. 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

2. 如图,小明书上的三角形被墨水污染了一部分,他想在作业本上作一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其依据是( )

A. SSS B. ASA C. SAS

D. AAS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3. 如图为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则说明∠A’O’B’=∠AOB的依据是( )

4. 如图,某测绘队在绘图点A处和B处进行测绘,A点、B点在地图上已经标出,现想把河对岸的C点标到地图上,则必须测出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

5. 用尺规作图,如图①,已知线段AB,作AB的中垂线,如图②,已知∠α,作∠α的平分线。(不写作法,保留痕迹)

① ② (第5题)

6. 已知线段a和∠α,用尺规作△ABC,使∠A=2∠α,AB=AC=a。

(第6题) [灵活运用]

7. 已知线段a,b(a>2b),以a,b为边作等腰三角形,则( ) A. 只能作三边长为a,b,b的等腰三角形 B. 只能作三边长为a,a,b的等腰三角形

C. 可以作边长为a,a,b或a,b,b的等腰三角形 D. 不能作符合条件的等腰三角形

8. 利用尺规不可作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已知斜边及一条直角边 B. 已知两条直角边 C. 已知两锐角

D. 已知一锐角及一条直角边 (第9题)

9. 如图,已知AB是△ABC的一边,CA≠CB,线段EF=AB,以EF为一边作△EFD,使△DEF≌△ABC,这种三角形最多可作__________个。

10.如图,直线a、b、c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 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 可供选择的地址有__________处。

(第10题)

11.如图,在△ABC中找一点P,使点P到直线AB、AC的距离相等,并且到B、C两点的距离相等。

(第11题)

12.如图,已知线段a及∠α,用尺规作△ABC,使BC=2a,∠B=∠α, ∠C=2∠α。

(第12题) [点击中考]

13.(2007,湖州)如图,已知三条交通干线AB、BC、AD现需建一个交通中转站P,使得P到AB、BC、AD的距离都相等,问交通中转站应建在何处?在图上标出点P。

[拓展探究]

14.(2008,无锡)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1㎝和2㎝,一个内角为40°。 (1)请你画两个不同的满足条件的三角形;

(2)若将条件该为“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一个内角为40°”,那么满足

这一条件,且彼此不全等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_个。

第1章复习课

[典例剖析]

例1. 如图,已知AB=AC,∠B=∠C,∠1=∠2,说明△ABD≌△ACE的理由。

(例1) (例2)

例2. 如图,在△ABC中,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已知AB=3,AC=7,BC=8,

则△ABD的周长为( )

A. 10 B. 11 C. 15 D. 12

例3. 如图,在△ABC中,AD垂直平分边BC,DE⊥AB于E,DF⊥AC于F,请说明①△

ABD≌△ACD;②DE=DF。

(例3) 例4. 如图,已知∠AOB和线段CD,求作一点P,使点P到∠AOB两边的距离相等,且PC=PD,

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痕迹。

(例4)

例5. 如图,在△ABC中,∠A=90°,AB=AC,∠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CE⊥

BD于点E,请猜想CE与B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例5) [巩固提升]

1. 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个交点的位置在( )

A. 三角形内 B. 三角形外 C. 三边形一边上 D. 以上都有可能

2. 点P是∠BAC的平分线上一点,PE⊥AC于E,PE=3,则点P到AB的距离是( ) A. 3 B. 4 C. 5 D. 6

3. 三条线段a=5,b=3,c为整数,以a,b,c为边共能组成的三角形个数是( ) A. 1个 B. 3个 C. 5个 D. 无数个

4. 如图,若△OAD≌△OBC,且∠O=65°,∠C=20°,则∠OAD的度数为___________。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5. 如图,在△ABC中,已知AD=DE,AB=BE,∠A=80°,∠C=40°,则∠EDC的度数 为__________。 6. 如图,已知AC=BD,要使△ABC≌△DCB,可增加一个关于边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

或增加一个关于一个角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7. 如图,已知方格纸中有4个相同的正方形,则∠1+∠2=_________度。

8. 如图,在△ABC中,∠BAC=90°,∠B≠∠C,AD⊥BC于D,DF⊥AB于F,DE⊥AC

于E,则图中与∠C相等的角有_________个。

9. 如图,已知ED⊥AB于D,EF⊥BC于F,BD=EF,试说明BM=EM。

(第9题)

10.如图,已知∠1=∠2,AB=AC,∠3=∠4,请说明AD=AE。

(第10题)

11.如图,已知△ABC

(1)画出AC上的中线; (2)画出AB上的高; (3)画BC的中垂线;

(4)画△ABC的角平分线BD。 (第11题)

