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2012中国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分析会有感

惨痛的教训 生命的警示 ------参加《2012中国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分析会有感 时 间:2013年3月31日 地 点:驴友之家 主 讲人:长跑 高朗 阿哲 参加群众:户外爱好者 各户外群管理、领队 作为一名较早喜欢并一度深入参与其中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参加这样的分析会,心情非常不同于以往。早在前几天得知高朗、阿哲两位去深圳参加《2013年山难与救援研讨会》,心里就在想,等他们回来一定会有这样的一次聚会。事故这类事情,要说分享,实在是有点于心不忍。就当做是用一次次血的教训给我们来一次警钟的敲击。 那天,我得知,2012年因为事故,在高山以及户外运动中死亡45人,其中高山探险范围死亡4人,户外运动事故死亡41人。平均每八天就死去一位。数据没有显示因此受伤、致残的人数,我想,绝不在少数。何等可怕的事实。我们常把安全说在嘴上,提醒自己和别人,可是从没有这么直接的面对过这组数字所带给内心的敲击,危险无处不在,死亡就在身边,这数字中间,就包括自己非常熟悉的一个曾经充满活力的生命,低头祭奠! 2007年以来,亲自经历了无数次的活动发起、组织实施、过后总结。也参与过数次别的队伍的活动。获得快乐无数、拍下照片无数、结交朋友无数、总结经验无数……现在看来,所缺少的,最重要的是针对每次活动所进行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却是少之又少。经过这三天脑子放电影一样的回忆,再次回想曾经走过的每一步,组织过的每一次活动,记忆深刻的几次,在此拿出来呈现给大家,望引以为戒,防患于未然: 场景一:一早在新华广场集合,出发去背锅沟,包车大巴,人数不下四十,不利因素:中雨,已经在下,并且预报全天都是。但是大家热情极高,提前报名参加的居然没有一位因为下雨而缺席,感动之余,豪情油然而生。整个过程不说,最终完成了活动。就这次活动,我曾经无数次在脑子里产生后怕的念头。在接近休息折返点瀑布附近,需要从左边爬山上山梁之后才能到达,整个湿滑,极有可能出现滑坠事故;返回时有一段羊倌道最多30公分宽,右边就是百米深的陡峭悬崖,也有可能发生滑坠事故;整个过程中道路湿滑,也可能会发生扭伤摔伤事故;山谷中水量剧增,过程中曾出现一位驴友掉水里被冲出十几米远幸好几位男士给捞出来了,等等,现在想来,没有发生危险,实在是万幸。当然也与队伍中不少较有经验、能力较强的伙伴、领队、收队共同的努力保障了整个队伍的安全,长跑也参加了那次的活动。现在想来,再有那样的情形,处理方法是:当机立断,活动取消或者改为其他! 场景二:红召岩降。那是别的朋友组织并负责整个过程的装备、技术及安全保障的,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参加过中登协的培训,对于岩降这个活动,也是新鲜参与。活动比较欢乐。但是在一年之后,当自己也参加过培训之后,回想那次岩降活动,整个的倒吸一口凉气,又是一阵后怕。那保护站,就是一圈绳子绕在一块石头上,整个过程极不规范,包括对于每个参与者所要进行的关键注意事项的提示都没有。衰神就在上空盯着,还好幸运之神眷顾,没有给他得逞! 场景三:骑行川藏线过程中,亲历的塌方、落石、摔车等原因致死好几人。并亲身经历崩溃、失温前兆、高原反应浮肿等等,深切体验了死亡就在一念之间这句话的真实性,任何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场景四:井儿梁、露营。半夜暴雨倾盆、雷电肆虐,多数成员没有过在雷暴天气野外露营经验。在那高高的山梁上,眼看着一条条闪电噼里啪啦的敲击在不远处的地面,几乎吓死了。我不停的在一个个帐篷外喊里边得人,关掉手机对讲机、不要接打电话,好在营地选择没有问题,不属于山洪倾泻的位置。第二天,安全出山,接到无数电话慰问,心中深感愧疚。于是决了个定:再组织露营,一定先查看天气形式,太要命了,不堪回首! 2007年到2010年,行者群活动,获得非常多的户外圈朋友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活动频繁、参与者众多,所幸的是,没有发生过任何一次伤害性事故,这一点实属万幸。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经历和深入的参与过程中,自己越来越胆小,人常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个万一一旦出现,那就是我们任何人都不能承受的。三年来,热衷于户外运动的人几何数激增,年龄结构多样,组织

形式多样,我们可喜的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身体力行环保绿色的生活方式,各种户外群、俱乐部,都在组织着自己的活动,形势一片大好。但是这中间潜藏的危险性也随着这个情形大大增加。通过2012户外事故分析数据表明,山地户外运动的事故死亡人数远远高于高山探险死亡人数。这说明,户外运动参与过程中也需要专业的操作技能、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高度的责任心和周密的计划和组织。危险的发生,往往就在一瞬间、一疏忽间。就在组织者和领队的一次处理不当、一点考虑不周中,酿成大祸。 我们的周边户外环境多样,每周光我们知道的就不下200人在山梁、沟谷、沙地里边行走,还有攀岩的、攀冰的、骑车的、自驾的、滑翔伞的……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有多少人捏一把汗?有多少爹妈提心吊胆?有几个组织者、领队是真正接受过正规的队伍组织、现场操作、专业技能培训?有几个人能够在活动过后不光分享感受传递照片而是回想一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总结出教训还会分享给所有人?有多少人因为在追求强度、高度、速度、人数的多少、活动的频率、成员上千、众星捧月的沾沾自喜中,脑子里紧绷绷的惦记着安全?侥幸心理、争强好胜、面子、不服不忿……不是我说啊,至现在还很牢固的侵占着很多人大脑中本该有的责任心、专业素质、周密谨慎的位置。言谈中口口声声我是玩儿户外的,那种自豪感不言而喻,时下很流行的就是冲锋衣登山鞋不修边幅一副沧桑的孤独样,真的玩儿明白了吗?被户外玩儿了的不在少数! 五月一日起实施的《国家体育总局第17号令》,也不难看出,对于越来越高的登山户外运动事故发生率的一个政策性措施,效果如何不去分析,只是从中能够感觉到越来越严峻的事实摆在了面前。各地相继而起的救援队,之所以能够日益明显地摆在面儿上大做文章,组织形式越来越科学严谨、社会意义越来越大、救援任务越来越多,这是一件好事儿,是一个非常有利的保障。