12.如图,已知A、B分别为射线OE、OF上一动点,∠ABF、∠BAE的平分线交于点C (1)若射线OE⊥射线OF,则A、B在运动的过程中,∠C的度数是否改变?请说明理

由。

(2)若∠EOF=x,其余条件不变,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C的度数。

(第12题)

第一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1 认识三角形(1)

1. 3 △ABC,△ABD,△BCD 2. BD BCD ABC 3. 2

4. 11㎝或13㎝ 5. C 6. D

7. (1) 不同意,因为还需满足a+c>b,b+c>a (2) c为最长边 8. 7, 7

9. 1<AC<7 10. 2b 11. C

12. 10 20 30 10n

13. 5或7或9 14. A

15. 连结AC、BD交于点P,P即为所求,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说明

1.1 认识三角形(2)

1. 180 ∠ACB 2. 3 1 1 3. 100 4. C 5. D 6. C 7. B 8. C 9. 45° 10. 42° 11. 180° 12. 230° 13. 120° 14. 180° 15. A

16. ∠BDC是△ABD的外角,得∠BDC=∠2+∠3,由∠1是△BCD的外角,得∠1>∠BDC,∴∠1>∠2+∠3

17. 不合格 提示:延长DC交AB于E 18. 180(n-2)

1.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

1. D

2. ∠CAD,∠BAC CD,BC

3. 60° 4. 50°

5. △ABD,△ABC 6. 9 7. 略

8. 由∠A=∠B,∠ACD=∠BCD可知∠ACD=∠BCD=90° 9. D 10. D 11. C

12. AB=13.5 AC=10.5

13. ∠ABD=∠CBD=∠ADE=20° 14. 36° 15. (1)(90°+

1

x) 2

1x 21

(3)90-x

2

(2)

1.3 三角形的高

1. C 2. D 3. A 4. 40° 5. 55° 6. 2 16 7. 20° 8. (1)110° (2)180°-α

9. AD AE 16 64 10. 58 32

11. 50°或130°

12. 16 设△ABC的面积为x,则S△ABDS△BDC×4×6可求。 13. B

14. (1)连结AP,由S△ABPS△ACPS△ABC可得 (2)成立,连结AP、DP、FP

(3)h1h2h3h,连结AP、DP、CP

11111x,S△DEBx,由xx24242

1.4全等三角形

1. D

2. B

3. B

4. 60°

5. 8 12 18

6. AD和BC AB和AB是对应边,∠D和∠C,∠DAB和∠CBA,∠CAB和∠DBA是对应角

7. (1) ∠A=40° ∠C=84° ∠AOC=56° (2) 4

8. 3

9. B

10. 由全等得∠ACD=∠BCE

∴∠ACD-∠ECD=∠BCE-∠ECD

∴∠ACE=∠BCD

11. 由AC=BD得:AC-BC=BD-BC,即AB=CD=2

12. 10 10°

13.

14.

1.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

1. (1) √ (2) × (3) √ (4) ×

2. D

3. AD =BC

4. △ABO≌△DCO,△ABC≌△DCB,SSS

5. 94°

6. (1)由AD为中线得出BD=CD,再由AD为公共边可得

(2)由△ABD≌△ACD得∠ADC=∠ADB=1×180°=90° 2

7. 由SSS得到△ABC≌△ADC,∴∠ACB=∠ACD,再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可得出∠1=∠2

8. 3个

9. 已知,已知,AD=AD,公共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10. ∵CE=BF

∴CE+EF=BF+EF

∴CF=BE 再说明△ABE≌△DCF

11. 测AB与AD,CB与CD是否相等,若相等则可说明△ABC≌△ADC

12. SSS

13. AD⊥AE,说明△ABD≌△ACE,得∠BAD=∠CAE,再两边减去公共部分即得∠CAD=

∠BAC=90°

1.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二)

1. C

2. C

3. D

4. 15㎝

5. ∠ABC=∠DCB,AC=BD

6. SAS 90°

7. 由E为中点得到AE=BE,再根据SAS得到△ACE≌△BDE,可推出∠C=∠D

8. 由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可得AB=AC,DB=DC,再由AD=AD,可得△ABD≌△ACD