惨痛的教训 生命的警示 ------参加《2012中国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分析会有感 时 间:2013年3月31日 地 点:驴友之家 主 讲人:长跑 高朗 阿哲 参加群众:户外爱好者 各户外群管理、领队 作为一名较早喜欢并一度深入参与其中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参加这样的分析会,心情非常不同于以往。早在前几天得知高朗、阿哲两位去深圳参加《2013年山难与救援研讨会》,心里就在想,等他们回来一定会有这样的一次聚会。事故这类事情,要说分享,实在是有点于心不忍。就当做是用一次次血的教训给我们来一次警钟的敲击。 那天,我得知,2012年因为事故,在高山以及户外运动中死亡45人,其中高山探险范围死亡4人,户外运动事故死亡41人。平均每八天就死去一位。数据没有显示因此受伤、致残的人数,我想,绝不在少数。何等可怕的事实。我们常把安全说在嘴上,提醒自己和别人,可是从没有这么直接的面对过这组数字所带给内心的敲击,危险无处不在,死亡就在身边,这数字中间,就包括自己非常熟悉的一个曾经充满活力的生命,低头祭奠! 2007年以来,亲自经历了无数次的活动发起、组织实施、过后总结。也参与过数次别的队伍的活动。获得快乐无数、拍下照片无数、结交朋友无数、总结经验无数……现在看来,所缺少的,最重要的是针对每次活动所进行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却是少之又少。经过这三天脑子放电影一样的回忆,再次回想曾经走过的每一步,组织过的每一次活动,记忆深刻的几次,在此拿出来呈现给大家,望引以为戒,防患于未然: 场景一:一早在新华广场集合,出发去背锅沟,包车大巴,人数不下四十,不利因素:中雨,已经在下,并且预报全天都是。但是大家热情极高,提前报名参加的居然没有一位因为下雨而缺席,感动之余,豪情油然而生。整个过程不说,最终完成了活动。就这次活动,我曾经无数次在脑子里产生后怕的念头。在接近休息折返点瀑布附近,需要从左边爬山上山梁之后才能到达,整个湿滑,极有可能出现滑坠事故;返回时有一段羊倌道最多30公分宽,右边就是百米深的陡峭悬崖,也有可能发生滑坠事故;整个过程中道路湿滑,也可能会发生扭伤摔伤事故;山谷中水量剧增,过程中曾出现一位驴友掉水里被冲出十几米远幸好几位男士给捞出来了,等等,现在想来,没有发生危险,实在是万幸。当然也与队伍中不少较有经验、能力较强的伙伴、领队、收队共同的努力保障了整个队伍的安全,长跑也参加了那次的活动。现在想来,再有那样的情形,处理方法是:当机立断,活动取消或者改为其他! 场景二:红召岩降。那是别的朋友组织并负责整个过程的装备、技术及安全保障的,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参加过中登协的培训,对于岩降这个活动,也是新鲜参与。活动比较欢乐。但是在一年之后,当自己也参加过培训之后,回想那次岩降活动,整个的倒吸一口凉气,又是一阵后怕。那保护站,就是一圈绳子绕在一块石头上,整个过程极不规范,包括对于每个参与者所要进行的关键注意事项的提示都没有。衰神就在上空盯着,还好幸运之神眷顾,没有给他得逞! 场景三:骑行川藏线过程中,亲历的塌方、落石、摔车等原因致死好几人。并亲身经历崩溃、失温前兆、高原反应浮肿等等,深切体验了死亡就在一念之间这句话的真实性,任何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场景四:井儿梁、露营。半夜暴雨倾盆、雷电肆虐,多数成员没有过在雷暴天气野外露营经验。在那高高的山梁上,眼看着一条条闪电噼里啪啦的敲击在不远处的地面,几乎吓死了。我不停的在一个个帐篷外喊里边得人,关掉手机对讲机、不要接打电话,好在营地选择没有问题,不属于山洪倾泻的位置。第二天,安全出山,接到无数电话慰问,心中深感愧疚。于是决了个定:再组织露营,一定先查看天气形式,太要命了,不堪回首! 2007年到2010年,行者群活动,获得非常多的户外圈朋友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活动频繁、参与者众多,所幸的是,没有发生过任何一次伤害性事故,这一点实属万幸。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经历和深入的参与过程中,自己越来越胆小,人常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个万一一旦出现,那就是我们任何人都不能承受的。三年来,热衷于户外运动的人几何数激增,年龄结构多样,组织

形式多样,我们可喜的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身体力行环保绿色的生活方式,各种户外群、俱乐部,都在组织着自己的活动,形势一片大好。但是这中间潜藏的危险性也随着这个情形大大增加。通过2012户外事故分析数据表明,山地户外运动的事故死亡人数远远高于高山探险死亡人数。这说明,户外运动参与过程中也需要专业的操作技能、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高度的责任心和周密的计划和组织。危险的发生,往往就在一瞬间、一疏忽间。就在组织者和领队的一次处理不当、一点考虑不周中,酿成大祸。 我们的周边户外环境多样,每周光我们知道的就不下200人在山梁、沟谷、沙地里边行走,还有攀岩的、攀冰的、骑车的、自驾的、滑翔伞的……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有多少人捏一把汗?有多少爹妈提心吊胆?有几个组织者、领队是真正接受过正规的队伍组织、现场操作、专业技能培训?有几个人能够在活动过后不光分享感受传递照片而是回想一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总结出教训还会分享给所有人?有多少人因为在追求强度、高度、速度、人数的多少、活动的频率、成员上千、众星捧月的沾沾自喜中,脑子里紧绷绷的惦记着安全?侥幸心理、争强好胜、面子、不服不忿……不是我说啊,至现在还很牢固的侵占着很多人大脑中本该有的责任心、专业素质、周密谨慎的位置。言谈中口口声声我是玩儿户外的,那种自豪感不言而喻,时下很流行的就是冲锋衣登山鞋不修边幅一副沧桑的孤独样,真的玩儿明白了吗?被户外玩儿了的不在少数! 五月一日起实施的《国家体育总局第17号令》,也不难看出,对于越来越高的登山户外运动事故发生率的一个政策性措施,效果如何不去分析,只是从中能够感觉到越来越严峻的事实摆在了面前。各地相继而起的救援队,之所以能够日益明显地摆在面儿上大做文章,组织形式越来越科学严谨、社会意义越来越大、救援任务越来越多,这是一件好事儿,是一个非常有利的保障。


相关内容

  • 我国户外运动安全事故分析_郑向敏
  • 体育文化导刊 2014年3月 第3期 Sports Culture Guide No.3.Mar.2014 我国户外运动安全事故分析 郑向敏1,2 吴倩倩1 (1.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泉州 362021:2.武夷学院旅游学院,福建武夷山 354300 )摘要:分析2000年以来283起我国户外运动 ...

  • 户外运动中驴友的安全事故及其保障措施研究
  •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发展型消费的兴起,世界范围的旅游业愈渐兴旺,我国也不例外.驴友,伴随着自助游形式的兴起逐渐扩大了队伍,不仅包括了度假体验为目的的旅游客,也包括极限运动的户外爱好者.本文主要从近年来驴友发生的一系列安全事故出发,主要研究探讨保障驴友户外运动安全的措施. 关键词 户外运动 ...

  • 体检报告分析
  • 2009年秋学生健康体检分析报告 根据上级领导的统一安排,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相关要求,梯门卫生院于2009 年11月4日---11月5日在我校进行为期2天的学生体检工作,体检项目有:形态及生理功 能(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血压.身体发育情况).眼科(裸眼视力.沙眼.结膜炎. ...

  • 大学生安全危机类型及发生率分析
  • 摘要:近年我国高校大学生安全危机事件频发,给人才培养带来巨大负面影响.总结归纳大学生安全危机类型,有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预防策略,从而减少安全危机的发生.大学生常见的安全危机主要有自杀伤亡事故.校园交通安全事故.运动伤害事故.消防火灾事故.食物中毒事故.突发疾病事故.意外事故.群体性事件.诈骗案件.校 ...

  • 2012年商场实习报告
  • 实践,就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与此同时,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也就不一样了。只有不断地增强自己社会适应力,人际交际力以及自我调节能力才能更好地从学校向社会过渡。不能做一名只会纸上谈兵的书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放在哪里都能发 ...

  • 西安市户外运动管理办法
  • 西安市户外运动管理办法(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西安市户外运动发展,加强户外运动行业: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西安市范围内群众性户外运动,适:第三条户外运动指所有在大自然中进行的以全民健身.:第四条西安市体育局主管西安地区户外运动的发展,西:第五条安全是户外运动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和基本条件,:第二章 ...

  • 使命与梦想
  • 自从登山队的队员们来我的寝室做宣传,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组织,我对这个组织的活 动所吸引,当我加入之后我又深深了解了这个组织,我就发现,这个组织有我想要的.与队 员们一起训练的日子,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幸福.慢慢的就越来越挂念这个队伍,自从天池 峡谷一行之后,心里一直就想希望为队伍出一份力,尽自己所 ...

  • 户外探险应急设备的设计研究
  • 户外探险应急设备的设计研究 [摘 要]户外探险事故的频频发生,让我们不得不对户外探险活动的安全性进行认真的思考.本文从户外探险活动发展的现状,户外探险应携带的装备以及野外生存知识的进行分析,着重对户外探险装备深入探讨研究,了解现有户外探险装备的局限性,同时通过分析遇险人员遇险时的遇险情景与复杂心理, ...

  • 2014病句修改专项练习
  • 2014中考复习专题 病句辨析及修改(一) 姓名 班级 一.考点梳理: 1.掌握最常见的病句类型并能准确判断句子有无语病. 中考常考病句类型:(1)成分残缺 (2)搭配不当 (3)重复多余 (4)语序不当 (5)不合逻辑 (6)结构混乱(7)表意不明 2.能对病句进行恰当的修改. 方法:增(增加字词 ...