9. 6㎝

10. 60°

11. C

12. (1)根据SAS说明全等

(2)只需说明∠BAE与∠CAE的补角相等,再根据SAS说明全等

13. (1)说明△ABD≌△BCE

(2)由∠APE=∠BAD+∠ABE=∠EBC+∠ABE=60°

14. 由∠BAD=∠EAC得∠BAC=∠EAD,再根据SAS说明两三角形全等

15. 1<AD<5,延长AD到E,使DE=AD,连结CE,由△ABD≌△ECD得CE=AB=4,在

△ACE中,求AE的取值范围

1.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

1. B

2. D

3. B

4. ①②

5. 5

6. 说明∠ABC=∠ADC,再根据AAS说明△ABC≌△ADC

7. 由∠AED=∠BFC=90°,∠DAC=∠BCA,AD=BC,可得△ADE≌△BCF

8. B

9. A

10. 3㎝㎡

11. ①②③

12. 由BD=CE,∠ABC=∠ACB,BC=BC得△DBC≌△ECB

13. AD⊥BC成立,先说明△ABE≌△ACE,得∠BAD=∠CAD,再由AB=AC,AD=AD,

根据SAS说明△ABD≌△ACD,可得∠ADB=∠ADC=90°

14. (1)根据ASA

(2)说明△ABO≌△DAO

15. (1)由∠DAB+∠CAE=∠CAE+∠ACE=90°,可得∠DAB=∠ACE,从而易证△DBA≌△

EAC,可得AE=DB,AD=EC,故BD+CE=DE

(2)BD=CE+DE,证△ABD≌△ACE得CE=AD,BD=AE即可

2

1.6作三角形

1. D 2. B 3. A

4. ∠A和∠B的度数

5. 略

6. 略

7. B

8. C

9. 4

10. 4

11. 作∠A的平分线,BC的中垂线,两线的交点即为所求

12. 略

13. (1) 略 (2) 4

第1章复习课

[典例剖析]

例1. 说明∠1+∠BAE=∠2+∠BAE,根据ASA说明全等。

例2. A

例3. (1)根据SAS说明△ABD≌△ACD

(2)由△ABD≌△ACD得∠BAD=∠DAC,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E=DF 例4. 作∠AOB的平分线,CD的中垂线,两线的交点P即为所求

例5. BD=2CE,延长BA、CE于点P,说明△BAD≌△CAP,△BPE≌△BCE

[巩固提升]

1. D 2. A 3. C 4. 95° 5. 40° 6. AB=CD ∠ACB=∠DBC

7. 90° 8. 3 9. 利用互余说明∠B=∠E,再说明△BDM与△EFM全等

10. 说明△ABD≌△ACE 11. 略 12. (1)不变,∠C=45° (2) ∠C=(90- 1x)° 2


相关内容

  • 数学七下教材分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材分上下两册.上册教材主要突出数学知识发展的阶段性:七年级课本涉及到的部分知识是一个基础性的体系,并不要求学生现阶段达到<标准>里所提出的目标.七年级下册主要涵盖<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 ...

  • 冀教版数学七下教学计划.docx2
  •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永年区第十三中学 李美茹 2017.02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继续担任的七年级二班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 ...

  • 七下导学案A本答案
  •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 §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达标测试] 1.(1)x (2)ym5 (3)10 (6)2x 2. 63 56mn2 (4)a (5)(2xy)8 10 §1.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 [达标测试] 1.(1)1 (2)2a (3)a (4)x (5)7x 2. 9 ...

  • 初中数学章节目录表
  • 教材顺序 七上: 第1章:有理数 第2章:整式的加减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 七下: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6章:实数 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八上: 第11章:三角形 第12章:全等三角形 第 ...

  • 青岛版教材目录
  • 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1章基本的几何图形 1.1起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1.2点.线.面.体 1.3线段.射线和直线 1.4线段的度量和比较 第2章有理数 2.1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2.2数轴 2.3相反数与绝对值 第3章有理数计算 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3.2有理数乘法与除法 3. ...

  • 七下历史知识点梳理(1)
  • 七下知识点梳理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 隋朝(581--618),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末代皇帝:隋炀帝杨广 589年统一全国(秦.西晋.隋.元).都城在长安(今西安)(西周.西汉.前秦.隋.唐)统一的意义(课本上标出) 2.隋文帝的最大贡献是统一全国.(创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租庸调制,使用 ...

  • 新北师大版数学七下3.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word学案
  • 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七年级数学学案 命题:lw 单元课题:第三章 三角形 本课题目: 3.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课前复习]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两三角形全等,对应边 ,对应角 . 2.如图:△ADC ≌△CBA ,那么∠ABC =∠ ,AB = . A D C B C 3.如图:△ABD ≌△ ...

  • 历年地理会考试题
  • 14.(现教材删除内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地区是: 2004年玉林市初中地理统一考试试题(旧教材人教版) A 天津.深圳 B 北京.上海 C 武汉.广州 D 重庆.南京 15.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八上P16) A 分布均匀 B 东部人口稀疏,西部人口稠密 C 东南多,西北少 D 东南少,西北 ...

  • 初中历史考试大纲
  • 中考历史备考资料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中华文明的起源: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形特征,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的生活.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P22(七上)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